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教学反思
数学高一教师教学反思5篇
数学高一教师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有一些什么特点呢?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数学高一教师教学反思,期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数学高一教师教学反思1加里宁曾说:“数学是锤炼思维的体操”。
可是高一学生普遍觉得想爱上这种“体操”实在很难,不知道如何去有效地学习,心理上畏难惧怕,学习缺少主动,每每考前烦躁不安,无所适从,考后又不会调剂状态,成绩连续降落,陷入恶性循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分析并解决好这一问题将直接关系到高二、高三的后继学习。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存在问题1.初中、高中教材跨度过大。
因“普九”的需要,现行初中教材中删掉了原教材中与高中教材衔接较为密切的部分内容,如“十字相乘法(学生不管解哪种一元二次方程,只会机械地套用求根公式)”、“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简单的高次方程”、“韦达定理”等,对于“二次函数”等内容也着落了要求。
这样,学生的能力与以往相比,必定会有所着落。
高中教材则把初中删去的内容分散在相应章节中,有的乃至没有编排。
2.初、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迥异。
如解方程分几步、三角形全等或类似的模式有哪几种等等。
初中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封闭的、便于操作的思维定势,科学、严谨、流畅的思维品质尚未完全开发。
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则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举一反三、论证的逻辑性和推理的周密性、培养学生拓展创新等综合能力。
课时紧张与容量过量的矛盾又限制了学生板演的次数。
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存在庞大差距,中间缺少过渡进程。
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渐进的,高一学生较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对思维能力高要求的突变,导致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主观原因。
沿袭初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高一学生比较懒惰。
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够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他们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仅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课后也不及时复习,作业只是对照着公式或模式机械地套用,不求甚解,缺少积极思维,遇到困难不是自己摸索,而是寄期望于老师或家长,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少自学、看书的能力,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教学反思:问题探究与解决方法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教学反思:问题探究与解决方法分享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不断深思熟虑教学方法的问题,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使他们更加容易理解和喜欢上数学。
在诸多教学方法中,教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工具,它可以为老师、学生和教学评价提供便利。
在更为深入的实践中,教案也存在改进空间,特别是针对高一数学必修1课程。
问题探究一. 教案的编写1. 教案过于考虑知识覆盖率,而忽略学生情感和认知需求。
在编写教案时,有些老师主要考虑知识点的覆盖率,而不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次掌握和思考。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反思。
带着这一问题,我开始探究与研究如何提升教案质量。
2. 教案内容单一,不够多样化丰富。
很多教案难免出现单调乏味的问题。
在同一个板块中,内容选择都是大同小异,缺少灵活和选择的空间。
这样难免让学生出现学习疲惫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案难度不够分层次。
很多老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不够注重适当分层次,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教案缺乏交互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性已经成为了我们教育的强大工具。
但在很多高中教育中,教案缺乏交互性的问题并不少见。
二.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缺乏师生互动交流。
有些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仅仅是把自己的知识全部讲出来,不够和学生进行实际互动,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 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明了。
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可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表达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层次,不能一味地堆砌词语,让学生无法理解。
3. 白板书写操作不够规范。
教师在白板上书写的操作不够规范,有些是字迹不工整,有些是画得不够清晰,有些是写得太快,学生一旦错过了解题的过程,后面就很难追上来。
4.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
有些老师上课时,仅仅是纯讲授,没有注意到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没有太大的兴趣,这就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
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反思(10篇)
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反思(10篇)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反思 1一、强调教法、学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的有机整合。
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
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要求。
如何在一节课中把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质疑反思的`培养通过现状调查,看出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缺乏有目的、有意识,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与解决问题、认识问题后的反思。
学生的质疑反思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要有目的设计、训练。
因此要培养质疑反思能力必须做到:(1)明确教学目标。
要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学会——会学——创新”。
(2)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觉建构的教学过程。
(3)改善教学环境。
(4)优化教学方法。
三、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
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
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反思 2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
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篇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相信写教学反思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教学反思是老师对教育内容分析的一种文字材料。
无忧文档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中必修一数学教学反思范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学反思1走出校园,踏上工作的岗位,我已有了两年半的教龄。
上个学期,我又重新回到高一,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上学期初就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
经过了一个学期,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如下的感想:一、认真备课,既备学生又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
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我认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师傅在平时的指导中多次强调让我一定要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
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老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高一数学科目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高一数学科目教学反思精选10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篇一这是我在兴宁跟岗学习中,有教学实录的一节课。
也是自己感觉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
本节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基础上引进的,通过点斜式方程的学习,学生已具备独立推导的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方程的生成过程,通过“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整理并检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教学做了铺垫。
