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合集下载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破解“三农”问题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破解“三农”问题

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与破解 “ 三农" 问题
聂 华 林 ,高 黎
( 兰州大学 经济学 院,甘肃 兰州 7 0 0 30 0)
关键词 : 组织化 ; 三农 ; 合作组 织

要 : 文从 经济与政 治层面论证提 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破解 “ 本 三农” 问题 的重要 途径 , 并结合我 国农村现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 4 ( 0 6 0 - 0 9 0 10 — 2 0 2 0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 5 0
状探 讨 了农民组织建设 的具体途径 与模 式选择 , 最后提 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 中图分类号 :3 5 F 2
通 过 对 我 国三农 问题 的审视 ,可 以这 样 概括 : 农 反映了农 民较低 的政治组织化水平 。 村民选举经常遭 民人 口众多 、 民风古朴 , 是弱势群体 ; 农业传统产业特 受来 自乡镇权利部 门、 村党支部书记及其他如乡村宗 征显著 , 是弱质产业 ; 农村落后 , 是一个相对弱化 的区 族势力 的干扰 ; 村民会议有名无实 , 相当多村庄很 少 域。 究其深层原因 , 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是极为重要 召开村 民会议 , 的一整年只在年终工作总结和干部 农 有 的内因之一 , 笔者认为 , 将农 民组织起来 , 保证其享有 考核时走一下形式 , 即便如此 , 村干部还是普遍 不愿 平等的参与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权利 , 从根本上提高农 意召集村 民会议 , 由是全村几百户人家 , 理 召集难 、 讨 民的组织化程度是解决“ 三农” 问题 , 尤其是提高农民 论 难 、 一 意 见 更 难 , 民也认 为 开 会 误 工 费 时 又 不 统 村 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 , 必须在认识与实 解决问题 ; 村务公 开源头难控 , 由于缺乏制度规范 , 实 践 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践中相 当多 的干部在行使职权 时搞 暗箱操作和虚假 公开 , 表现为公开内容不真实 、 公开期限过久 、 公开程 序不规范、 财务做假帐、 反馈制度不健全 ; 当然农 村也 农民组织化的现状 有民主一发展式 的村委会 , 如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单北 带领本村村 民发扬基层 民主、 建设家 乡, 体 目前 我 国农 村组 织 类型 较 为齐 全 , 大致 存 在 以下 村村委会 , 被当地政府命名为村 民自治 四类 : ①类政权性组织 , 主要指村委会 、 民代表会、 现了较高的组织化水平 , 村 该村是全县有名 的富村 。 民自治看单北 , 村 单 村 民议事会、 村民治安调解委员会等具有行政管理和 模范村 , 多年来在 基层 自治双重职能 的组织 。 ②合作经济组织 , 主要指 北有一套 比较成熟 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措施 , 农村各种专业合作社 、 区合作社 、 社 专业 协会或专业 不断改进和完善 ,但是 以农 民政治组织化来考察单 技术协会 、 各类经济联合体 、 合作社之间组建的联合 北 , 其他方面 的建设还有待提高和完善 。 总体而言 , 由 社等组织 。 ③维权性 民间组 织 , 主要指 以维护农 民的 于受政治环境和制度基础的制约 , 民政治组织化水 农 各种合法权益为宗 旨的各种 自发成立的组织 , 如各种 平在农村还很低 , 单北村的实例仅是凤毛麟角。 减 负协会 、 打工者组织 , 尽管他们大多没有得到政府 其次 , 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经济组织化 的 农 承认 , 但在社 会上影响很大 。 ④社会性服务组织 , 如老 主要载体未能完全发育 。 发展状况看 , 从 西部农村农 年协会 、 扶贫协会 、 合作 医疗组织等。农民组织化” “ 的 民合作经济组织在 2 世纪 9 年代上期增长活跃 , 0 0 此 内涵为 : 农民参与由以上各类组织主导的农村事务 的 后 发展缓慢 , 农户覆盖率低。 目前没有准确数据 , 西部 过程 以及上述组织动员和领导村务活动的过程 。 笔者 各省估计大约在 2 — . . 3 %之间。 中四川是农 民专业 5 5 其 所论“ 民组织化程度低 ” 农 的界说也就是指由以上两 协会发展的大省 , 截止 20 年底 , 02 有各类农民专业合 项指标衡量所得 出的总体性认定。 具体讲 : 作组织 80 50多个 , 会员 9 0多万 。] 【 1 从地域分布看 , 主 首先 , 以村委会为主的类政权组织 的低效率运行 要 以乡村为主 , 区域跨度小。 据调查 ,0 3 2 0 年甘肃省定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中的资金 、 人才 、 土地 、 信息 、 市场 、 科技 万户的产 品吸收进 入市场 , 形成物 流高 发展滞后 、 产业层次低的问题 。根据市 等生产要素有效整合 , 促进一 家一户小 地 , 辐射各地 ; 过龙头 企业 的带动作 场导 向和 区域优势 ,形成不 同层 次 、 通 各
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对接 , 增强 用 , 为农产 品找准销 路 , 并通 过加工 增 具 特色 的农 业 主导产业 和产业 开发体 农户购销行为的预测性和有序性 , 以 值 , 是 帮助农 民增加 收入 ; 建设标 准化 生 系 , 好地发 挥 区域 比较优势 , 更 发挥规 集体 的力量和规 模化 的优势增 强农 产 产 基地 , 发展 “ 单农业 ” 逐步 实现农 模效应 , 高农业 生产经 营效益 。 订 , 提 品市场竞争力 、 应对各种市场 风险的有 村 产品品牌 化 、 品牌产 品超市化 、 超市
FzA ・HD N AH Ns|l A



