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监控与记录
对无菌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并 做好相关记录,以便追溯和改 进。
05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 关系
常见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
益生菌
益生菌对人体肠道健康有益,能 够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
力。
病毒
病毒是引起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 的微生物,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 勤洗手、戴口罩等。
细菌
细菌是引起食物中毒、感染性疾病 等常见疾病的微生物,需要保持食 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等。
微生物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遗传、生态 等特点,可以将微生物分为细菌 、病毒、真菌、藻类等多个门类 。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数量庞大、分布 广泛、繁殖迅速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分解有机物 、提供养分、参与物质循环等多种功 能。
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
繁殖方式
微生物主要通过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部分微生物可以进行有性繁殖。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与防治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需要采取抗病毒治疗、预防 疫苗接种等措施,以控制病毒传播。
细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需要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 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 生。
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微生物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疫苗研发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抗原特性,可 以研发出预防各种传染病的疫苗

生物材料
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材料, 如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这些
材料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
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 改造,可以生产出具有特殊功能 的生物制品,如胰岛素、干扰素
等。
06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的特点
❖ 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 2.1 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 2.2 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
殖一代) ❖ 2.3 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 :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
土壤等。 ❖ 2.4 个体小:小于0.1mm。肉眼不可见。 ❖ 2.5 适应性强,易变异 ❖ 2.6 代谢强,转化快
❖ 3、有机物的存在:有机物中的蛋白质易和许多消毒剂结合, 严重降低消毒的效果。对物体进行消毒必须先洗净油污。
❖ 4、温度:温度升高,杀菌力加强。温度升高10℃杀菌力增 加2-5倍。
❖ 5、接触时间:细菌与消毒剂接触时间愈久,消毒效果好。
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 洗净杀菌要同时进行,顺序必须是清洗之后再杀菌。因为经过清洗后 污浊消失,进行杀菌效果明显。另外,清洁剂与杀菌剂混淆使用的话, 两者的效果就会减弱。因此清洗与杀菌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洗濯,清洗 净后再杀菌,特别是带油污的,如果油污去除不净的话,油污就会做为 一层保护膜,保护细菌而影响杀菌的效果。
❖ 3、臭氧的杀菌作用受多种因素包括温度、 相对湿度和有机物等的影响。
2023/12/5
25
控制微生物污染
❖ 上厕所后不洗手消毒的话最容易把大肠菌群 和大肠杆菌带入车间
❖ 鸡蛋不经清洗消毒在产品中最容易污染沙门 氏菌和大肠杆菌
❖ 如果工人手上有伤口,生产食品时容易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控制微生物污染
气消毒的目的,用乳酸熏蒸或用其他消毒剂喷雾,以达到空 气消毒的目的。
加工人员的微生物控制
❖ 加工人员有疾病,伤口或其他症候; 应离开食品生产和相关区域
❖ 加工人员戴着珠宝或其他物品,是导致微生物迅速 增长的理想部位; 严禁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完整版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完整版
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 藻类等几大类。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比表面积大、代 谢旺盛、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参与物质循环、促进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降解有机物质等。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自17世纪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以来,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逐渐揭示了微生物的奥秘。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04
异养型微生物
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包括腐生和寄生两种生活方式

自养型微生物
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 的有机物,如硝化细菌、硫化
细菌等。
兼性自养型微生物
既可利用有机物,也可利用无 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如酵母
菌。
微生物代谢特点
多样性、相互依存性、对环境 条件的敏感性。
07
CATALOGUE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系统发育
传统分类法
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如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反应、生长条件等。
数值分类法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微生物的多个性状,通过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 确定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微生物的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等分子水平信息进行分类,如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NA-DNA杂交等。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与特点
繁殖方式
包括无性繁殖(如裂殖、芽殖)和有性繁殖(如接合、卵式生殖 )。
繁殖特点
繁殖速度快,产生大量后代;易变异,适应环境能力强;保持亲代 优良性状。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无菌技术在医疗、制药、实验室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菌基础知识的培训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无菌基础知识培训的内容进行详细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无菌技术。

一、无菌概念及原理无菌是指不存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状态。

无菌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隔离、消毒和灭菌。

在无菌基础知识培训中,首先需要讲解无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员了解无菌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洁净室概念及分类洁净室是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场所。

