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及案例解析新

合集下载

《反不正当竞争法》PPT课件

《反不正当竞争法》PPT课件
2 同游”属于知名服务,为北京胡同文化发展
有限公司所独有,被告四方博通旅游文化发 展有限公司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应停
4 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因此所受的损失。
枫叶状告鳄鱼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12
• 1994年4月,取得新加坡鳄鱼公司国 内销售权的北京同益公司在百盛购物中
*附赠是公开进行的
〈规定〉的禁止性规定主要是针对经营者
之间的附赠行为,但不禁止按照商业惯例 赠送小额广告礼品
• A公司是一家代办国内各种传媒广告和设计、 制作各种印刷品广告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 业。经《xx日报》新闻记者刘某联系、代办,
0011 A00公10 司101为0 11B0公1 00司01 在010《0 10X1X1 日报》上刊发一则产品 广告宣传其产品,A公司为争取今后的业务 发展,与B公司协商一致,在合同上订明,A 公司给予B公司10%的优惠,并按此入帐。 在合同签订之后,A公司为广揽客户,将本
• (2)向刘某支付的费用是否是佣金?是 否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什么?
1 • (3)试说明在上述行为中,合法行为与
42 违法行为的区别。
(三)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通过广告 或其他形式作内容与事实不相符合 的引人误解的宣传推销商品的行为。
其他方式:销售诱导(托儿)、 现场演示、传媒宣传等
虚假宣传的内容很广
构成要件:
* 仿冒行为主体是仿冒人 * 被仿冒客体是他人的知名商品 的特有标示 * 仿冒目的是为了与他人的商品 或服务相混淆 * 已经或者可能造成混淆
A、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与商标法竞合
B、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标示
1、对知名商品的理解

《反不正当竞争法》PPT课件

《反不正当竞争法》PPT课件

(一)欺骗性交易行为
是指经营者采用不正当的表示手段,使自己商品或 服务与他人商品或服务相混淆,使消费者误认的 行为;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 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 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 该知名商品;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 是他人的商品; 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 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 假表示。
公安县有一个统计,烟草方面的税收有2200万,财政收 入三亿五千万,烟草占到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八,这 个比例远远达不到全国的10%左右平均水平。
公安县是一个长江的泄洪区,本地的工业不太发达,农 业税取消以后,所以它征税的突破点不太多,所以最 后把眼光最后就落到了烟草这个事情。
课堂测验
【多选题】滥用行政权力行为主要表现有( )。 A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B违背交易相对的人的意愿提出附加的不合理条
一年后,农贸市场换了新的管理者,他们认为老田的做法 违反了《反不当竞争法》,因此又在市场上加了两个卖 豆腐的摊位。老田以市场违约为由,将市场起诉到法庭。
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市场里只有一 家卖豆腐的确实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没有支持老田的 诉讼请求。
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书,要求市场方按合同要 求不再另设其它的豆制品摊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 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 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
不正当竞争行为
欺骗性交易行为;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竞争
行为; 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 商业贿赂行为; 虚假广告宣传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违法有奖销售行为; 商业诽谤行为; 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条件销售行为; 低价倾销行为; 串通投标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培训PPT(25张)

反不正当竞争法培训PPT(25张)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 (4)意大利聚脂漆家俱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
(1)定义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人 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 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特征
A、秘密性 B、价值性 C、实用性 D、保密性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 (3)表现 • A、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

3、大概是没有了当初那种毫无顾虑的勇气,才变成现在所谓成熟稳重的样子。

4、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5、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父母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父母仍然健康。

6、没什么可怕的,大家都一样,在试探中不断前行。
• (3)珠海巨人集团与娃哈哈集团案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⒐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行为
(1)投标者串通压价、抬高标价或压低 标价的行为。
(2)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 竞争对手的行为。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 10、公用企业限制竞争的行为 • 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 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行为。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反不正当竞争法》PPT课件

