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学学会2015、16年(部分)学术活动计划

合集下载

中国力学事业50-年

中国力学事业50-年

中国力学事业50年庄逢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100830)中国力学学会走过50个春秋,50年的成长与辉煌!50年的拼搏与奉献!是中国力学创业、奋斗和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时值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聚会一堂,共同庆贺。

在这里我将对中国力学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与大家共同回顾中国力学事业的创建过程和近10年的重大成就,共同展望中国力学未来的发展。

1 中国力学事业的创建力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远非50年所能概括。

早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较大发展,对力学知识的需求逐步增加。

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郑太朴翻译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徐骥著的《应用力学》,陆志鸿著的《材料强度学》。

在这一时期,一批学者先后留学归国并开设力学课程,如北京大学的夏元瑮、清华大学的周培源、北洋大学的张国藩、唐山铁道学院的罗忠忱等,在国内开始系统地讲授相对论、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并相应开展了一些力学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

这些力学活动为中国力学的早期发展是做出贡献的。

但是,力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快速蓬勃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建立独立民族工业体系的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急需力学人才和专门机构。

1952年,周培源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1953年,钱伟长首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创建力学研究室。

1955年10月,钱学森回国,与钱伟长合作,在1956年1月5日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建国初期,为解决专门力学人才匮乏的现状,钱学森等还探索了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我认为有两个较为成功的事例。

第一个是1957年,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开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学员选自工科专业四年级学生和力学教研组助教及生产部门的工程师,做到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机制是可行而有效的,这些学员在后来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第六、七届委员会议暨“2011全国爆破理论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第六、七届委员会议暨“2011全国爆破理论研讨会”会议纪要
里 巴 哈 望 ( 德 里科 学 宫 ) 行 , 会 将 做 好 此 次 会 议 论 文 和 新 举 协
家对 国 家 标 准 《 破 安 全 规 程 》 行 认 真 修 编 并 已 将 送 审 稿 爆 进
呈 报 国 家 安 全 生 产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 照 住 按 房和城乡建设部 的要求 , 已经 顺 利 完 成 了《 破 工 程 工 程 量 爆 计 量 规 范 》 编 制 工 作 ,并 提 交 给 建 设 部 标 准 定 额 司 审 核 ; 的
四届 专 业 委 员 会 主 任 委 员 、 国 工 程 爆 破 协 会 理 事 长 汪 中
研 。作 为 一 名 科 技 工 作 者 来 说 , 务 是 立 身 之 本 , 务 不 精 、 业 业 技 不 如 人 , 话 就 没 有 底 气 。在 强 调 业 务 学 习 的 同 时 , 要 说 还 适 当加 强 学 习 现 代 经 营 知 识 、 融 知 识 , 是 时 代 发 展 对 我 金 这
技 术 年 会 , 胜 利 召 开 了 “ 三 届 亚 太 地 区 爆 破 技 术 研 讨 会 并 第 暨第 七 届 岩 石 破 碎 物 理 问题 国 际会 议 ” 。 等
21~2 1 0 1 0 2年 度 的 工 作 建 议 , 要 是 努 力 完 成 第 五 次 主 会 员 代 表 大 会 提 出 的 各 项 工 作 任 务 ;积 极 推 动 人 才 强 国 战
振 动 测 试 技 术 》 材 的 编 制 工 作 ; 极 开 展 国 内外 学 术 、 术 教 积 技
交 流 , 功 地 组 团 参 加 了 第 六 届 中 、 韩 炸 药 与 爆 破 技 术 国 成 日、
际会 议 和 由 国际 爆 炸 工 程 师 协 会 主 办 的 第 3 7届 炸 药 和爆 破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简史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成立,首任院长张子林。
8月中国科学院成立负责拟定发展人造地球卫星规划的‘581任务组’。随后,中科院力学所成立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和运载火箭研制的‘上天’设计院。10月其总体部、结构部和发动机部迁至上海,对外称机电设计院,1959年研制工作中止。
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在清华园内组建动力研究室,室主任吴仲华。1960年该室并入中科院力学所,1984年单独建所。
公元1957年
第一次全国力学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钱学森、钱伟长分别作“论技术科学”和“我国力学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于1952年2月10日成立中国力学学会,首届理事长钱学森,选举理事35人。会后相继成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岩土力学4个专业委员会;以及哈尔滨、西安、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大连7个地方分会。
郭永怀回国,后任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
10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第一任院长钱学森。12月,五院下属空气动力学研究室成立,该室1959年发展为研究所(701所)。
钱学森起草《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我国火箭与导弹技术提供重要实施方案。
国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其中第37项“喷气与火箭技术的建立”与力学关系密切。同时还制定了我国第一份力学学科规划,确认力学为一级学科。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及一批知名的力学家参与了力学专业的规划的调研、制定。钱学森任综合组组长。
中国在上海建成摇曳水池。
胡海昌提出弹性力学中三类变量变分原理,鹫津九一郎于1955年提出同一原理。
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英文版),由美国McGraw Hill出版社出版。
公元1955年
钱学森回国。20世纪40—50年代,我国大批留学西方、苏联和东欧的理学专家回国。

