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换位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位思考给学生一个台阶下

一、通过暗示、说理、感化等手段转化犯错的学生。

暗示、说理、感化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平时教育中,批评与惩罚往往是教师教育犯错学生最常用的法宝。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希望自己的教育方法能够“立竿见影”,但是有些做法往往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如学生作业没按时上交就罚写几遍,甚至几十遍;课堂上学生做小动作,随便讲话就点名批评或罚站;成绩差的学生被老师批评,被视为脑子笨、“弱智”等。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心理障碍,都可能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现象的发生。我们若能给不按时上交作业的学生减少作业量;对课堂上做小动作的学生多加暗示,让他专心听课的同时,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对学习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哪怕是点滴的小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将会让他们在教师的宽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集体荣誉感。由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阶段性特点,中小学生缺乏稳定性和自控能力。他们的行为大多数是儿童式的行为,因此,教师要通过暗示、说理、感化的手段去转化他们,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关心弱势群体,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

弱势群体中的学生一般都在社会、家庭、学校中得不到应得的尊重,因而自卑、疑惧。教师教育犯错学生,了解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有的学生经常犯同一种错误,这就要教师查查犯错的“病根”。从学生犯错的心理环境入手,解剖其犯错的心理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做正面引导,避免再次犯错。有一学生6岁时,母亲离家出走了。他

被父亲寄养在姑妈家中,缺少关怀,性格孤僻。上初中后,他常动手打女同学,全班同学都讨厌他。教师批评教育不起作用。后来班主任了解了他的成长背景,知道他恨妈妈抛弃他,所以也恨所有女性。老师用母爱般的亲情去温暖帮助该学生,周末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把他带在身边,经常鼓励他自爱自强,不要怨天尤人,常让他参加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与同学友好相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引导,这位学生基本扭转了畸形的心理,与同学融洽相处,学习有了进步。

有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是因不适应环境引起的。温暖的家庭、良好的学习环境、熟悉的老师与同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如小杰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性格内向。他不肯做家庭作业,老师向他要作业本,他就逃学。原来,他父母在外做生意,他已经第三次转学了。家长平时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沟通机会极少。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失去了信心,小杰逃学更加频繁。班主任带他去心理咨询,发现他是因为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经常换学校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而家长得知他不做作业就经常打他。为了让小杰感受到家庭、学校的爱心,班主任一方面与家长联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对他多加关心,多找他谈心,拉近与他的距离。同时,教育其他学生也多关心他。这样,通过努力,小杰感受到亲情和友情,渐渐地学会了与同学们共处与合作,学习也很快进步了。

三、教会学生自己寻找台阶。

我们看待学生,要从学生个体属性出发,他们和所有的人一样既有生理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魏书生对待学生犯错误就有

一套好方法:他的学生犯了错时,一种方法是写说明书,要求学生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入观察自我,分析自己的好思想与坏思想斗争的过程,从而调整自我心理环境。另一种方法是写犯错误的“心理病历”,写出“发病”原因、初发时间、主要症状以及自己设计用几个疗程“医治”等。这两种方法是分别依据心理分析疗法和行为疗法,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达到一定的效果。因为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发自内心的需要,需要教师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助、信任。偶尔犯错误时,特别需要教师的谅解。所以,我们要用爱心去铺垫一个个台阶,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摘自《教育信息报》

换位思考与教学相长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强调教师是授业者,是教学环节的主导者。一个学校固然有着门类齐全的科目,全方位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给予学生“解惑”的是教师。不仅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涵养等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业中,如能把握好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地位,“传道、授业、解惑”与教学相长将能相得益彰。所谓“把握教学主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能站在教学主体的位置上

影响着教学效果,这是每一位执教者都能体会到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重点,更要注重“备人”。要了解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安排教学步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学生的面部表情及反应状况来检验自己教案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可以通过课堂复习,提问,通过作业的批改,课后答疑等实际情况,来检验、认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随后,再返过来,结合学生学习的反馈,重新备课,从组织教学,到授课方法给予充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如此,备课――备人――再备课的多次循环,能不断的冲破自身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避免教师一厢情愿的精心设计,学生却启而不发、毫无反应的现象。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得心应手地驾驭好每一堂课,全方位的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而行之有效。这就是换位思考,从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角度出发,来改进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为灵活。换位的结果也帮助了教师发现乃至把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般规律,促进教学相长。

现代的学生思想活跃,富于开拓精神,信息接受量也很大,教师如若仍然机械、教条的生搬硬套,一言堂,课堂死气沉沉,一问三不知也是预料之中的。因此,教师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多换位,打破旧的思维框架和心理定势,建立全新的适应师生关系的课堂教学方

式。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大胆尝试自由谈论式的开放教学。课堂上可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审时度势,顺藤摸瓜,最后引出正确的答案或规律。如:炼钢专业课上,提问转炉内的热量从何而来,让学生各自想象,猜测,甚至开展小组讨论、自由争执。使每一位学生都开动脑筋,参与学习。教师根据大部分学生的观念,沿着学生的思路,逐步引渡,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转炉内的热量主要来自于铁水的物理热和化学热。这里,所谓“沿着学生的思路”,就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筹帷幄的法宝,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百战不殆。此外,课堂上常采用:提问,解答式;各抒己见,引出规律式;启发、诱导式等教学方式,无疑比填鸭式的灌输教学要灵活得多。这就是换位思考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习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学生的参与性很强,教与学都得到了沟通、锻炼。换位的结果也帮助了教师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识过程、思维方式,体现教学相长。

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换位,体会并洞察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理要求,机智、灵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教学一致。如:仍然是炼钢专业课,讨论供氧量对冶炼的影响问题,在复习、讲解了体积流量的概念后,学生反应并不明显,于是设问:为什么自来水龙头开启越大时,水的流量随之增大?课堂上凝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很感兴趣,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