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高考诗歌鉴赏
经典古诗赏析(精选19篇)
经典古诗赏析(精选19篇)经典古诗赏析(精选19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古诗赏析篇1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岭外: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译文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赏析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
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经典古诗赏析篇2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诗鉴赏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诗人的慷慨壮志。
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此处“匈奴”借汉时的匈奴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
诗人又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既表明了诗人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同时也暗示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正义之举。
三四两句中,“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
古称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大致指黄河流域中段平原地区。
《史记·货殖列传》说:“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处代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
“六郡”,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
“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
两句的大意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都城,彼此心里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是故哂之。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二、小阅读-课内2.按要求选择。
(1)下列文言文翻译和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胥怨: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
B.度(duó)义而后动: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
义,适宜。
C.载舟覆舟:语出《荀子》,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皇帝。
D.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杀尽,至少也要用刑罚。
(2)下列对教材相关文言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以一己之力说服秦国撤军,解决了郑国的困境。
B.《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都属于史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
C.《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善取譬设喻,因势利导。
D.《促织》中魂化促织这一带有神秘色彩的情节,属于幻想与现实交融的写法。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叙事的模式石昌渝①叙事模式是叙事者与故事之间关系的类型。
叙事者要向读者展开情节,描叙人物,并对小说世界的种种作出情感的、道德的、思想的价值判断,总是要采用某一种叙述的方式。
叙事者或者以第三人称,或者以第一人称。
他可以是纯客观的叙述,叙事者把自己隐藏起来,不站是主观的叙述,叙事者。
他可以选择全知的视角进行叙述,叙事者不但知道任何人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干什么,而且知道任何人物的内心隐秘;也可以选择限知的视角进行叙述,叙事者只能讲述作品中人物能够被闻见的言语举动。
叙事模式按其不同层面可以分为三类:[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述]主观叙述,客观叙述;[视角]全知视角,限知视角。
②第一人称叙事模式指叙事者参与故事情节,甚至是故事的主角,“我”叙述自身经历的事件和事件进程中自身的认知过程。
第一人称由于标榜为“我”的经历,常常获得一种令人信以为真的效果。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竹枝词刘禹锡瞿塘嘈嘈十二峡,人言道路古来滩。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这首诗从瞿塘峡艰险写起,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这是诗歌常用的________手法,瞿塘峡道路艰险是因为水中多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起波澜,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叹。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2)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青青水中蒲二首》唐.韩愈.拼音版
青q īn ɡ青q īn ɡ水shu ǐ中zh ōn ɡ蒲p ú二èr 首sh ǒu【唐t án ɡ】韩h án 愈y ù青q īn ɡ青q īn ɡ水shu ǐ中zh ōn ɡ蒲p ú,下xi à有y ǒu 一y ì双shu ān ɡ鱼y ú。
君j ūn 今j īn 上sh àn ɡ陇l ǒn ɡ去q ù,我w ǒ在z ài 与y ǔ谁shu í居j ū?青q īn ɡ青q īn ɡ水shu ǐ中zh ōn ɡ蒲p ú,长zh ǎn ɡ在z ài 水shu ǐ中zh ōn ɡ居j ū。
寄j ì语y ǔ浮f ú萍p ín ɡ草c ǎo ,相xi ān ɡ随su í我w ǒ不b ù如r ú。
【作者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
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陇:陇州。
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
相随:伴随,跟随【白话译文】青青的水中蒲草萋萋,鱼儿成双成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蒲草青青,长期生活在水里,哪及浮萍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我亦不能如浮萍般相随君去。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正反衬托)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易错手法分析(正反衬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素梅王冕闲花野草斗青红,一着冰霜扫地空。
惟有老梅标致别,岁寒时节自春风。
(1)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2)诗歌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诗句予以分析。
