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参考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指要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以单元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选入的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

这些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致。

《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星星变奏曲》是诗人渴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在主题和手法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典型特征:《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流淌在诗中的不管是清新与生机,还是静谧与闲适,都会让我们感受来自自然的魅力。

总体目标1、通过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诗句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凝练、形象的语言。

2、在熟读、背诵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

3、了解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4、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之间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设计《沁园春·雪》课文简析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借景抒怀——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创意说明放弃政治概念式的解读,引领学生在颂读中以鉴赏评点者的姿态,完成对词的内涵、主旨、景致描写、情感抒发的把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创建并探究这首词的阅读效果史。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主题是“青春时光”。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探讨青春期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掌握应对青春期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主发展的能力,提高他们处理青春期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青春时光,积极面对挑战,培养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1.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2.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3. 青春期的挑战与机遇4. 应对青春期问题的方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

2.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应对青春期的挑战和机遇。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课件。

2. 教学软件:用于演示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动画。

3. 黑板:用于列举重点、难点。

六、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青春期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加深对青春期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青春期经历和感受。

2. 讲授新课: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应对青春期的挑战和机遇。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青春期经验和应对方法。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珍惜青春时光,积极面对挑战的重要性。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参考教案五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参考教案五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参考教案五篇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1《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1、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2、难点: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教学理念:以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学、探、测”教学模式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我们今天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在古代有怎样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二】出示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三】作品、作者1.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初期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 解题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东阳,在今浙江省,当时与浦江、义乌等县同属金华府。

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四】自主导学1检查预习嗜shì 砚yàn 逾yú 硕shu 加冠guān俟sì 衾qīn 烨yè 缊yùn袍敝衣叱咄chì duō皲jūn裂媵yìng 同舍shè生被pī绮qǐ绣容臭xiù 负箧qiè 曳yè 屣xǐ2质疑问题、整体感知【朗读指导】(1)抽生依次朗读三个自然段,师生共同点评朗读情况,指出不当之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2、注意新诗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学习整组课文,学生阅读量加大,预习时感觉无从下手,给学生一个预习的目标,这样在自学起来就会有所依据,避免盲目、简单的只读一遍就算。所定的预习目标从整体入手,先是对整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再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的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质疑,为后面得学习做好准备。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1)自读单元导语
(3)通读课文
我关注的字音和生字用符号标出来。
我解释的重点词语有:
(4)品读
找出精彩句段,细细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让你心动?
学生活动
我关注的字音和生字用符号标出来。
我解释的重点词语有: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欣赏(喜欢)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2.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诗韵迎国庆,少年颂祖国——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诗韵迎国庆,少年颂祖国——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诗韵迎国庆,少年颂祖国——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确定主题】九上第一单元是以新诗为主要内容构成的“活动·探究”单元。

本单元以“现代诗歌”为主,共有6首诗歌:《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我看》。

本单元的诗词或借描绘雪景抒情,或深情呼告直抒胸臆,或赋予土地象征意义,或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或抒发爱的赞颂,或抒发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一单元后编写了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的读书任务。

活动·探究单元以活动任务单的形式构成单元。

教材设计了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三个学习任务。

自主欣赏部分先提示了阅读诗歌的一些策略和读后要求,接着引入6首诗歌以供学习。

自由朗诵部分提示了朗读诗歌的策略及组织方式。

尝试创作部分提示了写诗的一些基本策略并提供了三个写诗的备选题目以供学生创作。

从教材对本单元的设置来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与魅力,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二次创作和演绎,避免单篇诗歌教学对诗歌内容的肢解和破坏。

本单元的语文策略:反复朗诵,了解诗歌鉴赏的策略,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发挥想象,尝试创作,表达情感。

由以上分析,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把握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与魅力,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二次创作和演绎,感受诗人的细腻情感,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学习目标】1、学生能运用阅读策略,自主欣赏诗歌,学会从多角度鉴赏诗歌,完成诗歌赏析文字。

2、学生在掌握朗诵技巧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韵律与感情。

3、学生在了解诗歌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借助意象,大胆创作,表达情思。

【核心任务】马上就是国庆节了,为了迎接祖国华诞,歌颂青春中国,展现青少年的活力,我班要举行“诗韵迎国庆,少年颂祖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

请同学们通过鉴赏第一单元六首诗歌,破解诗歌创作的密码,创作一首新诗,参与朗诵比赛。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确定主题】一、课文系统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从不同角度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当代诗歌。

八首诗歌文体同中有异,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短诗五首》等六首是中国新诗;《梅岭三章》是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海燕》则是一首外国散文诗。

