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繁荣与危机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6.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方法,创设了生动的历史情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前中期的历史背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详细讲授清朝前中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内容。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康乾盛世、雍正帝的改革等,让学生了解清朝的鼎盛时期。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关注清朝中期以后出现的问题,如土地兼并、民生疾苦等,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导致清朝走向危机的。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课堂辩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中国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主要包括: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几个讨论题目,如“清朝鼎盛与危机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清朝的危机有哪些方面?”等。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我会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的认识。
7.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批判精神,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历史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年新编)-1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了解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2.感受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拯救危机的措施?为什么这些措施被称为“新政”?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从繁荣到危机(一)繁荣【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大危机前的美国社会状况。
【学生活动】知道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二)危机【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学生活动】回答:存在贫富差距大、生产过剩、大多数美国人的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等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资本家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学生活动】回答:鼓励分期付款,刺激消费。
【教师活动】20世纪20年代,许多美国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生活用品。
分期付款可能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学生活动】回答:加剧了生产过剩与实际消费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教师活动】随着矛盾的激化,美国民众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为了赚更多的钱,许多美国人投资股票。
每天,人们讨论着股票走势。
美国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狂潮。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出示材料及图片,讲述“黑色星期四”。
【学生活动】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图表《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提问: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有哪些表现?【学生活动】回答: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第12课 社会的繁荣与潜在的危机
2、陶瓷与丝绸 (1)景德镇瓷器 青瓷-----彩绘瓷, 有“瓷都”之称
(2)苏州、杭州的丝绸工艺 云锦(富丽华贵)
3、明清小说
桃三
园顾
空
结茅
城
义庐
计
• 鲁提辖、李忠、史进在酒楼喝酒聊天, 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啼哭。“鲁达焦躁, 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当他得 知从东京来投亲的父女俩受到当地恶霸 镇关西欺负时,先赠与银两,亲送父女 离开;然后到镇关西开的肉铺寻衅惩处, 没想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此时,鲁智 深指着郑屠尸体假意道:“你诈死,洒 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 踏步去了。……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 服盘缠,细软银两,……一道烟走了。”
三、近代前夜的潜在危机 1、文化专制 A、八股取士 B、文字狱
2、闭关锁国:明清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禁止同外国互通有无的一种对外政策。
A、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主要原因:夜郎自大的心态
直接原因:防范自卫(防范倭寇;防范西方 殖民者;防范明末抗清武装)
2、闭关锁国政策实施过程: 明朝: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
• 疾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粗中有细、急 躁直率
贾 宝 玉
林 黛 玉
▪ (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市镇的日益增多
▪ (2)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符合 市民欣赏要求的小说也日趋成熟。
▪ (3)同时北宋以来印刷技术的不 断提高与发展,为小说的流行创造 了条件。
▪ 明清小说的盛行是当时时代的反映。 以市井小民为主人翁、反映市民阶 层生活的世俗文学也不断涌现。
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
清朝: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 迁50里,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 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康熙统一台湾后,清政 府重开海外贸易,允许外商来华贸易。
