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9年级下】导学案:9-12课+答案

合集下载

第12课 渔家傲-秋思(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2课 渔家傲-秋思(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2课渔家傲·秋思(导学案)活动一:积累字词1.正音正字塞 () 下燕 ()然勒 () 寐 ()2. 字词释义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

⑨寐:,不寐就是睡不着。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族。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脑残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写作背景。

范仲淹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3.文章体裁:词最初称为" "或者" ",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第12课 满江红(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2课 满江红(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2课 满江红(导学案)活动一:积累字词1.正音正字拭( ) 强( ) 派 莽( )2. 字词释义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 。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 。

秋容如拭: 。

四面歌残终破楚: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这里是指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 。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 。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 。

未,。

屑, 。

烈: 。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 。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 。

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秋瑾,原名,字璿xuán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

(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

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2.写作背景。

1903年春,丈夫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客栈,后由吴芝瑛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朗读感悟。

3.文章体裁:词词最初称为" "或者" ",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九下第9课导学案(含答案)

九下第9课导学案(含答案)
觉慧爱上了善良纯洁的丫头鸣凤,高老太爷却把17岁的鸣风送与60岁的豪绅冯乐山做小妾,致使鸣凤投湖自杀,从此,觉慧更加仇恨这个家庭,萌发离家出走做家庭“叛徒”的思想。高家第二代克安、克定私蓄娼妓,变卖家产,赌博闲荡,致使高公馆坐吃山空,露出分崩离析的征兆。高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服丧期问,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把瑞珏赶到城外一座破房里生产,结果云儿出生,瑞珏葬送生命。一系列残酷的打击使觉新对自己“不抵抗主义”的孱弱态度有所觉悟,更使觉慧鼓足勇气,愤而出走。高家在沉没,新一代在崛起。
2.《家》的故事:
1931年2月,巴金发表长篇小说《家》,是作者“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作者以自己的家庭为素材,描写“五•四”时期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小说围绕高家长房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爱情,展开了高公馆内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势力对青年一代的迫害和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描写。觉新本是个有理想的聪慧青年,因高老太爷想早抱重孙,让他成婚。觉新本与表妹梅芬恋爱,由于姨妈反对,加上两人八字不合,不能相配。由父亲用抓阄办法决定,与不相识的瑞珏成婚。三方陷入痛苦之中。不久梅芬抑郁而死。觉民、觉慧比大哥接受更多的新思想,更具有反抗精神。觉民不服从高老大爷的指婚命令逃婚在外,与志同道合的表妹琴自由恋爱,取得胜利。
三.构建知识框架
┏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做生活激流
┏序┫生活象激流动荡,要征服中搏斗的勇士
《家》的序和跋┫ ┗用文学展现生活,与黑暗搏斗 ┛
┗┏为了控诉垂死的制度而写 ┓冷静的思考
跋┫太重视个人爱憎没有指明道路 ┣思想的提高
┗美丽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
四.检测巩固
1、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作者______,原名______,__代作家,祖籍_______,1904年生于_____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部编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12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与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朗读品味,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词的画面美。

4.体会词作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朗读品味,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培养想象力,感受词的画面美。

第一课时《渔家傲·秋思》【导学过程】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人不寐.(mèi)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

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

2.作者简介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的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此处,我们学过他的《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喻户晓。

3.写作背景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

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

延州为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

此词即作于任延州知州时。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试用自己的话归纳词的大意。

【交流点拨】上阕描写边界要塞之地的景色:边塞秋天的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紧紧关闭着。

下阕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

夜色已浓,羌笛悠悠,银霜满地,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二)深层探究2.《渔家傲·秋思》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渔家傲·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2课导学案(含两套中考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2课导学案(含两套中考试卷)

《人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

3、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

学习过程一、激趣定标作者简介。

勃兰兑斯(Georg Morris Cohen Brandes,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代表作《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自学互动一:1、给下列词语注音陷阱()瞭()望瞻()望忙碌()撒()旦攫()取充沛()鲑()鱼停滞()臆()测馈赠()()2、积累词语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瞭望:登高远望。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撒旦:圣经故事中的魔鬼。

原为上帝的使者,后妄想与上帝比高下而被贬堕落。

救世主:基督教徒对耶稣基督的尊称。

该教相信,世人都有罪,且无力自救;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拯救人类而降世。

攫取:掠夺。

充沛:充足而旺盛。

鲑鱼:鱼类的一种,呈纺锤形,鳞细而圆。

增益:增加,增添。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臆测:主观的推测。

馈赠:赠送(礼品)。

沙漏计:古代一种用以计时的仪器。

自学互动二: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理清思路——给文章分层并写出大意。

2、“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3、“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这话是什么意思?4、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5、“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6、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7、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同学们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类人呢?三、课堂练习:同步练习册身为女孩周慧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哦,女孩是什么模样?女孩子慵慵弱弱,平平淡淡,安份守己,文静温雅与男孩子冒冒失失、风风火火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第12课《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诵读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通的基础上,体会不同时期词人的家国情怀。

