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ppt课件

1、眼球纤维膜 即外膜
虹膜
(1)角膜 角膜反射虹膜角膜角 (2)巩膜 巩膜筛板
巩膜静脉窦 睫状体
2、眼球血管膜 即中膜
(1)脉络膜
(2)睫状体: 睫状突、 睫状环、睫状肌
(3)虹膜: 瞳孔、 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
3、眼球内(感觉)膜 即视网膜 视部 睫状体部
盲部
虹膜部
角膜
眼前房
眼后房
脉络膜
视 网 膜 巩膜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
上,来自东方香料(调 现象?和材料二相比,
料)占有重要地位。仅 一份中世纪的货品单上
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列有香料288种。…… 3.你认为这种变化和
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
这些奢侈品也逐渐进入 普通人的饭桌上。
什么事件有关系?为 什么?
——《世界通史》292页
3、“贵如胡椒”
——西方谚语
巩膜静脉窦 睫状肌
虹膜角膜角隙 虹膜角膜角
瞳孔开大肌 瞳孔括约肌
睫状环 睫状突 睫状小带
视网膜的三层 细胞
感光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内层 神经部
外层 色素部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组成视神经 视神经起始处称视神经盘(视 神经乳头),此处无感光细胞, 故称为盲点。
视神经盘
( 盲视 点神 )经
盘
请你总结一下,奥斯
曼帝国为什么能发展成为 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练习与评测”)
阅读P49小字部分,巴尔干 地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 政治经济政策怎样?这种政策 会造成什么影响?
……这些穆斯林采用当地当
地人的语言,接受他们的许多
风俗,同他们的女子结婚,购
买奴隶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最
第11课--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高三)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对欧洲征服过程中,推行伊斯兰教,打压基督教 居民,使得巴尔干地域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伊斯兰教与基督 教一神论主张,造成不可调和反抗与冲突。(2分)
1、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土耳其苏丹
——穆罕默德二世
第5页
东罗马帝国范围 (中国称之为“大秦”)
第6页
请看图回答:
君士坦丁堡及其城墙堡垒 第7页
拜占庭防御条件怎样?为何?
易守难攻
优越地理位置 坚固防御系统
君士坦丁十三
——拜占庭帝国最终一位皇帝
第8页
伊斯兰化——伊斯坦布尔
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
第9页
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形成(16世纪)
极盛——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第10页
马其顿帝国 波斯帝国 东罗马帝国
第11页
三、奥斯曼帝国影响
产生影响: 1、 推进了伊斯兰教在更大范围内传输 2、巴尔干地域因民族、宗教复杂化,成 为“火药桶”. 3、控制亚欧商路破坏商业秩序与环境 4、新航路开辟
2、奥斯曼土耳其建国 13世纪末。 小亚西亚。 奥斯曼一世。
第3页
思索:
奥斯曼土耳其建国后在生产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有什么改变?
生产关系: 从氏族公社制度向封建生产关系过渡, 政教合一国家。
对外关系: 尚武、扩张,目标指向拜占庭帝国。 与同种同教诸突厥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对蒙古汗国称臣纳贡。
第4页
二、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帝国形成
【高中历史】奥斯曼帝国ppt3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西突厥的一支。 • 7世纪唐朝灭东突厥,重创西突厥,此后西 突厥的活动中心移往中亚。 • 8世纪上半叶,西突厥各部皈依伊斯兰教。 • 13世纪初,受蒙古西征压力向西迁徙,依 附罗姆苏丹国。
二、奥斯曼人崛起的过程及原因
1、过程
• 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国。 •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灭亡)。 • 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 伊斯坦布尔。 • 16世纪,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 帝国。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 客观上,伊斯兰教得到广泛的传播,扩大了伊斯 兰教的影响。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建立时间 主体民族
奥斯曼帝国
疆域范围
政权组织形式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建立时间 主体民族 8世纪中叶 贝杜因人
奥斯曼帝国
16世纪以后 西突厥的一支
疆域范围
政权组织形式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建立时间 主体民族 疆域范围 8世纪中叶 贝杜因人 奥斯曼帝国 16世纪以后 西突厥的一支
政权组织形式
哈里发
苏丹
政教合一,国家领导人既是宗教 领袖又是国家首脑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拜占庭帝 国图( 国图(年 代不详) 代不详)
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奥斯 曼人军队(壁画, 曼人军队(壁画,局部)
君士坦丁堡守军用“希腊火”抵御奥斯曼人的进攻(画作) 君士坦丁堡守军用“希腊火”抵御奥斯曼人的进攻(画作)
陷落后的君士坦丁堡(16世纪的地图 世纪的地图) 陷落后的君士坦丁堡(16世纪的地图)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起源
原为西突厥的一支 13世纪初,受蒙古西征压力向 13世纪初, 世纪初 西迁徙 8世纪上半叶,皈依伊斯兰教 世纪上半叶,
不要残忍, “不要残忍,因为对一个国王最 有害的,莫过于残暴; 有害的,莫过于残暴;要主持正 因为正义是王国的根本。 义,因为正义是王国的根本。用 2、建国 一系列美好的胜利, 一系列美好的胜利,来告慰我的 世纪初, 灵魂吧!要珍爱学者,我的孩子。 13世纪初 灵魂吧!要珍爱学者,我的孩子。 13世纪初,依附于小亚细亚的 身边要有懂法律的学者, 身边要有懂法律的学者,因为真 罗姆苏丹国 主的法律是我们惟一的武器。 主的法律是我们惟一的武器。要 1299年 保护好你的臣民,我的孩子。 保护好你的臣民,我的孩子。要 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 公正无私,要仁爱, 公正无私,要仁爱,这样你就能 The Ottoman Turks 建国 得到主的佑助。 得到主的佑助。”((巴)马茂穗 著:《伊斯兰教简史》第362页) 伊斯兰教简史》 362页
