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028DIC方法的精度-中国力学学会

合集下载

2D-DIC法总结

2D-DIC法总结

2D —DIC 方法引言:2D-DIC 法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其主要是比较样品表面变形前后的数字图像的变化来确定位移场。

实验步骤可分为以下2步:1、用CCD 相机记录样品变形前后的表面图像;2、(变形前的图像我们称之为参考图,变形后的图像我们称之为目标图)我们在参考图中指定一个感兴趣区域(即参考子集),通过一定的算法,在目标图中找到相对应的区域(即目标子集),参考子集被划分成一系列的虚拟网格,这便产生了许多网格点,这时数字图像中每一个网格点所对应的像素就承担了“坐标”的作用,点所在的灰度值就起到了“点属性”的作用,以区分其他点。

找到目标子集,那工作就基本完成,剩下的只需要把两个子集相对应点的坐标相减,就得到位移场。

位移场的一阶导数,就是应变场。

细节工作:下面要介绍的就是前文所说的“一定算法”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寻找目标子集的标准是什么?换言之,你凭什么说这个子集就是变形后的感兴趣。

如果有衡量两个区域相似程度的一个系数(0~1?),那么很显然,如果相似系数为零?,那就意味着两个区域完全不同;如果相似系数为1?,那就意味着两个区域完全相同。

为此,我们定义两种衡量相似程度函数:CC 准则和SSD 准则:''cc [(,)*(,)]M M i j i ji M j M C f x y g x y =-=-=∑∑2''=[(,)(,)]M M SSD i j i j i M j M C f x y g x y =-=--∑∑ 从以上两个准则可以衍生出众多的相似函数,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ZNCC [(,)]*[(,)][]M M i j m i j m i M j M f x y f g x y g C f g =-=---=∑∑ 2''(,)(,)=[]M M i j mi j mZNSSD i M j M f x y f g x y g C f g =-=----∑∑我们把相似程度最高的看作目标子集。

CNAS-GL004:2018《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的使用指南》 - 中国合格评定

CNAS-GL004:2018《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的使用指南》 - 中国合格评定
CNAS-GL004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指南 Guidance on Using Reference Materials
(IDT ISO Guide 33:2015)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18 年 3 月 1 日 发布
2018 年 3 月 1 日 实施
CNA共 34 页
目录
前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及定义 ..................................................................... 3 4 符号 ........................................................................... 5 5 约定 ........................................................................... 5 6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及其在测量中的作用 ............................................ 6 7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和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使用 ................................ 11 8 精密度的评估 .................................................................. 12 8.1 通则 ........................................................................ 12 8.2 重复测量次数 ................................................................ 12 8.3 对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要求.................................................... 13 8.4 测量 ........................................................................ 13 8.5 数据处理 .................................................................... 14 8.6 精密度的计算和评估........................................................... 14 9 偏倚的评估 .................................................................... 15 9.1 总则 ........................................................................ 15 9.2 偏倚校核的途径 .............................................................. 15 9.3 偏倚数据应用 ................................................................ 16 10 校准 ......................................................................... 17 10.1 概述 ....................................................................... 17 10.2 建立计量溯源性.............................................................. 17 10.3 校准模型 ................................................................... 18 11 为其它材料赋值 ............................................................... 18 11.1 总则 ....................................................................... 18 11.2 纯物质 ..................................................................... 19 11.3 称量法和容量法.............................................................. 20 12 约定标尺 ..................................................................... 21 12.1 总则 ...................................................................... 21 12.2 pH 标尺 ..................................................................... 22 12.3 辛烷值 ..................................................................... 22 13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选择................................ 23 13.1 总则 ....................................................................... 23 13.2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选择................................................. 24 13.3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选择..................................................... 26 13.4 与测量系统的相关性.......................................................... 26 附录 A ........................................................................... 28 附录 B ........................................................................... 29 附录 C ........................................................................... 32 参考文献 ........................................................................ 33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针对现有材料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科学性能研究,dic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实时捕获2D/3D形变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分析精度。

同时,dic技术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具有自动化检测,高速采集和高精度检测等优势。

为了深入研究材料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表现,本文采用dic技术对现有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做了研究。

