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做科研的三个层次
教研活动组织的三个层次(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组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文将从三个层次探讨教研活动组织的策略。
二、教研活动组织的三个层次1. 基础层次:构建教研活动的基本框架(1)明确教研目标。
教研活动的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确定教研内容。
教研内容应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确保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3)制定教研计划。
教研计划应包括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形式、预期成果等。
制定详细的计划有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组织效率。
(4)组建教研团队。
教研团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观摩课、专家讲座等。
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提升层次:深化教研活动的内涵(1)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应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通过理论学习,为教研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2)注重实践探索。
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实践探索有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开展跨学科交流。
跨学科交流有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跨学科交流,教师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
(4)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应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分享信息技术应用的经验,共同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5)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深入探究教育教学问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3. 创新层次:拓展教研活动的边界(1)创新教研活动形式。
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形式,如线上教研、虚拟课堂等。
科学技术科学体系层次划分
科学技术科学体系层次划分
现代科学技术由于高度分化相高度综合的辩证发展、而形成的一个门类繁多、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彼此贯通的网络结合,从人类现有知识的总体出发.科学技术科学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最高层次的科学.对各种科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其中包括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认识论、数学哲学、系统论、军事哲学、马克思美学、社会论等,
(2)是相互并列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文化理论、行为科学九大基础科学。
它们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都有一门桥梁(中介)学科相联系;
(3)是各类技术学科。
如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力学、空间科学等以基础科学为指导,着重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从而把基础科学同工程技术联系起来,具有中介性相应用性两个显著特点的学科群,
(4)是工程技术。
如农业技术、交通技术、通讯技术、航天技术等以综合应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理论成果,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大批具体技术。
是生产力的直接体现者。
科技创新的三种境界
原创与颠覆性创新刚刚过去的2016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全国,“创新”一词喧腾众口,许多热血青年奔赴创新创业的主战场,盼望着能够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真实的情况是怎样?又有多少个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出现,并改变我们的生活?很多人期待颠覆性创新,但是对创新的内涵不甚了解。
所谓创新,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现有条件创造出新的东西。
而新的东西既看过程,也关注结果,还包括新想法、新方案以及新设备。
创新既可以体现在社会经济治理层面,如“新常态”概念的提出,也包含科学技术的创新,如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的革新。
原创性科学研究要提出新理论、新方法、新假说并加以验证,还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所谓颠覆性创新,其实一开始并不是指科学上的创新,而是指商业上设计出颠覆性产品,能够改变已有市场模式,能够开辟一片新的市场。
人人都渴求颠覆性创新,但它并不常出现,一旦出现,也会经常遭受常人不予理解的冷漠。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科学充满热情,还要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勇气。
因为科学研究就是不断的尝试和冒险,而且成功率极低,所以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是一段艰苦且终点未卜的旅途。
科学创新的三大层次事实上,科学上的创新涉及面很广,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或三种境界。
