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成立与生效(1)
不动产合同成立与生效1
不动产合同成立与生效1. 引言不动产合同是指关于不动产的买卖、租赁、抵押等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当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满足法定条件时,不动产合同即成立。
不动产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对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动产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概念、要件以及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论述。
2. 不动产合同的成立不动产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2.1 合同要约的提出合同要约是指一方向另一方表达意愿,希望达成合同的行为。
不动产合同的要约可以以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电子形式进行,例如书面合同、口头协议或者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合同要约应当明确表达双方当事人关于不动产交易的意愿。
2.2 合同要约的接受合同要约的接受是指另一方对合同要约所作出的同意。
接受可以是口头表示、书面声明或者其他形式。
接受要符合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如双方约定接受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的,则口头接受无法成立合同。
2.3 定金的支付不动产合同成立的一种方式是买方支付定金作为约定的合同履行保证。
定金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认真程度的一种表述,通过定金的支付,买方表明其对该笔交易的诚意。
如果卖方接受定金,则视为合同成立。
2.4 不动产交易登记手续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动产交易应当进行登记手续。
不动产交易的登记手续包括合同登记和权属登记两个环节。
合同登记是指将不动产买卖合同的重要内容登记在不动产登记机构,确保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权属登记是指将不动产权属的变动登记在不动产登记机构,确保交易后买方对不动产享有合法权益。
3. 不动产合同的生效不动产合同的生效是指合同具备法律效力,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产生。
不动产合同的生效需要满足以下要件:3.1 合同内容合法合规不动产合同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道德伦理。
如果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则合同将无法生效。
3.2 合同当事人的合法资格合同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的合法资格,例如买方必须具备购买不动产的资格,卖方必须具备卖出不动产的资格。
合同的生效与成立的案例
合同的生效与成立的案例案例一:水果买卖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老张是个水果批发商,小李是个水果零售商。
有一天,小李到老张的摊位前,看到老张新进的一批苹果又大又红,就说:“老张啊,你这苹果看起来不错,我想订个50箱,每箱100块钱,下周五给我送到店里。
”老张一听,乐了,说:“行嘞,就这么定了。
”一、合同的成立。
1. 要约与承诺。
在这里,小李说要订50箱苹果,每箱100元,下周五送到店里,这就是一个要约。
小李明确地向老张表示了自己想要购买苹果的数量、价格和交货时间等关键要素。
老张说“行嘞,就这么定了”,这就是一个承诺。
老张对小李提出的要约表示完全同意,这个时候,他们之间的合同就成立了。
就好比两个人拍手,“啪”的一声,达成了一致。
不需要什么复杂的书面形式,就这么简单的一来一往,双方的想法碰在一起,合同就像一个新生的小生命一样诞生了。
2. 主观意愿。
从主观上来说,小李是真的想要这批苹果来卖,老张也是真的愿意把苹果卖给小李。
他们都有建立这种买卖关系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在开玩笑或者随便说说。
如果小李是在开玩笑,说“我订50箱,哈哈”,然后老张也知道他是开玩笑,那就不存在合同成立的情况。
但在这个例子里,双方都是认真的,所以合同成立了。
二、合同的生效。
1. 一般生效要件。
这个水果买卖合同,没有违反什么法律法规。
买卖苹果是合法的商业活动,也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的利益。
小李和老张都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小李能够经营水果零售,老张能够批发水果,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而且他们之间的约定内容很明确,50箱苹果,每箱100元,下周五交货,不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
所以这个合同在成立的同时就生效了。
就像火车已经启动,开始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双方都得按照约定办事了。
如果说老张下周五没有把苹果送到小李店里,那小李就可以找老张理论,说:“老张啊,咱们可是说好了的,你这可不行啊。
”因为合同已经生效,双方都有履行合同的义务。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是什么?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对于合同那就涉及到成立或者生效问题,那么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我在下文详细跟大家讲解。
一、先来看看什么是合同成立?什么是合同生效?(一)合同成立:合同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的本质是一种合意,合同成立就是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达成合意。
在中国合同法制定以前,中国的法律体系并未明确区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如《保险法》只规定合同的成立,《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只规定合同的生效。
(二)合同生效: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
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中《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罗马法曾规定了“同时成立之原则”,认为法律行为的成立与效力同时发生。
长期以来,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对合同成立与生效以及相关的合同的不成立与无效未作出严格的区分,从而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等同起来。
