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讲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复习与巩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讲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复习与巩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复习与巩固一、学习目标1.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二、知识网络三、要点梳理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强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常用观点)(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纵向(继承传统、继承与发展)。

(3)横向(面向世界、传播与交流)。

(4)立足实践、与时代相结合、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不断创新。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应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与经济、政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与文明区别:(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联系:(1)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2)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载体(1)含义: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文化要通过载体来呈现。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四项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一政治必修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高一政治必修3第九课的内容,掌握知识点就能够很轻松理解这部分知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2)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和要求:原因:1)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

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2)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2、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文化体系。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点1. 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原则,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

4.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人民利益,具有科学性、进步性和人文关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特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符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符号包括党的旗帜、国旗、国徽、国歌等。

这些符号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1.(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 P59)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的组成( P59)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59)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P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P61)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6.文化自信(P61-62)(1)(重点)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难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地位) (P6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8.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P63)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等等。

9.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P65)(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人教版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三知识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人教版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三知识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1、當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斕的原因?(1)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文化產品的大批量,規模化,產業化生產與流通成為可能。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2、文化生活的"喜"與"憂"的表現(1)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文化生活帶來的正面影響:①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②傳播科學文化知識③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地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④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推動生產的發展。

(2)文化生活中的憂慮現象:(原因)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3、大眾文化(1)含義--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所宣導的大眾文化。

(2)如何發展?一個原則:遵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

雙為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三貼近和三創新: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

四種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讓精神文化產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的進步。

二、在文化生活中選擇1、落後文化(1)含義: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後文化。

(2)表現: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成表現出來。

如看相、算命、測字、看風水等(3)態度: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1)含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色情文化等,都屬於腐朽文化。

(2)危害: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

(3)態度: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3、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導致、誘發、滋生)(1)我國曾長期處於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殘餘和舊的習慣勢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一:走进文化生活1. 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2)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 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

(表现)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灵活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接受正确观念,提高道德素质;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表现)低俗趣味、新闻炒作、绯闻逸事;(态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 当代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什么特点及原因?这对文化建设提出什么要求?(1)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2)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

(3)措施和要求: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三单元知识点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三单元知识点

UNIT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特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①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③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3、什么是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部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①增强对身文化的认同②在和睦中交流③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5、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6、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爱国精神。

7、怎样认识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8、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④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⑤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求9、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10、怎样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1、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UNIT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发展当代的先进文化⑴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环节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文化前进方向⑶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⑷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⑸加强管理,发展倡导的大众文化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⑼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⑽统一发展思想道德思想和科学发展思想⑾统一实践,依靠人民。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总体知识框架】【考点解析】我们的中华文化---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主要体现在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3.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独特性中文学艺术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博大精深的突出表现;区域性是指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5.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并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的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如何复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如何复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7 怎 样 追 求 更 高 的 思 想道 德 目标 ? .
这些文化腐蚀人们的精 神世界 、 侵蚀 民族精神 、 阻碍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
面向广大人 民, 映人 民的利益和呼声 , 反 为人 民 价值体系的基础 。 大众所 喜闻乐见 的社会主义文化。 3 怎样在 文化 生活中选择? .
6 如 何 加 强 思 想道 德 建设 ? .
强管理 , 正确引导。 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和人 节 , ②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① 以为人民服务 为核心 、 以集体 主义为原则 、 以
封建社会 ,封建思想 的残余和 旧的习惯势力根深 蒂 增强诚信为重点 , 以爱祖国 、 民、 爱人 爱劳动 、 爱科学 、 固; 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 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 以社会公德 、 职业道德 、 家庭 的冲击 ; 市场经济 自身 的弱点 , 会反映到人民的精神 美德 、 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 深入进行党 的基本理论 、 基
①不 断提 高科 学 文化修 养 和思想 道德 修养 水
①提高辨识不 同性质文化 的能力 。②弘扬主旋 平 。②在遵守公 民基本道德规范 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律, 提倡多样化 。③大力 发展先进文化 , 支持健康有 思想道德境界 , 脚踏实地 , 尚空谈 , 不 重在行动 , 从我 益文化 , 努力改造传统文化 , 坚决抵制腐朽 文化 。


