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古诗

合集下载

如何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

如何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

如何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既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一种人文哲学。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绪的回味。

而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并不只是单纯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更要通过心灵的感悟去理解其中的隐含,从而更加全面地感受到诗词的美妙。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如何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

一、感知诗词气氛诗词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注重的是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作为读者,我们首先需要通过媒介——文字来感知诗词的气氛。

比如,在阅读李白的《静夜思》时,我们可以通过描绘的月亮明亮而清寂的形象,以及诗人静谧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到诗中所传递的安宁和宁静。

因此,读懂古诗词的意境,就需要我们通过文字描绘的氛围去感知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二、品味诗词情感古诗词常常通过深邃的情感表达诗人的思绪与境界。

当我们读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国的思恋之情。

通过品味诗词中的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内心的感受与追求,从而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意境。

三、理解象征与隐喻诗词作为一种典型的象征性表达方式,常常使用丰富多样的象征与隐喻来传递诗人的意境。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诗人通过“篱萧”、“砧杵声”等生活场景来象征孤寂与离别的情感。

因此,在读懂古诗词的意境时,我们需要理解其中的象征与隐喻,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把握诗词的音律古诗词的音律是其独特之处,也是表现意境的关键之一。

通过把握诗词的音律,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意境。

例如,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诗人通过巧妙的音律排列,营造出豪放奔放的氛围,使读者能够亲身体验到人物身世坎坷的情感表达。

因此,读懂古诗词的意境也需要我们通过把握诗词的音律,来更好地感受其中的美感。

五、与诗词产生共鸣最后,读懂古诗词的意境需要我们与诗词产生共鸣。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形成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

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
激发创造力
古诗词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可以激发现代人的创造力,为文学 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古诗词的解读方法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
对未来学习古诗词的建议与展望
深入学习古诗词理论 广泛阅读古诗词作品 注重实践与反思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置身诗境
古诗词的评价标准
主题明确

语言优美
结构严谨 艺术表现力强
古诗词的鉴赏实践
选取典型作品
感受语言魅力
分析意象与意境 思考艺术表现
古诗词的创作技巧
意象运用
古诗词中常运用丰富的意象,通过具 象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音韵和谐
语言凝练
古诗词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常常以 形象生动、意象丰富的表现手法,展 现出诗人的独特风格。
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
• 古诗词概述与背景 • 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 古诗词的主题与情感表达 • 古诗词的鉴赏与评价
• 总结与展望:如何更好地读懂古
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特点
古诗词的历史背景
起源与发展
各个时期的特点
古诗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 点,如唐诗的雄浑豪放、宋词的细腻 婉约、元曲的通俗易懂等。
古诗词的文化内涵
思想内涵
古诗词中蕴含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富的思想内涵, 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 想等,常常以自然景象、社会现 象等为载体,表达作者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情感内涵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 如爱情、友情、亲情、乡情等, 常常以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来 表达作者的情感。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的方法
读懂古诗,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帮助你读懂古诗的方法:
1. 了解诗人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有助于理解其诗歌的内涵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主题:古诗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离别、爱情、政治等。

理解诗歌主题,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3. 解读诗歌语言:古诗语言简练、含蓄,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需要仔细解读诗歌语言,理解其深层含义。

4. 体会诗歌意境:古诗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等,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需要用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其美的力量。

5. 关注诗歌结构:古诗结构严谨,往往遵循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关注诗歌结构,有助于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美感。

6. 结合注释和典故:很多古诗涉及到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需要结合注释和典故来理解。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7. 多读多背:读古诗需要多读多背,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培养对古诗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借助工具书:遇到生僻字词或典故时,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相关解释和用途。

总之,读懂古诗需要不断积累和努力。

通过了解诗人背景、理解诗歌主题、解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关注诗歌结构、结合注释和典故以及多读多背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学古诗,五步法,先读懂,再模仿,默写诵,反复练,善用典,用意显。

一步目,读懂诗,通读全文,把握节奏。

研究句意,体味语感,深入思考,领略精髓。

二步目,模仿诗,笔锋飘逸,意境流动。

千头万绪,思路宽广,心中乐曲,吟咏动容。

三步目,默写诵,字字流畅,字音婉转。

速度适宜,声音优美,情感融入,表达淋漓。

四步目,反复练,刻苦钻研,勤奋刻苦。

多读多写,不断修炼,诗词功夫,将无穷无尽。

五步目,善用典,古人智慧,谋取参考。

典故比喻,表达生动,情景交融,用意显明。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易记牢。

读懂诗,模仿憭,默写诵,反复练。

善用典,用意显。

如此练诗,功夫到家。

学古诗可以让人开阔视野,裨益人生。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下面详细介绍五步法。

第一步是“读懂诗”,这一步非常关键,只有真正理解了诗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模仿和吟诵。

