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9(项羽之死导学案)

合集下载

项羽之死优秀导学案(实用有答案)

项羽之死优秀导学案(实用有答案)

普兰店市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学案1司马迁2《史记》二、自主学习,知识梳理1 生词读音2文言知识(1)重点字词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2、力拔山兮气盖世3、项王泣数行下4、以故汉追及之5、地方千里6、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8、我为若德9、项王身亦被十余创(2)词类活用(3)通假字(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乃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②平明,汉军乃觉知③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⑤家祭无忘告乃翁独①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卒①然今卒困于此②旦日飨士卒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④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6)特殊句式教学反思:普兰店市高级中学语文学科学案二、项羽形象分析(一)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尤其是慷慨悲歌后泣下数行,这些情节的描写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思想性格?(二)东城快战问题:本层主要写项羽在东城的最后决战,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项羽什么样的思想性格?三次行动项羽的表现汉军的情况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三)乌江自刎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四、探究1有人说项羽在失天下的最后之时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探究2面对死亡,项羽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你认为是什么造成了项羽的失败?探究3“成者为王败者寇”,但战败的项羽却一直被人们怀念。

项羽的一生,给你哪些启示?五、拓展延伸:斯人已去,启示永存。

项羽的悲剧人生,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请将你的所思所感写成100字左右的一段话。

要求:1、观点鲜明;2、主要以项羽的生平事件为事例;3、点评事例;4、联系现实。

作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项羽之死的背景和原因;2. 探讨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分析项羽之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学作品的创作的启示。

二、导学内容1. 历史背景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也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在秦朝灭亡后,他和刘邦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并联合七雄一起分封天下。

然而,项羽与刘邦的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导致了项羽的失败和死亡。

2. 项羽之死的原因a. 军事失利:项羽在与刘邦的战争中,频频遭遇重大失利。

刘邦的军队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对付项羽的大军,使项羽陷入被动局面。

b. 政治斗争:项羽在刘邦和项籍之间的权力斗争中,未能巧妙地处理内部矛盾,导致了自己的孤立,最终失去了大部分的盟友和支持者。

c. 心理困惑:在战败和政治困境的重压下,项羽的心理逐渐崩溃,使自己陷入了绝望和抑郁之中,最终选择自杀。

3. 项羽之死的影响a.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项羽之死标志着刘邦的胜利,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开启了西汉王朝的建立。

刘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规定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项羽的失败和死亡形象在中国历史和文学中被广泛传颂,他身上的英雄气概和悲壮命运成为后世人们思考的对象,对于中国古代英雄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c. 对文学作品的创作的启示:项羽之死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通过描绘和诠释项羽的生平和结局,作家们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性,使文学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项羽的背景和地位,激发学生对项羽之死的兴趣;2. 探究:利用教材、多媒体等资源,让学生了解项羽之死的具体情况;3. 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项羽之死的原因和后果,探讨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影响;4. 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项羽之死对中国历史、人物形象和文学作品的影响;5.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项羽之死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四、导学方式1. 问题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文学作品;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思考的边界,总结出项羽之死的重要内容;5. 提问辨析: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辩证分析和独立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项羽之死》教案(通用9篇)

《项羽之死》教案(通用9篇)

《项羽之死》教案《项羽之死》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羽之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项羽之死》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项羽之死》课文中多角度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从辩证地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导入课件显示《垓下歌》,学生齐声朗诵,初步感受项羽形象,然后调查提问你对项羽的第一印象或评价是什么。

二、分析人物形象(一)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行动描写:三次行动性格特点:勇猛、自负第四段:写自刎乌江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

《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三)结合《史记项羽本纪》的有关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骁勇善战,军事天才坑秦卒,屠咸阳,烧阿房宫好勇斗狠,大失民心出卖曹无伤冲动轻信,沽名钓誉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多疑好忌,刚愎自用重用项伯任人唯亲,是非不分三、评价历史人物1、请学生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你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在乌江边,他应不应该自刎?)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1) 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悲剧英雄——司马迁笔下项羽形象分析》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赏析并评价项羽的形象,培养立足文本解读文章的能力,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思考其性格与命运对我们的启示。