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2016.10.26

第十八届华东固体力学学术会议-2016.10.26
交通信息 ................................................................................................................. 12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地图 .......................................................................................... 13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 15
分会场报告三:新兴固体力学 .............................................................................. 10
11 月 5 日下午 ........................................................................................................................................ 10 11 月 6 日上午 ........................................................................................................................................ 11
由拓扑优化类桁架连续体形成离散桁 架结构
扬州大学 华侨大学
二维碳硼氮纳米材料晶界性能的力学
研究

全国性学会及中科院等部门主办的部分代表性学术刊物目录

全国性学会及中科院等部门主办的部分代表性学术刊物目录

全国性学会及中科院等部门主办的部分代表性学术刊物目录(仅供参考)中国科学(A辑、B辑、C辑、D辑、E 辑、F辑),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数学学报(中国数学学会)应用数学学报(中、英)(中国数学学会)数学物理学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数学年刊(中)(教育部)计算数学(中科院数学与工程计算所)数学进展(中、英)(中国数学学会)力学学报(中、英)(中国力学学会)力学与实践(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学报(中)(中国力学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学报(中国水利学会等)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快报(英)(中国物理学会)理论物理通讯(英)(中国物理学会)化学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工程热物理学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光学学报(中国光学学会)中国激光(中国光学学会)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国光学学会)声学学报(中国声学学会)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英)(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报(中国化学会)催化学报(中国化学会)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学报(中国化工学会)硅酸盐学报(中国硅酸盐学会)测绘学报(中国测绘学会)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会)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学会)地质学报(中国地质学会)振动工程学报(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海洋学报(中国海洋学会)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境科学委员会等)水土保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学报(中国土壤学会)材料导报(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复合材料学报(复合材料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太阳能学报(中国太阳能学会)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学会)煤炭学报(中国煤炭学会)金属学报(中国金属学会)金属学报(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报(中国稀土学会)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汽车工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计量学报(计量测试学会)仪器仪表学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制冷学报(中国制冷学会)内燃机学报(中国内燃机学会)兵工学报(中国兵工学会)空间科学学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气动力学报(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电工技术学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机工程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子学报(中国电子学会)电波科学学报(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报(中国通信学会)自动化学报(中国自动化学会)信息与控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图像图形学报A版(图像图形学会)电子与信息学报(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自动化学会等)计算机学报(计算机学会)软件学报(中科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学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办公室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计算机学会)计算数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物理(中国核学会)中文信息学报(中文信息学会)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利学报(中国水利学会)生物工程学报(中国微生物学会)土木工程学报交通工程分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学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地质学报(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园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铁道学报(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公路学报(公路学会)航空学报(中国航空学会)宇航学报(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劳动保护学会)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情报学报(中国情报学会)系统工程学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科院系统工程研究所)管理科学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学会)管理工程学报(国家教委管理工程教材委员会)系统科学与数学(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运筹学学报(中国运筹学学会)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世界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财政研究(中国财经学会)投资研究(中国投资学会)经济研究(中科院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社科院)中国高教研究(高教学会)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道德与文明(中国伦理学会)体育科学(体育科学学会)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法学研究(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社会学研究(社科院社科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研究(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语文(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文学评论(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文学评论(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语教学与研究(北外外国语言研究院)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当代语言学(社科院语言所)(目录中所列期刊被检索系统收录的情况请参见本指南的其他部分)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第六届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分会)

第六届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分会)

第六届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总结(2011年5月6日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本届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分会)是2006年12月在香港召开的“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大会”期间换届,2007年3月分别获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批准后开始工作。

专业委员会(分会)在“积极组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和学会组织建设,促进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发展”方面开展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学术组织的主要工作之一。

