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钟编磬铭文看曾侯乙墓出土编磬的国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名 组别 部位 律高
声名
(c1)
中二 7 隧部 (c2) 宫 中二 4 右鼓 (c3) 宫反巽
表 6 编钟中层二组 (12 钟)
中二 12 隧部 反 1
中二 10 中二 12 中二 11 隧部 右鼓 隧部
( # c1)
(d1)
( # d1)
(e1)
(f 1)
( # f1)
氵音商 商
宫角 羽曾 商角
少商
角反鴃 羽曾
中二 9 隧部
(g1)
徵 中二 5 右鼓
(g2)
徵反终 中二 2 右鼓
(g3)
徵反
中二 8 隧部
(a1)
羽 中二 4 隧 、反
(a2)
少羽喜 中二 1
隧
(a3)
羽反
中二 11 右鼓 ( # a1) 商曾
( # a2)
( # a3)
中二 9 右鼓 (b1) 徵角
(b2)
中二 1 右鼓 (b3) 宫反
二 、律名间的比较
十二律名在《国语》中有详述 ④ ,但与钟磬律名相比 ,所同者甚少 ,其构成方式也迥然不同 (如高低一律 、八 度等铭辞) 。据黄翔鹏 、李纯一等人的研究 ,曾侯乙编钟铭文中的律名有 29 种之多 ,且有不同国家律名的明 确说明 。这种差异的原因显然是各国均拥有不同的律名称谓所致 。从表 - 1 中我们可看出各国律名均未达 到十二律齐全 ,是各自本身原来就没有齐全 ,还是编钟在铸刻律名时没有全部采用 ? 我们不得而知 。由表 1 我们可知楚国的律名相对来说数量居多且较统一 、系统 ;周王室的律名采用的只有三个 ;曾国因是器主所 在国也拥有为数众多的律名 ,但明显不成系统 。从律名的选用情况看 ,是以曾楚两国为主的 。其它国家的律 名选用得较少 。
从编磬铭文中不同国家律名的数量比例看 ,曾国的律名只有两个 ,而楚国的律名有十个 ,说明楚律是这 套乐器的主要律名 ;再从律名姑洗 、浊姑洗两律名的命名方法看 ,以“浊”字作前缀词 ,用来表示“比原律低一 律”的命名法 ,显然来自楚国的方法 。这说明从编钟律名中“浊姑洗”的命名方法还是来自楚国的 ,最大可能 顶多是两国通用的 。再则 ,编磬上无一处铭刻“曾侯乙乍 ( 作) 持 (寺) ”,而编钟除了上层各钟没有此铭刻外 , 其余中下层各钟均有 ,这说明至少中下层编钟是曾制无疑 。而编磬上 (包括磬匣和磬架) 却没有这一刻文 ,这 也可说明编磬不是曾国制作的 。
( # A)
宫曾 大羽少羽
下二 3 中三 9 下二 2 右鼓 隧部 右鼓
( # g)
(a)
( # a)
(B) 徵角 中三 10 右鼓
(b )
声名 宫 羽角
商
徵曾 中镈归 羽曾
商角
邑鼻 镈 大徵少徵
宫曾
羽
商曾 徵角
组别 中三 8 中三 9 中三 7 中三 8 中三 6 中三 7 部位 隧部 右鼓 隧部 右鼓 隧部 右鼓
通过两表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编磬的声名比编钟少多了 。这种数量的减少是否影响我们对音阶体系的 理解呢 ? 表中唯一缺的声名是第十二律上音阶的第七级音 。我们都知道 ,中国五声音阶中的第七级音是不 常用的 ,它的名称是否存在并不影响音阶的构成 。编钟铭文中为数众多的“角”音的异名词有“釒归 、珈 釒归 、中 镈 、宫角 、宫甫页”等 ,它们在磬铭中没有出现 ;“徵甫页下角”、“羽甫页下角”作为“徵曾”、“羽曾”的同义词 ; 和“邑鼻 镈”、“素 (索) ”、“ ”等辞意当现在还存有争议字[1] 也没有出现 。由此可见 ,编磬的声名要比编钟的声名简洁 得多 。
三 、声名间的比较
曾侯乙编钟在声名方面也拥有自己的称谓 。据统计 ,在编钟铭文中除去异体写法不计 ,声名词共有 35 个名词 ⑥。如下表 :
表 3 曾侯乙编钟声名一览表 ⑦
十二律 C # C D
#D
E
F
#F
G
#G
A
#A
B
通用 宫源自文库
商
角
徵
羽
异名 巽 声名
