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联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JAK2V617F突变(一)
不同MPN JAK2~(V617F)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比较
不同MPN JAK2~(V617F)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比较丁忠奇;李毅;郑国华【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3(021)005【摘要】目的探讨更加理想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JAK2~(V617F)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2例不同MPN患者外周血液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JAK2~(V617F)点突变分别采取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与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PCR-RFLP)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以测序鉴定.结果 AS-PCR对于各亚型MPN患者的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PCR-RFLP总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 AS-PCR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操作更加便捷易行,更适用于临床检测工作当中.【总页数】2页(P96-97)【作者】丁忠奇;李毅;郑国华【作者单位】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相关文献】1.骨髓增生性疾病JAK2~(V617F)突变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J], 李伟达;李建勇;张苏江;宋君红;李秀梅;韩秀华;庄万传2.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谢晓玲3.MPN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J], 张树鹏;赖仁胜;杜益群;谢玲;吴晓斌;郑燕影;陈劼;赵苏苏;李惠4.经典型BCR-ABL1阴性MPNs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分析 [J], 李桂芳;刘会兰;耿良权;皖湘;徐修才;孙自敏;张世阳5.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 V617F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何祥萌;张凌岩;李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JAK2-V617F突变初步研究
【 btat Obe t e T n et ae te e peso fJ K2 A src ] jci oiv si t h x rsin o A 一V6 7 on u ain i ains wi arw rl eaie n ols v g 1 F p itm tto n p t t t m ro p oi rtv e pam e h f
me h d a d e t b i h a e ii e, p c f c a d e f c e t a me h d f r t e d t c i n o J t o n s a l s s ns tv s e i i n f ii n l b t o o h e e t o f AK2 V6 7 p t t - 1 F o n mu a i n. t o s Ge o t to Me h d n me
( N) t n g tv B R A L, eo ypai( S , S MP aue y li e k mi( L)aue lm h tc lu e aA L)o MP wih e aie C - B myld slsaMD )MD / N,c t m eod lu e aAM ,ct y p ai e k mi( L r
床 诊 断及 疾 病预 后 判断 。 S P R 是检 测J K - 6 7 突变 的敏 感 . 异 的方 法 , 以成 功应 用于临床 检 测 键 词 】J AK2 一V6 7 突 变 MP MD MDS 1F N S /MP A -P R N S C
c r n c my li e k m a C L) t o i v C AB n e l y c n r l b l l-s e i c p l m r s h i e ci n A -P R h o i eod lu e i ( M wi p st e B R— L a d h at o to s y a l e p cf oy e a e c a n r a to ( S C ) h i h e i
JAK2V617F_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_例
作者单位:200092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科第一作者:石翠翠,女,42岁,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㊂主要从事肝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㊂E-mail:shicuicui2005@ 通讯作者:范建高,E-mail:138****8519@ ㊃病例报道㊃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石翠翠,徐正婕,周惠清,范建高㊀㊀ʌ关键词ɔ㊀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突变;病例报道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3.03.036㊀㊀Portal vein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caused by JAK2V617F mutation positive myeloproliferative tumor:a case report㊀Shi Cuicui,,Xu Zhengjie,Zhou Huiqing,et al.