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
Prciea de poaino o rh n iea dd s n d a t n x lrt fcmpe e sv n ei e c o g e p r n ec ig fru ies yc e sr x e me tta hn o nv ri h mity i t
tc je
在江 西 省教育 厅 教改课 题 “ 大学 化学 综合 性 、 设计 性实 验 教 学 研 究 与 实 践 ” 课 题 编 号 X G 0 —74 , ( J 一81 —4
21 0 0年 6月 结 题 评 价 为 优 秀 ) 项 资 助 下 , 校 自 立 我 20 0 8年 2月开 始 实 施 “ 学 化 学 综 合 性设 计 性 实 验 ” 大 教学 , 取得 了 良好 的 教 学 效果 。本 文 对 近 3年来 的 实
摘
要 :开设 设 计 性 实 验 是 实 验 教 学 改 革 的重 要举 措 , 提 高 学 生 的 实 验 技 能 、 验 素 质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有 效 是 实
途 径 。结 合 教 学 实 践 , 索 了 大 学 化 学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 验 的开 设 背 景 、 施 过 程 及 实 验 效 果 。 探 设 实
Vo . 8 No 6 J n 2 1 12 . u . 0 1
大 学 化 学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验 设 教 学实践 与探索
陶春 元 喻 国 贞。 , ,曹小华 飞。 ,曹
初中化学_综合实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综合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节专题复习课,意在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方法、规律。
2.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知识为基础,层层递进到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思路、一般规律[2]能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的需要,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并能计算纯度对实验进行评价。
2、能力目标[1] 信息的给予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2] 通过阅读题中给予的信息,不仅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同时可以考查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和应用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肯定自己、肯定别人;[2]通过对气体发生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气体发生装置、收集的设计和改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计算与评价[教学过程]【教师】:初中化学综合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1、O2、CO2、H2等气体的制备、收集、除杂,主要考察反应原理,装置连接等方面的知识。
2、CO还原Fe2O3的实验,主要考察实验现象、装置的作用(验证、除杂、尾气处理)、实验计算、实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1、气体的制备、收集(1)气体发生装置:师—生回答:通常我们根据要制取的气体所需的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反应物(药品)状态等来确定。
投影: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2)气体的收集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或密度【小结】:气体发生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2)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归纳氢气的制取、收集方法2、气体的除杂、验证(1)用本装置作为除杂装置时进气管为_____ .装置装有浓硫酸可除去______;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______;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______。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与总结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与总结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要关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意识到一些值得反思和总结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样可以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原理和化学原理的理解等方面。
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对于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实验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和实用性。
同时,实验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例如,可以选择与环保、能源等热点话题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到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
三、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充分了解所使用实验物质的性质和危险性,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其次,要提前做好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要加强实验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参数,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五、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化学理论知识。