先,本文介绍dic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立实验所需的系统结构,以及dic技术数据的处理方法,为今后的动态断裂韧性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采用dic技术,根据试验模板的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速度等条件下现有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性能。

此外,本文还对获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理论模型,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动态断裂韧性的建议。

dic技术是一种实时捕获2D/3D形变的技术,它采用laser束来检测物体表面的微小形变,并结合相机获得图像,从而实现实时监测。

dic技术可以大量捕获现有材料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数据,并且具有自动化检测、高速采集和高精度检测等优势。

在实验前,首先要确定试验模板,并制定加载计划,采用不同温度、压力、速度等条件,进行实验。

然后,dic技术可以实时捕获试件表面形变的变化,并实现对试件的实时监测。

最后,结合仪器设备,可以获得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性能。

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技术,可以大量获取试件表面形变的变化,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分析精度。

采用不同温度、压力、速度等条件对现有材料进行实验,从而了解其动态断裂韧性性能,为材料用于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对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动态断裂韧性理论模型,提出进一步提高动态断裂韧性的建议,将有助于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好利用。

总之,dic技术是对材料动态断裂韧性实验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该技术可以大量收集材料动态断裂韧性性能数据,为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更好利用提供参考。

微分干涉原理

微分干涉原理

微分干涉原理在材料显微分析如何使用微分干涉相衬法微分干涉相衬法(DIC)作为一种极具前途的分析检验方法,具有对金相样品的制备要求较低,所观察到的样品各组成相间的相对层次关系突出,呈明显的浮雕状,对颗粒、裂纹、孔洞以及凸起等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容易判断许多明场下所看不到的或难于判别的一些结构细节或缺陷,可进行彩色金相摄影等优点。

但在目前的金相检验工作中,DIC法还利用得很少。

在金相显微镜检验方法中,微分干涉相衬法(DIC)是金相检验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其特点主要为:1、对金相样品的制备要求降低,对于某些样品,甚至只需抛光而不必腐蚀处理即可进行观察。

优点是可以观察到样品表面的真实状态,如将试样抛光后在真空下发生马氏体相变,不用腐蚀就可以观察到马氏体的相变浮凸。

2、所观察到的表面具有明显的凹凸感,呈浮雕状,样品各组成相间的相对层次关系都能显示出来,对颗粒、裂纹、孔洞以及凸起等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提高了金相检验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各相间的反差。

3、用微分干涉相衬法观察样品,会看到明场下所看不到的许多细节,明场下难于判别的一些结构细节或缺陷,可通过微分干涉进行反差增强而容易判断。

4、微分干涉相衬法基于传统的正交偏光法,又巧妙地利用了在渥拉斯顿棱镜基础上改良的DIC 棱镜和补色器(λ-片)等,使所观察的样品以光学干涉的方法染上丰富的色彩,从而可利用彩色胶卷或者数码产品(CCD 摄像头以及数码相机)进行彩色金相显微摄影。

由于微分干涉相衬得效果与样品细节的浮雕像以及色彩都是可以调节的,因而比正交偏光更为优越。

微分干涉相衬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到目前为止从发表的有关材料金相研究的论文中,国内外基于微分干涉相衬法进行材料金相研究的工作开展得很少。

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配备微分干涉相衬部件的金相显微镜不是很多;另一方面,许多材料科学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微分干涉相衬法在材料研究中的优势。

一、微分干涉相衬法的基本原理:1、微分干涉相衬法所需部件:起偏器、检偏器、微分干涉相衬组件插板(DIK组件插板),以及补色器(λ- 片)。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动态断裂韧性实验(DynamicFractureToughnessExperiment,DFTE)是近几十年来用于研究材料抗裂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用于模拟各种外力和外界条件下材料抗裂性能,以及分析材料的抗裂本构性质。

在这一实验背景下,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作为一种非破坏性测量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DFTE研究中。

DIC是将相关图像处理和图像匹配技术与测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测量精度,可以实现实时非破坏性测量,是检测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随着本文研究内容的发展,DIC技术已经成为DFTE研究的重要工具。

二、研究内容本文将探讨DIC技术在DFTE中的应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本文将介绍DFTE实验原理,以更好地了解DIC技术在DFTE实验中的应用背景。

