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语文古文断句知识点总结

语文古文断句知识点总结

语文古文断句知识点总结
1.断句的基本原则
古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法结构进行分句。

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意
思单元应该是一个句子,所以应该在这个句子的结尾处进行标点。

2.句子成分
古文的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和补语等。

在断句时,要根据句子的成分结
构进行适当的分句,以便理解句子的意思。

3.断句的标点
在古文中,常用的标点包括句号、逗号、顿号、问号和感叹号等。

这些标点符号在断句时
的使用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和修辞规范,从而使古文的意思更加清晰和准确。

4.长句的断句
古文中常常出现长句,而长句的断句需要注意主谓宾的关系,适当的使用顿号以及逗号等
标点符号,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和易懂。

5.语气和语法
古文中的语气和语法结构是断句的重要依据。

例如,古文中的反问句和疑问句需要用问号
来标点,表示语气的变化;同时,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规则也需要在断句时予以考虑。

6.修辞手法的断句
古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这些修辞手法在断句时需要注意,以便充分发挥其艺术效果。

7.实际应用
在阅读古文时,需要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法结构,进行适当的断句和标点,帮助理解句子
的意思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古文的阅读技巧。

总之,古文断句是古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通过对古文断句知识点的总结,可以
更好地掌握古文的阅读和理解技巧,从而提高古文的学习效果。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 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 微观其意 / 主曰 / 宋公威容德器 / 群臣莫及 / 帝曰 / 方且图之 / 后弘被引见 / 帝令主坐屏风后 / 因谓 弘曰 / 谚言贵易交 / 富易妻 / 人情乎 / 弘曰 /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 / 糟糠之妻不下堂 / 帝顾谓主曰 / 事不谐矣
复音虚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 复音虚词得保持完整,

若、至于、足以、何以
不能点断
句中连词、以,而,于,为,则 介词
往往用于句中,在他 们前后一般不断句。
叹词
嗟夫,嗟乎、呜呼
独立,断句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 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 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 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法 (三)抓虚词,理关系
类别
句首 发语词 句首 时间词
句末 语气词
常见例词
夫、其、盖、唯、盍、斯、今、凡、且、 请、窃、且夫、若夫、至若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 “俄而”、“向之”、“斯须”
陈述句末尾 也、矣、焉、耳 疑问句末尾 耶、与(欤)、邪(耶)、乎 感叹句末尾 哉、夫
断句技巧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就在其前面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就在其后面 断句。
1、(2021·全国Ⅰ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 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 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方法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方法一、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标点在中国是近代的产物,古书里面,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那个时代,读书人打开一本新书,阅读的时候就用笔把它一句句点断(大抵都是用一个圆圈),或者用毛笔的笔套,蘸上朱砂印泥,逐句盖上。

那时候,形容一个人读不懂文章,有一句术语说:“他点不断(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标点不同,字句的解释竟可以在意义上截然相反!民间故事中也不乏这种说明断句不同,可以改变词语意义的故事。

(一)据说旧时代有一个老头儿,有一女一婿。

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儿预立下遗嘱,说明遗产的分配办法。

那几句话是没有点断的。

到他死后,大家把遗嘱启封,女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取去。

因为照他的点读法,那遗嘱是这样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但是老头儿的后妻不服,认为遗嘱写的,应该是把产业交给她的儿子,就告到官府去。

果然,县官判决遗产应该交给老头的幼子。

原来照老头的后妻和县官的读法,那个遗嘱却是这样分句的:“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遗嘱的断句不同,意义竟是这样的天差地别!(二)又有一个故事,讲了同样的道理,还扯到明末著名画家徐渭(文长)身上去。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

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

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那行字是这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断句技巧文言断句指南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断句技巧文言断句指南

26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当时赵憙 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 病,没有人能抵抗。
27
对称结构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还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 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例 6 (2018·天津卷,改编)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 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3
►例 1 (2019·全国卷Ⅲ,改编)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 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解法演示] 句中的“鲁人”“小国”“战胜之名”“起”“卫”“鲁君”“之” “吴起”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 断开。如“夫鲁小国”后面应断开,“而君用起”后面应断开,“鲁君疑之”前后均须断 开。
[答案]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 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9
【参考译文】 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任陵台县令兼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时,京西 转运使调配木材石料砖和工匠于一路,唯独永安县不接受命令。
10
●即学即练 2.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 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答案: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 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参考译文】 裴宽性情友爱,弟兄大多官位显达,子侄也有名声,在东京建房同住,八座院落相 对,外甥和侄辈都有休息的地方,击鼓吃饭,当代的人都认为这是荣耀的事。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复习笔记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复习笔记