【学习方法】自由品读文本,疏通文意,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及侧面烘托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学习重难点】分析鉴赏项羽的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复习必修一《鸿门宴》,熟读课文,梳理情节并简要概括《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2、熟读选修课文《项羽之死》并自己完成课文翻译,写在本子上。

二、导入三、赏析项羽形象(合作探究)以下是从课本《项羽之死》及《史记·项羽本纪》中节选的片段,请同学们细读文本,疏通文意,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及侧面烘托的分析,感知项羽的性格特点,并简要概括出项羽的形象特征及塑造人物的手法。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性格:手法: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性格:手法:3、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导学案《项羽之死》

导学案《项羽之死》

《项羽之死》导学案编写者:[教师姓名]上课时间:[具体日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分析,感知项羽的性格特点,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o了解创造形象在诗文中的不同表现方式。

2.过程与方法:o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合作探究人物形象。

o分析具体细节,如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深入理解项羽性格的多面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项羽作为末路英雄的悲壮情怀,思考英雄的定义与人性的光辉。

o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理性看待历史事件与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分析项羽在垓下悲歌、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中的表现,理解其性格特征。

o掌握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难点:o理解项羽复杂性格的形成原因,探讨其在历史转折点上的决策与命运。

o区分诗文在创造形象方面的不同表现方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o提问:同学们知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面楚歌”的故事吗?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o引导学生回顾项羽的生平,引出《项羽之死》的主题。

2.教学目标介绍:o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自读课文,概括情节1.自读要求:o学生自读课文,用三个短语概括《项羽之死》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2.板书:o垓下悲歌、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合作探究,人物形象赏析1.垓下悲歌o场景再现:▪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慷慨悲歌,吟唱《垓下歌》。

o性格分析:▪慷慨悲歌展现了项羽的豪情与无奈,他对自己的失败感到痛心,但更多的是对虞姬和宝马的眷恋。

▪提问:项羽此时所心痛的只是女人和宝马吗?引导学生探讨项羽内心的复杂情感。

o细节描写:▪“泣数行下”表现项羽内心的悲伤与无奈,左右侍者皆泣,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2.东城快战o场景再现:▪项羽在东城被围,决定快战突围,展现其勇猛与自负。

o性格分析:▪项羽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其对自身战斗能力的自信和对失败原因的误解。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讨论教具:投影仪一、学习目标1、梳理情节,解读项羽的艺术形象2、合作学习,探究项羽之死的启示二、课前探究:讲述有关项羽的成语故事最有气魄的一句话-----<取而代之>注:秦始皇耀武扬威四处巡游,刘邦看了羡慕,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看了藐视,说:“彼可取而代也”。

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释义:排除别人或别人的事物而代替其位置。

最果断的战略------<先发制人> 注:项羽与叔叔项梁在选择灭秦时机时,提出“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战略,果断杀死秦将举兵起义。

释义:先动手以制伏对方;先于对手采取行动以获得主动。

最能体现视死如归决心的一次战斗-----<破釜沉舟>注:与秦兵作战,"悉引兵渡河,皆沉舟,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以破秦军"。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最有名的一把火-----<付之一炬> 注:楚霸王火烧阿房宫。

释义:一把火给烧了。

最想显"阔"的典故------<衣锦还乡>注:灭秦后有人劝项羽都(建都)关中,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于是衣锦还乡了。

释义: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

也说衣锦荣归。

最不能忍受的一次挨骂----<沐猴而冠>注:韩生建议项羽都(建都)关中,未被采纳.这个书呆子认为项羽目光太短浅,骂了一通湖北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指猕猴戴帽,徒具人形。

比喻外表象人,实无人性。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1《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导言《项羽之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主题。

