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脑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肠病的思路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肠病的思路
张学君;陈采益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021)003
【摘要】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FBD)是一种症状源于中下消化道的功能性胃肠病,在罗马Ⅲ标准中被分为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和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5类。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中,本病占50%~7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2,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张学君;陈采益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1
【相关文献】
1.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肠病的思路 [J], 张学君;陈采益
2.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刺改善膝骨关节炎的理论基础 [J], 王天琪; 石广霞; 杨娜娜; 王丽琼; 胡尚卿; 刘存志
3.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头针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 [J], 张敬苑; 兰益; 袁秀丽
4.基于脑肠轴作用探讨针灸治疗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思路 [J], 赵丹; 许娜; 李鹏; 孙远征; 刘彦麟; 王岩
5.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思路 [J], 白春瑶;王雪;韩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头针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
2019年第40卷第10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83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头针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s张敬苑、兰益\袁秀丽2(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2.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现有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临床研究众多,但以头针为主改善胃肠功能的机制尚不明确。
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轴 (G ut-brain axis,GBA)在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解释头针治疗胃肠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现代理论依据。
笔者 基于脑肠轴学说初步探讨头针治疗胃肠疾病的可行性及其理论依据。
关键词:头针;脑肠轴;胃肠疾病中图分类号:R245. 32 +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 -2349(2019)10-0083 -03胃肠疾病包括胃、十二指肠和肠道疾病,头针治疗胃肠 病古籍中早有记载。
目前研究较多的头针治疗原理有全息 生物学原理、大脑功能定位原理和经络学说[1]。
近年来新兴 的脑肠轴(Gut- bmin axis,GBA)学说为解释头针治疗胃肠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脑肠轴是大脑和胃肠道之间能 双向调节的复杂神经体液通信网络,包括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肠神经系统(ENS)、神经内分 泌免疫系统以及肠道微生物群[2]。
通过脑肠轴的双向通信,来自大脑的信号可以影响胃肠道的运动、感觉和分泌方式;来自胃肠道的内脏信息可以影响大脑功能。
而实现这一功 能与轴上各组成部分密切相关。
概述如下。
1脑肠轴1.1中枢神经系统在脑肠轴中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对胃肠道进行调控,胃肠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每个通信途 径可涉及神经肽和与其结构相似的信号分子。
神经肽是由 中枢和外周神经元以及胃肠道中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
已知神经肽如P物质、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 肠多肽、生长抑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等在 脑肠双向通信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神经肽在功能上 和解剖学上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在促进胃黏膜完整性方面 起主要作用[3]。
肠脑轴理论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中医理论依据
肠脑轴理论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中医理论依据
沙雯君;陈诚;雷涛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8(24)24
【摘要】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高.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间存在着特殊的沟通方式,即脑肠轴.肠道激素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肠道,还可以通过脑肠轴作用于中枢系统,影响糖代谢.基于肠道激素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激动剂、研发中的Apelin-13类似物和泌酸调节素类似物等,基于肠道菌群结构、数量调整的药物是目前糖尿病新药或老药新用的研发方向.中医认为,消渴病(糖尿病)起于脾胃,从脏腑、经络学说出发脑肠同治消渴病确有其理论依据,且疗效明显.在中西医理论的基础上理解脑肠轴与糖尿病的关系,对于阐述脑肠轴在糖尿病转归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4912-4917)
【作者】沙雯君;陈诚;雷涛
【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62;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62;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J], 范明明; 张湘龙; 刘佳鑫; 王顺
2.菌群-肠-脑轴结合"毒损脑络"理论在中风治疗中的运用 [J], 徐杨;程绍民;熊英琼
3.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中西医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J], 孔婧妍;杨帆
4.菌群-肠-脑轴结合“毒损脑络”理论在中风治疗中的运用 [J], 徐杨;程绍民;熊英琼
5.肠-胰岛轴和肠-脑轴对话在能量代谢中的角色 [J], 彭永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肠脑轴学说的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的临床观察》
《基于肠脑轴学说的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症状包括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排便频率减少等。
肠脑轴学说是一种新的医学理论,强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肠脑轴学说的治疗方式——通便调志汤,对功能性便秘(热秘)的临床观察进行详细分析。
二、背景及目的肠脑轴学说认为,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人体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等。
