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防排水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引言

公路工程实践证明,路基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路基路面的病害有很多种,导致病害的因素也很多,但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之一,水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路基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中,必须重视路基路面排水工程。

根据水源的不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的路基路面排水工程可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地面水包括大气降水(雨和雪)以及海、河、湖、水渠及水库水。地面水对地基产生冲刷和渗透作用,冲刷可导致路基整体稳定性受损,形成水毁现象。渗透到路基土体的水分可使土体过湿而降低路基强度。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潜水及层间水等。它们对路基的危害程度因条件而异。轻者能使路基湿软,降低路基强度;重者会引起冻胀、翻浆和边坡滑塌,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水还可能改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

水对路面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和路肩处造成唧泥;移动荷载作用引起的唧泥和高压水冲刷,造成路面基层承载能力下降;在冻胀地区,融冻季节水会引起路面承载能力的普遍下降。

路基排水的任务就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较干燥状态,从而确保路基及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设计中,必须考虑将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排除和拦截在路基用地范围以外,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或下渗。对于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和降低,并引导至路基范围以外的适当地点。

路基施工中,先应校核全线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妥善,必要时应予以补充或修改,还应重视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然后,应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设置施工现场的临时性排水措施,以保证路基土石方及附属结构物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消除路基基底和土体内与水有关的隐患,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路基养护中,应定期检查与维修排水设施,以保证排水设施能够正常使用,水流畅通,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路基排水条件。

路界地表排水的目的是把降落在路界范围内的表面水有效地汇集并迅速排

除路界,同时把路界外可能流入的地表水拦截在路界范围外,以减少地表水对路基和路面的危害和对行车安全的不利。通常路界地表排水可分为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和坡面排水三部分。中央分隔带排水,视其宽度和表面横向坡度倾向,可以包括中央分隔带和左侧边缘带,或者仅为中央分隔带,而在设超高路段,它还包括上侧半幅路面的表面水。坡面排水包括路堤坡面、路堑坡面和倾向路界的自然坡面的排水。

路面内部排水同样尤为重要。新建的刚性路面需设置各种接缝,而路面在使用期间又会出现各种裂缝、松散及坑槽等病害。降低在路面表面的水,会通过路面接缝或裂缝及松散等病害处或者沥青路面面层孔隙渗入路面结构内部。此外,道路两侧有滞水时,水分也可能侧向渗入路面结构内部。路面内部排水系统的设计通常需满足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各项设施应具有足够的泄水能力,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二是自由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渗流时间不能太长,渗流路径不能太长;三是排水设施要有较好的耐久性。

第二章路基排水设计

2.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过于集中,做到及时分散,就近分流。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路基边沟一般不应用作农田灌溉渠道,两者必须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并予以加固,以防水流危害路基。

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对于排水困难和抵制不良的路段,还应与路基防护加固相配合,并进行特殊设计。

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对于重点路段的主要排水设施,以及土质松软和纵坡较陡地段的排水沟渠,应注意必要的防护与加固。

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情况,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为了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设施,以便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

2.2地面排水设施

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等,必要时还有渡槽、倒虹吸及积水池等。这些排水设备分别设在路基的不同部位,各自的排水功能、布置要求或构造形式,均有差异。

2.2.1边沟

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平坦地面填方路段的路旁取土坑,常与路基排水设计综合考虑,使之起到边沟的排水作用。

边沟的排水量不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水文和水利计算,依据沿线具体条件,选用标准横断面形式。边沟仅靠路基,通常不允许其他排水沟渠的水流引入,亦不能与其他人工沟渠合并使用。边沟不宜过长,尽量使沟内水流就近排至路旁自

然水沟或低洼地带,必要时设置涵洞,将边沟水横穿路基从另一侧排出。

边沟的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三角形及流线型等,如图1所示。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边沟内侧边坡坡度为1.0:1.5,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石方路段的边沟宜采用矩形横断面,其内侧边坡直立,坡面应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少雨浅挖地段的土质边沟可采用三角形横断面,其内侧边坡坡度宜采用1:3~1:2,外侧边坡坡度与挖方边坡坡度相同。三角形边坡的水流条件较差,流量较大时沟深宜适当加大。

梯形边沟的底宽与深度为0.4~0.6m,水流少的地区或路段,取低限或更小一些,但不宜小于0.3m;降水量集中或地势偏低的路段,取高限或更大一些。流线型边沟是将路堤横断面的边角整修圆滑,可以防止路堤旁侧积沙或堆雪,适用于沙漠或积雪地区的路基。

边沟可采用浆砌片石、栽砌卵石和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砌筑用的砂浆强度,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M7.5,对于其他等级公路采用M5。边沟出水口附近,水流冲刷比较严重,必须慎重布置和采用相应措施。

由于边沟泄出水流流向路堤坡脚处,两者高差大,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地形与地质等具体条件,将出水口延伸至坡脚以外,以免边沟水冲刷填方坡脚。

沟水流流向桥涵进水口时,为避免边沟流水产生冲刷,应作适当处治,图2是涵洞进口设置窨井的实例。此外,还应根据地形等条件,在桥涵进口前或其他水流落差较大处,设置急流槽与跌水等结构物,将水流引入桥涵或其他指定地点。

当边沟水流流至回头曲线处,一般边沟水较满,且流速较大,此时宜顺着边沟方向沿山坡设置引水沟,将水引至路基范围以外的自然沟中,或设急流槽或涵洞等结构物,将水引下山坡或路基另一侧,以免对回头曲线路段冲刷。

2.2.2截水沟

截水沟又称天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降水量较少或坡面坚硬和边坡较低以致冲刷影响不大的路段,可以不设截水沟;反之,如果降水量较多,且暴雨频率较高,山坡覆盖层比较松软,坡面较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路段,必要时可设两道或多道截水沟。

图3是路堑段挖方边坡上方设置的截水沟图例之一,图中距离d一般应大于5.0m,地质不良地段可取10.0m或更大。截水沟下方一侧,可推着挖沟的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