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点(2016)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表明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

我国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

狭义: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

一方是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是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3、管理方的概念:狭义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从广义上看,管理方除了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非正式雇主协会。

4、管理方的特点:1)管理方具有职权,职权是能向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强制服从并执行的权力以及给予奖惩的权力。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是经由一定正式程序而赋予某个职位的一种权力。

它源于企业产权,是合法的。

3)职权是由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5、雇主协会的类型:1)行业协会,同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2)地区协会,由某一地区的多种企业组成的地区性协会代表该地区雇主的共同利益。

3)雇主组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雇主组织可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

6、工会的定义:工会是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性组织。

工会的性质: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工会的地位: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员工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工会的特征: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

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即工会不得有政治和经济目的。

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

工会的权利:4)条,以及工会及其会员在采取产业行动中,享有豁免权。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模考试题与答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模考试题与答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模考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以下哪一个概念是用中性、温和的名称代替劳资关系这个具有对抗性意味的概念?A、劳使关系B、产业关系C、劳动关系D、劳雇关系正确答案:A2、权变管理理论在美国形成取于A、20世纪初B、19世纪末C、20世纪中叶D、20世纪70年正确答案:D3、在一切需要之中,最优先的是A、尊重需要B、安全需要C、生理需要D、感情需要正确答案:C4、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A、劳动行政关系B、劳务关系C、人事关系D、劳动关系正确答案:D5、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3小时正确答案:A6、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哪个国家形成的一种理论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正确答案:C7、下列人员中,适用我国劳动法的是A、某县妇联主任B、某派出所民警C、某小学教师D、某高校后勤驾驶员正确答案:D8、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A、雇佣关系B、劳务关系C、劳动关系D、契约关系正确答案:A9、有权修改劳动关系各项制度的是A^政府B、雇主C、雇员D、工会正确答案:A10、我国集体合同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86年《民法通则》B、1994年《劳动法》C、2008年《劳动合同法》D、2004年修订后的《集体合同规定》正确答案:B11、集体谈判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的A、法国B、荷兰C、美国D、英国正确答案:C12、造成劳动关系冲突的根本根源是A、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B、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C、国家有关劳动的法律法规D、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政策正确答案:A13、自由改革主义的代表是A、正统多元主义理论B、公共选择理论C、精英理论D、管理主义理论正确答案:C14、在劳动关系中,权力往往集中在A、政府B、管理方C、雇主D、工会正确答案:B15、员工团体最主要的形式是A、协会Bs委员会C、工会D、俱乐部正确答案:C16、劳动关系运行当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因是A、国家政策B、市场需求C、人的需要和利益D、人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答案:C17、下列情形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日的是A、飞行员B、出租车司机C、销售员D、企业经理正确答案:A18、在日本,对工会的不当劳动行为实施经济救济的制度是A、复议制度B、劳动委员会制度C、诉讼制度D、申诉制度正确答案:B19、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A、合作关系B、对抗关系C、剥削关系D、雇佣关系正确答案:D20、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是经由一定正式程序而赋予某个职位的一种权力,而不是个人的权力,它源于A、员工让渡B、法律规定C、企业产权D、政府授权正确答案:C21、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建立的理论基础是A、切斯特.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B、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C、彼得.德鲁克的经验主义学派AD、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正确答案:D22、新保守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政府理论是A、管理主义理论B、公共选择理论C、正统多元主义理论D、精英理论正确答案:B23、劳动关系理论一般认为,合作的根源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即被迫A、服从B、获得满意C、支配D、获得满足正确答案:D24、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的报酬不低于工资的A、300%B、200%C、150%D、250%正确答案:B25、高层管理者直接分配工作任务,亲自监督,经常做出奖惩决定的管理模式属于A、剥削型B、集权式C、自主型D、独裁式正确答案:D26、能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行为的是A、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明晰化B、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C、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D、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正确答案:B27、某甲在服装厂连续工作5年4个月,因服装厂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该厂应发给的经济补偿金是A、金额为某甲5个月的奖金B、金额为某甲6个月的工资C、金额为某甲5个月的工资D、金额为某甲6个月的奖金正确答案:B28、下列人员中,不适用我国劳动法的是A、某大学教师聘请的家庭保姆B、某国家机关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勤人员C、某乡镇企业职工D、某企业担任保安的退伍军人正确答案:A29、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生效后,当事人不自觉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的机构是Λ^劳动仲裁委员会B、仲裁委员会C、人民法院D、劳动行政部门正确答案:C30、下列不属于冲突的背景根源的是A、雇佣关系的性质B、劳动力市场的状况C、广泛存在的社会不平等D、工作本身的经验正确答案:A31、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是A、同行工会B、白领工会C、行业工会D、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正确答案:A32、在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中,集体谈判制度建立于A、成熟的劳动关系时期B、冲突的制度化时期C、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时期D、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时期正确答案:D33、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A、10%B、20%C、25%D、30%正确答案:B34、新保守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政府理论是A、公共选择理论B、正统多元主义理论C、精英理论D、管理主义理论正确答案:A35、从人力资源的混合雇佣模型来看,拥有标准化会计技能的会计师是A、通用人才B、独特人才C、核心人才D、辅助人才正确答案:A36、管理方的权力在就业组织中是以一种等级分层的形式逐级递减的,这种权力来源于A、所有者的所有权B、员工共同的让渡C、所有者的产权D、政府的授予正确答案:C37、我国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以下不适用劳动法调整的人员是A、某县公安局的民警B、某国家机关招聘的实行合同制的驾驶员C、某乡镇企业的农民工D、某商业银行的职员正确答案:A38、我国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A、劳动关系Bs人事关系C、雇佣关系D、劳务关系正确答案:A39、劳动力市场中最能体现社会正义的政策是A、社会倾销B、增加就业机会C、反垄断D、最低工资立法正确答案:D40、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权力专属于A、劳动监察机构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B、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劳动监察机构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正确答案:D41、工会最早出现于18世纪90年代末的A、西班牙B、德国C、英国D、法国正确答案:C42、1974年,哈里.布雷弗曼在其论著《劳动与垄断资本》中首次阐述的理论是A、变权管理理论B、决策过程理论C、利益相关者理论D、劳动过程理论正确答案:D43、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的工资报酬不低于其工资的A、150%B、200%C、250%D、300%正确答案:B44、当事人对一裁终局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多少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10日B、15日C、7日D、5日正确答案:B45、组成雇主协会组织的是A^企业法人B、管理方C、自然人D、雇主正确答案:D46、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A、企业一级的协商B、产业一级的协商C、国家一级的协商D、地方一级的协商正确答案:C47、劳动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是从工业革命到A、19世纪中叶B、18世纪中叶C、19世纪初D、20世纪初正确答案:A48、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的新趋势是A、对峙型劳动关系B、协调型劳动关系C、冲突型劳动关系D、合作型劳动关系正确答案:D49、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A、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代表组成。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选择题版)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选择题版)