因此,治疗功能性便秘不仅需要改善肠道功能,还需要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通便调志汤以中药材为原料,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舒缓情绪等多重作用,达到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验证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的效果和安全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共招募了100例功能性便秘(热秘)患者。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人。
治疗组采用通便调志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通便药物治疗。
研究周期为8周,对患者的排便情况、生活质量、肠道菌群、心理状态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结果与分析1. 排便情况:经过8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排便情况明显改善,排便频率增加,大便性状得到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2. 生活质量: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有限。
3. 肠道菌群:治疗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得到改善,有益菌群增加,有害菌群减少。
而对照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不明显。
4. 心理状态: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情绪得到舒缓,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得到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不明显。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通便调志汤在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蠕动、润肠通便、舒缓情绪等多重作用有关。
与常规通便药物相比,通便调志汤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具有优势。
[肠胃里的“大脑”] 肠胃影响大脑
[肠胃里的“大脑”] 肠胃影响大脑[肠胃里的“大脑”] 肠胃影响大脑胃肠道内的神经系统称为肠神经系统。
这些神经行使感觉、运动、分泌及联络等多种功能。
据科学家最新发现,胃肠道内神经细胞数在8~10亿个之多,几乎与人整条脊髓的神经元数目相当。
而其发出的神经网状组织,支配到胃肠道的各个角落。
正由于其结构复杂而又庞大,故而有“肠脑”之称。
肠脑的特点是有相对独立自主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细胞生物学主任迈克・D・格尔森教授认为,“腹脑”是人体消化器官的“总开关”,它能分析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的成分。
并能使人免受各种毒物的侵害。
最近发现大肠、小肠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它拥有体内近70%的免疫防御细胞,而大量防御细胞与“腹脑”信息密切相通,一旦毒素进入人体胃肠道时,“腹脑”首先感受到,立即向大脑发出警告信号,并发动大小肠及其免疫防御细胞,采取行动:呕吐、胃肠痉挛及快速胃肠运动排泄和腹泻。
直至排尽毒物为止。
另外,食物过敏也与腹脑有关。
植物人的大脑失去了功能。
没有了运动与知觉,但是依靠腹脑照样能吃喝,甚至能维持好几年生命。
调控胃肠功能的中枢神经统帅一切正常协调的胃肠运动、分泌功能是在肠神经系统(腹脑)、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神经网络系统共同调控下实现的。
在消化的全过程中。
好像并没有在人的意识控制下,可以毫不操心地自动化完成。
但是,一旦神经系统的调控失灵,马上就会“乱套”!当代生理学家认为,胃肠道受到三个层次的神经系统调控之中。
最高级的调控中枢在大脑皮层。
正由于胃肠活动是受大脑这一高级中枢调控,所以心理活动、情绪波动都会对胃肠运动有明显的影响。
当我们忧郁、悲伤或恐惧时,会明显地抑制胃肠活动,即毫无饥饿感,而且胃肠的分泌活动也受到抑制。
更有意思的是心理实验证明,语言刺激对人的胃肠活动也有明显的影响,当谈论到鲜美的鸡汤时,实验者的胃肠活动变得活跃,分泌也大幅增加;谈到令人作呕的脏物时,马上会引起恶心乃至呕吐。
生理学家还发现在下丘脑这个微小的地区,竟存在功能完全相反的两个神经中枢:一个是饥饿中枢(内侧区),另一个是饱食中枢(外侧区)。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中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结论
1、深入探讨肠道菌群如何通过神经、免疫等途径影响脑肠轴的功能,揭示其 具体作用机制。
结论
2、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肠道菌群和脑肠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比较其优劣 性。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近年来,随着微生物 组学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而针灸对肠 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也引起了。本次演示将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对肠道菌群 调节的影响。
治疗方法探讨
2、针灸治疗: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肠道菌群和脑肠轴的功能。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改善肠道微环境,进而影响脑肠轴的 功能。临床试验表明,按摩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探讨了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基于中医脑肠学说的相 关治疗方法。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在神经、免疫、物质代谢等方面存在密切,对于 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医脑肠学说和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的相互作用 机理,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相关症状具有良好前景。然而,尚需进 一步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 安全性。未来的研究应以下方向:
基本内容
脑肠轴学说是指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肠道 菌群与脑肠轴相互调节,维持人体健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肠道菌群失衡可 能导致脑肠轴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多种疾病。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调节方法,可 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脑肠轴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本内容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气血、脏腑等与肠道菌群调节有着密切的。经络理论 认为,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改善脏腑功能,进而调节肠道菌群。气血理 论则认为,针灸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肠道微循环,有利于肠道菌群的平衡。 脏腑理论指出,针灸可以调和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进而影响肠道菌群。
《基于肠脑轴学说的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的临床观察》
《基于肠脑轴学说的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理论中,热秘是FC的常见证型之一,常伴随胃肠蠕动减弱及神经功能紊乱等问题。
肠脑轴学说近年来备受关注,其强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为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基于肠脑轴学说,通过观察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功能性便秘(热秘)诊断标准的病例,共计120例。