其次,本文将重点介绍DIC技术的仪器结构、测量原理以及使用DIC技术进行DFTE实验的操作步骤。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DIC技术在DFTE实验中可能带来的影响。

最后,本文将简要介绍目前DIC技术在DFTE实验中的应用现状。

三、原理介绍1. DFTE实验原理DFTE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在模拟的外力作用下,测试样本的应力应变分布,从而判断材料的抗裂性能。

实验中通常使用两种不同的外力:第一种是单向张力,第二种是特定量的外力,使样本中裂纹顺着梁的轴线发展,最终达到破坏状态,以获取材料的抗裂性能参数。

2. DIC技术介绍DIC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图像测量技术,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和图像匹配算法,实现实时非破坏性测量的一种技术。

它的基本过程是将拍摄的多帧图像(被测物体)及其对应的参考图像(未被试模板)作为输入,通过把被测图像与参考图像进行匹配,从而获得两帧图像之间的相关位移分布,从而获取样本的应变分布就是DIC技术的原理 3. DIC技术在DFTE实验中的应用DIC技术通常被应用于DFTE实验的前期,用来分析测试样本的应力应变分布。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

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dic技术应用研究在有关工程材料动态断裂韧性行为的研究中,行为场数据可以很容易地由照相或其他形式的应变测量方法获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是一种应变测量方法,在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DIC技术可以实时检测应变,并可以用于实时地监测动态断裂行为。

DIC技术通过在形变图像上选取合适的像素点,以获取准确的应变梯度信息,以及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技术来模拟动态断裂行为来进行应变测量。

DIC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应变量,如应变率、位移、破坏应变、断裂应变等,以及时间序列变化,从而对动态断裂韧性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此外,DIC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可编程性,可以较好地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刚体运动,并可以用于多种实验参数,如材料参数、荷载模式和断裂应变等的在线测量。

本研究将DIC技术应用于分析动态断裂韧性实验中的行为场,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

本实验首先利用粒子增强砂浆(PEF)作为样品,采用不同的应变率、初始温度和湿度,以及不同厚预制板厚度,模拟动态断裂韧性实验,并以DIC技术捕获实测数据。

实验表明,DIC 技术能够准确捕获材料的应变,并能够模拟出动态断裂行为的完整过程。

此外,DIC技术还可以捕获材料的表面裂纹,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动态断裂行为。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动态断裂韧性行为,本研究还将DIC技术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基于PEF材料的数值模拟模型,用于模拟动态断裂韧性实验。

该模型结合了dic检测应变、应力和流体力学以及失效模型,可以模拟PEF材料动态断裂韧性实验的行为场。

本研究还利用实验试验模拟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有限元结果与实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ic技术可以准确地度量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行为,并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一套有限元模型,用于动态断裂韧性实验的模拟,其结果与实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有较强的实用性。

dic 尺度因子法 二维位移 标定

dic 尺度因子法 二维位移 标定

dic 尺度因子法二维位移标定标题:深度解析DIC尺度因子法在二维位移标定中的应用导言在工程领域中,测量和评估材料或结构的位移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而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中,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尺度因子法便是一种常用于测量二维位移的可靠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DIC尺度因子法在二维位移标定中的应用,旨在为您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一、DIC技术简介让我们简要回顾DIC技术的基本原理。

DIC是一种利用连续图像序列对被测对象表面进行全场位移测量的技术。

它能够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计算出物体表面各点的位移和应变,向我们展示出对象在受力下的变形情况。

二、尺度因子法简介DIC技术中的尺度因子法是一种用于减小测量误差的技术。

通过在图像中选择合适的尺度因子,可以有效提高位移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尺度因子法的关键在于在进行像素位移测量时,尽可能使得互相关函数的峰值最为尖锐,从而得到更精确的位移信息。

三、DIC尺度因子法在二维位移标定中的应用接下来,让我们探讨DIC尺度因子法在二维位移标定中的具体应用。

在工程实践中,通过对材料或结构表面进行连续图像采集,结合尺度因子法进行精确位移测量,能够为工程师提供准确的变形信息,进而指导产品设计和工程施工。

DIC尺度因子法还能够应用于生物力学研究、材料性能评估等领域。

四、探讨个人观点在个人看来,DIC尺度因子法的广泛应用将对工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它不仅可以为工程设计和实施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也能够促进材料科学和力学研究的发展。

