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社科类文本阅读试题评述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来源:无忧考网、青年人()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辍笔谈笑风生间(jiàn)或李代桃僵(jiáng)B. 针灸仗义执言蹙(chù)额毛骨悚(sîng)然C. 蹂躏再接再励檄(xí)文百舸(gě)争流D.垫付绿草如茵游说(shuǐ)乳臭(chîu)未干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籽油能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抑止防治 B.必须抑制防止C. 必需抑止防治D.必需抑制防止4.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
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
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是发出的咝咝声。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答案详解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答案最详细最佳逐题解析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答案最详细最佳逐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C解析:偷换概念,“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错,原文是“价值观……进行了选择”,将“选择”替换为“修正”改变了句意,“修正”应为“选择”。
2.B解析:强加因果,前后两句话无因果关系,且“根本原因”文中无此信息。
B项原文信息为“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可见,“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只是计算机天才、黑客低龄化的一个原因,而非其出现的根本原因。
3.D解析:D选项信息区为“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科技黑箱的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并不意味着“简单、方便”,比如高精端的科技黑箱,如航天等领域。
其次,使双刃剑哪一刃都更加锋利是结果,但非是直接后果。
无中生有,“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错,“直接后果”纯属主观臆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 解析:“阙”通“缺”,缺少,空缺,缺额。
5.C解析:①表现的是何灌的正直,而不是“恪尽职守”;⑤说的是萧燧的节俭;⑥说的是萧燧关心百姓的仁爱之心,爱护百姓,救助非管辖区百姓。
6.A解析:“与其亲党”错。
原文是“其亲党”,即秦桧的亲党,而非秦桧及其亲党。
主持秋试的人不是萧燧,而是秦桧。
7. (1).(5分)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解析:关键词“杂糅”“浇浮”“治”各1分,大意2分。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闻不问呢?”解析:关键词“异路”“安”“旧治”各1分,大意2分。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之二:全国新课标卷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之二:全国新课标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井永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语文试卷解析(精析word版)(教师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解析(教师版)(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试题总体说明】这套试题涵盖了新课标高考的基本题型,很好地展现了新课程理念。
与2011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相比,主要有以下特色。
第一,题型保持稳定,变化不大。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比较常规。
易于学生考试发挥。
第二,题目难度适中。
重视基础知识考查,字音字形比较常见常规,试题难度不大;现代文阅读题目不是太难,亮点是考到了探究题与文本结合更密切。
第三,选材经典,譬如,现代文阅读选择了老舍的《马裤先生》;同时,选材也新颖,引领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能力考查。
如欧债危机等进入素材。
总之,201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对考生的考查非常全面,试题难度适中,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
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高考真题]2012年新课标语文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详解一.现代文阅读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方法点拨】原文第一段第四句话“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原文是“选择”而备选项为“修正”,显而易见,不符合文意.【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理解和分析能力.【方法点拨】B项原文信息,“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备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答案】【B】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推断的能力.【方法点拨】将备选项与原文比较,“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可以看出D项在说法上明显有问题,“科技黑箱”与“科技”在概念含义上是不同的. 【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方法点拨】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阙:过错、缺点.【答案】【D】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答案】【C】6.【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方法点拨】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如秦桧当权,他的亲党密告萧,而不是秦桧与其亲党密告萧.【答案】【A】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答案】(1)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二)古代诗歌阅读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三】名篇名句默写10.【解析】考查学生只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方法点拨】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方法点拨】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法体现出来,和我的言行关系不是十分的大.C 项马裤先生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其实我们也看到,他并不是一个爱讲卫生的人.【答案】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方法点拨】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方法点拨】这道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品形象看法的能力.【方法点拨】探究人物形象只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这些人物在行文中的重要作用,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答案示例】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方法点拨】C项“谢希德对烹饪可能也感兴趣,只不过他不希望别人过于宣传她精于此道”,备选项说得过于绝对.D项备选项与原文“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显然出入过大.【答案】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方法点拨】谢希德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找原因,要立足第二段,从一些关键句中去概括原因即可.【答案】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方法点拨】传主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而本题限制为“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难度,概括时也不会遗漏,我们不妨先找出区域(如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寻找关键句,然后从中归纳.