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单质教学设计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1一、素养教育目标(一)学问教学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响)。
(二)力量训练点通过试验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分析问题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响,由于氧气量是否充分,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响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展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响。
3、疑点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4、解决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很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学问,思索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做好木炭复原氧化铜的演示试验,提出学生应留意观看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看,启发调动学生思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复原性。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预备木炭复原氧化铜的试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培育学生自学力量。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稳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把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争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力量。
4、学生观看教师演示,观看试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争论在这个化学反响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一样的化学性质。
(3)把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复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024年碳的单质化学教案
2024年碳的单质化学教案2024年碳的单质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三种单质用途的学习,继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思路,培养对比思维能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提高学习化学兴趣;通过C60的学习,拓展课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
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
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
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无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课堂引入指导法一:璀灿的钻石,普通的铅笔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业血液”石油等物质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学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
法二:石墨、木炭能变成钻石吗?学习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将自己得出结论。
关于球碳(C60)的建议: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异形体,是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建议补充介绍。
如何介绍,应根据学生状况而定。
生源较好的学校应对照金刚石、石墨的结构介绍球碳的结构,简单介绍球碳的用途,有条件的学校课安排学生上网查阅球碳的发现史及其它资料。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碳的单质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课时2授课年级初三课标要求内容要求: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知道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
2.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
学业要求:1.能举例说明碳单质的广泛应用,以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能基于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从辩证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评价物质的实际应用。
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碳的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介绍了碳单质与氧气的反应、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其中,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在介绍碳的单质时,教科书注意图文结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化学观念方面,教科书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体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碳的单质”知识的认识功能和价值。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的介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加深学生对“物质具有多样性”的认识。
又如,教科书图6-1金刚石的用途反映了金刚石的“硬”;教科书图6-2石墨的用途是它的物理性质的具体应用;教科书图6-3活性炭的用途与活性炭的吸附性密切相关。
之后,教科书还安排了“思考与讨论”。
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观念: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在介绍碳的单质时,教科书素材的选择注意反映科学进展,体现中国元素。
例如,教科书中介绍的C60、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充分反映了碳单质的研究进展。
石墨炔、T-碳、教科书图6-7等内容则是体现我国科学家在碳单质研究方面的贡献和我国科技发展成就。
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碳单质的一些新形态有可能会被发现,碳单质的用途将不断扩大,从而建立“科学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2024秋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课时 碳的单质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体系设计学习目标1.能概括金刚石、石墨等常见碳单质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碳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能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握物质变化及相互转化规律,学会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取、用途等相关知识的方法,建立“物质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认识思路,能够应用该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3.以碳单质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检验的探究实验为载体,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4.初步形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关注碳循环引发的环境问题,关注温室效应,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
核心知识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本课题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了解到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这一要点。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能与氧气反应,又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了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重点分析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第1课时碳的单质课题碳的单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能力目标1.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2.通过对C60的发展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素养目标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以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为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促进发展”的观点。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多媒体课件、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澄清石灰水。
初中化学碳单质教案
初中化学碳单质教案
主题:碳单质
目标:了解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学会鉴别和制备碳单质。
一、导入 (5分钟)
1. 展示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如煤炭、石墨、金刚石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碳单质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碳单质能够有如此多的应用?
二、探究 (20分钟)
1. 碳的晶体结构:介绍碳的晶体结构和不同形态之间的联系。
2. 碳的性质:讨论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燃烧性、导电性等。
3. 碳单质的用途:讲解碳单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如煤炭的燃烧、金刚石的切割等。
三、实验操作 (15分钟)
1. 制备石墨:利用铅笔芯燃烧的实验,观察石墨的结构和性质。
2. 制备二氧化碳:通过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收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四、总结 (5分钟)
