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蝙蝠和雷达》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课文原文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知识点【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原文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1_蝙蝠和雷达(讲)ppt课件

蝙蝠 和 雷达
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想: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
全飞行呢? (3)问一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生字学习
biān fú 蝙蝠 wén bì 蚊避 yíng jiē 蝇揭
bǔ é 捕蛾 ruì dāng 锐铛 ài yíng 碍荧
学习生字: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敏锐对敏捷
选词填空: 敏锐 敏捷
兔子( )敏地捷一跳,躲开了老鹰的攻击。 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它的眼睛特 别( )吗?
敏锐
选词填空: 试验 实验
科学家经过反复( ),终于试揭验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 常识课上,老师为我们做了“火烧纸杯”的( ),看得我们 瞪口呆。 实验
•快速浏览和跳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 讲了什么?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 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 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 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 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科学家是怎样揭开 蝙蝠在夜里飞行的
秘密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蝙蝠和雷达

01
02
03
7。壁虎脚趾对制造 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 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 的前景。
04
8。贝用它的蛋白质 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 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 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 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05
作业:
1、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
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今天是星期一,学校里怎么一个学生也没有
STEP 02
敏锐对敏捷
敏锐 敏捷
兔子(
)地一跳,躲开了老鹰的攻击。
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它的眼睛特别(
)吗?
选词填空:
敏捷
敏锐
选词填空: 试验 实验
科学家经过反复(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 试验
行的秘密。 常识课上,老师为我们做了“火烧纸杯”的( ),看
得我们目瞪口呆。 实验
快速浏览和跳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读课文第四小节,完成第一次试验记录表。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
试验条件
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试验情况
第一次 试验
眼睛
蒙住蝙蝠的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 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 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 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 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科学家是怎样揭开
蝙蝠在夜里飞行的 秘密的?
飞机在夜 里安全飞
行
与蝙蝠飞 行的联系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蝙蝠和雷达》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课文原文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知识点【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

11.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弄清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拓展仿生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观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2、用“夜航”一词扩句生:一架飞机在夜航。
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生: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出示课件:在漆黑……启示)齐读句子。
师:这一问一答的是个什么句子,同学们还记得吗?生:设问句。
师:对。
这个设问句是课文第二段的内容,在文中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蝙蝠夜里飞行的本领到底有多高?请同学们快速把课文朗读一遍,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整体感知:学习第三段1、找出蝙蝠本领高的句子。
(出示课件:蝙蝠在夜里飞行……避开。
)2、感情朗读师: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高超本领,引起了科学家浓厚的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板书:提出问题)3、出示课件: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东西吗?指生读,读出你心中的疑惑。
三、学习4—6自然段,体会科学家的探索过程1、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科学家又是怎样来研究的呢?(板书:研究问题)2、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4、5、6自然段,完成表格。
(出示课件表格)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记录、汇报。
3、学情汇报4、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科学家得出什么结论?(出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①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②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师:提问,这两个句子,那句好?为什么?师:指导,蝙蝠夜里飞行单单靠耳朵行吗?单单靠嘴行吗?生:不行。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
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 探路:事先探查道路情况。• 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 仿模: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
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
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
6.思考: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
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这个结论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更科学?
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
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实验,分别 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 将耳朵或嘴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 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 时靠的是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 ,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 的。
证明
第三次 蝙蝠夜 行探路 是否靠 嘴。
把蝙蝠 同上 的嘴封 住,让 它在屋 里飞。
蝙蝠夜 行探路 与嘴有 关。
试验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夜间飞行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与嘴巴有关
生字学习
biān fú 蝙蝠
wén bì 蚊避
yíng jiē 蝇揭
bǔ é 捕蛾
ruì dāng 锐铛
ài yíng 碍荧
比一比,组词
蝙( )蝠( )捕( )蛾( ) 骗( )幅( )哺( )饿( )
蚊( )避( )锐( )铛( ) 纹( )辟( )说( )挡( )
蝇( )揭( )碍( )荧( ) 绳( )竭( )得( )萤( )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学情分析
《蝙蝠和雷达》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第十一课。
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让学生明白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自学能力,能够通过自读,感悟品味语言。
而且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从课文中找到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因此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
情境教学法: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赏心悦目的图片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碰撞。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蝙蝠和雷达》PPT课件