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是中性、温和的代名词。

2、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

3、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员工方及以工会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则是用人单位、管理方以及雇主组织。

二者构成劳动关系主体。

4、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权利。

其中力量中最为重要的三种力量是:退出力量、罢工力量、岗位力量。

5、劳动关系的性质(1)平等性(2)不平等性(3)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4)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6、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

7、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这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8、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不同:(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4)适用法律不同(5)纠纷处理的机构不同9、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1)主体独立(2)权利平等(3)民主协商(4)充分合作10、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国家一级的协商。

11、经济环境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状况,是对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经济因素。

12、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劳动关系诸多因素中最为复杂、深刻、最主要的变量。

13、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4、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1、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2、行为科学理论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论。

3、谈判制度建立—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4、三方原则等制度建立—冲突的制度化。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章节练习题附答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章节练习题附答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分章习题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单项选择题1.在劳动关系内涵中,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A.美国B.日本C.英国D.德国2.下列不属于雇员范畴的是()A.蓝领工人B.教师C.教师D.农业劳动力3.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①雇员②雇主③雇员团体④雇主组织⑤政府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4.雇员团体最主要的形式是()A.雇员协会B.职业协会C.工会D.职工代表大会5.下列不属于雇主范畴的是()A.低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高层管理者D.经营负责人6.医院的清洁工、看门人与医生拥有的势力不同,清洁工和看门人谈判实力较弱,一旦离开,雇主很容易找到替代者,这体现了劳动关系的()特点。

A.法律的平等性B.经济的依赖性C.权益的冲突性D.实力的差异性7.劳动关系的实质是()A.雇佣与被雇佣B.冲突与合作C.对抗与和解D.利用与被利用8.()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员工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A.合作B 冲突C 成本D 沟通9. 下列哪些不属于劳动者“获得满足”的原因()。

A.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实施。

B.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是人员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

C.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

D.员工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秘籍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10.冲突的根本根源不包括()A.异化的合法化B.广泛的社会不平等C.客观的利益差异D.雇佣关系的性质11.以下不属于冲突的背景根源的是()【2013.4.1】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B.客观的利益差异C.劳动力市场状况 D.工作本身的属性12.()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工人被压抑的敌视情绪的宣泄方式。

A.权利义务的协商B.游行示威C.罢工D.诉诸法律手段13.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包括()(1)经济环境(2)政策环境(3)技术环境(4)法律和制度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A.(1)(2)(3)(4)B.(1)(2)(3)(5)C.(2)(3)(4)(5)D.(1)(2)(3)(4)(5)多项选择题1.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考点1 劳动关系的定义(★三级普通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一、劳动关系的词源1.词源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含有对立意味,包含了一致性与冲突性。

劳工关系:强调以劳动者为中心展开,着重于劳动者。

劳使关系:源自日本。

强调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中性、温和。

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

广义的产业关系主体包括劳资双方、而且包括政府。

2.定义:1704劳动关系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1704简】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考点2 劳动关系的主体(★★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狭义:雇员、雇主;广义:雇员、雇主、政府2.雇员的含义:(1)雇员是被雇用的人员;(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4)有些国家劳动法规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人员、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3.雇员的范围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低层管理者。

从产业部门来看,雇员的范围包括第二和第三产业。

4.雇员的范畴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和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劳动力。

5.雇员团体。

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工会是雇员团体的最主要形式。

6.雇主。

雇主可以包括雇佣劳工的业主、经营负责人或代表业主处理有关劳动事务的人。

7.雇主组织。

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

8.政府。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通过立法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为劳动关系的调整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劳动三权”,即结社权、集体交涉权和争议权;(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点

