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9年食品中塑化剂污染残留限量国家规定沿革及汇总解读(食品安全及营养知识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9年食品中

塑化剂污染残留限量国家规定沿革及汇总解读

从2011年台湾地区塑化剂风波后,随后在2012年11月酒鬼酒被查出塑化剂超标,国家针对塑化剂出台了新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相关规定。近年来,国内各地方也开始从酒类、植物油的检查逐步延伸到其他食品领域,监查力度逐年加大,这里就关于塑化剂的国内外标准、规定及演化简单解读,并针对食品行业中的部分产品关注点进行简单的阐述,以供行业同仁参考。

塑化剂通俗的讲就是塑料制品生产时,为提高塑料的可塑性、强度或柔韧性,便于生产加工的化工助剂。更细化的应用,包括在混凝土、水泥、化妆品中的应用,可自行上百度百科搜“塑化剂”,笔者就不再赘述。我国食品市场刚刚开始进行塑化剂限量检查时,也是参照欧盟、美国等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相关标准、规定的制定,出台相关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塑化剂名录,同时根据塑化剂具有醇溶、脂溶性的特点,最初从酒类、食用植物油及香精香料、植物提取物等食品添加剂的市场检查、风险评估开始,逐步向呈酸性的食品及添加剂(食醋、果汁等)延伸检查,并逐步完善相关规定和标准。

一、在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塑化剂黑名单

首先,在台湾地区出现塑化剂风波后,在第一时间,国家卫生部在2011年6月1日发布了卫生部2011年第16号公告“关于公布食

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的公告”(见图一),将公开的黑名单中塑化剂共计17种,与上表中的18中常用塑化剂相比较,不含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明确了这17种塑化剂不得在食品中作为添加剂添加,同时指出可能违法和滥用的食品品种为乳化剂类食品添加剂、使用乳化剂的其他类食品添加剂或食品等;关于被违法添加或滥用的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也提出了GB/T 21911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笔者找到了国家推荐标准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在检测范围中提到: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16种)含量的测定”,“本标准检出限:含油脂样品中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5mg/kg,不含油脂样品中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5mg/kg。”

但GB9685-200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却规定了DEHP可以从食品包装材料合法地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mg/kg,DINP为9mg/kg;笔者还发现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标准中仅测定16种塑化剂,相比卫生部2011年第16号公告中17种塑化剂,缺失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的检测方法,同时该标准中仅有检出限,没有合格的残留标准,无法判断食品中是否添加或是迁移,如果是迁移而非违法添加,如何判定合格与否?

图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