奥斯曼土耳其亲兵为步兵 精锐, 精锐,图中服装为礼服
二、攻占君士坦丁堡 1、背景
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结束权 1451年 力斗争即位(1421~1451年在 力斗争即位(1421~1451年在 位),再次大规模向外扩张 拜占庭帝国内部统治阶级派别 斗争激烈, 斗争激烈,人心涣散
10第11课 奥斯曼帝国(可直接使用).ppt

共同区域? 8世纪阿拉伯帝国
18世纪奥斯曼帝国
演示课件
不同区域?
演示课件
三、帝国的统治
影响?
1、促进伊斯兰教传播,传承阿拉伯文明。
积极?
演示课件
三、帝国的统治
2、对巴尔干地区的影响:
使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 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 成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
不稳定? 欧洲火药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1、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是?
麦加
2、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伊斯兰教
三、帝国的统治
3、对东亚商路的影响:
控制了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
坏了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西欧
开辟新航路。
评价?
西方商品经济发展,实际市场处于形成前夕
演示课件
15世纪前,欧洲和亚洲就有贸易往来。地中海东岸是 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当时东方的香料、丝绸等在欧洲市 场很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阿拉伯人 和意大利人的转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昂贵的奢侈品。当 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 更严重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 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 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急剧减少,价 格迅猛上涨。欧洲上层社会不惜高价采购,导致贸易严重 入超,贵金属大量外流。这迫使西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 企图另辟蹊径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
13世纪初
演示课件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起源 起源:西突厥的一支。 8世纪上半叶,皈依伊斯兰教。 13世纪初,受蒙古西征压力向西迁徙。
2、建国 13世纪初,依附于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 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一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来由、西迁与立国 (1)来由:西突厥的一支(部落),游牧于中亚 地区 (2)西迁:13世纪初,蒙古西征,迫使奥斯曼人 向西进入小亚细亚; (3)立国: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建立国家 (当时,中国是元朝,1206——1368年)
一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讨论二:奥斯曼帝国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地跨 亚、非、欧的大帝国。请你再列举几个这 一类国家。
1.波斯帝国 2.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帝国 4.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5.阿拉伯帝国 6.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
讨论三: 比较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异同
相同: 1.地理位置上都发端于西亚,都是亚洲国家 2.宗教上都是伊斯兰教国家,都以战争为主要 途径传播 3.文化上都是多元文化 4.对外政策都实施扩张路线 5.被征服国多数是环地中海国家,都是地跨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6.国家性质都是军事封建帝国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1)扩张的原因 A 周边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主要指阿拉 巴帝国封建制度) B 从氏族公社跃入封建社会 C 社会分化加剧内部矛盾,为摆脱困境
一 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2)扩张的策略:交强攻弱 A 交强:与诸突厥友好,对蒙古称臣纳贡 B 攻弱:攻击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 (3)扩张的结果 A 充实国力 B 扩大疆域 C 伊斯兰教迅速传播
讨论一:奥斯曼国家是什么时候独立的?什 么时候迁都君士坦丁堡?为什么能成为地 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 1299年独立建国;1457年,迁都君士坦丁 堡,后将其改名伊斯坦布尔。 • 从部落到地跨亚非欧大帝国的原因: 1.主观上: (1)新生产方式的活力 (2)对外扩张的内驱力 (3)正确的外交策略 2.客观上:周边国家的衰落
高中历史 第11课奥斯曼帝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1课奥斯曼帝国[教学目标]1.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政权、对外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及成为亚、非、欧大帝国的基本历史过程;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崛起的原因;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2.通过一些视频的回顾,了解奥斯曼土耳其崛起、扩张的过程,进而掌握从视频、图片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探讨的方式,分析奥斯曼土耳其能顺利扩张的原因,进而掌握运用内因、外因的哲学范畴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的方法;从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历史阶段的视角,分析奥斯曼帝国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而掌握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肯定奥斯曼帝国在传承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中所起的作用,对其毁弃基督教文明的做法强烈谴责,树立多元文明和谐共处的理念;对其民族、宗教压迫政策给予必要的反思。