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XinHua Hospital,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0092,China㊀㊀ʌKey wordsɔ㊀Portal vein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Myeloproliferative tumor;JAK2V617F mutation;Case report㊀㊀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导致血细胞增加㊁血液高凝,是非肝硬化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重要病因㊂JAK2V617F基因突变可以帮助诊断MPN㊂我们报道1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MPN患者发生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㊂该例患者脾脏显著肿大,一方面是由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本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PVCT㊁门脉高压和脾脏淤血造成,表现为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基本在正常范围,亦是血细胞增殖和脾脏对血细胞的处理增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㊂抗凝治疗效果差,而应以预防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VB)为主㊂1㊀病例摘要患者女,36岁㊂因 发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3年 于2022年7月25日收住我科㊂患者于2019年1月首次出现解黑便,量少,无呕血㊂当时查外周血白细胞为3.6ˑ109/L,红细胞2.66ˑ1012/L,血红蛋白79g/L,血小板164ˑ109/L㊂网织红细胞为5. 8%㊂凝血酶原时间16.2秒㊂肝功能指标正常㊂胃镜检查可见胃腔内大量鲜血,充分吸引后可见胃底静脉曲张,血管上有活动性出血,反复吸引可见持续出血㊂行内镜下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㊂腹部超声提示脾脏肿大(脾厚6.6cm,肋下长8.9cm),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主干内栓子,脐静脉重新开放,肠系膜上静脉栓子,脾静脉增宽(脾静脉直径为1.1cm)㊂为排查门脉海绵样变性的病因,行外周血JAK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提示JAK2 (V617F)基因突变㊂2019年2月~2020年12月患者至全国多家医院就诊,骨髓活检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约80%),粒红巨三系细胞增生伴红系比例略增高㊂网状纤维染色为MF-0级㊂骨髓JAK2基因V617F突变阳性㊂诊断为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MPN㊂给予芦可替尼(ruxolitinib)口服治疗5个月,复查腹部超声未见脾脏明显缩小,遂停药㊂2017年体检发现脾肿大,当时血常规指标不详㊂入院查体:腹软,肝肋下未触及㊂脾肋下I线10cm,II 线12cm,III线0cm㊂移动性浊音阴性㊂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3.02ˑ109/L,红细胞4.00ˑ1012/L,血红蛋白118g/L,血小板150ˑ109/L,网织红细胞3.6%㊂凝血酶原时间18.2s㊂血白蛋白37.1g/L,转氨酶㊁碱性磷酸酶㊁γ-谷氨酰转肽酶和胆红素均在正常范围㊂Fibroscan检测的脂肪衰减参数为230db/m,肝脏硬度为8.8kPa㊂腹部超声:门静脉海绵样变,脾脏约206.3ˑ55.3mm,脾门处脾静脉增宽(图1)㊂腹部CTA: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伴多发侧枝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脾裂增宽(图2)㊂2022年7月29日行胃镜检查提示胃底静脉曲张,进一步行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EIS)治疗(图3)㊂请血液科会诊,考虑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血常规基本正常,建议随访㊂逐渐开放饮食,病情好转出院㊂嘱定期复查胃镜,避免外伤㊂图1㊀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㊀肝门部血管迂曲;肝门部入肝血流(红色);脾门部血管;脾门部离脾向肝血流(蓝色,左至右)图2㊀腹部CTA 和门脉三维成像㊀提示肝门部㊁胆囊周围和胰头周围见多发迂曲血管影,门静脉主干增粗,内密度欠均匀㊂脾脏明显增大,脾裂增宽㊂增强后见食管下段㊁胃底部和周围明显强化迂曲的血管影图3㊀胃镜下表现㊀食管中段㊁食管下段㊁胃底静脉曲张和EIS 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左至右)2 讨论本文报道了一例JAK2V617F 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㊂骨髓增殖性肿瘤引发外周血细胞增加及血液高凝状态,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发展为门静脉海绵样变㊂CTPV 是各种原因造成门静脉主干或分支㊁完全或部分阻塞,导致血管内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增高,机体为保证入肝血流,在门静脉主干周围形成大量的侧支血管而引起的疾病[1]㊂该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尚可,无肝性脑病等失代偿期表现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门静脉高压所致,可出现反复消化道出血㊁不同程度腹水㊁黄疸㊁脾肿大和门脉性胆管疾病等㊂按病因可将CTPV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㊂原发性主要是由于门静脉或其主要分支先天畸形所致㊂继发性包括血栓㊁肿瘤侵犯㊁门静脉炎等致门静脉血流受阻㊂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CTPV 的主要成因,而PVT 的主要病因包括肝硬化㊁凝血功能异常㊁脾切除术后等㊂在不伴肝硬化的患者,PVT 通常与机体高凝状态有关㊂MPN 是一类以一系或多系髓细胞(包括红系㊁粒系和巨核系)增殖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是骨髓有核细胞增多,一般不出现成熟分化障碍[2]㊂MPN 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s vera,PV)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㊂临床特点是外周血红细胞㊁粒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增多,而细胞形态相对正常,易并发血栓和重要器官的栓塞㊂JAK2V617F 基因突变在MPN 的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3]㊂JAK2V617F 基因突变阳性的MPN 