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可编辑PPT】
合集下载
《中药的合理用药》课件
个体化治疗
中药注重个体化,根据 患者病情和体质的差异, 配方可调整,以达到最 佳治疗效果。
中药的药材分类和选择
药材分类 四气味 五味 药性归经
具体药材 苦寒药、甘寒药、辛凉药、甘温药 酸味药、苦味药、甘味药、辛味药、咸味药 归心经、归肝经、归脾经பைடு நூலகம்归肺经、归肾经
选择中药药材时需根据病情、体质、症状等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补气养血
适用于贫血、气虚等症状。
调理脏腑
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睡眠问题等症状。
中药的药材加工和制备
1
收获材料
根据药材的特点和部位进行采集,注意时间和方法。
2
初加工
药材的初加工包括洗净、切割、晾晒等步骤,以去除杂质和增加药材的保存性。
3
炮制加工
根据药材的特性,进行炙、爆、炒、制、炖等独特加工方法,改变药性和增强疗 效。
中药的理论与实践
1 阴阳五行
中药理论基于阴阳五 行的观念,用以解释 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 化。
其他疗法
中医还包括针灸、推拿等疗 法,与中药共同构成了中医 系统。
中药对人体的作用
1
调理作用
2
中药可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
善气血循环,促进健康。
3
补益作用
中药可以滋补脏腑,增强机体免 疫力和抗病能力。
疾病治疗
中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 消化系统疾病等。
中药的主要功效和适应症
清热解毒
适用于感冒、咽喉炎等症状。
中药的合理用药
中药的合理用药是关于中药的正确使用和应用,本次PPT将介绍中药的特点、 药材分类、药材加工、中医理论与实践等内容。
什么是中药?
传统医学遗产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
16
Page 16
第四部分 异病同治
补中益气
妇科:子宫脱垂 外科:肛门脱出 消化科:胃下垂
脾气虚弱,中气 下陷,不能升举
补中益气丸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17
Page 17
第四部分 如何合理使用中药?
活血化瘀 改善供血
速效救心丸 复方丹参片
9
Page 9
第四部分 如何合理使用中药?
中医基本理论的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10
Page 10
第四部分 整体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 织器官是不可分割的,功能上互相协调、互 相为用,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认为人类生 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直接或间接地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地理和气 候的影响。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非常强调 整体观念,临床中要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全面考虑,不能孤 立的用一个任何症状而概括疾病全面。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6
Page 6
第三部分 背景资料
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中指出: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120余万份,其中中药占17.1%。
共收到14个大类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 其中严重报告5500余例次,占5.3%。与2011 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同比增长58.2%, 高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总体报告增长率。
第四部分 同病异治
湿热型胃肠炎
主显、肛门灼 热甚至脓血便。
香连片:主要有木香、黄连,可用于肠炎、 腹泻、发烧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 ppt课件
制剂
产地
配伍组方
影响中药质 量的因素
采收
炮制
2020/11/13
贮存运输
20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产地
中药材的产地不同,其内在成分的质和量都会存在差异,
从而影响中药的质量。
道地药材:
具有地区特色、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产量宏丰、炮
制考究、疗效显著。
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
➢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 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 中药不同于天然药物,也不同于民族药和化学药物。中药特 点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具有独特的药性如:性味、 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致;规格不统一;品种不全、炮制方法单一;溶解度
与口感不佳。
2020/11/13
17
二、中成药应用形式
中药注射剂
➢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 将药材(和饮片)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 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 的无菌制剂。
➢是创新中药,代表了中药剂型改革的方向,体现了中 药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药现代化的突破点。
小包装中药饮片
➢ 小包装中药饮片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饮片用包装
材料按一定的规格定量包装的一种中药饮片
➢ 具有干净卫生、无粉尘,调剂剂量准确、储存、携带方便、但
不利于鉴别、改变组方剂量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8月在19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了小
包装中药饮片推广试点工作
中药的合理用药ppt课件
含莨菪碱、东莨菪碱的曼陀罗、洋金花,其毒性作用是阻断节后胆 碱能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上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
含苦楝碱的苦楝子,中毒时抑制呼吸中枢,可引起呼吸麻痹而窒息; 含麻黄碱的麻黄,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亦有毒性作用; 含甾类生物碱的龙葵和藜芦,主要是对胃肠道的刺激; 含类似烟碱及毒芹碱的半夏、中药天的合南理星用药,除刺激粘膜引起喉头水肿 18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 生物碱大多具有比较强烈的作用。
中药的合理用药
17