专业委员会(分会)精心组织召开了“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2009年10月天津)、“第三届(2007年7月广州)和第四届(2010年7月重庆)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Sino-American Workshop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hina-Overseas Joint Workshop on Biomechanics) 和2 次“全国生物力学研讨会暨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会议”(2008年5月太原;2011年5月十堰)。

这三个系列的学术会议是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办的主要学术交流活动,均为每三年举办一次。

在专业委员会(分会)委员的精心组织和热情参与下,这些学术活动均取得了很大成功。

例如,2009年在天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是我国历次生物力学领域学术交流活动中,参加人数和交流论文篇数最多的一次。

来自全国各地(含香港地区)278 位生物力学、医学及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临床与基础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

会议收到190 篇学术论文摘要,其中154 篇论文分别以大会报告、分会场主题报告、分会场报告及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报告的形式进行了交流。

会议的大会及各分会场的学术交流自始至终保持了旺盛的人气,呈现出年青学子参与热情高、讨论自由热烈的特点。

专业委员会(分会)成功举办了第四次中国科协论坛—“心血管力学生物学前沿问题研讨会”(2009年11月北京)。

中国力学学会发展史

中国力学学会发展史
“ 国中学生趣味力 学制作邀请赛 ”、 “ 国深空轨 全 全 道 设计竞赛 ”;并不定 期举办 区域性趣 味力学竞 赛、
济 的结合 ,推动力 学为 国民经济建 设服务 ,为加速 实 现我 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做 出贡献 。 中 国力学 学会 现有 团体 会员 单位 4 余 个 ,有 个 O
专iI 栏 On cm u
The i or oft hi H st y he C nese oci y S et of
Theor i et caland ppled echani A i M cs
【 国 力学学 会 发 展 史 l 】
中国力学学会 供稿
中 国力 学学会在钱学森 、周 培源、钱伟长 、郭永 中 国力学 学会 主办 的学 术期 刊有 1 种 ,其 中英 7
除 申请承办大型 国际组 织例会 外,例 如:2 1 0 2年承办 “ 2 第 3届世 界力学 家大 会 (C I 2 1 )”、2 1 02 03 年承 办 “ 1 国际断裂大会 (C I )”,还不 定 第 3届 IF3 期 地承 办 I T U AM 专 题研讨 会和 暑期 学校 ,并 与 国际 学术组织共 同主办 学术会议及组织 中国力学学会 自成 体 系 的系列 国际会 议。多年来在 国 内召开 了百余 次不 同学科不 同规模 的 国际学术会议 ,提高学科 的国际影
中国力学学会是 由全 国力学科学技 术工作者 自愿 结 成的、依法登记注 册的、非营利 的学术性法人社会 团体 ,是发展我 国力学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社会 力量 , 是中 国科学技 术协会 的组成部分 ,任 务是 团结和组 织 全 国力学科 技工作者开展 国际、国 内学术交流 ,促进 民间科技合 作和交流 ;创 办力学刊物 ,促进力 学学科
中国 力学 学会 每 年举 办 各 种类 型 的 国 内学 术会 议、讲 座,促进全 国力 学工作者之 间的学术交流 ;每

介绍“计算物理”发展概况

介绍“计算物理”发展概况



计算物理学(Computational Physics)是伴随着电子计算机 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以电子 计算机为工具,应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应用科学, 它是物理、数学和计算机三者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物理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对核武器的 研制,适应核科学技术的需要而产生。当时的物理学提出了大 量的计算要求,同时又提供了计算机发展所需要的材料和元件, 推动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物 理实验室的面貌,扩大了“实验”的涵义;也改变了理论工作 者的生活方式,同时利用计算机在计算过程中本身也产生新的 物理概念,带来了新的物理学——计算物理学
国外“计算物理”的发展
美国从1942年8月13日开始曼哈顿计划,到1945年制造 出三颗原子弹:代号为“三一”,用于试验(7月16日), “瘦子”投于广岛(8月6日),“胖子”投于长崎(8月9 日)。历时三年,投入人力15万,耗资20亿美元。涉及到 理论物理、爆轰物理、中子物理、金属物理、弹体弹道等 计算。 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作为原子 弹之父的奥本海默(J.R.Oppenheimer)等人辞职,纷纷 离开,洛斯阿拉莫斯呈现一片荒凉景象。直到1947年春, 军工部门为实验室拨款,一些科学家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 又纷纷回到实验室,从事理论研究,并扩大在物理、化学、 工艺和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范围。
19847况蕙孙蒋伯诚张树发编著计算物理引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村社19877张开明顾昌鑫编著计算物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10张纯祥编著计算物理基础广东高教出版社199112马文淦张子平编著计算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9赵金保主编计算物理导引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910马文淦编著计算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11井孝功编著计算物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12陈锺贤编著计算物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3iccpiccpinternationalconferencecomputationalphysics系列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北京的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iap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传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精
神;
3. 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
团体赛研讨
4. 实验教学设备展示与交流.
24 弹塑性动力学理 1. 弹塑性本构关系理论研究;
8月
70
论、数值模拟及 2. 弹塑性材料的损伤和断裂;
工程应用
3. 弹塑性动力学的数值方法;
学术会议
4. 弹塑性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讨会
新进展;
3. 活动构造与板块动力学数值模拟;
4. 地幔对流与地球深部物理的数值建模
与模拟等.
50–60
16 第 7 届全国力学 力学史与方法论范围内,结合教学和科研 7 月
150
史与方法论学术 的方法、经验和体会.
12–14 日
研讨会
17 第 11 届 中 国 1. CAE 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7 月
07 固体力学与多学 1. 生物力学与生医工程;
科交叉学术研讨 2. 软材料力学与柔性器件设计;

