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881.272m,������
������ ������
= 185.531m; = 334.763m。
������ ������ = 774.390m,������ 观测了角度 L1、L2, ������
1
= 36°00′02.00″,������
������
2
= 53°51′10.00″。
9.2.04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在解决实际平差问题中有什么意 义? 9.2.05 某平差问题有 15 个同精度观测值,必要观测数等于 8,现选取 8 个参数,且参数之间有 2 个限制条件。若按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进行 平差,应列出多少个条件方程和限制条件方程?由其组成的法方程有几个? 9.2.06 在测站 O 上观测 A、B、C、D 四个方向(如图 9-1 所示) ,得等精 度观测值为: L1=44°03′14.5″, L2=43°14′20.0″, L3=53°33′32.0″, L4=87°17′31.5″,
= 3133.750m。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求: (1)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方程; (2)法方程及解; (3)坐标平差值; (4)观测值得平差值。 8.3.21 已知一条直线方程y = ax + b经过已知点(0.4,1.2)处,为确
定待定系数 a 和 b, 量测了x = 1,2,3处的函数值y������ (y������ 为精度观测值) : y1 = 1.6cm,y2 = 2.0cm,y3 = 2.4cm。 试求: (1)误差方程及限制条件方程;
(2)列出法方程,并计算未知数的平差值及协因数阵;
(3)计算L4 及其权倒数。 8.2.16 某平差问埋中,有同精度独立观滴值 M ,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进行计
算,已列出误差方程为:
V1 = ������ V2 = ������
1 1
−4 −1 V3 = ������
2
+2
V 4 = ������
已知矩形的面积为 28.17cm2,若设边长 L1、L2 的平 差值为参数 ������ =[������
1
������
2
]T=[������ 1������ 2]T,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求: (1)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2)矩形四边边长的平差值; (3)参数的协因数阵Q������ 。 8.2.15 以等精度测得图 8-12 中三角形的 4 个角值为 L1~L4,
1 2 3
41 90 48
已知待定点 P1、P2 之间的边长������ 近似坐标为:
0 0 0 0
P1 P2
= 274.874������ ,已算得 P1、P2 点的
XP = 850.01m,YP = 275.27m;
1 1
XP = 683.63m,YP = 494.08m。
2 2
设P1、P2 点坐标为未知参数,������ = ������ 1 ������ 1 ������ 2 ������ 2 ,试: (1)列出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2)列出法方程并计算待定点坐标平差值; (3)计算平差 P1、P2 点的点位中误差; (4)计算观测值平差值������ 。 8.3.20 在图 8-15 所示的直角三角形中,已知 点 A、B 的坐标为: ������
测了 S1~S5 5 条边长,已知 A1 边坐标方位角αA1 和 B2 边坐标方位角αB2,若设
待定点 1、2 的坐标平差值为参数X=[X1Y1X2Y2]T,试列出误 差方程和限制条件方程(方程用字母表示,待定点坐标改正 数的单位为 cm) 。 8.1.11 有水准网如图 8-8 所示,已知 A、B 两点的高程为
第八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 8 - 1 附 有 限 制 条 原
8.1.01
件 理
的
间
接
平
差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乎差中的限制条件方程与条件平差中的条件
方程有何异同? 8.1.02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解决什么样的平
差问题? 在水准测量平差中,经常采用此平差方法吗? 8.1.03 采用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对参数的选取有何限制? 8.1.04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列出图 8-1 所示图形的函数模型。 (a)已知值:������
(a)已知值:矩形的对角边 S 观测值:L1~L4 参数:������1、������2、������3
图 8-4
8.1.08
在图 8-5 所示的水准网中,A 为已知点,其高程 HA=10m,观测高差
和路线长度为:
线路 1 2 3 4
hi/m
2.563 -1.326 -3.885 -3.883
Si/km
图 8-2
图 8-3
8.1.06
在三角形 ABC 中(图 8-3) ,A、C 间边长 SAC 为已知,L1、L2、L3 为
角度观测值,S1、S2 为边长观测值。若设参数������=[������1������2������3]T=[������1������2������3]T,试列出误差 方程和限制条件。 8.1.07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列出图 8-4 所示图形的函数模型。 (b)已知值:y0 观测值:y1~y5 参数:������、������
(2)直线方程y = ax + b; (3)参数a、b的协因数阵; (4)改正数 V 及其协因数阵。 8.3.22 有一矩形如图 8-16 所示。已知一对角
线长S0 = 59.00cm(无误差) ,同精度观测了矩形的 边长 L1、L2,L1 = 50.830cm,L2 = 30.240cm,若 设参数X = X1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求: (1)误差方程及限制条件; (2)L1、L2 的平差值及其中误差; (3)矩形面积平差值S及其中误差σS 。 8.3.23 为了确定某一抛物线y = a0 + a1 x + a2 x ,取
������
平差值向量������ 互不相关; (2)联系数 Ks 与未知数的函数φ = ������ ������ + ������
0
互不相关。
§ 8 - 3
8.3.18
综
合
联
系
有水准网如图 8-13 所示,A、B 为已知点,其高程为
HA=13.140m,HB=10.210m。P1、P2 点为待定点,同精度观测高差值为: h1=2.513m,h2=0.425m,h3=2.271m,h4=2.690m。 若选 P1、P2 点高差值及 h1 的平差值为未知参数,试: (1)列出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2)组成法方程; (3)求参数的平差值及其权倒数; (4)求高差平差值ℎ1 的中误差; (5)求各高差平差值。 8.3.19 在图 8-14 所示的测角网中,A、B
1
+ ������
2
+6
限制条件为:3x1 + 2x2 + 5 = 0。
设有未知数的函数: φ = x1 − 2x2 。 (1)试写出法方程; (2)求出未知数x1 、x2 及联系数 Ks; (3)计算未知数函数的权倒数 Qφ。
8.2.17
试证明在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中: (1)改正数向量������ 与
2
X2
T
= L1
L2
点号 1 2 3 4 5
xi/cm -5 -3 -1 1 3
yi/cm 0 -2 0 3 10
得的数据列于表中,且xi 无误差,yi 为互相独立的等精度观 测值。规定x = 1处的抛物线切线正好通过坐标原点,试按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求: (1)该抛物线的方程; (2)抛物线顶点 S 的点位中误差。
PB 边的坐标方位角αPB 为已知:αPB=66°54′54.3″。
已知点坐标为:XA=603.984m,YA=414.420m,
XB=807.665m,YB=496.094m, XC=889.339m,YC=308.546m。
令 P 点坐标为未知参数,已算得其近似值为
XP0=705.820m,YP0=257.130m。
XP20=784.470m, YP20=531.382m。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求: (1)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2)未知参数的平差值; (3)观测值的改正数及平差值。
§ 8 - 2
精
度
评
定
8.2.14 有一长方形如图 8-11 所示, 量测了矩形的 4 段边长,得同精度观测值。
L1 =8.62cm,L2 =3.29cm , L3 =8.68cm,L4 =3.21cm。
同精度角度观测值为:
编号 1 角观测值 ° ′ ″ 71 52 05.1
2 3 4 5 6 7 8 9
45 32 30 44 72 35 112 31
25 18 24 28 48 43 49 26
09.6 28.5 25.1 52.3 11.2 42.4 56.8 17.2
图 8-10
已知待定点 P1、P2 两点间的距离 SP1P2=327.861m(无误差) 。 设 P1、P2 点的坐标为未知参数,其近似值为 XP10=774.395m,YP10=203.686m;
1 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
若设参
数
X=[X1X2X3 ]T=[HBh3h4]T,定权时 C=2km。试列出 (1)误差方程式及限制条件; (2)法方程式。 8.1.09 在图 8-6 中,A、B 为已知三角点,C、D 为待定点,观测了 9 个内
角 L1~L9。现选取参数X=[X1X2X3X4X5 ]T =[L1L2L3L4L5 ]T,试列出误差方程 式和限制条件。 8.1.10 在图 8-7 所示的测边网中,A、B 为已知点,1,2 为待定点,观
角度观测精度均为������
= 1″。
������
观测了边长 S1、S2,观测精度均为������ ������
2
= 10mm,
0 ������
������
1
= 148.283m,
= 107.967m。 设 P 点的坐标为未知参数,其近似坐标为������ = 882.270m,
������
0 ������
(1)试列出各观测边的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2)试求 P 点坐标的最或是值; (3) 求边长改正数向量 V 及边长平差值S。 8.1.13 C 的坐标为 有测角网如图 8-10 所示,已知点
图 8-9
A、 B、
XA=604.993m,YA=246.030m, XB=606.001m,YB=489.036m, XC=887.322m,YC=350.896m。
图 8-13
为已知三角点,其坐标为: XA=655.409m,YA=252.080m; XB=866.148m,YB=478.952m。 同精度观测了 6 个角度,其值为:
编号
观测值 ° ′ 46 12 00 ″ 32.1 35.2 52.9
编号 ° 4 5 6 43 76 59
观测值 ′ 54 32 32 ″ 04.1 52.5 56.4
第九章概括平差函数模型
§9-1
基本平差方法和概括函数模型
9.1.01 何谓一般函数方程?何谓限制条件方程?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9.1.02 什么事概括平差函数模型?指出此函数模型的主要作用是 9.1.03 能否说在任何一种平差模型中应列的方程总数不变,都是 r+u?