中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专题导入从前,有一位阔少爷,总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由一个故事引出“断句”的概念,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过度到今天的上课内容。

)知识详解断句的方法:基本方法: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示例: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 /路人为逐擒之/ 贼反诬路人老师支招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广故数言欲亡”,有时还会承前省略主语。

常用名词和代词名词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 予、尔、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 (表示“他”、他们)例: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做六尺簟王恭从会稽还/ 王大看之/见其做六尺簟(指导:找出句中几个名词、代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随堂练习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2、少顷/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老师支招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一.借助虚词位置断句:古人写文章,较多使用虚词,且有一定的规律:①句首常用“夫”“唯”“盖”“凡”“至若”“若夫”“窃”“请”“敢”“辱”“敬”等发语助词和表敬副词,因此,这类词前就是上一句;②句尾常用“也”“矣”“耳”“耶”“乎”“欤”“焉”“哉”等语气助词,因此,遇到这类词一般就是一句话完了,要断句;③句中常用“以”“于”“为”“而”“则”“乃”等连词,遇到这类词,就要分析前后结构,正确断句。

借助这些具有标志性的虚词,我们就可以判断何处是句首,何处是句尾,何处是句中,从而确定断句的地方。

如,《论语》中的几个句子: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

(“焉”“也”“乎”是句尾助词,这三处无疑要断句,“夫”是发语助词,前面须断句。

)再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12题: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矣”“乎”“哉”都是句尾助词,其后须断句。

)二.借助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和固定句式,根据这些句式的特有表达形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句子句首和句尾的位置在何处,从而准确断句。

①判断句的形式有:“……者……也”“……也”“……者……”“……者也”等,还有用“乃”“为”“即”“则”“非”“皆”表判断的;②疑问句的形式是:用“何”“安”“胡”“曷” “奚”“盍”“焉”“熟”“孰与”“孰若”“何如”“何以”“何为”“奈何”“若何”“如之何”“奈之何”“若之何”等疑问代词或语气助词构成疑问句;③固定句式常见的有:“……不亦……乎”“得无……乎”“无乃……乎”“何……为”“安……哉”“熟与……乎”“与其……熟若……”“为所……”“为……所……”“见……于……”。

如,《吕氏春秋"慎大览》中的一段: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②非不贤也/③为其不可得而法/④先王之法/⑤经乎上世而来者也/⑥人或益之/⑦人或损之/⑧胡可得而法/⑨虽人弗损益/⑩犹若不可得而法。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断句》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断句》

句式类型
句式标志
判断句 “……者,……也”“为”“乃”“即”“则”。
被动句 “为……所……”“受……于……”“见……于……”。
反问句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固定句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
〔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典例剖析〕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
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 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 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2.内容要符合情理。 错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 利。(《明通鉴》) 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 “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 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 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知识。 错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 自别于禽兽。(《礼记》) 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里把两个相邻的意义 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 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错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 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总结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总结

先生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媒人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本人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身高一米七八年收入20万人老实话不多
媒人 身高一米七八,年收入20万,人老实,话不多 本人 身高一米七,八年收入20万,人老,实话不多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诸葛亮出兵北伐,军队暂时驻扎在渭水南岸,此事引起关中魏国的内外震动。当时 魏明帝曹叡非常忧惧司马懿会出战诸葛亮,所以派遣了心腹辛毗去军中担任军师。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 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 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 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 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 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 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 而 灭 世。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整理(共六个)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整理(共六个)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根据语法断句如果从语法的角度找出了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就很容易断句。

文中的名词或代词,它们一般是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作为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后往往断开。

还可以根据谓语动词去推知主语,由此明确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断句技法】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

【断句演示】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二、根据虚词标志断句(1)句首发语词:夫、盖、且夫、今夫等。

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例】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2)句首时间词:是时、昔者、既已、既而、向者(之)俄而、方今、有顷、顷之、未几、斯须等。

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世说新语·咏雪》)(3)句首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盎、焉、孰等。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一般在其前断开。

【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4)句首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荀、故、是故、是以、则、然则、而况、若夫、至若等。

其前一般断开。

【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5)句末语气词:也、也与、矣、焉、耳、与(欤)邪(耶)、乎、哉、夫等。