3. 微纳米力学与先进制造;
4. 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5月
30
15–17 日
08 实验力学新方法 1. 实验力学方法走向工程应用的标准 5 月
50
新技术及其在重 化;
15–18 日
大工程中的应用 2. 实验力学方法与产业界结合;
多目标的探测;
2. 学术研讨会暨竞赛颁奖大会.
05 第 15 届全国非 1. 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 线性振动会议暨 2. 非线性振动理论与应用; 第 12 届全国非 3. 运动稳定性理论与控制; 线性动力学和运 4. 多体动力学与控制等. 动稳定性学术会 议
5月
400
8–10 日
06 第九届全国流体 1. 大会邀请报告:会议将特别邀请部分 5 月
负责人: 徐鉴 联系人: 申建伟 河南省许昌市八一路 88 号许昌学院应 用数学研究所, 461000 Tel: 15038351835 E-mail: xcjwshen@
负责人: 朱克勤 联系人: 胡漫 北京北四环西路 15 号, 100190 Tel: 010-82543907 E-mail:humani@
8月
50
5–7 日
27 第十届南方计算 1. 计算力学的新模型、新理论、新方法和 8 月
150
力 学 学 术 会 议 新软件开发研究;
7–10 日
(SCCM - 10) 2. 大规模复杂结构的数值仿真研究与求
解技术;
3. 纳微米计算力学与多尺度计算力学;
4. 多物理场耦合作用的机理、计算方法与
工程应团体赛分为 团体赛
理论设计与操作和基础实验力学两部分. 8 月
1000 20000
04 第 7 届全国空间 1. 设计竞赛:以空间的太阳系、大行星和 5 月 – 200
轨道设计竞赛
小天体等探测为背景,通过设计最优的 10 月
控制策略和飞行轨道,利用携带的推进
剂,以有限推力或脉冲推力方式实现对
负责人: 于起峰 联系人: 杨昌棋 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400044 Tel: 13527502780 E-mail: ycq3664@
154
力学与实践
2015 年 第 37 卷
中国力学学会 2015 年、2016 年 (部分) 学术活动计划 (续)
序号 会议名称
主要学术内容及议题
300
CAE 工程分析 2. CAE 专项技术应用探讨;
25–26 日
技术年会
3. CAE 的平台技术与应用;
4. CAE 技术的行业应用与解决方案.
18 第 7 届海峡两岸 1. 光测技术和应用; 实验力学研讨会 2. 非破坏检测技术和应用; 3. 微机电和纳米技术; 4. 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等.
(ICSDRDS)
4. 随机系统的控制理论.
时间 6月
人数 40
11 软物质模式生成 针对软物质模式生成研究领域在理论、实 6 月
30
国际研讨会
验、计算和建模方面的研究进展.
1–4 日
12 第 5 届认知神经 1. 各层次神经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6月
250-
动力学国际会议 2. 认知与行为层次神经动力学建模与分 3–7 日 300
28 中国力学大会 - 包括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 8 月
2200
2015
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生物力学、爆炸力 15–18 日
学、微纳米力学、环境力学等力学分支学
科,围绕热点、前沿问题进行大会报告、
分会场、专题交流研讨.
地点 北京
安徽 宣城
武汉
待定
负责人, 联系人及联系地址
负责人: 洪友士 北京北四环西路 15 号,中科院力学所, 100190 Tel: 010-62559209 E-mail: chenjie@
20 北京国际力学中 薄膜材料的疲劳损伤. 心 2015 年暑期 学校
时间
7月 下旬
人数 100
21 中东部岩土力学 1. 边坡工程与预报预警技术;
8月
100
与工程中的热点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与安全监测监控技
问题研讨会
术;
3. 地基处理和复合地基新方法;
4. 特殊土 (膨胀土、软土等) 的力学性能.
22 固体的多尺度力 1. 固体的多尺度力学理论建模方法; 8 月
80–
学理论、实验和 2. 固体的多尺度力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100
建模高级讲习班 3. 固体的多尺度力学模拟方法和技术.
23 第 4 届全国力学 1. 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性实验 8 月
80
实验教学学术会 开发成果交流与研讨;