§9-2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原理
oc
(b)已知点:A、B
观测值:L1 ~L5 观测值:h1 ~h5 参数:������1、������2、������3、∠AOC 参数:ℎ1、ℎ2、ℎ4、ℎ5
图 8-1
8.1.05 在大地四边形中(如图 8-2 所示) ,A、B 为已知点,C、D 为待定点, 现选取 L3、L4、L5、L6、L8 的平差值为参数,记为������ 1,������ 2,…,������ 5,试列出误 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HA=1.00m,HB=10.00m,P1、P2 为待定点,同精度独立观测了 5
条路线的高程:
h1=3.58m, h4=4.85m,
若设参数 ������ =[������ 1������ 2������
3
h2=5.40m,
h3=4.11m,
h5=0.50m。
图 8-8
]T=[ℎ1ℎ5ℎ4]T,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值求: (1)待定点高程的平差值; (2)改正数 V 及其平差值������ 。 8.1.12 在图 8-9 所示的测边网中,A、B、C 为已知点,P 为待定点,同精度边 长观测值为 S1=187.400m,S2=259.780m,S3=190.620m,
L1=36°25′10″, L2=48°16′32″, L3=95°18′10″, L4=264°41′38″,
现设参数������ =[������ 1������ 2������ 3]T =[������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1)列出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1
������
2
������
3
]T,
������
= 881.272m,������
������ ������
= 185.531m; = 334.763m。
������ ������ = 774.390m,������ 观测了角度 L1、L2, ������
1
= 36°00′02.00″,������
������
2
= 53°51′10.00″。
9.2.04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模型在解决实际平差问题中有什么意 义? 9.2.05 某平差问题有 15 个同精度观测值,必要观测数等于 8,现选取 8 个参数,且参数之间有 2 个限制条件。若按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进行 平差,应列出多少个条件方程和限制条件方程?由其组成的法方程有几个? 9.2.06 在测站 O 上观测 A、B、C、D 四个方向(如图 9-1 所示) ,得等精 度观测值为: L1=44°03′14.5″, L2=43°14′20.0″, L3=53°33′32.0″, L4=87°17′31.5″,
= 3133.750m。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求: (1)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方程; (2)法方程及解; (3)坐标平差值; (4)观测值得平差值。 8.3.21 已知一条直线方程y = ax + b经过已知点(0.4,1.2)处,为确
定待定系数 a 和 b, 量测了x = 1,2,3处的函数值y������ (y������ 为精度观测值) : y1 = 1.6cm,y2 = 2.0cm,y3 = 2.4cm。 试求: (1)误差方程及限制条件方程;
(2)列出法方程,并计算未知数的平差值及协因数阵;
(3)计算L4 及其权倒数。 8.2.16 某平差问埋中,有同精度独立观滴值 M ,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进行计
算,已列出误差方程为:
V1 = ������ V2 = ������
1 1
−4 −1 V3 = ������
2
+2
V 4 = ������
已知矩形的面积为 28.17cm2,若设边长 L1、L2 的平 差值为参数 ������ =[������
1
������
2
]T=[������ 1������ 2]T,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求: (1)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2)矩形四边边长的平差值; (3)参数的协因数阵Q������ 。 8.2.15 以等精度测得图 8-12 中三角形的 4 个角值为 L1~L4,
1 2 3
41 90 48
已知待定点 P1、P2 之间的边长������ 近似坐标为:
0 0 0 0
P1 P2
= 274.874������ ,已算得 P1、P2 点的
XP = 850.01m,YP = 275.27m;
1 1
XP = 683.63m,YP = 494.08m。
2 2
