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等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如果家庭环境没有良好的亲子沟通和关系,并且存在着家庭冲突和紧张气氛,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焦虑感。
相反,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从而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
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个性、价值观和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家庭以严格的教育方式为主,对大学生的要求过高,给予过多的压力和批评,可能导致大学生患上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一种温和、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大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和独立空间,鼓励他们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渡过困难时期。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甚至存在家庭暴力、虐待等问题,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创伤和困扰。
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关心和爱护,大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困境。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尊重个体差异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良好的家庭关系都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应该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关怀,并且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权。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导言:心理健康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家庭环境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是塑造大学生性格与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
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分为严厉型、宽容型和民主型三种类型。
其中,严厉型容易导致儿童受到过度限制和处罚,导致自尊心低下,情绪不稳定;宽容型则容易使孩子过度依赖,缺乏自律能力;而民主型则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因素,增强抵御压力的能力。
二、家庭亲子关系的影响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具有重要作用。
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建立在相互沟通、互相尊重和关爱基础上的。
大学生在家庭中,如果亲子关系紧张、沟通不畅,常常会感到孤立和无助。
而良好的亲子关系能提供情感支持、帮助解决问题,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三、家庭特征的影响家庭特征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例如,家庭收入、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研究发现,经济困难的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困难可能导致学业压力、生活困境和焦虑等问题,而单亲家庭则存在着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心理因素。
四、家庭教育氛围的影响家庭教育氛围是个人发展的重要背景条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能够塑造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个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感管理能力。
而教育氛围的缺失则会使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降低自我认同感,增加心理压力。
五、家庭服务体系的影响家庭服务体系是指由家庭成员和社区提供的心理支持和服务。
在家庭服务体系完善的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交流与帮助。
良好的家庭服务体系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因素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家庭因素常常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包括着严厉型、民主型、放任型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严厉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家长通常会以严格的要求和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和成绩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这容易使大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而且,严厉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导致家庭矛盾加剧,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则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平等和开放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能够使大学生感到家庭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家长往往忽视对孩子的约束和教育,任由孩子自由发展,这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和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家庭氛围的影响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会使大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样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关爱,温馨的情感交流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意,从而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庭中的冲突和不和谐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冲突和不和谐常常会使大学生感到烦躁和不安,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未来的希望,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指人在身体、智能及感情上,在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我们最先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心理生理都尚未成熟,其中家庭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背景三方面。
一、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结构主要指一个家庭的组成情况和家庭成员的构成情况。
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良好、完整的家庭,其子女的心理也是完美的,相反,破碎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是有负面影响的,尤其在大学阶段对感情没有安全感,恐惧婚姻等。
下面分析几种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独生子女家庭我国长期以来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大学生主体。
普遍出现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的现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中大人以一个孩子为中心,容易出现过分保护与溺爱,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性。
与此同时,独生子女在成长环境中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无法体会到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及相互间的交流与分享。
而这些对踏入大学校门、需要独自与众多同学相处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二)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指父母离异或者一方去世的家庭。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既少不了来自母亲的温柔细心、对事物细腻观察的教育,又离不开来自父亲勇敢负责等方面的教育。
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任何一方的教育都容易变得极端,他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与此同时,由于单亲家庭父母本身少了另一半的关怀,因此单身父母自身就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女孩男性化,或者男孩女性化,出现人格极端化,妨碍心理健康发展。
(三)重组家庭重组家庭指夫妇双方至少有一人经历过一次婚姻,并且有一个或多个前次婚姻的子女及夫妇重组的共同子女。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重视。
在大学期间,学生往往面临来自学业、社交、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其中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从小到大,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家庭存在不良因素,如家庭冲突、家庭暴力、家长离异等,大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和不安。
这些负面因素会影响学生的焦虑水平,增加学业和生活压力,并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不给予足够的自主和责任感的培养,可能导致大学生在面对挑战时缺乏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相反,如果父母过于苛刻和严厉,对孩子施加过度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和自卑感。
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如果家庭经济拮据,学生可能会面临经济压力,不得不通过打工来减轻家庭负担。
这可能会干扰学生的学业进度,导致学业压力和焦虑感的增加。
相反,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学生可能会面临来自社会的期望和压力,追求更高的目标,并面临就业压力等问题。