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通便调志汤治疗,该方剂由大黄、枳实、黄连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泻火、润肠通便的作用。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排便次数、排便困难程度、肠蠕动情况等,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的变化。
三、结果1. 排便情况改善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排便困难程度显著减轻。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排便情况改善更为明显。
2. 肠蠕动情况改善通便调志汤治疗能够促进肠蠕动,使肠道蠕动恢复正常。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肠蠕动情况改善更为显著。
3. 中医证候改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热秘相关症状如口干、口苦、腹胀等均有明显改善。
对照组患者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效果不如实验组明显。
四、讨论根据肠脑轴学说,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肠道功能异常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功能性便秘。
通便调志汤通过清热泻火、润肠通便的作用,能够改善肠道功能,促进肠蠕动,从而缓解排便困难等症状。
同时,该方剂还能够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症状。
因此,通便调志汤在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五、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肠脑轴学说的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肠脑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I 胡仁明 . 内分泌代谢病 ・ 临床新技术 { 1 北京: M. 人民军医出版社, 02 20 :
1 1一8 1
2
朱智明, 段立平, 高连如、 . 等 脑肠肤与肥胖 〔1 中国临床康复,03 7 J. 20 ,
( 1 : 9 6一 7 2 ) 26
3
4 5
嘴曰 诌 么 下 扩 下
本刊影响因子数据
训 1 斌 沪 护 『 创
20 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01
污 创 油 创 下 引 津 护 下 引 油 引 油 引 活 r 下 引 厄 州 洛 种科技论 .7 , 47 4 文统计源期刊中列第 1 位, 0 医学类期刊第 7 康复 位, 医学类期刊第 1 位。 O总被引频次列国内第 8位,医学类期刊第 5 康复医学类期刊第 1 位, 位。 20 0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O本刊影响因子097 在国内1 种科技论 .2 , 54 3 文统计源期刊中列第4 位, 4 医学类期刊第 1 位, 9 康 复医学类期刊第 1 位。
t 『 创 油 引 油 } 『 引
愁一 巴 f竺 f粤 ‘, _r巴 f 。巴 矿 叭竺 ,之 、 . ‘多 , 言产 公夕 叭“ 手 \ 汽 、 、 钾
针推对 胃肠电具有双向调整作用:其效应表现为抑制或增
强, 取决于当时的胃 肠功能状态。 针推对 胃肠电的调整作用具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针推导 气时才能获得的明显对 胃电调整作用。 针推效应与刺激方式和刺激量有关:补法对 胃的波幅增高 为主, 泻法以降低为主’。针推对胃电快慢波的作用: ‘ } 针推对胃 电的基本电节律及动作电位的影响不同: 如针推“ 足三里” 穴对 埋藏电极记录的胃电波影响极小, 但却使快波的频率和幅值明
学生物学研究所,956 19:
“脑肠相通”假说及意义
“脑肠相通”假说及意义张思超(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摘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脑肠相通”理论假说提出的依据。
认为脑肠肽的发现使假说成为可能;神经胃肠学的建立为假说开辟了新篇章;脑肠病交互作用的临床报道奠定了假说实践基础。
生活习性、环境的变迁,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时代需要。
假说的提出对于丰富中医整体观、脑肠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肠相通;假说;依据;必要性;意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Hypothesis and Implication of Brain- Intestine ConnectionZHANG Si-chao(Shan dong university of TCM,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studi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hypothesis of brain-intestine connection from 3 perspectives,suggesting the discovery of brain gut peptide make the hypothesis possible.And the neuro-gastroenterology offers another foundation.The clinical report on the relationship of brain-intestinal disease is the base of this hypothesis.This article also studies the changes in life style and environment.This hypothesis is vital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eatment of brain-intestinal disease.Key words:brain-intestinal connection ;hypothesis;base;necessary;implication脑为奇恒之府,位置最上,元神所居之地。
菌群-肠-脑轴结合“毒损脑络”理论在中风治疗中的运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8月第32卷第4期南昌 330004;2.江西省人民医院 南昌 330006)结合西医病理生理过程,分析脾胃与脑的关系,论述肠总结出运用该理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stroke, it is the theory of " pattern of (toxin) accumulation damaging the brain collateral " that fits its path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mainly combines the pathogenesis of " pattern of (toxin) accumulation damaging the brain collateral " of strok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theory of flora-gut-brain axis of western medic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leen, stomach and brain is analyz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Western medicine. It summarizes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ngle medicines and compounds that have advantages in the regulation of flora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this theory to guide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vide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Key words: Intestinal Flora ;Gut-brain Axis ;Stroke ;Pattern of (toxin) Accumulation Damaging the Brain Collateral* 第一作者:徐杨,女,在读硕士研究生。
肠脑:人体的第二大脑
肠脑:人体的第二大脑肠脑是什么?早期没有肠脑概念。
后来泛指肠道壁下神经丛,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壁的组织中。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神经系统最早形成于腔肠动物,到了脊椎动物才出现了管状神经系统,由于生存的需要,发展出了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肠道系统不能入颅,为了适应进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则保留了独立的肠神经系统。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颅脑与肠脑都发源于早期胚胎的神经嵴。
