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abharlann Baidu
地震
滑坡、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 泥石流 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 害 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为多 濒临西北太平洋 发区
积累性
• 以旱灾为例: • 在中国古代,旱灾发生得非常频繁, 而且在发生周期上有逐渐缩短的趋势。 • 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的统计, 从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到1936年, 我国共发生旱灾1035次,平均每两年 就发生一次。
• 旱灾使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粮食大幅度减产 甚至绝收,往往引发大面积饥荒。 如《汉书· 王莽传》载:王莽时,“连年久旱,亡 有平岁,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饥民死者十 七八。” • 而历史经验和现代科学研究也已经证实,蝗灾多 与旱灾相伴而生。 徐光启云:“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 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 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农政全书》卷四)
中国古代自然灾害的 影响
(以明代为例)
一,制约古代自然经济的发展
1,直接摧残了农业的发展:
•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主要表现之一 就是冲毁农田、毁损禾稼,导致农业歉收 或者绝收,从而引起粮食短缺,形成严重 饥荒。 如宣德六年,顺天府固安县“六月淫雨,浑 河水涨,冲决堤岸,淹没民田一千三百五 顷有奇,禾稼无收”
• 明代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朝代,加之政府 荒政不力,故而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 。 • 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大量人口的因灾死 亡,势必对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造成严 重的影响。
二,影响社会稳定
1,造成人口的大规模迁徙
• 15世纪末的干旱使得北方大批人口脱离土 地成为流民,构成当时社会动荡的一个因 素。17世纪开始的全国性大旱灾带来的社 会震荡更为激烈。 • 人民逃亡,田地抛荒,生产很难正常进行,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家税收,而且在很大 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的安定秩序。
• 从中国古代旱灾发生情况来看,时代越晚, 旱灾发生的次数越多。邓云特曾以世纪为 单位做过统计: 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文献记载的旱灾共有39 次;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400年间有 78次,3—6世纪共发生了161次,7—10世 纪共有185次,11—14世纪有237次,15— 18世纪有291次,19世纪则有73次。到明清 时期,甚至经常发生连年旱灾。
地域分异
旱灾 洪涝
原因
黄淮海平原、东北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 平原为多发区 布不均衡 长江中下游平原、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 黄淮海平原为多发 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 区 慢的影响 台湾省、华北、西 分别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 北、西南为多发区 块交界区、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周期群发性
• 自然灾害具有群发的性质,俗话说“福不 双至,祸不单行”,各种灾害,本来有相 互的关联,如大旱之后,常有蝗灾;水旱 灾之后,常有疫疬等;地震会引起山崩、 滑坡、泥石流等。 • 反映在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的发生呈现周 期群发性的特点,轻灾期与重灾期,多灾 期与少灾期交替出现。
以旱灾为例:
• 严重的自然灾害也导致了大量房屋损毁和 大批牲畜的死亡,而大批牲畜的死亡则使 灾后农业的生产和恢复缺乏必要的畜力。
如成化二年秋七月,山东兖州府、东 阿峄二县“久雨,水涨,坏民居七百 九十余所,溺死男妇百五十一口,牛 驴等畜五百四十有奇”。
2,造成明代人口的大量减少
• 明代自然灾害中人口损失数量是非常惊人 的,关于这方面情况,史籍中有相当多的 记载: 如景泰六年五月初六日,“苏州地震,并 常镇松江四府瘟疫,死者七万七千余人”。 成化八年秋七月,“南直隶、浙江大风雨, 海水暴溢……扬州、苏州、松江、杭州、 绍兴、嘉兴、宁波、湖州诸府州县,…… 溺死者二万八千四百七十余人”。

302年,黄河下游与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水灾。 307年,12月,关中大雪,平地三尺。 309年,天下大旱,长江、黄河、汉水、洛水全部枯竭, 行人可提鞋过河。 322年,长江流域发生冬旱,川谷并竭。 396年,6月甲寅日,风暴潮袭击浙江、江苏沿海地区, 伤亡惨重。 401年,夏秋大旱,滴雨未下。 432年,春,江苏遭遇冰雹袭击,伤牛马,杀禽兽。 447年,5月,内蒙古发生雪灾,大量人畜冻死。 476年,8月庚申日,山西普遭雹灾,平地积雹子数尺, 草木庄稼都被摧毁。癸丑日,河北北部遭冰雹袭击,大的 雹子有方圆二尺大小,并有人员伤亡。 479年,7月,甘肃、陕西、宁夏等地区发生霜灾,禾豆 尽死。 482年,8月,黄河大水。 500年,7月,黄河大水,平地水深一丈五尺,山东、河 南民居被淹没者十之四五。
• 长时间持续的旱灾往往还会导致大规模瘟 疫的流行,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如《史记· 孝景本纪》载后元二年“大旱。 衡山国、河东、云中郡民疫”。
• 此外,长期干旱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诱因。
区域性
• 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 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 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主要原因是由于(1)由受灾体地域分布控制,我 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 对发达的区域;(2)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 约,东南部季风发达,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 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2,影响着明代的社会政治稳定
• 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其它朝代一样,明代 的自然灾害往往诱发农民起义的发生, 轻者造成社会动荡,影响着社会的政治 稳定,重者推翻政权、改朝换代。 • 在明代,灾害诱发农民起义的事情屡屡 发生,无论是明初,还是明末。
• 自然灾害对古代社会的干预和破坏,波及 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诸如政治、经济、军 事、民族、文化、习俗等,也会使整个社 会处于不安与恐惧之中,使社会处于特殊 的危机时期。 • 其实,农民起义只是自然灾害危及社会的 极端效应,从自然灾害发生到农民起义, 其间有一个抗灾救灾的过程,涉及社会的 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自然灾的 特点
普遍性
•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质等气象条件各 不相同,因此,自然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 广泛分布。 著名学者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就曾这 样谈到,中国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的“此 三千数百余年间,几於无年无灾,从亦无 年不荒;西欧学者,甚有称我国为‘饥荒 之国度’者,诚非过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