3.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理解豪放词的风格。

【重难点】1.熟读成诵,读出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通过抓住词眼、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

3.从词的音韵、题材、情感等方面把握豪放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预习案1.了解文体知识——词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代达到顶峰。

词最初称为“”或者“”,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59字以下)、中调(59-90字)和(91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按其风格,大体将词分为与。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

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

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

他倡导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集》。

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与西夏交兵。

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苏轼】(1037-1101),字,号,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在写诗方面,他和并称;在写词方面,他和并称;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同时,他们还都名列。

在书画方面,他和、、并称:宋四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写于密州知州任上。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

9 谈生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指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指导学生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

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点评: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

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诗两首)学案答案一、根底知识文学常识填空1. 蒋海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拂晓的通知)。

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2. 诗评家。

X。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1.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热爱;游子对故土无穷的眷恋。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不可以删去,因为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

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大陆的依恋就如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而母亲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就如海峡的隔膜他个人难以改变。

三、合作释疑1. 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给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会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明确: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唱歌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拂晓——隐喻了祖国大地受到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对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拂晓〞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来临于这片土地。

3.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予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精品】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9-12课 答案

【精品】新编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9-12课 答案

9.《谈生命》参考答案1 2 3 略4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毅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5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了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余下部分。

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6"一江春水"显示了人生历程中的丰富多彩;"一棵小树"则着重表现了生命的奋斗不息。

7结合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希望你的一生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情景。

8、“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原卷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原卷版

12《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理解词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情感,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词。

2.体会词的意境之美,赏析词中的名句,品味诗词语言的艺术魅力。

3.感悟四首词中展现的人生追求与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重难点】1.了解创作背景,理解词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之美,赏析词中的名句,品味诗词语言的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课件出示烈士陈祥榕的照片)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无数爱国将士戍守边疆的动人事迹,每一个时代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报国救民的理想抱负,每一个时代都回荡着英烈们抒发的豪情壮志。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四首词,便处处洋溢着古人的豪情壮志。

接下来,我们便开始走进古人在词中所描绘的世界,一起去探索古人豪放壮丽的内心世界吧。

二、学习目标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理解词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情感,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词。

2.体会词的意境之美,赏析词中的名句,品味诗词语言的艺术魅力。

3.感悟四首词中展现的人生追求与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生齐读第一课时三、朗读指导1.听读诗词,纠正字音请学生听读诗词朗读,标出重点字音。

2.朗读诗词,恰当停顿请学生朗读,注重诗句的停顿、节奏是否准确。

四、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号,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仁宗嘉佑(1057)进士,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其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昂,经南宋辛弃疾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词派。

词集有《东坡乐府》。

2.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又不断袭扰边境。

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第12课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2课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2课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活动一:积累字词1.正音正字发(fā) 擎 (qíng) 貂(diāo)裘(qiú)千骑(jì) 卷 (juǎn) 遣(qiǎn)2. 字词释义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岁。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且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速记:韩柳三苏欧王曾)。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元祐更化时,苏东坡认为新法并非完全不符合实际,故又反对彻底废除新法。

部编九年级下册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下册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附答案

9《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难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

因为你选择的同时也必须有付出,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了,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做好放弃的准备,而放弃又是痛苦的。

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3)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同“避”,躲避)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同“德”,感恩、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yú),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2)一词多义①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蹴尔而与之(给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②而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乡为身死而不受(连词,表顺承)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转折)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连词,表并列)③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用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④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⑤由由是感激(因此)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采用这些手段)由是先主遂诣亮(因此)⑥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故不为苟得也(苟且)⑦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人皆有之(代词)宫室之美(结构助词,的)3.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谈生命》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谈生命》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谈生命》【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并积累字词。

2、品味精美语言,记诵名言警句。

3、理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品味精美语言,理解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巉.岩()休憩.()芳馨.()清吟.()荫.庇()挟.卷()云翳.()骄奢.()2、解释下列词语:巉岩:清吟:荫庇:芳馨:怡悦:一泻千里:3、了解作者:冰心,原名________,她在印度诗人_________《飞鸟集》的影响下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_》,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自然三大主题。

4、整体感知:(1)本文以“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为喻,揭示了生命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_________________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是哪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本文为一片作,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你能为文章划分层次吗?【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几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流星,转瞬即逝。

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出的铿锵的音符,它是凡高笔下绚烂的色彩,它是绿茵场上运动健儿分秒的搏击,它是孤灯下莘莘学子熬更守夜的苦读……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都是相同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笔下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九班级语文下册第9课《谈生命》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9谈生命冰心楼德镇初级中学任伟老师寄语: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妙。

----爱默生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识记作家作品、难点字词。

2、感受作品生动的描写,引导同学品尝作品的语言,揣摩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引导同学熟悉生命的本质,培育同学乐观、乐观的人生态度。