2016年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点复习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含义1、在现代社会,劳动社会形式的趋同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单选2、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名解3、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单选4、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单选5、劳动关系的主体:员工、员工团体工会是员工团体最主要的形式、用人单位、管理方、雇主协会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政府;多选6、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权力;多选7、员工的关系力量以下列三种力量最为重要:1退出力量;2罢工力量;3岗位力量;多选第二节劳动关系的性质与类型1、劳动关系的性质:1劳动关系的平等性;2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3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多选、简答2、劳动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利益冲突型、利益协调型、利益一体型;多选3、与传统的劳动关系调整方法不同,人力资本管理方法非常强调职工的差异性,强调根据职工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单选4、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单选第三节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1、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名解2、劳务关系的特征:1双方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2提供劳务的一方取得报酬是以劳动结果为准的;3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的一方自行承担风险;多选3、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不同: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4适用法律不同;5纠纷处理的机构不同;多选、简答4、政府、雇主组织、工会是构成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三个独立的主体;多选5、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主体独立、权利平等、民主协商、充分合作;多选6、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国家一级的协商;单选第四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1、劳动关系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多选2、劳动关系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市场状况和技术状况等因素;其中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状况,是对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经济因素;单选3、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劳动关系诸多因素中最复杂、最深刻、最主要的变量;单选第五节劳动关系的内在动因1、人的需要是劳动关系的内在动因;单选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个基本论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另一个基本论点是:人的需要都是有轻重层次;3、马斯洛将需要层次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多选4、马斯洛认为,生理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单选5、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人的行为指向和目标追求具有主导作用;单选、名解6、人的需要是个复杂的系统,人的需要和利益是劳动关系运行当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因,从而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单选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第一节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1、劳动者成为工人阶级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他们是自由的;二是他们除了他们自身外一无所有;多选2、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单选3、19世纪70年代早期,面对早期的工人组织,各国的立法都禁止工人结社、罢工和示威;英国1799年颁发的结社法和法国1791年颁发的夏勃里埃法就是这类法律的典型代表;多选第二节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1、187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1875年又颁发了企业主和工人法,允许工人团体和企业主签订契约合同;到1904年,新西兰出现了较规范的集体合同法;从此,集体谈判制度得到了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第二阶段;单选第三节冲突的制度化1、1935年罗斯福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单选2、在行为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与组织劳动者有关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论;多选3、产业民主化和三方性原则被提出在第三阶段;单选第四节1、现代管理学的发展——“管理理论的丛林”是由着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命名;2、集体谈判逐渐成为处理雇主与员工之间日常问题的主要手段;第五节新的矛盾和问题1、劳动关系的新变化:简答(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打破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利平衡(三)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四)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第六节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1、计划经济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和基本特征:多选(一)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二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三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四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2、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简答(一)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的差别(二)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并存(三)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四)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五)劳动争议大幅度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发展多选(一)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 二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三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四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第三章劳动关系管理的理论演进第一节劳动关系的理论演进1、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关系,即是生产关系中最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2、亚当·斯密把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三大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他的劳动分工思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分工的发展;劳动是价值的标准与源泉;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多选3、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理论中最为着名的是对“精于计算的理性”以及官僚制组织的论述;单选4、1950年邓洛普写成产业与劳动关系评论,提出了一个分析集体谈判与劳动关系的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将经济、技术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包含在内;单选5、邓洛普指出,在劳动关系系统中,行为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网是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基本要素;多选6、美国学者桑德沃早1987年出版的劳动关系:过程与结果一书中提出了劳动关系分析的理论模型;单选7、桑德沃认为,在劳动关系运行中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种:1外部环境因素;2工作场所因素;3个人因素;多选8、着名的劳动关系专家安德森分析模型,由“投入、主体、转换过程和产出”四个相互连接的相关部分组成;多选第二节劳动关系的不同学派与观点1、美国是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典型代表;2、日本是奉行管理主义学派主张的典范;3、德国是实施正统多元论学派政策最典型的国家,德国模式也是该学派最为推崇的现实模式;4、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观点最具代表性的实例;第三节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的新趋势:合作型劳动关系单选1、康芒斯1919年出版的工业友善认为只有赢得员工的友善,雇主才能收获是最为重要的因素;2、青木昌彦2001深入研究了三种企业决策结构,即股东主权—集体谈判模式、共同治理模式、管理者自由决策模式等是否有制度性效率;多选第四节劳动关系合作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享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工作岗位分享制;2时间购买计划;3缩短法定工作时间;4提前退休和过渡性退休;5延长休假时间;6灵活工作制;多选第四章管理方第一节谁是管理方1、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名解2、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名解3、雇主组织是由企业法人而不是自然人组成的协会;单选4、雇主协会的作用:1参与谈判;2解决纠纷;3提供帮助和建议;4代表和维护;多选、简答第二节管理方的角色理论1、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单选2、1974年,哈里·布雷弗曼在其论着劳动与垄断资本中首次阐述劳动过程理论;单选3、1984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A·科汉首次将战略选择引入劳动关系领域,并用战略选择模型分析管理方的决策行为;单选第三节管理模式和实践1、管理模式的类别——职权结构:独裁式;集权型;自住型;多选2、管理模式的类别——管理理念: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多选3、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创性、有限忠诚性;多选4、集权/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多选5、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1自主型组织设计工作生活在计划,包括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职务丰富化、自主型工作团队2雇员参与计划EIS,首次出现在1979年福特公司,标志着管理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3人事就业政策;第五章工会1、工会最早出现于18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并于1824年在英国取得了合法地位;工会是以经济斗争为直接动因而产生的;单选2、以19世纪中期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会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单选3、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名解4、根据工会运动发展历程,可以把工会组织划分为职业工会、行业工会和总工会三类;多选5、同行工会是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单选第三节工会的行为方式和主要职能多选1、工会的行为方式:1互保互助;2集体谈判;3劳动立法;4直接行动;5政治运动;2、工会的主要职能:1参与职能;2维护职能;3建设职能;4教育职能;多选、简答第六章政府第一节政府的角色1、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5P角色多选、简答1劳动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2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5公共部门的雇佣者第二节