[重点与难点]重点:奥斯曼帝国的影响。
难点:奥斯曼土耳其能迅速崛起的原因。
说明:1.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有些地区的影响尤为深刻。
它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伊斯兰教传播、传承阿拉伯文明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
比如,破坏了所涉地区的基督教文明;使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国际关系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征收苛捐杂税,迫使欧洲商人另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及其后果对世界历史从区域文明发展到全球文明产生重要影响,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把此作为本课的重点。
2.奥斯曼土耳其能迅速崛起的原因,教材将其内容零零碎碎散落在各个角落,而且基本上用的是比较抽象的语言,对高一学生而言,归纳整理、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
对此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运用内因、外因的哲学范畴多层面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教学设计]1. 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
播放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视频,使学生能简单掌握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过程;展示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地图,按照地图和学生一起整理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相关知识点。
2023华师大版第1册第11课《奥斯曼帝国》ppt

波澜壮阔,此起彼伏。 • 1• 17世纪中叶以后,强大一时的奥斯曼帝国走向
衰落。
奥斯曼国家为什么能成为地跨亚、 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 主观上:①新生产方式的活力。立国前后,奥斯 曼土耳其在周边先进制度影响下,氏族制度解体, 封建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制度刚刚建 立,具有一定活力。②对外扩张的内驱力。内部 分化带来的矛盾,奥斯曼人热衷对外扩张,摆脱 困境。③正确的外交策略。对突厥和蒙古取守势, 集中进攻拜占庭帝国。
• 5月29日陷落,历时一千多年 的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来君 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
• 伊斯坦布尔,作为土耳其的 都城。索非亚大教堂改为清 真寺。
• 苏丹苏里曼一世时期(1520— 1566年)即16世纪,帝国臻于 鼎盛,地跨亚、非、欧三洲 的军事封建帝国。
3、攻占君士坦丁堡
1)战前形势
2)力量对比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华东师大版 奥斯曼帝国优秀ppt课件3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西突厥的一支。 • 7世纪唐朝灭东突厥,重创西突厥,此后西 突厥的活动中心移往中亚。 • 8世纪上半叶,西突厥各部皈依伊斯兰教。 • 13世纪初,受蒙古西征压力向西迁徙,依 附罗姆苏丹国。
二、奥斯曼人崛起的过程及原因
1、过程
• 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国。 •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灭亡)。 • 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 伊斯坦布尔。 • 16世纪,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 帝国。
建立时间 主体民族 8世纪中叶 贝杜因人
奥斯曼帝国
16世纪以后 西突厥的一支
疆域范围
政权组织形式 哈里发 苏丹
政教合一,国家领导人既是宗教 领袖又是国家首脑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欧、
亚、非三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
东突厥 西突厥
, 1326 年 , 奥 斯 曼 夺 取 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 重镇布鲁萨,并把首 都迁到布鲁萨,开始 称为奥斯曼帝国。
1350年时奥斯曼帝国的疆域
攻占君士坦丁堡
穆罕默德二世
一位典型的马上帝王,也是
(注:“城市”是指君士坦丁堡)
16C,扩张势头不减,不久成为横跨欧、亚、非 三洲的大帝国,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 建帝国。
•16世纪苏里曼一世 (1520——1566) 时,达到极盛,成为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 大帝国。这也是历史 上最后一个地跨亚、 非、欧的大帝国。
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 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
小结