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
家庭的支持和赞许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家庭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他们面对困难时的适应能力。
相反,家庭的批评和不支持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和自我怀疑,增加学习和生活的负担。
家庭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适当的教养方式、合理的经济状况以及家庭的支持和赞许都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且综合的问题。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
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的,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这样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大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与此相反,家庭环境不良,例如家庭暴力、冷漠、嫉妒等,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和不安全感,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康。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那么大学生将更有可能具备积极的心态和抵御压力的能力。
相反,如果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关注,甚至是过分严苛的管教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大学生的关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关系融洽和谐的家庭,能够提供爱与支持,使大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而家庭关系紧张、冲突不断的家庭,会使大学生陷入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机会,减轻他们因经济问题而产生的压力。
相反,一个贫困的家庭可能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使他们陷入物质困境和不安全感中,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相对稳定的家庭经济状况,都有助于大学生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庭应该意识到自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关怀和引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却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一、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氛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家庭中所传递的情感氛围。
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庭成员之间会互相支持,关爱,尊重对方的个人喜好和选择,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而在一个冷漠、压抑或者矛盾重重的家庭氛围中,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情绪低落、自卑、自责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研究发现,家长过分溺爱、过分严厉、过度保护等不良教养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过分溺爱的家长容易造成大学生性格软弱、自尊心薄弱、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对挫折容忍度低,这种大学生容易出现抑郁、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过分严厉的家长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出现压抑、愤怒等情绪问题。
过度保护的家长会使大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对外界世界缺乏适应能力,出现社交障碍、自卑等心理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是指家庭的收入水平和物质条件。
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大学生通常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他们的学业和生活都比较稳定,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
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大学生则可能面临学业和生活的各种压力,他们可能需要辛苦打工来帮补家用,或者因为经济原因而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这都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是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
时至今日,心理健康已成为作为健康人必备的条件之一。
而根据世卫组织的这一定义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即使是社会适应良好,因而心理健康就是个体部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大学生处于一个心理逐渐成熟逐渐从单一的环境走向多元环境的转折时期,因此研究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对其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而众多,在这里之所以选择家庭因素是基于家庭在个人发展中的根源性和基础性的影响。
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直接影响了作为子女的大学生所得到的关爱的程度和发展的方向。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子女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成。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家庭关系里,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当这三个关系达到平衡时,才能使整个家庭关系和谐的发展,促使家庭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也是起促进作用。
但是,当三者的平衡被打破时,对家庭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极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
1.1单亲家庭(离异,丧亲)所谓的单亲家庭即是指父母离异,或丧失单亲等原因子女只和父母中一方生活的家庭。
对于离婚而言,在离婚之前子女已受到了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影响。
离婚产生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和情感。
[1]研究表明,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的子女常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攻击行为,易激怒,人际关系减少,孤独以及社会退缩。
部分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并呈现出人际交往困难的情况。
另一个产生单亲家庭的原因即是父母丧亡,这也是巨大的家庭结构的改变。
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早已被证实。
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居丧期间引起的负面效应持续存在,若在青春期丧失和自己同性别的至亲,容易出现延迟性心理反应,尤其以抑郁症较为明显和持久。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引言:大学生是社会中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从青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心理和身体上都存在较大的变化。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其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备受研究。
本文拟就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亲子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子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亲子关系良好的大学生通常拥有安全感和自尊心,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相反,亲子关系紧张、亲子依恋不理想的大学生常常感到焦虑、抑郁和自卑。
亲子冲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负面影响。
家庭中过高的期望、过度的约束和过于苛刻的批评都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压力和负担。
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的温馨与和谐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都会使大学生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全,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经济困难会给大学生带来生活负担和压力,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家庭经济困难还可能限制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四、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家庭以严厉、苛刻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施加压力,会使他们面临过高的期望和压力,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而以过于溺爱的方式对待孩子,可能使大学生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对未来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丧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五、家庭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
家庭支持可以给予大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家庭支持还可以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家庭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家庭因素1、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平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话,因为父母都是大人,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他们说的做的,都是对的,不容反驳,包括对待已经成年的大学生。