设P1、P2 点坐标为未知参数,������ = ������ 1 ������ 1 ������ 2 ������ 2 ,试: (1)列出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2)列出法方程并计算待定点坐标平差值; (3)计算平差 P1、P2 点的点位中误差; (4)计算观测值平差值������ 。 8.3.20 在图 8-15 所示的直角三角形中,已知 点 A、B 的坐标为: ������
测了 S1~S5 5 条边长,已知 A1 边坐标方位角αA1 和 B2 边坐标方位角αB2,若设
待定点 1、2 的坐标平差值为参数X=[X1Y1X2Y2]T,试列出误 差方程和限制条件方程(方程用字母表示,待定点坐标改正 数的单位为 cm) 。 8.1.11 有水准网如图 8-8 所示,已知 A、B 两点的高程为
第八章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 8 - 1 附 有 限 制 条 原
8.1.01
件 理
的
间
接
平
差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乎差中的限制条件方程与条件平差中的条件
方程有何异同? 8.1.02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解决什么样的平
差问题? 在水准测量平差中,经常采用此平差方法吗? 8.1.03 采用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对参数的选取有何限制? 8.1.04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列出图 8-1 所示图形的函数模型。 (a)已知值:������
(a)已知值:矩形的对角边 S 观测值:L1~L4 参数:������1、������2、������3
图 8-4
8.1.08
在图 8-5 所示的水准网中,A 为已知点,其高程 HA=10m,观测高差
和路线长度为:
线路 1 2 3 4
hi/m
2.563 -1.326 -3.885 -3.883
Si/km
图 8-2
图 8-3
8.1.06
在三角形 ABC 中(图 8-3) ,A、C 间边长 SAC 为已知,L1、L2、L3 为
角度观测值,S1、S2 为边长观测值。若设参数������=[������1������2������3]T=[������1������2������3]T,试列出误差 方程和限制条件。 8.1.07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列出图 8-4 所示图形的函数模型。 (b)已知值:y0 观测值:y1~y5 参数:������、������
(2)直线方程y = ax + b; (3)参数a、b的协因数阵; (4)改正数 V 及其协因数阵。 8.3.22 有一矩形如图 8-16 所示。已知一对角
线长S0 = 59.00cm(无误差) ,同精度观测了矩形的 边长 L1、L2,L1 = 50.830cm,L2 = 30.240cm,若 设参数X = X1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求: (1)误差方程及限制条件; (2)L1、L2 的平差值及其中误差; (3)矩形面积平差值S及其中误差σS 。 8.3.23 为了确定某一抛物线y = a0 + a1 x + a2 x ,取
������
平差值向量������ 互不相关; (2)联系数 Ks 与未知数的函数φ = ������ ������ + ������
0
互不相关。
§ 8 - 3
8.3.18
综
合
联
系
有水准网如图 8-13 所示,A、B 为已知点,其高程为
HA=13.140m,HB=10.210m。P1、P2 点为待定点,同精度观测高差值为: h1=2.513m,h2=0.425m,h3=2.271m,h4=2.690m。 若选 P1、P2 点高差值及 h1 的平差值为未知参数,试: (1)列出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2)组成法方程; (3)求参数的平差值及其权倒数; (4)求高差平差值ℎ1 的中误差; (5)求各高差平差值。 8.3.19 在图 8-14 所示的测角网中,A、B
1
+ ������
2
+6
限制条件为:3x1 + 2x2 + 5 = 0。
设有未知数的函数: φ = x1 − 2x2 。 (1)试写出法方程; (2)求出未知数x1 、x2 及联系数 Ks; (3)计算未知数函数的权倒数 Qφ。
8.2.17
试证明在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中: (1)改正数向量������ 与
2
X2
T
= L1
L2
点号 1 2 3 4 5
xi/cm -5 -3 -1 1 3
yi/cm 0 -2 0 3 10
得的数据列于表中,且xi 无误差,yi 为互相独立的等精度观 测值。规定x = 1处的抛物线切线正好通过坐标原点,试按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求: (1)该抛物线的方程; (2)抛物线顶点 S 的点位中误差。
PB 边的坐标方位角αPB 为已知:αPB=66°54′54.3″。
已知点坐标为:XA=603.984m,YA=414.420m,
XB=807.665m,YB=496.094m, XC=889.339m,YC=308.546m。
令 P 点坐标为未知参数,已算得其近似值为
XP0=705.820m,YP0=257.130m。