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4]㊂MPN 是非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的重要病因㊂2012年的一项Meta 分析发现[5],MPN 在布加综合征和门静脉血栓患者中的流行率分别是30%~45%和25%~40%㊂在门静脉血栓患者,MPN 和JAK2V617F 基因突变的流行率分别是31.5%和27.7%㊂2019年来自西京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6],布加综合征患者MPN 的流行率只有6.3%,而在门静脉血栓患者中达到28.3%㊂血液系统所致的凝血异常与其他门静脉阻塞病因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其他常见的PVT 病因引起的促凝状态通常是短暂的,而血液系统病因(比如MPN)一般是不可逆的血栓形成,是血栓形成的永久和持续的危险因素[7]㊂本例患者脾脏显著肿大,一方面是由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本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门静脉海绵样变㊁门脉高压和脾静脉迂曲导致脾脏淤血所致㊂故患者服用芦可替尼(JAK 家族的选择性抑制剂,治疗骨髓纤维化)治疗后脾脏并没有明显缩小㊂脾脏的一个主要功能和作用是吞噬衰老的血细胞㊂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时,其处理血细胞的功能增强,往往引起血细胞减少㊂而该患者的血常规提示血细胞计数基本在正常范围内㊂骨髓增殖性肿瘤本身使得外周血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但是,门静脉高压和脾脏淤血导致脾脏显著肿大,对血细胞的破坏也相应增加㊂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基本在正常范围,而没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外周血表现㊂肝脏外科亦不建议该患者行脾脏切除㊂但需要注意的是,肿大的脾脏存在潜在的自发破裂的风险,需要叮嘱患者避免外伤和剧烈碰撞,加强防护㊂从治疗上讲,该患者目前血常规 基本正常 ,骨髓增殖和脾脏对血细胞的破坏达到 相对平衡 的状态,血液系统疾病暂不需要特殊处理㊂治疗CTPV 的目的旨在解除或缓解门脉高压,改善肝脏供血,预防或治疗消化道出血㊂应用抗凝治疗CTPV 是否有效尚未达成共识㊂长期抗凝治疗JAK2V617F 基因突变所致的门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不容乐观㊂本例患者目前的治疗包括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㊁内镜治疗㊁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㊂临床研究表明,在控制曲张静脉急性出血和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方面,胃镜下套扎和硬化剂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㊂综上所述,CTPV 的一类病因是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凝血异常,比如骨髓增殖性肿瘤㊂对于CTPV 患者,建议完善JAK2V617F 等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排查血液系统疾病㊂该类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效果不乐观,而应以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㊂ʌ参考文献ɔ[1]Nicolas MI,Stephen HC,Armando T.Diagnosis,development,and treatment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irrhosis.Gastroenterology,2019,156(6):1582-1599.[2]Jerry LS.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N Engl J Med,2017,376(22):2168-2181.[3]Levine RL,Pardanani A,Tefferi A,et al.Role of JAK2in the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Nat Rev Cancer,2007,7(9):673-683.[4]夏亮,丁凯阳,蔡晓燕,等.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 基因突变与血栓栓塞相关性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9):590-593.[5]Smalberg JH,Arends LR,Valla DC,et al.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in Budd -Chiari syndrome and portal vein thrombosis:a meta -analysis.Blood,2012,120(25):4921-4928.[6]Jiahao F,et al.Prevalence of prothrombo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Budd -Chiari syndrome or non -cirrhotic nonmalignant portal vein thrombosis:a hospital -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0,35(7):1215-1222.[7]How J,Zhou A,Oh ST.Splanchnic vein thrombosis in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patho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sease.Ther Adv Hematol,2017,8(3):107-118.(收稿:2022-11-04)(本文编辑:陈从新)。
MPN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
】 05
山东 医药 2 1 0 1年第 5 l卷第 3 O期 123 P R产 物 纯 化 与 测 序 .. C 用 15 . %琼 脂 糖 凝 本 研究 采用 外周 血 有 核 细胞 提取 基 因组 D A, N 或直接用骨髓活检样本 , 使用直接测序法 , 10 对 0 例 样本中 JK A 2基 因 的第 1 、4外 显 子 突 变 热点 区进 2l 行了检测。其 中 J K A 2基 因第 1 显子未检 测到 2外 突变 ,67 V 1F及其他类型的突变总检出率为 3 . % 8O
1 资 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资料 .