郭振 宁
当前 , 国农业 和农村经 济正处于 断。 我 分散 的农 户在农 产品生产销售和农 经 营的组织形式 , 要鼓励农 民的发现和 由传统农业 向现 代农业转 变 的转 轨 时 资购买 的两个环 节中 , 坚持 “ 民办 、 民管 、 民受益” 的基本 都处 于十分不利 创造 。 群众 自愿 、 循序 渐 期, 推进农 业农 村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 的处境 。要想从根本上扭转 自身被动 、 原则 以及形式 多样 、 因地 制宜 的原则 , 步形成上下 贯 逐 生产转 变 , 合作联 合道路 , 高农 民 不利 的局面 ,维 护 自身利 益不受损害 , 进 、 走 提
来看 , 个体农 民无力也不愿花大力气去 作 、 直接管理 、 直接干预的老路数 , 为提 的 生 产 者 。

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湖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湖北省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问题;对策一、湖北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1.物流主体发育不足。

目前,湖北农产品物流主体呈多元化格局,既有实力相对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类型的批发商、终端大型零售商、农民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各类物流企业,也有力量单薄而分散的农户,个体运输户及个体摊贩。

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绝对数量虽然很大,但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实力弱。

众多农户从事小规模、原始的、孤立的物流活动,物流效率极其低下,成本高昂。

个体商户、农民经纪人、贩销大户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低。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覆盖率低,规模不大,规范性发展不足。

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大。

2.物流环节多,物流周期长。

目前,农产品大宗物流仍是“商物合一”,农产品物流过程被人为地分割成若干阶段。

农产品从生产者(农户)或生产者合作组织售出,经过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及其他各类中间商到达零售终端,再经过零售商送达消费者手中。

这其中历经多道环节,使得农产品物流周期延长,农产品被多次装卸、仓储、运输,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也造成大量的损失和浪费。

3.物流链条短,物流技术落后。

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均在80%以上,而目前湖北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精深加工率不到10%。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发达国家为4:1,我国沿海一些发达地区也达到了3:1,湖北仅为0.8:1。

湖北农产品大多处于鲜销和直接消费状态,外销粮有70%以上是原粮,大部分农副产品的出售以低级原料为主。

由于经营链条短,湖北农民只获得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利润,加工销售环节的收入大量流失。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应对的对策。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先进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包括灌溉设施、农机化设备、农产品加工设备等。

然而,由于投资不足、技术落后等原因,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解决之道:首先,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其建设水平和运营管理能力。

其次,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的方式共同使用农业基础设施。

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往往面临着低价收购、滞销等问题,导致农产品降价甚至无法销售。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和平衡。

解决之道:一方面,制定完善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商品化程度。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农业科技创新滞后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相对滞后,许多农民仍然沿袭传统的种植技术,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无法有效提高。

解决之道: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为农民提供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示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

四、农业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不仅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解决之道: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治理,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

