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多年来,中学生作文教学效率较低,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下面是笔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作文教学传统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已成为众人的共识。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分数这根指挥棒的淫威下,学生们个个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又如何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现在的学生养成了编作文的习惯,说假话、写假作文。
连篇的不良之风,作文一套内心一套,自己不是那么想的一定要那么写,结果写作成了一种模式。
例如,要是要求以“父母”为题,那么父母不是死了就是残了;要是以“教师”为题,那么教师不是蜡烛就是春蚕。
这些学生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生活真空化,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来的文章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形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整齐化一的模式文章。
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生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只有能打动自己的,才能打动别人。
沿着这条思路开展写作教学,就摆正了方向,走进了提高作文教学的门径。
如朱自清的《背影》发表后,他的老父亲看了那篇散文,激动不已。
那么,我们就能明白他确实抒的是真情,写出了人间的父子真情。
如果朱自清写的是假作文,抒的不是真情,他的父亲也就不能那么激动,后人也就不能那么喜爱《背影》了。
又如,春天来了,学生到公园的花丛、草坪、树下、水边去找春天。
秋天到了,庄稼成熟,学生去观察田野的丰收景象。
初冬时节,学生到野外去认识初冬的特征。
通过观察大自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活实际材料。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
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
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作文教学之我见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习作、自主发展的活动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构建的“写作系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文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评改”的流程。
模式僵固,没有活力,没有生机。
要强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就写作总目标定了位: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一、二年级称之为“写话”;三至六年级称之为“习作”;七至九年级称之为“写作”。
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写作从难点上降低了,层次性显而易见。
一、作文教学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切入点,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准1、注重写作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最好老师。
如果将作文训练重点定位在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上,学生就会敢于写、乐于写、主动写。
点燃学生中熊熊燃烧的创作之火。
2、多引导、多鼓励、拓宽训练时空,增强写作质量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多加指导,对训练结果要给予肯定。
对于学生习作中闪光的地方多鼓励,多表扬。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学生的写作这一环节上,学生经常坚持写日记、心得是大有好处的。
学生经常练笔、随感而发,及时记录。
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日常观察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润色、提炼,从而走向成功。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独创造性。
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下笔成篇。
3、强化作文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常言道:“文贵于新”。
作文也一样。
创新理念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是必须的、经常的。
固定的传统模式教学将使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流于形式。
要激活学习主体的创作欲望,将定向观察与随时观察有机结合,作文就会“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创新理念将学生平时对生活的所观、所感、所悟、所思进行收集、归类、整理,把“零碎”变为系统,由“分散”变成集中,将“信息源”变成“信息库”,一使即用。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写作训练必须与写作兴趣同步发展,必须降低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难度,使写作训练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尤为重要。
几年来,我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敢写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的能力。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入学后,虽说识的字不多,说的话也不一定太连贯。
但我们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神圣的好奇心”,使学生敢于说话、说完整话、说连贯的话,再启发他们把说的话写下来(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让孩子们知道文章是文字组成的,文字就像积木,一块块积木垒成房子,文字可以组成文章。
有一个小学生开始写了,他写到:“老师发给我一朵小红花,还夸我的字写得好。
”老师马上在班里表扬了他,并接着启发学生,这就是日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听到、看到、想到、做到的、玩过的、受表扬的、挨批评的都可以写。
孩子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也会写!虽然学生的处女作大都是三言两语,但只要写,老师就鼓励、表扬。
就这样,学生越来越敢写了。
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写日记铺路,学生轻松愉快地迈开写作的第一步。
二、培养兴趣,使学生愿写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还要不断地进行培养,因为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容易转移,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引导。
学生因识字不多,词汇量少,最初的日记很不像样。
于是我就提前教学生使用工具书,在向他们推荐查字典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他们自己不但从字典中学会了生字,还理解了字意,另外,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手册,从短小生动的文章中及时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
我还把一些课外好文章,不断地介绍给学生,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板报、班级图书角等阵地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他们的语言仓库。
教学相长之我见作文
教学相长之我见作文
《教学相长之我见作文》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教学相长这档子事儿。
就说有一次吧,我去给我那小外甥辅导功课。
这小家伙,那可真是调皮得很呐!我给他讲数学题,讲到那什么几加几等于几的时候,他眼睛珠子骨碌碌一转,突然就冒出一句:“舅舅,为啥要做这些题呀,好无聊哦。
”哎呀,可把我给逗乐了,我就跟他说:“傻孩子,这是为了你以后能聪明呀。
”
然后我就继续给他讲,可这小子一会儿玩玩铅笔,一会儿瞅瞅窗外的小鸟,心思根本就没在题上。
我有点急了呀,提高了点声音说:“认真听着呀,别走神!”他这才老老实实坐好。
我一题一题地给他讲,讲着讲着,嘿,我发现我自己对一些概念也理解得更深刻了呢!比如那个乘法的原理呀,以前我虽然知道,但是经这小家伙一问,我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给他解释清楚。
慢慢地,我发现我和他一起在进步呢。
他学会了知识,我呢,也把以前那些模糊的地方给搞明白了。
这教学的过程呀,还真像一场奇妙的旅程。
我在教他,他也在启发着我。
这可不就是教学相长嘛!到最后,小外甥开心地说他懂了不少,我也觉得自己收获满满呢。
所以呀,我觉得教学相长真不是一句空话,在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呢。
以后呀,我还得多和这小家伙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哈哈!