《项羽之死》导学案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研读史料、文献,深入探究项羽之死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及其意义,从而认识和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根据教材的章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导学:历史背景与原因、过程、意义。

二、历史背景与原因项羽之死发生于公元前202年汉楚交战的末期。

此时刘邦领导的汉军已经击败了楚军,并逐步占领了汉中、三秦等地。

项羽,作为楚汉战争的主将,其军队被迫撤回巴蜀,最后撤到了陈留等地。

汉军趁虚追击,项羽的军队陷入了绝境。

项羽之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项羽与刘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矛盾和竞争关系。

其次,项羽的军队困于长期作战,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失去了战斗力;同时,由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失误,楚军垮台在所难免。

还有项羽个人的性格和作风问题,自视甚高、行事张扬,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和自命不凡,也成为了其军败的原因之一。

三、过程项羽之死的过程可以追溯到汉楚战争的起始阶段,即项羽发动反秦义军的时期。

在此期间,项羽以策划策反和士兵的积极参与,成功地联合了南北诸侯,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但他却因商鞅改制的功劳太高,被秦始皇视为难以驾驭的政治危险人物,被贬回故乡。

公元前206年,项羽意欲东山再起,发动了反汉起义。

他以天命自居,打出几连锅不锈钢锅子极具号召力的反汉旗号,吸引了一大批反对汉朝统治的豪杰。

在反汉战争期间,项羽表现出了无人可挡的威武形象,但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发展,项羽的执政能力开始受到质疑。

公元前202年,当统治天下成为唯一正义的政治宣誓时,项羽同自己的军队一起被赶上了历史的巨轮,步入了历史的前台。

公元前202年十月底,吕禄等人在陈留起了复兴楚国的反叛,项羽不得不回应。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河南省实验中学潘聪学习目标1、以“文”带“言”,巩固文中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把握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感受其体现的悲剧之美;重点难点把握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感受其体现的悲剧之美;学法指导以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为主;朗读法;总结法;举一反三导入课前播放屠洪纲演唱的《霸王别姬》,循环播放有关项羽的图片。

在一个盛行“胜者王侯败者寇”的观念的国度里,有一位失败英雄、悲剧英雄,他让人叹息,让人感慨,让人伤感,让人敬佩。

他的血性,他的柔情,让人挥之不去,咏之不足。

他虽然像一颗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闪而过,但他却成了一个文化符号,被人们无数次地品评着。

他是谁?巨鹿之战中曾见他指挥若定的身影,鸿门宴上有对他多仁寡断的评价,李清照赞扬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今天,我们走进他人生的最后阶段,看项羽还有哪一面的面容。

(出示标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之死》,出示学习目标,老师板书课题、作者)自主预习勾画表现项羽困境与其性格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品味。

问题探究1、本文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请从三个场面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认真品读,读出感情。

并从该情节中找出最打动你的一句话,说说它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动甚至震撼,注意可以是人物语言,可以是人物行为,也可以是作者的叙述语言。

2、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我们看看,项羽都面临了哪些毁灭性的人生打击。

请大家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快速浏览课文,总结项羽的英雄末路的具体事件。

(1)四面楚歌壁垓下,兵少食尽,围之数重。

项王乃大惊(2)霸王别姬可奈何,奈若何问题:《项羽本纪》“巨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学习时数:三课时知识链接1、介绍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介绍《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生字注音垓()骓()麾()能属()者田父()绐()刈()二、多音字度靡创三、理清文章思路。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

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四、研习第一部分1、重点字词解释壁则幸为拔盖若2、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3)有美人名虞3、古今异义(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2)、项王泣数行下(3)、左右皆泣4、固定句式骓不逝兮可奈何5、学生诵读该段。

(1)、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2)、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3)、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4)、本段为了表现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二学时一、研习第二段1、、重点字词积累直南走父绐败北卒决死2、归纳一词多义(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若属皆且为所虏(4)亡国破家相随属(5)屈平属草稿未定衡少善属文。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的文言基础知识(落实文言实词)。