同时,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

鼓励农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思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思考

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0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未来,农村一二三产业将实现融合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产业将进一步相互促进和融合,形成更加完整的农村经济体系。
对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的建议和展望
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 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合作意识。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提高农业合作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推进农村金融保险服务
政府应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为农民合作组织提供更加便捷 、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保障农民的利益。
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与建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政府可以引导农 民组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农民组织可以 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高科技农业项目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体系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业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和恶性竞争行 为,维护农民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03
CATALOGUE
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的瓶颈问 题及原因分析
资金和技术瓶颈
缺乏创业资金
许多农民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实现组织化,他们可能无法承担创业初期的成本 ,如购买设备、租赁场地等。
技术落后
农民组织化需要技术支持,如农业技术、管理技术等,但许多农民缺乏这些技 术,导致组织化程度提高受阻。
政策和制度瓶颈
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农民组织化是指农民通过自愿结合,形成集体的组织形式,以共同利益为核心,通过集体行动来维护自身权益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形式。

农民组织化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可以促进农民群体的凝聚力和发展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然而,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此,本文将从加强农民组织化意识、完善组织法律保障、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首先,加强农民组织化意识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基础和关键。

农民作为农村资源的集中拥有者,只有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农村资源。

因此,广泛宣传农民组织化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农民组织化观念的培育和引导,让农民认识到只有通过自愿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通过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组织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合作,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为发展农民组织化提供人才支撑。

其次,完善组织法律保障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等农民组织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农民组织化的明确规定和保护措施,制约了农民组织化的发展。

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组织化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制定工作,推出更加完善的农民组织化法律制度。

同时,加强对农民组织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农民组织化的合法性和规范化,保护农民权益,打击违法行为,为农民组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最后,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

农村治理体系建设是农民组织化与农村发展相互促进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治理,促进农民组织化发展。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平台,提供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的平台和渠道,加强农民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农村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的优化和升级。

农民组织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第二次飞跃的关键

农民组织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第二次飞跃的关键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重要的市场竞争主体 , 提 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议价能力 。单一的个体很难适应现代社会 突出的情况下 ,
们再次回首农业 、 农村 、 农民时 , 问题似乎义回到了原点 ,三 的“ , “ 合”是对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
农” 问题又成为社会之重症 。
l 、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要求提高农民的组织性
“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 是
在城 乡二元社会结构没有实现重大突破的情况下 , 我围
分 易操 作 , 可 立竿 见 影 ,统 ” 把 且 “ 难 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 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 巨; “ ” 足 !为 什 么 呢? “ ” 统 不
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 ,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 握 , 且见效缓慢 ;分 “ 是新潮流 , 统” 老传统。 而“ 是
调整的必然要 求, 是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抵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是各地农村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 高农民组织化 提
程度要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拓宽农 民组织化领域 , 培养新时期的新型农民, 夯实农民组织化发展的基础 , 要成为现
阶段 党和政 府指 导农 业和农 村工作 的重要 抓手 。 关 键 词 : 民组 织化 农村 改革 第二 次飞跃 农
既然问题如此突 出, 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如果我们把十 的发展 , 但发展是之后是更长时间的停滞。 过分地强调“ ” 分 使