1. 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新,是一种“开路式”(Open The Door)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打开新的科学之门,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正所谓“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比如,201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他在20世纪90年代以酵母为模型,开创性地通过遗传筛选找到了与自噬相关的基因,促进了人们对自噬分子机制的了解,极大地推动了自噬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研究。
大隅良典无疑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再比如,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发现“脑内GPS”的英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和挪威科学家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梅-布莱特·莫泽(May-Britt Moser)夫妇。
科学技术研究与科研工作层次汇总
科研工作与科学技术研究层次一、科研工作的含义。
“科研”是科学研究、技术研究的简称,其本质是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探索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具有一般劳动的属性,而且还有创造性劳动的独特属性。
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继承性、连续性、集体性和个体独立思考等特点,其中,探索性与创新性是区别于其它劳动和工作的本质特性;科研工作的目的就是向“未知领域”(广义概念既可是理论问题,也可是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将未知变已知、未有变已有、知之较少变知之较多、知其然变知其所以然、不理解变理解等等,最后发现新的事实、揭示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推出新的工艺、取得新的方案,等等。
科研工作就是发现问题、求解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结论(成果)绝不仅是纯理论性问题,而是一个广义范畴,如可能是一个概念、一个定律、甚至一个理论;也可能是一种新的方法、手段、技术、工艺、标准、材料;还有可能是一个新的方案、意见、规划、计划等。
二、现代科技的研究层次。
一般而言,科研层次可根据科学技术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三大门类而相应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技术开发);此外,还有软科学研究,从广义和不同角度来看待软科学研究,它应属于利用各类科学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性研究范畴,有时也可视其为应用研究类型;这些基本上体现出现代科技研究活动不同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被总称为“研究”(Research),而技术开发被称为“发展”(Development),因而整个科学技术研究全过程被称为“研究与发展”(R&D)。
(一)基础研究的特点及功能。
基础研究主要是为了取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的事实的根本原理和新知识、并不考虑其有何特别的或具体的应用而开展的实验工作或理论工作(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类规定;当然,随着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解已不可绝对化),基础研究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的工作,主要从事基本理论研究,它主要是与应用研究相区别而存在的,基础研究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性及相应的社会功能。
科学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
科学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
科学体系结构是指科学研究的组织结构,它包括三个层次: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
基础科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基础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
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提供了理论
基础和方法支持。
应用科学是基础科学的应用,它是将基础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
和生活中的科学研究。
应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人
类需求的科学技术,如工程学、医学、农学、环境科学等。
应用科学
的研究成果为技术科学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应用场景。
技术科学是应用科学的技术化,它是将应用科学的成果转化为实际产
品和服务的科学研究。
技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开发和应用科学技术的
方法和工具,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
技术科学的研
究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了实际价值和贡献。
三个层次的科学体系结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完
整体系。
基础科学为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应用科学为技术科学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应用场景,技术科学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了实际价值和贡献。
总之,科学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完整体系。
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究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了实际价值和贡献。
从高教科研到产、学、研三学架构
从高教科研到产、学、研三学架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和产
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产、学、研三学架构是一种非常重要
