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解决公共部门机构臃肿问题
从帕金森定律看行政效率的提高
突破帕金森定律提高行政效率摘要:在新世纪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前,我国政府取得了在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取得的巨大的成绩,但是这个庞大的行政机构在有些问题面前却越发的有心无力,在这个庞大的机构中伴随的是组织机构的臃肿和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在了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帕金森定律”对我国政府组织的影响方式,尝试得出一些克服这些现象的一些想法以求对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帮助。
关键词:帕金森定律;政府机构;行政效率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我国政府组织先后进行过多次改革。
从整体上看。
这些变革基本上是围绕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管理重点而进行的。
然而每一次的机构改革,“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都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但这一弊端一直没有彻底根除,使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反复出现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样的恶性循环现象。
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析。
一帕金森定律的内容及其揭示现象所带来的危害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3条出路:第一是申请辞职。
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条路不会走.因为那样做他会失去很多权力;第二条路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他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就分担了他的工作,他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平庸无能,他们也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这样一来,1个人的工作变成7个人来完成,且7个人之间形成了许多的相互关系。
制造出许多新工作,7个人都将显得很忙。
这就是所谓的“二流的上司造就三流的下属”。
由此就形成了人浮于事、机构膨胀、效率低下的局面。
这就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英国著名的作家、行政学者诺思科特·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
世界著名的十大定律
世界著名的十大定律在人类探索世界和自身的历程中,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总结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定律。
这些定律不仅在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世界著名的十大定律。
一、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这就是墨菲定律。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时,不能心存侥幸,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你出门担心会下雨而带了伞,结果往往不会下雨;但你没带伞,却很可能遭遇倾盆大雨。
二、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指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却越来越低下。
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官员们为了增加下属而制造出许多工作,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三、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这就是彼得原理。
比如,一个优秀的销售员可能因为业绩出色而被提拔为销售经理,但他可能并不具备管理团队的能力。
四、羊群效应也被称为“从众心理”,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从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
在投资领域,这种效应尤为明显。
当股市上涨时,很多人盲目跟风买入;当股市下跌时,又纷纷恐慌抛售。
五、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这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整体的水平和实力,不能只关注优势部分,更要补齐短板。
六、二八定律也叫关键少数法则,指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例如,在企业中,往往 20%的客户贡献了 80%的利润。
七、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
在社会、经济等领域,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富有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财富,而贫困的人则更难摆脱贫困。
八、手表定律当一个人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时,反而无法准确判断时间。
帕金森定律、墨菲法则、彼得原理-20世界三大发现