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学案上完成,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突显强调每种形式方程的特征,并让学生领悟记忆。
引导学生小结2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适用范围;3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的特征,并板书方程。
本节课的思想方法:1. 分类讨论思想;2. 数形结合思想;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1.逆向思维;2.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
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在补充的例题练习中有几道易错题,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体验”将会有助于加深记忆,所以可将应用公式的前提条件等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以便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这样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习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例题2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积极主动的探究,理解斜截式和点斜式方程之间是否可以互化,答案是否先进。
使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和交流,每一位学生获得了知识和情感的体验。
本节的推理逻辑性较强,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推导方程,让学生参与一个“开放性例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在一些细节上更加完善地做好细节工作,比如每个环节衔接的打磨等。
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回过头来再寻求更好解决途径的过程。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_1
高一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高一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函数图象及其应用前郭县长山镇中学周长岩一、教学内容及内容解析:本节课支配在人教版必修1其次章结束之后,第三章教学之前,对所学常见函数模型及其图像进行归纳总结,使同学对函数图像有个系统的熟悉,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加强同学的看图识图力量,探究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函数图像与方程的联系,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为第三章作了很好的铺垫,承上启下,连接自然,水到渠成。
为使同学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同学认为较简洁的问题入手,由详细到一般,建立方程的根与函数图像的联系。
另外,函数与方程相比较,一个“动”,一个“静”;一个“整体”,一个“局部”,用函数的观点讨论方程,本质上就是将局部的问题放在整体中讨论,将静态的结果放在动态的过程中讨论,这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与不等式等其它学问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同学在学完了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其次章《基本初等函数》后,对函数的性质和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像有了肯定的了解和把握,但同学素养参差不齐,又存在力量差异,导致不同同学对学问的领悟与把握力量的差距很大。
因此进行本堂课的教学,应首先有意识地让同学归纳总结旧学问,提高综合力量,对新学问的传授,即如何利用函数图像解决方程的根的问题,则应给足同学思索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化解同学的认知冲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破难点。
高中数学与学校数学相比,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学问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以上这三点在函数这一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章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规律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力量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考虑初高中的连接,更好地关心同学借由形象的手段理解抽象的概念,在函数这一章,函数的图像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且直观。
三、设计思路1.尽管我们的教材为同学供应了细心选择的课程资源,但教材仅是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所思索的依据,在详细实施中,我们需要依据自己同学数学学习的特点,联系同学的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敏捷处理,比如调整教学进度、整合教学内容等,本节课是必修1其次章与第三章的过渡课,既巩固了其次章所学学问,又为第三章学习埋下伏笔,对教材做了一次胜利的加工整合,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功。
以实践为基础的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每位教师在授课后都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回顾自己的授课过程,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高一数学必修1课程教学中,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以此为基点,对教案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准备教案时,老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
在我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自己往往没有将目标表述得足够清晰。
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方向,甚至会出现错过了重点内容的情况。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目标制定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二、联系实际的案例不足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需要结合实际的案例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印象,但是在我的课堂上,实际的案例并没有被充分利用。
我通常只是简单地举例说明,没有将案例和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牢固。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考虑联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点。
三、交互性不足在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互动的、交流的。
在我的课堂上,我往往只是简单地讲解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这使得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点,没有实现知识点与实践的融合。
我应该更多地增加课堂的交互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提问,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践操作环节不足实践操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核心,而在我的教学中,实践操作环节比较短暂,时间不够充分。
这使得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实践操作的过程和目的。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实践操作,从而提升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结语:以实践为基础的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反思需要按照以上几种方法予以改进。
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制定教学目标、联系实际案例、增加交互性和增加实践操作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仅有一个完整的教案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不断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反思教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必修一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情来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反思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效果影响极大。
目标不明确、不具体,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因素制定,不能泛泛而谈。
针对本节课教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集合及其基本概念;2.了解并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3.熟练掌握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以上目标不仅明确具体,而且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可以检验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系统性和阶段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体系。
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我考虑学生对于集合概念的初步理解程度,有选择性地为学生介绍了集合相关的基本概念、符号、表示法和运算法则等内容。
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辨和批判性思维,构建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和操作的教学情境,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也切实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最为灵活的环节。