的科技创新体系,有助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在技术
水平、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的竞争力。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
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博士、硕士和本科等各个层次。
高等教育机构
在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承担着基础研究和应
用研究等各种科研任务。
我国的科研机构涵盖了各个领域,不仅包括
科研院所和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还包括了企业研发中心和各种研究
机构。
产业发展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通过产业创新可以提
升国家的技术水平,改善经济结构。
产、学、研三学架构可以将科研
成果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力,并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铺开。
这种创新模
式可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
化率。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和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的。
产、学、研三学架构可以有效整合各领域的资源,加速科技创新,带动经济转型。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三者间的协
作和沟通,促进跨领域交流,确保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实
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做科研定要达到三种境界
龙源期刊网 做科研定要达到三种境界作者:解莹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53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针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当中的“盲点”“痛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政策措施。
对于广大科研人员而言,这既是一种政策保障,又是一种精神激励,激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为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做科研同样需要这三种境界,科研人员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攀登科学高峰、探索科学奥妙。
第一境是科研的起步阶段,即确立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在这一阶段,科研人员不仅要有广阔的视野,而且要有决策的智慧和挑战的勇气。
现在有些科研人员为做科研而做科研,在选择科研方向时存在盲目跟风、去繁就简的现象,从而导致科研同质化、浅表化的倾向,造成相关资源浪费和科研水平不高的问题。
由此看来,作为基础和前提的第一境界直接影响着科研效率和质量。
第二境是科研的主体阶段,即进行接地气的研究实践。
做科研离不开脚踏实地的研究,也离不开勤勤恳恳的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科学研究总是基于现实问题而进行的,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考虑现实需求,并对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
做科研不是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而是要走出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结合实际,服务现实,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
第三境是科研的高潮阶段,即在大量积累后取得成果。
只有通过前两个阶段的付出和努力,科研人员才能有所发现,迎来最后的光辉时刻。
或许在某个清晨证实自己的猜想,或许在某个午后解开困扰多年的问题,经历“风雨”后的收获总显得格外珍贵。
现实中存在这样一批科学研究,其成果或是空洞无力,或是老生常谈,研究人员自然也达不到那种蓦然回首豁然开朗的境界。
科技论文的撰写与投稿
(5)几个人共同参加一项研究工作,在撰写研究论文时,都想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前面,甚至争执不休。
关于署名的资格,普遍的看法是:①作者应是自始自终参加该项研究工作。②作者应能对该项研究成果具有答辩的能力。③作者必须参与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④作者必须阅读过论文全文,同意发表全文,并承担由此而带来的各种责任。
研究生、进修生、访问学者等均应按其完成论文的所在单位署名。著者署名时应在姓名后用符号标记,并在论文首页左下方加脚注说明其现在单位。
0. 3.4 摘要( Abstract)
0.3.4.1 摘要的用途
正式出版并对外发行的学术期刊都要求刊中的调查报告、实验方法、技术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研究论文等在正文中附上中英文摘要。这可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了解文章的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英文摘要还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不懂中文的国外同行,起到国际学术交流的作用。
科技写作能力是创新性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科技写作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进展。衡量创新性人才的标准不仅要看他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看他是否具有创造力。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主要取决于研究成果的质量与水平,但是,并不是说有好的研究成果素材,就一定是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一份元创新性的开题报告会导致一个有价值的科研项目下马。
研究工作者把优秀论文投往国际重要学术刊物时,在作者署名上要遵循国际惯例,即名在前,姓在后的规则,以避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交往时出现的尴尬局面;避免国际同行引用我国科学家论文时出现的混乱情况。
