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之死(5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浑沌之死(5篇)

第一篇:浑沌之死

浑沌之死

评论(0)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从鲁迅对庄子的评价:“尚无为而欲治天下,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导入这篇文章的作者-----庄子,而后介绍有关庄子的两则小故事《视权贵如腐鼠》《宁做自由之龟》和庄子的生死观,进而概括庄子的思想特点:

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

2、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3、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最后,导入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庄子二则》----《混沌之死》评论(0)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一:作者作品简介: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286年)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文学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庄子》一书,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庄子的文章特点: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言辞瑰奇,善用寓言与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简短,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二:生字三:翻译课文四:实词虚词

评论(0)活动3【活动】问题探究

一: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倏忽报德。

经过:日凿一窍。

结果:混沌死。

二:体会故事中“倏、忽、浑沌”命名的意义。

文中“倏、忽”意为急匆匆、神速的意思,代表有为,意在讽刺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混沌,聚合不分的样子,指天地未开辟前的自然状态,代表无为。

“倏、忽、浑沌”命名,即生动形象又充满幽默与讽刺,同时也反映了庄子想象的瑰奇。

以人的有为,来凿就自然的无为。有为的所谓成就,就是无为的死亡了。三:《浑沌之死》蕴含了什么道理?

(1)做事快而不加思索,对客观事物不不去作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盲目好动,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即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好心办坏事。

(2)告诫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尽量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3)做事虽出于好心,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相反结果。四:拓展延伸

1、联系现实生活,说说日常生活中不按规律办事,违反事物本性,好心办坏事,效果与愿望相悖的实例。拔苗助长

2、除了从课文中学到的成语外,你还知道《庄子》中的成语吗?

鹏程万里、呆若木鸡、朝三暮

四、望洋兴叹、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螳臂当车、东施效颦、扶摇直上、涸辙之鲋等等。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26《庄子二则》浑沌之死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浑沌之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体会课文想像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寓言的寓意。【教学重难点】重点:

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寓言的寓意。

难点:

体会课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的特点。【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南怀谨曾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的集大成人物就是庄子,庄子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或许更有一种同时伍的感受和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庄子的《混沌之死》

二、走进作者: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教学设计>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预习检测:

1、生字识记

倏(shū):<书>极快地。如:倏地。

沌(dùn):混(浑)沌。

(1)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如:混沌初开。

(2)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渻(shěng):古代人名用字。

恃(shì):依赖;倚仗。如:有恃无恐。

2、词语识记

时:常常,时常。

德:恩,恩情。

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方:正。

恃:凭着,依靠。

犹:仍然。

应:作出反应。

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

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

疾视:怒目而视。

无变:没有反应了。

德:指精神。

异:别的。

应:应战。

反走:转身逃跑。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浑沌之死》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

第二层(第2、3句):倏和忽打算报浑沌之恩,要为之开七窍。

第三层(第4句):浑沌之死。

(二)课文翻译

《浑沌之死》

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他们非常殷勤。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