化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化学研究生,我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化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现将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二、教学实践内容及形式1.课程教学在研究生阶段,我承担了本科生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
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等。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验教学中,我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指导、实验报告批改等工作。
通过实验教学,我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3.教学研讨在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与同行教师共同探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还参加了教学研讨会、学术报告等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4.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实践收获1.提高了教学技能通过教学实践,我掌握了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实验指导、教学评价等教学技能。
这些技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丰富了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3.提升了综合素质教学实践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促进了学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为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创造了条件。
四、教学实践反思1.教学设计方面在教学设计方面,我认识到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组织方面在课堂组织方面,我认识到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效果。
3.实验教学方面在实验教学方面,我认识到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对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实践及思考
经过多年的努力 , 我们赋予了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以独特的教学方式 : 用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 . “ 两主线三阶段” 的教学模式 , 校本教研的实践思想 , 来实现共 同体 内各类成员的化学教师素养的共 同 提高。
1 基 于学 习共 同体 的化 学教 学论 实验 课程 实施 的背景
教师 、 专家 、 辅导者 等 ) 共 同构 成 的 团体 。共 同体 成员 经常 在 学 习过 程 中进行 沟 通 , 分 享 各种 学 习资 源 。 交 流彼 此 的情 感 、 体验 和观 念 , 共 同完 成一定 的学 习任 务 , 在 成员 之 间形 成相 互影 响 、 相 互促 进 的人 际联 系。
如教学技能培养 、 课题研究式研究能力培养 、 现场讨论以促进观念更新等_ 3 ] 。
关 于将 改善教 学条 件转 变为对 学 习者 的教师 专业 化 的强 化 。 将 学 习者 的化学 实验教 学课 程意识 、 操
作技能 、 课堂教学组织 、 实验教学价值判断相结合 , 以中学化学经典实验与疑难实验为载体 , 将化学教师 教育方向的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及教师结合在一起 , 组建成学 习共同体 , 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 , 国内还未
第2 8卷 第 1期 2 0 1 3年 2月
大 学 化 学
UN I VER S I T Y CHE MI S T RY
Vo 1 . 2 8 N o . 1 F e b . 2 0 1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 化 学 教 学 论 实 验 课 程 的 实 践 及 思 考
杨 承 印 代 黎娜 薛 东
在本文中, 学习共同体的助学者为任课教师( 1 人) 和化学教师教育方 向的硕士研究生团队( 一般 3 ~ 4 人) ; 学习者为化学教师教育方向的本科生群体( 每次 2 0多人 ) 和研究生团队。通过化学教学论实 验课程 , 培养本科生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力 ; 通过研究生对实验课程的全程组织 , 提高他们化学实验课堂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思考和实践
( )重视 学生 的参 与性 , 1 培养学 生挖 掘 、 炼深层 次信 息 的能力 。 提 为培 养学 生能力 , 多高校 均开 设 了设 计性 实验 , 很 要求 学生 通过查 阅文献 , 设计 出实验 过程 _ 5 剖。但 我们 发现 这种 方式 实施 时有一 些 困难 : 是学 生 的设 计方 案很难 掌控 , 一 教学 实验室 也很难 满 足学生设 计 方 案所需 的试 剂和 仪器 。二是 教学 安排有 困难 。设计 实验 的连 贾 f往 往较 差 , 文献查 阅 、 计审 核到 生 从 设 最后 实施 等环 节存 在大量 时 间断档 ; 而且 受课 时 、 场地 限制 , 实验 中心很 难 大规模 开设这 些实 验 。因此 , 有些 学校 将这 类实 验安排 在课 题组 中进行 , 只安排 一部 分学生 进行 这种模 式 的实验 。 益 面较小 。 或 受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 , 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这种能力培养, 我们调整 了实验计划 。由教师根据实验内