简而言之,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订立过程的完成,也即主体对合同的基本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合同的生效则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为使其具有法律所赋予的约束力而产生的效力。
二、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1、内容判断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订立过程的完成,也即主体对合同的基本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合同的生效则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为使其具有法律所赋予的约束力而产生的效力。
合同的成立与否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判断合同是否存在,而合同的有效与否则是法律价值判断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判断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规定,能否发生法律上的效力。
判断合同是否成立,其结果只能是成立或不成立的事实,而判断合同是否有效,其结果则有生效、无效、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等多种情形。
合同的成立只需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在表面上意思表示一致,而不问其意思表示背后的真实性和主要条款的合法性。
合同生效和成立的区别是什么-
合同生效和成立的区别是什么?1、内容判断: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订立过程的完成;合同的生效则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为使其具有法律所赋予的约束力而产生的效力。
2、适用规则:合同的成立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合同的生效必须在国家的干预下,依法判断合同是否合乎法律。
3、要件不同。
热门城市:白山律师宜宾律师鞍山律师安徽律师苏州律师安庆律师扬州律师鹤岗律师普洱律师亳州律师相信我们都已经了解到,同生效和合同成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合同成立以后,不代表合同已经生效,但是合同已经生效的话,合同便是成立的,那么对于合同生效与成立的区别有哪些内容呢?小编收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为您做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联系(一)合同生效以合同成立为提前,合同不成立就无所谓生效。
反之,一个合同生效了,意味着它已经成立了。
(二)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生效。
合同成立后是否生效,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1、大多数合同成立即生效,也就是说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在同一时间;2、合同成立后永远不生效,即无效合同;3、合同成立后处理效力待定状态,是否生效要看合成立时缺乏的生效要件后来能否得到补正;4、合同成立后并不立即生效,生效时间视所附期限何5、合同成立后并不立即生效,只有完成了应当办理的批准、登记手续后地生效。
(三)如果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某一类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才生效的,则此时批准、登记手续为该合同的生效要件。
未予办理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
但注意,只要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办理了批准、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就应当认定该合同已生效。
二、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一)构成条件不同合同成立的条件包括: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至于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则在所不问,它着重强调合同的外在形式所表现。
而合同生效的条件主要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符合法定形式。
电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一)
电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一)摘要: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越来越多的交易在网上进行。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电子合同是电子商务的基础与核心。
它以独特方式对传统合同提出挑战。
本文通过电子合同的概述,以及电子合同成立与生效过程中的一些代表性的法律问题的探讨,和对电子方面立法的阐明,对我国电子合同方面的立法提出一些建议,完善我国电子合同交易法律制度。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合同;要约生效;承诺生效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电子合同的概况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电子商务是指利用数据电文进行的商业活动①。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交易在网上的进行,使得电子合同之一基础与核心在商业上广泛应用。
电子合同(Electroniccontract),亦称电子商务合同。
目前我国对电子合同尚未作出明确的法律定义,世界各国在其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中也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统一解释。
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2条规定:“‘数据电文’系指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
我国《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概括地说,电子合同是指通过一切电子化方式缔结或履行的合同。
电子合同作为一种崭新的合同形式,它与传统合同所包含的信息大体相同,即同样是对签订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作出确定的文件,其成立同样要具备要约和承诺两个要件。
但是与传统合同相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特征。
具体分述如下:1.电子合同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以数据电文的方式订立的。