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其毒理作 用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并能直接作用于心脏;
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可选择性地兴奋脊髓;
中药的合理用药 与不良反应
中药的合理用药
1
第一节 中药的合理用药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 2.有效性 3.经济性 4.适当性
中药的合理用药
2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
1.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 (1)有适应症而未得到治疗 (2) 选用药物不当 (3) 用药剂量太小或疗程不足 (4) 用药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 (5)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如夹竹桃、万年青、杠柳、八角枫。
中药的合理用药
20
(2)含氰苷类
许多植物的种仁内含有氰苷,进人人体后经酶水解产生氢氰 酸,为一种极其强烈的细胞毒。
这类植物多见于蔷薇科和豆科中。如白果、苦杏仁、桃仁、 枇杷仁、木薯、瓜蒂、巴豆。
中药的合理用药
21
(3)含皂苷类
皂苷的毒性主要是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 损害心脏,尚有溶血作用。
中药的合理用药
3
含苦楝碱的苦楝子,中毒时抑制呼吸中枢,可引起呼吸麻痹而窒息; 含麻黄碱的麻黄,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亦有毒性作用; 含甾类生物碱的龙葵和藜芦,主要是对胃肠道的刺激; 含类似烟碱及毒芹碱的半夏、中药天的合南理星用药,除刺激粘膜引起喉头水肿 18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 生物碱大多具有比较强烈的作用。
中药的合理用药
17
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其毒理作 用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并能直接作用于心脏;
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可选择性地兴奋脊髓;
中药的合理用药 与不良反应
中药的合理用药
1
第一节 中药的合理用药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安全性 2.有效性 3.经济性 4.适当性
中药的合理用药
2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
1.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 (1)有适应症而未得到治疗 (2) 选用药物不当 (3) 用药剂量太小或疗程不足 (4) 用药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 (5)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如夹竹桃、万年青、杠柳、八角枫。
中药的合理用药
20
(2)含氰苷类
许多植物的种仁内含有氰苷,进人人体后经酶水解产生氢氰 酸,为一种极其强烈的细胞毒。
这类植物多见于蔷薇科和豆科中。如白果、苦杏仁、桃仁、 枇杷仁、木薯、瓜蒂、巴豆。
中药的合理用药
21
(3)含皂苷类
皂苷的毒性主要是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 损害心脏,尚有溶血作用。
中药的合理用药
3
中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合理用药1129ppt课件
• 研究中成药辨病应用的可行性 • 探索建立中成药辨病应用的依
据和方法。
44
中成药辨病可行性研究
中成药和天然药物属性相同,“辨病” 用药可行; 中成药“辨病” 使用时,要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病
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选择使用,以说明书规定的疾 病为主,辅以辨证; 可以按照指南、临床路径和研究结果指导辨病使用中 成药并在病历中记载; 在没有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时,禁止超说明书中 功能主治用药。
52
四、中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53
目的
规范中药临床应用; 提高中药的应用水平; 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提供指导; 为中药处方点评提供依据; 为出台相关中药相关管理办法提供依据
54
制定依据
《处方管理办法》(部长令53号)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9] 28
21
原因分析
合理用药指标缺乏 西药合理用药指标
处方指标 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中药合理用药指标 ? ?
思考
22
指导性文件缺失
原因分析
思考
23
指导性文件缺失
原因分析
24
思考
中成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
说明书不规范 使用依据不清——辨病还是辨证 剂量、疗程选择不当 联合用药不合理 对中成药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认识不清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 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 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7
一、临床中药学相关概念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 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据和方法。
44
中成药辨病可行性研究
中成药和天然药物属性相同,“辨病” 用药可行; 中成药“辨病” 使用时,要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病
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选择使用,以说明书规定的疾 病为主,辅以辨证; 可以按照指南、临床路径和研究结果指导辨病使用中 成药并在病历中记载; 在没有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时,禁止超说明书中 功能主治用药。
52
四、中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53
目的
规范中药临床应用; 提高中药的应用水平; 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提供指导; 为中药处方点评提供依据; 为出台相关中药相关管理办法提供依据
54
制定依据
《处方管理办法》(部长令53号)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9] 28
21
原因分析
合理用药指标缺乏 西药合理用药指标
处方指标 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中药合理用药指标 ? ?