在无菌基础知识培训中,需要介绍洁净室的概念、分类及其设计要求。

不同级别的洁净室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学员需要了解各级别洁净室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三、无菌操作流程无菌操作流程是无菌技术的核心内容。

在培训中,应该详细介绍无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穿着洁净服的方法、洗手消毒程序、操作台面消毒、器械消毒灭菌等内容。

学员通过学习无菌操作流程,可以提高无菌操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四、洁净室设备及工具洁净室内的设备和工具对于无菌操作至关重要。

在无菌基础知识培训中,需要介绍洁净室常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空气净化设备等。

学员要了解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要点,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五、无菌技术应用无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制药、生物工程等领域。

在培训中,应该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无菌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让学员更直观地了解无菌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

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无菌技术。

六、无菌技术考核无菌基础知识培训结束后,需要对学员进行考核,以检验其对无菌技术的掌握情况。

考核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题、操作题、实际操作等形式,确保学员对无菌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涵盖了无菌概念及原理、洁净室概念及分类、无菌操作流程、洁净室设备及工具、无菌技术应用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培训,学员可以全面了解无菌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无菌操作的技能和水平,确保工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一、培训目的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的目的是确保操作人员在进行微生物灭菌操作时能够遵守正确的操作流程,正确使用灭菌设备和灭菌剂,从而有效地消灭微生物,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的安全。

二、培训内容1. 微生物灭菌操作的概念和重要性2. 微生物灭菌操作的基本要求3. 灭菌设备和灭菌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4. 微生物灭菌操作的步骤和流程5. 灭菌后的操作注意事项和消毒规范三、培训流程1. 理论培训(1) 介绍微生物灭菌操作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微生物灭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2) 介绍微生物灭菌操作的基本要求,包括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的清洁要求。

(3) 介绍常见的灭菌设备和灭菌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高温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灭菌器、消毒液等。

(4) 介绍微生物灭菌操作的步骤和流程,包括准备工作、装载样品、选择合适的灭菌设备和灭菌剂、设置灭菌参数、进行灭菌、灭菌后的处理等。

(5) 介绍灭菌后的操作注意事项和消毒规范,包括实验器材的处理、实验室的清洁、个人卫生的要求等。

2. 案例分析根据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灭菌操作规程进行案例分析,引导操作人员理解规程中的具体要求,并能够正确处理操作中的突发情况。

3. 操作演示由培训师进行操作演示,展示灭菌设备和灭菌剂的使用方法,以及操作步骤和流程。

4. 实操训练操作人员根据培训师的指导,进行实际的微生物灭菌操作,以此巩固培训效果。

四、培训效果评估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包括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操作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后续培训计划或进行进一步培训。

五、培训记录和总结对培训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名单、培训时间等,并进行总结。

总结中应包括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为未来的培训提供参考。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知识培训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 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
微生物特点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代谢活跃、繁殖迅 速。
4
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2024/1/28
微生物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生态习性、细胞组成等 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等几大类。
2024/1/28
21
如何合理利用和避免潜在风险
2024/1/28
加强监管和检测
对食品、药品等涉及微生物应用的领域加强监管和检测, 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推广科普知识
加强微生物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微生物的认识和 了解,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发展生物技术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和利用,降低其潜在 风险,同时提高其有益作用。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 良微生物菌种,提高其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024/1/28
影响因素
温度、pH值、渗透压、氧 气和氧化还原电位等环境 因素对微生物生长有显著 影响。
生长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平板 菌落计数法)和间接计数 法(如比浊法)。
9
繁殖方式与机制
无性繁殖
通过二分裂、出芽生殖等方式进 行无性繁殖,特点是繁殖速度快 ,但后代遗传物质与亲代完全相
同。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重组、基因敲除等技术,构 建高产菌株或优化发酵过程。例如,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酵母菌对乙醇 的耐受性,从而提高乙醇的产量。
2024/1/28
14
04
CATALOGUE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2024/1/28
15
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

微生物人员培训

微生物人员培训

微生物人员培训1.无菌操作要求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实验要求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要求如下1.1进去实验室必须穿无菌服、佩戴相应的手套和帽子。

1.2进行接种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无菌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无菌服是经过高温灭菌才可以使用。