变商
鴃釒归
和
下角珈釒归
中镈 ( )
变徵
终\ 冬 珈徵 邑鼻 镈
林钟 # D 夷则 E 南吕 F 无射 # F 应钟 G
韦 (函) 音
无射赢司
浊文王 文王 浊新钟 新钟 浊兽钟
吕音
韦音
据笔者统计 ,磬铭中出现的律名只有 12 个 ,为便于和编钟进行比较 ,列于下表 : 表 2 曾侯乙编磬律名国别对照表
十 二律 黄钟b A 大吕 A 太簇b B 夹钟 B 姑洗 C
四 、八度音区界定词的比较
曾侯乙编钟和编磬都有八度界定词 ,用于给演奏者作明确的音区提示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 ,编钟在姑洗 均 (或调) 上声名相对其它均来说比较齐全些 ,因此 ,这一均所反映出的八度界定词能更全面地反映编钟此方 面的构想 。所以 ,就拟把此均中所有声名及其八度音区界定词进行列表以方便于比较 。由于编钟的分组说 法很多 ,笔者取分组别最多的四套来看(分组越多 ,套内的乐律学现象可能会越统一 ———笔者注) ,本文暂取 李淑芬的观点[2] ,依然按姑洗均列如下表格 。
中三 1 中三 2 隧 、反 右鼓
律高
(c2) ( # c2)
(d2)
( # d2)
(e2)
(f 2)
( # f2)
(g2)
( # g2)
(a2)
( # a2)
(b2)
声名 宫反
少商 徵曾 (宫) 角 羽曾和 商角 徵反终
少羽 商曾
组别 中三 1 部位 右鼓
律高 (c3)
声名 (少) 宫
这一套编钟是件数最多 ,音相对来说最齐全的一套 ,此套编钟在设计上较为完善和科学 :套钟之间按大 三度和小三度(一钟两音间的音程关系) 交替排列的 ,使得一个八度中只要六个钟即可实现 ,而单纯大三度或 小三度的排列则要八个以上的钟 ,且五正声基本上可以在正鼓音出现 。如此精密的设计应该在八度界定词 上有所明确 ,但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行表中 ( 全表分为四行表 ,以双重线为界 ,分别代表四个组 ,主要 是从音区的角度设计的 。) ,可以看出是氵音声组和大字组 、正声组的等界定词交替出现 ;第二行也是正声组和 少声组的界定词混用 ;第三行正声组和氵音声组 、少声的界定词组混用 ;从纵向的比较也可看出这种上下的不 统一 。由此 ,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这一套编钟在八度界定词方面没有明确的区分 。我们再来看看中层二组 , 仍沿用姑洗均列表 。
关键词 : 曾侯乙 ;编磬 ;编钟 ;律名 ;声名 ;八度界定词 ;乐律 ;十二律 3 中图分类号 :J 612. 1 文献标识码 :A
曾侯乙编钟与编磬是同出一墓的先秦古乐器 ,在乐器的体面及其它部位 ,均铸 、刻有先秦时期的乐律铭 文 。编钟上因有铭文“曾侯乙作寺”,所以 ,业界均认为其是曾国铸造 ;编磬国别的界定 ,李纯一等专家认为其 当为曾国 ,是曾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①。笔者通过对编钟和编磬的铭文进行比较 ,发现它们在律名 、声 名 、八度界定词等方面存有很大的差别 。由此 ,提出对曾侯乙墓出土编磬的国别进行重新界定 。那么 ,我们 就来比较编钟和编磬铭文的差异 。
(c)
( # C)
(D)
( # D)
氵音商大商 徵曾
下三 1 下二 4 下二 5 隧部 隧部 右鼓
( # c)
( d)
( # d)
( E)
( F)
大鍡釒 羽曾
下二 3 下二 4 隧 梁 右鼓
(e)
(f )
( # F)
( G)
徵 、大徵
下二 2 下二 1 隧 隧挂梁
( # f)
( g)
( # G)
( A)
变羽
变宫
变化 声名
羽角 羽甫页
徵曾 ⑧
宫角 宫甫页
羽曾
商角 商甫页
宫曾
商曾
徵角 徵甫页
徵甫页下角
羽甫页下角
编磬铭文中声名从数量上看要比编钟要少得多 ,一共只有 17 个 。见下表 : 表 4 曾侯乙编磬铭文声名一览表 ⑨