2.电子合同交易的主体具有虚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订立合同的各方当事人通过在网络上的运作,可以互不谋面。
电子合同的交易主体可以是世界上的任何自然人、法人或组织,合同当事人的身份依靠密码辨认或者认证机构的认证。
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区别
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区别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区别两者在法律上的意义,有利于准确认定合同法律关系及合同效力。
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在合同理论和实务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台同法第一次明确地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区分开来,体现了合同立法技术的进步,但二者仍然存在众多差异,需要进一步区分(一)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法律约束。
此概念表明合同的订立主体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缔约能力的人,合同的成立只是合同订立的结果。
合意是合同成立的必要前提条件,基于此,確定合同是否成市要判断双方当事人的缔约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达成合意。
而缔约的这一过程合同法将其表述为要约、承诺。
缔结合同主要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双方通过自由的协商,经过要约和承诺阶段,合同即告成立,甚至通过当事人能充分表明其合意的行为,合同也能成立。
(二)合同的生效合同的生效,是指合同具备一定条件并实际对当事人产生的法律约束。
因为合同成立并具备一定的要件后便能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才能实现当事人在缔约时所期望达到的预期效果。
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逻辑前提,不成立的合同当然不存在是否生效的问题(三)二者的区别1、二者的概念和性质等内容不同,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在概念和本质上是不同的、合同的成立仅证明了双方当事人之间产生了合同关系。
它所解决的主要是合同的有无问题,属于对合同的事实上的判断。
一旦当事人根据特定合同的性质要求而就主要条款达成协议,合同便宣告成立,但是合同的成立只是解决了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合意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已经成立的合同都能产生法律约束力。
而合同生效则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开始发生履行的效力。
合同的生效属于合同的效力范畴。
解决的是已经存在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合同生效属于法律上的判断。
2、二者的要件不同。
就合同的成立条件来看,它是承诺的生效,即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法》论述题
《合同法》论述题试论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1)从概念上讲: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合同的生效,是指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或称法律效力,而不是指合同能够像法律一样当然产生法律效力。
2)内容判断上不一致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订立过程的完成,也即主体对合同的基本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合同的生效则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为使其具有法律所赋予的约束力而产生的效力。
合同的成立与否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判断合同是否存在,而合同的有效与否则是法律价值判断问题,其着眼点在于判断合同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和规定,能否发生法律上的效力。
3)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要件不同关于合同应具备何种一般要件才可成立,认为合同的成立要件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而且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意思表示一致本身就表明肯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
如果没有至少两个当事人,又何来一致的可能性。
因此,再将当事人列入合同之成立要件已无实际必要。
合同的生效就是指符合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并能够产生合同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
因此,合同的生效要件就是法律判断的标准问题。
主要有以下一些要件:①主体合格。
当事人应具备订立合同的条件②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生效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是指表意人的表示行为应当真实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
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是一种当事人之间的合意。
这种合意是否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取决于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③行为不违反法律及社会公共利益。
④形式合法。
4)成立和生效的时间有差异合同的成立是合同生效的逻辑前提,合同只有在成立后才谈得上进一步衡量其是否有效的问题。
考察合同的生效,首先就必须考察该合同是否成立。
合同虽已成立,但是否生效有待于进一步的判断。
合同的生效时间与成立时间又是有联系的,生效时间不能脱离成立时间而独立得到确定。
浅谈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
合同关系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盖章时合同成立;(3)当事人采用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的重要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影响重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大。
能否对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进行准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定效。
