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李约瑟难题之再思考完成时间 2015年6月16日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专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李约瑟难题的概述 (1)
二、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现状 (2)
三、李约瑟难题的经典解答 (2)
四、李约瑟问题之我见 (4)
五、研究李约瑟问题的意义 (5)
六、结论 (7)
参考文献 (8)
李约瑟难题之再思考
摘要:“李约瑟难题”从提出以来,一直就是学界探讨的热点,人们试着从不同
的角度解释该难题,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本文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探究,以其找到新的解决方法,对该问题提出了再思考。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解决方法;再思考;
一、李约瑟难题的概述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提出,李约瑟是英国胚胎生物雪茄、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

李约瑟专注于研究中国科技史,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即“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古时候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

然而,在近代史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却首先在西方发起,中国反而远远被甩在了后面。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李约瑟之谜。

实际上,此李约瑟难题包含两个问题,既: (1)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之间,在把人类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2)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前一问题是前提、基础,它不成立,后一问题便无的放矢;同时,后一问题又是前一问题的深化和发展。

因此,两者也可以简化为一个问题。

一方面,它体现了提出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引导提出者努力去破解这一问题。

另一方面,它又吸引一批研究者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工作,或深化或拓展,从而推动科学前进。

因此,“李约瑟难题”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作为一个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者,一个沟通中西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为中西方的"建桥"者,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远远超出了科技史意义,而具有了强烈的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意义。

二、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成为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

80年代初,《自然杂志》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论文,并在1989年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期间李约瑟博士也来华访问。

李约瑟难题一直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中的难解之迷,吸引了不同时代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其研究已经涵盖了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

近年来, 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讨论的热点问题, 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 不同学者所持的观点也不尽一致;二是"李约瑟难题"的求解研究, 主要包括内史研究、外史研究和综合求解研究.在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深化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 有助于反思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因此,“李约瑟难题”至今仍不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深远社会价值、发展价值的重要课题。

故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李约瑟难题”的再思考,以陈述不同的观点。

三、李约瑟难题的经典解答
对于“李约瑟问题”的解答,李约瑟自己认为,中国的封建官僚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

正面效应是,通过科举制度的选拔,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地集中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并使中国发展了以实用化研究方法为特征的科技。

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数据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再比如大运河的开挖等。

负面效应是,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新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

同时,他认为,在中国,商业阶级从未获得欧洲商人所获得的那种权利,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李约瑟问题”或类似“李约瑟问题”,有许多中外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从中国的社会习俗和科举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天文历算何以停滞不前。

任鸿隽1915年的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把中国无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没有使用归纳法。

梁启超则认为,国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因袭
已久,缺乏学校、学会、报馆之类的科技传播组织,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也阻碍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钱宝琮、徐模等认为,中国为大陆文化,以农业为主,太重实用,因而自然科学难以发展。

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第32卷第3号上发表了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

文章通过对中国哲学传统的简要但却系的考察,试图从哲学层面揭示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并得出结论:“中国没有科学,是因为按照她自己的标准,她毫不需要。

”冯友兰的回答是“地理、气候、经济条件都是形成历史的重要因素,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我们心里要记住,它们都是一场戏里不可缺少的布景。

而不是它的原因。

使历史成为实际的原因的是求生的意志和求幸福的欲望。


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科技发展面貌,中国古代独尊儒家和墨家文化,考试选拔多以八股文为主。

中国传统科学并不缺乏像古希腊那种的理论模式,而是由于统治阶级基于社会现实需要所进行的文化选择阻滞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发展不出纯逻辑、数学以及基于以上的分门别类的近代自然科学。

(二)社会制度、观念形态决定论
首先,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政治制度是近代科学在中国“难产”的重要原因。

其次,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政策取向使近代科学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三)“李约瑟难题”为伪命题
中国古代只是技术发达,起步较快,人民勤劳,并不是科学进步。

李约瑟并未抓住问题的关键,缺乏对当时环境的充分考虑。

因此,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实际上很有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从该方面研究“李约瑟难题”,同样可以得到巨大的收获。

(四)自组织问题
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向学术研究提供一个激发科学自组织演化的环境和条件,仅基本价值没有达到,而且对学术研究的控制基本是以国家行政命令和官办方式
控制的,这种控制当然是被组织的方式。

综上所述,近年来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首先,对“李约瑟难题”本身的研究,不再是简单地拿过来进行求解,而是注意到要对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进行一定的界定;其次,在对“李约瑟难题”求解方法的研究中,不管是内史研究还是外史研究都在深化,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中西方科学比较上;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认为通过对内史和外史研究的深入,最后把重点放在大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系统解答,因此,综合求解是一个发展趋向,是今后探讨“李约瑟难题”的主要出路。

四、李约瑟问题之我见
(一)内因的研究
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主因,事实上这只是其中的一点。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政治上实现闭关锁国的政策,断开与其他国家的联系,盲目自大;在经济上限制私营经济的发展,收取各种重税,少量分散的民间手工业和商业,也被严格地控制在自然经济的强大势力范围之内;在文化上弘扬封建的伦理道德,反对革改良,实施所谓的奴化教育。

封建社会中以稳定秩序为核心的观念必然具有封闭、保守和僵化教条的特征。

封闭保守的观念体系直接限制了人们对外界客体的不断追问,这种观念体系不是将人们的思维活动引向自然界,而是引向主体自身, 主要是去感悟主体行为与周围环境是否吻合, 即是否符合道德实践的行为标准问题。