【参考答案】(1)刻画了梅花凌寒绽放,风姿高雅昀形象。
抒发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借物抒怀,赞美了君子品质。
冰天雪地寒气纵横的时节,争红斗绿的各色花草纷纷冻毙,惟有梅花从容自在,凌寒独放。
(2)示例:“闲花野草”在寒冬到来之前,也曾“斗青红”,然而“一着冰霜”即“扫地空”,这与梅花的“岁寒时节自春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梅花“标致别”的高雅风姿,进而突出梅花的傲岸品质。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形象特点和情感主旨,考生要注意抓住描写梅花的诗句分析形象,例如抓住一、了解“衬托”的概念所谓衬托,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二、熟悉“衬托”的类型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歌的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三、明确“衬托”在古诗词中的运用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1、冷暖相衬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
备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诗歌鉴赏
备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诗歌鉴赏一、单选题1.下列对诗歌《青青水中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青青水中蒲[唐]韩愈其一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其二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A. 第一首以“一双鱼”作比,鱼儿成双作对,人却要分离,反衬思妇的孤独。
B. 第二首触景生情,思妇把自己比作随水漂流的浮萍,表现孤苦无依的处境。
C. 两首诗以“青青水中蒲”起兴,衬托离思,从不舍到相思,诗意层层加深。
D. 两诗语言通俗流畅,风格朴素自然,淳朴如同民歌,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
2.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醉里”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读者从中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B. 三、四两句写八百里连营的将士分吃烤牛肉后,奏起可以搅翻塞外的战斗乐曲,突出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C. 全词结构独特,前九句是一段,表现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D. 词作运用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写出战斗场面的转换,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北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涧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
韩愈的名诗
韩愈的名诗韩愈的名诗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韩愈的名诗!《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
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
洒篁留密节,着柳送长条。
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
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
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
弄闲时细转,争急忽惊飘。
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
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
《春雪》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
到江还作水,着树渐成花。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
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
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北极赠李观》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
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
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
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
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
所尚苟同趋,贤愚岂异伦。
方为金石姿,万世无缁磷。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2019年浙江古诗词比较鉴赏
总结: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
用相同去鉴赏不同。
针对练习: 2 3 5
古诗词之比较鉴赏题
学习目标:
1.明确比较鉴赏的出题方式; 2.能从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思想情感上遵循“求同辨异”的方 法分析。
近4年浙江高考题
2018年李颀《送王昌龄》 19.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 的点染手法。 2017年白居易《采地黄者》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 的社会现实。(2分)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2016年刘克庄《北来人二首》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2015年[元]张伯淳《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 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1.美丽、勤劳、活泼。(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同:两句诗都表现了采莲女面色红润的美好模样。 (1分)
异:“女儿妆面花样红”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镜 湖女红润的面色比喻成荷花,表现镜湖女的美丽。 (手法1分,赏析1分)
“芙蓉向脸两边开”用衬托的手法,描绘出 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荷花映衬着 脸颊的情景。明写荷花,实则为了村托人之美。 (手法1分,赏析1分)
1.第一首中“春风永巷闭娉婷”的“闭”字,有什么 表达效果?(2分) 2.有人说,这两首诗语意蕴藉,都含有感慨“国士佳 人,一般难遇”的弦外之音。请结合每首末两句分别 简析。(6分)
韩愈最有名的诗和赏析(经典9篇)
韩愈最有名的诗和赏析(经典9篇)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字篇一朝代:唐朝|:韩愈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
忽骑将军马,自号报恩子。