咋样,我说的这件事有意思吧,这就是我对教学相长的小体会啦。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呢?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注重字词句的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讲过,要把作文写好,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
但读课外书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阅读的作用就会大大减弱。
因此,阅读要注意精读,积累词汇,把文章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如能把平常的积累运用到写作当中,作文一定增添光彩。
可见词汇的积累对写作非常重要,我们应重视:(1)积累语文内容,重视文本知识。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节课后,我就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用其来写写熟悉的景物(如家乡)。
(2)多读课外书或报刊、杂志,摘抄好词、佳句。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是不够的,老师要引导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
在阅读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勤写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及典型事例就摘录下来,还可以做佳作摘要。
这样,学生的的知识丰富起来了,那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文章自然不会空洞,生涩。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在日记中表现出来。
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作文教学之我见我是一个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十几年的教书生涯,面对孩子们的作文我也曾“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山里的孩子视野狭窄,阅历浅薄,一提起写作文就目瞪口呆,不知从何下手,他们畏惧作文!于是我力争让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学会抒写自己的心灵!我坚持让他们“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心”。
可要让学生写出才情并茂的作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长时间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
在批阅作文时,我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遣词用句能力功底薄弱。
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语句不通顺,情感枯燥乏味,要么谋篇布局不周到,构思呆板。
我一直坚信只要通过透彻的分析,总会有合理的解决方法。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流水不腐”,作文亦是如此,胸中有“丘壑”,写作时才能有底气。
为此,平时可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积累作文素材。
1.博学广识,勤记录。
我常常看书刊杂志,遇到好的书籍、篇目就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学习好文章的成功之处,为写出成功的文章打下基础。
对于善于引经据典、遣词造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爱读书和常练笔的习惯。
好记性当不了烂笔头,只有让学生养成善于做笔记的习惯,他们才能总结成功作品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这样学生胸中有了“材料”,他们在写作时方能得心应手!2.善于观察,多动笔。
我们的作文都来源于生活,只有爱生活的孩子才能品评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因此我们要善于让学生亲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而通过案例教学授予学生观察方法,提示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形成最全面的印象;平日里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以及自己想说的。
3.深化活动,常训练。
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多与学生沟通,及时引领孩子们驾驭素材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取舍。
当然我们开展的活动还可以跟校园时令活动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难题,作文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
学会说话,奠定写作的基础;走出教室,积累写作素材;热爱读书,开阔学生视野;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以身作则,树立楷模形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难题,作文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
小学作文教学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如何让孩子们爱写、想写、会写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学会说话,奠定写作的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在识字阅读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说话训练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到句再到段的规律。
学完汉语拼音后,可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每天练说一句简单的、完整的话,并建议学生用汉语拼音写下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交流。
刚开始,学生可能说的不太好,写的不太好,老师要学会倾听和鼓励,给他们自信。
只有当教师作为一名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时,融洽,合作欣赏的阳光才会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二、走出教室,积累写作素材。
除了交给学生“文章离不开生活”这一道理,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外,还要让学生走出教室,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积累素材,为写好作文打基础。
南宋爱国诗人有句名言:“功夫在诗外”,就是说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对生活现象才有所感触,对所写的人或物才能了如指掌,写文章才会有感而发,顺理成章。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特别提倡作文要重视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他曾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素材有许多,如早上来到学校,帮助值日生擦桌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美滋滋的;上午跟同学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感到非常开心;下午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故事书,受益匪浅;晚上看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急于跟伙伴们交流……同学们只要认认真真想一想当天发生的事,就会觉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可以写的东西是很多的。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青化镇中心学校雷小红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工作中,最令我头痛的就是学生的作文作业。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
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等等一切内容或者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能够用所学到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篇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以,作文教学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却发现了小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许多问题,现归纳如下:一、学生对作文课和作文存在着神秘感。
认为作文好像是什么深奥的东西。