封闭性 、 保守性肆意漫延 , 富即安 , 小 缺乏合 屑三中全会后开始的农村改革视作第 …次改革 ,那么以十 农民的小生产性 、 七厢i中全会为代表的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推动政策就 是农 作使农业生产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使农 民收入迟迟难以得到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再思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再思考
成共识 , 认为应提 高农 民在政治 和经济 漏了文化方 面的组织化研究。 组织 “ 大多不是完全由农 民 自主创立 、
上组织化 , 由有 三。 理 第一 , 促进农业产
国 际经 济角 度 。 同J (0 4从 国 际 比 程 I 20 )  ̄ l ,
二、 三农” “ 与提 高中国农 民组 织化 自我管 理型的合作经济组织 ” 许多农 “
策建议 , 如政府要起 主导作用 , 政 是 “ 给予 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 “ 展走 向深入 的过 程 中 出现 了一些 发
要性, 关于农 民组 织的法律地 位 , 于 关
然而, 从总体上说 , 民组织 还存 农
本 文试 图将 提高农 民组织 化程度 在着各种问题。就经济组织 而言 , 程同
农村社 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属性 , 以及关 问题 , 放进“ 三农” 背景中进行讨论。 同时 , 顺 (0 4 指 出 , 国 的农 业 组 织 与 西 方 20 ) 我
入“ 三农” 问题的背景中进行再 思考。 关键词 :Biblioteka 三农” 农民 组 织化 “一
中国改革论坛上佚名 的《 三农” “ 问题 背 在全国实施 , 以法律 的形式保 障了村 民 景 中的村民 自治 》 20 ) (0 5 等论文 , 是 自己组织起 来管理公 共事务 的组 织形 则 从政治 与法律角度论 述 中国基层组织 式。 在经济方面 , 农民也开始组织起来建
的现状 , 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 的差距 , 从 县—— 乡农村管理体制 。 前者是历史沉 也指 出我 国农 村专业合 作经济组 织存
包括 “ 法律地位不明确 ; 应对农 村经 济战略转型和市场竞争 、 农 积下来的。我们也看到, 二元化” “ 的城乡 在的主要 问题 , 民实现和保 护 自身利益 、 进农 业决 策 户 籍 管 理 制度 正 在 松 动 , 促 一些 省份 已 开 内部管理不 规范 ; 组织化程度 低 、 带动 的科学化 与合理化 及保 障农 业政策 顺 始 了取 消 农 业 户 口和 非 农 业 户 口 的 尝 作用不 明显 ; 资金紧缺 、 制约 了 自身发 政府面对“ 三农 ” 问题 也开始实行向 展 ;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行政色彩较浓” 。 利实施 、 为农业发展争取更好的国际环 试 ,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思考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思考
人才培育支持
建立农民培训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经 营管理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组织化 管理水平。
引进外部人才
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等优秀人才投身农业 领域,发挥其专业特长和创新能力,为农民组织 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05
结论与展望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意义和成果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问题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 慢,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同时,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面临 诸多困难,如信息不对称、市场地位弱势、缺乏资金支持等 。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 关键措施。
农民合作组织的类型和模式多 样化,包括农业合作社、农民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政府对农民合作组织给予政策 和财政支持,推动农民组织化 程度提高。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 部分农民缺乏组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组织。 • 农民合作组织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组织存在管理不规范、
财务不透明等问题。 • 政策和制度环境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 • 综上所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针
02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现状与问题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定义与评估方法
定义
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指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自愿组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组 织,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程度。
评估方法
通常采用农民合作组织数量、覆盖率、参与度、合作效果等指标来评估农民组 织化程度。
当前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实际情况
农民合作组织数量和覆盖率不 断提高,但参与度和合作效果 存在差异。

试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动机、途径与对策

试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动机、途径与对策

1 主要 动机
当前 , 我国实行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基础 的 农 业经 营体制 , 营主体 分散 , 以适应激烈 的市场 经 难
竞争和需求变化 ,提高农 民组织 化程度 的核 心动机 是 解决小生产 与大市场 之间的矛盾【 l 】 。具体说来 , 需
要解决 的相关问题还 比较多 , 归结起来 主要有 以下几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5
20 年 06 8 月
农 业科 技管理
Ma a e n o rc l rl ce c a d n g me t f Agiut a S ine n Teh ooy u c n lg
v 12 No4 o.5, .
利于实现农业 生产 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 三是个体农户 地块零散 , 组织专业 化服务 困难 , 各农 户分散购置农 资成本 较高 , 不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集约化。 13 决策 问题 缺乏有效组织 的农户 ,不利 于现代 . 管理方法 的应用 , 经营决策管理落后 。农 民缺乏现代 经 营管理知识 和手段 , 面对 瞬息万变 的市 场 , 感到茫 然无措 。同时 , 村信息服务体 系不健全 , 民生产 农 农
关键词 : 民组 织化 ; 农 动机 ; 径 ; 策 途 对 中图分类号 : 3 64 F 0 . 文献标 识码 : A
农 民组织化主要是 指农 民之 间或农 民与其 他经 济主体之 间 自愿组成经济联合体 , 维系各个成员之 间 的相互 关系 , 协调成员之 间的决 策行为和运 作方式 , 开拓发展 空间 、 互沟 通信息 、 相 组织 有效运 营 、 取 谋 更大利益 的市 场运 作机制 。农 民组织化程度 的高低 , 决定着农 民的市场地位和切身利益 , 直接制约着农业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为组织实施好我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政策落到实处,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想与原则(一)总体思想认真贯彻落实1号文件精神,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兼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大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项目实施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小农户。