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1、新保守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当属公共选择理论;单选2、自由改革主义的代表是精英理论;单选第三节政府劳动关系策略与实践1、劳动关系模式:1市场个人主义;2自由集体主义;3谈判团体主义;4国家社团主义;5中央集权主义;多选2、最低工资立法是劳动力市场中最能体现社会正义的政策;单选3、社会倾销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的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名解第七章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重点章: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第一节冲突的根源1、冲突的根本根源包括四种: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冲突;3雇佣关系的性质;4劳动合同的性质;多选、简答2、管理方的权力来源于所有者的产权;单选3、除了冲突的根本根源之外,还有更多的背景根源:这种背景根源主要体现在:1广泛存在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的状况;3工作本身的经验;多选第二节合作的根源1、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多选第三节冲突的表现形式1、雇员或工会的产业行动:1怠工;2联合抵制;3纠察;4“号名单”“恶名单”;5罢工;多选2、雇主的产业行动:1关闭工厂;2雇佣罢工替代者;3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4复工运动;5黑名单;6排工;多选第五节劳资冲突的预防管理1、劳资冲突预防的意义:简答(1)有利于保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3)有利于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员工福利(4)有利于减少冲突的成本第六节劳资冲突的沟通管理1、劳资沟通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雇主和雇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名解2、劳资沟通的基本原则:多选1双向交流互动原则 2换位思考原则 3信息具体明确原则3、劳资沟通的技巧多选1积极倾听 2 有效表达 3准确反馈 4化解异议第八章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重点章第一节劳动法与劳动关系1、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名解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单选3、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多选(1)劳动立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2)劳动法还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4、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如下特征:简答(1)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属性;(4)劳动关系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简答、论述(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原则(2)参加民主管理原则(3)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和社会保障权利的原则(4)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和休息保护权利的原则(5)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6)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6、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机关以及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与其工作人员,不适用我国劳动法;我国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对广大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以及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中的人员,如教师、医务人员、文教人员等不适用;多选其他都适用劳动法,包括个体经济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7、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简答(1)范畴不同;2内容不同;3效力不同;4特征不同;5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8、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于某种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名解9、我国劳动法将就业年龄规定为16周岁;单选10、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并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组织;名解1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答或论述根据劳动法第3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在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时,必须同时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根据劳动法第3条,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和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12、劳动行为是劳动法律关系最重要的客体;单选13、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通常只由合法行为引起;变更和终止包括事件和行为含违法行为;第二节工资的法律保障1、劳动法中,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法律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名解2、工资支付的原则多选、简答(1)协商同意原则;2平等付酬原则;3紧急支付原则;4依法支付原则3、工资的法律保障多选、简答、论述1工资处理不受干涉 2禁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3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 4破产时工资之清偿权优先清偿 5工资的诉讼保护4、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单选5、加班工资标准:1延长工时:不低于150%;2休息日又不安排补休:不低于200%;3法定休假日:不低于300%注意:法定休假日不能以安排补休为补偿,休息日则可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6、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不得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1加班加点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多选7、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其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单选;8、劳动法第49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三劳动生产率;四就业状况;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多选9、最低工资是法定的最低报酬,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不得低于该当地的最低工资;第三节工作时间和加班加点1、工作时间:1标准工作日8h/天,40h/周;2缩短工作日适用于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夜班、哺乳期女职工;3不定时工作日适用于因工作性质和职责限制,企业高管、外勤、推销、长途运输、出租车司机、铁路港口码头装卸工人;4综合计算工作日适用于从事受到自然条件、技术条件限制的劳动,交通、渔业、地质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5弹性工作时间;6计件工作时间;主要是区分不定时工作日因时间无法固定与综合计算工作日因季节、技术、自然条件;选择题2、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个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单选3、全民法定休假日11天;第四节工作场所的规则1、女职工四期保护,经期、孕期、产期不得少于90天,哺乳期不满1岁婴儿,每班2次;2、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第五节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2、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多选、简答1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 2违法行为的实施3行为人的违法行为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 4行为人有过错2、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企业行政处分的主要内容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单多选经济处罚主要包括罚款、停发工资和降级三种形式;多选第九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重点章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名解2、专项协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为明确劳动关系中特定权利义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契约;名解3、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关系;名解4、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多选、简答1合同当事人的关系不同 2劳动支配权和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报酬性质及支付方式不同 4法律关系性质以及合同所属法律部门不同5、劳动合同的特征多选、简答劳动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它具有合同的一般特征,即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只有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合同才成立;合同是合法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具有上述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一合同主体的特定性二合同履行的隶属性三主体意志的限制性四劳动合同属于双务合同五劳动合同属于法定要式合同6、劳动合同的作用简答(一)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认和形成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二)劳动合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三)劳动合同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是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四)劳动合同是建立和维护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一项基本保障7、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多选8、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多选(一)平等原则;二自愿原则;三协商一致原则;四合法原则9、劳动合同有效应当具备如下四个条件: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内容、形式和订立程序合法;多选10、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权力专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多选11、劳动合同鉴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名解12、法定条款——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社会保险;6劳动纪律;7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多选13、约定条款——一般常见的约定条款有一些内容:1试用期限;2保守商业秘密条款;3培训;4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5第二职业条款;6变更、解除合同;7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多选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1、劳动合同履行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2亲自履行原则;3协作履行原则;4实际履行原则;多选、简答第四节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1、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承担经济补偿的条件多选注意:劳动者存在重大过错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劳动者技能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劳动关系的特点:①法律的平等性②经济的依赖性(一般实务上,劳动者对企业的依存度较高。