十二律
B
C
#C
D
#D
E
F
#F
G
#G
A
#A
通用音阶 宫
商
角
徵
羽
异名声名 巽
鴃 下角
终
变化音名
羽甫页
徵曾
商甫页
羽曾
宫曾
商曾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王安潮 :从编钟编磬铭文看曾侯乙墓出土编磬的国别 7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编钟中层二组虽然相对来说还算统一 ,但依然存在氵音声组和正声组八度界定词混 用的现象(第一组别 :以双重边框为界) ;正声组 、少声组 、反字组 、八度异名词等混合的现象 ( 第二组别) ;第三 组别与第二组别类似 ;纵向上比较 ,也有八度界定词不明确的现象 ;对于变化音 ,编钟也没有象编磬那样 ,而 是上下呈八度关系的都是一样的称谓 ,如此表中的“羽曾”、“商角”、“商曾”等 。
70 黄钟 (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表 1 曾侯乙编钟律名国别对照表 ⑤
十 二 律
国名
黄钟 b A
曾 黄钟应音
楚
兽钟
晋
齐
申
周 应钟应音
大吕 A 浊穆钟
太簇bB 夹钟 B 姑洗 C 仲吕 # C
穆音太族 浊姑洗 姑洗
穆钟
吕钟宣钟 浊坪皇
钟
六墉
刺音
蕤宾 D 妥宾 坪皇
迟则
国名
曾
浊姑洗 姑洗
楚
兽钟 浊穆钟 穆钟
仲吕 # C 浊坪皇
蕤宾 D 坪皇
林钟 # D 浊文王
夷则 E 文王
南吕 F 浊新钟
无射 # F 新钟
应钟 G 浊兽钟
通过以上两表的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编磬上铭文中的律名比编钟上的铭文明显少得多 。编磬在律 名上只采用了编钟所用过的十二律名 ,但它是“一律一名”。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2 黄钟 (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组别 部位 律高
声名 组别 部位 律高
这种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律名 ,说明当时的乐律名的使用在曾钟上尚统一 ,但能通过比较知道它们之 间的对应关系 ,这为日后乐律铭文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
3 作者简介 :王安潮 (1975~ ) ,男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生 (上海 200031) 。 收稿时间 :2004206203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一 、钟磬铭文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有无编号上
曾侯乙编钟上除了“曾侯乙乍(作) 寺”这一刻文与乐律无关外 ,余者皆是先秦的乐律铭文 ,但没有发现有 数字类的铭刻 ,即没有钟的编号标志 。而曾侯乙编磬上有非常统一的序数编号 :从 1 到 41 ,虽然有的石磬没 有出土或受损等原因使得连续编号无法出现 ,但参照磬匣内磬槽的详细刻文 ,使得这一序列号非常明了 。正 是由于编磬统一的编号和形制 ,包括磬槽所留精确而明晰的空间大小等 ② ,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石磬是 按同一标准 ,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制作出来的 。这跟 64 件编钟的不成一套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