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对作文课没有兴趣,对写作文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这个问题的产生,与学生对作文的目的不明确有很大关系。
作文是我们生活的反映。
对小学生来说,作文就是把他们所看到的、想到的、以及他们小小心灵所产生的认识、感想,用所学过的或会表达的文字写出来就行了。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就给作文带上了神秘面纱。
在上作文课前没有很好地做准备,作文的起点往往比较高,且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一刀切。
这就给学生写作带来了困难,造成了学生被动作文,学生不是写他各个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本来用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就比较困难些,教师再这样同一个话题同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势必就更难了。
从而小学生写作文越写越呆板。
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谈“作文”而色变。
二、对于学生来说,脑子里面没有材料积蓄。
一到作文课,老师先对今天的作文题作了一定的限制,并且对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如何写,一一作了详细地讲解,有的老师还会有一篇范文来给学生作以榜样,也就是“下水作文”,然后就布置让学生开始写作文。
这时候,学生总是不知道从何而写起,写些什么?心里没数。
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本来就观察少,也不知道积累材料,他们虽然也有生活观察,但是不知道积累材料。
所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无啥可写了。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地表达思想与见解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够动笔,积极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社会,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实际教学中,虽然学生每天读书写日记,每周写作文,老师也被作文批阅忙得晕头转向,并且越来越感受到作文教学不好教。
但作文教学一直是个棘手问题。
如何去提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最大的财富。
教师要认真备好作文课,扎实上好作文课。
许多教师习惯于备讲读课,对作文教学却不认真对待。
既不去认真备课,也没有好的办法来上课,随便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做就了事了。
教师只有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课堂语言才能生动有趣,也才能做到精讲精练,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这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必然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都能很好地通过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潜能,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写作文的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就会有好的成绩。
二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关数量的练笔,要想提高读写水平是困难的。
课内积累主要是在诵读中积累,如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抓住课文的一些补白进行片断训练,让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课外积累,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好书、多读书、爱读书,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与读书笔记。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
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一、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
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
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
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
二、要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
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
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
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
(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
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
(3)不限篇幅和篇数。
(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三、要让学生自己作“文”小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它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对中学生作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作文课,让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浅见:一、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做好积累工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
生活是本无字的书,它博大精深。
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作文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更重要的是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记录下来。
张洁的《挖荠菜》,开门见山就是:“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种特殊的感情,就是一种独特的感悟,不是一般化的感情。
因而挖荠菜就比吃荠菜更加精彩了,这就有了个性了。
学生在写父爱母爱时往往举自己生病时父母如何照顾,显得单调平庸,朱自清的《背影》就不同,它写了不一般的充满独特感悟的感情。
起先不满意,不理解父亲的爱,以父亲的爱为羞,然后才为父亲并不浪漫,并不美妙的动作而感动。
个性就是特殊性,父亲那么煞风景的笨拙动作并没有束缚朱先生的情感。
有了独特的感悟,才能有真正的个性化作文。
二、培养审题能力所谓审题能力,就是根据题目来分析理解作文的要求、范围、主题、材料、体裁以及人称的能力。
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关,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给予的信息中分析出作文的范围、要求、体裁等,作文就会离题、偏题。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会学生运用“分析审题”和“比较审题”的方法。
(一)分析审题法1.明确命题要求弄清中心词概念,明确命题要求,把握命题核心。
例如《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社会主义”,主要写“学习”,如果写“建设社会主义”就离题了。
2.明确题材范围,在有些作文题目中,往往有一些表明人称、时间、地点、数量等的限制性词语,限定了题材的范围,必须弄清楚。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语文学习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和积累。
作文教学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递和应用。
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积累的语言文字与在生活实践中具体运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文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去用好自己已积累的语言文字。
我一贯的指导思想就是作文教学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也就是在统一的训练目标指导下,要求学生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能写多好就写多好。
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每次的作文训练都有一个具体的训练目标。
为了完成一个个的训练目标,达到一个个的训练目的,在每次作文训练时,我都要给学生讲清楚训练要求,让他们在这个具体目标的要求下宽松地去作文,能写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