《反不正当竞争法》PPT课件

[答案与分析]
B商场的这些做法客观上损害了A商场的商业信誉、商 品信誉。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散布虚假事 实,不得捏造, 以此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 誉。B商场为了达到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指使职工 冒 充消费者写信,无中生有,损害A商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 信誉,已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了A商场的名誉权
本案中“洁玉”洗涤剂公司以低于成本价1.5元的价格销售洗涤 剂,且不属于该压价竞争行为的例外情形,而且其目的是击垮其竞 争对手“君子兰”洗涤剂厂。事实上,“洁玉”洗涤剂公司在具有 雄厚实力的某大型集团支持下进行赔本销售,致使正当的“君子 兰”洗涤剂厂陷入停产境地。“洁玉”洗涤剂公司的压价不正当 竞争行为侵害了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 法》,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区分贿赂与折扣、佣金:
实施商业贿赂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虚假宣传行为
1)经营者做虚假广告 2)广告经营者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
广告 实施虚假宣传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请看案例:
问题:下述装饰公司的行为属于哪一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你认为 法院应该如何判决?
器材公司购买电话机;用户办理装机手续的同时,必 须先交纳购电话机款,否则不予办理装机手续。通知 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有关部门接到用户举报 ,对邮电 局的这一行为进行了查处。经调查发现,市邮电器材 公司系市邮电局的下属企业。
问题: (1)邮电局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2)这类行为为什么被有关法律所禁止? (3)监督检查部门对邮电局的这一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的表现形式: 侵犯商业秘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请看案例:

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ppt课件

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ppt课件

领导有些生气,但还是交了钱选了‚8”号。服务生又说:‚您 选的是个吉利号码,按规定您还得交8元的特别号码附加 费。‚见鬼!‛领导压了压火,说:‚那我改成4号。4号也不 是什么吉利号码,总用不着交什么特别号码附加费了吧?‛ 服务生说:‚4号是普通号码,当然不用交特别附加费,但您 得交5元的改号费。‛领导无奈的摇摇头,心想当年这里的民 风是何等的淳朴,没想到如今为了*****竟如此巧立名目, 真是世风日下啊!领导交了钱后便理直气壮地问:‚这下我 可以进去洗澡了吧?‛
最新公布的运营数据显示,中国移动6月份净增用户755万, 截至6月底其用户总数已达4.15亿户,占据了移动用户市 场70%以上的份额。再看利润,2007年中国移动营业额为 3570亿元,净利润为871亿,利润率为24%。这些数字足以 证明一切。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曾表示,全世界没有 一家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率能超过10%,纵便是美国最大的 移动运营商,利润率通常在1%左右。 其他几家运营商虽然利润上差很多,但仍然高出全球水平一 大截。这部分利润大都是以月租费、漫游费等不合理的形 式向用户收取。多年来,虽然也采取过听证会等形式听取 民意,但结果也仅仅是运营商做点象征性的让步。
“漫游费”现象——“无本买卖”“一本万利” ——所谓‚漫游‛的全过程,不过是由网络传送几个由计算 机自动生成、比普通电子邮件还简单的信息,其成本可以 忽略不计。美国多年来全国全网同价,不但没有‚漫游费‛ 概念,连国内长途费都没有;欧洲国家较小,也从来没有 国内漫游费。 我国的‚漫游费‛—— 论电信设备,中国电信公司的不比别国的贵。 论市场规模,在2007年上半年发布的报告《亚洲呼声:亚洲 电信业的崛起》中指出,目前亚洲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经 超过10亿,堪称全球老大。
服务生笑着说:‚当然,当然可以,您请。‛领导瞪 了他一眼,踱着步往里走。服务生突然又补充说: ‚对不起,我还得告诉您:由于4号喷头仅供您一人 使用,所以不管您是否来洗澡,您每月还要交纳7元 5角的月租费。此外您每次洗澡要按每30分钟6元的 价格收费。另外,每月交费的时间是20日之前,如 果您逾期未交,还要交纳一定的滞纳金----‛ ‚够了,够了,我不洗了!‛领导气坏了,扭头就想 走。服务生便问:‚您真的不洗了吗? 领导声色俱厉地说:‚对!我永远也不在你们这里洗澡了!‛

反不正当竞争法(PPT 45张)

反不正当竞争法(PPT 45张)

(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 念、特点和原则
⒈反不正当竞争概念
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 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 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特点
• ①规范对象具有广泛性 • ②适用主体具有广泛性 • ③法律责任力度大
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原则
• • • • • • ①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②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 ③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维中,暗中向买方退还钱财 及其他报偿,以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规 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 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 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 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 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 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⒋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 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上述手段获 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 密的要求,揭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 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明知或应知上述违法行为,却获 取、使用或揭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乌鸦喝水新编
侵 犯 商 业 秘 密 行 为
以盗窃、利诱、胁迫 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 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 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 获取的权利人商业秘密 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 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 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 所列违法行为,获取、 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 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⒐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行为
串通招投标行为指投标者和招标者为排挤竞争 对手互相勾结、串通投标,故意抬高或压低标 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最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反垄断法解析幻灯片