随着胚胎发育,一部分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
两个系统通过迷走神经相连。
肠脑与大脑互动的探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也能感觉到一些头脑和肠脑的联系。
我们紧张有压力时,胃口不好。
反过来,当我们吃到不舒服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立刻有头晕呕吐的症状。
此外在自闭症以及帕金森病等头脑疾病一般都伴有肠道的异常。
在患老年性痴呆症及帕金森氏病的病人中,可在头部和腹部发现同样的组织坏死现象。
在分子层面,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
其中多巴胺和五羟色胺是与心情有关的两种最重要的物质。
毒品之所以会让人产生妄想、兴奋、躁动和幻觉幻视等,是因为毒品中的苯丙胺成分是多巴胺的激动剂,可促进多巴胺过多释放。
如果体内多巴胺水平过低,就会使人的情绪低落,产生厌世、对事物没兴趣、提不起精神等坏情绪。
五羟色胺作用更广泛,几乎参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所有功能,支配脏器功能、精神状态以及感觉的调节。
抑郁症患者,除了多巴胺低外,五羟色胺也低,而且主要是五羟色胺低的作用。
因此,给患者补充五羟色胺对于改善抑郁症有促进作用。
同样,而当我们压力大,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和缺乏锻炼等会引起五羟色胺减少,导致注意力集中困难,易怒,焦虑和疲劳。
特别有趣的是,五羟色胺和多巴胺只有5%从大脑分泌,而95%是在肠道合成的。
同样,连接大脑和肠道的迷走神经中,从腹部到大脑的神经束比反方向的要多。
90%的神经联系是从下至上的。
《基于肠脑轴学说的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的临床观察》
《基于肠脑轴学说的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肠脑轴学说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肠道微生态在调节肠道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通便调志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通便、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基于肠脑轴学说的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均符合热秘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
2. 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
对照组给予常规通便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便调志汤。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肠道微生态等指标的变化。
三、临床观察指标1. 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腹胀、腹痛等症状的变化,记录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粪便性状等。
2.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方面。
3. 肠道微生态采用肠道菌群检测技术,观察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包括益生菌、致病菌等。
四、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排便次数增加,排便时间缩短,粪便性状改善,腹胀、腹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总体评分高于对照组。
3. 肠道微生态变化情况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肠道益生菌数量增加,致病菌数量减少,肠道微生态得到改善。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肠脑轴学说的通便调志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通便调志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同时,该方剂还能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通便调志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头针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头针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1. 引言1.1 脑肠轴学说的介绍脑肠轴学说是指大脑、神经系统和肠道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被称为“脑肠相互作用”。
脑肠轴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克里斯廷·曼波斯于1999年首次提出。
通过胃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信息传递,脑肠轴调节了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和感觉,参与了胃肠功能的调控。
研究表明,胃肠道与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与胃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脑肠轴的作用机制对于胃肠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脑肠轴学说如何指导头针治疗胃肠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1.2 头针治疗胃肠疾病的现状头针治疗,即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头针疗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目前,头针治疗胃肠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认可和接受。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头针治疗在胃肠疾病中的应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许多医疗机构和针灸诊所都设立了专门的胃肠科室和诊疗项目,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一些临床医疗研究表明,头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减轻胃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脑肠轴学说的头针治疗在胃肠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深入研究脑肠轴在胃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探讨头针治疗如何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等关键生理过程。
通过临床研究实例的分析,揭示头针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胃肠疾病的具体疗效和适用范围。
最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疾病管理策略,推动头针治疗在胃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脑肠轴在胃肠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脑肠轴是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机制,其在胃肠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探讨从脾胃论治偏头痛
- 153 -①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47通信作者:成泽东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探讨从脾胃论治偏头痛梁爽① 成泽东① 【摘要】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以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为主要特点,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重大困扰,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对肠道微生态学说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偏头痛的发生发展。