0.3.3作者单位(Department)
标明作者单位主要是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加索取复印件,商榷某一观点,邀请讲学等。同时也为其作品提供负责单位。署名单位应写全称,加上邮政编码,写在作者名下,用小一号字体印出。如论文作者来自不同的单位,则要求用不同的符号或阿拉伯数字标注清楚。有的刊物要求将通信联系作者用“*”注明,列入到第一页脚注内,并提供Fax号码和e-mail地址。
科学研究的分解过程
科学研究的分解过程科学研究的分解过程科学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有目的的学术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解释事实和现象,以发现和验证新知识。
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问题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推导。
第一阶段是问题选择。
科学研究的开始是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应该是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并且有一定的科学和社会价值。
研究者需要对所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前人在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中找到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可以进行改进和深入研究的方向。
研究问题的选择不仅需要基于现有的知识,并且需要考虑实际的可行性和资源的限制。
第二阶段是研究设计。
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研究者需要设计一个符合科学原理和方法的研究方案。
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类型的选择、样本的选择、实验设计、变量的操作定义和测量方法的选择等。
不同的研究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设计,例如,一些问题可能需要使用实验设计进行因果关系的验证,而另一些问题可能需要使用调查方法进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在研究设计中,研究者需要设计合适的试验条件和控制组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阶段是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通过实际观察、实验或调查来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是定性方法或者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侧重于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例如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而定量方法主要侧重于以数字形式对现象进行度量和分析,例如实验和问卷调查。
研究者需要制定适当的数据收集工具,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据的收集一般包括问卷调查、实验数据的记录、访谈录音和观察记录等。
第四阶段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过程。
数据的分析可以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据编码、分类和主题分析等,用于从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和主要问题;而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等,用于对数据的特征、关系和差异进行量化和推断。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学校教育科研的三个层次
教师教育科研案例-学校教育科研的三个层次学校教育科研的三个层次(兼谈学校龙头课题)——关于学校教育科研的讨论(1)学校教育科研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也即学校、组室和教师个人。
xuanran老师的帖子中提出,对于教育科研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来说,在清晰了认识之后,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其中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与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一致的科研总课题。
”“建立与学校发展规划目标一致的科研总课题”,这样的课题,也称为“龙头课题”,意思是指这样的课题能够起到“龙头”的作用,统领全局,带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
学校领导也非常看重这样的龙头课题。
这是学校层面的课题。
应当说,学校教育科研也充分重视龙头课题的建立。
我们觉得,学校龙头课题的建立注重学校的发展,它或者根据学校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立课题(这和学校三年规划确立课题的思路是基本一致的),也可从学校特色的发展中建立课题,也可从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中来设计课题。
学校层面的课题研究需要防止的问题,主要就是架空,或者请几个专家关起门来研究(我们希望专家在指导上多发挥作用,不要包办代替),或者在建立课题后就束之高阁,到结题时临时摊派给教师每个人写几篇的任务来充数。
总之,缺少研究过程的课题研究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因此,学校课题一是要吸纳教师参加(如果没有教师参加,这个课题的真伪是值得怀疑的),一是要加强课题管理(这个问题,容后再来讨论)。
但是我们在强调学校层面的课题的同时,我们也充分重视组室乃至教师个人的课题。
学校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可能会涉及全校(或部分)组室的教师,但是这不能替代组室或教师个人的课题。
这是因为各组室或教师个人所遇到的问题都有他们自己的特殊性。
如果我们承认,课题研究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式,那么,组室或教师个人同样需要运用教育科研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有的学校要求全校教师都集中搞一个学校大课题,简单的把学校课题分解到各组室,并用来替代他们自己的课题研究,这似乎不够妥当。
科研的三重境界