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钜鹿师欲老,常山险犹恃。
我为彼此担心是一种耻辱。
走的急,酒楼能起来。
郴州祈雨篇二朝代:唐朝|:韩愈乞雨女郎魂,炰羞洁且繁。
庙开鼯鼠叫,神降越巫言。
旱季时,阴官要运行顺畅。
看到五匹马入了行,萧仨一直跟在轩内。
镇州初归篇三朝代:唐朝|:韩愈不要来柳树街,只想和春风一起飞翔。
还有桃李小花园,留花待还。
青青水中蒲二首篇四朝代:唐朝|:韩愈青青中水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落叶送陈羽篇五朝代:唐朝|: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
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
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篇六朝代:唐朝|:韩愈云淡水清,天水环绕。
三河尽灭,谁知地界?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
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
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
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来冷冷的阳光,繁星闪烁。
仰望北斗七星的高度,不知何去何从。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
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嗯,我也很笨拙,而且我是个野蛮人。
失去的不知所措,没有办法回报。
韩愈最有名的诗和赏析篇七1榴花 / 题榴花韩愈〔唐代〕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全诗描述景致清新自然,从中又可以见出诗人浓郁的情趣和缜密丰富的文思。
而诗意和描述的骤变,却又全寓于似清淡实重浓的语句之中,使得诗意陡然转深,也显示了写法的“喜山不平”的变化特色。
2听颖师弹琴韩愈〔唐代〕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化作浮云的eee logo,不必绕着无边的路迷东倒西。
啁啾声和唧唧声在薄雾中清晰可见,JAK的影子在数百只凤凰的树林中向着凤凰飞去。
(凤凰会变成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一浮萍诗句
一浮萍诗句1、莺飞翠柳摇,鱼跃浮萍破。
----《满路花》----方千里2、娑婆苦,身世一浮萍。
----《望江南》----净圆3、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杜甫4、此身天地一浮萍。
----《虞美人(宿龟山夜登秋汉亭)》----王以宁5、待得燕慵莺懒,杨花点点浮萍。
----《清平乐》----6、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7、淼茫积水非吾土,飘泊浮萍自我身。
----《九江春望》----白居易8、送将残梦作浮萍。
----《阮郎归(舟中作)》----刘将孙9、山色澄秋,水光融日,浮萍飘碎还圆。
----《满庭芳》----方千里10、浮萍著岸风吹歇,水面无尘晚更清。
----《题薛十二池亭》----姚合11、浮萍湿绣衣。
----《阮郎归》----晁补之12、紫浮萍泛泛,碧亚竹修修。
----《府西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偶题十六韵》----白居易13、嫩似金脂飏似烟,多情浑欲拥红莲。
----《木兰后池三咏。
浮萍》----皮日休14、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答微之》----白居易15、有徒如浮萍,匝匝围刳舟。
----《哀国子黄助教》----梅尧臣16、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华山女》----韩愈17、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
----《答张彻》----韩愈18、铺池绿,遗恨寄浮萍。
----《小重山(杨花)》----赵长卿19、浮萍流荡门前水,任罥芙蓉莫浣纱。
----《乌啼曲》----杨衡20、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
----《秋怀五首》----鲍溶21、浮萍著岸风吹歇,水面无尘晚更清。
----《薛二十池亭》----王建22、鱼跃浮萍破处,碎影颠倒垂杨。
----《红林檎近》----袁去华23、相从顾恩不雇己,何异浮萍寄深水。
----《赋戚夫人楚舞歌》----李昂224、人生世,多聚散,似浮萍。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
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
峰”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
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 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 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让读者去想像。
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 怎样的写法?
明作用: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 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明作用: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 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明作用: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 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 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 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明作用: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
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又何作用?
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又何作用?
虚实结合。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 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 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 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 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 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 姑娘的思念之情。渲染烘托 ,突出中心 。
1、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的意 思。 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_、 _ 。 3、最末一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蝠怎样的态度?
洞中蝙蝠
自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1.远离祸害,保全自身 2.藏 避 3.否定、贬斥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对比、联想、想象、用典、渲染、烘托、衬托、 象征、对写、