【答案示例】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传主性格特点中“诚”的理解.属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方法点拨】只要考生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传主的精神品质.谢希德的“诚”,你对他的理解,不能离开文本,从一个方面肯定,然后回答分析,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答案示例】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五、语言文字运用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方法点拨】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贬不当.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答案】【B】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方法点拨】A项重复赘余,“造成、遭到”,将“遭到”删去.B项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改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带”.【答案】【C】1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方法点拨】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答案】【D】16.【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句式变换以及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方法点拨】作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按照要求,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答案示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1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方法点拨】作答本题注意要求,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拟人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拟人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所选话题要相关,如梅花、昙花都属植物.【答案示例】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那是在启迪我们:弱小并不可怕. 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六、写作18.【写作指要】审题立意要从两个角度思考:船主和漆工.从漆工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责任心、良知、善良、与人为善、敬业等切入;最佳立意:涂漆工所谓“顺便补的”,并非“无心”,而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与“善良”有关,与金钱无关;即便非自己份内之事,也要尽责做好,人要有社会责任感.从船主的角度立意,要建立健全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奖励、表彰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让好人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尊严,要懂得感恩等.。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课标卷)分析(余闻)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课标卷)分析来源: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2012年3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段选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原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3期),因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
选文围绕“科技黑箱”这一概念组织材料,有一定知识性,行文简明扼要,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2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长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么?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及解析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高考社科类文本阅读试题评述
2012年高考社科类文本阅读试题评述社科类文本(不少考区称为论述类文本)指的是社会科学类的文章。
凡是介绍、阐述、诠释、论证社会科学研究状况及成果的文章,大都属于社科类文章。
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等领域,其主要特征是:议论性较强、观点鲜明、材料涉及面广。
它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的能力层级主要是理解(B级)与分析综合(C 级)这两个。
在今年全国17套试卷中,除了北京卷、四川卷外,都涉及了对社科类文本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对社科类文本的重视。
【命题选材】社科类文本的选择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彰显了语文大教材观。
首先,选材文化气息浓郁,文化特征明显,给考生以强烈的文化熏陶。
如安徽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上海卷的《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北京卷的《内经的理论体系》、湖北卷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浙江卷的《国学的根底》、重庆卷的《双语的作用》等。
其次,选文富有艺术品位,引导学生重视人格或艺术品格的培养。
如江苏卷的《笑的价值》、山东卷的《围棋与国家》、江西卷的《联觉现象》、福建卷的《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等。
此外,选文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科技文明、新能源、新家园等,紧贴考生生活实际。
如辽宁卷的《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天津卷的《生态文明》、湖南卷的《建筑的环境》、全国新课标卷的《科技黑箱》等。
选取的文本篇幅一般在千字左右,而且语言规范、难易适中、文体鲜明,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将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题型盘点】2012年高考对社科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考查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 单项选择题。
如山东卷第6题: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多项选择题。
如广东卷第12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3. 主观简答题。
如福建卷第12题:“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4. 填空题。
如上海卷第3题:第③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基础知识(15分)1、【答案】A【解析】B、蹙.(chù)额——蹙(cù)额。
C、再接再励.——再接再厉.;百舸.(kě)争流——百舸.(ɡě)争流。
D、绿草如荫.——绿草如茵.;乳臭.(chòu)未干——乳臭(xiù)未干。
2、【答案】C【解析】A、“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缺宾语(中心语)。
“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句式杂糅,保留一个即可。
D、成分残缺,“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
3、【答案】D【解析】必须VS必需:必须:副词,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必需:形容词,作定语,不能做状语。
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
抑制VS抑止:抑制:①控制约束行为或意识,使不能为所欲为。
②在医学上把与兴奋对立的状态称为抑制。
抑止:抑制使停止、结束。
有对结果的侧重。
“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
2008年9月23日《牛城晚报》B7版《石榴系乡思》一文第一段“一下子勾起我思乡的念头,不可抑止地回首往事”中“抑止”一词,根据文意应为“抑制”。
防治VS防止:防治:预防和治疗。
防止:防备制止。
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
另外,用于“防治”的一般是药物,而“菜籽油”不是药物。
