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仲秋爽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7期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班主任培训中,笔者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从中领会到自我教育的真谛。魏老师外出一个月,班级工作依然井然有序,成绩斐然,真是让人佩服。班主任,尤其是技校的班主任,只要聚在一起,谈得最多的两个词语就是“忙”“累”。从早自习到早锻炼,从课间操到午休,从宿舍内务到卫生区,什么事情都得亲力亲为,正是因为班主任这种“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渐渐淡化了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只有将学生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绝大部分技校学生有自立的强烈欲望,又有树立自信、展示自己才华的冲动。因此,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既有利于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上课;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要实现完全的自主管理,班主任的前期功课一定要做足。
一、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目标
要引导学生明确理想,树立自我培养观念,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书。尽管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我审视能力,但是对自我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帮助他们检查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不足,并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理想,确定自我能力培养的方向。可以定期找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做一些专题的讲座,谈一下自己逐步实现理想的经历,以帮助和激励同学认清现状,树立更切实可行的理想目标。
二、规范制度,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如,在早期日本高速路上,收费站口树了很大的警示牌:“不准超速进站!”可是还是有很多司机不遵守规则,后来有人建议,将进站前的一段高速路修建成急转弯车道,从此再没有司机超速进站。班级管理也是如此,与其说教,倒不如用制度去规范。魏书生老师在班级中成立了“学校”“法院”“公安局”等,行使班级的教育、考核、管理等职能,“教师”“法官”“公安人员”们恪尽职守,秉公执法,宽严有度,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学生自己成立了“议会”,“议会”讨论班级的管理办法,在制定班级制度时,做到责任到人,并建立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和合理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等,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公平公正的做事风格,这对他们以后走入社会也奠定了基础。从一项项整改措施的制定、实行、落实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应该怎样进行自我教育,提升自己的素质。
三、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强自身能力的检测,寓能力培养于活动中
组织和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并学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加强自身能力培养。比如最近在人民大会堂进行的面试中,我班有三名男生参加了面试之前的礼仪培训,最终参加了面试,结果却都没有选中。在之后的班会中,三名同学总结了面试情况,并找到了不足:主要是在公众场合找不到自信,胆怯,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针对这一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在班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口为心声。要想口才好,必须要有思想,加大阅读量,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整理学习心得。
第二,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每天晚自习,同学轮流自命题演讲三分钟,由专人负责演讲之后回收稿件,第二天交给班主任。
为给学生一些思想上的指导,笔者假借给同学提供自主演讲素材,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诸如《冲出亚马逊》《阿甘正传》《海上钢琴师》等的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在学生的自命题演讲中,加入思想教育工作,学生非常乐意看,也愿意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接受了思想的洗礼,牢骚少了,思想坚毅了,班级风气也更正了。
总的来说,学生的自我培养意识不是在一次两次的训练中就能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持久长期的过程,要合理把握时间,多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实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事,自己做。”
陶行知老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只有善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多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合理地解放自己,那才是教育管理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