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赋比兴、
答题思路
① 指出运用什么技巧;
② 结合诗文内容分析;
③ 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构安排和审 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使表达鲜明,生动, 传神,通俗,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 语势。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 氛,突出人物形象,强化情感,突出主旨, 点题,画龙点睛,等等) 。
(05湖南卷)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诗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 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 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 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 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 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 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 情。表达更为含蓄。 比如,诗人常赋予松、竹、梅、菊等特 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 情,如陆游《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 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 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再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 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 《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 日夜常啼杜鹃。”
•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反衬。
论韩愈诗歌中的鱼意象
论韩愈诗歌中的鱼意象作者:单宇昊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03期摘要:鱼作为古籍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前人早有论及,韩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继承与创新。
文章通过梳理唐前诗歌中鱼意象的发展,挖掘韩愈诗歌塑造鱼意象的新变,探究韩愈透过鱼意象所传达的歌颂“元和中兴”、实现高远志向,以及抨击黑暗官场的思想内涵,分析其所展现的“以文为诗”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韩愈;诗歌;鱼意象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2)03-0066-05谈到韩愈的诗歌,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诗歌中所崇尚的雄奇怪异的审美取向。
在此创作风格的影响下,其诗歌中也出现诸多光怪陆离、狰狞震荡、骇人听闻的怪奇意象。
其中有一类“鱼”意象在他的诗歌中出现多次,笔者统计,共有54首诗歌出现了鱼意象。
它们或是山川中的畅游之鱼,或是刀俎鱼钩之下的被困之鱼,每一种情境之下所塑造的鱼意象都蕴含着韩愈独特的情思。
本研究主要整理唐以前有关鱼意象的描写,探析韩愈对以往鱼意象的继承和发展,并从中分析他诗歌中借鱼意象所传达的思想意蕴,以及“以文为诗”的独特艺术特色,以此探寻韩愈的政治理想与人生抱负。
一、唐前诗歌鱼意象的发展及韩愈的新变意象作为中国古典文论中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早在《周易》中就被提及。
《周易·系辞上》:“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1],最早阐明了“意”与“象”的关系。
南朝梁文学评论家刘勰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意象”的理解,主要体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驳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2]由此意象进入文学审美阶段。
美国学者庞德说意象是一种“理性和感情的集合体”[3],寄托着作者独特的情感。
因为诗人创作取材多是自己身边的景物,故万事万物都可入其笔下,再通过委婉曲直的笔触进行加工创造。
鱼作为原始先民渔猎生产的重要对象也逐步进入文学世界,成为古籍诗歌中重点描绘的对象之一,鱼意象就此诞生。
解读韩愈诗歌奇险怪异的审美风格
解读韩愈诗歌奇险怪异的审美风格[摘要]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唐时期,因为其致力于古文改革,加上他作品中独特的创造风格,尤其是在诗歌方面独具匠心的个性化探索,被后人以韩孟诗派的核心诗人来进行研究。
韩愈诗歌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奇险怪异的审美风格,与其不甘平庸的个性、敢于创新的意识、多次被贬的人生经历以及高度的自信有关。
[关键词]韩愈诗歌奇险怪异审美风格[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8-0052-02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闻名遐迩的成就,一是他以复古为标志,倡导古文运动;二是他独特的创造风格,尤其是在诗歌方面独具匠心的个性化的探索。
因此,他被后人作为韩孟诗派的核心诗人来研究。
笔者试图结合中唐时期“好奇尚怪”的时政潮流,与韩愈的个性化人生历程,解析其诗歌奇险怪异的审美风格。
一、韩愈诗歌作品语不惊人死不休——风格的多样化笔者对《全唐诗》进行了统计,韩愈的诗歌在诗集中占10卷,多达300余首。
但是,我们仔细分析韩愈的诗歌,给读者的感受多为孤僻、冷峭和艰涩。
在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一生都在践行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韩愈也不例外。
如同一主题的组诗《青青水中蒲三首》——思妇之歌:“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这青青的水中蒲草,塑造出离思送别的情景,蒲草下的鱼儿反衬出妻子思念丈夫的无比孤独。
香蒲下的鱼儿成双成对,欢愉而惬意;而妻子要与丈夫分离,难舍难分,道出伶仃而落寞之感——如今您要去陇州,我跟谁在一起呢?简短的四句,率真古朴,彰显出民歌格调。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以不同方式表现反复回环,思妇寄语随水浮萍,反衬自己不能伴随,感慨伤怀。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这几句诗则抒发了丈夫的四海之志,让人体味到东汉诗赋的味道。
再如,韩愈在写给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中写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青青水中蒲二首表达技巧
青青水中蒲二首表达技巧一、关于青青水中蒲二首1. 出处青青水中蒲二首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
韩愈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唐代文坛的一位大佬呢。
他的诗风独特,这两首诗也是很有韵味的。
2. 注释(简单说一下)“青青水中蒲”,这里的“青青”就是描绘蒲草翠绿的样子。
蒲草呢,是一种水生植物,在当时的河边啊,池塘边啊,是很常见的。