常居句末,其后一般断开。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退秦师》) 注意:①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等需保持完整,中间不宜断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断句方法总结(共七种)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断句方法总结(共七种)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断句方法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方法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方法复习专题一、断句1、根据句意,划分停顿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理清人物关系→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每个词的意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暂时不解释)→词义串联起来,理解大概意思演练: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后汉书·宋弘传》问: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法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2)借助动词(形容词)断句法找出动词或形容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从而断句。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即对话双方),明辨句读。

注意: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演练: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2.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说苑》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就是该断句的地方。

具体如下:(1)句首发语词:指放在句子开头起强调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作用的虚词。

它的后面要断开,如果它的前面还接别的句子,那么前面也要断开。

常用的发语词有:夫、盖、至、若、若夫、至若、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等。

(2)句尾词:指放在句尾表语气或判断等的虚词。

它的后面要断开。

常用的句尾词有:也、矣、焉、耳、与(欤)、邪(耶)、夫、哉等。

文言文断句-中考断句总复习

文言文断句-中考断句总复习

(四)通过找动词来断句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或 形容词谓语,以其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 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分析:句中动词有“期行、期、不至、舍去、乃至”,因此可区分出五个句 子;其中有三个句子省略主语或者是承前主语。
(二)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5.【句首时间词】“今、顷之、久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 而、俄顷、俄而、忽、忽然”等时间词,前面一般可断句。 6.【居中连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 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 前面要断开)。 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言文断句
断句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写了什么对象 (何人、何事、何物),有何性格、特点或性质、功能,有何用意或者说表 达了什么感情(是喜爱、赞颂,还是憎恨、批判);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凭借语感或基本方法将能断开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然后再利用一些技巧集中分析难断开的部分。 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常见以下几种:
(五)借助语法、句式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 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 很好的“帮手”。 这些句式往往用虚词来达成,因而不少地方可以参考上节课找虚词判断法。 1.表示判断:……者……也、 ……者也、 ……也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二)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文言文 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 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 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方法+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方法+课件

文言断句方法
【典题例析】 01. 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 国事皆决子之。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10. 文中画波浪线的 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 打“√”。子之A南面B行王事C而哙老D不听E政F顾为臣G国事H皆决I子 之
文言断句方法
【重中之重:关注教材,回归教材】 文言文阅读模块考察的知识点基本没变化,出题和课文联系更趋紧密, 备考要注重课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应用。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每一个 知识点几乎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子,因此复习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做好 课内知识的积累、梳理与运用。
文言断句方法
【温馨提醒】 【文言断句· 涂字母】 【基础知识】 1.扣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如果作主语,那么 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可先找 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 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尔、汝(女)、公、卿、君、若(、其、 彼、此、之等。“或”(“有的人”“有人”)也可做主语。
文言断句方法
【答案】CFG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子之西向南称王,处 理国事。而燕王哙因年老不能处理政事,反而做了臣子。国家大事一概 由子之决断。“子之南面行王事”中“行王事”是谓语,句意完整,在 其后断开,也可以根据“而”字短句,“而”表转折,与后面联系紧密 ,应在“而”前断开,即在C处断开。“而哙老不听政”主谓结构,后 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国事皆决子之”中“国事”作主语,在其前 断开,即在G处断开。综上,在CFG处断开。
文言断句方法
【答案】CEG (每答对一处1分;答错不扣分;答案超过三处,不给分 。) 【断句】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 【句意】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 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 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最终版公开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最终版公开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般句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 利用好这两大特点,我们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断句了。
对偶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24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1、先断易,看词性
抓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然后前后追问,进行推断。
13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 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 示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
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 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26
完成课堂训练 提升解题能力
27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 予 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 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 贵 义 于 其 身 也 (《墨子》)
5
答题步骤
1、通读文段,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6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
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 多可悲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
例: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光洁,明亮 ) /何也
三、在标志前和后断句
1.在“顷之、少顷、须臾”等某些时间词; 例: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
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例: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呼词和应答词,如”诺、善、善哉、可、未可、否”;
例10: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 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二、在标志前断句
1.“凡、夫、盖、凡、且夫、若夫”等发语词前可断句; 例3: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 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 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 /入于耳/藏于心/行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身/君子之治也/始于 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 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 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3.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 方法。
2.“曰、问、云、言”等表说的词后可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为 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 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古文断句知识点总结归纳

古文断句知识点总结归纳

海南豇豆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累积性暴露评估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关于海南豇豆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累积性暴露评估。