诗歌主题也较为丰富,或饱含丰厚的情感,或蕴含深刻的哲理。

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具有沉重的历史感,运用丰富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浓烈的热爱之情;卞之琳的《断章》和聂鲁达的《统一》是哲理诗,蕴含着人生哲思,引发思考;陈毅的《梅岭三章》、芦荻的《风雨吟》以及高尔基的《海燕》属于革命诗,歌颂伟大的革命精神;沈尹默的《月夜》是一首理想诗,表现诗人对独立自由的追求;还有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悼念之情,赞美了萧红不屈的英姿。

1.任务一:阅读八首诗歌,分别概括初读感受,并归纳八首诗歌在内容上的共同点。

对比旧体诗,分析新诗在外在形式上的变化,感受其在表情达意上的突破与创新。

2.任务二:结合学习经验,思考阅读现当代诗歌的一般策略。

反复研读诗歌,厘清诗歌的背景资料,把握感情基调,赏析诗歌中的意象特点、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体会现当代诗歌的抒情性和多样性。

品读哲理小诗《统一》《断章》,探究其多元化主题,感受诗歌解读的个性魅力。

3.任务三:回顾梳理前面课段所学内容,总结“如何阅读现当代诗歌”。

选择课外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当代诗歌,撰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词,并录制朗诵视频。

二、助学系统阅读本单元诗歌,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本单元的语文策略: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体会现当代诗歌的音乐性,并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重音、停连、语气。

从人物背景、感情基调、意象特点、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角度,理解诗歌内容,体悟情感和哲理,体会现当代诗歌的抒情性和多样性,并运用这些角度解读课外诗歌。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关键环节。

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基本化学反应等,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尚显生疏,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未知。

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实验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规范,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等。

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理解其反应原理,掌握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体验到探究活动与小组合作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好化学的热情。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四、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目录壹设计背景 (3)一、语言目标(基础任务) (3)二、思维目标(进阶任务) (3)三、价值目标(表达任务) (3)贰任务一 (5)初读诗歌捕捉感受 (5)一、学习目标 (5)二、课时安排 (5)三、教学资源 (6)四、教学实施 (6)第一课时启航驶向诗歌海洋 (6)第二课时向诗海更深处进发 (9)第三课时畅游诗海正当时 (13)第四课时诗意澎湃的弄潮儿 (15)叁任务二 (21)自主实践朗诵比赛 (21)一、学习目标 (21)二、课时安排 (21)三、教学实施 (21)第一课时为朗诵而躬行 (21)第二课时寻找最美朗诵人 (25)肆任务三 (27)认知诗歌尝试创作 (27)一、学习目标 (27)二、课时安排 (27)三、教学实施 (27)第一课时 (27)第二课时 (27)伍阶段总结 (31)陆教学反思 (31)柒阶段测试反馈 (31)壹设计背景【单元分析】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学生自主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欣赏诗歌,自主组织朗诵活动,自由创作小诗。

【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基础任务)1.学习鉴赏,独立阅读本单元的六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2.反复诵读,注意诗歌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歌韵律。

二、思维目标(进阶任务)1.把握诗歌的意象,解读诗歌意象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理解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基调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几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价值目标(表达任务)结合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发挥想象,自选典型意象,尝试创作一首寄托自己美好情感的小诗,班级同学互品,选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举办展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精选篇1《孤独之旅》知识和技能:学会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过程和方法:朗读、品味。

建设开放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品情感碰撞,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交流,拓展师生生命成长的阅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孤独和成长理解文中孤独的含义理清怎么走过孤独旅途,迈向成长品味怎么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重点、难点)一、导入:初一时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叫《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在经历了父亲的病逝后,迅速成长,文章最后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成长(板书)常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当然每个人的付出是不一样的。

英子的成长是用爸爸的死亡换来的,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少年杜小康的成长是由什么换来的呢?(板书:孤独)二、关于“孤独”:我们同学平时有过孤独的感觉吗?请说一下曾经感受过的孤独吧。

关于孤独的话题,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故乡》中有过接触。

小说中的“我”感觉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这是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不相通所带来的,哪怕是置身热闹的人群却也无人可以交流的孤独。

那么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独又是什么造成的呢?请同学在你对课文预习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虽然有父亲相伴却也无话可说环境单一、寂静生活单调)开头第一段就告诉我们现在的杜小康是孤独的:家境一落千丈(最厚实)甚至到了失学的地步。