表 5 曾侯乙编钟下一 、二 、三组 ,中三组音区分组一览表 (22 钟) λυ
组别 下一 1 部位 反 1
下三 4 下一 1 下三 3 下一 2 反 1 、梁钩 右鼓 隧 、梁 右鼓
下三 2 下三 3 下三 1
架
右鼓 隧部 、架
下一 3 隧部
律高
声名 组别 部位 律高
( C) λϖ 氵音宫 下二 5 隧部
中三 6 右鼓
中三 5 隧部
律高
(c1) ( # c1)
(d1)
( # d1)
(e1)
(f 1)
( # f1)
(g1)
( # g1)
(a1)
( # a1)
(b1)
声名 宫 羽角
商
徵曾 宫角 羽曾
徵终
羽
组别 中三 5 部位 右鼓
中三 4 隧部
中三 3 中三 4 中三 2 中三 3 隧部 右鼓 隧部 右鼓
黄钟( 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HUANGZHONG( 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China)
王安潮
文章编号 :100327721 (2005) 0320069206
从编钟编磬铭文看曾侯乙墓出土编磬的国别
摘 要 :曾侯乙编钟 、编磬系同出一墓的先秦古乐器 ,器上铸 、刻的乐律铭文 ,曾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 。本 文通过对编磬和编钟铭文中律名 、声名 、八度界定词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发现磬铭和钟铭在这些方面明显有所 差异 ,故认为编磬的产地是楚国 ,而非曾国 。
中二 8 中二 6 中二 7 中二 5 中二 6 中二 2 右鼓 隧部 右鼓 隧部 右鼓 隧部
( # c2)
(d2)
( # d2)
(e2)
(f 2)
( # f2)
羽角 少商 徵曾 下角 羽曾 商角
中二 3 隧部
中二 2 隧反 1
中二 3 右鼓
( # c3)
(d3)
( # d3)
(e3)
(f 3)
( # f3)
声名
(c1)
中二 7 隧部 (c2) 宫 中二 4 右鼓 (c3) 宫反巽
表 6 编钟中层二组 (12 钟)
中二 12 隧部 反 1
中二 10 中二 12 中二 11 隧部 右鼓 隧部
( # c1)
(d1)
( # d1)
(e1)
(f 1)
( # f1)
氵音商 商
宫角 羽曾 商角
少商
角反鴃 羽曾
中二 9 隧部
(g1)
徵 中二 5 右鼓
(g2)
徵反终 中二 2 右鼓
(g3)
徵反
中二 8 隧部
(a1)
羽 中二 4 隧 、反
(a2)
少羽喜 中二 1
隧
(a3)
羽反
中二 11 右鼓 ( # a1) 商曾
( # a2)
( # a3)
中二 9 右鼓 (b1) 徵角
(b2)
中二 1 右鼓 (b3) 宫反
二 、律名间的比较
十二律名在《国语》中有详述 ④ ,但与钟磬律名相比 ,所同者甚少 ,其构成方式也迥然不同 (如高低一律 、八 度等铭辞) 。据黄翔鹏 、李纯一等人的研究 ,曾侯乙编钟铭文中的律名有 29 种之多 ,且有不同国家律名的明 确说明 。这种差异的原因显然是各国均拥有不同的律名称谓所致 。从表 - 1 中我们可看出各国律名均未达 到十二律齐全 ,是各自本身原来就没有齐全 ,还是编钟在铸刻律名时没有全部采用 ? 我们不得而知 。由表 1 我们可知楚国的律名相对来说数量居多且较统一 、系统 ;周王室的律名采用的只有三个 ;曾国因是器主所 在国也拥有为数众多的律名 ,但明显不成系统 。从律名的选用情况看 ,是以曾楚两国为主的 。其它国家的律 名选用得较少 。
从编磬铭文中不同国家律名的数量比例看 ,曾国的律名只有两个 ,而楚国的律名有十个 ,说明楚律是这 套乐器的主要律名 ;再从律名姑洗 、浊姑洗两律名的命名方法看 ,以“浊”字作前缀词 ,用来表示“比原律低一 律”的命名法 ,显然来自楚国的方法 。这说明从编钟律名中“浊姑洗”的命名方法还是来自楚国的 ,最大可能 顶多是两国通用的 。再则 ,编磬上无一处铭刻“曾侯乙乍 ( 作) 持 (寺) ”,而编钟除了上层各钟没有此铭刻外 , 其余中下层各钟均有 ,这说明至少中下层编钟是曾制无疑 。而编磬上 (包括磬匣和磬架) 却没有这一刻文 ,这 也可说明编磬不是曾国制作的 。