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扩张 1. 1299年 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2. 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 3. 16C以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二、帝国的统治 1.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专制国家。 2.对不同宗教信仰人民实行不平等对待 3.实物地租是帝国地租的主要形态。 三、帝国的影响 1.积极方面:促进伊斯兰教传播,传承阿拉伯文明 2.消极方面: (1)破坏基督教文明; (2)使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国际关系复杂化; (3)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 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 商业秩序和环境;亚欧商路受阻,当时西欧已出现资本主义萌 芽,西欧诸国被迫积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从而开始了远 洋航行和殖民掠夺,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
1. 奥斯曼土耳其人,简称 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 ,原
为 _______ 的一支, _____ 于中亚地区。 _______ 年,
历史高一

第四单元第11课奥斯曼帝国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起源:奥斯曼土耳其人,原为西突厥的一支1299年,奥斯曼人的首领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建国初期奥斯曼人热衷向外用兵扩张,与同种同教的诸突厥邻国保持友好关系二、攻占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默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6世纪初,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国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大帝国,三、帝国的统治帝国的影响:对巴尔干半岛对东西商路:破坏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第12课封建制度一、封建制度的产生(奴隶制→封建制度)日耳曼国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封建等级制:国王公侯伯子男骑士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宫相查理。
马特改革徒弟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消极意义)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上权力有限,封建领主权利坐大,王国处于割据状态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张,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二、中世纪庄园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
封闭的经济实体14世纪之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庄园开始衰败。
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一、城市的复兴和自制从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兴起的原因)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北海南部沿岸的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城市的特点:规模有限、人口少、环境脏乱差中世纪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同时为掌握司法权和行政权,产生了城市自治斗争。
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见的两种方式。
二、等级君主制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政权形式:贵族与市民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性之一。
高中历史奥斯曼帝国优秀教学PPT2 华东师大版

一直执着于生命的简约格调,只愿用一颗淡然的心看云卷云舒,看季节更迭。许多不合时节的事物,必然会被光阴遗落,就像曾经繁茂的秋叶,待生命枯竭,终将脱离叶脉的相系相牵。而我,一直在这里,抖落一身的负累,永恒以树的姿态站立于季风中,昂首向着那无边温暖的碧蓝晴空。 夜幕降临了,春雨柔柔的亲吻着薄如蝉翼的纱帘,有节奏的淅沥在窗棂上,更增添了无限的意念。意念中的我,在幸福和恬淡中,漫捻心弦化为若水般的轻柔曼妙在深情的雨夜里。此刻,窗外的雨不再是清冷的秋雨了,在我的眸里是一种柔软,似撒娇少女的情怀,是怜、是爱、是柔、是润在我的心里是一种憧憬,憧憬着一份美好的未来,与你相拥在花雨飘飞的时节,让爱情肆意的怒放在油纸伞下,青石边,丁香小巷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时光,这样的时刻,心不经意间便醉了、醉了、醉在这如曼妙轻盈舞步的秋雨中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 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留给他印象最深的将是伊 斯兰世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P49页的小字部分, 巴尔干地区在奥斯曼帝国的 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政策怎 样?这种政策会造成什么样 的影响?
据来往于这条大道(自顿河河口的塔那到萨莱, 横穿中亚)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是绝对安全的…如果60个人同行,会感到如呆在 家里一样安全。
思绪渺渺,发怀古之悲情,世间种种,诱愁之决堤,三山五岳,撼天地之威名,流水之昌吉,涓涓之柔情,不禁闲情满溢。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谁为谁真情缱绻?谁为谁痴傻疯狂?谁为谁望穿秋水?谁为谁痛彻心扉?都是你我解不开的白线团。无缘何生斯世,有情能累此生。 相思成为了很多人生命里的一种自我安慰,在月圆的时候无尽思念,在月缺的时候无限惆怅,想念着岁月里和情有关的所有悲欢离合。在情感的世界里,我们一直带着所有的铿锵前行,不管风雨肆虐,不管风和日丽。 染窗前。那堪清风曲径,不似甚似还满。份外湮留韶华,时节正乱红,空留余恨。淡眉醉眼,红妆轻粉,旧时依恋尘缘。只皓月朗朗,乾坤转,故国山川。次第红颜,疑是讴歌回畔。 生命中;总有太多的遗憾要留给回忆,年华里;屡不清的斑驳,总是勾勒了无数支离破碎的心伤。太多的执着所放不下,只是;那一份不屈的痛过,不期而遇的却是最美的意外。文字依旧可以华美朴实,年华不可唯美梦境,快乐不是一件不可奢侈的事情,忧伤,而往往是一度的颓废。 人生的路途,经历无数的驿站之后,总会出现陌生或熟悉的风景。时间所说的过客,只是注定走过的人和事,没有太多是刻意要去记住或淡忘的。铺就在黑白交错里的,无非就是忧伤曾穿越过的黑暗,在记忆的角落里,诉说了全部的待续。那些停驻在指尖的薄凉,是曾绽放在年华里的微碎。 指间年华,渲染着无暇斑驳的彩塑,悲伤的城池依旧提笔挥墨,画下四季风吹过的无痕。微笑掩饰了寂寞过的眼泪,是因为,在婆娑的年华里,聆听着没有人的相伴相知。