1.3接种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洗手液洗手,然后用酒精将手喷洒消毒。

1.4进行接种所用的移液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以及玻璃用具应高压灭菌后使用;1.5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阳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操作。

2.无菌间使用要求2.1无菌间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试验无关的物品。

2.2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的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2.3处理和接种样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3.消毒灭菌要求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3.1灭菌前准备3.1.1所有需经灭菌的物品首先要清洗晾干,玻璃器皿锡纸包装严密,用转移袋包装好在转移袋外表面张贴贴上灭菌指示条。

3.1.2装培养基的瓶盖好瓶盖用锡纸将瓶盖包装好,贴上灭菌指示条3.2装放3.2.1手提式高压锅:将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

3.3设备检查3.3.1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

3.3.2 压力表蒸气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位,关好门和盖,加热后,观察是否漏气,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

3.4灭菌处理手提式高压锅使用应按下列步骤进行3.4.1手提式高压锅在主体内加入3L纯化水(重复使用时应将水量补足,水变混浊需要更换)。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
为了确保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安全可靠的工作,灭菌操作规程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内容,可以包括在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中。

首先,培训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微生物的性质、传播途径及危害性。

接着需要详细讲解微生物灭菌的目的、方法和操作流程。

这其中,需要介绍常用的灭菌设备和消毒剂,以及它们的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

其次,培训中需要重点强调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等。

此外,培训还应包括对工作场所的卫生和环境监测要求,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此外,实践操作是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现场演示和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参与者熟练掌握微生物灭菌的操作流程,并了解注意事项和应对方式。

实践操作还可以帮助参与者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对微生物灭菌的操作技能。

最后,培训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考试或者实际操作来评估参与者对微生物灭菌操作的掌握程度。

并且建议定期进行复习和培训,以确保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持续的提升和巩固。

微生物灭菌操作规程培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系统性
的培训和实践操作,才能确保在微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安全可靠的工作,并最大程度地避免微生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无菌基础知识是在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确保医疗卫生安全的基石。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对无菌技术的理解和操作水平,以下是一份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的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无菌技术概述1. 无菌概念:介绍无菌技术的定义和意义,解释什么是“无菌状态”,以及为什么无菌手术/操作对于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无菌区域设置1. 无菌区域的要求:详细描述无菌区域的设置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

2. 空气微生物质量控制:解释如何正确使用无菌罩、洁净室等设备,以及如何监测和控制空气中微生物的质量。

第三部分:个人防护1. 人员要求:介绍从业人员的穿戴要求,比如穿戴手套、口罩、无菌服等。

2. 手部卫生:详细说明手部卫生的步骤,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使用消毒剂。

3. 无菌手术操作:指导从业人员在无菌手术操作中的正确姿势和方法,比如怎么正确戴手套、处理无菌物品等。

第四部分:物品处理1. 物品消毒:介绍物品消毒的方法和流程,例如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化学消毒剂等。

2. 物品包装:指导如何正确包装无菌物品,包括使用无菌包装材料、密封方法等。

第五部分:无菌操作注意事项1. 无菌产品选择: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无菌产品,以及如何检查无菌产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2. 无菌操作流程:详细描述无菌操作的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操作顺序、无菌区域的进入和退出等。

第六部分:事故处理和质量控制1. 事故处理:指导从业人员如何应对无菌操作中的意外事故,比如污染、破坏等。

2. 质量控制:介绍如何进行无菌操作的质量控制,包括如何定期检测和验证无菌区域和设备的有效性。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培训,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菌基础知识,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从而确保医疗卫生安全和病人的福祉。

无菌基础知识的培训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机构应该向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的无菌培训计划,以确保无菌技术的正确应用和实施。

微生物、无菌、卫生学知识培训

微生物、无菌、卫生学知识培训
处理方法:不要惊慌,不要乱走动以免扩大污染面,用浸透消毒剂的纱布轻轻擦拭菌液处,然后更 换手套,最后将衣物进行灭菌。同时出洁净区后,接触菌液的手及皮肤要用肥皂进行反复清洗,再 用消毒剂喷洒; 注意:出洁净区后,未进行清洁的手不能接触脸等部位。
菌种、菌液人员安全培训
菌液洒落在设备、地面上
处理方法:不要移动相关的设备,以免扩大污染面,用浸透消毒剂的纱布轻轻擦拭菌液处,然后换 一张浸透消毒剂的纱布覆盖于设备、地面上;面积较大时将消毒液倾倒在污染区域,浸没15min以 上; 注意:清理污染物时应避免用手指收集玻璃碎片,以防损伤皮肤,造成微生物的感染,可用镊子等 进行收集。
微生物、无菌、卫生学知识