如果这样,那么孩子和父母之间必然会竖起一面墙,产生隔阂。
因为孩子需要民主、平等的沟通,父母如果高高在上,那么孩子肯定不会和你袒露心扉了。
2、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父母关系、亲戚关系都特别融洽、和谐的家庭,能够给孩子带来正能量的影响。
这样的家庭培养的大学生的心态更阳光、更健康,遇到问题和困难都能积极地面对。
但如果孩子的话题成长环境不好,比如父母关系不好,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造成教育缺失,这样的家庭对大学生产生的多是消极影响。
内心是脆弱的、孤独的、没有阳光,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消极心理。
3、长辈的过于溺爱父母和长辈的一味顺从和溺爱,会让孩子养成骄横跋扈、说一不二、以我为中心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内心都非常自私自利,不懂得顾及别人感受。
在与老师、同学和身边的人的交往中很难融入其中,往往就会收到别人排挤和冷落。
4、家庭习惯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父母及最亲的人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孩子。
我们会发现很多优秀的大学生,他们的父母大多数都是有素质、有涵养、有文化的人。
无论是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文明礼仪、性格特点都是比较好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1、人格完整:就是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和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各方面都能平衡和谐发展,而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2、情绪健康:就是大学生应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是一段重要的成长时期,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家庭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支持和安全感,另一方面,不利的家庭环境和情感问题也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首先,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一个家庭稳定,亲密温馨的环境可以给大学生提供重要的情感支持。
大学生在远离家人和独立生活的过程中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此时其家庭对他们的情感支持尤其重要。
如果家庭环境稳定和融洽,这种情感支持可以让大学生感到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减少他们的压力和焦虑。
另外,家庭经济的稳定也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经常面临诸如学费、住宿费和学习材料等高昂的费用,而身处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可能还要面临更多的经济压力。
如果家庭经济相对稳定,大学生就可以更放心地专注于学业和自我成长,而不必担心生活费用的问题。
相反,如果家庭经济不稳定,大学生可能会陷入困境,担心财务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情感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具有负面影响。
家庭中的不和谐和矛盾关系,父母离异等问题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这些问题会增加大学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受损,自我否定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出现。
另外,家庭中的情感问题也可能威胁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比如,如果大学生在家中受到辱骂或成为暴力的受害者,这样的情况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同时,如果大学生家庭中存在严重的婚姻危机或亲人去世等意外事件,这也会对他们的心理状态造成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情感支持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和焦虑,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情感问题却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尽管大学生已经进入成年期,但家庭的重要性仍然是不可低估的。
大学生应该积极与家人沟通,并利用家庭提供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浅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浅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解决方法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
经研究表明,家庭对一个人的品格和心理的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就如何加强家庭教育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却面临着高于其他群体的各种压力,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经研究显示,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不断警示着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让其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积极向上,他们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能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宏图伟业中,这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心理问题走上极端的大学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门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校20。
33%至25.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1、缺乏学习动力,适应性差,无目标。
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沉溺于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看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不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考试焦虑.2、人际关系适应不良。
一些大学生寻求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找到交际的满足,有的甚至染上网瘾,迷恋于网络世界,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大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和情感交际障碍。
3、恋爱心理困惑。
情绪和情感不稳定,情绪起伏大,情感变化快,畸形的失恋态度往往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变异。
第四,抑郁心理。
多体现在特困生、学习困难的容易自卑的学生当中。
5、就业心理困惑.在择业过程中心理准备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学生从众心理严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是否过分溺爱孩子,是否过分严厉,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爱等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2. 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家庭冲突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则会带来负面影响。
3.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家庭中所营造的一种情感氛围,这种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中是否有温馨的氛围,是否有明确的规矩和纪律,是否有家庭活动和共同的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二、建议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
父母需要正确的教育方式,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需要适度的规矩和纪律,避免过分溺爱或者过分严厉。
2.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在思想、情感、交流等方面保持畅通的沟通,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情感,从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需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共同创造快乐的家庭生活。
4. 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如果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心理问题,可以适当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其他途径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及时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5. 加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大学生可以通过加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提升自身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积极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大学生阶段,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积极的心理能量,帮助他们更好地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提高自我意识和抗压能力。
而相反,一个矛盾、破裂的家庭则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和严重的心理困扰,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建立感情联系的地方,亲子关系的质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亲密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情感和心理依靠,促进大学生内心的稳定和成熟。
亲子关系紧张和不和谐会导致大学生内心的不适和情感波动。