容 先做前 期 文献 收集 , 以小 型文献综 述 的方式 总结 出与 实验结果 有关 的影 响 因素 。 然后 给 出一个无 具体 实 验参数 的操 作步 骤 。学生 通过 阅读这 部分 内容 , 根据 自己的理解 设定 目标 。 出认 为合 理 的实 验参 再 选 数 和操作 方案 , 完成 自己的实 验 。 比如 ,纳 米氧化 钛合 成及 其 在 光 催 化 降 解 中的应 用 ” 验 , 义 给 出 了一 些 合 成 条 件 , p 温 “ 实 讲 如 H、 度 、 料 比等对 纳米 TO 粒子 尺寸 和催化 能力 的影 响规律 。在 “ 投 i 丝光 沸石合 成及 其 甲苯 歧化 活性 测定 ” 实 验 中 , 出了一些 制备 条件 对丝光 沸石 结 晶度 、 子交 换容量 和催 化性 能 的影 响规律 。要 求学生 阅读 给 离
生物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尝试与分析
综 合性 、 计性 实 验教 学 对 学 生 创 新 及 实践 能 力 的 设
培养 和实 验教 学 的初步 实验 方 案的 内容及 框 架 设
培养 学生 的综 合 能力 和 创 新 精 神 , 以及 初 步 的科 研 能力 的形 成都 起着 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但 现有 的生物 化学 实验 教学 内容大 多 以验 证 性 实 验 为 主 , 培 养 而
学生 的综 合 能力 、 新 能 力 的综 合 性 实 验 较 少 。我 创 们在 具体 的教 学 实践 中尝 试 开 设 的综 合 性 、 计 性 设 生物 化 学实验 , 仅使 实验 教学 内容有 了新 的变 化 , 不
更重 要 的是对 开 发学 生 智 力 、 培养 学 生 的创 新 和 实
中 图 分 类 号 : R 4 G 4 . 3 6 2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0 8—74 (0 0 0 0 0 0 2 9 2 1 )4— 1— 3 4
生物 化学 是一 门实 践 性 很 强 的 学科 , 物 化 学 生
实验 对 于学生 掌握 生物 化 学 的基 本 知识 、 基本 技 能 ,
且培 养 了学生药 理学实验设 计和科研 能 力 , 使学 生具 备 了从 事本专业 实际工作 和科研工作 的初步能力 。
参考文献 :
[] 高允生 玉 云, 娟 , . 1 朱 李 等 临床 医学 本 科 药 理 学 实验 教 学 模 式
教 师综 合 素质 的 提 高 是 教 学改 革 成 功 的保 障 。
[ 收稿 日期 : 20 09—1 3 ] 2— 0
生 物 化 学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 验 教 学 的 尝 试 与 分 析 设
刘 洋 丁 建 中 , 何 小兵 ( , 长江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部生化教研室, 荆州 442 ; 长江大学医学院病 303
农科院校化学类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C 2 32 N】 —1 5 /N
实
验
室
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
第l 3卷
第 6期
21 0 0年 1 2月
L ABORAT0 RY
S I NC C E E
Vo.1 No 6 1 3 . De . 0】 C2 0
农 科 院 校 化 学 类 专业 综 合 设 计 性 实 验 教 学 模 式 的探 讨 与实 践
o s r ain,t ik n b ev t o h n ig,i n v t n a d p a t a b l is a l a h b l y t r n e e d n l n o a i n r ci la i t swel s t e a i t o wo k i d p n e t o c ie i y
Ab t a t: I t g ae n e in n x e me tt a h n sa mp ra t o n d v lp n t d n s sr c n e r t d a d d sg i g e p r n e c i g i n i o tntme h d i e e o i g su e t i
f rhg re u ain.Th e c i g mo e o ne r td a d de in n x rme th s b e x l r d o o ihe d c to e t a h n d fi tg ae n sg i g e pe i n a e n e p o e n
d sg i g e p rme tt a h n d o e in n x e i n e c i g mo e fr
c e s ym jri gi l rl nv r t s hmi r ao ar ut a u iesi t n c u ie
面向综合素质培养的生物化学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面向综合素质培养的生物化学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针对生物类专业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国家精品课程“生化实验技术”中设计并实施了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从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实施、评价方式等多角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化学;综合设计型实验;综合素质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实验课程,也是生物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实验。
掌握生化分离纯化的一般技术和实验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设计型实验对于高等院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以验证型实验为主,教学方法也采用“照单抓药”式的灌输,导致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性和系统化的把握,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目标设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综合素质与能力,验证并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
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将各类知识信息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完成科研与生产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以上的目标和设想,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涉及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二、实验内容设计思路生物化学实验涉及的技术比较多,如破碎、离心、沉淀、膜过滤、层析、电泳、干燥、结晶等。