思考
22
指导性文件缺失
原因分析
思考
23
指导性文件缺失
原因分析
24
思考
中成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
说明书不规范 使用依据不清——辨病还是辨证 剂量、疗程选择不当 联合用药不合理 对中成药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认识不清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 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 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7
一、临床中药学相关概念
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 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合理使用中药PPT课件
三、中药煎煮
中药汤剂在临床用于急症时,疗效仅次于静 脉给药,在用于慢性病、疑难杂症、滋补等时是 西药无法替代的,中药煎煮的好坏对疗效有直接 的影响,除了传统的煎药方法外,如今中药煎煮 机和药液包装被广泛应用,中药煎煮机更加卫生 、便捷,但中药材煎煮火候很重要,煎煮机在操 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先煎后下、 烊化等才能达到药效的药材,不适宜使用煎煮机 。
2.中成药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
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
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
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 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
论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5)另煎:某些贵重药材应另煎。
(6)冲服:一些入水即化的药物或原为汁液性的药物宜冲 服。
(7)煎汤代水:对于质地泡松、用量较大,或泥土类不易 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分钟,去渣取汁,再与 其他药物同煎,如葫芦壳、灶心土等。
四、服药方法
根据病情,有些方剂有特殊的服法。如汤剂一般应温服 ,发汗解表药除温服外,还应避风保暖,或喝些稀粥以 助药力,真寒假热证,热药热服,若出现拒药呕吐现象 ,可热药冷服;真热假寒证,则应寒药热服,对脾胃不 受,服药呕吐者,可用少量频服的方法。一般服药呕吐 者,可用鲜姜擦舌,或加少量姜汁。使用峻烈药、有毒 药,宜先少量,未效渐加,中病即止,慎勿过量,以免 中毒伤人。
中药注射剂
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
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
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
合理用药的目的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可修改版ppt]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酒剂 亦称药酒。系指将药材用蒸馏酒浸提制成 的澄清液体制剂。酒剂较易吸收。小儿、孕妇 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制剂如风湿骨痛酒、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等。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四)气体剂型
气雾剂 系指将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 共同封装在具有特殊阀门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 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细雾状、泡沫状或其他 形态的制剂。其中以泡沫形态喷出的可称泡沫剂。不含 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 等形态喷出的制剂为喷雾剂。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 粘膜或腔道给药。制剂如麝香祛痛气雾剂、云南白药气 雾剂等。
中成药的常见剂型
(一)固体剂型
散剂 系指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 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粉末的 粒径小,容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剂的覆盖面积大, 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作用。散剂制备工艺简单,剂量 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应注意散剂由于分散度大 而造成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增强。制剂 如冰硼散、口腔溃疡散等。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命名
药物组成命名 主要功用命名 主治命名 组成、用法、制剂等特点命名 取类比象法命名 处方来源命名
以药物组成命名
(一)以方中主药命名 (二)以方中全部组成药物命名 (三)以药味数目命名
1. 主药两味 如银翘散、夏桑菊冲剂 2. 主药一味 如乌梅丸、麻子仁丸
以直接功能命名如补中益气丸,清气化痰 丸、生脉饮、通宜理肺丸等俱是。
以间接功用命名如生化颗粒,如归脾丸,逍遥丸、越鞠丸、实脾散、 保和丸等亦是采取此种命名方式。
如以药力大小而命名的成药,有大、小活 络丸,大、小柴胡颗粒等。
以主治命名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PPT课件)
李学林,崔瑛,曹峻岭主编.实用临床中药学 (《中药饮片部分)
3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材
➢中药饮片的原料,符合药品标准,但未经加工炮制的植物、 动物、或矿物的天然产物。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 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 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20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贮存运输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保存过程中若方法不当则 会出现霉变,虫蛀,变色,走油,泛酸等现象,就会产生 不同的变质现象,从而降低中药的质量。
21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炮制
炮制也是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炮制,可 提高临床用药的疗效,确保用药安全。相反,不合理的加 工,又会降低临床用药的疗效与安全。
➢炒法(清炒、辅料炒)
➢炙法 (蜜炙、醋炙、盐炙、油炙等)
➢煅法 (明煅法、密闭煅法和煅淬法)
➢蒸煮掸法
➢复制法
➢发酵发芽法
➢制霜法
24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炮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特色,可改变药性,减轻药物的 毒副作用,相同药物不同的炮制方法疗效就会有较大的 差异。
➢大黄:生大黄清热泻下、酒大黄偏于清上焦实热、熟 大黄则偏于温经止血
• 调剂、煎煮有特殊要求在药品右上方注明并加括号,如先煎、 后下
• 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29