临床血液病送 检样 本 10例 , 0 男
5 9例 , 4 女 l例 , 年龄 1 ~ 3岁。其 中 P ( V )0 1 8 V P ? 2 例, 有红细胞增 多但 尚未 明确诊 断为 P V者 1 , 0例 E ( T )4例 ,有血小板增多但 尚未 明确诊 断为 T E ?l E T者 1 例 , 3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 M ) 例 , P F 9 慢性髓
点突 变 。该 突 变 位 点 在 D A 序 列 的第 18 9位 碱 N 4 基, 由胸腺 嘧 啶代 替 了原 有 的 鸟 嘌 呤 ( _ T) 导 致 G+ ,
编码蛋 白第 67位 的苯丙氨酸被缬氨酸代 替 , 1 引起 该基因编码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增高。研究证实 , J
J K 67 A 2V 1F是发 生 于 干细胞 水平 的突变 , P E 是 V、T 等 骨髓 增 殖 性 肿 瘤 ( N) 主要 分 子 致 病 机 制 和 MP 的 诊 断标 志 。2 0 07年 1 1月 一 00年 l 21 1月 , 研 究 分 本 析了 J K A 2基 因 V 1F点 突 变 在 MP 患 者 中 的发 67 N 生 情况 , 讨其 在 M N诊 断 中 的价 值 。 探 P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研究
于红细胞数量及容量增大导致的系列 临
Q I Aa mpD NAmi n i k i t 按说 明提取 白细
表示 , 组问比较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 比 P< O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一
床症状 , 可 伴 有 白细 胞 和 血 小 板 的异 常 胞 基 因 组 D N A。D N A终浓度为 1 0 0~ 较 采 用 检验 或 F i s h e r S确 切 概 率法 。
按常规采集 患者 的病史、 症状 、 体征 、 相 关影象学检查、 血常规、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骨髓常规形态+ 活检+ 染 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 F I S H) / 聚合酶链式反应( P C R ) 检测 B C R . A B L融合基因、 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按 WHO
标准诊断分型。 抽提 D NA, 采 用 等 位 基 因特 异性 P C R 结合 基 因测 序检 测 J A K 2 V6 1 7 F突 变 的存 在 。 结果 3 4例
P V患者中 l l 例患者 J AK 2 V6 1 7 F突变 阳性 。结论 而可作为骨髓增值性疾病的候选基因。
【 关键 词】 红细 胞 增 多症 , 真性 ; 突变 ; J AK 2
J A K2多种造血 生长 因子受体信 号转导 中发挥关键作用 , 因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4 . 0 9 . 0 1 2
据, 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照相、 分析 。
AS . P C R扩 增 产 物经 回收 、 纯 化后 , 由上
正确 。突变位点碱基 G. T 。说 明实验体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李丽梅;金阿荣;阿茹娜;张继英;王秀梅【摘要】目的:检测JAK2 V617 F基因突变在BCR-ABL 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MPD 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50例BCR-ABL阴性的M PD患者及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增高的20例疑似患者,同时选择8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 -PCR)技术检测其JAK2 V617 F 基因突变情况,记录其血液学指标及临床特征。
结果 BCR -ABL 阴性的MPD 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为70%(35/50),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阳性突变率为85%(17/20),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突变率为61.5%(16/26),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阳性突变率为50%(2/4),疑似病例中阳性突变率为30%(6/20)。
突变阳性的PV 患者较突变阴性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突变阳性的ET 患者较突变阴性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高,且突变阳性的ET 患者更易发生肝脾肿大、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结论 JAK2 V617 F在BCR-ABL阴性的M PD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其阳性表达有望作为骨髓增殖性疾病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并在预后判断、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有一定意义。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JAK 2 V6 1 7 F mutation in BCR-ABL negative pa-tients with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MPD)and its relation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PD ,provide basis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PD .Methods 50 cases with BCR/ABL negative MPD ,20 cases with ele-vated hemoglobin(Hb) ,white blood cell(WBC) counts or blood platelets count (BPC) but not meeting thecrite-ria of MPD and 8 healthy people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JAK2V617F mutation was exam-ined by AS - PCR and the clinical parameter was collected compara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JAK2 V617 F positive mutation in 50 patients with BCR -ABL negative MPD was70% (35/50 ) ,the positive rate o f JAK2 V6 1 7 F mutation was 8 5 % ( 1 7/2 0 ) in patients w ith PV ,in patients with ET 6 1 .5% (1 6/2 6 ) and 50%(2/4 )in patients w ith IMF ,30% (6/20 ) in suspected cases .Patients with JAK2 V617 F mutation in PV group had higher counts of white blood cell and platelet count in peripheral blood than patients without JAK 2 V6 1 7 F pointmutation(P<0 .05).PatientswithJAK2V617FmutationinETgroup hadhighercountsofwhiteblood cell ,hemoglobin and high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bleeding ,thmmbosis and hepatosplenomegaly than those without JAK2 V6 1 7 F mutation( P<0 .0 5 ) .Conclusion JAK2 V6 1 7 F mutation occurs in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pateints with MPD ,it is important for early diagnosis ,difierential diagnosis of MPD and predict-ing prognosis and reducing complications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140-142)【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骨髓纤维化【作者】李丽梅;金阿荣;阿茹娜;张继英;王秀梅【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1.3骨髓增殖性疾病(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 是一类以骨髓中一系或者多系髓细胞增殖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外周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增生,伴肝、脾、淋巴结肿大。