2、分析项羽形象,学习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

3、议论文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评论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三课时。

学法指导: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知人论世、时代、环境、性格。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背景音乐;我们已经在《鸿门宴》中见过项羽,今天我们再扩展阅读:项羽之死(屏幕)这篇《鸿门宴》的续集。

二、作家作品1、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字子长。

西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2、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屈原(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3、《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A、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B、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C、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D、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E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三、时代背景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学生版《项羽之死》导学案三维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探讨项羽悲剧性格与乌江自刎的原因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2、作品:《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

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3、史书体例介绍:A、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B、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自主学习蓄养才学
一、作者与背景,文学常识积累
(1)司马迁,字。(朝代)家、家和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
学习目标
1、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明确重点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
2、从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相关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形象,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学习重点
1、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人物鉴赏的方法。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相关资料,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结合文本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探讨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2、学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自主学习蓄养才学
二、夯实基础,字词积累
(一)通假字【黑板展示】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__ __通____,_ ____ _ __
乌江亭长檥船待___ _通__ __,___ ____
(二)词类活用【黑板展示】
项王军壁垓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直夜溃围南出:
亦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ຫໍສະໝຸດ )一词多义【黑板展示】慷慨悲歌
动作:
心理脆弱
直夜溃围
绐陷大泽
决意快战
东城快战
语言:
英雄气短
乌江自刎
乌江拒渡
赠马亭长
赐头故人
自刎而死
语言:
不甘服人
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结合项羽的一生经历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之死》 导学案

《项羽之死》 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积累重点字词句;过程与方法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细读深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历史人物,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1.解读项羽艺术形象。

2.鉴赏项羽之悲情人生。

3.探究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4.延伸练习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要点1、介绍文体。

2、作者介绍。

3、理清结构。

导学流程情景导入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一)、情景音乐导入学生听歌曲(歌词见课件)屠洪刚《霸王别姬》(二)电脑显示:项羽图片(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二、知人论世:(一)司马迁与《史记》(见课件)(二)时代背景: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战争并没有真正停止,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最后将项羽围于垓下。

三、朗诵全文(作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能更好的表现文中描写的历史场景,营造悲剧氛围,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梳理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一)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二)补充讲解五、学习第一段1.第一段写什么?【明确】垓下被围2.主要情节是什么?【明确】四面楚歌——→慷慨悲歌3.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是?【明确】惊——起——饮——歌——泣4.从中可见项羽怎样的性格?【明确】多愁善感,儿女情长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末到伤心处!一代英豪,西楚霸王,此刻豪啕大哭,泪人一般,除了表明他大丈夫亦情绵绵外,也说明他们到了人生最低谷时,陷入了绝境!5.“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对项羽形象的描写有何作用?【明确】这样写为了表现和衬托:英雄末路的悲哀,柔情与无奈交加的悲惨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抽查部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力目标: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刘邦在逆境中沉着冷静的性格,吸取项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够理智的教训。

二、学习重难点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导入2、学习文言知识3、疏通课文一、导入1、大家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很熟悉,不知道听没听过这首“老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词作曲——项羽。

我知道大家对项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去年我们学了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了能让大家对项羽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项羽的一篇文章《项羽之死》。

(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2、也可由楚河汉界导入,引出项羽。

3、古人读书很讲究,曾有这样的说法:“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

”可见,《史记》是必须用酒来读的。

宋代名士苏舜钦,读至《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在博浪沙用大铁锤暗杀秦始皇,误中副车,猛击案道“惜乎,不中!”于是便浮一大白,就是执杯痛饮一口;读至《史记•项羽本纪》巨鹿之战,于是又浮一大白,大呼“ 壮哉,英雄!”。

以小事例说明读《史记》要与史事同呼吸,与古人相沟通,用真心去感知,以情感去共鸣(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