看过整本小说的同学应该还明白,杜小康在班级里是班长,成绩是秀的,出了什么事都他能起到带头的作用,他自己也非常热爱读书。

现在他失学在家,这种经历同伴都没有,他跟谁去交流?他能不孤独吗?到选文结束,鸭子下蛋了,但他改变孤独的状态了吗?因而这种孤独感笼罩了全篇文章。

所以题目叫:孤独之旅(板书之旅)三、关于“旅程”关于孤独的一段行程:这段行程走过了几站路?除去首站和尾站,请同学依据时间或者地点的变化,说说这段旅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前行途中——刚到芦荡——日子过去——风雨洗礼)四、咀嚼环境:风雨之后,文中有一句形容杜小康当时感受的话,请找到划出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掌握20个常见的英语动词及其过去式的变化规则。

2. 能够运用所学动词的过去式进行对话和句子的构建。

3. 熟练运用过去式描述过去的事件和经历,并能与他人分享。

4.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水平。

二. 教学内容1. 词汇:20个常见的英语动词及其过去式。

2. 语法:过去式的构成和用法。

3. 句型:过去式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

4. 对话和情景练:描述过去事件和经历。

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一段有趣的短视频或故事开启学生对过去式的好奇心,引出本单元教学内容。

2. 词汇研究(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或示意图展示并研究20个常见的英语动词及其过去式,要求学生模仿朗读,并加深记忆。

3. 语法讲解(15分钟)- 教师介绍过去式的构成规则,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规律。

- 结合例句,解释过去式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4. 句型练(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句型练,包括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

学生通过个别练和小组合作练,巩固过去式的用法和句子的构建。

5. 对话和情景练(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模拟真实情景,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过去的事件和经历。

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的过去式来描述,并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

6. 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则和用法等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7.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练册上的相应练题,以巩固学生对过去式的掌握程度。

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评价其对过去式能力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正确使用过去式和相关语法知识。

3.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对话和情景练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准确运用过去式和流利的表达。

五. 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英语上册》第一章相关内容- 图片、实物或示意图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有趣的短视频或故事- 练册等相关教学辅助材料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九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通用3篇)

九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通用3篇)

九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通用3篇)九班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篇1常州市丽华中学钱红武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共性特点,及赐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把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

4、学会合作探究和写作,能从各个渠道收集、筛选和组合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

二、单元课时支配共13课时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鼎湖山听泉》 2课时《林中小溪》及同散文 2课时《飞红摘翠记黄山》 2课时《画山绣水》 1课时诵读观赏 1课时自由阅读 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三、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会和要求把握的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就是要求同学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表现出的的思想感情。

因而要教会同学从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共性特点及赐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蕴的人文内涵。

并且能从吟诵中品尝文章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悟到写景散文的一般思路。

进而参加“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在充分预备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和写作。

四篇课文的支配,应各有侧重点,《鼎湖山听泉》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指导同学学习在“吟哦讽诵”中留意感情嬗变的历程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林中小溪》一文在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同时,可向同学介绍一下这位被赞扬为“在整个世界文学中,未必能找到与他并驾齐驱的作家”的前苏联作家的作品风格,并再选择一些他的作品来加深同学的感受。

《飞红摘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则重点学习写景角度的选择与转换及材料的整理和运用,为写作做好预备。

作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吟哦讽诵”,一要创设好的情境,如为同学供应音乐、画面等激起同学朗读的爱好和热忱。

二是要指导同学在读中思考、品尝,以达到感悟的目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掌握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回答问题。

5.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书面表达。

二、教学内容1.单词学习:学习和复习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及其词义、词性和用法。

2.语法学习:学习并掌握第一单元的句型结构,并能灵活运用。

3.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4.听力训练:通过听力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5.口头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书面表达: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和运用。

2.阅读理解技巧和答题技巧的培养。

3.口语交流能力的提高。

4.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加强。

四、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介绍相关的话题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3.批判性思维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所学内容。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资源,提供更多样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第一单元的主题和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单词学习:介绍和复习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并进行词义、词性和用法解释。

3.语法学习:讲解和练习第一单元的句型结构,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4.阅读理解:分组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5.听力训练:使用听力材料,进行听力理解训练,并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6.口头表达: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7.书面表达:布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国家富强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富强和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国家富强和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家富强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富强和创新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国家富强和科技创新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富强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在国家富强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材料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和分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教学PPT,以便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国家富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富强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国家富强中的重要作用。

如我国高铁、5G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提出创新点,并进行实践尝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一、活动背景- 本次教学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单元的主题和内容;2. 掌握单元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3.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

三、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探索主题- 活动目标:了解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 活动步骤:-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言。

- 老师给出一幅图片或一组词语,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 学生代表分别向全班汇报,介绍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2. 活动二:重点词汇挑战- 活动目标:掌握单元中的重点词汇。