)③管理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指示和命令b.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c.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④权益的冲突性(企业常常是劳资冲突中占据优势的一方)⑤实力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其在劳资冲突中最重要的筹码。

在许多冲突中,拥有较多经济资源的企业实力仍强于集体劳动者的力量。

)⑥冲突的影响性⑦互动的复杂性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影响,技术环境会影响经济环境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政策环境。

)劳动关系的三大主体:管理方、劳动者(工会)、政府。

工会的作用(职能):1.经济职能(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有两个:①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裁员维持企业经营;②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将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2)确保就业公平。

2.民主职能(1)(正统多元主义)①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②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③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选择题版)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选择题版)

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是中性、温和的代名词。

2、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

3、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员工方及以工会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则是用人单位、管理方以及雇主组织。

二者构成劳动关系主体。

4、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权利。

其中力量中最为重要的三种力量是:退出力量、罢工力量、岗位力量。

5、劳动关系的性质(1)平等性(2)不平等性(3)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4)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6、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

7、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这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8、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不同:(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4)适用法律不同(5)纠纷处理的机构不同9、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1)主体独立(2)权利平等(3)民主协商(4)充分合作10、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国家一级的协商。

11、经济环境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状况,是对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经济因素。

12、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劳动关系诸多因素中最为复杂、深刻、最主要的变量。

13、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4、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1、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2、行为科学理论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论。

3、谈判制度建立—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4、三方原则等制度建立—冲突的制度化。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劳动法考点汇总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劳动法考点汇总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劳动法考点汇总一、劳动法(一)工作时间1.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2.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二)休息休假1.公休日,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公休日,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2.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共11天。

其中,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3.年休假,即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三)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例1】我国劳动法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B.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两天C.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的节日是元旦、劳动节、春节、国庆D.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答案】B。

中公解析: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故A正确。

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故B错误。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十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十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十一章劳动争议处理本章概览:本章需要关注细节较多。

重点关注劳动争议的时效与期限以及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考点67劳动争议的分类和意义(★★★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劳动争议的分类履衍、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其他与劳动关系直接相联系的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1)根据争议的主体不同,可将劳动争议分为个别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

(2)根据劳动争议性质不同,劳动争议可区分为权利事项争议和调整事项争议。

(3)在我国,目前通常把劳动争议分为“一般劳动争议”和“因签订、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2.劳动争议立法的意义我国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主要是《劳动法》(1995)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对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问题作出了规定。

考点68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包括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什么时候存在劳动关系、与谁存在劳动关系等的纠纷。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涉及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各个环节。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除名、辞退,是用人单位单方面要求解除合同的行为。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的时间。

我国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考点69劳动争议处理的目的和原则一、劳动争议处理的目的.........(1)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2)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3)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1)着重调解、及时处理原则;(2)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原则;(3)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考点70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由各种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和相互衔接的争议处理程序共同构成的解决劳动争议的制度体系。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七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七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七章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本章概览:本章内容为全书重点,重点阐述了我国劳动法中关于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劳动安全以及工作场所相关标准的规定,对考察选择和简答分值在10分左右。

考点26 劳动法的概念、功能及法律类型(★★★一级考点,一般为选择、简答)1.范的总称。

劳动法的本质..是由劳动法内容所反映并决定和影响劳动法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法的主旨是保护雇员即劳动者的利益;二是劳动法确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是劳动关系双方所遵循的最低条件和标准。

现代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的“工厂立法”,其产生以1802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为标志。

2.功能..:.(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

(2)解决纠纷。

(3)确定基本劳动标准3.劳动法如何调整劳动关系...........劳动法通过平衡雇员和雇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调整劳动关系的目的,通过规定雇员和雇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

劳动者的权利即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反之,劳动者的义务即是用人单位的权利。

为了强调用人单位的义务,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都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4、劳动法律类型及主要法案【1904论】(1)宪法。

宪法是法的最高形式,其他所有法律法规都必须与宪法的精神保持一致。

(2)法律。

如1994年的《劳动法》,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称《工会法》),2007年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

(3)劳动行政法规。

如《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规定》、《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

(4)地方性法规。

(4)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核定的规范性文件。

(5)行政规章。

包括国务院各部委的部分归葬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九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九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九章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考点58 集体谈判的含义、结构和级别1.在我国现行法规文件中,通常将“集体谈判”表述为“集体协商、平等协商”。

是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企业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集体谈判”区别于雇员个人为自己利益与雇主进行的个别谈判,它是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我国法律称用人单位)之间针对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及其他雇用条件,在适当时间以坦诚态度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涉。