原先占实验主体部分的基本验证型实验项目和实验理论部分一般按实验项目和单元进行介绍,各项实验的知识有一定的独立性,逻辑联系不紧密,实验过程中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足,实验结果雷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大于75%的课时更新为综合设计型实验。
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的发挥余地。考虑实验项 目综合性 、 连续性和设计性的原则 , 综合设计性实验应尽量选取可激发学生实
题的能力 , 同时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 目的。
第 6期
郑明花 等 : 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3 9
2 确 保 药 品和仪 器
确保药品和仪器的正常使用是实验课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综合设计性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相对
较多, 因此更 需要课 程 负责 人 、 课教 师 和实验 员之 间 的 良好 沟通 。为 了确保 药 品 的正 确配 制 、 用 、 任 使 摆 放 和收 回 , 程负 责人 在授课 前 一周 就把该 项 目所需 使 用 的药品 清单提 交给 实验 员 , 课 以保证 实验 员有 充 分 的时 间去 准备 该实验 项 目的所 有 仪器 和药 品 。 实 验课 的成 功开展 与 实验员 的 工作是 分 不开 的 。但是 , 期 以来 实 验技 术 人 员在 实 验 教 学 中一 直 长
交流 、 教师与实验技术员之间的沟通 、 实验项 目的组织等等。在具体实施过程 中, 每一环节都要面面俱 到, 即使是一个细节的微小疏漏 , 也可能影响整个实验课的顺利开展 。因此 , 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而言, 不仅需要较适合 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 还需要有效 的管理和精心的组织 , 使学生 、 任课教师和实验员 在平等、 和谐的教学环境 中共 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 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这一教学 目的。 自20 02
新课程化学实验的实践与教学反思5篇
新课程化学实验的实践与教学反思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课程化学实验的实践与教学反思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篇1一、努力做到课堂精讲精练精讲精练字面上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但在教学实际中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充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探究,努力做到每一堂课的精讲精练,是一个教师时时刻刻必须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备课过程中我首先对章节知识的大结构进行粗框架、主线索的大扫描,定好大方向后,再侧重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知识梯度的合理铺设,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使学生在表观抽象、散乱、灵活的化学理论知识面前轻松领略逻辑和本质在化学理论推证、分析应用中的魅力。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目标。
对于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都按照题型进行精心的筛选,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扎扎实实。
对教材的处理,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应首先明确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关键在于突出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根本所在——有效碰撞理论。
碰撞和活化分子理论仍是本节内容教授的核心本质。
2、压强对速率的影响情况较复杂,关键是要分清引起压强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但在压强对速率影响的万变题型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把握一个基本不变原则:压强的影响归根结底是浓度对速率的影响。
压强的变化如果没有引起浓度变化,对速率则没有影响。
3、化学平衡概念的引入建立于对同学门已经很熟悉的溶解结晶平衡的复习基础之上,类比于化学平衡,找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动、等、逆、定、变,为避免部分同学将达平衡时“浓度不变”理解为“浓度相等”,课本上反应达平衡后CO、H2O、CO2、H2浓度示例数据可稍做改动,以免误导。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设 计 能 力。
关键词 : 化学 ; 实验设计 ; 能力 ; 培养
中 图分 类号 : 4 1 G 2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6 1—14 (0 6 1 0 8 0 17 2. 2 0 )9— 0 4— 2 6 原 理 是 形 成 实验 设 计 能 力 的基 础 …。 在分 析实 验 时 , 先 引 导 首
学 生分 析 实 验 原 理 ,从 原 理 人 手 。引 导 学生 分 析 实验 步 骤 和 注 意 事项 。 学 生 从 教师 的讲 解 中 充 分 体会 到 : 让 同一 化 学 实验 。 尽 管 可 以 由不 同的 设 计思 路 和 方 案 完 成 , 但其 原 理 和 目的是 唯 一 的 , 支 配着 实 验 设 计 的 始终 。如 “ 液 配 制 与稀 释” 验 目的 且 溶 实 之 一是 使学 生 掌 握 溶 液稀 释 的 规 范 操 作 。 为此 , 学 习溶 液 稀 在 释 原 理 的基 础 上 , 出 溶液 稀 释 的 关 键 是溶 液 稀 释 前后 溶 质 的 得 量 不 变 。根 据 “ 质 的量 ” 具 体 问题 中 的含 义 。 活 运用 稀 释 溶 在 灵 公 式 。为 达 到 以上 要 求 , 引导 学 生 进 行独 立 思 考 , 论 得 出 溶液 讨
实 验 考 核 方 法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热 情 和 重 视 程 度 有 一 定 影