3. 翻译这诗大致就是说青青的蒲草在水中生长之类的情景。
当然啦,要是细究起来,每一句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呢。
二、表达技巧1. 情景交融这诗啊,把蒲草生长在水中的情景描写得特别细致。
你看啊,诗人看到那青青的蒲草在水中,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心里的某些情感或者想法。
比如说,可能是思念啊,或者是对某种宁静生活的向往。
就像咱们有时候看到一片美丽的花海,心里就会涌起各种感觉,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妙处。
2. 以物喻人这蒲草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诗人自己或者诗人心里想念的人。
它在水中孤独地生长,就像人在生活里的那种状态。
也许诗人当时觉得自己就像那蒲草,或者他思念的人就像那蒲草,在一个环境里,有自己的坚守和无奈。
3. 用词精妙诗人用“青青”来形容蒲草,一下就把蒲草那种生机勃勃的样子展现出来了。
还有其他的用词,都不是随随便便的。
就像咱们画画,每一笔都有它的意义。
他写这诗的时候,每个字都是精心挑选的,让整个画面感就很强。
4. 结构简单却有深意这两首诗的结构并不复杂,但是呢,简单的结构里藏着很多东西。
就像一个简单的盒子,打开里面却有很多宝贝。
每一句之间都有着微妙的联系,前面的描写为后面的情感抒发做铺垫,这种层层递进的感觉,就像咱们爬楼梯,一步一步把你带到一个更高的情感境界。
三、赏析1. 从画面感赏析当我们读这诗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画面,青青的蒲草在清澈的水中随风摇曳。
这种画面感啊,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特别清晰。
而且这个画面不是那种很喧闹的,是很宁静、很祥和的画面,让人感觉心里很舒服。
2. 从情感深度赏析这诗表达的情感不是那种表面的、大喊大叫的情感。
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原文译文赏析
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原文|译文|赏析《青青水中蒲三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西游凤翔时代其妻子卢氏所作的组诗。
这三首诗全以”青青水中蒲“起兴,色调明快,回环往复,淳朴的如同民歌一般。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青水中蒲三首》原文唐代:韩愈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译文及注释译文青青的水中蒲草萋萋,鱼儿成双成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蒲草青青,长期生活在水里,哪及浮萍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我亦不能如浮萍般相随君去。
水中生长着青青的菖蒲,叶子很短小不得伸出水。
妇人常年难走出堂屋外,远行的人离我有千万里。
注释陇:陇州。
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
相随:伴随,跟随。
行子:出行的人。
赏析这三首诗在体裁上属于“代内人答体”,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游丈夫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描绘送别情景。
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
鱼儿成双作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而诗中女主人公却要与夫君分离。
她触景生情,不禁依依不舍,深情地说: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语意真率、朴素,是民歌格调。
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
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非常欢愉而写意;而“我在与谁居”,又见得女主人公十分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言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
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
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
所以,思妇寄语浮萍,无限感慨。
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有兴有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鉴赏
古诗鉴赏
0129 0925
青青水中蒲三首
韩愈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这三首乐府诗是具有同一主题的组诗——思妇之歌。
它是韩愈青年时代的作品,写于贞元九年(793),是寄给他的妻子卢氏的。
清人陈沆《诗比兴笺》说是“寄内而代为内人怀己之词”,是一种“代内人答”的体裁,风格别致。
第一首描绘送别情景。
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
鱼儿成双作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而诗中女主人公却要与夫君分离。
她触景生情,不禁依依不舍,深情地说: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语意真率、朴素,是民歌格调。
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
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多么欢愉而写意;而“我在与谁居”,女主人公又见得多么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言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
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
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
所以,思妇寄语浮萍,无限感慨。
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有兴有比。
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比喻思妇不能出门相随夫君。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在空间上距离那么遥远,女主人公孤单单的形象也就显现出来,而其内心的凄苦也可想而知。
诗中没有表示相思之语,而思夫之情自见。
谢榛叹为“托兴高远,有风人之旨”(《四溟诗话》卷二)。
三首诗是一脉贯通,相互联系的“三部曲”。
第一首,行子刚刚出门离家,思妇只提出“我在与谁居”的问题,其离情别绪尚处在发展的起点上。
第二首,行子远去,思妇为相思所苦,发出“相随
我不如”的叹息。
离愁比以前浓重多了。
第三首,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凄感受随着行子“在万里”而与日俱增,一层深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在体裁上,《青青水中蒲》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推陈出新。
朱彝尊谓“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
诗的语言通俗流畅,风格象民歌朴素自然,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人赞之曰:“炼藻绘入平淡”,正道出这组诗的风格特色。
(何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