把引领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走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重点。

始终坚持带动而不是代替农户发展的原则,把服务小农户作为政策支持的主要对象,着力解决小农户的规模化生产难题。

二是坚持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

把突破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作为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关键。

以支持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户经营主体地-1物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环节,初始投入大、技术难度高、单个农户做不了的工厂化育供苗、仓储烘干等环节,外部性特征强、单个农户作业效果差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环节。

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具体项目实施方案,方案由市级农业部门会同门于11月10日前报省农委、省财政厅。

(二)公开确定服务组织。

项目实施县(市)农业部门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择优选择符合条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每县(市)选择的服务组织原则上不少于3家。

在选定服务组织后,项目实施县(市)要通过公众网站、电视等公共媒体公示服务组织,服务价格,并公示举报电话。

(三)签订服务合同。

由项目实施县(市)所在市级农业部门负责制定格式的服务合同,承担项目的项目实施主体要与用户签订服务合同,明确服务地块、服务内容、作业时间、质量要求、质检验收等。

奥斯特罗姆手法

奥斯特罗姆手法

农民对公共资源自主治理的研究——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例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发挥了阶段性作用。

但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到上世纪90年代初,多数农产品实现了市场交换以后,传统的、分散经营的农户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生产领域,他们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取得的经济效益有限,于是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怪现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了,如生产分散,规模小,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家庭经营力量单薄,市场竞争风险大等,农村再次出现了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农民在流通领域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农民之间的合作,形成新的利益群体,改变其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赢得竞争优势。

于是,农民群众再次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制度供给———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美国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从理论与案例的结合上提出了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制度理论,从而在市场理论和政府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一条独立的理论和治理策略。

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建立自主治理的公共资源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强化公民意识是实施自主治理的重要基础,完善运行机制是实施自主治理的有效保障。

奥斯特罗姆通过对“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提出了自主治理理论,即“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共事务治理的困难。

本文尝试以奥斯特罗姆的理论为依据对我国农民对公共资源自主治理的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出分析。

在一个自治组织的初始阶段,一个人对在大多数人同意遵循所提出的规则的情况下他(她)的未来预期收益流量作了计算后,可能会同意遵守这套规则。

农民增收情况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农民增收情况报告农民增收情况报告(通用3篇)农民增收情况报告篇1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为了更好的做好农牧民增收工作,成立同志任组长,让副组长,各台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牧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农牧民增收工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明确阶段性目标,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使全县农牧民增收进程始终在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下健康发展。

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陈莲凤【期刊名称】《福建理论学习》【年(卷),期】2003(000)007【摘要】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农民组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农民组织化提高是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权利的重要力量。