也需要注意尺度因子的选择和图像质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尺度因子法在不同材料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总结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相信您已经对DIC尺度因子法在二维位移标定中的应用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也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和科研中,DIC尺度因子法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时域CFD/CSD耦合方法能量精度分析及应用

时域CFD/CSD耦合方法能量精度分析及应用

b o u a o a f i d n mis n o u a o a s u tr d n mis C D/ D) lo tms n t o i, r s de . y c mp t in l ud y a c dc mp t in l t c e y a c ( F CS ag r h me man ae t id t l a t r u i i i d u
中图分类号: 1. V2 1 7 4
文献标识码: A
DO 编码 :03 6/i n10 —3 52 1 . .1 I 1 . 9 .s. 61 5 —0 1 604 9 js 0 0
An l sso eg ro so D/ D u ldAl o i m s ay i f En r yE r r f CF CS Co p e g rt h
以使 控 制 方 程 满 足 界 面 连 续 条 件 ; 同位 并 行 分 区 方 法 继 承 非 同位 分 区方 法 和 并 行 分 区方 法 的全 部 优 点 , 用 该 方 法 非 采 计算颤振边界 , 文献结果吻合 。 和 关 键 词 : 动 与波 ; 动 弹 性 ; F CS 振 气 C D/ D耦 合 方 法 ; 行 分 区方 法 ; 行 分 区 方 法 串 并
Ba e n t e e eg o s r a in lw n t e c u ld n e f c ,t e e e t f t e e o p e l o i ms n n r y s d o h n r y c n ev t a i h o p e it ra e h f c s h s c u l d a g rt o o h o e e g c n e a in ro r n l z d o s r t e r r a e a ay e .T e o — o l c t d p r l l a i o e ag r h i r p s d b s d o h a a ll v o h n n c l a e a a l p r t n d l o i m s p o o e a e n t e p r l o e t i t e p r t n d a g r h a d n n c l c t d ag r h . h wo d me s n la r e a t i e t a e I o a i g i a a y e a i o e l o i m n o — o l ae l o i m T e t — i n i a e o lsi t ts s , s g i n , s n l z d t i t o t o cy c W n me i al t i e e tc u ld ag rt ms Th e u t h w h tr d cn e e e g o s r a in er ra h o p e u rc l wi d f r n o p e l o i y h h . e r s l s o t a e u i g t n r y c n ev t ro t e c u ld s h o t i t ra e c n e e t ey r ie c mp t t n a c r c ,a d t e n n c l c td p r l l att n d ag rt m smo e e ce t n e f c a f ci l a s o u ai c u a y n h o — o l ae a al r i e l o i v o o e p io h i r f in i t a h to gy c u ld ag r h . h o — o l c td p r to e l o i m a e se e g o s r ai n e o a a f h n t e s n l — o p e l o i m T en n c l ae at i n d a g r h h sl s n r y c n e v t r r h n t t r t o i t o t h o c l c td p r t n d ag rt m,a d i c n m a e te c n r le u t n t a sy t e c n i u u o d t n i h o p e ol ae a i o e loi o t i h n t a k h o to q ai o s r f h o t o s c n ii n t e c u ld o i n o i t ra e n e fc .No — o l c t d p r l lp r t n d a g rt m a l t e me i h t n n c lo ae a t i n d ag r h a d n c l a e a al a i o e l o h h s al h rt t a o — o l c td p ri o e l o i m n o e t i i s t t p r l l a t i n d ag r h h v . e f te o n a y i a c lt d u i g n n c l c td p r l l a t i n d ag r h a d a al r t e l o i m a e Th ut rb u d r sc l u ae s o — o l a e a al ri o e l o t m n ep io t l n o ep t i t er s l g e t o ep o i e o e e e c s h e u t a r ewi t s r v d d i s mer f r n e . s hh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028-3452-O MS028-1754-O MS028-2336-O MS028-2676-O MS028-1135-O
黄建永 毛卫国 尹元杰 白鹏翔 刘 晨
高性能数字体积图像相关技术及其在细胞 力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DIC 方法在高温涂层及 C/SiC 复合材料力学 性能原位表征方面的应用研究 热障涂层高温蠕变性能的 3D-DIC 实验研究 基于非连续位移模式数字图像相关的混凝 土微裂纹检测 基于 DIC 的 PBX 裂纹尖端场特性研究