实际上,家庭关系紧张和不和谐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家庭关系紧张或不和谐,就会给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亟需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忧郁等不良情感,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家教是塑造大学生积极人格和健康心态的重要因素。
优秀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直、善良、自信、乐观、上进的性格特征,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坚实的支持。
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则会给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创伤,导致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和严重的心理问题。
例如,关爱不足、过度保护、严厉批评、身体惩罚等不良家庭教育会让大学生产生一种无助、恐惧、内疚和堕落的感觉,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涉及到一个人的财产、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一个富裕、文化水平高、安定和谐的家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和自我成长的质量。
相反,一个贫穷、文化水平低、不稳定的家庭会让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和困境之中。
因此,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好坏对其心理健康、学业水平和未来发展影响非常大。
对此,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差的大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而家庭因素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备受研究关注。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亲密关系、家庭氛围以及家庭支持等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研究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帮助学校和家庭更有效地关注和支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也可以为家庭和社会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亲密关系、家庭氛围和家庭支持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本研究旨在揭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综合影响,为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深化对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拓宽研究视野,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而家庭作为个体最早接受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利于揭示家庭在塑造个体心理健康中的作用,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帮助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还有助于探究家庭中不同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具体作用机制,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而家庭作为个体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因素不仅能够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还能够对其学习成绩、职业规划等方面产生影响。
了解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个性的养成和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而冷漠疏远的家庭环境则会给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阴影。
一些研究表明,父母对大学生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心理稳定性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中经常出现父母之间的冲突、家暴等问题,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性格养成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家庭关系融洽与否,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产生着直接影响。
家庭中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冲突、隔阂等问题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
父母的情绪状况、对大学生情绪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家庭关系不和谐会增加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而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则有助于大学生的情绪稳定。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环境中是否有充分的爱与关心,是否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和家风,是否有和睦的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造成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的不和谐会增加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胆怯和自卑。
相反,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则会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成绩和职业规划的影响家庭因素还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规划。
在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大学生更容易获得家人的支持和关怀,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因素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成为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背后隐藏着许多家庭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因素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家庭的稳定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经济状况、夫妻关系、父母健康等问题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对于那些来自不稳定家庭的大学生来说,有可能会面临经济压力,家庭纷争以及父母感情不和等问题,这些都会进一步加重大学生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成员间的情感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可以增加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
相反,缺乏家庭成员的情感支持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孤独和不安全感,甚至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社交能力。
因此,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教育方式与态度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温和、友好、理解的父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相反,过于严厉、苛刻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大学生产生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其次,父母的期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期望过高、不合理容易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产生过度的紧张感和焦虑感。
因此,父母应该合理制定期望值,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支持。
三、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而家庭因素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拟对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
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等。
如果家庭环境恶劣,存在家庭暴力、家庭矛盾、家庭冷漠等问题,就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情绪波动大、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2. 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过于严厉或溺爱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过于严厉和苛刻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溺爱则容易让他们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3. 父母期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父母对大学生的期望和压力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当父母过分期望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者对孩子的未来规划产生过大的干预,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1. 积极家庭教育父母应当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要注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尊重并理解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教会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合理的教育方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合理的教育方式,不可过于严厉或溺爱。
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独立性,给予适当的自由,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