3.集体谈判的目的是签订集体协议,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解决工作场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4.集体谈判可以建立在企业这一级别上,也可以在行业一级展开,可以是分散的,也可以是集中式的。

5.谈判结构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因素、历史因素、主体因素、利益因素和国家政策因素等。

6.我国主要实行企业级别的集体协商。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集体合同规定》着重对企业一级的集体合同做了规定,对行业集体协议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却隐含了行业集体协议的内容。

行业或产业工会是推行集体合同的重要力量。

在企业工会组建率较低、谈判力量较弱的情况下,由地方行业(产业工会)与地方行业协会(产业协会)或者企业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不失为发展集体协议制度的一种思路。

7.企业一级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协议是我国目前集体合同制度的基本形式。

考点59 集体协商的进程及诚信谈判的责任一、集体协商的进程集体协商的策略和技巧、程序和步骤,各个国家的表现形式不同。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集体协商的实际情况,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协商准备(二)确定协商代表企业与职工双方要按照一定程序确定本方的集体协商代表,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双方代表人数应当相等。

我国法律规定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

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

未建立工会的,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

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本单位工会主席担任。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1、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

(名解)2、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名解)3、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名解)4、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名解)5、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工人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

(名解)6、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仇的法人或自然人。

(名解)7、工会—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组织。

(名解)8、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名解)9、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由劳动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名解)10、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法律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名解)11、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关系。

(名解)1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名解)劳动合同鉴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大纲)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大纲)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纲)《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辅导资料⼀,名词解释1、均衡型劳动关系PlO指劳动关系双⽅的⼒量相差不⼤,能够相互制衡。

2、谈判社团主义P158谈判社团主义;也称社会社团主义,指这样⼀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利益的阐述和政策的确定都要通过怍为其成员和⽥家间的合法中介⽽⾏事3.集体谈判P261指雇主和⼯会之间针对⼯作报酬、⼯作时间及其他雇佣条件,在适当时间以坦诚的态度所进⾏的协商和交涉。

4、“效率⼯资”理论P25在某些就业组织中,有些员⼯会得到超出其他雇主所提供的⼯资和福利⽔平的报酬,因为较⾼的⼯资福利会促使雇员更加努⼒⼯作,提⾼效率,因此这部分超出其他雇主的⼯资被称做“效率⼯资”。

5、协调性谈判P277指不同的集体协议虽然分别由不同的组织谈判⽽成,但是所有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在基本内容、基本条件上却⼏乎相同,⾄多仅有细微的差异。

6、⼯业主义理论P34该理论认为社会⾜以所有成员的功能整合的⽅式获得发展的,秩序和进步代表着经济和社会⾃然发展过程的主流,⽽冲突和停滞仅仅是局部的问题。

7、弹性⼯作时间P183是指在标准⼯作时间的基础上,每周的总⼯作时间不变,每天的⼯作时间在保证核⼼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调节。

8、“野猫罢⼯”P299是指未经过⼯会、由⼯⼈⾃发组织的罢⼯。

也叫⾮法罢⼯。

9、冲突的根源P46-49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交。

10、霍桑试验P73是指在1927-1932年间由美国⼈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的⼀系列试验,他们认为,照明强度和其他⼯作条件对⽣产率变化没有影响,劳动⽣产率的提⾼对劳动过程中的⼠⽓及其成员的满意度及⽣产过程中的有效管理等因素有关。

霍桑试验的重要之处在于把⼈当作社会的⼈,从⽽要更多地考虑岗位上的⼈的情感、⼼理、期望等。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试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试重点

劳动关系名词解释:它是雇员与雇主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统称。

劳动合同名词解释: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管理方名词解释: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确定与调整最低工资: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一般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应高于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及意义:意义:1.增强员工的独立创造性和思考能力,使所有雇员对企业及企业的成功有强烈的责任感。

2.提供员工自我锻炼的机会,为所有雇员提供参与可能影响她们利益的决策的机会,有利于组织制度、决策的实施。

3.协助管理者集思广益,做出明智决策,帮助企业提高绩效和生产力、采纳新的工作方法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4.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5.提高员工忠诚度和满意度。

形式:1.员工持股计划。

2.质量圈。

3.共同协商。

4.建议方案。

我国员工参与管理形式:1.职工代表大会。

2.工人监事和工人监事制度。

3.厂务公开制度。

拱手罢工:进行这种罢工的劳动者并不离开工作场作,而是在几小时或几天中双手停止工作,直到管理者同意他们的要求时才继续工作。

黄犬契约:指雇主不参加或退出公会为条件与劳动者签订的雇佣合同。

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工会的行为方式,工会的职能义务:行为方式:1.互保互助2.集体谈判3.劳动立法4.直接行动5.政治行动。

职能:1.参与职能2.维护职能3.建设职能。

4.教育职能。

工会的义务:1.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义务。

2.遵守和维护宪法和法律义务。

3.协助政府开展工作的义务。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填空选择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在(欧美国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3、双方对你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其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4、劳动关系的主体有(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6、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7、罢工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以你为罢工是双方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讲,罢工是(非理性)的行为。

8、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

9、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

10、(法律)和(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1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效率最大化),对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影响评价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加拿大和爱尔兰12、(新保守派)认为,理想的劳动法应该是工人难以组织工会,或者即使有工会,其权利也很小。

13、(管理主义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

主要集中在日本14、(正统多元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主要集中在德国15、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