XP20=784.470m, YP20=531.382m。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求: (1)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2)未知参数的平差值; (3)观测值的改正数及平差值。
§ 8 - 2
精
度
评
定
8.2.14 有一长方形如图 8-11 所示, 量测了矩形的 4 段边长,得同精度观测值。
L1 =8.62cm,L2 =3.29cm , L3 =8.68cm,L4 =3.21cm。
同精度角度观测值为:
编号 1 角观测值 ° ′ ″ 71 52 05.1
2 3 4 5 6 7 8 9
45 32 30 44 72 35 112 31
25 18 24 28 48 43 49 26
09.6 28.5 25.1 52.3 11.2 42.4 56.8 17.2
图 8-10
已知待定点 P1、P2 两点间的距离 SP1P2=327.861m(无误差) 。 设 P1、P2 点的坐标为未知参数,其近似值为 XP10=774.395m,YP10=203.686m;
1 1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
若设参
数
X=[X1X2X3 ]T=[HBh3h4]T,定权时 C=2km。试列出 (1)误差方程式及限制条件; (2)法方程式。 8.1.09 在图 8-6 中,A、B 为已知三角点,C、D 为待定点,观测了 9 个内
角 L1~L9。现选取参数X=[X1X2X3X4X5 ]T =[L1L2L3L4L5 ]T,试列出误差方程 式和限制条件。 8.1.10 在图 8-7 所示的测边网中,A、B 为已知点,1,2 为待定点,观
角度观测精度均为������
= 1″。
������
观测了边长 S1、S2,观测精度均为������ ������
2
= 10mm,
0 ������
������
1
= 148.283m,
= 107.967m。 设 P 点的坐标为未知参数,其近似坐标为������ = 882.270m,
������
0 ������
(1)试列出各观测边的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2)试求 P 点坐标的最或是值; (3) 求边长改正数向量 V 及边长平差值S。 8.1.13 C 的坐标为 有测角网如图 8-10 所示,已知点
图 8-9
A、 B、
XA=604.993m,YA=246.030m, XB=606.001m,YB=489.036m, XC=887.322m,YC=350.896m。
图 8-13
为已知三角点,其坐标为: XA=655.409m,YA=252.080m; XB=866.148m,YB=478.952m。 同精度观测了 6 个角度,其值为:
编号
观测值 ° ′ 46 12 00 ″ 32.1 35.2 52.9
编号 ° 4 5 6 43 76 59
观测值 ′ 54 32 32 ″ 04.1 52.5 56.4
第九章概括平差函数模型
§9-1
基本平差方法和概括函数模型
9.1.01 何谓一般函数方程?何谓限制条件方程?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9.1.02 什么事概括平差函数模型?指出此函数模型的主要作用是 9.1.03 能否说在任何一种平差模型中应列的方程总数不变,都是 r+u?
§9-2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原理
oc
(b)已知点:A、B
观测值:L1 ~L5 观测值:h1 ~h5 参数:������1、������2、������3、∠AOC 参数:ℎ1、ℎ2、ℎ4、ℎ5
图 8-1
8.1.05 在大地四边形中(如图 8-2 所示) ,A、B 为已知点,C、D 为待定点, 现选取 L3、L4、L5、L6、L8 的平差值为参数,记为������ 1,������ 2,…,������ 5,试列出误 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HA=1.00m,HB=10.00m,P1、P2 为待定点,同精度独立观测了 5
条路线的高程:
h1=3.58m, h4=4.85m,
若设参数 ������ =[������ 1������ 2������
3
h2=5.40m,
h3=4.11m,
h5=0.50m。
图 8-8
]T=[ℎ1ℎ5ℎ4]T,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值求: (1)待定点高程的平差值; (2)改正数 V 及其平差值������ 。 8.1.12 在图 8-9 所示的测边网中,A、B、C 为已知点,P 为待定点,同精度边 长观测值为 S1=187.400m,S2=259.780m,S3=190.620m,
L1=36°25′10″, L2=48°16′32″, L3=95°18′10″, L4=264°41′38″,
现设参数������ =[������ 1������ 2������ 3]T =[������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1)列出误差方程和限制条件;
1
������
2
������
3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