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所涉及的概念、规律等过于抽象,不易掌握,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1.导入方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集合概念,并给出集合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2.授课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并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加强学生掌握。
3.练习方法:带领学生参与练习、解题,培养解题的思维习惯。
以上是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本次教学反思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而成,更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究,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教与学的全面发展。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精选3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精选3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进入高一数学,研究内容变难、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初中不同,那么如何让高一新生迅速融入高中研究、生活中来,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一、对学情的了解1.初高中知识衔接存在脱节。
例如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常用到的“十字相乘法、韦达定理、二次函数性质”等,在初中没有纳入教学目标,而学生一上高中就需要用这些知识、方法。
2.初高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初中要求做到低起点、小步走,严要求,勤反馈,满分卷;而高一,由于学生研究的科目多,研究内容又比初中加深好多,而且高一数学研究的4本书,有3本在高考中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因而高中数学主要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启迪。
3.初高中思维惯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认知的差异,思维创新的差异。
例如必修一第一章集合,有些题目就是新定义型的,要求学生根据新定义解题,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二、对教学的准备1.对教学把握要准。
例如:高一阶段,考试不涉及一元二次不等式,而一些旧的练中会有这样的题目,遇到就不要费时间费精力去讲解了;再例如:抽象函数等,高一不需要讲,高一不考等等,我们老师平时教学要把握准。
2.对备课准备要充分。
每一节课的目标要明确、细化,仅有容量是不够的。
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可能生成的东西,要研究重点、难点如何突破等等。
3.对学生指导要细。
刚入高中的学生,对数学解题的技巧、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惯较差;在课堂上学生不知道如何解题,不会回答问题等现象,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对学生学法上给予指导。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惯对于高一新生,一些生活惯、研究惯等都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培养、落实,因为“卓越其实源于一种惯”。
总之,对高一学生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对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关注学生的生活惯、研究惯,优化教学方式和研究方式等,如果我们高一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这些方面,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5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5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 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理论,在理论中表达价值。
进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高中生和教师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担负着重要的知识学习和传授的功能。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方案、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实现高中生的有秩序的知识学习,达成教师和高中生之间、高中生和高中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共同开展。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效果和高中生学习在的实际状态,如何有效的开展好课堂教学,促进高中生的有效学习,是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必需要抑制的重要课题。
这就需要教师要抑制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桎梏,摒弃“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化探究。
调整教学目的为知识学习和才能成长并重,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中生的知识和才能的全面成长。
一、如何对待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一环,通过有效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施加教学活动的影响,让每一个高中生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
不仅仅只是着眼于高中生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高中生的才能开展。
在高中生知识成长和才能开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素质也要实现开展。
详细表如今:高中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高中生的思维才能、创新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的到普遍进步;高中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实现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高中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开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开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
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施展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实现自我价值,更会享受到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交流给教师和高中生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二、情境激趣,点燃高中生学习热情我们知道兴趣是高中生学习的营养剂和原动力,只要高中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学习的效果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正是基于这样的客观认识,新课程标准把情境激趣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施行手段。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0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0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0篇1高一是根底年级,与初中学习有所不一样,所以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常常总结。
提高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本领,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
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
冲破阅历的束缚,从而使自我从“阅历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
构成“学会教学”的本领。
从平常的练习和检测中能够看出,学生的惰性表现突出。
在新授的学问中,理解的资料多,可是记忆是一切学习的根底,特别是学生对记忆,简单消失三天不回忆,几乎遗忘的现象。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学问的记忆、理解、把握,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进取地自觉地促进自我的观念转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
特别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实的不自觉的熟悉向自觉熟悉的转化。
要以进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
“眼中有人”是指关注此刻的学生,培育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制造性。
熟悉并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惜敬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念。
培育学生自觉自理本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加性,要敬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
教师要多鼓舞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舞学生敢于反对,挑战权威,挑战课本。
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这一学期的高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展了反思:一、对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熟悉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战胜仗。
