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含答案)(wor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含答案)(word)
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
1.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A.用图1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
B.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C.在实验室中,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D.用图4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1气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蒸发时玻璃棒要沿着一个方向搅拌,等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变为气态而析出溶质的过程,可用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故A正确;
B、实验室可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故B正确;
C、泥沙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故C正确;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内有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下列实验均来自初中课本,对其中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石墨连接在电路
中
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B.产生耀眼白光,生
成白色固体
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白
色
D.灯光亮了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该实验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已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约占21%,则试验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正确;
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C、已知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后将其还原为铁单质,而铁粉颜色为黑色,错误;
D、石墨具有导电性,将石墨连接在电路中,灯光亮了,正确。
故选C。
3.关于CO2与 CO 的比较,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CO2比 CO 多一个氧元素
B.性质:都能溶于水;CO2 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
C.用途: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O 用于冶炼金属
D.危害: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
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 CO2比 CO 多一个氧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故A错误;
B、性质:CO2能溶于水,CO不溶于水,CO2不能燃烧,CO 有可燃性,故B错误;
C、用途: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故C正确;
D、危害:CO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
点睛∶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原子和分子讲种类,讲个数。
CO有毒,具有可燃性,CO2不能燃烧,可以用来灭火,是造成温室效应主要气体。
4.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 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5.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
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这四种物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石墨是灰黑的,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
B.石墨烯与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故错误;
D.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D。
6.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
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
D.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A. 加热装置I,由于气体体积膨胀,装置II中会有出现气泡,不能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错误;
B. 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和碳元素的质量,错误;
C. 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因为碳与氧化铜都是黑色,错误;
D. 反应前,试管内的气体为空气,反应后试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质量大,故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正确。
故选D。
7.“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做到零排放,从生成物来看,生成物必须是一种.A、置换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其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要求,所以错误.C、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所以正确.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
考点:绿色化学.
8.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同点是()
A.组成元素相同B.分子结构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D.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一氧化碳分子比1个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结构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元素均显﹣2价,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
【答案】A
【解析】A、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没有白色沉淀生成,错误;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正确;C、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正确。
故选A。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称量NaOH
B. CO2性质检验
C.添加酒精
D.制取CO2并验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托盘天平使用原则是“左物右码”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添加酒精的注意事项是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遵循“左物右码”的使用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不支持燃烧,图示操作可以用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故B正确;
C、向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故C正确;
D、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向灯内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
1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冰与干冰B.汞与水银C.氧气与液氧D.金刚石与石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
【详解】
A、冰是水,干冰是二氧化碳,都是化合物,错误;
B、汞和水银是同一种单质,错误;
C、氧气和液氧是同一种单质,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都是碳的单质,正确。
故选D。
考点:基本概念
12.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A.实验时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B.丙可防止液体倒吸
C.丁装置只起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D.炭粉和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甲处,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在乙处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铜,所以,实验时可以看到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故A正确;
B.通过分析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B正确;
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C
不正确;
D.炭粉和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吸热,故D正确。
故选C。
13.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A.加热B.用砂子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D.加碳酸浸洗
【答案】C
【解析】
A、采用加热的方法容易损坏热水瓶胆,错误;
B、用砂子擦洗,不易操作,会损坏热水瓶胆,错误;
C、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能除去水垢,正确;
D、碳酸钙不溶于碳酸(酸性较弱),错误。
故选C。
14.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选项B 正确;
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选项C正确;
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选项D错误。
故选D。
15.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B.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C.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D.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A. 甲气体易溶于水,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错误;B. 丙难溶于水,能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正确;C. 因为一段时间后,甲试管内的水比乙试管内的水多,说明甲更易溶于水,错误;D. 甲、乙、气体都易溶于水,丙难溶于水,错误。
故选C。
16.实验室里用双氧水溶液制取氧气,所选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实验室里用双氧水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不能用图中装置来制取,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里用双氧水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且能通过控制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控制反应的速率,是最合适的发生装置,故选项正确。
C、实验室里用双氧水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C图中长颈漏斗的末端会导致不会伸入液面以下,故选项错误。
D、实验室里用双氧水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但不能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7.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C.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D.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合物甲由氢气(含有氢元素)和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化合生成,那么甲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正确;B、二氧化碳是循环使用的,那么就有消耗和生成,错误;C、光为能量,要吸收,错误;D、氢元素在氢气中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甲中一定不为0,化合价是改变的,错误。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
18.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B.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现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的外壁,A错误;C
中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错误;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D错误。
故选B。
考点:常见实验操作
1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导致酸雨的原因是二氧化硫的排放,而不是二氧化碳,错误,B、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用煤火取暖时应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正确,C、古代字画长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故选A
考点:酸雨的形成,单质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0.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O2 +H2O=H2CO3
B.CaCO3高温
CaO+CO2↑
C.Zn+H2SO4=ZnSO4+H2↑
D.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CO2+H2O=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CO3高温
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
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