确把握和正确判断,对确认合同各方书,签订确定书时合同成立;(4)二、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联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甚至对确定案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系1.合同成立是确立合同是否有效的性质、分清各方责任至关重要。
因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的前提和起点。
(1)合同有效是当而,对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做深入浅出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事人订立合同的本意,但合同有效的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意义匪浅。
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前提是合同是否成立。
如果合同压根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经常会让人 2.关于合同生效。
合同生效,是就不成立,也即当事人之间实际上并们产生一个误区,认为合同在成立的指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法律约束未形成合同关系,那么也就无从判断时候已经生效,其实不然。
合同的成力。
这种法律约束力主要表现为:依合同是否有效,不存在判断合同是否立是指当事人通过要约和承诺的方式合同约定,当事人必须适当、完全履有效的基础。
也就是说,合同成立对合同的必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的行合同;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后,只有符合生效要件的合同,才能生效是指业已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同时要履行《合同法》规定的附随义受到法律的保护。
(2)在合同有效间产生的法律拘束力。
合同的成立与务;不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成立的情况下,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生效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合定时要承担违约责任。
此外,约束力的起始时间是一致的,即合同成立之同的成立属于合同的订立范畴,解决有时也涉及到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日,正是合同有效之时。
因此合同成的是合同是否存在的问题;而合同的人,主要表现在:债务人向第三人履立的时间可以成为判断合同生效时间生效属于合同的效力范畴,解决的是行债务;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的标准。
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构成要件
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构成要件内容摘要:合同成立制度主要体现了当事人的意志,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而合同生效制度则体现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反映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
合同成立与生效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而合同生效则是合同依法成立的结果。
一、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构成要件不同1、合同的成立的要件。
合同的成立,是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合同因承诺生效而成立,故合同成立的条件一般就是承诺生效的条件。
《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在这里,合同成立的前提是“依法”,说明合同的成立应当具有法定的构成要件。
联系《合同法》第二章“合同的订立”中关于合同的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订立合同的形式,订立合同的主要条款(即合同的内容),合同的订立方式及过程等的规定,可以看出合同成立的法律要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主体上的要求,当事人为双方或者多方。
合同通常是双方当事人签订的,但是,也有一些合同是三方或者三方以上的当事人订立的。
就合同的成立而言,当事人为双方或者多方就可以了,至于当事人是否具有签订合同的资格,即是否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则在所不问,因为这些属于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对合同的成立不产生影响。
二是内容上的要求,具备了合同的必要条款,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合同即可成立。
三是形式上的要求,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要约和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
1、合同生效的要件所谓合同的生效要件,是指使已经成立的合同发生完全的法律效力所应具备的法律条件。
正如《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只有“依法成立的合同”才能生效。
这就意味着,“依法成立”是合同的有效条件,也即有效合同必须是已经成立的合同,而且其主体和内容都合乎法律的规定。
合同成立与生效案例
合同成立与生效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合同成立与生效的那些事儿。
比如说吧,小李打算把自己的闲置手机卖给小张,他们俩谈好了价格和其他细节,这就好比是合同成立了。
但是呢,合同成立可不等于就生效啦!就好像你准备出门,穿好衣服只是第一步,真要出去还得打开门走出去才行呀!
再举个例子,小王和小赵签订了一个房屋租赁合同,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各种条款。
这时候,合同是成立了,可要是小王突然发现这房子有一些之前不知道的严重问题,那这合同还能生效吗?这就好比你点了一份外卖,结果送来的完全不是你想要的,那你会欣然接受吗?肯定不会呀!
还有一次,老孙和老钱签了个合作合同,都谈得好好的。
可是后来老孙突然反悔不想干了,这时候合同能生效吗?这就如同你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看电影,结果朋友临时放你鸽子,这多让人郁闷啊!
合同成立和生效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这里面有很多讲究呢!它就像一座桥,连接着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如果我们不好好对待,那可就容易出问题,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啊!