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缺乏: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缺乏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旧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本领目标”有所无视。
重视的是学问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峻无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行测,缺乏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2019A版)教案+反思-1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本课是高中数学第一章第4节,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与旧教材相比,教学时间的前置,造成学生在学习充要条件这一概念时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够充分,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充要条件”这一节介绍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中学生不易理解,用它们去解决具体问题则更为困难,因此”充要条件”的教学成为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而必要条件的定义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教学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掌握命题条件的充要性判断及其证明方法;2.教学难点:命题条件充要性的判断及其证明。
多媒体一、情景引入,温故知新情景1:如图所示电路中(整个电路及灯泡一切正常), 记p:闭合开关A, q:灯泡亮。
请把这个电路图改写为“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并判断真假。
【答案】真命题情景2:记p:x >2, q:x >0 。
判断命题“若x >2 ,则 x >0”的真假。
【答案】真命题 二、探索新知探究一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含义 1.思考: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若2430,1;x x x -+==则(4)若平面内两条直线a 和b 均垂直于直线l ,则a//b 。
【答案】(1)真 (2)假 (3) 假 (4)真2、归纳新知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含义一般地,用p 、q 分别表示两个命题,如果命题p 成立,可以推出命题q 也成立,即p q ⇒,那么p 叫做q 的充分条件, p 叫做q 的必要条件.P 足以导致q,也就是说条件p 充分了;的一个充分条件。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半个学期了,回顾本学期必修1模块的教学情景,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普遍已构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相当部分同学满足于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满足于课后的作业模仿缺乏进取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期望教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缺乏自学、看书的本事,甚至有少数同学仍有些学生还相信能够经过“考前突击复习”来取得好成绩。
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
所以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资料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
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
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
经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理解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
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
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
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
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教师的强求。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构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如果注意到以上几点,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2:应对新课改,我在教学过程中有几点深刻体会,如: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条件难于适应新教材要求;如何处理背景知识、应用材料等课堂延伸材料和课内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等。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0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进取地自觉地促进自我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异常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经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也应当组织初、高中教师座谈,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资料和方法的衔接。
对于这一学期的高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第4篇:
回顾高一前阶段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逐渐失去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会用运算符号表示集合的交、并、补、差等。
3.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掌握证明方法。
4.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
教学难点:集合的证明方法、集合的运算和运算符号。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集合的概念和特征:元素、空集、全集、子集等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文氏图、列举法、描述法等。
3.集合的运算:交、并、补、差等运算及其记号。
4.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包含关系、真子集、幂集等定理。
5.集合的证明方法:包含证明、反证法等。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练习-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通过一些实例说明集合的元素和特征的含义。
之后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集合运算的认识。
讲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重点讲解真子集和幂集的概念和性质,并给出证明示例作为练习。
最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综合演练习题,温故知新。
针对难点,采用举例讲解和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带领学生进行试验,一步一步掌握证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在上课前,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目的和基本内容,预习必修一中的集合部分,对基本概念进行认识。
2. 讲授1、引入通过类比生活中的集合来引导学生对概念和特征的整体认识。
2、概念讲授介绍集合、元素、空集、全集、子集等概念,并通过实例分别掌握其含义。
3、表示方法介绍文氏图、列举法、描述法等表示方法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4、集合运算介绍集合的交、并、补、差等运算及其运算符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5、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介绍集合的包含关系、真子集、幂集等概念和性质,并给出证明示例进行练习。
带领学生理解集合的学习目的和实际应用。
6、归纳总结通过练习和讨论,引导学生从总结入手,形成正确的集合概念,打下学习的基础。
切实落实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教学反思中的改进方案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案的编写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案的质量和实施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而对于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的教学反思,更是能够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参考,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一过程,从中寻找值得改进的方案,以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学。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的设计有时候过于注重理论性,忽略了实际性。
在教案编写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身心实际状态的考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尽量让知识能够更加直观有趣地呈现出来,增加学生的兴趣,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尝试对知识点进行分解,将大的内容分割为多个小的知识点,结合生动的例子进行介绍,并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在引入新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尝试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点,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实际性,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时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巧妙性和美妙性。