- 活动步骤:- 将课本中的重点词汇写在纸条上,并放入袋中。

- 学生分组,每组轮流派一名学生从袋中抽取一张纸条,并快速解释该词汇的含义。

- 全班都尝试猜测答案,并给出自己的解释。

- 老师核对答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认可。

3. 活动三:语法运用创新- 活动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

- 活动步骤:-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 每组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要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对话。

- 学生们可以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改编,将歌词与所学语法知识相结合。

- 学生们轮流表演自己准备的场景或歌曲。

四、教学资源- 投影仪- 课本教材- 纸条和袋子- 分组名牌五、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解释词汇的准确性以及语法运用的流利程度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任务和活动,以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鉴赏新诗珍品,从朗诵到创作——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诗单元,亦是“活动·探究”单元,教材设计了学习鉴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三个学习任务。

从单元教学目标看,这个单元非常适合通过开展整合学习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与魅力,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二次创作和演绎。

不仅如此,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还可以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避免单篇诗歌教学对诗歌内容的肢解和破坏。

本设计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为主要学习内容,辅以《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与《唐诗三百首》等,以欣赏、演绎、创作三个任务为核心,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层进关系的三个课段,驱动学生主动阅读,引导学生养成朗读诗歌的良好习惯并形成相关能力。

《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为第一课段范本,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比读,概括诗歌特点,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与《唐诗三百首》为拓展阅读材料,是第二课段演绎诗歌的助读材料。

本单元的6首诗歌是第三课段仿写创作诗歌的范文。

第一课段“自主读诗学鉴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掌握知人论世、抓意象、品意境、悟哲理等快速读懂诗歌的方法,写出 150 字左右的小评论,拓展阅读《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和《唐诗三百首》,真正践行“1+X”的阅读策略。

第二课段“互助共读齐演绎”,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诗朗诵、诗配画、诗配曲、改编诗剧等形式,入情入境地演绎诗歌。

第三课段“唤醒诗心自创作”,引导学生读写结合,通过仿写、改写落实创作小诗的单元写作目标。

通过这三个课段的学习,学生要领略到诗人的情思,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进而接受诗歌语言美、韵味美、情思美的熏陶并形成相应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语言目标】1.找出诗中的名句反复品味,并至少积累5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参考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参考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

4、学会合作探究和写作,能从各个渠道收集、筛选和组合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课本整体感知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鼎湖山听泉》2课时《林中小溪》及同作者散文2课时《飞红摘翠记黄山》2课时《画山绣水》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自由阅读1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三、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而要教会学生从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蕴的人文内涵。

并且能从吟诵中品味文章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会到写景散文的一般思路。

进而参与“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和写作。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鼎湖山听泉》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指导学生学习在“吟哦讽诵”中注意作者感情嬗变的历程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林中小溪》一文在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同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位被称赞为“在整个世界文学中,未必能找到与他并驾齐驱的作家”的前苏联作家的作品风格,并再选择一些他的作品来加深学生的感受。

《飞红摘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则重点学习写景角度的选择与转换及材料的整理和运用,为写作做好准备。

作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吟哦讽诵”,一要创设好的情境,如为学生提供音乐、画面等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二是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思索、品味,以达到感悟的目的。

单元起始课总结回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并明确任务:在初中两年的学习中,你有哪些好的语文学习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讨论2出示、补充讨论的话题:1、我们在课本上学到了哪些方法?思考,讨论3组织交流发表各自观点共同走进九年级(上)语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指导学生浏览课文、目录。

本学期的语文课本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和过去会有什么不同?浏览课文、目录2布置任务: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要求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阅读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和文学名着)制订计划3组织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交流整体把握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初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能简要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各自然风景的特点)朗读课文2组织交流指导学生浏览课文交流3指导阅读《综合学习与探究》了解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并能提出新的问题。

阅读4组成学习小组:1、分工收集资料。

2、商定展示成果的形式。

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熟练地朗读第一课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鼎湖山听泉》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重难点分析: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要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

是重点,也是难点。

要教会学生在吟诵中有所“得”、有所“悟”。

首先就要让学生产生朗读的兴趣,乐于沉浸其中,思考、感悟。

因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环节。

2、“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在学习中,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这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鼎湖山秀美风光。

教师补充。

在优美的音配画中,学生介绍有关鼎湖山的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思考:勾画作者游山踪迹,寻找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和旁批。

3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二、反复诵读,深入理解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问题设计: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而作为游记,也应较全面地介绍。

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山泉?又是怎样做到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交流3指导学生重点朗读第二三段:1、体会比喻的妙处(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找出下文中与此相呼应的比喻。