“墨菲法则”、“帕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1]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2]具体定律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帕金森定律中反映的官僚主义现象[7]造成的。
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如行政审批,工商、税务、审计、公安,既得利益驱使)。
[8]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原理:中间派是指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意志薄弱、耳朵不大灵光的人,他们在组织的“票决制”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8]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越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越花费很多时间。
帕金森定律-总结
帕金森帕金森管理学上的启示1、要敢于削减臃肿机构,克服工作惰性。
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如果帕金森定律发挥了作用,那么行政机构就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在忙碌,但工作效率却越来越低下。
因此作为管理者要痛下决心,敢于削减臃肿机构,彻底解决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敷衍塞责现象的发生。
要克服工作惰性和思想的局限性,激励职工紧张而努力地工作。
2、要珍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者教育职工,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好时间,必须为每一项任务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增强职工的时间观念,充分利用好时间,争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要教育职工,即使时间是充裕的,也不要挥霍浪费。
珍惜时间,提高效率,是取得成功的要诀。
3、要善于发现人才,敢于重用人才。
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学会相马,学会赛马,而且还要有用人之胆、容人之量,要敢于启用比自己强的人。
领导者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
用人必须出以公心,是非分明,量才录用。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也惟有如此,才能实现用人上的良性循环,走出帕金森定律的怪圈,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然,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工作效率每况愈下。
管理者不仅要独具慧眼,能够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还要有容人之量,敢于启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使工作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
领导者在选择助手时可参照以下这些方法:1 参与决策有效执行法领导选择助手时,首先必须明确所选拔的助手不仅仅是自己的助手,而主要是决策集体中的一员,他们必须明确每一决策的背景及前景,积极参与决策。
实践证明,助手参与决策程度越高,其责任心越强;执行越自觉,行为越规范,效率越高。
任何只将助手当做自己的传话筒,或要求助手只能顺从己见不得有异议的领导,势必要失败的。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个经典定律
世界上最神奇的十个经典定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存在着许多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哲理的定律,它们如同隐藏在日常背后的智慧密码,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世界上最神奇的十个经典定律。
第一个神奇定律是“帕金森定律”。
这一定律指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却越来越低下。
就好像一个小团队,原本几个人就能高效完成的工作,随着人员的增加,反而变得复杂繁琐,效率降低。
“彼得原理”也是不容忽视的。
它说的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比如一个优秀的员工因为出色的表现被提拔,但新的职位可能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在生活中启示我们,要关注自身的短板,因为它往往决定了我们的整体水平。
“墨菲定律”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比如你担心出门会忘记带钥匙,结果往往真的就会忘记。
“羊群效应”则反映了一种从众心理。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
这就像我们在消费或者投资时,常常盲目跟随他人的选择。
“手表定律”很有意思,当你拥有一只手表时,你能清楚知道时间;但当你拥有两只走时不一样的手表,反而无法确定准确时间。
这提醒我们,目标和标准不能太多,否则会让人无所适从。
“二八定律”指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比如在企业中,往往20%的客户带来 80%的利润。
“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在社会、经济等领域,成功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更加成功;而失败的人则可能越来越困难。
从帕金森定律看行政效率的提高
简— — 再 膨 胀 ” 样 的 恶 性 循 环 现 象 。那 么 , 什 么 会 出 现 这 种 这 为
情 况呢 ? 名 的 “ 著 帕金 森 定 律 ” 我 们提 供 了 一种 很 好 的解 析 。 为
一
行 政 不 可 避 免 地 受 到 帕 金 森 定 律 的 影 响 。长 期 以 来 我 国 教 育行