进出洁净区的注意事项
取水、取样的注意事项

菌种、菌液人员安全培训
进出洁净区的注意事项
人是最大污染源
1.人体是一个永不休止的污染媒介,是最大的污染源;包括人的头发、皮肤、衣着、人的操作等; 2.在洁净区内不能脱下口罩;在洁净区的操作要稳、轻、快; 3.在洁净区尽量避免大声交谈、跑动,及人员之间的相互碰触;
进出洁净区的注意事项
更鞋
1.进出洁净区的前提 GMP要求:避免体表有伤口、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 2.相对而言,脚底是最脏的部分,因此进入洁净区的人员鞋套不能有破损; 3. GMP要求: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戴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4.指甲内能够藏污纳垢,有很多的致病微生物,因此进入洁净区的人员不得留有长指甲。
Thank You
目 进出洁净区的注意事项
取水、取样的注意事项
录 菌种、菌液人员安全培训
菌种、菌液人员安全培训
黑曲霉

2024版药典微生物培训

2024版药典微生物培训

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和精 度。
对重要仪器设备进行备份和冗余配置,确保实验的连续 性和稳定性。
实验操作规范与流程优化
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范,包 括样品处理、培养基制备、接
种、培养等步骤。
对实验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实 验效率和准确性。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 微生物污染。
建立实验操作的复核和纠错机 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该标准收载了药品中微生物的限度、检查方法以及指导原则等内容,为药品生产、 检验和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法定依据。
药典微生物标准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新版药典微生物标准变化点
01
增加了新的微生物种类 和检查项目,以更全面 地控制药品中的微生物 污染。
02
对部分微生物限度进行 了调整,以更好地反映 药品的实际污染情况。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包括二分裂、出芽、孢子生殖等多种 方式,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 式和繁殖速度。
微生物在药品生产中作用
微生物的污染与防治
01
了解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和防治措施,保证药品生产的质量和安
全。
微生物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
02
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药品,以及利用微
生物进行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等反应。
健康管理
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 检查,患有传染病或皮肤 病的人员不得从事药品生 产工作。
监控与纠偏措施
质量控制实验室
设立质量控制实验室,对原料、辅料、中 间品及成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无菌等项目
的检测。
微生物监测
定期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 点进行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设
备表面、操作人员手部等。
A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 F0>=8为残存概率法 • F0>=12为过度杀灭
无菌药品的概念 •是指法定药品标准 中列有无菌检查项 目的制剂和原料药, 包括无菌制剂和无 菌原料药。
无菌药品分类
按生产工艺
非最终灭菌
最终灭菌
• 1. 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 • 2. 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两种灭菌方式比较
最终灭菌
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杀死微 生物 • 安全 • 更易于法规部门接受 • 最好的选择 • 需考虑药物降解 • 工艺过程稳定 • 相对容易进行验证 • 不是所有药品都适合
非最终灭菌
通过无菌技术避免微生 物污染 • 风险高 • 法规部门仔细审查 • 应用普遍 • 药物稳定性不受影响 • 工艺过程多变 • 相对较难进行控制 • 适合所有药品
12 43
使室内微生物颗粒迅速而 有效地吸收并被排出室外
换气次数及最佳的进风口与回风口 的设计
微生物的概念
个体 微小
借助
微小
结构
显微镜
生物
简单
肉眼不 能看到
• 简单的说,微生物就是微小的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 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放在几百倍、几千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
病毒
立克次体 支原体 细菌 放线菌 螺旋体 真菌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不穿洁净服
男性
1000个以上/min
臭男人
女性
750个以上/min
穿洁净服
静止
10~300个/min
稍动
150~1000个/min
行走
900~2500个/min
咳嗽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内容无菌技术是现代生物制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培训内容应涵盖无菌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三个方面。

一、无菌技术的基础知识1. 无菌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无菌技术的定义、作用以及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重要性。