农民政治经济权利的实现必须有保障机制,而保障机制取决于政府和公民力量的对比关系。

在社会各利益主体中,农民是困难群体,分散的农民是没有实力的。

虽然从宪法秩序和国家意识形态上说,政府的施政行为应与农民愿望一致,但由于没有实力与有组织的政府及其他社会集团平等对话,农民的合法权利往往受到侵害。

据农经局一项估计,农民平均一年上缴税费及罚款约为1200亿,国务院农调所估计是1780亿。

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庞大的基层政权运转费等还要农民分担。

农民受城乡二元结构限制,没有迁徙自由;农民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等等。

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一阶层的社会成员能组织起来,以组织的形式和组织的力量同其他社会阶层发生各种联系,进行对话,才有实力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总页数】2页(P22-23)【作者】陈莲凤【作者单位】中共泉州市委党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422.6【相关文献】1.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J], 卢平2.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台湾农会的作用对提高我省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启示 [J], 李茂岚;吴志宏;王海啸3.对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几点认识 [J], 顾大福4.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J], 顾大福5.农民组织化程度综合衡量体系构建及实践\r——以Y市为例 [J], 周陶;范轶玲;刘悦;吴开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关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社 等 , 要 职能 是运 用经 济 手段 把农 民 组织起 来 , 主 实行 分 工
组 织化 水 平 , 够增 强农 业综 合生 产 能力 和 市场 竞争 力 , 能 优 化 农 村 组织 结 构 和功 能 , 高 农村 社 会 治理 效 率 。 四 , 提 第 提
乏合 作传 统 ,因 而对 发展 农村 合 作经 济组 织持 不 屑一 顾或
消极 无 为 的 态度 。 有 人担 心 , 国农 民 那 么 多 , 村 又面 也 我 农
临 着 紧迫 的 发展 压 力 , 民一 旦 组织 起 来 可 能会 削 弱 基 层 农 政 府 的职 能 和权 威 , 至影 响社 会 稳定 , 甚 因而 对农 村合 作 经
维普资讯
工作研 究
现代 农业 科技 }0 7年 第 1 20 8期
关于提 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
高 健康
( 南 省 周 口市 』汇 区 农 林 局 , 南 周 口 4 6 1 ) 河 I 『 河 6 0 1
摘要
关 键词
农 业进 入 新 的发展 阶段 后 . 动和提 高以 农 民组 织化 程度 为 重心 的农 村经 营体 制创 新 是有 效 增加 农 民收入 的重要 制 度保 障 。 推
高 农 民组 织 化水 平 是发 展现 代 农 业 的需 要 。 几乎 所 有 农 业
与政 府 及相 关部 门有着 千丝 万缕 的联 系 。行 政力 量 的过 多 介 入 。 曲 了农 民 合作 经 济 组织 “ 办 、 扭 民 民营 、 受益 ” 原 民 的 则 。 些 由地 方 政 府 出面 组织 的 农 民合 作 经 济 组 织 , 实 一 其 际 控 制权 仍 掌 握在 政 府 部 1 中 。 些 专业 协会 的农 民 只 ' 5手 有 是 名 义 上的会 员 ,实 际上 却 与协会 无 关 。许 多用行 政手 段 “ 合” 捏 的农 民合 作经 济组织 , 转 十分 困难 。 运

农民组织化程度衡量及其评价

农民组织化程度衡量及其评价

农民组织化程度衡量及其评价作者:李敏王礼力郭海丽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3期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呈低向度发展趋势,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过高,农民收入水平降低,农产品交易困难等问题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保障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综合现有的理论成果,界定了农民组织化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基于235户社员的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农民组织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农民组织化程度;主成分分析法;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图分类号:F325.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5)03-0088-06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一直是阻碍我国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关键因素,国内理论界的研究多局限于将农民组织化的形式等同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化狭义定义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与整体农户数量的比例,这样的界定太过模糊。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能动性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源动力,忽略了农民这个组织中的主体因素的作用,就无法揭示农民组织化的本质。

一、农民组织化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农民组织化问题”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农业第二和第三产业,而对农业第一产业的“农民组织化问题”,特别是对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农民应当如何组织起来这一问题,则研究较少[1]。

针对“农业第三次产业”的理论研究成果多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多为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如何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中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服务,以达到提高农民收益的目的。

(一)关于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一致认为农民组织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

毋俊芝、安建平研究认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直接影响到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到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2]。

农业产业化经营复习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复习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业第一章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1.原始农业大致开始于旧石器时期。

(×)2.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发展节时、节地、节水、节能的农业制度与农业技术,其中尤以节地、节能最为重要。

(×)3.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系列化”,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

( √)4.农业产业化的目的是达到农业经济总体效益最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多种需要和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原始农业的主要生产形式是( A )。

A.刀耕火种 B。

动物驯化 C.渔猎活动 D。

植物种植2.传统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标志是( B )。

A。

水利灌溉 B.畜力牵引的铁壁犁 C.多熟种植技术 D。

有机肥的使用3.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 D )。

A.生产规模化B.生产区域化 C。

生产机械化 D。

生产标准化4.除台湾、西藏、新疆等少数地区外,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到哪一年基本完成( C )。

A。

1950 B。

1951 C.1952 D。

1953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原始农业的特征是( AC )。

A驯化动植物 B.刀耕火种 C.开拓人类生存的新领域 D.生产工具进步 E。

水利工程2.现代农业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ABCDE )。

A.农业的多样化 B。

农业技术科学化 C。

产供销社会化D.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E。

从业人员高素质化3.世界农业走集约化增长的路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BCD ).A。