那些了不断的往事,是梦绕在悲伤情愫深处,盈满心扉的最初和凝眸的叹息。终不过似水流年,清风凄语,唯独旧梦难拾。一叶落便知秋意浓,即使江南的绿色褪色之期晚了几许,南飞的大雁也会在天空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秋天真的来了,中秋真的来了,国庆真的来了。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奥斯曼帝国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帝国的创立,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但1258年,蒙古军队的铁骑攻陷了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那么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伊斯兰世界又将走向何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其享誉世界的名著《全球通史》中称:“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
”那么,1500年前后的伊斯兰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1、奥斯曼人的兴起谈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要从他们的祖先西突厥人开始追溯。
在汉代的时候,突厥人就生活在我国北部的蒙古高原。
公元6世纪7世纪之间,因为继位制度混乱,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突厥人属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所以经常劫掠农耕民族,获得生产生活资料。
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和突厥民族战争不断。
公元629年,唐朝终于消灭了东突厥。
又经过30年的努力,打败了西突厥。
西突厥人战败后,就向西迁居到现在的中亚地区。
这时的奥斯曼人就是属于西突厥的一个游牧部落。
到了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中亚,奥斯曼人也接受伊斯兰教。
到了13世纪,蒙古人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游牧部落,不仅逐步占领中国。
他们还发动了一系列的西征。
奥斯曼人打不过蒙古人,就在蒙古人的追赶下,不断的西迁。
后来在小亚细亚半岛落脚。
接受了当地罗姆苏丹国的庇护。
当时罗姆苏丹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占领的小亚细亚半岛原来是东罗马帝国的领土。
后来东罗马帝国向西败退。
但这两个国家之间因为领土和宗教,彼此征战不断。
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姆苏丹国和奥斯曼人达成了协议,奥斯曼人获得一块与拜占庭帝国接壤的牧场。
而奥斯曼人替罗姆苏丹国守卫边境。
这块土地成为奥斯曼人的发祥地。
2、奥斯曼国家的建立为什么这个民族被称作奥斯曼人呢?他们的名称来源于开国国王奥斯曼一世的名字。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入君士坦丁堡(画作)
1453年被土耳其人包围的君士坦丁堡
华丽的宫殿被付之一炬,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化为灰 烬,大多数居民或死于非命,或沦为奴隶。同时代的 史学家写到:“强盗们到处逞凶行事,把所有遇到的 人都捆起来,男人们用绳子捆在一起,女人们用头巾 绑起来……土耳其人残酷地杀害哪些留在家中、因病 和年迈不能走出家门的老头和老妪。所有的人,甚至 连土耳其的马夫和面包匠都参与了抢劫,把抢到的东 西拿走。” 连穆罕默德二世自己也承认:“我们给 这座城市带来了怎样的劫掠和破坏呀!”
“我们的宗教和帝国是一对孪生兄弟”
伊斯兰教 阿拉伯帝国
兴起
族源 西突厥的一支,13世纪初进入小亚西亚 社会 宗教 政权 军事 立国前后,氏族公社制度开始解体,封 建生产关系逐渐萌芽 政教合一,伊斯兰教传播范围扩大 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奥斯曼人热衷于扩张,对外用兵频繁
——东、南守;突厥和;蒙古臣;倾力蚕食拜占庭帝国
土耳其帝国开国之君——奥斯曼一世
原名拜占庭,是公元前7世纪希腊人建立 的一个殖民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 岸,扼守黑海咽喉,三面环海一面靠山, 是个天然的军事要塞。拜占庭是联系欧亚 大陆古典文明的重要的枢纽城市。公元 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此建立 新都,改名君士坦丁堡。
易 守 难 攻
君士坦丁堡及其城墙堡垒
坚 固 的 防 御 系 统
优 越 的 地 理 位 置
请 看 图 拜 回 占 答 庭 : 的 防 御 条 件 如 何 ?
庭住鲁 帝君斯 国士海安 首坦峡纳 都丁的多 的堡亚鲁 第,洲希 一是一萨 步土侧要 。耳沿塞 其岸座 人,落 征它在 服牢博——拜占庭帝国最 后一位皇帝 奥斯曼土耳其苏丹 ——穆罕默德二世
奥斯曼帝国ppt3 华东师大版

穆罕默德二世
2、原因 • 内部原因: ①氏族公社制度开始解体,封建关系逐渐 萌芽,社会分化加剧了内部矛盾。 ②对不同的集团采取不同的策略。
• 外部原因: 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已日薄西山,统治阶级 内部派别斗争激烈,人心涣散。
16-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三、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影响
• 长期用兵,沉重的赋税,民族、宗教、阶级压迫, 严重阻碍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 巴尔干地区。 • 奥斯曼帝国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 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为 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 客观上,伊斯兰教得到广泛的传播,扩大了伊斯 兰教的影响。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建立时间 主体民族
奥斯曼帝国
疆域范围
政权组织形式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建立时间 主体民族 8世纪中叶 贝杜因人
奥斯曼帝国
16世纪以后 西突厥的一支
疆域范围
政权组织形式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建立时间 主体民族
疆域范围
政权组织形式 哈里发 苏丹
政教合一,国家领导人既是宗教 领袖又是国家首脑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奥斯曼帝国 PPT课件

•
15、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
10、不曾等待,不知等待的滋味,不曾迷恋,不知说不出的爱的痛苦,你是否还记得,曾经还有一个人是那样深深的爱你?