3. 降低期望和压力父母应当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和压力,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要理解孩子的能力和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和自由,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自主。
4. 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在大学生面临挫折和困难时,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加剧。
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父母和亲人的支持和关爱,有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与此相反,冷漠、冲突的家庭关系则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孤独感、自卑感和抑郁情绪。
长期以往,这些负面情绪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力的发展。
严格、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可能使大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容易产生焦虑和压力。
而开放、民主的教养方式则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
家庭对大学生的期望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压力和困扰。
对于期望过高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来自自己和父母的巨大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自卑等问题。
而期望过低的大学生则可能缺乏动力和目标感,面对困难和挫折容易消沉和失落。
合理的家庭期望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经济困难的家庭可能无法提供充分的经济支持,导致大学生面临着生活压力和学业压力。
他们可能需要打工来补贴家用,时间和精力的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富裕的家庭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持,让大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和个人发展。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关系、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适当的期望和经济支持都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也应当主动寻求心理辅导和支持,学会应对和化解家庭问题对自己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家庭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因素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
了解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1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严厉型、民主型和溺爱型。
严厉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紧张感,影响心理健康;而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容易使大学生缺乏自律和责任感,对未来发展不利。
相比之下,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方式下孩子通常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1.2 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会给大学生带来温馨、安定的感觉,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而一个不和睦的家庭环境则容易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会增加他们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感。
1.3 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经济稳定的家庭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从而减轻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保持;而一个经济贫困的家庭则往往会使大学生身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2.1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一个不和睦、紧张的家庭环境则容易使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下降,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
3.1 倡导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倡导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家庭中能够感受到尊重、平等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是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
时至今日,心理健康已成为作为健康人必备的条件之一。
而根据世卫组织的这一定义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即使是社会适应良好,因而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大学生处于一个心理逐渐成熟逐渐从单一的环境走向多元环境的转折时期,因此研究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对其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而众多,在这里之所以选择家庭因素是基于家庭在个人发展中的根源性和基础性的影响。
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直接影响了作为子女的大学生所得到的关爱的程度和发展的方向。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子女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成。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家庭关系里,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当这三个关系达到平衡时,才能使整个家庭关系和谐的发展,促使家庭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也是起促进作用。
但是,当三者的平衡被打破时,对家庭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极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
1.1单亲家庭(离异,丧亲)所谓的单亲家庭即是指父母离异,或丧失单亲等原因子女只和父母中一方生活的家庭。
对于离婚而言,在离婚之前子女已受到了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影响。
离婚产生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和情感。
[1]研究表明,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的子女常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攻击行为,易激怒,人际关系减少,孤独以及社会退缩。
部分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并呈现出人际交往困难的情况。
另一个产生单亲家庭的原因即是父母丧亡,这也是巨大的家庭结构的改变。
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早已被证实。
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居丧期间引起的负面效应持续存在,若在青春期丧失和自己同性别的至亲,容易出现延迟性心理反应,尤其以抑郁症较为明显和持久。
另外丧亡者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不同其影响所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也不同。
1.2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研究发现[2](主要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16PF 人格测试”结果),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上会呈现出很明显的差异。
[3]王光炎等(2005)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九个维度独生子女在大部分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只有在强迫和敌对上无差异;[4]段鑫星(1998)对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的SCL-90测评结果得到了类似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除在躯体化,敌对和恐怖三个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且独生子女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而这一研究结果也打破了人们认为独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社交能力弱,依赖性强,适应性差的传统观念。
而原因复杂多样,一种可能便是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更加优越,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更耐心的教育,而这种优势,是他们更加活泼开朗乐观自信。
1.3再婚家庭再婚家庭是指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后再婚重组的家庭。
而再婚家庭的子女易出现的问题即是难于适应复杂的家庭关系,与继父母沟通不畅,情感交流困难,因而导致家庭人际关系紧张。
甚至会导致严重的人格和心理异常,绝大多数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情绪起伏较大,缺乏兴趣,不自信,意志力缺乏等症状;[5]根据杜亚松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子女的行为问题在特殊家庭的发生率为8.1%,在再婚家庭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8.4%。
[6]与初婚家庭子女相比,再婚家庭的子女(婚前已有的子女)的课业成绩普遍差于初婚家庭,还普遍表现出内在行为和心理问题。
2.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子女的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2.1 父母关系研究发现,[7]不健康的父母关系会造成孩子不良的人格特征,甚至是心理疾病父母在家里发生的冲突越频繁,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就越差,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