原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 JAK2 V617F 突变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论文
·论著·原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JAK2 V617F突变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胡林辉蒲莲芳丁洋洋李曼曼刘军王会平杨冬冬张翠熊术道230601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血液实验室通信作者:熊术道,Email:xshdao@DOI:10.3760/cma.j.issn.1009-9921.2016.07.002【摘要】目的探讨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JAK2 V617F突变及其突变负荷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ET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行JAK2 V617F点突变检测,实时定量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行JAK2 V617F检测突变负荷,分析JAK2 V617F突变及突变负荷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90例ET患者中,50例患者检出JAK2 V617F突变,突变率为55.6 %。
JAK2 V617F突变组红细胞计数[(4.67±0.89)×109/L比(4.04±0.99)×109/L,P=0.003]、白细胞计数[(11.64±5.20)×109/L比(9.11±4.11)×109/L,P=0.014]、血细胞比容[(0.41±0.07)比(0.36±0.07),P=0.005]均较野生型组高,凝血酶原时间较野生型组长[(13.18±1.63)s比(12.02±1.24)s,P=0.000]。
JAK2 V617F突变负荷为(29.91±18.63)%,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血常规之间未见相关性(均P>0.05),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之间存在相关性(r=0.456,P=0.001)。
结论ET患者存在较高的JAK2 V617F突变率,临床早期检测JAK2 V617F突变及突变负荷可能对ET患者血管性事件早期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dFARMS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基因V617F突变的研究
dFARMS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基因V617F突变的研究罗军;毕会;程鹏;赖永榕;彭志刚;周吉成;卢玉英【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年(卷),期】2008(21)3【摘要】目的:对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进行JAK2V617F突变检测和相对定量,探讨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方法:用RT-PCR对28例ET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用双荧光扩增受阻突变系统(double fluorescent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dFARMS)检测JAK2基因V617F突变,并对突变拷贝数行相对定量。
结果:28例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
dFARMS-PCR后,产物经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示JAK2V617F突变检出率为57.1%;产物经毛细管电泳示JAK2V617F突变检出率为67.9%。
dFARMS检测的敏感性为0.01%。
19例突变阳性患者,10例出现并发症,突变相对定量示高拷贝数,9例阴性患者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dFARMS检测JAK2V617F突变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临床检测,尤其对突变细胞数少的ET患者;携带有JAK2V617F突变及高突变拷贝数的ET患者,可能易出现并发症。
【总页数】4页(P233-236)【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JAK2;聚合酶链反应【作者】罗军;毕会;程鹏;赖永榕;彭志刚;周吉成;卢玉英【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相关文献】1.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Jak2基因v617f点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谢晓玲2.JAK2 V617F突变阳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化为JAK2 V617F突变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禹文君;陈丽娟;李建勇;朱华渊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 V617F基因纯合突变克隆分析[J], 刘红星;童春荣;蔡鹏;顾江英;林跃辉;张英;滕文;王赫;朱平4.JAK2 V617F基因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变化及意义 [J], 潘湘涛;陆晔;程旭;李蓉;王金湖;严敏;陈丽玉5.JAK2 V617F基因突变呈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的临床分析 [J], 李君;薛天琳;李蓓;陈振萍;邢天禹;陈慧;高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原理
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原理引言: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突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的原理,包括基因突变的定义、检测方法、检测原理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正文:一、基因突变的定义1.1 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
1.2 人jak2-v617f基因突变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是一种常见的突变,主要与骨髓增生性疾病相关。
该突变导致JAK2基因在第617位氨基酸处的点突变,从而使得JAK2蛋白激酶活性增强,进而导致细胞增殖异常。
二、人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2.1 PCR检测法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基因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突变。
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然后利用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扩增产物,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2.2 测序法测序法是一种直接测定基因序列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基因突变。
通过测序仪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然后与正常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2.3 荧光PCR法荧光PCR法是一种利用荧光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突变。
通过荧光PCR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三、人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的原理3.1 JAK2基因突变的影响人jak2-v617f基因突变导致JAK2蛋白激酶活性增强,进而使细胞增殖异常。