最新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反垄断法解析幻灯片

德先 诉索 尼案:
据了解,索尼的这一技术壁垒 实际是infolithium技术。用索尼 自己的话来讲,是增添了电池 精确显示的功能,但对兼容其 它厂商 的产品的确产生了排他
性。从这一点来说,索尼确有 垄断嫌疑。但当时国内《反垄 断法》还没有出台。商务部想 对索尼进行反垄断调查也无章 可循。
各种 现实 案例:
行政 垄断:
种类:
1、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 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 的商品。
2、对外地商品实行歧视性政策:
(1)歧视性收费项目、歧视性收 费标准,歧视性价格;
(2)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 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 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 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 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 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 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 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法律 监督 机关:
(一)监督机关: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其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 应当出示检查证件。
职权 范围:
(二)职权:
1、按照规定程序询问被检查的 经营者、利害关系人、证明人, 并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不 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
三、目前国家主要是通过经营 者集中申报和审批制度来控制 经营者集中。
不用 向国 务院 反垄 断机 构申 报的 情形:
(一)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拥有 其他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 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的;(集中 之前的状态)
根据该条含义,其指母公司与 其占50%以上有表决权股份或资产 的子公司间的集中,无需申报。
适用 范围

1.1 我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 断行为;
1.2 对我国境内市场竞争产生 排除、限制影响的境外的垄断 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案例研究课件

反不正当竞争法及案例研究课件

总则部分竞争是市场主体争取交易机会或交易优势的活动。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立法目的是制定、解释、适用乃至法律理论研究的依据和指南。

第一条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

(一)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何关系?案例分析1:某市工商局接到举报,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某市分公司对保险车玻璃破碎定损后,指定用户到福耀公司设在某市的经销店安装福耀玻璃。

某市工商局立案查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某市分公司理赔中心于7月16日发出《关于规范询报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受损保险车辆需要更换玻璃的,必须在总公司指定的当地福耀公司更换。

”部分车主和司机证实,保险公司在车险定损后让客户到福耀安装玻璃。

工商局认为分公司利用理赔的优势地位,限定投保人和受益人如车辆受损需更换玻璃必须到福耀去更换,违法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及《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第四条“公用企业在市场交易中,不得实施下列限制竞争的行为:(二)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构成不正当竞争,处罚款15万元。

保险公司不服,提起诉讼。

理由之一是,其定损后的推荐,客户都表示满意,物美价廉,由于没有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因此不够成不正当竞争。

试分析。

在《反法》中,保护的是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而不仅仅是具体的、特定的直接的利益。

竞争法对消费者的保护是一种深层次的保护,即通过维护竞争秩序和提高经济效率,从整体上导致产品质量提高和价格降低,使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尽管不排除对消费者的直接具体保护(如虚假宣传,搭售),但与《消法》相比,其立足于从根本上整体上保护消费者利益。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

谢谢大家!
• 1993年反法第十三条对有奖销售作了规定。此次主要作了以下修改: • 一是,删除了有关禁止“利用有奖销售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的规 定,因为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禁止以假充真、以次 充好,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等已经作了明文规定; • 二是,新增了一种禁止性情形,即“所设奖的种类、兑奖金额或者 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 • 三是,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增长,将抽奖式销售的最高 奖金额上限由五千元调到五万元。这样的修改的目的是,使关于有 奖销售的规定更好地适应实践发展变化。
• 经营者在交易活动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 付折扣,或者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经营者向交易相对方 支付折扣、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的,应当如实入账。接受 折扣、佣金的经营者也应当如实入账。 • 经营者的工作人员进行贿赂的,应当认定为经营者的行 为;但是,经营者有证据证明该工作人员的行为与为经营 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无关的除外。
• 适用本条规定,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 第一、实施混淆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 第二、被混淆对象是有一定影响的标识 • 第三、从事混淆行为的方式是擅自使用 • 第四、混淆结果是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 联系。
• 第七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 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 (一)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 • (二)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 (三)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 1993年反法第五条对禁止混淆行为作了例举性规定。本次修 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进一步澄清了混淆行为的概念,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 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作为判断标准,以被仿冒的标识 在相关领域中有一定影响为前提; • 二是以列举加兜底方式对混淆行为进行规制,以适应实践发展 的需要,防止挂一漏万; • 三是删除了其他法律法规本法其他条款已有明确的内容。