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
处方书写要求
• 根据整张处方中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 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
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 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 处方用法用量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用药方法、服用要求等
3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材
➢中药饮片的原料,符合药品标准,但未经加工炮制的植物、 动物、或矿物的天然产物。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 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 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20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贮存运输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保存过程中若方法不当则 会出现霉变,虫蛀,变色,走油,泛酸等现象,就会产生 不同的变质现象,从而降低中药的质量。
21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炮制
炮制也是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炮制,可 提高临床用药的疗效,确保用药安全。相反,不合理的加 工,又会降低临床用药的疗效与安全。
➢炒法(清炒、辅料炒)
➢炙法 (蜜炙、醋炙、盐炙、油炙等)
➢煅法 (明煅法、密闭煅法和煅淬法)
➢蒸煮掸法
➢复制法
➢发酵发芽法
➢制霜法
24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炮制是中药临床应用的特色,可改变药性,减轻药物的 毒副作用,相同药物不同的炮制方法疗效就会有较大的 差异。
➢大黄:生大黄清热泻下、酒大黄偏于清上焦实热、熟 大黄则偏于温经止血
• 调剂、煎煮有特殊要求在药品右上方注明并加括号,如先煎、 后下
• 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29
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
处方书写要求
• 根据整张处方中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 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
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 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 处方用法用量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用药方法、服用要求等
第十一章中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现对临床常用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使用 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以含格列本脲成分的消渴丸为例 的中成药使用注意:
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的中西药复方制 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深受 众多糖尿病患者的欢迎。
但有不少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消渴丸 里含有西药成分,认为是纯中药制剂, 随意加大用量、随意与其他降糖西药合 用,更没有关注到与其他西药的配伍禁 忌,以至服用消渴丸而出现不良反应。
1.影响吸收
(1)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吸收 (2)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
2. 影响分布 3.影响代谢
(1)酶促反应 (2)酶抑反应
4.影响排泄
(1)增加排泄 (2)减少排泄
(二)在药效学上的相互作用
1.药效学的协同作用 2.药理作用相加产生毒副作用 3.药效学上的拮抗作用
三、中西药朕用的例举
2.中成药联用时,所含有毒药物的“ 增量”和“叠加”
几种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联合应用时, 应注意有毒成分的“叠加”,以免引起不良 反应。
如大活络丹与天麻丸合用,两者均含附子; 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合用,两者均含 朱砂,均会增加有毒药味的服用量。
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辨证论治和 禁忌
附子理中丸与牛黄解毒片联用,不加分 析地盲目将两者合用是不适宜的。
4.确认有无药物过
敏史
5.选择质优的饮片
6.合理配伍用药
7. 选择适宜的给药
途径及剂型
8. 制定合理的用 药时间和疗程
9.严格遵守用药 禁忌
10.认真审方堵 漏
11.详细嘱告用 药宜忌
12.按患者的经 济条件斟酌选药
第二节 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中成药在临床上运用得当可取得预 期疗效。倘若配伍或使用不当,则可产 生不良的作用。因此,药师除了应掌握 辩证论治与辨病施治之外,也要对中药 的配伍问题进行更加细致地研究,以便 在调剂审方等工作中发现问题,保证患 者安全、合理地用药。
(1)以含格列本脲成分的消渴丸为例 的中成药使用注意:
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的中西药复方制 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深受 众多糖尿病患者的欢迎。
但有不少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消渴丸 里含有西药成分,认为是纯中药制剂, 随意加大用量、随意与其他降糖西药合 用,更没有关注到与其他西药的配伍禁 忌,以至服用消渴丸而出现不良反应。
1.影响吸收
(1)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吸收 (2)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稳定
2. 影响分布 3.影响代谢
(1)酶促反应 (2)酶抑反应
4.影响排泄
(1)增加排泄 (2)减少排泄
(二)在药效学上的相互作用
1.药效学的协同作用 2.药理作用相加产生毒副作用 3.药效学上的拮抗作用
三、中西药朕用的例举
2.中成药联用时,所含有毒药物的“ 增量”和“叠加”
几种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联合应用时, 应注意有毒成分的“叠加”,以免引起不良 反应。
如大活络丹与天麻丸合用,两者均含附子; 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合用,两者均含 朱砂,均会增加有毒药味的服用量。
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辨证论治和 禁忌
附子理中丸与牛黄解毒片联用,不加分 析地盲目将两者合用是不适宜的。
4.确认有无药物过
敏史
5.选择质优的饮片
6.合理配伍用药
7. 选择适宜的给药
途径及剂型
8. 制定合理的用 药时间和疗程
9.严格遵守用药 禁忌
10.认真审方堵 漏
11.详细嘱告用 药宜忌
12.按患者的经 济条件斟酌选药