•
11、多美的幻想,多美的你,多美的过去,多美的回忆。梦想与现实交错,颓废与纯真相依。
•
12、深沉的孤独中,无法控制的一次次回想你的微笑,你的温度,你的纤手,你的话语!一种渴望一种期待一种失落,一种真情,让我此刻如此的难过。 19、伤心也许总是难以避免,落泪成为不舍的
•
3、经常听一支支寂寥的曲子,让我那孤单的灵魂与影子和你一起舞蹈,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却又心甘情愿。
•
4、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
5、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
17、不明白,别人都说痛苦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可它在我心里,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悄悄袭上心头,不断的蔓延,不断的重复。
•
18、触摸不到的幸福,再努力也是徒劳。
正确的外交策咯:与突厥保持友好,向蒙古 称臣,集中力量对付拜占庭
客
周边国家的衰落,尤其是拜占庭至
观
15世纪已日薄西山、淹淹一息且统
上
治者内部派别斗争激烈,人心涣散
知识链接:
“较为原始的突厥部落民之所以能够战胜历史悠 久的拜占庭帝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宗教的重 要影响。奥斯曼及其后继者的力量大部分来自源 源而来的伊斯兰教勇士,他们不断的从中东各地 前来与伊斯兰教的基督教敌人作战,二信仰基督 教的农民因受到地主和教会官员的残酷剥削,也 大为不满,他们接受这些土耳其人,甚至向他们 欢呼致贺,把他们当作将自己从无法忍受的命运 中解脱出来的救助者”
奥斯曼帝国PPT3 华东师大版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西突厥的一支。 • 7世纪唐朝灭东突厥,重创西突厥,此后西 突厥的活动中心移往中亚。 • 8世纪上半叶,西突厥各部皈依伊斯兰教。 • 13世纪初,受蒙古西征压力向西迁徙,依 附罗姆苏丹国。
二、奥斯曼人崛起的过程及原因
1、过程
• 1299年,奥斯曼一世,建国。 •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帝国灭亡)。 • 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 伊斯坦布尔。 • 16世纪,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 帝国。
穆罕默德二世
2、原因 • 内部原因: ①氏族公社制度开始解体,封建关系逐渐 萌芽,社会分化加剧了内部矛盾。 ②对不同的集团采取不同的策略。
• 外部原因: 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已日薄西山,统治阶级 内部派别斗争激烈,人心涣散。
16-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
三、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影响
• 长期用兵,沉重的赋税,民族、宗教、阶级压迫, 严重阻碍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 巴尔干地区。 • 奥斯曼帝国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 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为 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 客观上,伊斯兰教得到广泛的传播,扩大了伊斯 兰教的影响。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建立时间 主体民族
奥斯曼帝国
疆域范围
政权组织形式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建立时间 主体民族 8世纪中叶 贝杜因人
奥斯曼帝国
16世纪以后 西突厥的一支源自疆域范围政权组织形式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建立时间 主体民族 8世纪中叶 贝杜因人
奥斯曼帝国
16世纪以后 西突厥的一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悦第十一课奥斯曼帝国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那就是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从此兴起,至今成为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这节课的开始,我想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提问:伊斯兰教兴起的时间?回答:公元7世纪提问:在哪里兴起?回答:麦加。
提问:创始人是谁?回答:穆罕默德。
提问:教义经典是哪部?回答:古兰经。
嗯,大家回答的很好。
大家知道,阿拉伯帝国于1258年被蒙古骑兵所灭,但是它所创立的伊斯兰教文明却传播到了帝国所征服的领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这节课就要进入一个同样的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一个兴起于小亚细亚,最终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二、讲解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十五至二十世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强大伊斯兰帝国,它兴起于小亚细亚,靠着其草原圣战勇士的传统,在拜占庭和穆斯林国家的长期战争中发展起来,十四至十五世纪间,土耳其人进入巴尔干半岛。