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正式版)

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正式版)

年6月7日,经鸿利公司请求,北京有关工商部门责令
“馨燕快餐厅”将其牌匾上的字样除去。“馨燕快餐
厅”仅将“国”、“州”两字除去,改为 “美加牛肉
面大王”,“国”、“州”两字在牌匾上的空缺处仍
在。为此,鸿利公司遂于2000年5月12日向北京市第 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 伪造或者冒用名优标志的违法行为:

(1)供电部门:强制用户购买其提供的电表、电线、配电箱、
变压器等用电设备而不得购买其他符合国家标准的用电设备;强
行向用户收取用电预付款或用电押金;强制用户购买用电保险或
搭售不必要的商品;强制向用户收取用电底度费;等等。

(2)供水部门: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水泵、阀
门、水管等;强制用户购买水表或强行要求用户更换智能水表;
傍名牌
• 2001年6月,先后28次访问中国的法国著名服 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出席了南京国际服装 节。在展厅里,一个高达2米的“意大利皮 尔·卡丹(香港)国际有限公司”的广告牌赫 然而立。卡丹先生摊开双手,一副困惑和吃惊 的样子:“我没有这个公司!”
傍名牌新招奇招
浙江宁波的一家企业将驰名商标“苏泊尔”在香港注册了“苏泊
牌的目的。据反映,有人正在以香港雅戈尔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向
商标局申请注册“香雅”、“戈尔港”商标。
“海尔、
“苏泊尔”、“报喜鸟”、“樱花”、等一大批国内驰名、著名商标
和知名企业字号已被不法分子在香港恶意注册为企业名称或商标。
虚假表示
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 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 解的虚假表示。
主体
经营者
特征
主观方面 客观方面
故意、自愿

经济法课件之反不正当竞争法(ppt 20页)

经济法课件之反不正当竞争法(ppt 20页)

(六)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1、采用谎称有奖或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 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 5000元。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 下罚款。
(七)商誉侵权行为
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 业信誉、商品信誉
并且由于“天天”牌啤酒质量不如“大 地”牌啤酒,许多消费者对大地啤酒厂 的信任也降低了,该厂的市场信誉大受 影响。
问题:
1、 天天啤酒厂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 竞争?为什么?
2、 如果构成违法,应如何处理?
(二)商业贿赂行为 商业贿赂是指 账外暗中接受回扣等行为。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 成犯罪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罚款,有违法所得 ,予以没收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 以下罚款
(五)不正当倾销行为 竞争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 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但是下列四种情况不属于:
1、销售鲜活商品
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 的商品
3、季节性降价 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
品。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处以低于成本价 格销售商品总额一倍以上不满二倍的罚 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倍至三倍的罚款。
(三)搭售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 行为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 以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 业整顿,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四)通谋投标行为
投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 价;以及投标者与招标者相互勾结;以 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中标无效;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 款。
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 道歉、赔偿损失。