[8]家庭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信、互相关心的基础之上,那么就会培养出孩子人道主义、诚实等品质。
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培养他们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
2.2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它是家庭关系中最为稳固的关系,亲子关系因其血缘关系而不可替代。
它是连接父母和子女的桥梁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与正确相处,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对于子女来说,家庭是学会具体人际交往形式和技巧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父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抑或冷漠、急躁与轻视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与人的交往。
亲子间不同的交往方式对孩子的个性、道德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无数研究证明,孩子的道德品质与家庭中的亲子交往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人的许多重要的品质,如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的关系,缺乏精神上的亲近,则常常是子女心理发育缺陷的根源。
[9]有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影响到子女心理健康,并具有预测作用,特别影响子女情感关系、社会性方面等方面的发展。
[10]另外根据吴念阳等人对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80%以上的青少年家庭至少存在一种不良的亲子关系,不良类型的亲子关系容易使子女产生焦虑,抑郁,敌对等不良心态。
3.教养方式[11]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传达给子女的态度以及由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是最早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她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authoritative style)、专制型(authoritarianstyle)和宽容型(permissive style)三种类型。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有显著影响已经被研究证明。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自尊,社会化,人格发展,问题行为的产生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又受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生活环境等条件制约。
[12]吴科启的调查发现, 在教养方式上,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家长的专制管理更为突出, 对子女有不利的影响。
但总的来说受教育水平较高的通常会趋于使用比较温和的家庭教养的方式,而温和的家庭教育更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
[13]史桂生等的调查发现, 在家庭教养方式上, 说理型与和睦型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要好于严厉型和溺爱型家庭的大学。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过犹不及。
只有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才会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4.经济条件家庭是当下中国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和经济依靠。
就家庭社会地位的影响而言, 主要集中在不同经济地位家庭, 特别是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因为资料及能力所限,在此不对家境富裕的大学生的成长进行猜测和臆断,本文也只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着重于家境贫困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表明,经济困难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程度地要低于经济状况较好家庭的学生。
但总体而言, 贫困生心理仍属普通人群常态心理健康水平的范围之内, 没有充足的证据与理由认为贫困生属于心理健康高危人群。
同时一些研究也揭示了更为具体的情况和影响机制。
[14]如张晓文与吴胜红的调查显示, 在SCL- 90的测试结果上, 不同经济状况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但贫困生有高度的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倾向。
[15]张发斌等人的调查发现,西部贫困大学生在SCL- 90 的测试结果上, 不仅显著差于中国常模, 而且存在性别差异。
在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
农牧区贫困生的状况差于城镇地贫困生。
同时也存在年级差异。
[16]刘兵等人的调查则发现, 贫困大学生与对照组无总体差异, 认为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属于正常范围, 忧虑与焦虑不是主要症状, 而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是主要症状。
[17]另外, 陈红霞、徐静英、陈世民等、姚春、吴艺等均发现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且在性别与年级等维度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
5.结论[18]“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综合上面所述,家庭关系、家庭结构缺陷、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生活环境确实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一般说来,不健全不正常的家庭关系,特别是对于幼儿和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这些影响因素能作为独立变量,也可能作为中介变量,而且各种家庭因素之间也会发生交互作用。
但是这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不能包括所有的因素,并只揭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部分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究。
对于家庭变故和不正常的家庭关系,在影响子女成长方面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本文的作用旨在做出非常浅略的分析,并尝试做出合理的推断与解释。
参考文献:【1】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孟文,杨青春,卢慧.《魅力中国》.2010年2月第104期.【2】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综述.李国强.《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年11月第二十五卷第六74-80;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陈慧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王光炎,王佳,李继国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8):72-76.【4】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测评结果.段鑫星.《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 6(1)73-75.【5】十类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研究.杜亚松,唐慧琴.《教育学术月刊》. 2002 16(1)41-43.【6】Reinvestigating Remarriage: Another Decade of Progress.[J].Coleman, M., Ganong L., & Fine, M. Marriage and the Family,2000(62):1 288-1 307.【7】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谢清斌.《邢台职业技术学院》.2012.11.29卷第六期.【8】家庭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由娟,原玉珍.《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2:61-62.【9】家长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及其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骆风,陈秋梅,刘惠良.《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93-96.【10】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吴念阳,张东昀.《心理科学》.2004,27(4):812-816.【11】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l. Nancy Darling & Laurence Steinberg.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3:113 (3).【12】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吴科启.《聊城大学生命学院学报》【13】家庭状况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影响的解析[J].史桂生.《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3( 3) : 185-187.【1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收入及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J].张晓文,吴胜红.《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75—78.【15】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张发斌.《中国公共卫生》.2007, 23( 5): 548- 549.【16】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刘兵,吴宇萍,陈建红,李媛,谢琦,李映章,何军峰.《中国全科医学》.2006,9(12):1005-1006.【17】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的性别研究[J].陈红霞.《青年探索》.2006年06期;河北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徐静英.《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6):98-100;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陈世民,韩凤娟,李斌.《教育探索》.2006年05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姚春,吴艺.《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