( # A)
宫曾 大羽少羽
下二 3 中三 9 下二 2 右鼓 隧部 右鼓
( # g)
(a)
( # a)
(B) 徵角 中三 10 右鼓
(b )
声名 宫 羽角
商
徵曾 中镈归 羽曾
商角
邑鼻 镈 大徵少徵
宫曾
羽
商曾 徵角
组别 中三 8 中三 9 中三 7 中三 8 中三 6 中三 7 部位 隧部 右鼓 隧部 右鼓 隧部 右鼓
通过两表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编磬的声名比编钟少多了 。这种数量的减少是否影响我们对音阶体系的 理解呢 ? 表中唯一缺的声名是第十二律上音阶的第七级音 。我们都知道 ,中国五声音阶中的第七级音是不 常用的 ,它的名称是否存在并不影响音阶的构成 。编钟铭文中为数众多的“角”音的异名词有“釒归 、珈 釒归 、中 镈 、宫角 、宫甫页”等 ,它们在磬铭中没有出现 ;“徵甫页下角”、“羽甫页下角”作为“徵曾”、“羽曾”的同义词 ; 和“邑鼻 镈”、“素 (索) ”、“ ”等辞意当现在还存有争议字[1] 也没有出现 。由此可见 ,编磬的声名要比编钟的声名简洁 得多 。
三 、声名间的比较
曾侯乙编钟在声名方面也拥有自己的称谓 。据统计 ,在编钟铭文中除去异体写法不计 ,声名词共有 35 个名词 ⑥。如下表 :
表 3 曾侯乙编钟声名一览表 ⑦
十二律 C # C D
#D
E
F
#F
G
#G
A
#A
B
通用 宫源自文库
商
角
徵
羽
异名 巽 声名
变商
鴃釒归
和
下角珈釒归
中镈 ( )
变徵
终\ 冬 珈徵 邑鼻 镈
林钟 # D 夷则 E 南吕 F 无射 # F 应钟 G
韦 (函) 音
无射赢司
浊文王 文王 浊新钟 新钟 浊兽钟
吕音
韦音
据笔者统计 ,磬铭中出现的律名只有 12 个 ,为便于和编钟进行比较 ,列于下表 : 表 2 曾侯乙编磬律名国别对照表
十 二律 黄钟b A 大吕 A 太簇b B 夹钟 B 姑洗 C
四 、八度音区界定词的比较
曾侯乙编钟和编磬都有八度界定词 ,用于给演奏者作明确的音区提示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 ,编钟在姑洗 均 (或调) 上声名相对其它均来说比较齐全些 ,因此 ,这一均所反映出的八度界定词能更全面地反映编钟此方 面的构想 。所以 ,就拟把此均中所有声名及其八度音区界定词进行列表以方便于比较 。由于编钟的分组说 法很多 ,笔者取分组别最多的四套来看(分组越多 ,套内的乐律学现象可能会越统一 ———笔者注) ,本文暂取 李淑芬的观点[2] ,依然按姑洗均列如下表格 。
中三 1 中三 2 隧 、反 右鼓
律高
(c2) ( # c2)
(d2)
( # d2)
(e2)
(f 2)
( # f2)
(g2)
( # g2)
(a2)
( # a2)
(b2)
声名 宫反
少商 徵曾 (宫) 角 羽曾和 商角 徵反终
少羽 商曾
组别 中三 1 部位 右鼓
律高 (c3)
声名 (少) 宫
这一套编钟是件数最多 ,音相对来说最齐全的一套 ,此套编钟在设计上较为完善和科学 :套钟之间按大 三度和小三度(一钟两音间的音程关系) 交替排列的 ,使得一个八度中只要六个钟即可实现 ,而单纯大三度或 小三度的排列则要八个以上的钟 ,且五正声基本上可以在正鼓音出现 。如此精密的设计应该在八度界定词 上有所明确 ,但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行表中 ( 全表分为四行表 ,以双重线为界 ,分别代表四个组 ,主要 是从音区的角度设计的 。) ,可以看出是氵音声组和大字组 、正声组的等界定词交替出现 ;第二行也是正声组和 少声组的界定词混用 ;第三行正声组和氵音声组 、少声的界定词组混用 ;从纵向的比较也可看出这种上下的不 统一 。由此 ,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这一套编钟在八度界定词方面没有明确的区分 。我们再来看看中层二组 , 仍沿用姑洗均列表 。