第12课繁荣与危机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928年10月竞选演 说:“只要让我们继 续执行过去8年的政 策,很快将看到贫穷 从这里消失的日子。”
股,就要付出9400美元。好消息是,你可以用信用购买股
票,只要付出5000美元保证金,证券经济商就会把剩余款
项借给你。一周之内,RCA股票的价格跳蹿到了108美元,
第二天又涨到120美元,又过了一周,其价格已经是138美
元。仍然有许多新投资者趋之若鹜,于是价格飞升到168
美元。你为100股付出了5000美元,此时却能以16800美元
柯立芝任期快要结束时,发表声明:“我不打算再干这个行当了。”记者们 请他解释为什么不想再当总统了。实在没有办法,柯立芝把一位记者拉到一边对 他说:“因为总统没有提升的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去往自己没去过的地方 --福特
从前机械工人们同一时 间只能拼装一辆汽车, 在流水线上,每辆车都 由链条拉动,以每分钟 约1英尺(约30里米) 的速度从一名工人向下 一名工人移动,而每名 工人只负责一项工作。
……当然,人在街头流浪久了,也能找到一些窍门。譬如,花五分钱要 一杯咖啡,然后要一杯开水,把柜台上的番茄酱倒一些同开水一搅和,就算 是番茄汤了。冬天,报纸塞在衬衣里边是可以御寒的;……
到1932年为止,只因教育经费不足,全国已经有30万儿童失学。密西西 比州、明尼苏达州北部、爱达华州、南达科他州和亚拉巴马州的教员,只得 轮流到各学生家里去“吃派饭”。
生产年均增长率达到4.3%;到 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等家用电器。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 为了应付经济危机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一、从繁荣到危机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美国的繁荣:
电话机 电风扇
加州的汽车长队
电冰箱
吸层器
洗衣机
纽约街道
纽约酒店宴会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美国的繁荣: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景象只是表面繁荣,然而繁荣的背后存着严重的 问题,潜伏着的危机。
(2)繁荣的背后: 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将一桶桶牛
分期付款虚假繁荣 ——《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到1929年, 美国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不利于消费
材料三: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 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③破坏性特别大
一、从繁荣到危机
6.危机的影响:
材料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法西 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着
材料二: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
项目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下降
70﹪
供过于求
银行
失
①消费
④扩大生产
破
业
⑤消费降低
⑥利润降低
产
市场
工厂
民众
抛售
崩盘
抛售
一、从繁荣到危机
3.危机的到来: (1)开始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第13课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清前期历史背景和兴盛时期的主要成就。
2. 理解危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3. 培养历史认识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清前期兴盛时期的繁荣与危机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危机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影响。
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包括文献、地图、文物等。
2. 制作PPT课件,包括历史背景、事件描述和问题讨论等。
3. 安排小组讨论的场地和道具,如模拟清朝服饰、道具等。
4. 邀请学生准备相关案例或故事,以便在教室上分享。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关于清朝前中期繁荣的影视片段,提出问题:“清朝前中期为什么会如此繁荣?”2. 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清前中期兴盛的原因:(1)政治清明:康熙、雍正两朝大力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社会安定;(2)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繁荣,商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民族干系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
2. 危机:(1)如何理解危机?在当时有哪些危机?如何看待这些危机?答:危机包括自然灾害、统治集团腐朽、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外来侵略等。
(2)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看待危机与兴盛的干系?答:危机是清前中期兴盛的必然结果。
兴盛使统治者耽于享乐,吏治有所败坏,导致危机出现。
但危机又促使统治者调整政策,推动社会进步。
3. 探究问题:如何评判清朝前中期的历史地位?答:清朝前中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疆域辽阔,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统一稳固,对后世影响深遥。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社会问题,如封建统治的腐朽、民族矛盾的尖锐、闭关锁国导致落后等。
(三)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清朝前中期兴盛与危机的特点及原因,并思考如何评判这段历史。
九下13课 罗斯福新政
合作探究
“我的朋友们,你们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并不是把这笔钱放在保险 库里。银行是把你们的钱用于许多不同形式的投资,换句话说,银行 把钱用来使工农业的轮子保持运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留存 的)钱是完全足够普通公民对现款的需要的。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 行里比放在褥子底下更安全。”
——1933.3.12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合作探究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旧金山金门大桥
合作探究
救济(Relief) 复兴(Recovery) 改革(Reform)
以工代赈、社会福利 复兴工业、农业 除旧立新,新在何处?
这些新政措施都是由谁实施的?