项羽之死导学案及答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及答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及答案【篇一:《项羽之死》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阅读导学案并进行勾画标记。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形成文字答案。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课前预习学案一、课前预习(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自称太史公,(朝代)夏阳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_____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______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______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______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到______太初四年约______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 ”。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背景介绍楚汉争霸鸿门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

项羽在关东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

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派兵驻守函谷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率诸侯军40万、秦军降卒20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将他们全部坑杀。

元年十二月,项羽进驻鸿门,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自料力量不敌,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西楚霸王同年二月,项羽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项羽之死 优秀导学案

项羽之死  优秀导学案

《项羽之死》导学案制作者:吴浩杰审阅者:李彩虹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通过三个场面,分析刻画人物形象。

3、探讨项羽悲剧性格与乌江自刎的原因。

学习重点:1、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探讨项羽悲剧性格与乌江自刎的原因。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背景简介项羽,中国秦末反秦领袖,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在吴中举兵反秦。

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

进入关中后,与刘邦明争暗斗,鸿门宴上双方暂时和解,项羽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

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

本文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

项羽死后,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二、检查预习(一)介绍作者——司马迁字______,_____(朝代)史学家、文学家。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_________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该书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二)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①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乌江亭长檥.船待。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项王军壁.垓下古义:今义:②期山东..为三处古义:今义: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今义:④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今义:⑤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a.项王军壁.垓下:_________________ b.身.七十余战:_____________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___________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________ e.左.,乃陷大泽中:__________ f.马童面.之:_____________g.所击者服,未尝败北..:_________ h.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______ i.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______②名词作状语a.项王则夜.起:___________ b.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__________ c.直夜溃围南.出:__________③名词的使动用法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_______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此天之亡.我:_____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乃项王乃.大惊曰:__________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__________平明,汉军乃.觉之:__________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__________乃.陷大泽中:__________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__________(2)以以.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__________以.故汉追及之:_________乃分其骑以.为四队:__________ 汉军至,无以.渡:_________不忍杀之,以.赐公:__________(3)且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__________ 臣死且.不避:_________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_ 吾今且.报府:__________5、翻译句子(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之死》导学案编案者汪静【知识链接】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时代背景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

楚亡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

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

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

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

”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杀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第一课时【自主梳理】(一)给加点字注音垓.()下骏马名骓.()数阕.(.)马骑.()麾.()下属.()者田父.()绐.()曰自度.()刈.()旗王.()我被十余创.()(二)通假字1、骑皆伏曰:“如大王所言”2、乌江亭长檥船待(三)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直夜溃围南.出4、亦足王.也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6、身.七十余战7、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8、此天之亡.我(四)古今异义1、期山东为三处古义:今义: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今义:(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且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2、然今卒困于此3、骑能属者百余人耳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六)、翻译下列句子。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4、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5、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七)一词多义被 1、项王身亦被十余创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将军身被坚执锐4、闻妻言,如被冰霜卒 1、然今卒困于此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3、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4、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5、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期 1、期山东为三处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4、富贵非吾愿,帝像不可期5、期年之后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乃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4、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家祭无忘告乃翁第二课时一、概括场景根据时间发生的地点,试分别用四个字把全文概括为三个场景。

二、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2.从项羽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你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3.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哪些性格特点?第三课时一、司马迁非常善于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表现情境和人物的性格与心理,请细读下面几处,并进行分析。

1.《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2.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心理?3.“愿为诸君快战”。

联系当时的军事形势和项羽心理,此处用“快战”比用“决战”等词好在哪里?二、联系必修课中学过的《鸿门宴》,思考下列问题。

1.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还有哪些没有写到的方面在本篇中作了充分的表现?2.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

请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拓展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

”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味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猪。

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区:同“崎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父母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转C.人众车舆.舆:众多D.政由.一家由:如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陆生因.说佗曰将相欲移兵而.诛王A.B.伺者因.此觉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尉佗乃.蹶然起坐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C.D.今其智乃.反不能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委托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