这种异常细胞增殖可以导致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发生,如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2 检测突变的目的人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旨在早期发现疾病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治疗。
通过检测基因突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3 检测原理人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原理主要是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然后利用测序或荧光PCR等方法检测扩增产物。
JAK2V617F基因检测在骨髓增生性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JAK2V617F基因检测在骨髓增生性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作者:赵兰滨申莲玉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01期[摘要] 目的讨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中的发生率与血液学变化、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JAK2V617F突变对MPD诊断、预后判断的意义。
方法 30例MPD患者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常规以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彩超检查的脾脏大小作进一步分析。
结果 30例MPD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率为70%,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阳性率为77.8%(14/1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阳性率为62.5%(5/8),慢性骨髓纤维化(CMIF)患者阳性率为50.0%(2/4)。
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比突变阴性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临床表现发病的年龄偏大,脾脏肿大更显著,并且发生血栓性事件概率增加。
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有助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D的诊断。
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MPD患者进行比较,存在特点为:发病时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较高,发病年龄偏大,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脾脏肿大更显著。
[关键词] 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血小板增多;JAK2V617F 基因;基因突变[中图分类号] R5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004-03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PD)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也是血液科一类常见病,是分化相对成熟的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不断地克隆性增殖所致的一组肿瘤性疾病。
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简称ET),慢性骨髓纤维化(CMIF)。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联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JAK2V617F突变(一)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联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JAK2V617F突变(一)作者:申徐良陈方平魏武张梅香史文芝秦小琪徐洪亮【摘要】目的:建立敏感特异的JAK2V617F点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
方法:基因组DNA从HEL细胞或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提取。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PCR,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方法检测基因组中JAK2V617F突变。
结果:本AS-PCR法可对JAK2基因扩增出364bp的内参照条带,当存在JAK2V617F突变时,又可以扩增出203bp的突变条带。
只有野生型内参照条带364bp可被BsaXⅠ消化切割。
结论:AS-PCR法和限制性内切酶法是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成功应用于临床检测。
【关键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JAK2V617F突变;限制性内切酶BsaXⅠ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sensitiveandspecifictestforJAK2V617Fpointmutation.Methods:Gen omicDNAwasisolatedfromHELcellsorPeripheral-bloodcellsfromnormalvolunteer.Allele-specificpol ymerasechainreactions(AS-PCR)andrestrictionenzymedigestionwereperformedtodetectthemutati oningenomicDNA.Results:Acontrolband(364bp)canbeobtainedbyAS-PCR,andamutedband(203bp) canbeobtainedonlywhenJAK2V617Fwaspresented.Onlywildtypecontrolband(364bp)canbedigeste dbyrestrictionenzymeBsaXⅠ.Conclusion:AS-PCRandrestrictionenzymedigestionweresensitiveand specifictestsforJAK2V617Fpointmutation,andcanbesuccessfullyusedforclinicaltest. KeywordsAllelespecific-PCR;JAK2V617Fmutation;RestrictionenzymeBsaXⅠJAK2基因属JAKs(Januskinases/Justanotherkinases)家族成员,是胞浆非受体性酪氨酸激酶,在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1〕。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刘蕴华;徐征【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方法 25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说明该基因突变存在.结果 25例MPD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率为72%,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阳性率为92.3%(12/1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率为50%(6/12).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BCR/ABL阴性的MPD的诊断,使MPD能够早期发现和治疗,预防和减少血栓或出血事件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2(007)008【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突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作者】刘蕴华;徐征【作者单位】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一组以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增殖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
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特发性骨髓纤维化(MF)最常见。
病因仍然不十分清楚,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具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以外,其余均缺乏特征性分子诊断标志。