北京大学 湘潭大学 清华大学 河海大学 黄建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潘 兵
8 月 16 日下午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三层 306B 编号 MS028-2061-O MS028-3558-O MS028-0905-O MS028-0817-O MS028-0338-O MS028-1309-O MS028-2734-O 报告人 孙 晨 报告题目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非协调接触应力测量方法 基于坐标变换和二维数字图像相关的高精 度引伸计 基于双反射镜成像的二维 DIC 方法的研究 与应用 基于周期图像的 DIC 方法 全靶面单相机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及其 在动态变形测量中的应用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测量方法精度分析 非重叠视场相机网络的外参标定 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河海大学 天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周轶昊 张东升 主持人
何小元 赵加清 蒋震宇 原 媛
如何获得高精度、 高效率、 高稳定性的散斑场? 东南大学 清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何小元
16:30 16:50 17:10 17:25 17:40 17:55 时间 13:30 13:50 14:10 14:25 14:40 14:55 15:10 15:25 16:30 16:45 17:00 17:15 17:30 17:45 18:00
5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东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南京中迅微传感技 术有限公司 江苏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苏 勇 蒋震宇
50
MS028 DIC 方法的精度、评价标准和应用专题研讨会(负责人:张青川)
墙报 8 月 15 日下午和 8 月 16 日下午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一层大宴会厅 A MS028-0243-P MS028-0344-P MS028-0837-P MS028-0856-P MS028-1026-P MS028-1049-P MS028-1167-P MS028-1541-P 15:30 16:30 MS028-1573-P MS028-1890-P MS028-2491-P MS028-2702-P MS028-3136-P MS028-3139-P 毛灵涛 曹泉锟 董慧敏 朱程鹏 于珊珊 田永丁 MS028-1542-P 郜泽仁 张中亚 刘永嫚 赵家业 涂沛涵 陈 蔚 刘禺畅 张水强 郭恩海 用 DIC 方法评估镜头畸变标定精度 用于材料力学参数准确识别的特殊 3D-DIC 方法 基于数字体积相关的渗透压变化导致的细 胞作用力研究 基于光场相机的 3D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一种未知变形场下的数字图像相关误差标准 IC-GN 算法与 FA-NR 算法的抗噪性能对比 用 DIC 观测土的干缩开裂过程 铸铝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研究 基于相移技术的光弹性全场应力计算 基于数字体相关法与工业 CT 岩石内部变形 场测量的应用研究 结合虚场法和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表征 FDM 结构的材料力学参数 充液贮箱高阶晃动的模态振型测量方法 相机夹角对三维 DIC 位移测量精度影响的 理论与实验研究 一种基于桥梁挠度测量的快速 2D 数字图像 相关标定方法 基于非接触式位移测量和冲击振动的结构 动力特性及位移柔度识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墙 交 报 流
MS028 DIC 方法的精度、评价标准和应用专题研讨会(负责人:张青川)
8 月 15 日下午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三层 306B 时间 13:30 13:50 14:10 14:30 14:50 15:10 15:30 编号 MS028-0343-O MS028-0220-O MS028-3524-O MS028-1322-O MS028-1649-O MS028-3442-O 报告人 董亚丽 苏 勇 报告题目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中的散斑制备和评价综述 数字图像相关中反向组合型高斯牛顿算法 的系统误差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新型形函数特性研究 GPU 与多核 CPU 异构并行加速的高精度 DIC 方法 自适应数字图像相关算法研究 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青川 主持人
吕泽乾 朱飞鹏 吴 昊
俞立平 刘 董 聪 帅
MS028-3396-O MS028-1972-O MS028-0525-O MS028-0415-O MS028-2891-O MS028-0336-O
王罗斌 王圆圆 王日龙 张 陈 王 弦 雷 博
数字图像相关曲面拟合法改进研究 基于抗镜像滤波器升采样处理的数字图像 相关精度提高方法 颗粒体系力链识别及力链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 DIC 的印制线路板三维形貌高精度测量 DIC 测量技术在 V 型切口微尺度变形测量 中的应用 基于参考试样的 DVC 系统误差的原位校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