4、【答案】B【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
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5、【答案】C【解析】“多用对偶,骈散相间,错落有致”不是前述所有文学体裁“《诗经》、《楚辞》”和“唐宋诗词”的共同特点,例如“骈散相间”就不能用于《诗经》和唐诗等体裁,“错落有致”也不能用于唐宋的格律诗(近体诗:绝句、律诗、排律等)。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详细)解析
2012 浙江省高考语文详细解析(完美版)这,绝对是好解析,这一点,你不可以怀疑!【卷首语】2012浙江省语文卷堪称天下最棒的语文高考试卷!2012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难度适中,符合2012浙江省考试说明的要求。
与2011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相比,难度上有较大的改善,这,对浙江省考生可能会减轻负担! ————(完成时间):2012.07.04 ——【解析人】:方俊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B. 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C. 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D. 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试解:-----(做后再看答案,效果更佳!)【考试说明】本题为字音题,考查学生记忆、识别和判断能力。
基础题。
这是2012浙江省语文第一题,更是2012高考第一题,堪称“天下第一题”!【答案】D【解析】:A质(zhǐ)量——质(zhì)量;B露(lù)脸——露(lòu)脸;(区别:露lu骨)C笑靥.(yǎn)——笑靥.(yè)。
D入不敷.(fū)出正确,第二题C项‘敷(fū)衍塞责’即为提示!这,真是太神奇了。
【注】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2012年高考试卷: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评析
2012年高考试卷: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评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12年高考试卷:2012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评析又是一年高考语文落下帷幕。
自2010年北京新课改后首年高考至今,已是3年一个轮回。
在这三年中,新题型、新思路俱有体现,北京新课标高考语文卷已逐渐确立了区别于全国其他省市的独特风格。
那么,2012年北京语文试卷又体现出什么新动向?在何种层面上继承以往?又是在何种层面上开启了此后语文试卷的命题新趋势呢?7号晚上,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第一时间获得了北京语文试卷真题,且为大家撰文进行一番细致评析。
一,基础知识:难度不高,偶露新意经历过北京高中的语文教育后,同学们看到今年的真题,想必很容易同意难度不高这四字评语。
今年字音字形题中甚至没有出现哪怕一个生僻字,全都是课内早已强调过无数次的知识点。
无论“再接再厉”的字形还是“乳臭未干”的字音,错误项的设置也丝毫不难为人,让初中生来做题都能答个八九不离十。
病句题几个选项也都是经典错误方式,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概括不当等错误都是特别教科书式的“病句范文”,学而思语文课堂上早已强化过无数遍,稍微有经验的考生甚至高一高二学员都一看即知。
本次基础知识题型有所变动,比较明显的就是成语题的消失和近义词辨析的重新出现。
北京卷基础知识每年五道题,但有六个题型:字音字形、病句、成语、近义词辨析、语义衔接和文学常识。
按照前两年的规律,命题时会将近义词辨析和语义衔接糅合在一起成为一道题。
但今年两题拆开,分别保持了各自的原汁原味,成语题则付之阙如,应该说是对前两年路数的一次突破。
而本版块真正的亮点是在文学常识题。
如果说上一段所述的题型变化是外在变化,那么文学常识本次的命题方式则是在内容上的更新。
今年文学常识题抛弃了作家朝代、国籍和代表作品这种设置选项的方式,四个选项都是针对作品本身内容、文字风格和写作手法的描述,这样更有助于让学生们借助对作品本身的了解来判断正误,而非仅记住一些文学史上的辞典条文。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详解
一、现代文阅读1.C解析:偷换概念,“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错,原文是“价值观……进行了选择”,“修正”应为“选择”。
2.B解析:强加因果,前后两句话无因果关系,且“根本原因”文中无此信息。
3.D解析:无中生有,“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错,“直接后果”纯属主观臆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解析:阙:空缺,缺额。
5.C解析:①表现的是何灌的正直,而不是“恪尽职守”;⑤说的是萧燧的节俭;⑥说的是萧燧关心百姓的仁爱之心。
6.A解析:“与其亲党”错。
原文是“其亲党”,即秦桧的亲党,而非秦桧及其亲党。
7. (1)(5分)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解析:关键词“杂糅”“浇浮”“治”各1分,大意2分。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闻不问呢?”解析:关键词“异路”“安”“旧治”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第8题侧重考查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第9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深层内涵的挖掘赏析。
首句因感秋而怀远,借景抒情,点出主题。
接着写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飞尽,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但令她失望——“无信”。
下片写悲感流泪,泪弹不尽,临窗而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笺色之红因泪而淡直至褪尽,用夸张的修辞,极写痴情之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望中犹记佛狸祠下解析:考查的是大纲规定的初高中要求背诵的64篇古诗文,但不是大家公认的名句,而是所谓非关键性的句子。
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详析(含有答案与文言翻译、诗歌欣赏作文点评)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社科类文本阅读试题评述
作者:王学华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2012年第10期
社科类文本(不少考区称为论述类文本)指的是社会科学类的文章。
凡是介绍、阐述、诠释、论证社会科学研究状况及成果的文章,大都属于社科类文章。
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等领域,其主要特征是:议论性较强、观点鲜明、材料涉及面广。
它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的能力层级主要是理解(B级)与分析综合(C级)这两个。
在今年全国17套试卷中,除了北京卷、四川卷外,都涉及了对社科类文本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对社科类文本的重视。
【命题选材】
社科类文本的选择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彰显了语文大教材观。
首先,选材文化气息浓郁,文化特征明显,给考生以强烈的文化熏陶。
如安徽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上海卷的《应该正确对待文献综述》、北京卷的《内经的理论体系》、湖北卷的《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浙江卷的《国学的根底》、重庆卷的《双语的作用》等。
其次,选文富有艺术品位,引导学生重视人格或艺术品格的培养。
如江苏卷的《笑的价值》、山东卷的《围棋与国家》、江西卷的《联觉现象》、福建卷的《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等。
此外,选文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科技文明、新能源、新家园等,紧贴考生生活实际。
如辽宁卷的《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天津卷的《生态文明》、湖南卷的《建筑的环境》、全国新课标卷的《科技黑箱》等。
选取的文本篇幅一般在千字左右,而且语言规范、难易适中、文体鲜明,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将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题型盘点】
2012年高考对社科类文章阅读能力的考查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1. 单项选择题。
如山东卷第6题: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多项选择题。
如广东卷第12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3. 主观简答题。
如福建卷第12题:“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
4. 填空题。
如上海卷第3题:第③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5. 探究应用题。
如上海卷第6题:作者认为优秀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价值?