在一次次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地达到训练目标的要求。
对于训练内容的把握,我对学生的要求也要宽松,不一定都按教材要求的内容去训练,因为教材中要求的有些内容离我们很远,甚至可以说是陌生的,学生训练起来就很吃力,很困难。
这样的作文又怎能较好地达到训练目标的要求呢?这就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听到过或看到过的与训练目标相一致的内容来写,写什么都行,哪怕是细小的琐事。
这就很好地解决了教材内容的地域局限性,也解决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难题。
写作过程的探讨行为。
俗话说,集思能广益。
所以在每次讲述完训练目标的具体要求之后,我会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作文内容的时间。
然后要求学生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把口语训练结合起来,同桌之间,先口头把自己的作文叙述给同桌听,随后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我写同桌的内容我又该怎样写昵?给同桌提出修改意见。
这种做法一定要落到实处,而且要督促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先不论质量进行,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继而在全班中推荐口述。
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口述,成绩中下甚至较差的学生也要口述。
让同学之间互为借鉴,取长补短。
一步一个脚印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着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说到作文批阅,有的老师一谈到头就大,批阅起来不够上心。
作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作文教学之我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当前在农村小学中,学生作文水平低,害怕作文,教师批改作文难,作文时要么抄袭编造要么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言不由衷,真可畏“假大空”。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搞好作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引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学生的作文训练不是文艺创作。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指出,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又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写作自然是一种工具,你掌握了写作这个工具,你如果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写作工具,你的本事就大。
但是,写作又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写作又具有了人文性的特点,也即个性化的要求。
简单地说,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写自己的见解感受,写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所以,学生高兴怎么写就应让他们怎么写,老师千万不要规定他们只能这样写或不能那样写。
例如,关于写压岁钱的使用,有的学生喜欢买鞭炮,有的喜欢存银行,有的捐款给山区贫苦学生,有的买东西吃,有的买自己喜欢的书等等。
只要写得具体,写出自己的思想,我认为都是好的。
叶圣陶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叶老又曾强调:“课内作文最好令作应需之文,易言之,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课内练习,因将求其应需,非欲其徒然弄笔也。
”正是基于这一点,每次作文,我从不硬性规定题目,而是由学生自己写出几个自己最想写的作文题目,并简要说最想写这些题目的理由,教师再把这些题目归结整理成作文题库,然后当作文时,就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来写。
这样一来,学生大部分不再为写作而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了,而且每次作文的字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作文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学生选的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说的是他们最想说的话。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一个庞杂而又工细的、需要经过教师日久天长不懈努力、不断渗透的潜移默化的艰巨工程。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写作热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情来写作乃是学生写作之根本。
我们应激励学生: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每个人都能够写文章,每个人都能够用文章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当写作中有了热情,写作便成了人生中的一件极其自然的事,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一)命题关注学生“热门”问题,让学生有急切倾诉的愿望如果你给忙得不可开交的农夫讲人造卫星,他必不发生兴趣,如能改讲农业科技之类知识,他一定会认真听取。
同样,平常作文训练中,如能写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学生一定会热情很高。
如电视中热播《喜羊羊与灰太狼》,我们就写《看有感》;学校开运动会,我们就以运动会为主题写自命题作文;校门前50米外由于规划,修了一条高速公路,一条高速铁路,两条路成了学生茶余饭后的话题,就写半命题作文《那两条路……》,让他们去观察,去描绘这两条路带来的或将带来的变化。
学生对这些命题因为深有感触,所以大多写的很深刻。
(二)放大学生闪光点,让学生爱上作文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
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缺点是贪财。
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
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教学中请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学生一句形象的描写,我赞扬着;学生一段生动的心理刻画,我赞叹着;学生一篇精彩的作文,我更是喜形于色。
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热情,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了。
二、积累写作素材“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
作文教学心得反思: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心得反思:作文教学之我见作文教学之我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最能考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环节。
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学生缺乏兴趣、缺乏素材、缺乏思考等问题,导致作文质量不高。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质量。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组织写作比赛、评选优秀作文、发表学生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其次,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素材的积累。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
在读书方面,我们可以向他们推荐好书、组织读书活动等;在观察方面,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注意身边的人、事、物,从中发现写作的灵感;在思考方面,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对所读所看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维的展现。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题目、认真审题立意、梳理思路框架,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和严谨的文风。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将继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更具针对性的作文教学服务。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苦恼的问题,我们要改变观念,以人为本展示学生心灵,鼓励模仿,丰富自我,有所创新,让学生挖掘、利用生活素材,拓宽写作范畴,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励学生广泛地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水平;能力提高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苦恼的问题,教师教着难,学生写着难,这是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看法。