1. 回顾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 总结实验操作,以及碳单质在我们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 (5分钟)
1. 完成作业题目:列举三个碳单质的应用,并简要描述其用途。
2. 阅读相关课外阅读:《碳的世界》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碳单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了碳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持续对化学感兴趣。
化学碳单质教案初中
化学碳单质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碳单质的基本性质,掌握金刚石、石墨、碳-60等碳单质的特点。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碳单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以及碳单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碳单质的基本性质2. 碳单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3. 碳单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基本性质,碳单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碳单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2. 教学难点:碳单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机理,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碳单质的化学反应。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碳-60等碳单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碳单质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碳单质的基本性质:介绍碳单质的颜色、硬度、导电性等基本性质,引导学生了解碳单质的不同特点。
3. 教学碳单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释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教学碳单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碳单质与其他物质(如氧化铜、二氧化碳等)的反应现象,解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6. 总结与拓展:总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碳单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讨论结果的正确性。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木炭、氧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等。
碳单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碳单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篇:碳单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单质的种类、结构、物理性质及用途。
(2)开始对同一种元素可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有认识。
B:过程与方法:(1)发现化学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
(3)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
C: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
(3)通过碳单质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燃料氢气,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就目前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老师认为碳元素是最神奇的碳元素,不仅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组成物质最多的元素,而是因为它的单质有着很多神奇的性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古人就知道用炭黑来书写文字,一百多年前,英皇权杖上镶嵌的这颗砖石叫非洲之星库里南,以及被誉为改变21世纪的神奇材料石墨烯,(ppt展示图片)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物质,它们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那么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几种碳的单质展示金刚石,提问在哪见过金刚石?学生:戒指、玻璃刀根据它们的用途推测一下其具有的性质板书:1、折光性好------用做装饰品2、硬度大--------切割玻璃、做钻头展示石墨,灰黑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固体,提问你在生活中的哪里见过石墨?学生:铅笔提问1、铅笔为什么能用作铅笔芯?学生:质软提问2、铅笔里含铅吗?----不含,它是石墨和黏土的混合成分展示素面画,分析铅笔上的H和B代表的意义提问3、用手触摸几下铅笔芯,有什么感觉?学生:滑腻感利用此用途可以用作什么?-------润滑剂应用:生锈的锁放一些铅笔芯即可打开案例分析1999年,北约曾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
初中化学碳单质原理教案
初中化学碳单质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的基本性质和结构;2. 掌握碳的单质性质和用途;3. 理解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碳的基本性质:碳的原子结构和性质;2. 碳的结构特点:碳的晶体结构和多种同素异形体;3. 碳的单质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4. 碳的用途:碳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常生活中用到的碳材料,引出碳的重要性;2. 讲解碳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引导学生认识碳的基本特点;3. 展示碳的多种同素异形体和晶体结构,让学生了解碳的特殊结构;4. 结合实例,介绍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探索碳的用途;5. 启发式教学:设计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亲自操作碳的相关性质,并总结碳的用途;6. 梳理总结:通过问答和讨论,巩固学生对碳单质原理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化学教科书》;2. 实验仪器和材料:炭黑、木炭、石墨等碳材料;3. 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
评估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碳单质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实验表现: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力;3. 综合评估:以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形式,评估学生对碳单质原理的综合理解能力。
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碳单质实验,探究碳的性质和结构;2. 开展碳单质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碳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了解碳的相关知识,拓展化学学习领域。
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2. 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3.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碳单质教案
碳单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碳单质的种类和性质。
2. 掌握碳单质的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碳单质的种类和性质。
2. 难点:碳单质的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含有碳单质的物品,如铅笔、钻石等。
提问:这些物品中都含有哪种元素?
2. 碳单质的种类
介绍碳单质的种类,包括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
展示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
3. 碳单质的性质
讲解金刚石的性质,如硬度大、光泽度高等。
讲解石墨的性质,如导电性、润滑性等。
讲解无定形碳的性质,如吸附性等。
4. 碳单质的用途
讨论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在生活中的用途。
展示一些应用实例,如钻石饰品、石墨电极等。
5. 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碳单质的性质。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介绍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碳单质的种类和性质,掌握了碳单质的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探究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
操作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物质,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化学碳单质教案初中版
化学碳单质教案初中版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碳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掌握碳的相关实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描述碳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进行简单的碳实验。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 碳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 碳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五、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碳棒、燃烧器、镊子、试管等;
2. 实验药品:氧气、硫酸等;
3. 实验环境:实验室。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碳的日常用途,激发学生对碳的兴趣。
2. 学习:讲解碳的基本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理解碳的特点。
3. 实验:让学生进行碳与氧气的反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碳与氧气的反应规律,加深对碳性质的理解。
5. 拓展:展示碳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课堂练习:
1. 碳的化学符号是什么?
2. 碳在哪些生活用品中广泛应用?
3. 碳与氧气的反应是否放出能量?为什么?