本文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从经络、气血、情志、痰浊4个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医从脾胃论治偏头痛提供依据。
【关键词】 微生物-肠-脑轴 肠道菌群 脾胃 偏头痛 doi:10.14033/ki.cfmr.2024.05.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5-0153-05 Based on "Microbial-gut-brain Axis" Theory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from Spleen and Stomach/LIANG Shuang, CHENG Zedo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5): 153-157 [Abstract] Migraine is a common chronic neurovascular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repeated attacks, stubborn and difficult to heal 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to the pati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aused significant distress, great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in-depth study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theory has found that intestinal flora can participat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igraine through various way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icrobial-gut-brain ax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ur aspects of meridians, Qi and blood, emotions, phlegm turbidity,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by spleen and stomac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Microbial-gut-brain axis Intestinal flora Spleen and stomach Migraine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反复发作的疼痛,一般持续4~72 h,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或日常活动加重疼痛[1]。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头针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头针治疗胃肠疾病的思路1. 引言1.1 脑肠轴学说简介脑肠轴学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指的是大脑和肠道之间相互作用的神经内分泌调控系统。
它认为大脑和肠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联系,即大脑通过神经和激素等途径对肠道进行调控,同时肠道也能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对大脑活动产生影响。
脑肠轴的神经传导主要通过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肌动神经系统实现,在这一过程中,神经传导物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起到重要作用。
激素调节也是脑肠轴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中的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等对胃肠蠕动和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脑肠轴学说的提出为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尤其是在结合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时,可以通过调节大脑和肠道之间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实现治疗目的。
【脑肠轴学说简介】提供了头针治疗胃肠疾病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1.2 头针治疗胃肠疾病概述头针治疗是一种源自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细针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胃肠疾病方面,头针治疗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胃肠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不适。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对药物反应差,且长期服用药物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头针治疗胃肠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尤其是对于一些对药物反应差的患者,头针治疗可成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头针治疗胃肠疾病有望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
2. 正文2.1 脑肠轴学说的相关研究脑肠轴学说是指大脑和胃肠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生理现象。
近年来,在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中,脑肠轴学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表明,大脑和胃肠道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神经传导和信号通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调节。
肠脑心理学文章
肠脑心理学文章
肠脑心理学是一门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学科,它将肠道与心理学联系在一起,深入探究人类的智能、情感和行为与肠道功能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以下是肠脑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与相关信息:
1. 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是指寄生在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
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影响人类情绪和行为,如抑郁和焦虑等。
因此,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 肠道运动紊乱:肠道的运动节律可以直接影响肠道的健康状况。
如果肠道的运动出现紊乱,不仅会引发腹泻、便秘等消化问题,还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和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
3. 肠-脑轴的作用:肠道和大脑之间存在着肠-脑轴,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肠道中的信号物质影响大脑,进而影响人类的情绪和行为。
这种作用机制被广泛的用于治疗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4. 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关系:肠道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而免疫系统的失调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健康。