政机关中存在的机构臃肿 、 员膨胀 、 僚主义 、 牍主义 、 人 官 文 行政 效 率 低 下 等 现 象 , 是 帕 金 森 定 律 的反 映 。 正
、
帕金 森定 律 的 内容
一
个 不 称 职 的 官 员 可 能有 3条 出路 : 一是 申请 辞职 。 位 第 把
二 、 金 森 定 律 给 我 国 行 政体 制 改 革 带来 的 阴影 帕
最 基本 的 表现 形 式 是 调整 机 构 和 精 简 人 员 ,以 及 后 来 的 转 变 政
出 让 人 们 大 吃 一 惊 , 因为 它 一 针 见 血 地 指 出 了行 政 组 织机 构存
在着一种可怕的顽症。
帕 金 森 定 律 从 行 政 机 构 和 行 政 人 员 的 结 构层 面 揭 示 了 行政 管 理 的 负 效 应 , 分 地 暴 露 了 管 理 机 构 存 在 的顽 症 , 现 行 政效 充 体 率 增 长 的 消 极 与 对抗 力 量 。“ 并 非 只 能是 特 定 社 会 制 度 和 特定 它 时 期 内 行 政 机 构 中所 具 有 的现 象 ,而 是 贯 穿 于人 类社 会 各 个 历 史 时 期 行 政 管 理 活 动 和 全 过 程 。 ” 为 公 共 行 政 的一 部 分 , 育 作 教
自己 的权 力构 成 威 胁 。 两 个 助 手 既 然 平 庸 无 能 .他 们 也 上 行 下 效 , 为 自己找 两 个 更 加 无 能 的 助 手 。 样 一 来 , 个 人 的 工作 变 再 这 1
帕金森定律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评析——以政府雇员制和大部制改革为例
享 骜
艏 金 森 定 律 祝 角 下 地 方 政 府 祝 构 改 革 译 析
以政府雇 员制和 大部 制改革为例
南 锐 王 新 民
( 州 大 学 , 建 福 州 3 00 ) 福 褊 50 2
[ 摘 要】 自从 新中国成立后 , 国进行 了多次政 府机 构改革 , 得 了一定成 效, 似乎 总难 以跳 出“ 胀一精 简一 再膨 我 取 但 膨 胀一 再精 简一 膨胀” 的循环怪 圈, 帕金森定律为我们提供 了r 种较 为合 理的解释 。本文 基于帕金 森定律 的视 角, . 从制度 设计 和 实践两个层 面来评析政 府 "前的雇员制改革和 “ 3 - 大部 门体制 ” 改革。 [ 关键词 ] 帕金 森定律 ; 府改革; 政 政府雇员制 ; 大部 门体制 [ 中图分类号 ]I 2 [ )5 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 5 (0 0 l删 0 8- 0 3 2 1 )O -4 8 _2 _0
性。
、
() 2 可以降低政 府运行成 本。虽 然 从短期 看 , 员 的薪 雇 资要 比公 务员 高很 多 , 但若从 公 务员工 资待遇 到福 利保障 ,
其 供 养 成 本 算 下 来 , 比临 时 雇 员 高 出很 多 , 此 , 长 远 来 要 因 从 看 , 用雇员 制可 以节 约 和控 制行 政成 本 , 轻 财 政 负担 。 采 减
政职务 , 不行使行政权 力 , 占用行政编 制 , 资实行年薪佣 不 工 金制 . 资水平 远远 高于公 务员 的水 平。 自 20 薪 0 2年 吉林 省 率先试行政府雇员 制 以来 . 他地 方 也纷 纷开始试 行 , 其 形成
了 占林模 式 、 海 模 式 和深 圳 模 式 三种 。 珠 ( ) 一 法 则视 角下 的政 府 雇 员制评 析 二 第 1 从第一 法则上 看具有制度设计层面上 的可操 作性 . () 1 能有效控制行政 人员增长 。政 府雇 员 制, 以有效 可 建立人 员能进 能出 的用人新 机制 , 免人员 的 固化 与沉淀 , 避
帕金森定律
大部门体制
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内部的 机构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 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 最大限度的避免行政职能交叉、政出多门、 多头管理,从而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简 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效能, 降低行政成本。
官民比
• 所谓“官民比”,简单说就是一个国家财 政供养的公务人员人数与人口总量的比值 。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 为133972.5万人。经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 2010年我国的“官民比”应为1:194.3。 • 我国1:194.3的“官民比”很低。不过,我 国公务员中没有包括事业单位的人数,这 些人也是政府财政供养的,如果加上这部 分人数,我国的“官民比”为1:37。
“三大发现”
• 帕金森定律 • 彼得原理 • 墨菲定律
证明题:
中国现在是否陷入 帕金森定律的囹圄?
已知条件:
• 条件一:
中国地方政府患有“豪华病”
• 条件二:
中国政府改革的恶性循环
• 条件三:
中国现已“官多为患”
阜阳白宫
• 整个大楼的费用将达到3000万元,而颍泉 区的财政收入才刚刚达到亿元,一栋办公 大楼的建设费用竟然占了全年财政收入的 近三分之一,而全区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不 过两千多元。 • 建设“白宫”的用地大部分都是征用高井 行政村的土地 。 • 牵扯出多个刑事案件。
政府
• 工 作 监 督 机 制 不 同 • 绩 效 考 核 体 系 不 同
企业
• 获 取 利 益 的 方 式 不 同
奥斯本:政府与企业的区别
政府组织 领导者的行为 连任,升职 动机 主要收入来源 税收 动力 考核标准 垄断 政客的喜好 企业组织 获取利益 顾客 竞争 能否获得利润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
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一.彼得原理管理学家劳伦斯·J·彼得(Laurence.J.Peter)1917年生于加拿大,1957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6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他的名字还被收人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
(一)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