2005年几个研究小组[1-3]分别报道,在BCR/ABL阴性骨髓增生性疾病(MPD)患者中存在JAK2基因的点突变-JAK2V617F,这一基因突变的发现和研究改变了MPD的分类和诊断,WHO 2008年修订的 MPD诊断标准中已把JAK2V617F突变列为首选检测项目,有无JAK2突变成为MPD主要的诊断指标[4]。
我们对我院25例MPD患者进行JAK2V617F检测,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JAK2V617F突变论文:JAK2V617F突变BCR-ABL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V617F突变论文:JAK2V617F突变 BCR-ABL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文摘要】:1.探索JAK2V617F在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MPN)中的发生情况,尤其是在BAR-ABL阴性的MPN患者中各组疾病的检出率2.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探讨JAK2V617F点突变在监测、评估病情、指导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以105例MPN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4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9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8例,高嗜酸细胞综合症(HES)2例,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cMPN-U)1例。
同时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技术,进行JAK2V617F点突变的检测。
分析各组点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之间的相关性。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结果:105例MPN中共检出JAK2V617F突变阳性标本40例,突变率分别为:PV87.5%(21/24),ET51.7%(15/29),PMF50%(4/8),41例BCR-ABL阳性的CML、HES、MPN-U检出率为0%。
JAK2V617F点突变在BCR-ABL阴性的MPN中检出率为62.5%(40/64),BCR-ABL阳性的CML组及对照组检出率为0%(P0.05)。
结论:(1)在临床疑似或确诊MPN患者中,除行骨髓常规、BCR-ABL融合基因、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外,JAK2V617F点突变检测应作为常规检查指标。
(2)AS-PCR可有效检测JAK2V617F在MPN 中的发生,尤其是BCR-ABL阴性的MPN各亚型患者当中,可作为其重要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标记。
(3)在BCR-ABL阴性的MPN各亚型患者中,JAK2V617F突变型较野生型在白细胞水平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JAK2V617F突变可能与白细胞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4)染色体核型分析在BCR-ABL阳性的MPN中检出率高,但在BCR-ABL阴性的MPN各亚型患者,染色体核型全部正常,未发现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
jak2v617f基因突变 突变频率
题目:jak2v617f基因突变的突变频率分析一、介绍jak2v617f基因突变是一种与骨髓增生性肿瘤相关的突变,在多种疾病中都有发现。
它可以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血细胞增多症和其他相关疾病。
这一突变的检测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分布情况1. 临床研究发现,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
2. 不同疾病类型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原发性血细胞增多症中的发生率高达95,而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发生率约为50。
3. 不同人裙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亚洲人裙中的分布率相对较低。
三、影响jak2v617f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1. 芳龄:研究表明,随着芳龄的增加,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2. 性别:男性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较女性患者略高。
3. 疾病类型:不同的骨髓增生性肿瘤类型对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有不同的影响。
四、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1.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
2. 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随着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入,jak2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有望为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五、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的突变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jak2v617f基因突变的研究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以上是关于jak2v617f基因突变突变频率的一些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六、jak2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骨髓增生性肿瘤是一类由于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导致的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JAK2V617F 基因突变的定量测定及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应用
JAK2V617F 基因突变的定量测定及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应用李业华;刘敏;黄彬;陈培松【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16【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 PCR 的方法检测 JAK2V617F 基因突变并分析其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8例确诊 CMPD 患者骨髓标本中 JAK2V617F 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和相对定量,分析其在 CMPD 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和临床资料之间的联系。
结果68例确诊患者的骨髓标本均成功扩增 JAK2V617F 野生型和突变型。
JAK2V617F 基因突变的总阳性率为66.2%(45/68),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阳性率75.0%(21/2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率60.6%(20/33),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阳性率57.1%(4/7)。
PV 患者JAK2V617F 突变阳性率明显高于 ET 和 IMF 患者。
PV 患者 JAK2V617F 的相对定量和血红蛋白数和白细胞数呈正相关。
ET 患者中 JAK2V617F 的相对定量和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
结论荧光定量 PCR 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JAK2V617F 基因突变及其突变比例,为临床诊断CMPD 提供有效的实验室指标,JAK2V617F 的相对定量和患者的临床血液学指标存在一定关系。