关键词 : 曾侯乙 ;编磬 ;编钟 ;律名 ;声名 ;八度界定词 ;乐律 ;十二律 3 中图分类号 :J 612. 1 文献标识码 :A
曾侯乙编钟与编磬是同出一墓的先秦古乐器 ,在乐器的体面及其它部位 ,均铸 、刻有先秦时期的乐律铭 文 。编钟上因有铭文“曾侯乙作寺”,所以 ,业界均认为其是曾国铸造 ;编磬国别的界定 ,李纯一等专家认为其 当为曾国 ,是曾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①。笔者通过对编钟和编磬的铭文进行比较 ,发现它们在律名 、声 名 、八度界定词等方面存有很大的差别 。由此 ,提出对曾侯乙墓出土编磬的国别进行重新界定 。那么 ,我们 就来比较编钟和编磬铭文的差异 。
(c)
( # C)
(D)
( # D)
氵音商大商 徵曾
下三 1 下二 4 下二 5 隧部 隧部 右鼓
( # c)
( d)
( # d)
( E)
( F)
大鍡釒 羽曾
下二 3 下二 4 隧 梁 右鼓
(e)
(f )
( # F)
( G)
徵 、大徵
下二 2 下二 1 隧 隧挂梁
( # f)
( g)
( # G)
( A)
变羽
变宫
变化 声名
羽角 羽甫页
徵曾 ⑧
宫角 宫甫页
羽曾
商角 商甫页
宫曾
商曾
徵角 徵甫页
徵甫页下角
羽甫页下角
编磬铭文中声名从数量上看要比编钟要少得多 ,一共只有 17 个 。见下表 : 表 4 曾侯乙编磬铭文声名一览表 ⑨
十二律
B
C
#C
D
#D
E
F
#F
G
#G
A
#A
通用音阶 宫
商
角
徵
羽
异名声名 巽
鴃 下角
终
变化音名
羽甫页
徵曾
商甫页
羽曾
宫曾
商曾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王安潮 :从编钟编磬铭文看曾侯乙墓出土编磬的国别 7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编钟中层二组虽然相对来说还算统一 ,但依然存在氵音声组和正声组八度界定词混 用的现象(第一组别 :以双重边框为界) ;正声组 、少声组 、反字组 、八度异名词等混合的现象 ( 第二组别) ;第三 组别与第二组别类似 ;纵向上比较 ,也有八度界定词不明确的现象 ;对于变化音 ,编钟也没有象编磬那样 ,而 是上下呈八度关系的都是一样的称谓 ,如此表中的“羽曾”、“商角”、“商曾”等 。
70 黄钟 (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表 1 曾侯乙编钟律名国别对照表 ⑤
十 二 律
国名
黄钟 b A
曾 黄钟应音
楚
兽钟
晋
齐
申
周 应钟应音
大吕 A 浊穆钟
太簇bB 夹钟 B 姑洗 C 仲吕 # C
穆音太族 浊姑洗 姑洗
穆钟
吕钟宣钟 浊坪皇
钟
六墉
刺音
蕤宾 D 妥宾 坪皇
迟则
国名
曾
浊姑洗 姑洗
楚
兽钟 浊穆钟 穆钟
仲吕 # C 浊坪皇
蕤宾 D 坪皇
林钟 # D 浊文王
夷则 E 文王
南吕 F 浊新钟
无射 # F 新钟
应钟 G 浊兽钟
通过以上两表的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编磬上铭文中的律名比编钟上的铭文明显少得多 。编磬在律 名上只采用了编钟所用过的十二律名 ,但它是“一律一名”。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2 黄钟 (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组别 部位 律高
声名 组别 部位 律高