例如,在教学完某个概念之后,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形成对数学的情感认同。
同时,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改进教学效果。
在高一数学必修1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兴趣是教育者应该始终坚持的目标。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或案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开展创新性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发扬自己的潜力。
2023最新-高一数学教学反思优秀4篇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优秀4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给大家收集的高一数学教学反思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最新5 篇一半个学期了,回顾本学期必修1模块的教学情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普遍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相当部分同学满足于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满足于课后的作业模仿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甚至有少数同学仍有些学生还相信可以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来取得好成绩。
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
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
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
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
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
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
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
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
高一数学教学反思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5篇高一数学教学反思1在内容安排上,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为第二章平面向量作了必要的准备,同时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的知识为第三章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使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可以独立成章。
学习完后,心中有几点体会如下:1、反思教学方式及能力培养为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教师指导性差、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等等。
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
这些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自然地合理地解决问题、自然地合理地拓展问题,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逻辑前提,并且提出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主动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完整的数学学习应包括学“问”与学“答”两方面.教师应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数学知识逻辑发展的需要中提出问题.如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既可以由观察诱导公式提出,也可以由如何求sin75°=?,cos15°=?等提出,也可以由函数的图像可以由函数的图像通过平移得到进而猜想它们的表达式也有内在的联系,也可以由现实中相应的问题提出.一节课尾声时,让学生进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当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周反思一下自己的进步和不足等等。
2、反思对课标的把握本模块在三角函数一章减少了公式的数量,淡化了证明的技巧,尽量在探索中让学生发现新知。
在削弱证明的同时,强调发展学生联系实际、观察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部分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控制难度,避免进行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的训练,避免在解题技巧上做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教学反思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
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那么教师如何进行下学期的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
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
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
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
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
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
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
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
好的锻炼。
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
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
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
交流的话题包括:
我觉得这堂课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
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
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
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到教学重心、基本教
学过程,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要为其后的教学反思留下
空间。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
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不在总是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哪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哪些更带有普遍的意义,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
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教学反思活动并对反思得
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使我们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
学生
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要求。
如何在一节课中把二者较好地结
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通过现状调查,看出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缺乏有目的、有意识,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学
生对问题的质疑与解决问题、认识问题后的反思。
学生的质疑反思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要
有目的设计、训练。
因此要培养质疑反思能力必须做到:(1)明确教学目标。
要使学生由
“学会”转化为“学会——会学——创新”。
(2)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觉建构的教学过程。
(3)改善教学环境。
(4)优化教学方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
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
作业等等。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
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
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
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
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
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
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
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
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
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
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
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
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
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
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