所以啊,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把每一个细节都看清楚,想明白,可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权益不受侵害,才能让合同真正成为保护我们的有力武器!别小瞧了这小小的合同,它可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呢!。
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达成某种意思表示,而使其相互间产生法
律效力的协议。
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
到合同的订立、生效条件和时间等方面。
在合同范本中,我们需要
明确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条款,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首先,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合同标的的确定、合同内容的确定和合同的形式。
合同的生效则取
决于合同中约定的生效条件或者是法律规定的生效时间。
在合同范
本中,我们需要清晰地规定合同的成立要素和生效条件,以避免日
后的纠纷和争议。
其次,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也需要考虑到法律的规定和约定的具
体情况。
不同类型的合同可能有不同的成立和生效条件,比如房屋
租赁合同可能需要房屋所有权证明和租赁期限的约定,劳动合同可
能需要劳动者的身份证明和工作职责的明确等。
在合同范本中,我
们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合同,精确地规定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条件,
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最后,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也需要考虑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和意思表示的一致性。
在合同范本中,我们需要强调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合同内容的一致性,以避免因为意思不明确或者不一致而导致合同无效或者纠纷的发生。
总之,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合同范本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们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精确地规定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条款,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案例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案例案例一:小明卖书的故事。
小明有一本珍藏多年的漫画书,想把它卖给自己的好朋友小红。
一、合同成立。
1. 有明确的要约。
一天,小明对小红说:“小红呀,我这本超酷的漫画书,我想50块钱卖给你,你要不要?”这就是一个要约,小明明确地向小红表示出想要订立一个以50元价格卖漫画书的合同的意思。
2. 有效的承诺。
二、合同生效。
1. 一般情况。
2. 假设存在特殊情况。
假如小明是个未成年人,而且这个漫画书是他的父母明确禁止他售卖的。
那即使小明和小红之间的合同成立了(因为他们有要约和承诺的过程),这个合同也不会生效。
就好比这个交易虽然表面上搭起了架子,但是因为小明没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售卖物品的合法性问题,这个架子是不稳固的,法律不会承认这个交易合同的有效性。
这就像你盖房子,虽然看起来有个房子的样子了,但是因为你盖在别人的地盘上而且没有合法手续,这个房子其实是不合法存在的。
案例二:租房奇遇记。
小张有一套闲置的房子,想租出去。
小李刚到这个城市工作,正在找房子住。
一、合同成立。
1. 要约邀请与要约。
小张在网上发布了一个租房信息:“本人有一套两居室房子出租,靠近地铁站,价格面议。
”这是一个要约邀请,就像是在向大家发出一个信号:“我这儿有房子可能要租哦,你们有兴趣就来和我谈谈。
”小李看到这个信息后,联系了小张,说:“我看你那房子不错,我想租,我一个月能出1500元,租一年,你看行不行?”这时候小李的话就是一个要约了,他明确地提出了租房的价格、租期等具体的交易条件。
2. 承诺。
小张想了想,觉得这个价格和租期都可以接受,就对小李说:“行,那就这么定了。
”这就是承诺。
至此,小张和小李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就成立了。
就像两个人握了握手,说“好,咱们这个租房的事儿就这么说好了”。
二、合同生效。
1. 生效情况。
一般来说,这种普通的房屋租赁合同,当双方达成一致,合同成立的时候就生效了。
所以从他们说定的那一刻起,小李就有权按照约定的时间入住房子,小张也得把房子按照约定的状态交给小李。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合同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合同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并且表达出双方真实意思的过程。
合同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1. 合法的合同目的:合同目的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2. 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双方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即要有
真实的意思表示。
3. 完全的合同条款:合同条款必须明确具体,不得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
合同生效是指在合同成立之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的义务。
合同的生效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或者根据法律的规定来确定。
1. 约定生效时间: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的生效时间,比如双方约定合同
在特定日期或者某个条件达成后生效。
2. 立即生效: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生效时间,按照法律规定,合同应当立即生效。