响 。为 适应 新 的 教 学方 法 , 革 传 统 的 以 实验 报 告 来评 定 实 验 改 成 绩 的 考核 方 法 , 实 验设 计 、 验 操 作 、 验结 果 、 验 报 告 、 将 实 实 实 实验 考 试 联 系起 来 综 合评 定 ,以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主 动 性 和 积极
综合性设计性化学实验的教学思路探索与实践
度计、 分析天平 、 酸度计 、 色谱 仪、 气相 液相色谱仪、 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计 、 荧光光度计等。 实验室中的所有仪器都有仪器原理 、
使用说明和操作步骤等 的简要介绍 , 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操作
和实验条件 , 出实验 的要 求和设计 提纲 , 只给 学生需要先查文 献设计实验 , 并在具体实验前开展科研小组 的讨论会。在 教师
性实验 的教材 出版[1 2, - 值得我们借鉴。学校也可以根据 自 的 - 3 身
特点 、 实验条件 , 开设具有一定特色、 操作性强的实验项 目。 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查阅相关文献 , 顺利地 完成实验 , 我们在选择实验项 目时考虑 了多方面因素 : 1从基 ()
础实验到设计性实验的过渡 , 难度要适 中; ) 其 ( 大部分学生能 2 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 ) ( 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大部分应该 3
维普资讯
Vo .6 0 8 No2 1 2 0 2 .
综合性设计性化学实验的教学思路探索与实践
彭晓 霞, 晓娟 , 赵 陈月玲 , 戴红 霞
( 甘肃 中医学院 , 甘肃 兰州 7 00 ) 3 0 0
摘 要: 实践教 学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的能力 , 通过开放 实验 室 ,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化学实验 , 践教 实
路, 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 。在讨论、 交流后 , 对学生 自己设计 的 或 自带课题 的实验 , 只要设计 的实验方案合理 , 实验条件许可 ,
即允许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 出小论文。 写 在实 验中采用允许学生失败 , 可多次实验 , 直到成功 的教
内容和实验时间上要进行预约登记 。 开放实验室不仅使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教学有 了基本保证 , 也使实验室资源得到了有效利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3)小组合作与交流。
2. 教学难点(1)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2)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3)小组合作与交流的协调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新授课(1)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3)示范实验操作,强调操作规范。
3. 实践环节(1)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2)小组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2)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提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正确;(2)实验现象评价:评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2. 评价标准(1)实验操作:规范、正确、安全;(2)实验现象:观察仔细、分析到位;(3)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协调。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注重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4. 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2024年度(5篇)
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2024年度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全国范围内正兴起一场学习新课程标准、探索新型教学理念的热潮。
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形成共识:无论是否使用课改实验教材,都应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之中。
课堂作为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关键领域,必须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将新思想、新理念有效融入教学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深入学习和反思的问题。
以下,结合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和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应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新型试题虽是能力考查的一种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构建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模式。
新理念为课改提供了强大动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讲解过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独立思考空间受限。
因此,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尊重并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勇于质疑,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学习和成长。