第二节 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中成药在临床上运用得当可取得预 期疗效。倘若配伍或使用不当,则可产 生不良的作用。因此,药师除了应掌握 辩证论治与辨病施治之外,也要对中药 的配伍问题进行更加细致地研究,以便 在调剂审方等工作中发现问题,保证患 者安全、合理地用药。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
中药饮片
炮制方法:包括炒、炙、煅、 蒸、煮等
什么是中药饮片:经过炮制 加工后的中药原料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中医 临床、养生保健等领域
注意事项:需在专业医师指 导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药
中药合理用药
中药配伍禁忌
相须: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疗效 相使: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可以增强主药的疗效 相畏: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相杀: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 相恶: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 相反: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产生毒性或降低疗效
水平
中药现代化发展:加强中药 现代化人才培养提高中药现
代化能力
中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中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方面 具有独特优势
中药在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 方面具有作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药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等 方面具有潜力
中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 具有价值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不可随意增减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中药以免产生不良 反应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药物 同时使用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
了解药物的配伍 禁忌避免药物相 互作用引起的不 良反应
遵循药物的用法 用量避免过量使 用导致不良反应
注意药物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避免 不适当使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确定 用法:口服、外用、注射等 煎煮方法:根据药物性质和剂型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 服药时间: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
中药不良反应及处理
中药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等 处理方法:立即停药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了解中药成分避免过敏源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原则: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药和剂量
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合理应用(共87张PPT)全文
• 2. 3 对患者的交代不够认真细致 中药的服用有很多讲
究和禁忌,中药的煎服方法也有很多要求。在配方结束后, 应向患者细致交待煎服方法,同时交待饮食禁忌和要求 。这需要中药学工作者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同时应熟 悉中医相关知识,细致周到地为顾客服务。按规程配方
是最基本的要求。
四、煎药服药
• 患者能否正确煎服中药,主要源于医师和药师认
•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 按规定的处方和生产工艺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 ,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 ,应 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
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
• 一、生产质控
•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净制、切治、炮制制成的符 合临床需要的加工品,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临 床疗效与用药安全。 中药饮片的质量决定于中药 材的品质,中药材的品种、采收时节、存储保管是 否得当,直接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经过加工 炮制后才能入药,这是中药用药的特点,也是中医 药学的一大特色,中药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降低消 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去向, 增强药物疗效,以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 求。
中成药的特点
• 优点: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 身携带、省去了煎剂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 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
• 1. 6 忽视配伍禁忌
• 总之,在中医诊病处方阶段,中药饮片的不合理应用主 要问题出现在未能按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施治要求用 药以及对中药知识认知不够。这些情况有些可以在配 方取药的流程中得到纠正和认识。
三、药师因素
• 药师规范配方
• 中药配方流程:医师→药师→患者,处方→收方→审查处
方→核价→调配处方→核对检查药品→销售→指导用药 。
究和禁忌,中药的煎服方法也有很多要求。在配方结束后, 应向患者细致交待煎服方法,同时交待饮食禁忌和要求 。这需要中药学工作者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同时应熟 悉中医相关知识,细致周到地为顾客服务。按规程配方
是最基本的要求。
四、煎药服药
• 患者能否正确煎服中药,主要源于医师和药师认
•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 按规定的处方和生产工艺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 ,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 ,应 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
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
• 一、生产质控