八、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教学反思: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化学碳的单质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碳的单质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碳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能够解释碳的存在形式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碳的物理性质;
2. 碳的化学性质;
3. 碳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碳存在形式的理解;
2. 碳的应用领域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碳棒、碘酒、炉头、试管等;
2. 实验化学品:碘酒;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碳的形态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并讨论碳的特点;
2. 碳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演示碳的固体特性和导电性,让学生感受碳的物理特性;
3. 碳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碘酒和碳的反应,引导学生了解碳的化学性质;
4. 碳的应用:讨论碳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如生产钢铁、生产石墨、生产有机化合物等;
5. 总结:复习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充分理解碳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馈:
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碳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七、教学延伸:
1. 继续深入学习碳的同素异形体;
2. 探讨碳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初中化学碳的单质教案设计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化学碳单质教案
化学碳单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化学碳单质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碳单质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碳单质的定义和特征;2.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碳单质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验证;2. 碳单质的应用领域的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石墨棒、木炭、活性炭、煤、钻石等;2.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火柴、试纸等;3.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包含碳元素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碳元素的常见形态和应用领域;2. 引发学生对碳单质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碳单质的定义和特征:a. 碳单质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b. 碳单质包括石墨、木炭、活性炭、煤和钻石等;c. 碳单质的晶体结构和键型决定了其性质的差异。
2.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a. 石墨的导电性和润滑性;b. 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能;c. 煤的燃烧性和能源应用;d. 钻石的硬度和宝石应用。
3.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a. 石墨的不活泼性;b. 木炭和活性炭的氧化性;c. 煤的燃烧反应和气化过程;d. 钻石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一:石墨的导电性实验a. 将两根金属导线分别夹在石墨棒两端;b. 接通电源,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 实验二: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实验a. 将碳材料放置于试管中;b. 用试纸浸湿酒精,将其放入试管中;c. 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3. 实验三:煤的燃烧性实验a. 将一小块煤点燃,观察燃烧过程;b. 用试纸测试燃烧产物的酸碱性。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碳单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石墨笔、木炭烧烤等;2. 引导学生思考碳单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活性炭的净水、煤的能源利用等;3. 学生自主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碳的单质教学设计
碳的单质〔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人教2022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由从宏观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途的思维,但从微观结构上分析性质的能力尚欠。
教材内容的尽显材料化学的学科前沿,反映化学学科开展的方向,同时还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的角度,笔墨主要落在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60。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以认识物质-改变结构-创造物质的思想为主线来设计的。
首先认识物质的局部,设计了比拟轻松的“视频情景导入〞,任务驱动下自学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内容很简单,学生无难度,属于不跳起来也可以摘到的果子。
通过分析性质用途的不同,转为分析结构的不同。
过渡到第二个局部改变结构。
介绍了石墨为例改变结构成为碳纳米管和新石墨烯,分析结构变化和应用,体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神奇。
第三局部,创造物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利用球棍式模型进行创造新分子,新物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的物理性质、主要用途和空间结构。
1.通过阅读与讨论认识金刚石、石墨、C602.通过实验了解以木炭活性炭为主的无定形碳的性质与用途。
3.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的区别和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含观察力,总结归纳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碳单质原子排列与性质的关系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2.利用新材料开展前沿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为人会社会所作出的巨大奉献。
3.利用新材料的优越性能激发学生化学创造物质,立志用化学改变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观念的建立同种元素组成不同性质的物质;改变结构五、教学过程【引入】物理张老师准备买一个钻戒,为了防被宰,他想恶补一下相关知识.这不,他下载了一个视频:?金刚石与石墨的故事?Q:物理老师想知道以下问题,你能帮助他吗?1.从哪些物理性质是区分金刚石与石墨?2.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原因?3.石墨变成金刚石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原因?【自学】1.阅读教材P106-108,从〔色态、硬度、导电、用途〕四个方面分析金刚石与石墨,完成学案“我会学〞。
初中化学碳的单质教案
初中化学碳的单质教案主题:碳的单质
年级:初中
时间:1-2 课时
目标:
1.了解碳的性质及其常见存在形式。
2.掌握碳的常见物理性质。
3.学会使用实验方法验证碳的存在。
教学准备:
1. 碳的样本(如木炭、石墨等)。
2. 常见的碳化合物(如蔗糖、蓝色石墨等)。
3. 实验器材(如试管、燃烧器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10分钟)
1.介绍碳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碳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的性质是什么?