7月
40
26 日
19 第 14 届全国实 1. 实验力学测试方法和技术;
7月
40
验力学学术会议 2. 实验力学在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中的 27–28 日
应用;
3. 实验力学教学改革和测试新设备交流
等.
地点 西安 天津 三亚
河南 许昌 中国 台湾
北京
北京
桂林
重庆 重庆
负责人, 联系人及联系地址
负责人: 徐伟 联系人: 许勇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710072 Tel: 13992801857 E-mail: hsux3@
时间 4月
人数 60
02 中国力学学会 2015 年科技周 活动
1. 主题科普报告;
5月
2. 参观趣味力学科普展室、国家重点实验
室和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3. 力学科普主题展览;
4. 动手体验项目.
03 第 10 届全国周 竞赛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其中个人赛 个人赛
培源大学生力学 采用闭卷笔试方式,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5 月
负责人: 文桂林 联系人: 文桂林 长沙市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Tel: 18684858285 E-mail: glwen@
负责人: 詹世革,张攀峰, 罗振兵 联系人: 罗振兵 长沙开福区德雅路 109 号国防科技大学 航天学院,410073 Tel: 13574829483 E-mail: luozhenbing@
负责人: 杜建科, 陈伟球, 冯西桥 联系人: 杜建科 宁波市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315211 Tel:13957868891 E-mail:dujianke@ 负责人: 张泰华, 何小元, 张青川 联系人: 彭光健 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 18 号浙江工业大 学新机械楼 B405, 310014 Tel:18368032289 E-mail:penggj@ 负责人: 李家春, 樊菁 联系人: 周济福 北京北四环西路 15 号,100190 Tel: 13651302769 E-mail: zhoujf@
(ICCN2015)
析;
3. 神经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分
析;
4. 认知神经动力学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
应用.
13 第 9 届全国动力 1. 航空动力学与控制;
学与控制青年学 2. 分析力学;
者研讨会
3. 非线性动力学与稳定性;
4. 多体动力学与控制.
7月
60
14 第 18 届海峡两 1. 中学生力学知识竞赛 (笔试部分):考 7 月
60
力学青年研讨会 流体力学界的老前辈和著名学者到会 9–11 日
并进行大会报告,为流体力学青年工
作者的成长发展引领方向,提出建议;
2. 学术交流报告:主要鼓励在流体力学
领域脱颖而出的、具有突出发展潜力
的优秀流体力学青年工作者参加并作
报告,探讨流体力学在 21 世纪的关键
科学问题;
3. 自由交流:共商学术发展与交流合作.
研讨会
3. 实验力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在国
家重大工程领域应用中的对策.
09 第 7 届国际流体 1. 空气动力学;
力学会议
2. 超声速流动;
(ICFM7)
3. 工业与环境流;
4. 生物流体力学;等.
5 月 24– 300 27 日
地点 西安 北京 全国 各主 要城 市 北京
长沙
长沙
宁波
杭州
青岛
负责人, 联系人及联系地址 负责人: 徐伟 联系人: 许勇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710072 Tel: 13992801857 E-mail: hsux3@ 负责人: 汤亚南 联系人: 刘俊丽,郭亮 北京北四环西路 15 号,100190 Tel: 010- 82543902 E-mail: guoliang@ 负责人: 杨卫 联系人: 刘俊丽,郭亮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 15 号,100190 Tel: 010-82543902 E-mail:guoliang@ 负责人: 李俊峰 联系人: 刘俊丽 北京北四环西路 15 号,100190 Tel: 010-8254 3907 E-mail:liujunl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