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及最新案例解析新

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及最新案例解析新

23
傍名牌新招奇招
浙江宁波的一家企业将驰名商标“苏泊 尔”在香港注册了“苏泊尔集团(香港)有 限公司”的企业名称,然后以“苏泊尔集团 (香港)有限公司”的名义授权宁海一心金 属电器有限公司使用其企业名称,收取企业 名称使用费。宁海一心金属电器有限公司则 在其生产的压力锅产品及包装、装潢上突出 使用“苏泊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的企 业名称,使消费者误认为是“浙江苏泊尔集 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投资的公司生产的压力 锅产品。
5
在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被奉为万能的市场调节, 此时则表现出严重的缺陷与不足,面对市场失灵的严 重现实,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即市场调节已无能 为力,个别资本家之间的妥协也无济于事,因此必须 伸出另一只“看得见的手”即国家之手来干预经济, 而国家干预经济则主要是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经济法 律、法规来实现的。
30
(5)有线电视台:强制他人接受其不必要接受的服 务或购买必要的商品;利用电视信号载波及发送的独 占地位,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6)石油、石化公司:滥用其批发成品油的独占地 位,搭售商品或者实行差别待遇。 (7)殡仪行业:强制死者家属购买其指定的骨灰盒、 使用遗体告别厅等。 (8)新华书店:在发放中小学教材时强行搭售教参 等其他图书、音像制品等。 (9)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强制学员购买保险、 滥收费用等。
主讲人:
4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理起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在垄断资本 主义条件下,垄断组织利用其拥有的市场 支配地位操纵价格,控制市场,排斥和限 制其他竞争者参与竞争,从而严重破坏竞 争,窒息生产活力,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 社会问题,加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矛盾,加深了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的 矛盾,也加深了经济危机,直接威胁到资 本主义国家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3)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但扰乱、
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使其他经营者和广大消费 者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反不正当竞争法》的 制定和实施,在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起到 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作用
12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概念及构成要件
1、不正当竞争行为概念: 经营者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
?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至三十二条,明确了违反本法所需要承担的 行政处罚和法律责任。)
?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说明本法生效实施的日期)
10
4、立法目的 (1)保障社会主交易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活跃、最核心的因素;竞争机制 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对保障社会之主义市 场经济的健康法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述
1、反不正当竞争法定义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为保障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 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 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与实施 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 993年9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号公布,自1993年12月1日起 施行
5
在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被奉为万能的市场调节, 此时则表现出严重的缺陷与不足,面对市场失灵的严 重现实,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即市场调节已无能 为力,个别资本家之间的妥协也无济于事,因此必须 伸出另一只“看得见的手”即国家之手来干预经济, 而国家干预经济则主要是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经济法 律、法规来实现的。
(2)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和实施,对市场竞争行
为进行了法律规范,对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制止 和惩罚。法律保障经营者在市场活动中公开、公平的 进行竞争,鼓励诚实的经营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 市场优势,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市场活动始终保 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2、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经营者及具有特殊地位的非经营者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2)客观行为要件——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 (3)客观损害结果——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
社会经济秩序
13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案例解析
(一)市场混淆行为 (二)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6Hale Waihona Puke 如: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反托拉斯法案即《保 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简称 《谢尔曼法》);1896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 《反不正当竞争法》。
7
(二)竞争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 竞争法 美国称为“反托拉斯法”,欧洲称为“竞争法”,日本
称为“禁止垄断法”。 ? 广义的竞争法是指所有以维护公平竞争为目的、调整
限制竞争的行为 (三)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的行为 (四)商业贿赂行为 (五)虚假宣传行为 (六)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七)低价竞销的行为 (八)附条件交易的行为 (九)有奖销售中的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十)商业诋毁行为 (十一)串标行为
14
(一)市场混淆行为 第五条
经营者对其所销售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采用假冒 或模仿之类不正当手段,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误认 的行为。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侵犯知名商品特有权 3、名称混同 4、虚假表示
9
3、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构成 反不正当竞争法由五章内容三十三条条款构成。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至第四条,主要解释:立法目的、原则、执法者、
执法对象和行为、监督及管理的权力和义务等。)
? 第二章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五条至十五条,界定和细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
11种类型和形式。)
?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至十九条,规定了监督检查部门的级别与职权, 执法程序及被监管对象的义务。)
主讲人:
4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理起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在垄断资本 主义条件下,垄断组织利用其拥有的市场 支配地位操纵价格,控制市场,排斥和限 制其他竞争者参与竞争,从而严重破坏竞 争,窒息生产活力,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 社会问题,加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矛盾,加深了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的 矛盾,也加深了经济危机,直接威胁到资 本主义国家利益。
与市场相关的所有行业的结构与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限制性竞争法、反垄断 法等; ? 狭义的竞争法仅指反不正当竞争法。 ? 广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垄断,泛指一切与市场竞 争规则相违背的行为。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 商业活动中违反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等商业道德的行 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狭义上定义不正当竞争行为。
15
是真是假?
16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商品、同一种 服务或类似商品、类似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 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 ;
(2)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 (3)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
17
2 、侵犯知名商品特有权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 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 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1)为知名商品 (2)被仿冒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为知名商品所特有 (3)经营者的手段必须是擅自做相同或者近似的使用。 (4)经营者行为能上能引起购买者误认,“造成和他人知 名商品相混淆”
18
19
海豚出版社侵犯《读者》杂志案
国家外文局所属单位。出版《读者 精华本》,采用《读者》名称,内 容设计、封面的样式和风格也与 《读者》杂志相同。
交涉
《读者》杂志社
海豚出版社
要求查处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
《读者》杂志在全国 非常畅销。
20
2010年,大连市民张 女士陪母亲到医院检查身 体,等候中有人塞给她一 本小册子,乍一看封面张 女士以为是 《读者》的副 刊,待她仔细翻看后才恍 然,原来里面宣传的都是 某一种抗癌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