研究表明,海南豇豆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累积性暴露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这可能会降低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满意度和信心。

因此,对该问题的处理手段应综合考虑,以确保安全、可重复使用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海南豇豆、有机磷农药残留、累积性暴露评估正文:海南豇豆是一种备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但是随着农药滥用越来越普遍,有机磷农药残留已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

有机磷农药残留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健康危害,尤其是长期的累积性暴露。

因此,有关海南豇豆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累积性暴露评估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海南豇豆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累积性暴露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首先,豆子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肝脏、肾脏和大脑造成有害影响,这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不适和疾病。

其次,累积性暴露可能引起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的下降,并影响市场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用综合的方法,包括禁止农药滥用、对现有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对包装、存储和食用豆子的控制。

此外,采取非技术措施以维持农药使用的科学和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社区教育、农贸市场监管和农药小型种植户的支持。

本文讨论了海南豇豆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累积性暴露评估,研究表明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基于此,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来解决该问题,以确保安全、可重复使用和可持续性。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有机磷农药残留也可能对土壤、水源和生物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为了控制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累积性暴露评估,需要进行综合的管理和监督,以避免不当的使用和农药的滥用。

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控制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累积性暴露,包括设置合理的使用限量、开发合理的微量元素肥料配方和施用技术。

此外,还应该增加农民现场训练,教他们如何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并充分考虑土壤质量、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 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 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 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规律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 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 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 位置。
第三步:借助“特征”,寻找规律, 巧妙断句。
例: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 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2009年高考北 京卷)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 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 成 而 不 处。
规律四: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 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 句。
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 孤 此四者 天下之穷而无告 者 也。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 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而无告者。”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有一足信乎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 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 有一足非一足也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 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一、文言断句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 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 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 提供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 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 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 此 可 以 改 容。
然病情万状各有所 宜当攻不攻与当补 不补 弊惟均偏执其 法固非竟斥其法亦 非也
然 病 情 万 状 /各 有 所 宜/ 当 攻 不 攻 与 当 补 不 补/ 弊 惟 均 /偏 执 其 法 固 非 /竟 斥 其 法 亦非也
但病情有千差万别的情况,各自 都有适宜的治法。应当使用攻法 却不用攻法和应当使用补法却不 用补法,二者的弊病完全相同。 片面地坚持他的方法固然是错误 的,彻底地批驳他的方法也是错 误的。
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 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 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 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 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
规律六: 依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 定句读
小结:文言断句的规律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实际
3、对话、引文,定句读。 操作
中要
4、依总分,定句读。 综合 5、依修辞,定句读。 运用
6、依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定句 读。
文言断句练习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从 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 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 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 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 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 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 成了重要的标志。
①文言文中,“夫、惟、盖、孰、凡、窃、 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谦词,经常出现 在句首;例:窃为大王不取也。
②而“乎、哉、也、矣、欤、焉、耳”等语气 词词经常出现在句尾;例:此亡秦之续耳。
③而“于、且、而、则”等介词、连词经常出 现在句中;例:人之道则不然。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 纠,不能从死,又相之。”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 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 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衽(认)。微:没有。谅:遵守信用,渎 (独)。
子贡问:“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齐桓 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是公子纠的人,他 不能为公子纠殉难,反倒替齐桓公当家, 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孔夫子答他说: “管仲帮齐桓公,尊王攘夷,一统天下, 老百姓直到今天还得到他的好处,没管 仲,连我今天都要因亡国而做胡人打扮 了!管仲是大处着眼的人,他哪里会像 一般匹夫匹妇一样,默默无闻去殉难, 默默无闻的去守那些匹夫匹妇的人格标 准呢!”
夔一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 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 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 ‘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 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悟】凡事没弄清原委,没有理解,就会 笑话百出。
规律五: 依修辞,定句断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 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 方便。
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纵、 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 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是以”, 多用在一句话的开头。例: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 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断句趣闻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 菜一碟足矣。
教书先生: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 可;青菜一碟足矣。
学习目标:
1、 弄清文言断句的解题思路。 2、借助文言现象中的一些“特
征”,把握文言断句的基本规 律,并学会运用。
例: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 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2009年高考北 京卷)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 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 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 万岁。
例: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 …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 “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 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例、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 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 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 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 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 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 /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 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 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 为陛下禽也。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 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 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 略。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 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 /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 衣闻此/可以改容。
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 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 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
⑶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 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 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 不提姓了。
例、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 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 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 也/则事寡败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