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从诗歌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诗歌的价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价值。

破阵子 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 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词,学生将能够了解并理解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以及其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了解词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

2. 学习辛弃疾《破阵子》的内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电子板书。

3.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师生互动,进行词的初步讨论。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能举例说明一下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逐步引导其了解古代词的特点。

2. 展示辛弃疾的画像,引出话题:“你们听说过辛弃疾吗?辛弃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独特。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词《破阵子》。

”步骤二:课文阅读和讨论 (15分钟)1. 教师将《破阵子》的原文呈现在电子板书或PPT上,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一遍。

2. 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a. 词的主题是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b. 词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c. 词的结构和韵律如何?对于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3. 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者与其他小组交流,学生分享观点。

步骤三:课文分析和文化背景讲解 (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解释其中的文化意涵。

2. 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宋朝、南宋政权动荡的时期)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向学生提供更多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的背景信息。

3. 解读词的形式和韵律结构,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四:欣赏与鉴赏 (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并邀请学生与彼此分享对这些词的欣赏之处。

辛弃疾破阵子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辛弃疾破阵子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辛弃疾破阵子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辛弃疾破阵子》是一首由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创作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高中语文课程的学生,旨在通过教授《辛弃疾破阵子》一词,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内容:《辛弃疾破阵子》词曲分析、文本解读、情感表达教学重点:通过词曲分析了解《辛弃疾破阵子》的艺术特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掌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情感表达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呈现一幅艺术画作或播放一段与《辛弃疾破阵子》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词曲分析:a.请学生阅读《辛弃疾破阵子》这首词,询问学生对于词曲的第一印象,并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展开讨论。

b.引导学生分析词曲的特点,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通过分析,使学生对辛弃疾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3.文本解读:a.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解读《辛弃疾破阵子》的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辛弃疾通过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

b.让学生运用词语、句法等语言要素分析辛弃疾破阵子的豪迈和激昂之处。

4.情感表达:a.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表演、朗诵等形式将《辛弃疾破阵子》词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演绎和传达。

b.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辛弃疾破阵子》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a.针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b.通过学生的朗诵、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于《辛弃疾破阵子》的理解程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a.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辛弃疾的词作,进一步了解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b.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研究资料,了解辛弃疾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词曲分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破阵子》的艺术特点,通过文本解读掌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情感表达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秦时代,《诗经》中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人面对残破的故都生发国家兴亡之叹;屈原为国家“虽九死其犹未悔”。

到魏晋时,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寄托着报国的雄心壮志。

唐宋时期,唐诗、宋词更是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中既有豪气冲天的报国之志,又有凄婉哀绝的伤国之痛。

前者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后者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中,我们不能不提到辛弃疾。

他身处偏安一隅的南宋,力主抗金,屡次上书献策收复中原,又屡遭排挤,请缨无路,闲居多年,但渴望收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渝。

二、整体把握1、解题词牌名赋(写)陈同甫简介2、诵读自由朗读请学生朗读展示(纠正读音、点拨节奏)师:有几个读音要格外注意麾下弦的卢霹雳齐读(展示ppt)接下来,请同学们合作讨论词意,时间五分钟,稍后老师请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请两位学生展示,老师订正、点拨)师:理清句意之后,想想这首词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生:豪迈激昂悲凉请两位学生展示(读出基本情感基调)三、品读壮词绘其景1、整首词围绕哪个字来写?明确:壮字(齐读,读出“壮”的情感)2、请迅速浏览全词,说说词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壮”?明确: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以“醉”字起笔,暗含无尽辛酸。

辛弃疾是一名真正的武将,年少时便纵马疆场,博得几分英雄之名,南下之后更是始终以“匡复河山,解民倒悬”为己任。

为实现这一理想,作者四处奔走,却迭遭冷遇,只能以酒浇愁,以至于醉意醺然。

纵然如此,作者依然无法忘却心中的梦想,“挑灯看剑”,思绪难平。

英雄之剑,原本应当用来斩杀敌寇,安邦定国,如今却只能敛于鞘中,无所作为。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积累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宋朝最著名的词人有哪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首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初读感知:1、了解作者。

先请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给生字注音。

3、学生齐读诗歌。

4、听读这首词的配乐朗诵,感知诗歌情感。

三、研读品味。

1、理解词意:八百里五十弦的卢2、把握内容:请学生口述词作内容,教师补充解释。

详见板书3、讨论:A、作者为何难忘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情,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去的记忆。

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B、作者一生的理想是什么?“可怜白发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一生的理想就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但他的这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却无法实现,“可怜白发生!”体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4、朗读品味:模仿录音,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注意节奏和情感),用心体味作者的抑郁愤慨之情。

四、拓展探究。

1、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题材上:写军营生活,勇猛、雄健;情感上:表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语言上:壮丽而不纤巧。