1453年,攻取伯斯布鲁斯海峡的著名古城——君士坦丁堡,并大举向中欧、西亚和非洲扩张,将整个伊斯兰教世界与巴尔干半岛及中欧联系在一起。
十七世纪以后,随着西方世界的迅速崛起,伴随着巴尔干、近东、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奥斯曼帝国逐步走向衰落,成为欧洲列强角逐近东地区的牺牲品。
土耳其人属于黄色人种,他们的祖先,是生活在中亚的游牧民族突厥人。
土耳其这一名称,就是由突厥二字的字音转变而来。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人游牧部落的一支,其祖先西突厥人曾与中华帝国的汉唐王朝有过激烈的边境冲突。
七世纪以后,西突厥人辗转西迁至咸海和锡尔河之北,里海和伏尔加河以东,额尔齐斯河之西南的广漠草原上。
在进入这一地区伊斯兰教商人和苏菲派苦行僧人的影响下,接受了正统派伊斯兰教。
十一世纪早期,西突厥人中的一支塞尔柱克人越过锡尔河南下,进入巴格达,挟持了阿拔斯朝哈里发,成为伊斯兰教世界的实际统治者,从此,已经停止扩张的伊斯兰教帝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拜占庭帝国的近东边界从此再无宁日。
13世纪初,奥斯曼人曾依附于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
13世纪30年代,罗姆苏丹国将与拜占庭接壤的一块牧场赐予奥斯曼人,并令其守卫边境。
这块牧场遂成为奥斯曼人的发祥地。
1299年,奥斯曼人的首领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突厥人在近东的崛起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诱发了以拯救圣地为名的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十字军东征。
十一至十三世纪间,尤其是第四次十字军攻取君士坦丁堡之后,小亚细亚出现了多种文化与宗教势力激烈冲突的局面。
14世纪末,奥斯曼军队大胜巴尔干联军和欧洲各国骑士十字军,控制了巴尔干半岛绝大部分地区。
1365年,奥斯曼人迁都亚得里亚堡,将此地作为向欧洲扩张的基地。
在近东,奥斯曼人势力继续发展至安纳托利亚中心,安卡拉成为奥斯曼人囊中之物。
在苏丹穆拉德一世统治期间,奥斯曼人进而控制了巴尔干半岛上的重镇,索菲亚和尼什。
奥斯曼土耳其人之所以能在巴尔干半岛迅速扩张的原因:首先,巴尔干半岛地势舒缓,很少有难以突破的天险。
多瑙河及其支流构成有效的联系通道,进军便利。
其次,巴尔干半岛上从来没有统一的政治实体,拜占庭、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一直在竞相争斗,是奥斯曼人能够渔翁得利。
再次,当时西欧的基督教世界,正处于民族国家建立之前的阵痛之中,英、法百年战争,威尼斯和热那亚在地中海上的争夺,罗马教会内部的混乱,都使他们无力分身去关注奥斯曼人在巴尔干半岛上的进展,也不可能认识到这种进展对于未来欧洲的政治格局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2、攻占君士坦丁堡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奥斯曼虽然控制了巴尔干的绝大部分地区,但是仍有一个地方无法征服。
那就是,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当时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啊?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然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亚洲领土早就不复存在,欧洲也仅剩孤城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几块不大的地方,并且统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激烈,人心涣散。
面对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亲拉丁派企图寻求西欧各国君主,尤其是罗马教皇的援助。
该派不仅同意将东正教和天主教合并,而且还愿意承认罗马教皇的地位至高无上。
这一举动遭到东正教派的坚决抵制,该派声称“宁愿在君士坦丁堡看到土耳其人的头巾,也不愿看到教皇的法冕。
”而与奥斯曼帝国关系密切的上层人士则是亲土耳其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呼吁放弃抵抗,甚至不惜投降。
统治阶级的内讧进一步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的防御力量,客观上助了奥斯曼帝国一臂之力。
但是,君士坦丁堡也不是一日即可攻下的。
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下攻城的过程。
1453年4月6日,穆罕默德二世一切准备就绪,亲率约20万大军,300艘战舰和攻城重炮,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
当时君士坦丁堡仅有5万居民,其中士兵6千余人,外加来自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地的雇佣军约3千人,总兵力不足1万,明显处于劣势。
这里我们要说一下攻城重炮,当时的战争中多采用的是木制的抛石机(附板书),射程短而且抛起的石头重量也很有限。
而这次特制的大炮,不仅是铜制的,而其发射的石弹也重达一千二百磅,相当于半吨,不要说操作这样一个大家伙,就是拖动它也十分费劲,据说当时用了60到100头牦牛才将它运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城下。
君士坦丁堡地势险要,三面环水,黄金海角(君士坦丁堡内港)更有铁链封锁,唯一的陆上通道又筑有三重城墙。
1453年的春天,奥斯曼已将大军聚集在了君士坦丁堡附近,一部分兵力集中于君士坦丁堡城西,另一部分则列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另还有大批军舰集中在君士坦丁堡城东和城南的海面上。
所以进攻一开始,奥军主要进攻的是西面城墙。