【考情剖析]
从题目设计来看,题量一般为3~4题,分值为8~18分不等。
试题侧重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尤其突出推断能力的考查。
(一)理解能力
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对文中关键性词语、句子的理解,要求考生从表情达意出发,从理清思路出发,立足于篇章和主旨去分析句子。
在所考查的试卷中均有所涉及。
如天津卷第6题: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山东卷第8题: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上海卷第3题:第③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辽宁卷第3题: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二)分析综合能力
1.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
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将文中相关而又分散的信息提取并集中起来,加以处理。
以此立意的试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既体现为所考查能力层次的综合,又体现为对文本信息的高度综合。
如广东卷第14题: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
上海卷第1题:概括第①段大意。
(25字以内)
2. 归纳内容要点。
所谓“要点”是指作品全文或段落层次中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既可以是几句话、一个段落、一个层次或几个层次的内容,也可以是整个作品的内容。
对归纳能力的检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抽象的含蓄的内容加以阐发、解释,使之具体化;二是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准确的概括,提炼出其核心内容。
如福建卷第11题: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江苏卷第15题: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浙江卷第10题: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类试题侧重考查考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考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关注与考查。
如福建卷第12题:“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
广东卷第15题: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稻。
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
4. 考查文章思路结构。
这类试题多从文章开篇构思或段落间关系入手,考查考生对作品结构脉络的把握能力,以及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分析段落之间及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的能力。
如江苏卷第16题: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三)探究应用
这类试题在考查筛选分析、提炼概括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考生的发展性能力。
如江苏卷第17题: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
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等考点,今年的社科文阅读均有涉及,同往年试题相比,保持了稳定。
变化方面,有不少省份取消了根据文章进行推断、想象类题型的考查,代之以关注文意本身。
如增加是否符合文意类题型的考查,强调对社科类文章观点和材料统一的文体结构规律的考查等。
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未来社科文阅读测试的发展趋势。
同时,探究类试题的持续增加,也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
【命题预测】
预测1:定位更加清晰,命题难度适中。
社科类文本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越来越注重文本的基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设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同时,分值权重与选考部分力求基本相当。
设题尽可能贴近考生实际,不会过分为难考生。
预测2:命题式样稳定,调整幅度不大。
大多数省市将会继续沿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再加上简答题的结构样式,简答题的设题策略显然会尽可能回避一题多问,以使得分点尽可能集中。
同时,简答题将逐步强化分析、探究的成分。
【备考策略】
1. 研读考纲,明确考点。
这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无论高考命题形式如何变化,考点就是《考试大纲》中提到的6个。
明确了考查方向,复习时自然知道哪些是重点,然后就着重加以训练。
2. 探究真题,对症下药。
《考试说明》样题为我们提供了考试怎么考的典型范例,认真研究试做这些真题、样题,有利于我们对考试怎么考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
做题时,要认真研究每一道题目,与考纲的相关表述逐一对照,明确命题人想通过这道题考查什么。
3. 细读文本,把握用意。
在入题前逐字逐句细读,逐段总结,步步为营。
明确文本中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欢迎什么,拒绝什么等等。
弄清了这些,也就弄清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审读题干,理清要求。
社科类文本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是有本质区别的。
对社科类文本的考查,除了包括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外,还包括对段落、主旨的理解,即作者的论点、论据和结构安排等。
做题时应当针对具体题目审读题干,按要求作答。
5. 掌握方法,区分正误。
尤其是论述文的选择题,是依据题干的要求,判断命题者所列的从文中筛选出的信息选项的正误。
方法一般分三步: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读)——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找)——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细加以对比,求同寻异(比)。
即做题时首先要确认与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区间,然后把所给选项的信息与原句中的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最后紧扣语境,结合题干中的相关要求准确筛选。
6. 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做题是必要的,但做题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借做题积累解题经验,努力做到“一题一得,题题有得”。
例如同为选择题,但因为不再是单项选择题一统天下了,因此就要特别关注题干的表述,以利于尽快明确选项要求。
同时,要特别关注简答题的解题策略、表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