2.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常见的微生物种类、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3. 微生物污染的途径:介绍微生物污染的可能途径,例如空气、人员、器具、原料等,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污染源。

4. 无菌室与洁净室的区别:详细介绍无菌室和洁净室的定义、要求和区别,以及无菌室的布局和设备。

5. 常用的无菌操作工具和试剂:介绍常用的无菌操作工具和试剂,如培养基、平板、试管、量筒、器械等,并讲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存方法。

二、无菌操作规范1. 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详细介绍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包括洗手消毒、穿戴无菌衣物、准备操作区域等。

2. 无菌操作的步骤:介绍无菌操作的具体步骤,包括打开无菌室、准备培养基和器械、进行接种和传递、密封和保存等。

3. 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讲解无菌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不触碰无菌区域、避免污染、避光保存等。

4. 无菌操作中的常见失误和解决方法:列举无菌操作中常见的失误和解决方法,如操作不规范导致污染和不良结果,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

三、无菌操作技能1.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介绍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仪器,如空气采样器、微生物分析仪等。

2. 无菌室内表面消毒技术:讲解无菌室内表面消毒的常用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如紫外线消毒、酒精消毒等。

3. 器械消毒和灭菌技术:介绍器械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和设备,如高温高压灭菌器、化学灭菌剂等。

4. 灭菌指示剂和方法验证:讲解灭菌指示剂的作用和种类,以及灭菌方法的验证和监测。

通过以上的无菌基础知识培训,工作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提高无菌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地保证生物制药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

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
四、微生物的营养
氮源: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
无机盐类:细菌所需无机盐包括磷、硫、镁、铁、钾、钠、钙、氯、锰、锌、钴、铜等。其中磷、硫、镁、钾、钠、铁需要量较多,其他只需微量。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嘌呤和嘧啶。
营养物
01
02
高压蒸汽灭菌(热压灭菌)
必须完全排出灭菌器内的空气。否则会影响灭菌器内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注意被灭菌物品的温度。灭菌器内温度与被灭菌物品的温度一般是一致的,但在蒸汽输入过快时,后者可能低于前者,所以升温时要有一定的预热时间。另外,降温过快易引起玻璃炸裂。因此,对于一种灭菌产品,应制定一固定的灭菌曲线(像冻干曲线一样)。
PH值
02
温度
03
氧气
04
渗透压
05
表面张力
06
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六、消毒与灭菌
消毒与灭菌是微生物实验技术中最基本的操作,从事药品生产和检验的人员都应当了解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及其意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危害患者安全。
概念
无菌——不存在活的生物(GMP指南)。 “无菌”从定义上来说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但遗憾的是,在科学和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药品的绝对无菌即做不到,也无法加以证实。然而,无菌制剂的安全性要求人们设定无菌的相对标准。FDA、欧洲制药工业界曾将百万分之一微生物污染率作为灭菌产品“无菌”的相对标准,它和蒸汽灭菌后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为 10-6(即产品的无菌保证值为6),系同一标准的不同表示法。这一标准于1980起收录于USP 中,如今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
1
2
3
适应强、易变异 多数细菌能耐0~-196℃的低温;在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300℃的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一些嗜盐细菌甚至能在饱和盐水中正常生活;产芽孢细菌和真菌孢子在干燥条件下能保藏几十年、几百年。由于微生物繁殖快,也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人们才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不断改良在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如青霉素生产菌的发酵水平由每毫升20单位上升到近10万单位,利用变异和育种得到如此大幅度的产量提高。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共44张PPT)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共44张PPT)
➢ 生存环境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 可生存3—4个月,在—25℃可存活10个月,在自然 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 繁殖条件 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
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
沙门氏菌
➢ 污染渠道
沙门氏菌的来源主要是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 的带菌者,其中在肉类中最为多见。
球菌、类白喉杆菌

正常一般无菌
肠道 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
菌、 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破
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鼻咽腔 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
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眼结膜 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
➢ ④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大多数微生物几十
分钟内就可以繁殖一代
➢ ⑤适应性强,易变异(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二、微生物的分布
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适环境,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可分为 如下几类:
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0%~90%。 放线菌: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的5%~30%。
人不体同微 洁➢生净物度污分级布别情的染况房间:药应有品足够的的压细差 菌:常见污染药品的细菌是一些生命力 较强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酵母菌:普通土壤中酵母菌含量很少。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的传染病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 酵母菌:普通土壤中酵母菌含量很少。
大肠菌群为枯人和动草物肠杆道中菌的常及居菌一,在一些定条霉件下菌可引,起肠道抵外感抗染。力弱的细菌一般不易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一.前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达800~3500个/m3,在土壤中达1~500×108个/g,在严重污染的水中可达107个/ml。