生产目标集约化 B.生产方式集约化 C.生产资源集约化D。

生产技术密集化 E。

生产模式集约化4.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ABCD )。

A。

生产专业化 B.布局区域化 C.经营一体化 D.服务社会化 E。

管理现代化。

5.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 ACD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领导科学
+ !""# !
乡村领导 求个人利益的动力推动下联合起来 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在农村合 作经济组织制度的基础上形成集体 利益 ! 通过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来实现成员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 因 此 ! 成员既是投资者 ! 又是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提供服务的对象 " 因此 ! 从 现实经济生活上来说 ! 对农民开展 提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教育! 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发展的需 要" 三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陈锡文在该书的序中谈到这部 著 作 的 三 个 特 点 #$ 一 是 它 的 系 统 性 % 作者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经 济理论诞生开始! 系统地回顾了 随 着 农 村 税 费 改 革 的 开 展 !许 多地方对行政区划进行了大规模的 调整 ! 特别是村组两级 ! 精简幅度很
! 李 祥 功
韩 立 坚
村组干部实际使用人数有所增加! 三是村组工作效能有所下降 % 为什 么会出现反弹现象呢 * 从客观上讲 ! 这次村组行政区划调整 ! 基本上是 和农村税费改革同步推行的 ! 由于 时 间 紧 &任 务 急 &工 作 量 大 !在 统 一 认 识 &调 查 研 究 &民 主 决 策 &制 订 方 案 & 配套措施等诸多方面准备不足 ! 有些地方的工作没有完全做到位! 难免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乃至失误% 从主观上讲 ! 这次村组行政区划布 局调整是自上而下推行的 ! 基层缺 乏内在动力 % 在村组区划布局调整 中 ! 大致存在四种类型 # 一是因压调 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些地方只是迫于上级部署和 外地形势 ! 被动接受调整 ! 主观上并 未真正认识到村组精兵简政的意义 和必要性 % 因此 ! 当外界压力减轻或 消失时 ! 一有机会就出现反弹 % 二是 因财调整%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 $ 三留五统 ’ 和各种乱收费 ! 村组干 部工资补助全部依靠农业税附加和 上级财政极为有限的财政转移支付 资金解决 % 由于顾虑报酬不好解决 ! 所以才不得不在人员上搞精简 % 一 旦财力有些余地 & 工资压力减轻时 ! 就会放宽限额 ! 逐步增加人员 % 三是 因事调整 % 一些地方把村组干部的 主要工作职责定位在收费上 ! 认为 逐步取消农业税后 ! 村组干部将没 有多少事可做 ! 所以才精简 % 他们的 服务观念非常淡薄 % 在这种思想指 导下 ! 一方面是群众办不了的事没
( 作者系河南省社 科 院 副 院长 &研究员 )
责任编辑 王 娜
如 何 巩 固 村 组 精 兵 简 政 的 成 果
大 ! 为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创造了 较好的条件 % 但有些地方出现了反 弹和回潮现象 ! 值得我们注意并加 以研究解决 % 应该说 ! 村组精兵简政 有效地克服了村组人浮于事的现 象 ! 使村组干部的报酬在个体报酬 有所增加的情况下 ! 总额却下降了 ! 农民负担也因此进一步减轻 % 但从 最近调查的情况看 ! 在一些地方出 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和问题# 一是村组实际数量有所增加 ! 二是
!"" 余 年 来 合 作 制 理 论 自 身 的 发 展
和演变过程 ! 力求使人们比较全面 & 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由来 & 变化 及背景 " 二是它的实践性 " 作者在阐 述合作制理论的发展 & 演变过程时 ! 非常注重分析这一理论在不同时 期 & 不同国家的实践过程和实践效 果 ! 从而揭示了合作制理论不仅有 着丰富的内涵 ! 而且因具体国情和 发展阶段的不同又具有多样性的事 实 " 三是它的创新性 " 作者对农村合 作经济组织的外部环境 & 内部结构 & 运行机制的分析 ! 实际上是他在实 践中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运 行正反两方面经验研究的心得 " 在 这里 ! 作者以他的理论素养和实践 经验 ! 明确提出必须在坚持农业家 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我国农村经济 组织的体制创新 " 这是广智同志研 究合作制的宗旨 ! 也是他这部著作 的 要 义 " ’ 此 外 !我 认 为 !在 研 究 发 展农村合作经济及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中 ! 该书是我所见到的研究农村 合作经济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 部最为完整 & 系统的著作 ! 很值得大 家一读 "
乡村领导
关键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喻新安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 重点和难点都在于# 三农 $ 问 题的解决 " 而解决# 三农 $ 问题的核 心 是 农 民 问 题 % 近 年 来 " 围 绕& 三 农 $ 问 题 "学 术 界 和 实 际 工 作 者 进 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 " 并取得了丰 硕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实践经验% 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同志的著 作’ 农 村 合 作 经 济 及 农 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 是 当 前 研 究# 三 农 $ 问 题 有 较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 % 一 该 书 的 核 心 观 点 是 ) 解 决# 三 农 $ 问 题 "切 入 点 是 发 展 农 村 合 作 经济 "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 这是 很有见地的 % !" 