3. 相对生效:合同生效对于合同当事人来说是相对的,即只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不对第三人产生效力。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成立并不等于合同的生效。
在合同成立后,可能还需要履行一
些法定程序或者满足一些条件,才能使合同生效。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案例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案例案例一:小明卖书。
小明有一本旧书想卖掉,他在学校的公告栏上贴了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出售旧书,10元,有意者联系”,还留了自己的电话。
小刚刚好看到这个纸条,就给小明打电话说:“我要你那本书,10元钱嘛,我明天给你钱拿书。
”小明说:“行嘞。
”合同成立分析。
这时候,一个简单的买卖合同就成立了。
为啥呢?小明发出了一个卖书的要约,就是他在纸条上说要以10元卖书这个事儿。
小刚看到后,打电话表示他接受这个价格买书,这就是承诺。
当承诺到达小明的时候,这个买卖合同就成立了。
就好比两个人已经握手说定了这桩买卖。
合同生效分析。
那这个合同啥时候生效呢?一般这种普通的买卖合同,在成立的时候就生效了。
因为没有啥特殊的情况,也不违反法律法规,也没有什么附条件或者附期限的约定。
所以从他们俩在电话里说定的时候,这个合同就生效了。
这时候小刚就有义务给小明10元钱,小明就有义务把书给小刚。
案例二:阿花租房子。
阿花想租个房子,她在网上看到一个出租信息。
房子的主人阿强说:“我的房子出租,每月租金800元,不过你得先交一个月的押金,合同从下个月1号开始算,如果你在这个月25号之前给我答复并且交押金,咱们就租。
”这就是阿强发出的一个要约,这个要约里有个小条件,就是25号之前答复交押金。
阿花觉得房子不错,20号就给阿强说:“行,我租,这是800元押金。
”合同成立分析。
阿花在20号按照阿强的要求做出了承诺,并且交了押金,这时候这个房屋租赁合同就成立了。
就像两个人达成了一个关于房子租赁的约定,一个说要租,一个愿意租给他。
合同生效分析。
但是这个合同不是马上生效哦。
因为阿强说了合同从下个月1号开始算,这就是一个附期限的合同。
虽然合同现在成立了,但是要到下个月1号才生效。
在生效之前,阿花不能说我现在就要住进去,阿强也不能说我现在就开始收下个月的租金。
案例三:小周卖违禁品。
小周有一些走私来的电子产品,他想偷偷卖掉,就跟小李说:“我这有一批便宜的电子产品,你给我5000元,我就把东西给你。
合同生效的要件及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
合同订立原则平等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规定,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思表示的前提下订立合同的原则。
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②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
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
③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
自愿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的规定,民事活动除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外,由当事人自愿约定。
包括:第一,订不订立合同自愿;第二,与谁订合同自愿,;第三,合同内容由当事人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自愿约定;第四,当事人可以协议补充、变更有关内容;第五,双方也可以协议解除合同;第六,可以自由约定违约责任,在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
公平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具体包括:第一,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第三,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
合同生效的要件及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六点区别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六点区别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只有已经成立的合同,才存在是否生效的问题,即生效的合同必然已经成立;但成立了的合同未必就已经生效。
所谓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经由要约、承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建立了合同关系,表明了合同订立过程的完结。
我国《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由此可见,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合意,合同的成立意味着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即合同是由双方或多方之间发生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不能构成合同。
这就意味着,成立一份合同,其主体必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其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合意。
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合同法》中规定为要约、承诺,因此,合同的成立必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内容协商一致,即达到合意。
所谓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效力。
但这种法律效力并不是指合同能够像法律那样产生拘束力,因为合同本身并不是法律,而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它只是强调缔约双方当事人的拘束性,而这种拘束性并非来源于当事人的意志,而是来源于法律的赋予,也就是说,因为当事人的意志符合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利益,因此国家赋予当事人的意志以拘束力,要求合同当事人严格履行合同。