回田包冠宜噩
口 周 荣 斌
《 文化生活》 四单元研究的是 “ 中国的先进 培育“ 第 当代 四有” 民, 公 提高整个中华 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和文化建{ , 标题是 “ 殳’ , 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和科学 文化素质 ,以适 应社会 主义现代 化建设 的需 化” 。我的复习建议是 :

第三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文化生活现状:1、特点及原因:(1)色彩斑斓(类型、风格、形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与流通成为可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2)喜忧并存(影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结果)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3)有阳光有阴影(良莠不齐(性质);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原因: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2.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

①含义: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现: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

③处理方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处理方法: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二、面对文化生活的现状,应该怎样做?(国家角度)①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角度)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社会角度)从事文化生产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范文】第三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

【范文】第三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文化生活现状:、特点及原因:(1)色彩斑斓(类型、风格、形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与流通成为可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2)喜忧并存(影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结果)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3)有阳光有阴影(良莠不齐(性质);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原因: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2.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

①含义: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现: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

③处理方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处理方法: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二、面对文化生活的现状,应该怎样做?(国家角度)①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角度)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社会角度)从事文化生产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微点归纳】
易错易混 辨一辨
(1)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体现作为统治阶级的人民群众的 意志。( × ) 提示: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 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 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之一。 (√)
典例分析
【例1】 从本质意义上看,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是一致的。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中
国人民赋予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象征希望、热烈、勇敢、创造、奋斗、牺牲等。由此
可见,红色文化( C )
①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 ②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
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 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升华,是中国
(3)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 (4)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 文化资源相衔接。( × ) 提示: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信息解读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 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 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②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 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探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文化 思潮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 何处的问题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 识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 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种文化形态。

其核心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

它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旨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推动社会进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文人雅集文化、中医药文化等诸多方面,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与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有力支撑。

它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文化传媒产业等多个领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它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的繁荣。

我们要培养和支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的文化人才,倡导开放包容的创作环境,鼓励新颖、思想性、艺术性并重的文化作品的创作与传播。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它要求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倡导文明礼貌、和谐共处的社会风尚。

我们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国民素质,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流与传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

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2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部编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2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部编版必修4
2.结合有关实例,阐述文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及要求, 理解文化创新和发展必须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
3.运用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知识,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说 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 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课前预习•固基础
自主梳理
知识点 1 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总体要求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以_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_为指
2. 实 现 综 合 创 新 : 我 们 要 坚 持 __不__忘__本__来___ 、 __吸__收__外__来___ 、 __面__向__未__来___。通过综合创新,形成__民__族__的__科__学__的__大__众__的___社会主义文
化。
预习自测 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 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学情展示•定方向 课前预习•固基础 核心素养•提能力 知识回眸•关重点 随堂训练•测达标
学情展示•定方向
明确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说出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描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 求。
(2)要求: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人民群众__基__本__文__化__权__益___,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 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一:走进文化生活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特点: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使大众传媒迅速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积极的影响):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消极的影响):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③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使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为什么?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怎么样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归纳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文化生活现状:、特点及原因:(1)色彩斑斓(类型、风格、形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与流通成为可能,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2)喜忧并存(影响);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结果)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3)有阳光有阴影(良莠不齐(性质);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原因: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2.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1)落后文化。

①含义: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现: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等,是文化糟粕。

③处理方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处理方法: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二、面对文化生活的现状,应该怎样做?(国家角度)①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角度)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社会角度)从事文化生产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优秀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能够塑造人生。

②面对文化生活喜忧并存、良莠不齐的现状,必须奏响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并以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④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保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方向)?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⑥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⑦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2、意义:这一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怎样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重社会效益、重改革)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六、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是什么?①内涵: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如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①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是什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为什么?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3)怎样做?①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八、思想道德建设、是什么?①核心:为人民服务②原则:集体主义③重点:诚信建设2、为什么?①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②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道德评判具有差异性。

3、怎样做?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九、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是什么?①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②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为什么?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3)怎样做?①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