(饮用水要求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ml。

经水塔或贮水池贮存后,短期内可繁殖至105~106个/ml。

)人的头皮上有140万个/cm2,两手上约有4~40万个,1g指甲污垢有38亿个,1g粪便可达10~1000亿个。

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许多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极端(高温、高压、强酸、强碱、低温等)甚至是致死的环境,现在已发现生活着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

事实说明,微生物有特别顽强的生存、繁殖和变异能力来适应环境。

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的对人有益,有的有害,有的无益也无害。

但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对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加以区别对待,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需要对其进行控制。

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附着在灰尘上,或以芽孢形式悬浮于空气中,1μm以下者处于悬浮状态,10μm以上者会逐渐沉下来而形成菌尘。

所以也要对尘粒进行控制。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如污染了7~12μm的尘粒,可导致热原反应、肺动脉炎、微血栓或异物肉芽肿等,严重的还会致人死命。

而如果污染了细菌,轻则局部红肿化脓,重则引起全身细菌性感染。

因此,对微生物和尘粒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

人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占90%左右。

一般男性每人每分钟向周围排放1000个以上的含菌粒子,女性为750个以上。

穿无菌服时,静止时的发菌量为10~300个/min,一般活动时发菌量为150~1000个/min,行走时发菌量为900~2500个/min。

咳嗽一次发菌量为70~700个/min,喷嚏一次为4000~60000个/min。

所以在洁净室中,人的数量和活动应有特别严格的限制。

二.微生物简介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直径小于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藉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生物。

需要说明的是,微生物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界线有时非常模糊。

如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也应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们并不放在微生物中进行研究。

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2000倍体重/h);③生长旺,繁殖快(20min分裂一次);④易变异,适应强;⑤分布广,种类多(10万种以上)。

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1.真核细胞型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空气、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

在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有益而必需的。

自然界中氮、碳、硫等多种元素循环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进行。

例如空气中的大量氮气只有依靠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蛋白质转化为无机含氮化合物,以供植物生长的需要,而植物又为人类和动物所利用。

因此,没有微生物,植物就不能新陈代谢,而人类和动物也将无法生存。

另一方面,由极少数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发病快、死亡率高、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

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1.细菌(原核单细胞生物)细菌按形状可分为:球菌(0.5~2μm)、杆菌(长1~5μm,宽0.3~1μm)和螺形菌(大小与杆菌相似)。

按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的不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表面含较多的磷壁酸,会产生外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表面多含脂蛋白和脂多糖,会产生内毒素(即热原),如大肠杆菌。

细菌一般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等特殊结构。

细菌一般为无性繁殖,以二分法繁殖,几十分钟或1~2小时分裂一次。

资料:关于芽孢在温度逐渐降低或营养缺乏时,芽胞杆菌属(如炭疽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如破伤风杆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体,称为芽胞。

芽胞是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菌,并非细菌的繁殖体,当环境适宜时,可恢复生长繁殖。

芽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要注意防止污染。

芽胞的抵抗力强,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用一般的方法不易将其杀死。

有的芽胞可耐100℃沸水煮沸数小时。

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往往以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2.霉菌(丝状真菌的通称,真核多细胞生物)霉菌是真菌的一部分。

在培养基上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

霉菌细胞呈狭长的管状,称为菌丝。

菌丝直径比细菌、放线菌大,约2~10μm。

菌丝分枝连接,交错集合在一起的总体称为菌丝体。

霉菌大多数是多细胞微生物,菌丝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组成。

细胞壁很薄,往往在表面产生色素,使菌落出现各种颜色。

霉菌靠孢子繁殖,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以无性繁殖为主。

有些真菌可用酿酒造酱,或用于发酵生产柠檬酸、葡萄糖酸、酶、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少数真菌能引起各种真菌病。