虽然有大炮相助,但只是开了几个小洞,战果不佳。
而在金角湾外的奥军舰,由于拜占庭拉起的铁索,未能靠近君士坦丁堡。
穆罕默德二世久攻不下,穆罕默德灵机一动,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峡与金角湾之间的陆地上找到的一段最短的距离,而这个地方属于加拉太区,于是,穆罕默德二世便以日后保留加拉太区的商业特权为条件,换取热那亚人的合作加拉太区是位于君士坦丁堡城郊的热那亚商业殖民地。
奥斯曼军队在上面铺设木板,再浇上油脂,又制造了带轮子的载船架,将全部72艘战舰拉过加拉太后面的陆地,直接绕过拜占庭地区,进入金角湾。
出其不意地从侧面进攻君士坦丁堡。
一夜之间,君士坦丁堡即四面楚歌,守城士兵两面受敌,形势更为不利,但他们拒绝投降,拼死以抗。
5月下旬,奥斯曼军队内部出现严重分歧,一部分高级官员风闻欧洲援军即将前来,力主撤军。
穆罕默德二世分析形势后指出,欧洲国家内部矛盾重重,绝不可能驰援垂死的拜占庭帝国,因此果断决定继续围攻。
为刺激军队的斗志,总攻前夜,穆罕默德二世向士兵们宣布,破城后所有战利品,包括各种金银财宝和俘虏,全部归士兵所有,并准许他们尽情屠掠3天。
5月29日,苦苦支撑了53天的君士坦丁堡终告失守,历经千年风雨的拜占庭帝国灭亡。
君士坦丁堡的胜利,使得奥斯曼人得到了一个军港、商港,一个扼守欧亚贸易中枢的重要据点,一个可以给土耳其人带来荣耀的帝国都城。
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并且将原来东正教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改成了象征伊斯兰教的新月造型,伊斯兰教被植入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奥斯曼人得到了一个出色的军港和商港,一个扼守欧亚贸易中枢的重要据点,一个可以给土耳其带来荣耀的帝国都城。
于是,征服者穆罕默德骄傲地自称为罗马皇帝和两块陆地和两块海域的统治者。
3、帝国的扩张1453年至1566年,是奥斯曼帝国的黄金时代,苏丹塞里姆一世和军队凭借其先进的武器和大炮,越过陶鲁斯山脉,将著名的穆斯林的都城大马士革和开罗、圣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纳入帝国的版图,奥斯曼苏丹从此自命为伊斯兰教的保护人和穆斯林文化的代表,开始使用虔诚信徒的首领这一封号。
苏莱曼二世时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加快向多瑙河上游的发展。
1526年,在莫哈奇战场上战胜了匈牙利骑士精锐部队,将匈牙利并入帝国版图。
不久,奥斯曼帝国便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昔日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在其版图之内,国力臻于强盛,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均是封建帝国。
维系奥斯曼帝国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支柱是:草原传统、加奇理想及借鉴于穆斯林波斯和罗姆苏丹国的高级伊斯兰传统。
草原传统,即严格的家族血统世袭制。
加奇理想,就是以圣战为荣,这决定了奥斯曼国家以征服立国、靠战争起家的军事封建主义特点和奉军人为至尊的价值观,从事生产劳动的非穆斯林民众处于社会的下层。
为保证军人的财产、政治地位以及其卓越的战斗力,奥斯曼帝国广泛地施行了蒂马尔制和奴隶近卫兵制,即所谓古兰。
古兰制度,是奥斯曼帝国补充步兵和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制度,古兰就是经过精良训练,在军队和国家机构中服役的奴隶。
奥斯曼人在基督教徒集中的地区定期征集出身于基督教家庭的男孩,这些被征集的男孩将集中接受伊斯兰教的割礼,和严格的军事、政治、宗教教育,结业以后补充道苏丹的近卫军、宫廷侍从以及政府机构的官员中去。
用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奴隶近卫军队伍,是奥斯曼人对外扩张和对内实行统治的重要支柱。
后来,就成为反对土耳其民主革命的顽固力量。
4、帝国的统治1453至1566年这一时期,奥斯曼国家社会秩序稳定,执法较公平,没有太多的苛捐杂税,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帝国进入了空前的盛世。
这一时期,帝国的对外贸易业十分繁荣,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各国,包括威尼斯商人、法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人都得到了相应的贸易特权,欧洲各国的大使也相继到任。
在苏莱曼指令下,奥斯曼的标准法典《群河总汇》问世,苏莱曼因此以伟大的立法者而著称于世。
而苏莱曼统治时期,奥斯曼人的文化也有了惊人的发展,它融合了草原游牧部落的传统、波斯人的艺术主题、文学典范及崇拜王权的政治观念,也纳入了拜占庭人的军事和政治制度,以及阿拉伯人的科学、宗教和文字,成为近东文化的一道新的风景线。
咖啡的传入成为16世纪奥斯曼国家生气勃勃的象征,来自新大陆的烟草,也通过英国人传入了奥斯曼帝国,民间的文化活动更展示了帝国的繁荣和昌盛。
苏莱曼时期的建筑师锡南,一生建造了300多座建筑,1557年落成的著名苏莱曼清真寺就是他的传世之作。
这座清真寺是奥斯曼人征服亚欧非三大洲胜利的象征。
四座尖塔和十条长廊,象征着奥斯曼人征服的里程碑。
十象征着苏莱曼是这个家族的第十位苏丹,四象征着苏莱曼是统治君士坦丁堡的第四位苏丹。
它的庄严圆顶比查士丁尼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还要高16英尺左右,以此来炫耀他的帝国是前无古人的。
在当时的欧洲世界,堪与苏莱曼对抗的君主,只有哈布斯堡王室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法国的法兰西斯一世和英国的亨利八世。
苏莱曼以征服者的声威傲视着这些同代人,他给法国国王写下的一封信中,是这样称呼自己的:“朕乃苏丹之苏丹,君主中之君主,四海方圆内诸君主王冠的分配者,真主在地球上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