国家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合作探究
三、观——新政疗效
◘ 银行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 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劳资矛 盾有所缓和
合作探究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目标1: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 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评 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
目标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 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945年)
合作探究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年---1945年) 美国第32—35届总统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 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 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 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 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他也鼓励美国人 民: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获 得新生和繁荣。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 本身.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本节课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多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例如,“清朝为何能走向鼎盛?”“清朝鼎盛时期的特点有哪些?”“清朝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清朝如何应对危机?”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多次小组合作活动。例如,在分析清朝鼎盛与危机的原因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答案。小组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我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与不足;其次,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最后,我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他们中肯的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学习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如康熙帝的勤政爱民、雍正帝的严于律己等。
4.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史为鉴,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教学情景。例如,在讲述顺治帝时期的历史时,我通过展示顺治帝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顺治帝的艺术修养;在讲述康熙帝时期的历史时,我引入康熙帝南巡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康熙帝的勤政爱民;在讲述雍正帝时期的历史时,我通过展示雍正帝的奏折,让学生了解雍正帝的严于律己。这些情景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2
B 帝 ) 微 服 游 于 市 , 就 一 书 肆 翻 阅 书 籍 , 时 微 风 拂 拂 , 吹 书 页 上 下 不 已 。 一 书 生
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 之。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文字狱的常态化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文化市场的混乱
D.社会风气的破坏
此番出巡,朕以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旨,
断不假手于人。故凡所奏事件,惟联及原奏人知之。”
康熙1661-1772
——康熙帝
【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奏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雍正奏折批示示意图(部分)
特点:迅速、机密
作用: ①便于君主广泛、直接获取 信息,加强君主专制; ②提高决策效率; ③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记录了“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三项内容,从中可以
A 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
A.君主专制加强
B.国家疆域奠定
C.商品经济发展
D.文学成就显著
4 、 ( 2 0 2 3 ·北 京 怀 柔 区 高 一 上 期 末 ·1 7 ) “ 1 8 世 纪 的 康 乾 盛 世 , 貌 似 太 平 辉 煌 ,
◎军机处外部
◎军机处内部
◎北京故宫平面图(局部)
一、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深化拓展】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发展 一省两院制
秦 朝
西
隋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巩固 中外朝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整体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强化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清朝前期历史的深入学习,理解清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成就。
2. 掌握清朝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变革。
3.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培养历史思维。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a. 清朝前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b. 清朝前期的经济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对其国际地位有何影响?c. 清朝前期文化发展有哪些主要成就?它们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有何影响?2. 搜集关于清朝中期社会危机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原因和影响。
a.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有哪些具体的社会问题导致了这种情况?b. 清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c. 这一时期的历史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根据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为“从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到危机:历史的启示”。
要求:a. 结合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分析清朝前中期历史的发展特点。
b. 阐述清朝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c. 表达自己的历史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语言规范,逻辑清晰。
3.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相关的资料来源和证明。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论文的创新性、逻辑性和语言规范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批改意见和同学的建议,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2. 反馈方式:书面反馈和电子版反馈。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深入了解清朝前中期的历史,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提高自己的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撰写论文,学生应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历史问题,并从中获得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论文的创新性、逻辑性和语言规范等方面,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历史的繁荣与危机
Thanks!
罗斯福新政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 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 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 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 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 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12、繁荣与危机
by 第七组 冯兰竣
CONTENT
01
02
罗斯福
罗斯福新政
01
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史称“小罗斯福”, 是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 (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
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罗斯福家 族在美国大约有300年的历史,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 多·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堂哥。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朝前中期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物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期的社会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巩固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问: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是如何体现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思考。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清朝前中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科技的发展状况,突出其鼎盛与危机的特点。
2.明确分工:在每个小组内部,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责任,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撰写反思日志,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2.明确讨论要求:各小组成员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倾听,取长补短。
3.教师巡回指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各小组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小组汇报: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清朝前中期鼎盛与危机的主要知识点。
2.强调清朝前中期历史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2.分层次提问: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3.问题链设计:将问题串联起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从而全面理解清朝前中期的历史。
4.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将其分成若干小组,以便于开展合作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朝前中期典型历史事件,如康熙字典、乾隆帝的统治等。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河南、湖北等省市境内。据此可知,清代( )
A.大一统政治得到进一步巩固
B.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C.省会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 D.商帮的兴起促进了官路修建
【答案】A
11.藏族地区在明朝时被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当地 僧侣首领法王、王等称号。清政府则以1653年五世达
赖进京朝觐为契机,分别对五世达赖和当时掌握西藏
3.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
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
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
为军机处的设立( )
A.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
D
C. 增强了政府的执行能力
D. 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
4.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
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
意义。这主要缘于( )
A. 盟旗制度的建立
A
B. 明成祖迁都北京
C. 岭北行省的设立
D. 金瓶掣签制完善
5.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朝正式规定达赖、班禅继承人
的人选通过金瓶掣签的方式来认定,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仪
式并将结果报朝廷批准。这表明(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1)总体特征
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 并巩固。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他们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不厌 其烦地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未影响中央机构职权