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在任何层级组织里,每一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
"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你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你干不了的位置在等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那个位置。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个优秀的主治医生被提升为行政主任后无所作为;一位熟练的高级技工被提升为经理人员后束手无策……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中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对企业来说,员工被不恰当地晋升到一个他们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上来,一方面使得它们得到了一个蹩脚的新的管理者,另一方面,它们同时又失去了一个能够胜任较低一级职位的优秀员工,因此,企业也是这种不恰当晋升的受害者。
``彼得原理是他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当前警察组织改革的管理学分析_从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说起
当前警察组织改革的管理学分析
——从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说起
宋安吉
摘 要 精简机构、 警力下沉是当前公安机关为优化警力配置、 充分发挥现有警力效能的一项重要改革。本文借助管理学 组织理论的视角, 剖析了当前警察组织的结构性弊端, 并根据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定律的启示, 提出了改良警察组织的路径, 重点论述了如何完善人事制度, 用合理的制度发现人才, 促进组织健康发展。 关键词 精简机构 警力下沉 人事制度 中图分类号: C936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我国的警力资源较为有限, 与我国社会转型期严峻的社 会治安形势及其对警力资源的需求不相适应。 但由于条件所限, 短期内大幅增加警力并不符合国情, 在此情况下, 优化现有警力 资源配置, 提高其工作效益, 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警力资源不足所 带来的压力显得尤为重要。2006 年公安部曾下发《公安部关于 加强基层所队正规化建设的意见》 明确提出了按照 , “精简机关、 充实基层、 强化实战” 的要求, 建立警力下沉的工作机制。 从目前 各地公安机关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来看并不让人乐观, 这其中有 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 从管理学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 系 统的分析公安机关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可以为进一步优 化公安组织结构, 减少公安组织层级, 为科学配置现有警力找到 改良的途径。 一、 公安机关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我国公安机关现行组织结构的特征, 纵向强调以领导层级为 基础, 统一指挥、 命令、 控制为原则; 横向强调以分工为基础, 不同 组织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为若干部门, 每一个部门有自己专门的 工作领域。总之我国公安机关的组织结构处处体现了一种严格 的等级制度。 笔者认为, 随着新时期公安工作种类和数量的不断 增加, 公安机关中已经出现了原有组织结构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 公安工作要求的问题, 进而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主要 有以下表征: (一) 机构臃肿, 部门重叠现象仍很严重 现行公安机关组织结构是在公安工作日趋复杂组织规模不 断扩大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管理幅度理论认为, 一个管理者由于 精力、 知识、 能力、 经验的限制, 所能管理的下属组织机构和人数 是有限的。 由于原有个部门管理幅度有限, 在工作量剧增的情况 下, 只能通过逐步增加管理层次来应对。 从以往历次机构改革来 看, 虽然都在精简机构、 精简编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但收效并不 明显, 往往是精简后不久就开始膨胀, “精简—膨胀—再精简 陷入 —再膨胀” 的怪圈。 (二) 部门之间无法形成合力, 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现行的公安机关层级结构过分强调专业化, 虽然提高效率, 同时也妨碍了各部门间的沟通。 由于管理层次多, 需要各个层级 的领导者不断地进行协调, 造成信息传递的障碍, 影响了决策的 速度和质量。 从纵向上看管理层次的臃肿, 一方面影响了信息在领导层和 基层之间的传递速度, 甚至处于中间位置的管理层可能会按照不 同领导的偏好有意操纵信息, 致使沟通内容层层过滤, 存在信息 的高失真率和扭曲率; 另一方面由于层次过多, 公安领导指挥人
帕金森定律案例分析解读
渭南上演“帕金森定律”
• 上班的有54个人
• 临渭区“社管办”一位姓李的副主任说,临渭区有网吧80 多家,一部分停业,昨天正常营业的城区是59家,乡下是 24家。“社管办”8个人的编制是1995年的,现在上班有 54个人,除了网吧还有其他事情。记者问在册多少人,他 说有请长假的,具体多少他也不清楚。提到网吧老板反映 的“管理费”,李称,没有收“管理费”一说,但是辖区 的所有网吧都有未成年人上网的情况,都被处罚过。按照 规定,立案到罚款需要一系列材料,记者要求看看他们今 年的案卷,李副主任讲,临渭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同斌洲 是“社管办”主任,具体情况要他来解释。 • 下午3时,同斌洲办公室的门关着,局办公室的桌子上有 一张每天四次的签到单,里面没有同斌洲的名字,一位女 工作人员说,同斌洲下午来过了,开会完就走了,记者让 她联系一下,她给同打了一下电话后说同的手机停机了。
谢谢!