世纪 #" 年代以来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与完善 " 农民被逐步推向瞬息万变 的市场 % 这样一来 " 分散的个体农民 与社会化的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 得越来越突出 % 这些矛盾主要表现 为 ) 个体农民的小生产与变幻莫测 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 个体农民经 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化农业大生产之 间的矛盾 " 个体农民传统生产方式 与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矛盾 " 个体农 民生产经营投入与农业开发性投入 的矛盾 % 在这种情况下 " 如何通过深 化农村经济改革 " 采取新的农村经 济发展模式 * 农业经营制度与经营 组织形式来妥善解决农业发展中的 # 小生产与大市场 $ 之间的矛盾 " 已 经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课题 % 在所有解决 # 小生产与大市 场$ 矛盾的政策和举措 中 "再 造 农 村微观经济组织 " 提高农民组织化 程度 " 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措 施 % 从 !" 世纪 #" 年代开始 " 农村经 济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整体创新 的新阶段 " 其主要标志是农业产业 化的发展 % 但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 过 低 "势 单 力 薄 "交 易 方 式 落 后 "谈 判地位低 " 不仅进入市场困难 " 而且 保护自身利益更难 " 多数农户对龙 头企业实质上是一种依附和依赖关 系 " 在市场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 因 而不能分享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 因此 " 只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 目前所形成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才能持续快速发展 " 否则 " 农民无法 有效保障自身利益 " 长期处于被动 地位 " 将导致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 模式的短命 % 二 在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的研究中 " 张广智同志在分析我 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外部环 境 * 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 " 明 确 提 出 了 总 体 发 展 思 路 "# 以 市 场需求为导向 "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 基础 "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 充分 利用农村组织资源 " 在巩固试点成 果和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 " 稳步 地 办 好 一 批 农 村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自 下而上 * 循序渐进 * 实事求是地引导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 充分 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社会 化服务体系及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 重要作用$ " 并从理论和实践的层 面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村合作经 济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 首先 " 要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立法 % 必须抓紧合作经济组织立 法工作 " 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 长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 % 张广智同 志主张 "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 立法 " 一是要注意与国际接轨 " 既要 注意把握经典的合作社原则 " 也要 注意合作社原则的与时俱进 " 使我 国的合作经济组织立法从一开始就 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 二是要紧 密结合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农村实 际 " 特别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 展实际和特点 % 三是要# 简而精 $ % 四是要充分考虑合作经济组织可能 发生的变化 " 为合作经济组织的继 续探索 * 积累经验和以后的合作经 济组织立法的修订及完善预留足够 的空间 % 五是要借鉴其他国家有关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立 法 的 成 功 经 验 "少 走弯路 % 其次 " 政府要大力支持 % 各级党 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 织发展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 " 加强 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的领 导 "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 同时 " 也 要 按 照 市 场 经 济 的 运 作 方 式 "尊 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 尊重农民 群 众 的 首 创 精 神 " 坚 持 # 民 办 *民 管 *民 受 益 $ 的 原 则 "坚 持 速 度 和 效 益相统一 " 积极稳妥地加快农村合 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 农村合作经济 组织的健康发展 " 亟须各级政府在 政策上积极引导"并 在 财 政 *税 收 * 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保护 " 正确 处理好放手发展与积极引导的关 系 " 千方百计把农民参与合作的积 极性调动起来 " 把农村的各类合作 力量激活 " 从政策上支持农民实行 新的联合与合作 % 再次 " 要积极对农民开展合作 教育和培训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 劳动者结成的利益共同体 " 是劳动 者进行自我服务的组织 " 以成员利 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 " 在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