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亚健康学习心得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学习心得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医养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俗话说,求医不如求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对中医养生学习,并在生活上努力实行,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文化是祖国医学(中医学)大宝库中瑰宝。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大自然进行着各种斗争,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后代的繁衍,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了自身保健的方法,并通过总结逐渐创立了拥有系统理论、独树一帜的传统养生文化,称之为“养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就叫做“养生之道”。

中医学是我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

假设将阴阳五行再概括一次,我感觉就两个字---平衡。

西治疗病的基本大法实践上就是“调节”。

就是将不平衡的形状调整到新的平衡的形状。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则温之,热则凉之。

谋求的是一种平衡。

生理平衡了,病自然也就消除了。

还有一个效果----为什么说健康的生涯习惯就能养生?这应当和人体的生理运动有关。

人体是一个机器,也是由很多组件组成的。

咱们都知道有心、肝、脾、肺、肾。

有胃、大小肠、膀胱、胆。

还有
脑、筋脉、五官(七窍)、四肢、胸腔、骨骼。

再往细里说有津、血、气、细胞等。

其中的脏器都是依照自然的合作有规定地任务着。

比如胃是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器官。

它什么时候任务,有多大能量一是取决于先天。

有的人生来身材就棒,食量大,身材衰弱,而有的人生来就瘦小有力。

这就是先天。

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先天的濡养,取决于一个优秀的习惯。

有很多人,年轻时不注意,或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

爱吃的、好吃的,吃个死。

不爱吃的,不好吃的却又死不吃。

或许是早餐不进食,或许是加夜宵。

或许是食不定时,嗜食辛辣等抚慰性滋味。

都能够使胃无所适从。

久之肯定要带来疾病。

咱们在生涯中都有这样的阅历。

就是一旦改变习惯就会感觉很不习惯,做起事来也不如过去随手。

假设任务不法则了,就会发生消沉厌烦的心情,进而给自己带来一些反面影响.咱们身材里的器官固然没无看法,然而有性情。

违犯了他的性情就要找省事。

所以培养优秀的习惯是健康的主要保障。

至于什么是优秀的习惯,概括起来我想有这么多少点:荤素搭配、以素为主。

粗细搭配、不偏不废。

远离毒品,烟酒少陪。

定时定量,油腻五味。

劳逸有度,依山傍水。

起居守时,循规蹈矩。

中医四季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天人合一"的理念,说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健康长寿的目的。

比如我们冬季可以用一些温热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养脾肾的阳气,秋季气候干燥则要多吃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以补充身体的津液;春夏季节
又有不同,这就是四季养生的大意,也是做好四季养生所必备的中医养生知识。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也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等。

目前,全世界约有70%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有60%~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21世纪医学关注的热点。

中医学虽无亚健康状态一词, 但中医的“未病”学理论形成久远,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由来已久。

早在《内经》中就阐述了人体阴阳平衡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运动协调平衡的统一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并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平和”之人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

健康是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是指形体、精神、心理多方面的健康而言。

人体阴阳气血平衡,脏腑功能协调,气血充盛调畅是健康的根本保障。

若阴阳动态平衡失调,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异常,气血失调,形神失养,进而出现亚键康状态或疾病状态。

中医所谓的“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具有明显体征的疾病,而是指机体的阴阳、脏腑、气血等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前状态,或某种疾病的征兆。

在古代就有“疾”和“病”之分,“疾”是指不易察觉的小病,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去干预,势必发展成为具有一定体征的“病”,这种“疾”的状态,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
状态虽无器质性病理改变,但从中医病机角度分析,机体已有阴阳失调(偏盛或偏衰)或气血失调,必然会出现异常的证候群。

中医运用四诊方法和八纲等辨证理论来描述亚健康状态的偏离度并进行辨证施治。

“证”是一种状态,反映人体的总体特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有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

对于亚健康出现的多种异常表现,根据中医的辨证思维方法,均能概括出具有不同病理本质的“证”,如肝郁气滞证、心脾两虚证、脾胃虚弱证、心肾不交证等。

古代医家曾提出,医学的目的首先是“消患于未兆”“济羸劣以获安”(《素问・序》),其次才是治病。

这种“治未病”的理论,也就是现代“亚健康”的治疗理念。

“治未病”不仅包括未病先防,也包括了非显性疾病的治疗,既病防变。

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亚健康状态的发病机制、证候诊断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而康复是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药物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中医基础理论上运用中医思想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恢复健康状态,延长寿命。

这个过程自然也是打败亚健康状态恢复健康的过程。

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保持身心健康,防止各种疾病发生发展。

避免人
体出现临界状态。

中医养生的理论方法,分布于古代儒、释、道、医等诸子百家文库中,不仅与医疗保健有关,还与家庭、伦理、教育等社会学有着广泛的联系。

在当代,涉及到了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知识与手段的有机综合。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了养生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遵行养生之术,首先是强调天人相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也。

”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达到身心健康。

主张“因时之序”,顺应大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使人体始终处于健康、有序、与自然界相平衡的状态。

其次,强调静以养神。

养生只有做到形神共养,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和长寿。

其中,养神又为首务,神明则形安。

即通过静神修性增进身体健康。

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很多都源于情志因素,调养心神很有必要。

第三,强调调和阴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指出了阴阳乃天人合一的根本,阴阳调和乃生命健康的最高准则。

第四,强调饮食调养。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说明饮食合理搭配对身体健康具有基础性作用。

《素问脏器法时论》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的饮食基本准则。

注重调养脾胃,顾护后天之本,强化气血生化之源。

现在,人们多暴饮暴食,高血脂、高尿酸等问题层出不
穷。

在出现问题后再寻求养生保健的方法远不如防患于未然。

第五,强调保精护肾。

精是气、形、神的基础。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藏于肾,形成肾中精气。

保护肾精的关键在于节欲,做到房事有节,不妄作劳,从而使肾精充盈,气足神旺。

可以说,中医养生不仅让健康人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让亚健康和已病之人走在疾病发展的前面,所以上大学以来身体也变差了,虽然没有什么大病,可是出现了经常失眠,容易感到疲劳等等亚健康状态。

写这篇论文的时候,我已决定了在写完这篇论文以后我要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好好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时间,遵守以上防治亚健康的做法,踢走亚健康,做一个健康的大学生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院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姓名:刘世阳
学号:
指导老师:孙升云,金玲,陈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