如果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则依靠国家强制力强制当事人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
我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这里强调的是合同对当事人的拘束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合同成立时即具备了生效的要件,因而其成立和生效时间是一致的。
《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但是合同成立并不等于合同生效。
例如,一份合同已经成立,如果其合同的生效要件不符合法律规定,则仍然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合法合同从合同成立时起具有法律效力,而违法合同虽然成立但不会发生法律效力。
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区别
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区别合同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的本质是一种合意,合同成立就是各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达成合意。
在中国合同法制定以前,中国的法律体系并未明确区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如《保险法》只规定合同的成立,《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只规定合同的生效。
合同成立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在关于合同的成立要件上,学者中有不同的观点。
有的认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三个:一是须有两个以上当事人,且当事人须有行为能力;二是合同的内容应适于发生债权,即应为确定、可能、适法及社会的妥当;三是合同的各意思表示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有人认为,合同的成立条件有:一是须有双方当事人;二是须以订立合同为目的;三是须意思表示一致。
有的认为合同的成立要件为:一是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二是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三是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有的认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一是当事人,合同的当事人应有双方,且须是相互独立的权利主体;二是标的;三是意思表示。
上述各种观点都是有道理的,但我们认为,在认定合同成立的要件上有必要将合同的订立与合同的成立区分开、将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区分开。
例如,将当事人的缔约能力、合同的标的即内容的确定、可能、适法等也作为合同的成立要件,显然是将合同的生效要件与成立要件混同,而订立合同的目的则应属于合同订立的要件。
我们认为,从合同订立与合同成立、合同生效的关系上说,合同订立是合同成立的基础,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但有合同的订立未必就有合同成立,合同成立也未必就是合同生效。
合同的成立需要的条件主要有: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法。
商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
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边疆 经济 与文化
T HE BORDER ONOMY EC AND CU删 RE
Nn 9 2 ( . 0) 9
G n r1Nn 6 e ea. 9
【 法治园地 】
合I I I I I I l 同 的 成 立 与 生 效
覃 辉
目的。 ] [ ‘
2 .承 诺 :承诺 是要 约 人 在 有效 期 限 内无 条 件 地接 受要约 的所 有条 款而做 出 的订约 的答 复 ,承诺 可 以是 明示 的 ,也可 以是默 示 的。一项 有效 的 承诺 必 须 包含 四个要 件 ,即承诺 须是无 条件 的、与要 约 内容 完全一 致 、必须送 达受 要约人 、必 须是 对要 约 的答 复 。 我国 《 同法》 规定 ,承诺原则上应采取通 合 知 方式 ,但 根据交 易 习惯 或要 约表 明可 以通过 行 为 做 出的除外 。如果 要 约 规定 必 须 以一 定 方式 做 出 , 否 则承 诺无 效 ,那 么承诺 人 做出承诺 时 ,必须 符合 要 约人 规定 的方式 ,在这 种情 况下 ,承诺 方式 成为 承 诺生 效 的特殊要 件 。 三 、合 同的生 效
根据其表意行为 ,结合交易惯例 ,第三人能够合理 相信其有此意 思的 ,也可认 为其有订约意 图。再 次,要 约 内容 必 须 具 体、确 定 ,必 须 送 达 受要
收稿 日期 :2 0 -40 090 -9
合 同的生 效是 指依法成 立 的合 同发生合 同的效 力 。合 同的成 立 ,意味着 当事人 已就 合 同的主要 条 款达 成 了合意 ,但并 不意 味着该 合意是 当事人 真实 意思 的体 现 ,当事 人 已具 备 订 立合 同 的行 为 能 力 , 更不 意味 着该合 同体 现的 当事人 的意 志符合 国家利 益和 社会公 共利 益 ,因此 ,对 于 已成立 的合 同 ,法 律必须 通过 效力制 度进行 评价 ,判 断其 是有 效 、无 效 或效 力待 定 ,并 赋予有 效合 同 以合 同效力 ,从 而 以法 律手段 维护 当事人实 现其缔 约 的 目的 。 关 于 合 同 生 效 ,我 国 《 同 法 》 第 4 合 4条 规 定 :“ 依法 成 立 的合 同 , 自成 立 时生 效 。法 律 、行 政 法规 规定应 当办 理批准 、登记 等手 续 的 ,依 照其 规定 。 ”通 常情 况下 ,合 同生 效 有两 个 方 面 ,一 是 依法 成立 的合 同 自成 立 时 生 效 ;二 是 需 要 办 理 批 准、登记手续的,手续完成时合同生效 。《 最高人 民法 院关 于适用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合 同法 >若 干问 题的解释》第 9条规定 : “ 依照合同法第 4 4条第 二款 规定 ,法律 、行政法 规 规定合 同应 当办理批 准 手续 ,或 者办理 批准 、登 记手 续才 生效 ,在 一 审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1)