那么怎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写好作文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和简单的做法。
一、改变观念,以人为本,展示心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必须以人为本,把作文和育人结合起来,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现在学生看见作文就头痛,一节课也写不出一句话来,很多情况是学生不敢写,不敢展示自我。
因为他们对事物、对社会的认识高低不同,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怕写错了老师批评,同学嘲笑。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彻底让学生打开封闭的心灵,畅所欲言,展现自我,描写自我,充分展示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鼓励模仿,丰富自我,有所创新老师留下作文,一些学生不会写,就抄一篇,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最不能容忍的。
一旦发现此现象就对学生苦口婆心地说教一番。
学生词汇量少,不知道从何写起,这样做可能会让学生更加惧怕写作。
从古到今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学习别人的优点甚至抄袭他人的成果才会快速发展,以至超过别人。
我们的学生生活阅历与生活体验较少,这就导致了他们难以写出情节动人,寓意深刻的文章。
因此,抄写范文就成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有利途径。
如何让学生在抄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学习创作呢?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让学生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范文。
如:拿出一篇范文,先让学生分析它的构思。
思考如果写这个题目,你怎样写,然后与作者的思路比较,找出异同与不足,这样新的写作思路就形成了。
让学生找线索。
线索也是文章的血脉,在写作中常被忽略,要重新认识它,只有血脉“通”,文章才会“活”,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体会语言的流畅自然。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是衡量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作文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
然而,作文教学现状却令人忧虑,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误区。
一写作文学生就叫苦连天,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勉强挤出来的文章也不堪入目,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书写潦草,材料陈旧……无数次作文训练,学生写得辛苦,老师改得更辛苦,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没有提高,作文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
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我认为,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必先提高作文水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融洽师生感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为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在互动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自由、信任、关爱和宽容,感受课堂的广阔和丰富,获得表达的乐趣,感到表达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表达。
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
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动力,作文就不再是件难事了。
二、融入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
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方字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这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作文内容,找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一、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积累素材、语言。
活动是学生习作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活动中能够积累素材,积累语言,语言、素材的积累正如量的积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这就是说,语言、素材丰富了,习作时才有可能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
1、鼓励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累,阅读活动是人们对书面材料的认识,理解和吸收的过程。
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法都可用于自己的习作,这就是所谓的“记得旧句子变为新文章”。
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积累规范的语言,领悟到运用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提高思想文化素养,要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能力。
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摘抄好词好句,熟记好篇好段,教师要按时检查。
同时介绍一些名言紧句,好篇,好书,让学生阅读,积累;介绍一些专业书籍给学生阅读,积累专业知识,术语。
2、指导课外生活中积累,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外,还要在指导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积累。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结合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口语和书面语,引导学生进行含蓄生动的语言描述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的训练。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做实验,资询,外出旅游等活动丰富所见所闻,让学生获得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积累丰富的语言,习作时才会减少麻烦,才能马到成功。
二、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地丰富写作素材。
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是学生进行个性表达的基础,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丰富素材,能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爱好,个人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式考试中其分数往往都占到了总分数的三分之一强,但是每次考试中一个班的优秀作文、高分作文还是太少了,在分数为60分的作文中,学生的测试平均分能达到40分往往就是不错的成绩。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提高作文的成绩呢?题目中所说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不愿教、不会教,学生不愿学”等现象并非空穴来风,作文的确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老大难。
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难题,期间也总结出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
我觉得,写好作文,要能够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还要锤炼语言,能很好的表达出来,这才是关键!