这种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律名 ,说明当时的乐律名的使用在曾钟上尚统一 ,但能通过比较知道它们之 间的对应关系 ,这为日后乐律铭文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
3 作者简介 :王安潮 (1975~ ) ,男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生 (上海 200031) 。 收稿时间 :2004206203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一 、钟磬铭文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有无编号上
曾侯乙编钟上除了“曾侯乙乍(作) 寺”这一刻文与乐律无关外 ,余者皆是先秦的乐律铭文 ,但没有发现有 数字类的铭刻 ,即没有钟的编号标志 。而曾侯乙编磬上有非常统一的序数编号 :从 1 到 41 ,虽然有的石磬没 有出土或受损等原因使得连续编号无法出现 ,但参照磬匣内磬槽的详细刻文 ,使得这一序列号非常明了 。正 是由于编磬统一的编号和形制 ,包括磬槽所留精确而明晰的空间大小等 ② ,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石磬是 按同一标准 ,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制作出来的 。这跟 64 件编钟的不成一套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
表 5 曾侯乙编钟下一 、二 、三组 ,中三组音区分组一览表 (22 钟) λυ
组别 下一 1 部位 反 1
下三 4 下一 1 下三 3 下一 2 反 1 、梁钩 右鼓 隧 、梁 右鼓
下三 2 下三 3 下三 1
架
右鼓 隧部 、架
下一 3 隧部
律高
声名 组别 部位 律高
( C) λϖ 氵音宫 下二 5 隧部
中三 6 右鼓
中三 5 隧部
律高
(c1) ( # c1)
(d1)
( # d1)
(e1)
(f 1)
( # f1)
(g1)
( # g1)
(a1)
( # a1)
(b1)
声名 宫 羽角
商
徵曾 宫角 羽曾
徵终
羽
组别 中三 5 部位 右鼓
中三 4 隧部
中三 3 中三 4 中三 2 中三 3 隧部 右鼓 隧部 右鼓
黄钟( 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HUANGZHONG( 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China)
王安潮
文章编号 :100327721 (2005) 0320069206
从编钟编磬铭文看曾侯乙墓出土编磬的国别
摘 要 :曾侯乙编钟 、编磬系同出一墓的先秦古乐器 ,器上铸 、刻的乐律铭文 ,曾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 。本 文通过对编磬和编钟铭文中律名 、声名 、八度界定词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发现磬铭和钟铭在这些方面明显有所 差异 ,故认为编磬的产地是楚国 ,而非曾国 。
中二 8 中二 6 中二 7 中二 5 中二 6 中二 2 右鼓 隧部 右鼓 隧部 右鼓 隧部
( # c2)
(d2)
( # d2)
(e2)
(f 2)
( # f2)
羽角 少商 徵曾 下角 羽曾 商角
中二 3 隧部
中二 2 隧反 1
中二 3 右鼓
( # c3)
(d3)
( # d3)
(e3)
(f 3)
( # 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