)2、“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再找出一些与“酒”相关的诗句,体味诗人情感。

(①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酒话别,表达美好祝愿;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抒发对人生感慨,思念亲人;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得志,借酒宣泄心中郁闷。

)五、熟读成诵。

轮流朗读听背,当堂成诵。

六、作业:默写这首词。

板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阕军旅生活看宝剑雄豪、壮美听号角声、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下阕战斗场面骑快马、挽强弓雄壮抒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发感慨可怜白发生悲壮。

人教版《破阵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破阵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破阵子》教学设计《人教版《破阵子》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懂词意,领会全词内容。

2、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3、进一步理解诗人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词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词人的悲愤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教时五、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查找辛弃疾的生平资料并结合注释了解词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识尽愁滋味的辛弃疾来到了江西上饶,如今他已经49岁,年少时的他曾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士。

二十多岁他就在济南起义,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

一天夜里他喝醉了酒写下了这首[U2]《破阵子》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词的内容。

整首词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家看看这幅图,感受辛弃疾的形象,结合注释读。

拿起笔注音放在词上,值得注意的词义加点解释。

(参考提示:豪放,有气势,雄壮,悲凉)请个别同学朗读全词。

3、小组诵读。

三、诵读品析全词问题:以你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贯穿全词讲解,师生互动品析全词。

上阕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

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

“吹角”:号角声苍凉雄浑。

联系李贺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连”: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气势宏伟。

酒入愁肠,词人挑亮了灯,端详着宝剑,首句一醉一梦。

“梦回” 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

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朗读指导:读出词人豪情在心难以熄灭,对梦的憧憬,读完这句可稍稍停顿,留下遐想。

朗读,个人读,小组读,点评。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营地中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壮士饥餐俘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豪情。

沙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场,战士誓不回头。

秋天正是肃杀之时,秋天正是秋高马壮之时,军营里军容严整,战士们士气高昂,等待着将军点兵出征。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破阵子》这首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帮助学生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审美水平。

4、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掌握重点词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词中的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用典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词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含义。

2、讲解法:对词中的重点字词、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情感、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激昂的古战场音乐,营造氛围。

提问学生: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出课题《破阵子》。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词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初读诗词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理解词义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教师对重点字词、词句进行讲解,如“醉里挑灯看剑”中的“挑”字,“梦回吹角连营”中的“梦回”等。

小组讨论,交流对词意的理解,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

5、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

教师总结:这首词通过描写战争的场景和作者的理想抱负,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之情。

6、分析艺术特色提问学生:这首词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艺术特色包括:用典恰当,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对比鲜明,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可怜白发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等。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破阵子》教学设计(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篇1:《破阵子》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2、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

(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

有点评)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1、上阕:⑴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⑵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对偶。

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⑶“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2、下阕:⑴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⑵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五、拓展思维练习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破阵子》和《江城子》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请同学们试着把这两首词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晏殊的《浣溪沙》作比较,看看他们在内容上,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六、尝试背诵两首词七、课后作业把《破阵子》或者《江城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语文版语文九下《破阵子》word教案

语文版语文九下《破阵子》word教案

十一辛弃疾词二首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沈丽凤【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词的含义,体会词人的壮志难酬的无奈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词作豪放开阔、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

说明:课文选录的两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稼轩词豪放的独特词风,要引导学生在不断诵读中理解作品内容,品味词的深远意境,体会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词所表现的画面。

2.难点:体会同所蕴含的深远意境,从而感悟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明:中学生正处于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这是学习本课的良好条件,但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和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会更大一些,因此课前掌握与了解词人的生平与写作背景就十分重要了;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主要利用同学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想象的画面理解词意,有助于学生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思路点拨】《辛弃疾词二首》中所选的两首词,是辛词中的代表作。

除了以难度最大、最具豪放风格的《破阵子》为突破口,也可以概括辛弃痪一生的经历,反映词人爱国情感的《丑奴儿》为突破口。

抓住词中“愁”字,理解词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悟及感慨。

初步体会词人“愁”的内容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理解体会词人“愁”的真正内容,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感。

【练习举隅】1.比较陆游的《诉衷情》与《破阵子》在表现的场景、抒发的情感、表现的形式、词的结构等方面的异同。

2.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请你找出能体现豪放的词句反复诵读积累,感受词的深远意境。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西江月》、《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鹏鸪天·代人赋》。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歌主题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解析:(1)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深入剖析诗歌主题。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提高创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1)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分析其他古代诗词,体会其艺术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辛弃疾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3. 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辛弃疾的其他作品,突出本诗的艺术特点。

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学生齐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解读诗歌,理解关键词语和意象。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4.1 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4.2 学生跟随教师解析诗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艺术特色分析5.1 教师对比分析辛弃疾的其他作品,突出本诗的艺术特点。