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素)有毒。

3.酵母菌(真核单细胞生物,属真菌)酵母菌以单细胞存在,呈圆形、卵圆形和香肠形,比细菌大,细胞长5~30μm,宽1~5μm。

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等。

酵母菌的增殖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个阶段,有三种方式:芽殖、裂殖、孢子生殖。

酵母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用于酿酒,生产单细胞蛋白、B族维生素、核酸、辅酶A、细胞色素C等。

一般对人体无害。

4.放线菌(原核单细胞生物)放线菌有生长发育良好的菌丝体,呈分枝状,菌丝宽为0.2~1.2μm,革兰氏阳性。

其内部构造与细菌相似,无完整的细胞核。

菌落常呈幅射状,因此称放线菌。

繁殖方式为无性孢子繁殖。

最适pH6.7~7.5,温度25~30℃。

放线菌可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和酶类,少数可引起人畜放线菌病。

5.病毒病毒是一类体积十分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没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在所有其它生物中都有病毒寄居。

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大约75%是由病毒引起的。

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体积微小,最大直径300nm(如牛痘病毒),最小直径20nm(如口蹄疫病毒),绝大多数在150nm以下,能通过细菌滤器,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看不见,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至数万倍才能看见。

形态多呈球形,少数为杆状或砖形。

噬菌体(细菌病毒)有呈蝌蚪状的。

朊病毒于1982年发现,它很特殊,与一般病毒不同,是一种异常蛋白质,不含有核酸。

与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及人克雅氏病关系密切。

其复制方式不明。

四.微生物的营养1.水分:水占细胞浆的70%~90%,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含水的环境中微生物才能存活。

但也有人发现在无水碳氢化合物中微生物可长期存活。

2.碳源:碳源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

有些微生物的碳源必须来自有机碳化合物如糖、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同时利用其化学能),属异养型;有些微生物不需有机碳化合物,以CO2为碳源,属自养型(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

3.氮源: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

4.无机盐类:细菌所需无机盐包括磷、硫、镁、铁、钾、钠、钙、氯、锰、锌、钴、铜等。

其中磷、硫、镁、钾、钠、铁需要量较多,其他只需微量。

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营养物质。

包括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等。

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1.营养物2.pH值: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适宜的pH值,大多数细菌最适pH为6.8~7.4,但一般有较大的容忍度,在4~9也可存活和生长,少数细菌能在极端pH值范围内生长。

真菌适于pH 值3~6的微酸性环境,但在2~10也可生长。

3.温度:微生物适于生长繁殖要有适宜的温度,当超过其最低或最高可耐受的温度时,即停止生长或死亡。

一般细菌最适温度为30~40℃,真菌为20~30℃。

4.氧气:大多数细菌和所有霉菌都是需氧菌(在有氧环境中才能生长),少数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有些细菌和酵母菌是兼性需氧厌氧的,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繁殖。

5.渗透压:微生物细胞膜和所有生物膜一样是一种半透膜,可让水自由通过,对溶质则有选择性。

由于细胞壁的保护,微生物能存活在低渗透压的水中。

而在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盐溶液或糖溶液、40%甘油)中,细胞会脱水并停止生长繁殖。

但也有一些专性耐高盐细菌只有在高盐(10~15%)条件下才生长。

6.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表面张力,它是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之一。

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菌群可很好地在表面活性剂包围的介质中生长,而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表面张力低时(0.05N/m)不能很好生长。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很多有机体有毒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很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几乎没有毒性,并可成为某些微生物的营养物。

六.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是微生物实验技术中最基本的操作,从事药品生产和检验的人员都应当了解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及其意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危害患者安全。

1.概念➢无菌——不存在活的生物(GMP指南)。

“无菌”从定义上来说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但遗憾的是,在科学和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药品的绝对无菌即做不到,也无法加以证实。

然而,无菌制剂的安全性要求人们设定无菌的相对标准。

FDA、欧洲制药工业界曾将百万分之一微生物污染率作为灭菌产品“无菌”的相对标准,它和蒸汽灭菌后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为10-6(即产品的无菌保证值为6),系同一标准的不同表示法。

这一标准于1980起收录于USP XX中,如今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

➢灭菌——使达到无菌状态的方法(GMP指南)。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GB)。

通常是指杀灭或除去全部活的微生物(包括繁殖体和芽孢)。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G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