二、实验验证(20分钟)
1.实验一:观察碳的样本。
2.实验二:通过燃烧实验验证碳的存在。
三、讨论(15分钟)
1.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出碳的物理性质。
2.与学生分享碳的常见存在形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10分钟)
1.总结碳的单质的性质及其常见存在形式。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与碳相关的内容。
扩展活动:
1.让学生自行探究碳化合物的性质及其与碳的关系。
2.组织学生设计更多关于碳的实验,深入了解碳的特性。
评估方式:
1.观察学生实验的操作过程及结果。
2.听取学生对碳的性质及应用的讨论。
反馈与调整:
1.根据学生的表现及讨论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并应用有关碳的知识。
碳单质教案
碳单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碳单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使学生掌握碳单质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碳单质的性质和特点。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碳单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碳单质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珍惜碳资源的意识。
(2)通过对碳单质的应用讨论,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碳单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碳单质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碳单质的性质和特点。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碳单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使用碳单质制品的场景,引出碳单质的话题。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碳单质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碳单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碳单质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碳单质的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深入理解(1)让学生分析不同种类碳单质的性质和特点,思考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2)让学生讨论碳单质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提高碳单质利用效率。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谈碳单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更加节能、环保的碳单质制品。
碳单质教案
碳单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单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掌握碳单质的常见形态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碳单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碳单质的常见形态和用途。
教学难点:1. 碳单质的常见形态和用途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碳单质的样品和实验器材。
2.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碳单质的实物样品,如石墨、金刚石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碳单质有哪些常见的形态和用途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Step 2:学习碳单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碳单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如化学稳定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2.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碳单质的性质和特点。
Step 3:了解碳单质的常见形态和用途(15分钟)1. 教师列举碳单质的常见形态,如石墨、金刚石、石墨烯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碳单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
Step 4: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观察碳单质的颜色、硬度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培养对物质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Step 6: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
2. 学生写一篇关于碳单质的形态和用途的小论文。
初中碳的单质教案
初中碳的单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 通过三种单质用途的学习,继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思路,培养对比思维能力;4.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5. 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提高学习化学兴趣;6. 通过C60的学习,拓展课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
教学重点:1. 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元素和单质的概念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1.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 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图片或实物。
3. 实验器材和药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氧、氢等元素的单质,总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提问:你们认为碳元素能否形成不同的单质?二、探究碳的单质(15分钟)1. 展示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2. 提问:金刚石和石墨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3. 分析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等,并解释其原因。
4. 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如金刚石的切割、磨削,石墨的导电、润滑等。
三、实验探究碳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氧化铜的颜色变化、木炭的还原性等。
3.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碳的哪种化学性质?四、总结和拓展(1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元素和单质的概念区别和联系。
2. 提问:还有哪些碳的单质?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3. 拓展学习C60,介绍其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和结构,分析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
化学碳单质教案初中人教版
化学碳单质教案初中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碳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碳的来源和用途;
3. 了解碳的生产和加工方法。
【教学重点】
1. 碳的概念和性质;
2. 碳的来源和用途;
3. 碳的生产和加工方法。
【教学难点】
1. 碳的结构和性质;
2. 碳的生产和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
1. 碳的概念和性质;
2. 碳的来源和用途;
3. 碳的生产和加工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碳的概念,并就碳的性质进行简单介绍。
二、讲授
1. 碳的来源和用途:介绍碳的来源有天然来源和人工来源,碳的用途包括作为燃料、原料和材料等方面。
2. 碳的生产和加工方法:介绍碳的生产方法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人工合成等,碳的加工方法有碳化、氧化和还原等。
三、实验
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碳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变化。
四、总结
学生根据讲授和实验的内容,总结碳的结构、性质、来源、用途以及生产和加工方法。