因而与中国农耕文化相适应的这种僵化固守的观念形态表现出重道德而不重自然、重人伦而不重科学的特征。

中国的官僚体制最初适宜于科学的成长,然而,它却阻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它没有能力把工匠们的技艺与学者们发现的数学和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没有成功地实现向现代的过渡,故而落后了。

信仰的缺失,信仰不仅是科学家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也是人类优秀品质与精神力量的主要来源。

缺少信仰的民族只能在形而下“器”的层面上从事一点技
术活动,却难以在形而上“道”的意义上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很难出科学家、出思想家。

古代中国推出的宗教信仰制度,全部是建立在维护其统治的基础之上的,它们从未改变“自然”型哲学主宰中国思想的局面,注重阐述了“天命说”。

(二)外因的研究
欧洲是“贵族式封建体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商人阶层的产生,当贵族衰落之后,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便诞生了。

西方国家的历史较为短暂,在古时候,其文化和科技远远落后于中国。

西方的哲学属于“人为路线”,其精神是认识和证实外在的世界,“他们首先力求认识它,对它熟悉后就力求征服它。

所以他们注定了要有科学,既为了求实,也为了力量”。

西方的理论、实验、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在内部机制上形成了某种促进结构。

西方自然哲学经过中世纪的沉默,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又重新活跃并迅速发展起来,它对科学家的思想解放、科学思想的发展和近代科技的崛起,均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西方由于有诚信和理性,又有市场需求的开拓,再加上政府的作用,所以,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产生就有其必然性。

而中国是正好相反的,所以,中国没有产生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也是必然的。

李约瑟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李约瑟之谜的研究是发展的,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学科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在不同的时期,答案又会不同,对于科学研究应该结合具体的环境和条件,因地制宜,辩证看待研究的课题。

我相信谜底不是唯一的,对于李约瑟之谜的研究会一直下去。

在新世纪之初,重新探究这一历史性的传奇问题,寻求科学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研究李约瑟问题的意义
对于"李约瑟难题"本文认为应该摒弃偏执极端的观点,辩证解读,既要看到它提出的合理性又要看到狭隘性。

客观公正的研究历史,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探索我国科技发展的规律,从而促进当前我国科技发展。

重提“李约瑟问题”对中国当下的传统文化热很有警示意义,至少可以使我们在人类近现代科学的映照下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根本缺陷,唯有这些缺陷才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深层原因。

因此,认清这些缺陷,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中必须正视的无法绕过去的问题。

李约瑟难题同时叩问了东西方文明,它没有标准答案,却有学术价值。

李约瑟难题的价值在于引起探索,引发提问,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紧密结合时代背景。

李约瑟难题反映了李约瑟站在东西方文明交汇处,回首纵览,高瞻远瞩,具有跨文化的眼光,实际上是叩问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历史之谜”。

因而可以说“李约瑟难题”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更为可贵的是,李约瑟不但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被人们忽视了的一个重大史实,还成了向西人宣示这一史实的“圣保罗”,且又以西方文明史为背景,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追问这个史实后面的原因。

李约瑟的提问给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研究带来了世界历史的视野和全球文明的眼光,会引发更多的提问。

“李约瑟难题”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活力,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求解,不同的学科甚至可以得到截然不同的解答,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同样有着不一样的解释。

“李约瑟难题”首先表现在对东西方科技复杂影响的各个因素比较上,应注意防止极端化倾向,代之以实事求是、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比较;二是就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事实来看,中国落后于西方这是否与中国文化有直接渊源?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相关性?为何日本、新加坡这样源自中国文化的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如此发达,中国反而落后了呢?中国有多少经验教训可以吸收等等,还有很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三是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研究上仍存在不足。

对如何促进有利的影响因素发展和采取何种措施改变中国社会环境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不利因素的影响研究还不够深入。

事实上,我们对“李约瑟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以史为鉴,为了更好地反思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为了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强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找到原因,以史为鉴,克服弱点,不断学习,相信下一次科技革命必然在中国发起,未来必将属于中国。

总之,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最终将融入到中国21世纪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洪流之中。

六、结论
对“李约瑟难题”可以有不同看法,但我们无权加以修改。

否定了难题,也就基本否定或消解了李约瑟的贡献。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是当前有关争论的焦点。

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我学到了一些辨证方法,学会用科学的辩证思维解决遇到的难题。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我学到了自然辩证法的部分思想,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有了正确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观念,以此论文作为《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感谢张老师在本学期课程学习中的谆谆教导。

参考文献
[1] 王鸿生.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06).
[2] 何德海. 浅析李约瑟难题[J]. 才智. 2011(11).
[3] 董英哲,吴国源.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反思[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1(06).
[4] 尚智丛. 以思想和行动注释言语——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和科学史研究看“李约瑟难题”[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02).
[5] 马保玉. “李约瑟难题”研究之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2010.
[6] 任锐佳.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李约瑟难题”研究[D]. 渤海大学2012.
[7] 殷亮. “李约瑟难题”辨析及其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影响[D]. 东北大学2010.
[8] 赵伟力. 从“李约瑟难题”谈科学精神[D]. 西北大学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