3、引用楹联有何作用?4、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气语调、思考、交流、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评价三、语文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播送音乐,指导学生用心聆听、感受。

用一个比喻把自己所听所感写出来。

听音乐,写片段2组织交流、评点交流、互评课后学习: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收集古诗文中写自然美景的名篇。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课文分析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由《小石潭记》的由景生情引入对本文主题的认识。

学生背诵、复习有关知识2指导重点朗读第八段。

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设喻的?2、为什么先举乐音,再举本体?作者如何把泉景与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的?朗读、思考、讨论、个别读、交流3指导学生沉浸其中反复诵读至背诵诵读二、拓展延伸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引导学生交流列代写自然美景的佳作,进一步体会这种由景生情,由情而悟的写法。

交流古诗文、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2语文活动:小小辩论会是拉动经济发展重要,还是自然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重要?学生按所持观点不同分组,合作辩论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写一个议论片段,把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2、预习《林中小溪》熟读课文,并收集有关作者资料。

《林中小溪》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能找出眼前景与人生感悟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3、了解普里什文作品的风格,体会作品“诗的深警和反复回荡的旋律” 之美。

4、收集对众多名家对普里什文的评价,通过对其他作品的阅读,进一步加深对理解,并能有自己独特的评价。

重难点分析:1、“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蕴涵在写景状物中的丰富内涵和人生哲理”同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只是经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对此种表现手法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本课以此为重点,是要在巩固的同时,学生能把他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普里什文的散文被称为“俄罗斯语言的百草”。

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作为初三学生,应该尝试从一定的高度来评析课文,虽然很难,但可以从学习、借鉴名家的评论开始做起。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由《鼎湖山听泉》导入:1、背诵第八段。

2、复习由景生情、由情而悟的写法。

背诵、复习提问。

2指导学生用刚学的方法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朗读、勾画3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二、阅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文章主体部分,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请个别同学读,并对他们的朗读作出评价。

问题:作者从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中,感悟到人生哲理。

请说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朗读、勾画、批注2组织讨论交流讨论交流三、语文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新思维小练习:1、由涓涓溪流你有何独特感悟?2、生活中还有哪些美景会给你联想?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反复诵读,感作者所感,生自己所悟。

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交流、评价课后学习:1、收集众多名家对普里什文的评价,并阅读《大地的眼睛》2、背诵优美段落(自由选择)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反复诵读,评析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检查学生背书情况学生轮流背诵2教师补充及归纳对作者有代表性的评价学生交流有关作者及评论家对他作品风格的评论。

3为学生评论提供范文学习、借鉴、模仿名家的评论,为课文中的某一部分写一段评论性的文字4组织交流、指导评价交流、评价二、拓展延伸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引导学生比较阅读阅读普里什文的另一部作品,比较、进一步体会其作品的风格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进一步修改课堂上的评论性文字。

2、收集有关黄山、桂林的资料《飞红摘翠记黄山》学习目标:1、能说出黄山诸景的特点。

2、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能说清本文写作角度的转换。

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变换角度多方面写景的方法。

3、能用流畅的语言介绍一处自然景观。

重难点分析:黄山是一个大题材,它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作者用多幅画面组接连缀,从各个方面写出了黄山的特点。

在写景是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地变换角度。

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课堂学习:一、朗读课文、理清层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情景导入:播放有关黄山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看影片,并交流手中资料2朗读课文,1、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找出课文在介绍自然景观时,选材组材上和前面两课最大的不同。

朗读、思考3组织交流、归纳小结交流二、反复诵读,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由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诵读,准备做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朗读、为说话练习作准备。

2按文章所写的不同类别,分别请几位同学介绍。

学生配合画面介绍3思考:1、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景物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景物的特点。

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4组织交流、归纳小结交流二、语文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教师提供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自然景观,供学生参考。

学生选择其中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写一段解说词。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教学反思课后学习:1、继续完成课堂小短文。

2、背诵精彩语段。

《画山绣水》学习目的:1、能说出本文在选材和组材上的独特之处。

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3、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并能有自己合乎理性的评析。

重难点分析: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2、品味杨朔散文诗化的语言是难点,因而在教学安排上要注意:一是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提升语言的感悟能力,二是参考评论家的评论,三可以和《林中小溪》比较。

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由黄山导入。

交流手中有关资料2朗读课文,说出本文在选材上和前面文章的不同。

读读、思思3组织交流交流4问题探讨:本文用了不少间接材料来写景,作者是怎样运用的,你认为哪一段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反复朗读,思考、讨论、交流二、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由课题“画山绣水”的内涵,引出对杨朔语言风格的评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