•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净制、切治、炮制制成的符 合临床需要的加工品,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临 床疗效与用药安全。 中药饮片的质量决定于中药 材的品质,中药材的品种、采收时节、存储保管是 否得当,直接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经过加工 炮制后才能入药,这是中药用药的特点,也是中医 药学的一大特色,中药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降低消 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去向, 增强药物疗效,以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 求。
中成药的特点
• 优点: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 身携带、省去了煎剂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 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
• 1. 6 忽视配伍禁忌
• 总之,在中医诊病处方阶段,中药饮片的不合理应用主 要问题出现在未能按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施治要求用 药以及对中药知识认知不够。这些情况有些可以在配 方取药的流程中得到纠正和认识。
三、药师因素
• 药师规范配方
• 中药配方流程:医师→药师→患者,处方→收方→审查处
方→核价→调配处方→核对检查药品→销售→指导用药 。
中药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中药的配伍关系
相须:功用相似的药物配合,可增加疗效。 如黄柏与知母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二冬 膏可增强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作用。
相使: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一药为 主,一药为辅,辅药加强主药的作用。黄 芪使茯苓,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尿的作 用。
33
中药的配伍关系
相畏: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 烈性。如生姜能制半夏、天南星的毒,所 以半夏、天南星畏生姜。
个人观点 · 不代表报社意见
中医基本理论的特点
中医理论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辨病
辨证
6
中医基本理论的特点
一、整体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器
官是不可分割的,功能上互相协调、互相为用, 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 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必然受 到自然环境、地理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中医在诊 断疾病时非常强调整体观念,临床中要根据病情 的具体表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全面考虑, 不能孤立的用一个任何症状而概括疾病全面。
气水、保济口服液等; 少阳感冒:往来寒热,伴有口苦,不欲饮食等证,代表药
小柴胡颗粒; 体虚感冒:反复感冒,恶寒重,发热,肢体倦怠,代表药
参苏散
20
同病异治
暑湿感冒多因暑季炎热,乘凉饮冷,或裸 体露宿,阳气被阴寒所遏,导致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之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头胀, 胸膈痞满,腹痛肠鸣,呕吐腹泻,身乏无 力,口淡无味,食欲不振等。辩证要点一 是发病季节在夏季,二是表现为头昏胀重, 胸闷泛恶。
45
中成药与中药药引配伍
活络丹、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等可用 黄酒送服。
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等可用姜汤送服。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可用淡盐水送服。 至宝锭用焦三仙煎汤送服。 银翘解毒丸用鲜芦根煎汤送服。 川芎茶调散用清茶送服。 四神丸、更衣丸用米汤送服。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详解95页PPT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理用药详解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Leabharlann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Leabharlann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地
中药材的产地不同,其内在成分的质和量都会存在差异, 从而影响中药的质量。 道地药材: 具有地区特色、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产量宏丰、炮 制考究、疗效显著。
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 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采收
小包装中药饮片
Ø 2012年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小包装中药饮片 不少于300种
Ø 是中药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 Ø 是开展中药饮片调剂自动化基础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
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 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 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 精制而成的中药产品系列
使用采用备案制,限二级及以上 医院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炮制目的
➢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 增强药物疗效; ➢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 便于调剂和制剂; ➢ 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 提高纯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二、中药应用形式
现代中药的应用形式 中药饮片 散装中药饮片 小包装中药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 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饮片(散装)
体现个体化用药,便于随方加减,利于鉴别。 易污染、养护难、效率低、损耗大、调剂误差大、工 作环境条件差。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小包装中药饮片
➢ 小包装中药饮片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饮片用包装 材料按一定的规格定量包装的一种中药饮片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特点
Ø 剂量准确、免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 卫生、易贮藏、携带方便、标准统一、易于调剂等优 点,可供临床辨证施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紧张、快 节奏的医疗保健需求。