渭南上演“帕金森定律”
• 在册领工资的近70人
• 记者走访了几家网吧老板。他们说,以前渭南市文化局管理城区十几 家大的网吧时,只有年检交纳几百元的费用,其它什么钱也不缴纳。 临渭区文化局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当地统称社管办)从2009年6月 份开始接手管理后,要求每个网吧每月缴纳1000元的“管理费”, 尤其是今年证照年检的时候,每家网吧要缴纳2000元的年检费,全 年的12000元的“管理费”到位后才给证照,因为涉及公安机关年检, 一些网吧只好缴纳,经营情况不很好的就托人说情,少缴纳点“管理 费”先要出来证照。 • 最近,“社管办”不断来人催促,说如果再不赶快缴纳“管理费”, 马上检查、关门。老板们很是担忧,因为“社管办”惹不起,稍稍有 点问题就被重罚,有关系的被收三五千元“管理费”的优待,没关系 的每家网吧连罚带交15000元“管理费”,平时一些检查也要请吃饭 交罚款。这些项目都是以“罚款”的票据收取的。记者从渭南市相关 部门获悉,临渭区“社管办”编制是8个人,在册领工资的人数有近 70人。事实上,“社管办”收钱后一段时间就放任自流,所以临渭区 网吧问题的投诉非常多。
帕金森定律
组织机构中帕金森定律的剖析与应对一、什么是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是由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于1958 年提出的一个理论。
它指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却越来越低下。
这一定律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官僚体系中存在的一种潜在的低效和臃肿现象。
帕金森定律具体表现为: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二、帕金森定律对组织机构运转的危害帕金森定律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大量人员的冗余使得人力、物力等资源被不合理地分配和消耗,而真正用于有效工作和发展的资源却相对减少。
其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机构的臃肿和复杂的层级结构使得决策过程变得漫长而繁琐,信息传递容易失真和延误,工作的执行也往往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
再者,它会滋生不良的工作氛围。
人浮于事的状况容易引发员工的惰性和敷衍态度,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利于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最后,对组织的长远发展构成威胁。
长期处于帕金森定律影响下的组织,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逐渐走向衰落。
三、帕金森定律负面影响的消除对策为了避免帕金森定律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正确的做法。
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精简层级,优化职能分配,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合理的工作量。
西方行政学说史
名词解释1,行政伦理:指行政人员在管理活动中行为规范的总和。
2,行政协调:行政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
3,神秘化组织:这种组织形态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品格,它以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如对宗教先知,军事领袖和政治领袖的崇拜,对这些人的超人能力,英雄主义精神,模范品格进行崇拜)4,社会性效率:指以社会价值观念为目标,规范的予以衡量的效率。
也就是说,效率必须与公共利益,个人价值,平等自由等价值目标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5,机械性效率(技术效率或生产效率):可以用具体数字表示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它强调的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6,形式主义:社会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能付诸实施,形同虚设。
徒有虚名。
7,政策科学:是融合了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一门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核心是把政策制定作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以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
8,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它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来帮助决策者制定政策。
9,企业家政府10,寻租: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其本质是获取更大的利润。
简答1,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A,客观理性(绝对理性)模式:B,有限理性模式:2,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应遵循的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决策过程的连续性(2)积小变为大变原则: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渐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
(3)稳中求稳原则:在维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的目的。
3,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1)异质性:过渡社会的多元社区,多元经济形式以及多元价值使其公共行政具有明显的多元性。
(2)重叠性:行政机构的重叠现象(3)形式主义:社会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能付诸实施,形同虚设。
4,德鲁克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1)高级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2)下级人员的参加(3)有充分的情报资料(4)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5)对实现目标而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予以激励和保护(6)相信官大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以Y理论的观点来看待组织成员5,巴纳德关于组织的基本特点:(1)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公共政策导论考试题库(期末)
公共政策导论考试题库(期末)《公共政策导论》(第二版)一、辨析题1.精英理论认为,“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
这是对公众力量的藐视甚至蔑视,因此是错误的。
2.象征性政策对人们的生活几乎没有物质性影响。
3.有限理性模型是对传统理性模型的修正。
4.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作用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政策的不平衡。
5.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说明了组织的运行是无效的。
6.在法治社会中,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
7.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是一种结构性社会问题。
8.“教育代用券”也是一种政府治理工具。
9.政党是一种特殊的利益集团。
附:参考答案1.精英理论认为,“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
这是对公众力量的藐视甚至蔑视,因此是错误的。
解答:错误。
精英理论认为,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
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因此,“政策是精英们价值偏好的反映”。
精英理论因为轻视公众的力量而遭到批驳,然而,精英理论只是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模型和工具,因此,不能因为其轻视公众的力量就将其否定。
2.象征性政策对人们的生活几乎没有物质性影响。
解答:正确。
象征性政策不分配有形利益,而是涉及人们所珍视的价值观等。
3.有限理性模型是对传统理性模型的修正。
解答:正确。
有限理性模型的创造者是西蒙。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界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
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处于变动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
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是很有限的,他们的决策行为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而只是找到满意解就知足,能满足需要就行。