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被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教学中要将科学探究与其他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体验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总之,教师应使用新教材,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贴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
化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化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4)掌握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科研精神;(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训练(1)实验器材的清洁与消毒;(2)实验试剂的配制与储存;(3)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4)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2. 基本化学实验(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鉴定;(4)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 综合性实验(1)化学实验设计;(2)化学实验创新;(3)化学实验报告撰写。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讲义、实验器材、实验试剂、实验数据等;(2)学生准备:实验报告、实验记录本、实验操作技能培训。
2. 教学实施(1)实验讲解: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实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4)实验总结:教师总结实验结果,点评学生表现。
3. 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评价:检查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2)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态度;(3)实验讨论评价: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4)实验总结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教材;2. 实验器材:实验室应配备齐全的实验器材,包括玻璃仪器、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等;3. 实验试剂:根据实验需求,准备足够的实验试剂;4. 教学课件:制作实验讲解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5.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
食品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
庆芡 实 , 投料量 为 3 0%, 由于不 同原料 中淀粉 的含量 不 同 , 学生 可根 据情况适 当调整辅料 的加 入量 。
辅料 首先 粉 碎磨 细 后 , 于烧 杯 中加 入 16的热 水 (O : 5
Ke r s ywo d :
d bo h mity o r h n ied s n e p rme t wo t rp rt n ic e sr ;cmp e e s ei x e v g i n ; r ;pe aai o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 品专业本 科学生 的- V专业基 础课 , - J 为了将这门课 的理论教学与实 际应用 结合起来 , 开设 大 需要 量的实验课 。目前 已开设 的实验 多为基础验证性实验 , 了 为 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 有必要在该课 程实验 中增 加综 合设 计性实验 。 大麦 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 , 酿造时首先将 大麦 制成麦 芽, 再进行此后 的糖化 和发酵工艺 。大麦经过发芽后 产生 多 种水解 酶 , 中能够用 于啤酒 酿造的有 :一 其 n 淀粉 酶 、一淀粉 酶、 支链淀粉酶 、 白水 解酶和 半纤 维素 酶类等 。发芽 完毕 蛋 的绿麦芽不 能直接进入糖化 , 必须经过干燥使水 份降至 5% 以下 , 除去生青味 , 产生 特定 的麦芽 色 、 和 味 , 香 最后 除根入 仓存放数周后 方能进入糖化… 。干燥 后 的麦芽应无霉 味 , 1 香 浓, 牙咬发脆且松散 , 优质浅色麦芽具 淡黄色且有光泽感 。 本实验 以优质麦 芽为主要原料 , 配其他非麦芽 谷物 以 搭 复式一次 煮出法进 行糖化 , 制备得到麦芽 汁。制 成的麦芽 汁 可供酵母发 酵 , 而加 工制 成 啤酒 。通过 此综 合设 计性 实 进
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高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素养,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某高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的重要性,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 教学内容(1)基础知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等。
(2)实验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等。
(3)化学应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规范性等。