科研的三重境界科研的三重境界王国维在<⼈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事业,⼤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尽天涯路,此第⼀境也.⾐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此第⼆境也.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尽天涯路,此第⼀境界也.是说的凡做事或研究学问的⼈,⾸先要站得⾼看得远,看清⾃⼰要⾛的路径的⼤⽅向,树⽴远⼤的⼈⽣⽬标,⼼怀⼤志,志在千⾥之外.治学内容是什么?前途是什么?学科要选好.常⾔道⼥怕选错郎,⼈怕选错⾏.定⽅向是第⼀要务.⾐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此第⼆境也,说的是做学问和做事业都是⼀件艰苦的事,要劳⼼劳⼒,要通过艰苦的磨练.你必须爱你的事业,爱你的学问,就像恋爱⼀样苦苦追求,⾐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不想吃苦,想轻易取得成果是不可能的.孟⼦⽇:"天降⼤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志,饿其体肤,空乏其⾝,⾏弗乱其所为,所以能动⼼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任何⼀番⼤事业⼤学问都不容易成就的,不通过艰苦奋⽃是不可能成就的.⼀切靠欺世盗名都不可能成就⼤事业⼤学问的.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说的是⼈通过千难万险,忘寐废⾷,历尽挫折,正在⽆奈时,突然⼀道闪光,豁然开朗,发⽣了突破性进展.真是⼭穷⽔尽疑⽆路,柳暗花明⼜⼀村.⼜⼀项新的发明新的事业新的发现,在此同时⼈的思想也升华到⼀个新的境界/你见,或者不见我 , 我就在那⾥ , 不悲不喜 ,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就在你⼿⾥,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 默然相爱 , 寂静欢喜...... ——莫兰活佛著。
教育科研的三重境界
教育科研的三重境界作者:姚赛男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47期经常想,能不能不把科研想得那么高深,那么严肃,那么不可琢磨!常见的文章大多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而我则想换一个角度,谈谈教师为什么要有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行动。
教育科研说简单些,就是读一些理论书籍,想一些教育现象,做一点实践探究,写一篇反思总结文章。
说高深一些,理论书籍要大家一些,教育现象要独特一些,实践探究要实在一些,反思总结要系统一些。
对一线教师而言,其实这些都不难,难的是开始接触,开始执行;开始了,难的就是坚持和提升。
曾经的我是这样的状态,经历了语文教师、班主任,有了三轮教学循环,我认为我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较丰硕的教学成果了,今后我凭借教学经验沿着这条路往下走就很轻松,非常省力了。
事实上,我的教育教学却开始变得枯燥而无趣,一直到读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的任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
从现实来看,教师的劳动已经很苦,难道从事一些研究会使教育带来一些乐趣?仔细一想,的确如此,如果一个教师放弃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研究,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只是照本宣科的“教教材”,只是凭着老经验“教应试”,那该是多么枯燥的事情!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指出的:“放弃研究的教师,所谓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实际上是一年的经验重复了三十年。
”恍然大悟后我深深意识到:教育除了技能,还有知识;除了知识,还有智慧;除了智慧,还有道德,而这些从哪里来?就是从教育科研中来。
一、提升技能,更丰富知识教育家凤毛麟角值得敬畏,大多数教师穷其一生都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但教书匠需要“匠人精神”,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也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
然而技能终究是技能,玩得再熟练也有局限,如何靠功力取胜而非技能,其实只有苦读,苦读可以说是做教育科研必经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所有的教育科研都举步维艰。
科研工作与科学技术研究层次
科研工作与科学技术研究层次一、科研工作的含义。
“科研”是科学研究、技术研究的简称,其本质是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探索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具有一般劳动的属性,而且还有创造性劳动的独特属性。
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继承性、连续性、集体性和个体独立思考等特点,其中,探索性与创新性是区别于其它劳动和工作的本质特性;科研工作的目的就是向“未知领域”(广义概念既可是理论问题,也可是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将未知变已知、未有变已有、知之较少变知之较多、知其然变知其所以然、不理解变理解等等,最后发现新的事实、揭示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推出新的工艺、取得新的方案,等等。
科研工作就是发现问题、求解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结论(成果)绝不仅是纯理论性问题,而是一个广义范畴,如可能是一个概念、一个定律、甚至一个理论;也可能是一种新的方法、手段、技术、工艺、标准、材料;还有可能是一个新的方案、意见、规划、计划等。
二、现代科技的研究层次。
一般而言,科研层次可根据科学技术划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三大门类而相应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技术开发);此外,还有软科学研究,从广义和不同角度来看待软科学研究,它应属于利用各类科学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性研究范畴,有时也可视其为应用研究类型;这些基本上体现出现代科技研究活动不同层次的特点和功能。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被总称为“研究”(Research),而技术开发被称为“发展”(Development),因而整个科学技术研究全过程被称为“研究与发展”(R&D)。