那么,学生的作文要扎一个好根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
鲁迅先生说写好文章要多看,多练才行。
契诃夫也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
”所以,要写好作文,就要做一个细心的人,细心观察我们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花鸟虫鱼、一人一事,尤其要留心那些别人爱忽略的东西。
观察,不光是用眼睛、耳朵,更重要的是用心,要不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在作文中对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视而不见”?就是因为这些事例从来都没有进入他们的内心。
没有思考,则没有深入的印象和见解。
二、积累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积累是何等的重要。
积累首先包括语言方面的积累,就是练字炼句,主要是多阅读,勤摘抄,勤记日记,勤运用,勿令生疏,天长日久语言水平自然会提高。
其次是作文素材的积累,没有素材,举例缺乏,自然作文就无话可说,显得空洞。
所以平时要多体察生活,多与人交流,多关注时政,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多抓生活中的细节。
那么你的作文自然丰盈饱满,有血有肉。
三、观点
优秀作文一定要有个新颖,精辟的观点。
也就是立意要深刻,要独到。
这就需要学生平时要深入思考问题,遇事多问个是什么,为什么,该怎么办的问题。
多分析问题的实质,社会意义,不要人云亦云。
提炼观点,就要深入解读作文材料。
在平常的测考中我们会经常见到许多学生的作文爱偏题。
我的班级平时就有这么一个坐在前排沉默寡言的女学生,她问我为什么她的作文几乎每次都离题,她的思考为什么总和出题人意图不符,于是我让她找来她以前做过的几份测试卷,最后发现这个学生喜欢对材料断章取义,不懂得整体把握它。
其实,一个材料也许可以表现出许多理解,但总有一个最恰当的核心立意,而这个恰是材料作者想告诉你的生活道理,但这个学生每次却喜欢抓细枝末节,自然爱偏题。
从交谈中我还发现这个学生与人沟通甚少,较沉默,对社会问题关注的也少,见解自然也浅,不能形成一个独立的思考,正确的价值取向,
以至于有时对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的理解也是是非不分。
这个自然和我们当前的教育制度不无关系,学生过于注重埋头苦学而忽略了窗外大事。
正确解读一篇作文材料,有无规律可循呢?
阅读材料其实是考察大家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写好优秀作文的先决条件,切不可“重写作,轻阅读”。
我所带的班级中以前就存在许多这样的学生,所谓的“马大哈!”我会经常告诫他们审题的过程就是做题的过程,审题是做题成功的一半,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切不可材料未详尽阅读就匆匆下笔,结果路选错了,那你走的再辛苦,走的再洒脱也是白费。
要理解材料就要把握出题人的意图,出题人总是通过材料传达一种社会现象,引导中学生对一个社会问题阐发自己的观点,寻求解决问的方法。
学生阅读材料的时候就要抓住那些关键性词句,而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现象,观察理解,调动自己脑海中的素材积累,一篇优秀的作文就会呼之欲出。
对材料的处理我们还要注意“大题化小,小题大做”的原则。
何谓“大题化小”?说的就是对材料的概括总结,提炼加工。
这是为文者的一个基本能力。
何谓“小题大做”,说的就是我们写作中要“小切口,深挖掘”,也就是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小人物,一种看法、感受等方面切入话题,而后善于引申,联系至大问题、大道理。
这种方式我觉得会让许多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说,避免大而无度的空话、套话,泛谈,也更易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而非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综上,优秀的作文的根是要扎在很深的积累的土壤中的,我们还要不断给它浇水,施肥,让他汲取更多的养料。
只有这样,这棵作文之树才能开花结果,才能耸入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