(2)结果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实践研究1. 教学实施(1)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策略。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效果(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有利于研究型、 创新型人 才的培养 目标 , 也 真正做 吉林化工学院对化学与制药工程学 院和化工与材料 工程学 院的化学 、 了学 生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 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 应 化、 制药 、 药剂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轻化等专业 的大三或大 四学生开设《 综 到指 导教 师为主导 。 2 . 实现实验数据共享 , 强化 有深度 实验报告 的撰 写能力 , 为毕业环 节 合 与设计 性化学实验》 , 对于在 大一 和大二阶段 已经经 历多 门基础化 学实 验课 程的历练 , 进入 大 四第二 学期 就要 面 临毕业 论文 环节 的大 三学 生来 打 下 良好 基 础 无论是《 基础化学实验》 还是《 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 过去更多注重 实验技能 的培养 , 强调一人一组 进行实验 , 并只针 对 自己的单一 实验结 果 导 工作中发现 。 绝大多数学生在 实验 方案 的设计 、 同学 之间 的协作 和毕业 进行数据处理 , 进行讨论 , 实验信息 量少 , 获 取知识 量少。通过 教学 改革 , 论 文的撰写等方面表现 出明显的不 足, 在毕 业论 文的撰 写过程 中, 面对几 我们将 实验人 员编成若干实验小组 。 每一个实验小组 对不同的实验 因素进 十个 在不同条件下获得的大 量实验数 据 , 不 能进行 较深 度 的剖析和 讨论 , 行探 索实验 , 并通过同一实验小 组的实验 数据 的共享 , 使 学生通 过一次 综 不 能发掘有意义的问题 , 不能很好地利用所 学理论知识 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 合设计性实验 , 就可 以获取多次 实验才 能获得 的大量实 验数据 , 学生对 实 题, 而 且 不 能 很 好 地 阐 述 自 己的 观 点 、 并 提 出建 设 性 的意 见 和 设 想 。 验条件 的变化对反应的影响有更直 观的体验 , 拥有更 多的实验数据可供 处 针对 以上问题 , 为了全 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 养 , 对《 综合 与设计性 理、 更 多的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可供 发掘、 分析和解决 。 这 对干培养学 生 化 学实验 》 课程教 学进行 了如 下改革 , 并通过对 学生 的问卷调 查验证 了实 探究能 力、 创新能力 、 培养学生有深度实验报告的撰 写能 力均有很大 帮助 , 施 效果。 对于大 四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很好 的锻炼机会。 《 综合 与设计性化 学实验》 教学 改革 3 . 实验报告与工业生产概念设计有机结合 1 . 《 综合 与设计 性化 学实验》 课程 中引入 实验 小组, 通过实验小 组二次 《 综合与设计性化学 实验 》 中, 将 合成 实验 与化工 原理课 程学 习相 结 实验 方案的设计和实验过程 中分工实施与协 作实施相结 合 , 强化学 生的团 合。 进行工业生产概念设计 , 即在实验过程 中引入工业生产 中的物料衡 算、 队协 作 能 力 设备选型等 内容 , 可进一步加强实验 与理 论、 工业生产 的相结 合 , 进一步提 团队协 作可 以充分 利用 团队成 员的智 慧和能 力 , 通 过激发 个人 潜能 , 升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往往达到 1 +1>2的效 果 , 因此 团 队 协作 能 力 越 来 越 被 视 为 一 个 人 的 必 备 说, 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 的实践 课程 。多年来 , 对大 四学生 毕业论 文指
V
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 成乐琴 杨英 杰 陈 萍 张 俭 曹 雪 玲
( 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 摘要】在《 综合与设计性化学 实验》 课程 中进行 了三方面教学改革 , 第一 , 在《 综合与设 计性化 学实验》 课程 中引入 了实验小组 , 通过分 工 实施与协作 实施相结合共 同完成 实验任务 ; 第二 , 实现 实验数据共享 , 提供 给学 生更 多的挖掘 问题、 分析 问题 、 解 决问题 的空 间; 第三 , 实
推 广价值。
【 关键词】综合 与设 计性 化学 实验教 学改 Nhomakorabea 实验 小组
数据共 享 工业生产概念设计
p H值 、 碱的种类、 溶剂种类、 溶剂配 比、 原料加入 方式、 相转移 催化剂 《 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 是在 基础化 学实验课 程基础 上开设 的一 门 用量 、 可 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 并可 以衔接毕 业论文 的实践 性很强 的 的用量、 反应方式等。在学生 了解各种 影响反应 因素的基础 上 。 实验 小组 围绕各 自感兴趣的实验 因素进行二次实验方案 的设计 , 通过分工实施 和协 实验 课 程 。 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 。在此期 间 , 指导 教师只 提出 启发性参 考意 近年来对《 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 的教学改革研究非常 活跃 , 主要 围 作实施 , 抛砖 引玉 。 调动学生参与实验讨论的兴趣和积极 性, 诱导学生 的思 路向 绕 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 和实验教 学体 系的改革( 如实验指导教 师的配备 、 见, 使学生在《综合与设 计性化学 实验》 过程 中 , 由 实验方案的 自主设计 、 实验 室开放 、 实验成绩 的评定 等方面 ) 进行 , 目的在 能够解决 问题 的方 向引导 , 实验讲义依赖型 向 自我依 赖型和 团队依赖 型转 变 . 并通 过激 于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 充分调 动学 生实验积 极 性和主动 性 , 重 点培 养学 生 教师依 赖型 、
验报 告 与 工 业 生 产 概 念 设 计 有 机 结 合 , 提 升 和 拓 宽 学 生 的知 识 领 域 。 问卷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 通 过 实验 教 学 改革 , 学 生 的 实验 兴趣 和 团队 协
作能力得到 了明显的提 高, 在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能力和 实验报 告写作 能力方面也得 到 了一 定的锻 炼。《 综合与设计性 化学 实验》 教 学 实践结果表 明 , 在 不需要更 多的人 力、 物力和时间投入 前提 下 , 可以帮助 学生提 高综合科 学素养 , 对其 它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具有一定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