基础学问:1、为下列加红的字留意。

挟卷()羞怯()覆压()清吟()荫庇()芳馨()云翳()悬崖峭壁()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泻千里:枭鸟:荫庇:芳馨:云翳:3、词语积累:一泻千里荫庇芳馨云翳理解探究:二、课文内容分析。

4、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5、本文全文只有一段组成,依据文意,可以把本文划分成几个层次?6、本文开头第一句话中生命是什么和生命像什么有什么不同?7、生命和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有什么关系?8、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漂亮的黄昏这句话?合作释疑:9、"一江春水'经受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挨次?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10、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受,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课内精读: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日再多的了。

1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请依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2、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2)他说不上欢乐,也没有悲伤!(3)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漂亮的黄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12《词四首》学生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12《词四首》学生版

《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渔家傲·秋思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

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羌管悠悠霜满地(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江城子·密州出猎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细读感悟1.反复诵读。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

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3.赏析下列词句。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100页 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100页 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共100页附答案)目录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梅岭三章3短诗五首4海燕第二单元人物画廊5孔乙己6变色龙7溜索8蒲柳人家(节选)第三单元家国之思9鱼我所欲也10唐雎不辱使命11送东阳马生序12词四首第四单元读书鉴赏13短文两篇14山水画的意境15无言之美16驱遣我们的想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绯红( ) 淤滩( ) 纤绳( )2.词语解释﹙A级﹚疲惫:簇新:绯红:喷薄:迷惘: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4.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B级﹚.2.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C级﹚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C级﹚【学习反思】﹙B级﹚如何诵读这首诗?五【作业布置】﹙C级﹚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思念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诗的第一节选用、、和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和等情思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拓展阅读】《双桅杆》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桅船》赏析:《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 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考答案一、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二、1.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2. 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3.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4.笿: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四、仔细赏读,理解品味作品:1. 答: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2. 答: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3. 答: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六、参考答案:1.挂图代数琴桨橹茫然苦恼惆怅焦灼2.①时间缓慢②距离遥远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文章《梅岭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九年级 语文下册9、谈生命》导学案附答案

九年级 语文下册9、谈生命》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9、《谈生命》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云翳(yì)巉(chán)岩羞怯(qiâ)惊骇(hài)休憩(qì)骄奢(shē)枭(xiāo)鸟荫(yìn)庇2. 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①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②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③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④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

3.作者链接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橘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一)整体感知1.课文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你给课文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

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九年级 语文下册12、《人生》导学案附答案

九年级 语文下册12、《人生》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12、《人生》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陷阱(jǐng)瞭(liào)望瞻(zhān)望忙碌(lù)撒(sā)旦攫(jué)取充沛(pèi)鲑(guī)鱼停滞(zhì)臆(yì)测馈赠(kuì zèng)2.解释下列词语。

瞻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取:掠夺。

臆测:主观的推测。

馈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3.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20字以内。

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仿句:奋斗说:人生就是成功道路上一行行坚定的脚印;勤劳说:人生就是收获希望时洒下的一滴滴汗水;困难说:人生就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丛丛荆棘;挫折说:人生就是优美乐章中一串串低音。

4.作者链接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4.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一)整体感知1.作者描绘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四个场面,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描绘了哪四个场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谈生命》参考答案
1 2 3 略
4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毅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5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了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余下部分。

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6"一江春水"显示了人生历程中的丰富多彩;"一棵小树"则着重表现了生命的奋斗不息。

7结合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希望你的一生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情景。

8、“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9、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

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10.“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角度,引出了下文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11.(1)“大海”作为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顶点,“黑暗”表示生命的终结。

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生生不息是自然规律,显示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只有生命不息、奋斗前进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5)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6)希望人们能承受更多的与生命相生相伴的快乐与苦恼,用以构筑一生的完美。

12.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达标检测答案:1.破壳出土----春天繁华似锦----夏天绿叶成荫,呈现累累果实----秋天庄严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
生命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归根奉献。

2. 积极奉献坚强自信庄严乐观
3.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顽强进取,坦然奉献,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逆境相伴相随。

4.第一问:“成树”预示着人生经历种种奋斗,最终实现远大理想,为社会所承认。

在奋斗的历程中必经艰难险阻和幸福快乐;如果不经历这些,半途而废,便难以“修成正果”。

第二问:这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豁达宽广的胸怀。

生命本身不会永远阳光坦途、畅达顺利,常常伴随坎坷痛苦。

而这也是茫茫宇宙生命的共性。

只要是不息奋斗,无私奉献,一切便无怨无悔。

5.实例:生命像一支铅笔,可以描画成功的足迹,也可能书写错误的答案。

生命像一支交响乐,时而柔情无限,如皎洁月光;时而惊涛拍岸,震撼激荡,令人心惊胆寒。

10.《那树》参考答案
2 .3略
4.概括:那树常年造福人类,经济的发展让它成为了无用品,最终被砍伐,连根也被挖走。

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1)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2)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论,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3)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5.第一部分,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

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

大树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

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香,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

总是,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