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后,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切实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于1999年颁布和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了解合同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明确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解释合同法及我国经济的稳定,安全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先对两者的概念进行阐述:
一、合同的成立
合同的成立,是指当事人经由要约、承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建立了合同关系,表明了合同定理过程的完结。
合同定理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合同法》中规定为要约、承诺。
因此,合同的成立必须有双方或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等内容协商一致,即达成合意。
二、合同的生效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
定的法律拘束力。
因为合同成立并具备一定的要件后便能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
但这种法律效力并不是指合同能够像法律那样产生约束力,而是指符合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并能够产生合同当时虽然所预期的法律后果。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法律则利用依靠强制力强制当事人履行后天并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本身并不是法律,它只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合意,因此不能直接产生法律效力。
所谓合同的法律效力,只不过是强调合同对当事人的拘束性,而不是指合同能够像法律一样当然产生法律效力。
对于已生效的合同而言,事实上反映了两个方面的意志,决定了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体现的意志不同。
合同的成立是事实问题,合同的生效是法律问题。
事实问题应当通过审判活动和民事证据规则来查明,而法律问题则应通过适用法律来判明。
只有在查明合同成立的基础上才谈得上确认合同效力的问题。
换言之,合同的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不成立的合同不存在生效问题,而成立的合同也并非当然有效。
二,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反映的内容不同。
合同的成立属于合同的订阅范畴,解决的是合同是否存在的事实问题。
而合同的生效属于合同的效力范畴,解决的是已经存
在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
合同成立后,只有符合生效条件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而不符合生效条件的合同,尽管其已经成立,但这种合同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有时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
合同的成立,是订阅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即合同因承诺生效而成立,故合同成立的条件一般就是承诺生效的条件。
《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可以看出合同成立的要件一般包括:
第一,合同的主体须有一方或多方当事人;仅有一方当事人是不可能产生合意的,因而不可能成立合同。
第二,合同的内容必须具备合同的必备条款。
第三,合同的定立程序须经过要约、承诺两个阶段,并达成合意,这是合同成立的根本要件,也是合同成立的实质要件。
另外要式合同须依合同方式,实践合同须交付合同标的,合同才告成立。
合同生效的条件是判断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
合同成立的要件也可以看成合同生效的要件。
除此之外,合同生效的要件还应当包括:1、行为人具有响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四,它们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
合同的成立仅仅是反映当事人的意志,如当事人间的合意符合国家的意志,将被赋予法律拘束力;否则,不仅不能在当事人间产生法律拘束力,
而且还要承担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
合同不成立,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合同主要条件未达成一致意见,并不是指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而合同不成立与合同无效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不能把不成立的合同当作无效合同来处理。
对于不成立的合同,有过失的一方当事人应根据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赔偿另一方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如当事人已作出实际履行,应由各自向对方返还已接受的履行标的物。
合同不成立只能产生民事责任而不能产生其他法律责任。
但对于无效合同来讲则不同,因为它在性质上违反了国家强制性的规定,故它不仅产生民事责任,而且还可能引起其他法律责任,如民事法律制裁责任和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因此,不区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根本弊端在于将大量依法不成立的合同当作无效合同,抹煞了合同不成立的责任与合同无效的责任之间的区别,人为地扩大了无效合同的范畴,不正当地增加了国家对合同关系干预的程度。
由此说明,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实践中常常会将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相混淆。
因此认识和掌握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对于我们正确认定合同法律关系及合同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