西蒙在对传统理性主义总结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型或称满意模型、次优决策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得式的金字塔要想完全消除,必须 建立这样一种机制:能够发挥胜任者的才 能,能够使人员的流动不只是单向的,能 够产生体现于职位提升有同等价值的激励。 所以,为了慎重地考察一个人能否胜任更 高的职位,最好采用临时性和非正式性“提 拔”的方法,以尽量避免降职所带来的负 面影响。
一、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 对层级组织弊端的剖析以美国管理组 织学家彼得和英国行政学理论家帕金森的 论述最为深刻。 (一)帕金森定律 英国行政学理论家诺斯古德·帕金森 1958年出版了一本小品文集《帕金森定律》。 作者在该书中,描述了组织机构人员膨胀 不为人知的内情: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 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辞职,把位子让 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个能干的人来协助 自己工作;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 的人当助手。①这样看来,似乎只有第三条 路最适宜。于是平庸的两个助手分担了他 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自 己的权力不会受到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 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无 能的助手。[1]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 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推诿、效率低下 的领导体系。 (二)彼得原理简介 美国管理组织学家彼得与记者霍尔在 1969年合作出版了《彼得原理》一书。作 者认为,不称职的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 现象,每个组织都充塞着不称职者。“在实 行梯层等级组织中,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趋 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层级。”这一观 点便成了组织理论中的“彼得原理”。②彼 得指出,帕金森揭示了科层组织中的人浮 于事现象,但没有找到产生这一现象的根 本原因。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性质特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国家 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 源为主要分析对象,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 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 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以及工资、保障等管 理活动过程的总和。虽然每个部门都有相 关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公共部门不 同于其它部门,具有公共性与公益性、政 治性、公开性的特性。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改革传统的人 事管理工作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现阶段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很多问 题,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于 实际需要 受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公共部门领 导者缺乏用效益观念来衡量公务员的调配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动因和目的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 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 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 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 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 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 式。企业并购实施后,被并购企业有可能会 丧失法人资格,或者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 保留,但是其控制权转移给并购方。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目的 所有的兼并和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 目的,无非是谋求竞争优势,实现股东利 益最大化。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 是为了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取得 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三 是通过收购转产,跨入新的行业。然而, 并购有时也与以上目的无关。如:某些企业 管理者力主兼并,可能仅仅为当龙头老大, 圆他的企业帝国梦;有些是企业管理者报 酬、权利都与企业规模有关系,所以会盲目 追求企业扩张;或通过并够活动充分展现其 运作天才和技能,以满足他们自负的动机; 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防止被其他企业 收购而先发制人,率先收购其他企业。 在当今资本市场上,最常见的并购事
使用,人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虽 然我国已经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 了相关的立法,但“单位人”、“官本位” 观念根深蒂固,新制度、新观念难以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创新理念和竞争意识, 公共部门的活力、效率得不到提高。
2.公共部门缺乏一种科学、严密的用 人机制
1)用人选拔机制 虽然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的录用采取公 开性原则,实行考试录用、公开选拔、竞 争上岗等多种形式。但由于人情关系破坏 原则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复杂的人 情关系网导致不公正现象严重存在,并影 响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能力的发挥 与提高。 2)培训机制 目前我国公共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人 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强调了对组织成员 的能力建设,对培训进行规划并实行区别 性的分类管理,但是培训体系仍然很不完 善,忽视了对培训需求的分析,没有将组 织战略与公务员个人需要有效结合。而且公 务人员的培训大多采用课堂讲授方式,形 式单调,内容不够丰富。 3)绩效评估机制 目前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框架已基本形 成,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不够,使得考核 结果模糊化。例如绩效考核指标科学性不 足、绩效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单一、组织成 员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分离等问题严重。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不适应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 度存在的一些弊端等都得到了改革,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行的公务员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党政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公共部门 管理权限、管理方式上仍存在权限不清; 机构臃肿部门重叠现象严重;部门之间合 作性差,信息传递不完整不及时;公务员 分类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竞争上岗的 用人机制尚不健全;薪酬制度缺乏灵活性 和激励功能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 部门改革的进程。 三、解决途径 (一)打破金字塔式的科层禁锢 彼得原理实际上道破了所有阶层制度 之谜。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地追求层级,而 人总是倾向于向上的,而组织提供的通道 只是金字塔式的科层体制。这也不就不难
理解,为什么有些领导单靠编出一些职务 名称、多分些层级,就能把他们所需要的 人笼络过来。[2]因此,彼得原理所揭示出 的无奈,根本原因不在于人们“向上爬” 的本性,而在于传统金字塔式科层组织所 提供的有限通道!