趣味连线
34
Page
35
Page
36
37
我会想,我会写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 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 我们该怎样做呢?以“我”从( )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为 主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38
第二\三次实验
第二\三次实验
真糟糕!
第二\三次实验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 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口耳到底是 怎样配合的呢? 读读第6自然段。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 嘴) 里发出( 超声波 ),遇到 ( 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 的它( 耳朵 )里,传到蝙蝠 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 ( 改变飞行的方向 )。
超声波
向前推进
反射回来
改变飞行的方向
雷 达 探 测 器
天线 荧光屏
雷 达
无线电波
反射
障 碍 物
蝙 蝠
嘴 耳朵
障 超 声 波 碍 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雷 达
天线 无
荧光屏
障 线 电 波 碍 物
21
完成下列填空。
( 天线 ) 雷达的 (无线电波 ) 相当于蝙蝠的 ( 嘴 )。 ( 超声波 )。
( 荧光屏)
( 耳朵 ) 。
11、蝙蝠和雷达
蝙蝠
超声波
清朗
避开
捕捉
敏锐
飞蛾
铃铛
苍蝇 荧光屏
揭开
反射
障碍物
横七竖八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什么?
默读课文:想想课 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 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 奥秘?
第一次实验
8
第一次实验
第一次实验
哈!没撞到!
1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1.蝙蝠和雷达》课文11.蝙蝠和雷达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解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间飞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PPT辅助课件、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四、课时设计:
2课时。
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入: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课件)认识蝙蝠和雷达(指着图片)一种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课题却用
“和”字连接。
究竟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生齐读)
2、复习: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试验,解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飞行的问题。
二、细读第三段,体会蝙蝠灵巧的飞行本领。
过渡语:同学们,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那蝙蝠的本领一定很厉害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指生汇报)
【出示课件】: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3、文段中有一个关联词语谁能找出来:“即使……也……”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
总结:蝙蝠的飞行技术高超、灵巧。
4、指导朗读。
①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全班齐读
5、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师:这是个什么句子?(疑问句,在这它是对下文的一个拓展,所以是个疑问句)
三、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
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4、5、6自然段。
1、小组内齐读4、5、6段。
是谁为我们解开了这个秘密?科学家分几次给出了我们答案?
2.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试验顺序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实验证明
第一次在屋里拉绳子、
系铃铛并把蝙蝠的
眼睛蒙上,让它在
屋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
头,铃铛一个也没
有响,绳子一根也
没有碰到
蝙蝠不是用眼睛
来看路的
第二次把蝙蝠耳朵堵上蝙蝠到处乱撞,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靠耳朵和嘴巴配合探路的
第三次把蝙蝠嘴封住
3.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结合课件演示)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
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只用嘴巴可以吗?只用耳朵可以吗?为什么?
师:“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秘密
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
1.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科学家为了解开这个秘密是怎么做的?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A指名答。
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3.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和坚持不懈读出来啊。
4、提问:
我们再来看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
找生读相关语句,再出示课件让生齐读,能不能根据这段话画出示意图呢?
(让生在练习本上画,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贴示意图,并解释它们的关系)
再和学生一块总结:蝙蝠用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到耳朵里,它就是这样配合飞行的。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
过渡: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重点语句。
2、仿照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找一生再次在黑板贴图。
得出结论:雷达的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再反射到荧光屏。
2、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再次出示课件:看看你能不能说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都了解了。
六、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1、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
(人们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于是产生了一门科学,就是仿生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植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我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吗?一边看,一边猜并大声说出由这些动物、植物你能想到什么。
(师播放课件,生边看边说)
师总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创新。
七、作业布置:
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设计出一个自己的小发明吧!
八、板书设计:
蝙蝠用嘴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再反射到耳朵。
雷达天线发出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再反射到荧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