5.2 学生欣赏并评价辛弃疾的写作风格。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破阵子》,让学生感受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通过诗词鉴赏,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诗人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必做作业:
(1)背诵《破阵子》,并准确书写生僻字、词;
(2)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阐述诗人的家国情怀;
(3)分析诗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4)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翻译、赏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2.选做作业:
(1)搜集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破阵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古诗文阅读能力,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破阵子》这首诗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首先,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可能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学生对诗人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可能不够深入;最后,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破阵子”、“沙场”等;二是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及诗歌情感内涵的把握;三是古诗词鉴赏方法的传授和运用。
2.教学难点:一是诗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如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二是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个性化解读;三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破阵子优秀教案

破阵子优秀教案

破阵子优秀教案【篇一:破阵子教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辛弃疾一、教学目标:1、通过导学单理解字词句的含义。

2、通过诵读,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审美情趣2、品读重点词句,并发挥想象,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1、学习这首词所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叙述辛弃疾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的故事:他,不是万人拥戴的明星,不是出神入化的球星,也不是紧握权力的政治家,他是个词人,更是位英雄。

他22岁时,曾组织一支知人的义军部队抗金,后与狄京义军合并,并说服狄京南下归宋,就在联系事宜时,军中出了一个秦桧般的叛徒——张安国,杀了狄京投降金营。

此事被他得知后怒不可遏,率五十旧部连夜直闯五万金兵大营,活捉张国安,重新鼓舞了士气,就连当朝的皇帝也不禁“三声叹息”。

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

这位青年将军便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

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破阵子》,走近词人辛弃疾。

二、初读感受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

”读是学习诗歌的最好途径,读也能反映读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歌。

所以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1、播放示范朗读,学生静坐闭目聆听。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八百里:牛。

(典故)。

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 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

出示译文: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

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第一篇:《破阵子》教学设计《破阵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味关键字词,领会词的内容与意境。

2、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词所表现的画面。

2、难点:感悟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学习疏通《破阵子》字词,理解内容。

四、学习过程1、导入理解题目的含义。

2、检查预习,指导诵读⑴请同学朗读《破阵子》,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⑵请同学说出朗读这首词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的情感。

3、研读宋词,理解情感⑴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词人笔下的场景,引导学生对字、词进行品味。

⑵体会“可怜白发生!”蕴含的深沉情感。

4、学生品味成诵,教师点拨总结总结:《破阵子》生动地描写了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远大理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拓展延伸温故并补充古代爱国诗人、词人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

2、根据词的意境,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生动地描写一处场景。

执教者:丁凤教学反思:深入阅读,感悟情感词是非常凝练的,又富有深情。

这次的教学虽然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面对相对于平时比较沉闷的课堂,我觉得遗憾,所以主要写下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都与自己的问题设计、功底有关,希望引以为戒。

1.教师语言缺乏指导性。

导入部分,赵同学把词的题目的读音与停顿读错了,这里应该多让其他学生一起朗读,从而体会壮词的的意思。

应该纠正学生说的“豪言壮语”。

研读词的时候,学生一直说第一段,第二段,这其实都是错误的,应该纠正“上阕”、“下阕”。

同时,我的语速也过快,在这样的语速下,会造成学生紧张,无法静心下来沉浸文本。

2.在品读上阕时,学生只是简单的对词进行了字面上的翻译,而我也只是肯定这样的做法,但是忽略了追问他们场面有什么特点。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破阵子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破阵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习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掌握破阵子的表演技巧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进行破阵子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破阵子的相关资料和视频破阵子的音乐和舞蹈教学材料破阵子的表演服装和道具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破阵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教师向学生介绍破阵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破阵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破阵子的起源和发展。

步骤二:学习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教师教授学生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让学生学习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组合。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

步骤三:掌握破阵子的表演技巧和协作能力教师教授学生破阵子的表演技巧和协作能力,让学生掌握破阵子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排练和演出,让学生提高破阵子的表演水平和协作能力。

步骤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通过破阵子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破阵子的表演和比赛,让学生展示艺术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观察学生在破阵子的基本动作和舞蹈技巧上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在破阵子的表演技巧和协作能力上的发展观察学生在破阵子表演中的艺术表达和舞台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责任感方面的发展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破阵子的创作和编排,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组织学生参加破阵子的比赛和演出,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和舞台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破阵子的文化研究和演讲,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文化素养。