Ø 缺乏统一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企业间生产工艺不一 致;规格不统一;品种不全、炮制方法单一;溶解度 与口感不佳。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 理用药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
➢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 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 中药不同于天然药物,也不同于民族药和化学药物。中药特 点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具有独特的药性如:性味、 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李学林,崔瑛,曹峻岭主编.实用临床中药学 (《中药饮片部分)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材
➢ 中药饮片的原料,符合药品标准,但未经加工炮制的植物、 动物、或矿物的天然产物。
➢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 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 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饮片
➢ 中药饮片是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 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医保目录中的中药饮片
2009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中药目录》 中的中成药987种 对于中药饮片只规定了不予支付费用的中药饮片:白糖参、朝 鲜红参、玳瑁、冬虫夏草、蜂蜜、蛤蚧、狗宝、海龙、海马、 红参、猴枣、琥珀、灵芝、羚羊角尖粉、鹿茸、马宝、玛瑙、 牛黄、珊瑚、麝香、西红花、西洋参、血竭、燕窝、野山参、 移山参、珍珠(粉)、紫河车、各种动物脏器(鸡内金除外) 和胎、鞭、尾、筋、骨 还有99种单味使用不予支付费用的中药饮片及药材
➢ 最初指制备汤剂而将中药材切制成的片状药物;现在不 仅包括中药材制成的片状、块状、丝状或段节形状的加 工炮制品,还包括一些中药制成品如中药配方颗粒等。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成药
➢ 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组方原 则,以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而成一定的制剂类型,供 临床使用的药物。
一、中药基本知识
原辅料质量、 制剂工艺、 运输、储存 等
超说明书 用法、用 量、疗程, 联合用药 不当等
年龄、性
别、生理、 病理状态、 体质等
基础研 究不充分, 缺乏风险 管理措施
药物自身
临床用药
个体差异
安全性研究 风险管理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制剂
产地
配伍组方
影响中药质 量的因素
采收
炮制
贮存运输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饮片
➢ 2009年版、2012年版《国家基本用药目录》颁布国家标准的 中药饮片为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2010年河南省基本药物中成药在国家基药102种基础上增补 66种达到168种,分为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 骨伤科和肿瘤用药七大类。
一、中药基本知识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
20 世纪70 年代,日本研制成功 1992 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率先研制中药配方颗粒 2001 年SFDA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正
式命名“中药配方颗粒” 2002 年和2011 年中药配方颗粒相继列入国务院《中
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
贮存运输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保存过程中若方法不当则 会出现霉变,虫蛀,变色,走油,泛酸等现象,就会产生 不同的变质现象,从而降低中药的质量。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炮制
炮制也是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炮制,可 提高临床用药的疗效,确保用药安全。相反,不合理的加 工,又会降低临床用药的疗效与安全。
➢ 具有干净卫生、无粉尘,调剂剂量准确、储存、携带方便、但 不利于鉴别、改变组方剂量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8月在19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了小 包装中药饮片推广试点工作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 用指南的通知 国中医药办发〔2008〕34号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麻黄 草麻黄中的生物碱,春天含量很低,8月~9月含量达到
高峰,故应在秋季采。 槐米 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其主要成份芦丁,含量可达23%,
如已开花结果,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仅含13%左右。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二、中成药应用形式
中药注射剂
➢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 将药材(和饮片)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 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 的无菌制剂。
➢是创新中药,代表了中药剂型改革的方向,体现了中 药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药现代化的突破点。
二、中成药应用形式
产品设计、
中药材的产地不同,其内在成分的质和量都会存在差异, 从而影响中药的质量。 道地药材: 具有地区特色、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产量宏丰、炮 制考究、疗效显著。
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 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采收
小包装中药饮片
Ø 2012年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小包装中药饮片 不少于300种
Ø 是中药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 Ø 是开展中药饮片调剂自动化基础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
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 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 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 精制而成的中药产品系列
使用采用备案制,限二级及以上 医院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炮制目的