【总页数】3页(P2132-2134)【作者】李业华;刘敏;黄彬;陈培松【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广西玉林 537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医学部,广东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医学部,广东广州 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医学部,广东广州 51008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邱立丹2.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李丽梅;金阿荣;阿茹娜;张继英;王秀梅3.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J], 王淑华;唐密4.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J], 贾晓阳;王光平5.JAK2V617F基因突变在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崔新宇;李晓云;陈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联合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JAK2V617F突变(一)
作者:申徐良陈方平魏武张梅香史文芝秦小琪徐洪亮
【摘要】目的:建立敏感特异的JAK2V617F点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
方法:基因组DNA从HEL细胞或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提取。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PCR,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方法检测基因组中JAK2V617F突变。
结果:本AS-PCR法可对JAK2基因扩增出364bp的内参照条带,当存在JAK2V617F突变时,又可以扩增出203bp的突变条带。
只有野生型内参照条带364bp可被BsaXⅠ消化切割。
结论:AS-PCR法和限制性内切酶法是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成功应用于临床检测。
【关键词】等位基因特异性-PCR;JAK2V617F突变;限制性内切酶BsaXⅠ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sensitiveandspecifictestforJAK2V617Fpointmutation.Methods:Gen omicDNAwasisolatedfromHELcellsorPeripheral-bloodcellsfromnormalvolunteer.Allele-specificpol ymerasechainreactions(AS-PCR)andrestrictionenzymedigestionwereperformedtodetectthemutati oningenomicDNA.Results:Acontrolband(364bp)canbeobtainedbyAS-PCR,andamutedband(203bp) canbeobtainedonlywhenJAK2V617Fwaspresented.Onlywildtypecontrolband(364bp)canbedigeste dbyrestrictionenzymeBsaXⅠ.Conclusion:AS-PCRandrestrictionenzymedigestionweresensitiveand specifictestsforJAK2V617Fpointmutation,andcanbesuccessfullyusedforclinicaltest. KeywordsAllelespecific-PCR;JAK2V617Fmutation;RestrictionenzymeBsaXⅠ
JAK2基因属JAKs(Januskinases/Justanotherkinases)家族成员,是胞浆非受体性酪氨酸激酶,在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1〕。
2005年,Baxter〔2〕和Kralovucs 〔3〕先后发现大部分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携带有一个获得性的JAK2基因突变-JAK2V617F,该基因突变位于JAK2基因第1849位,原来的鸟嘌呤(G)被胸腺嘧啶(T)所取代,导致原位于617位的缬氨酸错义编码为苯丙氨酸(G→T,JAK2V617F)。
该突变的阳
性率在PV中高达65%~97%、ET为23%~57%和IMF为35%~57%,在AML/CML中有少量表达〔2~6〕。
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现是近年来骨髓增殖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有学者将其称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JAK2时代”。
JAK2V617F的发现对于临床上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建立了两种敏感特异的JAK2V671F点突变的检测方法-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Allelespecific-PCR,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
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1细胞培养
HEL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科学研究院,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Hyclone)、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的RPMI1640(Gibco)培养基中,置于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每3d换液一次。
待细胞生长至>80%汇合时以1∶3的比例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作实验。
1.2基因组DNA制备
HEL细胞基因组和正常人血液基因组DNA用血液基因组提取试剂盒(上海生物工程公司产品)提取。
1.3AS-PCR及产物分析
PCR引物合成工作由北京奥科生物公司完成。
各引物序列如下:公用反向引物(R1)5'-CTGAATAGTCCTACAGTGTTTTCAGTTTCA-3'、野生型正向引物(F1)5'-ATCTATAGTCATGCTGAAAGTAGGAGAAAG-3'(364bp)、突变特异性正向引物(F2)5'-AGCATTTGGTTTTAAATTATGGAGTATATT-3'(203bp)。
PCR反应体系为50μL,每管中加入80ngDNA 模板,公用反向引物(10μM)1μL,突变特异性正向引物(10μM)1μL或野生型正向引物(10μM)1μL,10XPCR缓冲液5μL,25mMMgCl23μL,10mMdNTPs1μL,5U/μL的Taq聚合酶1μL,
最后用去离子水补足50μL。
置于MJResearchPTC-100基因扩增仪中按以下程序扩增:先94℃变性11min,然后进行扩增循环,包括变性40s(94℃)、退火1min(54℃)、和延伸1min(72℃),扩增35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AS-PCR产物经2.0%琼脂糖凝胶(含EB)电泳鉴定,应用AlphaEaseFC凝胶成像处理系统观察并分析结果。
1.4.JAK2V617F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
BsaXⅠ限制性内切酶为NEB公司产品。
酶切反应体系:PCR产物20μL,NEBBuffer44μL,BsaXⅠ1μL(2U),去离子水15μL,总体积40μL,37℃温育4h。
酶切完毕后于2%琼脂糖凝胶中电泳观察结果。
2结果
2.1.AS-PCR法检测JAK2V617F突变
HEL细胞株是人红白血病细胞株,有学者〔6〕证实HEL细胞为JAK2V617F基因突变的纯合子。
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以HEL细胞作为一个已知的含有JAK2V617F突变的的阳性标本,用于建立JAK2V617F突变的检测方法。
AS-PCR过程中野生型正向引物(F1)5'-ATCTATAGTCATGCTGAAAGTAGGAGAAAG-3'和公用反向引物(R1)5'-CTGAATAGTCCTACAGTGTTTTCAGTTTCA-3'分别位于基因组上该突变位点的上游和下游,扩增产物为364bp,该扩增作为AS-PCR的阳性对照,用于检验基因组DNA提取的质量和PCR体系的正确性。
无论基因组中是否存在JAK2V617F突变,只要提取的基因组DNA完整,PCR 体系正确,这两条引物都可以扩增出364bp的产物。
突变特异性正向引物(F2)5'-AGCATTTGGTTTTAAATTATGGAGTATATT-3'是针对突变位点设计的突变引物,该引物3’端包含2个错配的核苷酸。
当基因组中存在JAK2V617F突变时,该引物与公用反向引物(R1)可以扩增出203bp的产物,当基因组中不存在JAK2V617F突变时PCR不能扩增。
图1为AS-PCR的结果,在该图中可以看到野生型正向引物(F1)和公用反向引物(R1)扩增出的条带位于300bp 和400bp之间(364bp),同时突变特异性正向引物(F2)与公用反向引物也扩增出一条清晰锐利的条带,大小为200bp左右(203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