官僚制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金字塔 式的层级制度,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控制, 实现控制的主要手段是层级组织,一级控 制一级。信息化时代,组织中的信息传递需 要更为快捷,组织中的层级也需要压缩。组 织结构的扁平化已成为现在行政组织的基 本趋势,在这样一个扁平化的组织里,人 们向上的势能可以得到多通道的支持。
随着《收购管理办法》的修订,股份 制改革的接近完成,中国资本市场全流通 的时代即将到来,今后资本市场并购的势头 更是有增无减。正因为并购重组处于如此重 要的地位,所以本文作者主要结合现代西方 并购理论,在正确认识我国国有企业的基 本情况下,探讨一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 发展轨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 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相关 建议。以利于企业科学决策,规避国有企 业并购重组的存在的风险问题。
例是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所谓“壳”就是 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与一般企业相比,上 市公司的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在证券市场大规 模筹资的权利。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是 一种“稀缺资源”。买壳上市说白了就是买 蛋孵鸡。如一家非上市公司,收购某家业 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后,剥离原来的劣质资 产,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最后使优质资产 上市。而借壳上市,则是借船出海。如母公 司没有上市,而子公司已经上市,于是母公 司可以借助子公司的壳,注入资产达到上市 的目的。无论借壳还是买壳,在手法上大同 小异,都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牵 着衣袖过河,通过上市公司,把自己领进 市场。
网络财富 2010年8月 28
管理视野 ・网络财富
Management Vision・Intemet fortune
结合西方企业并购理论谈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问题
张定乾
(南阳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河南 南阳 473056)
【摘要】本文在总结阐述现代西方并购理论的基础上,并结合此现代西方并购理论来正确认识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发展轨迹、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利于企业科学决策,规避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风险问题。 【关键词】企业并购理论;国有企业并购;问题;对策
网络财富・ 管理视野
Intemet fortune・Management Vision
用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解决公共部门机构臃肿问题
陆云燕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摘要】本文根据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定律的启示,剖析了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现有问题,并提出了通过打破金字塔式的科层禁锢、注重人才、改革薪酬三个改良公共 部门人员配置的路径,以促进我国公共部门健康发展、提高组织效率。 【关键词】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企业的合并与合营,往往是现代大公 司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全球经济一 体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今天,并购是现代 经济和金融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已 是不争的事实。
二、企业并购理论综述 诺贝尔经济学将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 学家乔治.J.斯蒂格勒曾说过:“纵观美国 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那一家不是以某中方 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 起来的。企业资产并购既然如此广泛的适 用,那么它必然存在着内在的优越性”。 西方国家关于并购的分析,主要可以总结 为以下几点: (一)规模经济理论 韦斯顿(1998)提出的的规模经济理 论是最早的企业并购理论之一。他认为: 所谓规模经济,是指某一个时期内,企业 从事产品生产的业务、职能的绝对量增加 时,其单位成本下降。该理论认为,企业并 购活动的动因在于谋求平均成本下降,因为 企业并购可以将许多生产单位置于统一企业 的领导下而带来经营上的规模经济。而且
3.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与激励 鉴于我国传统的以德、能、勤、绩为 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估制度的诸多弊端,应 该建立从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内容综合 化、评估程序正规化、评估结果透明化的 评估政策。 (三)改革传统薪酬体系 在我国的行政组织中,薪酬往往是与 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的行政地位和行政等 级相匹配的。在这种薪酬体系的激励下, 就会导致公务人员不遗余力地向上爬,难 有留在基层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须设计这 样一种薪酬,职员不是沿着唯一的薪酬等
(二)构建公正、透明的用人机制,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