破阵子.的教案完整版doc

破阵子.的教案完整版doc

《破阵子》教学设计
——毕节地区金沙县岩孔中学何非
一、教学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设计思想
根据学生对词的认识,让学生对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阅读诗词,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通过创造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地表现和自我发展,使学生能用旧知识更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悉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词运用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方法,体会词的意境3、情感与态度:
学习作者报国的热情,努力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背读,体味词的意境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彩色粉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
实(醉态) 看剑:醉里 挑灯
宴饮
娱乐 阅兵:五十弦、 梦寐以求 虚(梦境) 秋点兵 杀敌报国
作战:的卢飞快、
霹雳弦惊
抱负:了却君王事
生前身后名
实(现实) 感叹:可怜白发生 理想气概。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背景及意义。

1.1.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1.1.3 掌握诗词的基本韵律、格式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2.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热爱与关注。

1.3.2 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3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燕子归来,词人感慨时光荏苒,抒发了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情感。

本词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展现了作者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基本的诗词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针对本词较深层次的含义和艺术手法,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启发和引导。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韵律格式。

2.3.2 教学难点:理解词人抒发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民族精神。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运用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掌握程度。

破阵子 教案

破阵子 教案

破阵子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古文诗词,使学生了解并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文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破阵子》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学会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感受古文诗词的美。

教学准备:1. 课文《破阵子》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古代战争的画面,引发学生对古代战争的兴趣,并与《破阵子》的主题相联系。

呈现(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破阵子》的作者杨慎,以及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2. 教师分段朗读《破阵子》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3. 学生跟读诗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破阵子》,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破阵子》的意义和主题,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拓展(15分钟):1. 教师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词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类似于《破阵子》的诗词,展示自己对古文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古文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古文诗词,进一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破阵子》的读后感,包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个人的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破阵子》这首古文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诗词,提高了对古文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能初步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课件一:对联)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出他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

你们对辛弃疾有了解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写的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破题:“破阵子”是词牌名,(课件二: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

《旧唐书。

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

”)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给陈同甫写的一首雄壮的词)(课件三: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了,他退居江西上饶附近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座山峰名叫“鹅湖”。

淳熙十五年,有人骑马来访,马到桥头,跳三次退三次。

此人大怒,拔剑斩断马头,徒步前进。

辛弃疾在楼上看到后大惊,派人去打听此人为谁,谁知那人已到门前,他就是陈亮,字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两人志同道合,畅谈世事,相聚十日才分别,此后两人经常书信来往,诗词酬和,“鹅湖之会”成为词坛佳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揣摩停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诗的内容。

思考: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
2、指名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句的读音节奏。

把难写的字用手指在课桌上细心的书写几遍。

3、教师范读。

4、全班交流: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
5、全班齐读本词。

三、品读诗词,重点点拨。

1、思考:你从词中的哪些具体语句感受到“壮词”?(提示:可从人物形象、描写场面、作者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一:出征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风发,秋高马壮,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八百里”“五十弦”典故讲解,“秋”字点明了季节。

)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势?怎样把它读出来?
预设二:战斗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旌旗招展。


(1)补充资料:(课件五: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奔赴建康面见宋高宗,呈报和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投降金兵,起义军已溃散。

辛弃疾立即率领50名轻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抵建康,将叛徒移交南宋朝廷处置。


预设三:战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词人要建功立业赢得美名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的动作点出了时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后仍然不能平静,便又“挑灯”,又看剑。

看来看去,总算睡着了,可刚一入睡,刚才所想的,又幻为梦境。

)
5、难怪古人要说“但愿长醉不复醒”啊!同学们,醉的也不仅仅是辛弃疾,还有人跟他一起醉。

(课件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词读到现在,你还觉得这首词雄壮吗?()“追往事,叹今吾。

”岁月匆匆,中年的辛弃疾,在经历了人世间的危机和宦海沉浮,他已经无法点兵沙场,只能扶剑长叹“可怜白发生”!当时的辛弃疾是不是已经很老呢?(补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结:辛弃疾在题目中标明是“壮”词,实际上是以“壮”写“悲”,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

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

在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

因此表面看来,作者心雄志壮,豪情依旧,其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感情极为复杂。

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

在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同时,让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一洒同情之泪。

一位清代文学评论家蒋世焜“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

”(课件七出示:)辛弃疾没有在战场上实现抱负,却在词的世界中留下不朽的身影,他一生写下600首词。

最后让我们用情、用心再次朗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全班配乐朗读。

8、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被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深深感动,
作者运用了一些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情感的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课件八:虚实结合,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剑、角、五十弦等多个意象群营造了豪迈、雄壮又苍凉悲愤的意境。


四、总结,拓展延伸。

1206年,宋金再度交战,辛弃疾却在大病中与世长辞,临终最后一句话还
是“杀贼,杀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后人再次凝望,辛弃疾依旧散发着无尽的人格魅力和风采。

为了更好走近辛弃疾,大家课外可以阅读更多的辛弃疾的作品。

老师推荐几部作品给大家。

(课件九:)七:附板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挑灯看剑
军营生活
梦战斗场面雄壮
功成名就
实可怜白发悲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