16(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17、(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1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1复习)

1.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的是(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的时间是(1994年7月5日)。

3.“提供证据”属于(程序法)。

4.罢工、抵制、辞职、诉怨等状况,属于冲突的哪种表现形式?(显性冲突)。

5.用人单位关闭工厂、停工、惩处或辞退员工等是冲突的哪种表现形式? 隐性冲突6.下列哪一项是按结构划分的工会组织?(企业工会)7.“制定关于劳动合同的规章和政策,指导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劳动合同鉴证和备案,确认和处理无效合同,监督劳动合同履行”属于政府对劳动关系哪方面的管理?(劳动合同方面)8.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要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本人月工资的20%9.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应支付的工资报酬为不低于工资的(150%)10.张某委托朋友李某(非本单位员工)代班,这违反了劳动合同的哪项法律特征?(劳动合同的不自由性)11.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工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农民工也可以参加工会)。

1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多少日内结束(10日)13.以下有关里工的表述,正确的是罢工是劳动者集体的、有组织的行为14.因为制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产生的争议属于哪种劳动争议?(集体争议)15.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多少日内向法院起诉?(20日)1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不包括客体资格2.管理者的价值观和目标在管理实践中应为核心,以此管理理念为标准划分可将管理方式分为三类、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这三种类型?(放任型)3.用人单位接挤员工、任意安排员工等是冲突的哪种表现形式?(隐性冲突)4“积极采取措施搞好高校毕生就业工作”属于政府对劳动关系哪方面的管理?(就业方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穷动法》规定,劳动若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6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多少的300%7.劳动者有下列哪一种情形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8.国际上是早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规范是(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9衡量工程度的指标不包括(受损的企业形象)10.下列属于冲突根本根源的是(心理契约的不履行)1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说,应自决定受理之日起少日内结束?(30日)12.下列劳动争议诉讼的主要环节排序正确的是(起诉和受理一案件审理前的准备一开庭审理一裁判一上诉一强制执行)13.下列不属下可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条件的是(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一致同意,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三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三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考点10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三级普通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劳动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2.斯密的管理思想【1904简】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他的管理思想也成为当时的主流管理思想。

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所有用品都来源于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利润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

在斯密管理思想盛行的年代,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提高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3劳动关系特点: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

在该时期的劳动关系中,资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4.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5.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特点(1)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

(2)一方面,雇主或资方通过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威胁压迫工人,以及对恶劣工作条件的漠不关心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工人或劳动者在争取工资、工时、就业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3)这种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即使产生了工会,这一时期的工会也很不完善。

(4)该时期的劳动关系中,资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5)政府在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于劳资纠纷采取不干预的方式,然而实际上,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一方。

考点11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三级普通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背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

在这个阶段,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3.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1704简】:(1)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队伍逐渐壮大,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笔记(原创整理精华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笔记(原创整理精华版)

期末复习整理笔记〔含重点知识点考点及PPT截图〕一、劳动关系词源△1,狭义: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资关系: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劳方资方界限清楚,关系中包含一致性与冲突性。

3,劳工关系:与中文劳动关系是同一词,强调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集体谈判过程。

4,劳雇关系:又称雇佣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5,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中性温和。

源自日本。

6,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狭义指劳资关系;广义产业及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雇佣关系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源自美国。

考点1: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广义:劳动关系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职工及其职工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权、责、利关系。

①企业与全体职工〔包括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②企业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③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④经营者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⑥职工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狭义:企业作为用人单位〔雇主〕与职工〔雇员〕及其组织之间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形成和调整的劳动法律关系。

①〔直接〕目的:实现生产劳动过程。

②主体:根本主体:劳动者;劳动力使用者相关主体:政府〔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者〕;工会〔劳动者利益代表〕;雇主组织〔利益代表〕③〔根本〕性质:劳动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性质、实质〕▲1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

〔简而言之,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2 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点复习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含义1、在现代社会,劳动社会形式的趋同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单选)2、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

(名解)3、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

(单选)4、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

(单选)5、劳动关系的主体:员工、员工团体(工会是员工团体最主要的形式)、用人单位、管理方、雇主协会(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政府。

(多选)6、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权力。

(多选)7、员工的关系力量以下列三种力量最为重要:(1)退出力量;(2)罢工力量;(3)岗位力量。

(多选)第二节劳动关系的性质与类型1、劳动关系的性质:(1)劳动关系的平等性;(2)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3)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

(多选、简答)2、劳动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利益冲突型、利益协调型、利益一体型。

(多选)3、与传统的劳动关系调整方法不同,人力资本管理方法非常强调职工的差异性,强调根据职工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单选)4、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

(单选)第三节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1、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名解)2、劳务关系的特征:(1)双方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2)提供劳务的一方取得报酬是以劳动结果为准的;(3)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的一方自行承担风险。

(多选)3、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不同:(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4)适用法律不同;(5)纠纷处理的机构不同。

(多选、简答)4、政府、雇主组织、工会是构成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三个独立的主体。

(多选)5、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主体独立、权利平等、协商、充分合作。

(多选)6、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国家一级的协商。

(单选)第四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1、劳动关系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多选)2、劳动关系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市场状况和技术状况等因素。

其中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状况,是对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经济因素。

(单选)3、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劳动关系诸多因素中最复杂、最深刻、最主要的变量。