(一)基础研究的特点及功能。
基础研究主要是为了取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的事实的根本原理和新知识、并不考虑其有何特别的或具体的应用而开展的实验工作或理论工作(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类规定;当然,随着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解已不可绝对化),基础研究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的工作,主要从事基本理论研究,它主要是与应用研究相区别而存在的,基础研究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性及相应的社会功能。
不懂了吧?!科研思路的三种境界!
不懂了吧?!科研思路的三种境界!今年申请国自然,鲁老板准备花大价钱做一个LncRNA的二代测序,说是绝对值得花啊。
可以研究肠癌中LncRNA表达与转移的关系啊云云。
小郭觉得挺有意思,就问:莫愁师姐,是不是烧钱就能做出好的科研课题了么?实验万事屋作品莫愁:哈哈哈,当然不是啦!烧钱并不能体现科研的价值哦,不同的科研思路可以使钱烧得更高雅。
科研思路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总结下来,科研思路,大概有三种的层次。
咱们的鲁老师只是烧到了第一层……实验万事屋作品小郭:师姐,科研思路还有什么不同层次的么?实验万事屋作品莫愁:那是当然了!给你举个栗子吧!实验万事屋作品比如有三个土豪:第一个土豪很有钱,花四千万买了一辆布加迪·威龙的跑车,要多拉风有多拉风了;第二个土豪不服气,也花了四千万,买了一辆纯手工打造的镀金镶钻的大众;第三个土豪,完全不甩这两个土豪朋友,也花了四千万,买了一辆自行车。
你觉得哪个土豪烧钱烧得最拉风呢?实验万事屋作品小郭:师姐,呃,虽然土豪的世界我真的不懂。
但买自行车那个土豪我真的是看不懂!实验万事屋作品莫愁:这么看,你已经明白了,要烧钱烧得高雅,就需要科研思路高雅,而关键就是卓尔不群!第一个土豪其实就是烧钱的第一个层次,这种烧钱称之为 Horizontal growth,也就是在移植问题横向研究,别的人在胃癌中做过了,那我们在肠癌中也做一下试试看。
烧了4000万,买来的是与四千万等价的跑车,有钱谁都可以去买,烧钱缺乏创新点。
就比如鲁老师,做LncRNA芯片,虽然用LncRNA的二代测序,是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如果需要在这个方面更有成就,就需要更有层次的深入研究。
所以这只是科研思路的第一层境界。
实验万事屋作品实验万事屋作品第二个土豪就略有不同了,他买的是镀金镶钻的车,已经略显出自己的创新点了。
这样的创新,属于Filling Gap的工作,也就是在填补原有科研的空白,原来你没有镶钻贴金,我给你贴上,锦上添花。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的研究内容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的研究内容生理学是研究我们身体各种功能的学科,虽然看起来有点枯燥,但其实它就像是揭开人体“操作手册”的密码。
你想啊,每天我们睁开眼睛,四肢灵活,胃肠消化,脑袋运转,简直就像一部超级复杂的机器在运转。
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其实背后都藏着深奥的生理学原理。
好吧,别担心,咱们今天不聊那些晦涩的专业术语,咱们就说说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简单明了,能让你瞬间明白人类身体的运作到底有多神奇。
首先咱们得说说“分子水平”。
你别看这些分子不显山不露水,它们可是一切生理活动的核心。
分子水平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们身体里的细胞是怎么工作的。
想象一下,每个细胞就像一个小工厂,工厂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工人和机器,负责制造、拆卸或者运输东西。
比如说,咱们的DNA就像是工厂里的“蓝图”,它指导着细胞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
就像你在厨房里做饭,菜谱就是你操作的“蓝图”,一步步照着做,最终能做出一盘美味的菜肴。
分子水平的研究,基本上就是搞清楚这些小工厂怎么运转的,为什么它们能按照既定的程序一丝不苟地进行工作。
要知道啊,这些小小的分子决定了你今天的心跳、你什么时候饿、你为什么能看到光,甚至你的小脑袋里有时候会蹦出一个想法,这些都少不了它们的功劳。
我们聊聊“细胞水平”。
细胞水平的研究跟分子水平有点像,只不过这个层次要稍微大一点,研究的不是每一个分子,而是细胞和细胞之间如何协作。
你看啊,咱们的身体里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细胞,每种细胞都各司其职。
就像你去超市买菜时,能见到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肉的,这些摊位各自卖的东西不同,但都在为你的购物任务提供帮助。
细胞之间也有类似的分工。
比如说,神经细胞负责传递信息,肌肉细胞负责运动,免疫细胞则负责保护身体免受外来入侵。
这些细胞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部队,每个细胞都有明确的使命,互相配合才能维持咱们身体的正常运转。
咱们体内的每一个组织,都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
它们精密配合,才能让你从睁眼开始,到晚上闭眼,整天不歇地运作。
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机制时,需要从各个不同水平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的层次不同,生理学研究可以分成三个水平。
一是关于生命现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物机体,构成机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各种细胞,每一器官的功能都与组成该器官的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例如肌肉的功能与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腺体的功能与腺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等等。
然而,细胞的生理特性又决定于构成细胞的各个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
例如心脏之所以能搏动,是由于肌细胞中含有特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分子具有一定的结合排列方式,在离子浓度的变化和酶的作用下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收缩或舒张的活动。
因此,对心脏功能的功能的研究需要在肌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的水平上进行。