因此,保持肠-免疫系统的平衡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5. 肠道营养物质的影响:肠道对于人类的营养摄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如维生素B能够缓解抑郁症状、膳食纤维能够改善心理压力等。
总的来说,肠脑心理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需要对多个领域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究。
通过深入研究肠道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人类可以更好地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更好地应对各类身体和心理问题。
人体另一个能思考的部件——肠脑
人体另一个能思考的部件——肠脑这是一个很不顺心的早晨。
你上班迟到了,错过了一个关键的会议,现在你的老板对你十分生气。
所以你在午餐时直接走过沙拉区,直奔那些特别油腻的食物。
你控制不住自己——在我们倍感压力时,大脑会鼓励我们寻找“慰藉食物”。
这一点已经众所周知。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或许并不是那个藏在你颅骨里的大脑,而是你的“另一个大脑”。
无论是转换心情、做出决策还是采取行动,你头顶的那个大脑,都不是你身上唯一一个进行思考的部件。
是的,你没看错,你还有“另一个大脑”。
你的身体里还有另一套独立的神经系统。
其机制实在太过复杂,因此常被人戏称为“第二个大脑”。
它拥有大约5亿个神经元——差不过是大鼠大脑神经元的5倍之多;它大约有9米长,从你的食道一直延伸到你的肛门。
或许正是这个大脑,让你在承受压力时更加渴望薯片、巧克力和饼干。
图片作者:萨姆·福尔克纳(Sam Falconer)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嵌在肠道壁上。
科学家从很久以前就知道它能控制消化运动。
但现在看来,它似乎也在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方面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它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跟你头顶的那个大脑通力合作。
虽然你意识不到自己的肠道正在进行“思考”,但是肠神经系统确实可以帮助你察觉环境中的威胁,进而影响你作何反应。
纽约市哥伦比亚长老会医疗中心(Columbia-Presbyterian Medical Center)的迈克尔·葛森(Michael Gershon)介绍说:“肠道向大脑发送的大量信息,都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甚至都意识不到。
”如果你“潜入”人体内部,你肯定能找到大脑,还有那些从脊髓发出来的末梢神经细胞。
但肠神经系统是一套广泛分布在两层肠道组织里的神经网络,远不如大脑那样明显(如下图)。
因此,直到19世纪中叶,科学家才发现了它的存在。
它是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醒神调肠”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醒神调肠”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一、本文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帕金森病不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其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免疫系统的异常也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这一观点与“脑肠轴”理论相契合,即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醒神调肠”针刺法是一种结合传统中医针刺理论和现代神经生物学知识的创新治疗方法。
该方法旨在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大脑和肠道的功能,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本文将对“醒神调肠”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介绍帕金森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脑肠轴”理论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然后,将详细介绍“醒神调肠”针刺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
接着,通过回顾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结果,分析“醒神调肠”针刺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本文还将讨论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脑肠轴”理论及其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脑肠轴”理论是一种描述大脑与肠道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科学模型。
它强调了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与肠道微生物群、肠道免疫系统和肠道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通讯和调控关系。
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的发展,脑肠轴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如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
虽然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微生物群、肠道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肠脑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王文举, 李克钧, 韩世春, 周翔, 张洪顺, 潭涛, 刘胜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推拿科,天津市,300193
刊名:
中国临床康复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年,卷(期):2004,8(16)
1.胡仁明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新技术 2002
2.朱智明;段立平;高连如脑肠肽与肥胖[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3(21)
3.翟森神经生物化学 1981
4.田明清中医学的经络实质探讨 2004(03)
5.田明清中医学气的电实质探讨[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3(23)
6.胡云章经络的本质-蛋白质电传感效应 1995
7.薄智云腹针疗法 1965
8.王文举中华腹部推拿奇术 1995
1.车旭东.石志超.安照华推腹点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5,23(7)
2.五耀堂推腹可治哪些病[期刊论文]-家庭保健2011(2)
3.刘明军.王之虹.张欣.卓越.陈邵涛运腹通经推拿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脂肪代谢的影响[期刊论文]-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
4.车旭东.安照华推腹点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探析[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2)
5.中里巴人"推腹法":推走慢性病[期刊论文]-家庭科学·新健康2009(12)
6.陈鹏飞.罗洪洁.Chen Pengfei.Luo Hongjie马寿椿教授与癌症中医支持疗法[期刊论文]-四川中医2007,25(10)
7.欧云喜振腹推拿对改善Ⅱ型糖尿病运动能力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02(6)
8.张欣.刘明军.李冬梅.卓越运腹推经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9,29(12)
9.骆仲达.骆竞洪腹诊推拿手法与其他推拿的比较[会议论文]-2009
10.丛德毓.胡金凤.王立新.王宇峰.吴兴全.邹权腹背推拿对亚急性衰老家兔血清SOD、MDA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
引用本文格式:王文举.李克钧.韩世春.周翔.张洪顺.潭涛.刘胜肠脑学说及其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