(单选)第五节劳动关系的在动因1、人的需要是劳动关系的在动因。

(单选)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

一个基本论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

另一个基本论点是:人的需要都是有轻重层次。

3、马斯洛将需要层次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多选)4、马斯洛认为,生理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单选)5、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优势需要对人的行为指向和目标追求具有主导作用。

(单选、名解)6、人的需要是个复杂的系统,人的需要和利益是劳动关系运行当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因,从而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单选)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第一节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1、劳动者成为工人阶级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他们是自由的;二是他们除了他们自身外一无所有。

(多选)2、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单选)3、19世纪70年代早期,面对早期的工人组织,各国的立法都禁止工人结社、罢工和示威。

英国1799年颁发的《结社法》和法国1791年颁发的《夏勃里埃法》就是这类法律的典型代表。

(多选)第二节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1、187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1875年又颁发了《企业主和工人法》,允许工人团体和企业主签订契约合同。

到1904年,新西兰出现了较规的集体合同法。

从此,集体谈判制度得到了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第二阶段)。

(单选)第三节冲突的制度化1、1935年罗斯福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

(单选)2、在行为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与组织劳动者有关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论。

(多选)3、产业化和三方性原则被提出(在第三阶段)。

(单选)第四节1、现代管理学的发展——“管理理论的丛林”是由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命名。

2、集体谈判逐渐成为处理雇主与员工之间日常问题的主要手段。

第五节新的矛盾和问题1、劳动关系的新变化:(简答)(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打破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利平衡(三)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四)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第六节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1、计划经济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和基本特征:(多选)(一)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二)劳动关系容的国家计划性(三)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四)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2、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简答)(一)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的差别(二)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并存(三)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四)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着法律规不健全的问题(五)劳动争议大幅度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发展(多选)(一)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 (二)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三)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四)劳动关系规的法制化第三章劳动关系管理的理论演进第一节劳动关系的理论演进1、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关系,即是生产关系中最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2、亚当·斯密把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三大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他的劳动分工思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分工的发展;劳动是价值的标准与源泉;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多选)3、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是对“精于计算的理性”以及官僚制组织的论述。

(单选)4、1950年邓洛普写成《产业与劳动关系评论》,提出了一个分析集体谈判与劳动关系的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将经济、技术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包含在。

(单选)5、邓洛普指出,在劳动关系系统中,行为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网是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基本要素。

(多选)6、美国学者桑德沃早1987年出版的《劳动关系:过程与结果》一书中提出了劳动关系分析的理论模型。

(单选)7、桑德沃认为,在劳动关系运行中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种:(1)外部环境因素。

(2)工作场所因素。

(3)个人因素。

(多选)8、著名的劳动关系专家安德森分析模型,由“投入、主体、转换过程和产出”四个相互连接的相关部分组成。

(多选)第二节劳动关系的不同学派与观点1、美国是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典型代表。

2、日本是奉行管理主义学派主的典。

3、德国是实施正统多元论学派政策最典型的国家,德国模式也是该学派最为推崇的现实模式。

4、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观点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第三节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的新趋势:合作型劳动关系(单选)1、康芒斯1919年出版的《工业友善》认为只有赢得员工的友善,雇主才能收获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2、青木昌彦(2001)深入研究了三种企业决策结构,即股东主权—集体谈判模式、共同治理模式、管理者自由决策模式等是否有制度性效率。

(多选)第四节劳动关系合作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享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工作岗位分享制;(2)时间购买计划;(3)缩短法定工作时间;(4)提前退休和过渡性退休;(5)延长休假时间;(6)灵活工作制。

(多选)第四章管理方第一节谁是管理方1、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名解)2、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名解)3、雇主组织是由企业法人而不是自然人组成的协会。

(单选)4、雇主协会的作用:(1)参与谈判;(2)解决纠纷;(3)提供帮助和建议;(4)代表和维护。

(多选、简答)第二节管理方的角色理论1、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单选)2、1974年,哈里·布雷弗曼在其论著《劳动与垄断资本》中首次阐述劳动过程理论。

(单选)3、1984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A·科汉首次将战略选择引入劳动关系领域,并用战略选择模型分析管理方的决策行为。

(单选)第三节管理模式和实践1、管理模式的类别——职权结构:独裁式;集权型;自住型。

(多选)2、管理模式的类别——管理理念: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

(多选)3、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创性、有限忠诚性。

(多选)4、集权/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

(多选)5、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1)自主型组织设计(工作生活在计划,包括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职务丰富化、自主型工作团队)(2)雇员参与计划(EIS,首次出现在1979年福特公司,标志着管理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3)人事就业政策。

第五章工会1、工会最早出现于18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并于1824年在英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工会是以经济斗争为直接动因而产生的。

(单选)2、以19世纪中期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会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

(单选)3、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名解)4、根据工会运动发展历程,可以把工会组织划分为职业工会、行业工会和总工会三类。

(多选)5、同行工会是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部一致性。

(单选)第三节工会的行为方式和主要职能(多选)1、工会的行为方式:(1)互保互助;(2)集体谈判;(3)劳动立法;(4)直接行动;(5)政治运动。

2、工会的主要职能:(1)参与职能;(2)维护职能;(3)建设职能;(4)教育职能。

(多选、简答)第六章政府第一节政府的角色1、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5P角色(多选、简答)(1)劳动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2)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5)公共部门的雇佣者第二节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1、新保守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当属公共选择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