这类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它所含的物质分子,可称为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这方面的知识称为普遍生理学或细胞生理学。
二是关于机体内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着重于阐明器官和系统对于机体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进行活动的,它的活动受到哪些因素的控制,等等。
例如,关于心血管组成的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研究,需要阐明心脏各部分如何协同活动、心脏如何射血、血管如何调配血液供给、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动力和阻力、心血管活动如何调节等规律。
这类研究要对完整的心脏、血管和循环系统进行观察,是以器官和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称为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这方面的知识称为器官和系统生理学。
三是关于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研究。
由于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机体,整个人体的生理活动并不等于心、肺、肾等器官生理功能的简单总和,而是在各种生理功能之间体现着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而协调的过程。
人的生理活动还具有个体的特点,并且随着个体生活条件的变异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机体内的这种联系制约、变化发展的规律也是需要加以研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做科研的三个层次
无知无畏,知之越多则会越感所知不过飘渺。
我也亦然,不过还远远没有感觉到自己知之颇多的境界,或者说在生态、环境的研究领域,我不过是一个刚入门的小学生罢了。
尽管如此,却依然不能阻止我个人对科研、以及科研工作者的一些看法和总结,不见得对,但我会不断思考与总结,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完善、批评。
当然,我的总结只是针对我所了解的生态、环境相关领域,总体上我认为有三个层次:初级层次---工具掌握这主要是一种学习阶段的层次,也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阶段。
这个层次的研究者应该是以研究生为主,当然是以硕士为主。
首先,数据分析能力是基本技能,因此必须掌握相应的统计原理、应用以及相关软件(SPSS等);其次,科研中无论文献查阅还是文章撰写,都需要扎实的英语功底,不要总盯着中文文献,也不要总想着把自己的辛勤成果体现为中文,要有更高的目标,这些都离不开英语,尽管不想承认;第三,就是相关的专业软件,比如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ENVI,ERDAS等遥感软件等等,这些软件你可以不学,可以请教别人,但是这些工具的掌握无疑会增加你的底蕴,提高你的厚度。
一般来说作为研究生,第一条是必须的,只要有合适的数据,达到国内硕士的要求是不成问题。
而该三条都较好的具备,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也未尝不可。
中级层次---试验设计这是一个提高阶段,也是想要从事科研的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层次。
如果说初级层次是为了打好基础,有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分析、转换为成果,那么中级层次目标则是为了揭示一个问题而去获取数据。
获取数据有很多方法,可以从文献中二次获取,可以调查索取,可以花钱购买,这都不妨碍研究的进行与深入,然而若想可持续的深入研究一个方向或一个领域,则必须具有自己设计试验的能力。
试验设计可以说简单,比如买上仪器观测后也可以获取数据;但又可以说不简单,因为你试验设计下得到的数据可能说明不了问题。
这实际上就是反映你知识的厚度,需要严谨科学的思路,需要创新。
合理的试验设计产生出的数据必定会有好的研究成果,或者能阐明一种现象,更好的会揭示一种规律,而这都是我们研究者所期待的。
当然好的试验设计需要不断完善,也需要耐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因此就更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不断知识量的积累。
现在的科研工作者应该多数具有设计试验的能力,但不见得就能揭示出相关的问题,究其根源还是人云亦云,思想独立性或者创新性严重缺失,而知识构成又严重不足而导致。
而具有良好试验设计的科研人员,相信不仅在国内,而在国际上也会具有很好的成果产出,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高级层次---发现问题这应该是一个终极阶段,我想也是大科学家掌握的能力。
科研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揭示未知领域。
谁都可以去发现问题,但这个问题是否是科学问题,是否值得去研究,是否能研究出来,如何具体研究等等这些则不是谁都能回答的。
中级层次中试验设计也体现了发现问题的思想,但我认为高级层次则包含的更多,更深刻。
然,如何去达到这个层次呢,无他,首先需要合格的中级层次科研工作者经年累月的辛勤工作,其次还要有高瞻远瞩的视角或者说天分。
一个大科学家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成为后10年、20年甚至几十上百年的研究产生影响。
但不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能成为大科学家,可是只要不断努力,尤其是不断放飞思想,不断学习充实,相信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科研问题,如此则已应成为著名科学家。
可以说初级需要的是一种基础技能,为兵;中级需要一种思考设计的逻辑能力,为将;而高级则是在知识的积淀下,需要一个思想,为帅。
三个层次不能跨越,只有从底层做起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但能走多远也许还要看你的周围环境。
若有一天能真正达到高级层次,相信你已经成为一个研究领域或一个团队的塔尖,不需要你去具体做什么,而只需要你的思想,你的指导,而这时候在有什么新的工具,可能已经对你不重要了,为帅时则有兵将去具体实施亦。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诸多学者、教授自命为帅,为将,可是却根本具有相应的能力,甚至初级中部分知识尚不具备更何谈中级的试验设计,而无好的试验设计如何去指导学生,因此多为导师者不知该让学生做何,实为叹然。
还有诸多课题负责人,虽然有着大量经费在研究一些看似很好的课题,然最终成果明显名不副实,归根结底也是不具备该三个层次中应有的能力,当然也有部分体制内原因,这就不多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