五、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加深学生对碳单质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碳的概念和性质,认识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掌握碳的来源和用途,了解碳的生产和加工方法。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加深对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碳的单质-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碳的单质-北京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的单质在自然界和生产中的作用;2.掌握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能够解释碳的单质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4.能够描述由碳的单质制备其他物质的实验步骤;5.使用化学实验室的基础仪器设备进行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碳的单质在生产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难点1.碳的单质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2.由碳的单质制备其他物质的实验步骤。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碳的单质在生活、环境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2.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2. 理论讲解(35分钟)A. 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1.碳和氧气反应制二氧化碳1.实验演示2.化学反应式:C + O2 → CO22.碳和氢气反应制甲烷1.实验演示2.化学反应式:C + 2H2 → CH43.碳和氯气反应制四氯化碳1.实验演示2.化学反应式:C + 2Cl2 → CCl4B. 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1.碳的颜色2.碳的硬度3.碳的密度4.碳的导电性能C. 碳的单质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1.碳的单质的热稳定性1.碳在高温下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碳化物2.实验演示2.碳的单质的燃烧性1.碳和氧气反应发生燃烧,产生热和光2.实验演示3.化学反应式:C + O2 → CO2 + 热D. 碳的单质在生产和自然界中的应用1.生产颜料、油墨、橡胶和塑料等2.制造刀具、机器零件和武器等3.能源生产、建筑和土木工程中的加固3. 实验探究(40分钟)1.实验题目:通过碳的单质制备甲烷和四氯化碳2.实验步骤:1.将粉末状碳放入干净干燥的试管中;2.分别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氢气和氯气;3.用手拇指掩口,轻轻摇晃试管使碳充分接触气体;4.观察反应情况;5.过滤操作,将黑色碳过滤掉,即可得到制备好的甲烷和四氯化碳。
3.实验原理:1.C + 2H2 → CH42.C + 2Cl2 → CCl44. 拓展(20分钟)1.让学生自学碳的同素异形体中等方法,及其应用。
化学碳单质教案初中
化学碳单质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了解碳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碳的三种存在形态及其应用。
3. 能够根据碳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碳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碳的存在形态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碳的多种存在形态及其性质差异。
2. 生活中碳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碳粉、碳棒、石墨、木炭等。
2. 实验试剂:稀盐酸、稀硝酸等。
3. 实验设备:试管、试剂瓶、酒精灯等。
五、教学步骤:1. 碳的基本性质介绍(10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碳的基本性质,如硬度大、导热性好、导电性好等。
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感受碳的这些性质。
2. 碳的化学性质介绍(15分钟)接着向学生介绍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氧化反应、与酸反应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碳的这些化学性质。
3. 碳的存在形态及应用(15分钟)继续向学生介绍碳的存在形态及其应用,包括石墨、木炭、金刚石等。
让学生了解碳的这些不同形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 生活中的碳应用(10分钟)最后,通过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体会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解释其机理。
六、教学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碳的性质和应用。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碳的认识。
2. 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了解碳的应用实例。
以上仅为化学碳单质初中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的单质教学设计
深圳市笋岗中学周雁飞
创新整合点
1. 结合wiki开展课前预习和课外拓展
学生登录他们常用的我校初中维基百科网站(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重点课题),图文并茂的碳单质知识,学生创建新的词条、编辑完善他人的词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利用了wiki 将学习提置课前和延伸到课外,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利用eclass教学工具实施网上教学
分组探究部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在线探究,除了现场互动,在线探究提供给学生在线实时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实时多向的交流互动;在线测试部分,老师可以即时得到全班学生的测试结果,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节课碳单质的学习,很多知识可以延伸到书本外,而我们整节课,学生都可以通过手中的平板连接网络,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一.教学内容分析:
《碳的单质》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课题内容,本课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等),第二课时研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是学生对系统学习“碳元素”这个大家族的第一课,也是化学知识理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对本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将学生带入神奇复杂的碳世界,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引发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学生。
八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九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图文并茂,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
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碳元素世界的首次系统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现场互动和在线互动,将抽象事物形象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碳纳米管等碳单质等新型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难点: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五.学习工具的选择
网上教学是一个从网络科技和崭新学习概念的发展而衍生的学习模式,教师角色由“教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习”,而学生角色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协作学习者”。
eClass IP IP(Integrated Platform)(智慧校园综合平台)完备的教学工具,多媒体的利用和提供各种实时分享交流的空间,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和学生自学能力,加强了同学间的协作及沟通并推动了知识管理。
因此我选择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互联网资源、初中维基百科(wiki)和elCassIP 结合课堂小实验进行本课教学。
而网络硬件设施是人手一部三星平板电脑。
六.课前准备:
教师:查看初中维基百科上学生预习成果,准备课前点评。
制作eClass IP网上教学课件及发布本课课外扩展内容到初中维基百科。
学生:登录初中维基百科,学习相关知识,根据预习任务,发表评论。
七.教学过程:
针对上课的八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我利用eClass IP(智慧校园综合平台)和Wiki(初中维基百科),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在线活动探究等进行网上教学,将本课内容微观变直观,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实现了师生间和生生间学习效果的实时在线互动,突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eClass IP实行网上教学,在这种有完备教学工具和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下,
使教学模式产生根本改变——教学方法由“老师为主”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
师角色由“教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习”,而学生角色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协作学习者”。
2.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
活动。
”本节课,对于分子性质这一重点,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利用eClass IP
分组、讨论区等协作工具,进行分组探究、讨论、协作学习。
将传统教学的师生间
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间双向、生生间的多向交流。
3. 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结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表现自己,
如由学生上台展示自主协作学习成果等;也会尽可能地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抽象微观事物形象化、宏观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4. 总结以简洁明了的关系图形式板书,让学生轻松掌握识记本科重难点。
5. 学生课堂表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搜索到的视频、
flash等多种方式全班展示并互相评价,由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然而,分组讨论协作学习,致使部分学生不能在课上深入探究其他组的学习内容。
而且,课上讨论、自主学习的时间稍微短了一些,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找资料、讨论和上台展示,相信课堂上学生将会迸发出更多“智慧和创新的火花”。
附图(上课实景)
图1 课堂实验图2 代表发言
图3 在线探究图4 在线讨论
图5 在线测试针对讲解图6 wiki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