➢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 增强药物疗效; ➢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 便于调剂和制剂; ➢ 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 提高纯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二、中药应用形式
现代中药的应用形式 中药饮片 散装中药饮片 小包装中药饮片 中药配方颗粒 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饮片(散装)
体现个体化用药,便于随方加减,利于鉴别。 易污染、养护难、效率低、损耗大、调剂误差大、工 作环境条件差。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小包装中药饮片
➢ 小包装中药饮片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饮片用包装 材料按一定的规格定量包装的一种中药饮片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特点
Ø 剂量准确、免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 卫生、易贮藏、携带方便、标准统一、易于调剂等优 点,可供临床辨证施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紧张、快 节奏的医疗保健需求。
Ø 缺乏统一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企业间生产工艺不一 致;规格不统一;品种不全、炮制方法单一;溶解度 与口感不佳。
中药应用形式及合 理用药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
➢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 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 中药不同于天然药物,也不同于民族药和化学药物。中药特 点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具有独特的药性如:性味、 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李学林,崔瑛,曹峻岭主编.实用临床中药学 (《中药饮片部分)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材
➢ 中药饮片的原料,符合药品标准,但未经加工炮制的植物、 动物、或矿物的天然产物。
➢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 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 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饮片
➢ 中药饮片是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 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医保目录中的中药饮片
2009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中药目录》 中的中成药987种 对于中药饮片只规定了不予支付费用的中药饮片:白糖参、朝 鲜红参、玳瑁、冬虫夏草、蜂蜜、蛤蚧、狗宝、海龙、海马、 红参、猴枣、琥珀、灵芝、羚羊角尖粉、鹿茸、马宝、玛瑙、 牛黄、珊瑚、麝香、西红花、西洋参、血竭、燕窝、野山参、 移山参、珍珠(粉)、紫河车、各种动物脏器(鸡内金除外) 和胎、鞭、尾、筋、骨 还有99种单味使用不予支付费用的中药饮片及药材
➢ 最初指制备汤剂而将中药材切制成的片状药物;现在不 仅包括中药材制成的片状、块状、丝状或段节形状的加 工炮制品,还包括一些中药制成品如中药配方颗粒等。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成药
➢ 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组方原 则,以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而成一定的制剂类型,供 临床使用的药物。
一、中药基本知识
原辅料质量、 制剂工艺、 运输、储存 等
超说明书 用法、用 量、疗程, 联合用药 不当等
年龄、性
别、生理、 病理状态、 体质等
基础研 究不充分, 缺乏风险 管理措施
药物自身
临床用药
个体差异
安全性研究 风险管理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制剂
产地
配伍组方
影响中药质 量的因素
采收
炮制
贮存运输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饮片
➢ 2009年版、2012年版《国家基本用药目录》颁布国家标准的 中药饮片为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2010年河南省基本药物中成药在国家基药102种基础上增补 66种达到168种,分为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 骨伤科和肿瘤用药七大类。
一、中药基本知识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
20 世纪70 年代,日本研制成功 1992 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率先研制中药配方颗粒 2001 年SFDA发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正
式命名“中药配方颗粒” 2002 年和2011 年中药配方颗粒相继列入国务院《中
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 发展规划》。
贮存运输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保存过程中若方法不当则 会出现霉变,虫蛀,变色,走油,泛酸等现象,就会产生 不同的变质现象,从而降低中药的质量。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炮制
炮制也是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炮制,可 提高临床用药的疗效,确保用药安全。相反,不合理的加 工,又会降低临床用药的疗效与安全。
➢ 具有干净卫生、无粉尘,调剂剂量准确、储存、携带方便、但 不利于鉴别、改变组方剂量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8月在19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了小 包装中药饮片推广试点工作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 用指南的通知 国中医药办发〔2008〕34号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麻黄 草麻黄中的生物碱,春天含量很低,8月~9月含量达到
高峰,故应在秋季采。 槐米 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其主要成份芦丁,含量可达23%,
如已开花结果,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仅含13%左右。
三、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二、中成药应用形式
中药注射剂
➢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 将药材(和饮片)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 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 的无菌制剂。
➢是创新中药,代表了中药剂型改革的方向,体现了中 药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药现代化的突破点。
二、中成药应用形式
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