D.避免了皇帝任意妄为
第13课清朝前中期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认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2.态度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理性分析历史现象,树立客观、公正的历史观。
第13课清朝前中期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使学生掌握清朝前中期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史实,了解清朝的鼎盛与危机,认识康乾盛世的历史地位及背后的社会矛盾。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历史比较等方法,深入探究清朝鼎盛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要求字数在1000字左右。
3.创新实践: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创新实践项目,如制作关于清朝鼎盛与危机的PPT、微视频、手抄报等。
-要求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展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4.阅读拓展:
-推荐学生阅读与清朝鼎盛与危机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如《康乾盛世》、《清朝的衰落》等,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3.价值观引导:通过对清朝鼎盛与危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衰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增强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掌握了明清时期的基本史实,但对于清朝鼎盛与危机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尚显不足。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既定观念的影响,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19必修中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前中期康乾盛世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成就。
2. 理解清朝前期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掌握清朝中期的危机及其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康乾盛世的历史背景和成就,清朝前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清朝中期的危机及其原因和影响,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2. 制作PPT课件,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准备历史模拟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4. 邀请学生提前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做好课前预习。
5. 安排课堂讨论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繁荣和危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中期繁荣的原因以及后期面临的危机。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清朝历史背景和《清朝前期的繁荣与危机》这一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自主学习清朝前中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清朝前期繁荣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3. 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和启发。
讨论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清朝前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影响等。
4. 展示提升: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史料,深入了解清朝前中期繁荣与危机的原因和表现,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清朝前中期繁荣与危机的主要特点和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清朝前中期鼎盛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12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② 机构重叠,事权不一
视角2 清代的治边之策 材料 康熙帝圣谕: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①,使之 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 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②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 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1强基础 学考回归教材
一、清朝前中期的鼎盛 1.“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 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
2.君主专制的强化 (1)奏折制度 ①特点:迅速、机密①。 ②作用:皇帝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
官僚机构 的控制。 (2)军机处: 雍正 时设立。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②。
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 (3)“ 文字狱 ”: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严重摧残了文化。
3.治理边疆
郑成功
驻藏大臣 理藩院
准噶尔部
伊犁将军
雅克萨 楚条约
尼布
二、清朝前中期危机初显 1.出现:康乾盛世后期,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 显。 2.表现 (1)清朝 人口 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史观史论
1.唯物史观——清代军机处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1)军机处既绕过了内阁,又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总揽了中央机构 的大权。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2)军机大臣的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个人意志, 一切军国大事最终只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总揽了军政大权,拥有绝对的权 力。 (3)军机处设立后没有出现更进一步加强皇权的制度创新。因此,军机处的 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立芝繁荣期间的各个工业都迅速 发展。美国的人民们的生活也得到 了保障,生活层次、水平也日益提 高。
以下是简介柯立芝繁荣期间的原因:
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气工业、建筑
业和钢铁工业生产高涨。
但是
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 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 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 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 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 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 机。
退隐到北安普顿写自传。
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
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柯立芝繁荣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 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 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 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
第12课 繁荣与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 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 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 统柯立芝任期之内 (1923—1929年),所以美 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 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那么,“柯立芝繁荣”的 原因是什么呢 ?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 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 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 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 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回避 的要研究这段历史。
柯立芝—伟大的总统
这是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
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1924年至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
期。在此期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从而使世界资本主
义生产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时的“繁荣”。美国资产阶级宣扬说资本
主义已取得“永久的稳定”,实际上,在“繁荣”的背后,经济危机
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 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 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 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 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 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
行政改革,并控制住共和党,因而在1924年很容易地赢得重新提名为
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获胜。柯立芝时代的特点是:没有危机存在,
国家大大繁荣起来。他的一个突出政策是不干涉工商业的事务。一方
面实行减税计划,一方面坚持高额保护关税。他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
采取一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1928年拒绝再次提名为总统候选人,
柯立芝繁荣
表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中至1921年末短期经
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其时间从1923年直到
1929年,每年生产率增长进4%。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近一
倍。国民总收入由1919年的650.9亿美元增至1929年的828.1亿美元。人
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亿美元增至1929年的681亿美元。美国这次经济
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 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 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 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 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 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 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 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 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 “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 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 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 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增长。
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 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 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 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 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 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很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 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 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 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 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
的萌芽正暗中滋长。
美国总统(1923~1928)。1872年7月4日出生,卒于1933年1月5
日。1897年开律师业,两年后步入政坛,任市议会议员。此后历任市
长、州参议员、副州长。1918年当选为州长。1920年,他被提名为共
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而由W.G.哈定竞选总统。两人在大选中获胜。
1923年8月2日哈定突然逝世,柯立芝遂继任总统 。他小心谨慎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