首先,应该通读整篇诗,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接着,要仔细研究句意,体味语感,深入思考,领略精髓。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境界尤为高深。

第二步是“模仿诗”,这是锻炼写作能力的关键步骤。

模仿诗可以在语言、用词、意境等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的结构和特点。

在模仿时,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琢磨,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掌握描绘情感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然而,模仿不等于抄袭,应该注意保持自己的创新和独特。

第三步是“默写诵”,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提高口感和手感。

在默写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人的语言和节奏,感受情感的真实和魅力。

第四步是“反复练”,这是任何技能的必经之路。

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不断地琢磨和改进,才能将熟悉和掌握古诗的技巧。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句子的层次和呼吸,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第五步是“善用典”,这是诗歌的精华所在。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一)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2.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带来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即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诗的开头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的,从而了解了开头的内容。

(二)读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还是有以下两点很关键:1.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⑴结构章法〖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①绝句:前两句写景。

次、后两句抒情。

第四句最重要。

②律诗:前四句写景。

次、后四句抒情为主。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

写景为次。

下片:抒情为主。

⑵基本特点:情景结合a.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b.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2.反复品读关键语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

而其言语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句。

如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

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

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三)挖掘暗示信息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一、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

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

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5、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

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

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

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7、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

高中语文课件-1.如何读懂古诗

高中语文课件-1.如何读懂古诗

▪ (4)、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试着翻译 为白话文(个别字词难以理解,可暂时搁 置)
▪ (5)、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关键词、句,揣 摩诗歌蕴含的情感
▪ (6)、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捕捉 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 (7)、看命题者给出的所有题干,看看是否 有某种暗示
▪ (8)、综合以上各点,综合考虑诗歌所写内 容和蕴含的情感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 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 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 “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 意足、踌躇满志。
旨的关键句)
▪ (1)捕捉诗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 如:愁、喜、 客等等
▪ (2)抓抒情议论的句子点明感情的句子
▪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沦落天涯之 恨。
▪ (3)抓首句和尾句首句往往交代写作缘由或奠 定感情基调,尾句往往会直接点明主旨。
▪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春日忆李白》题目中的“忆” 就直接点出了对李白的思念与仰慕。再如《春夜喜雨》 《天净沙·秋思》
▪ 作用3:题目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歌内容。因为相同 的诗歌体裁,有大体相似的诗歌内容。如《鹧鸪天·送 人》《在狱咏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2.知作者
▪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 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 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 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 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二、把诗歌当做诗歌读
古诗词又不等同于一般的文言文,它是一 种很特殊的文学体裁,由于受格律的限制, 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省略 句。诗歌又是想象的产物,没有想象没有诗 歌;不会想象,难懂诗歌。
(1)句式倒装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请背诵下列两首诗,并谈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 在心头.
【例四】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孔雀东南飞》中的“适”字意义较多,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始适还家门”中的 “适”就可作“出嫁”讲,而“处分适兄 意”中的“适”就只能当作“适合”讲, “适得府君书”中的“适”是“刚刚”的 意思。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地把握。
(3)词类活用
在古诗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如“春风又 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形容词活用作动 词。在其他诗中我们也可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另外,词的双关义。在李商隐的《无题》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谐音双关“思”, 是说我的情思像春蚕吐丝那样,一直到死才可 完结。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不就是双关吗?
2.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如何读懂古诗词——100日入门经典诗词和传统文化

如何读懂古诗词——100日入门经典诗词和传统文化

如何读懂古诗词——100日入门经典诗词和传统文化
要读懂古诗词,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古诗词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艺术形式,了解其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含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化经典以及研究古代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资料来加深理解。

第二步:品味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往往凝缩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人情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尝试与诗人产生共鸣,体验其中的美感和情感,从而领略其艺术韵味。

第三步:解读古诗词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这些手法能够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并解读其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句的具体意义和隐含含义。

第四步: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
古诗词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格律,掌握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诗词的音律和格调。

可以学习古诗词的词牌和韵律模式,了解其中的规则和变化,以便更好地欣赏和领会古诗词的美感。

第五步:拓展阅读,增加诗词素材
要深入了解古诗词,需要进行广泛的阅读,扩充诗词的知识储备。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集,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进行系统的阅读和学习。

此外,还可以关注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词作品,从而拓展自己的诗词视野。

通过以上步骤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更好地读懂其中的内涵和韵味,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课件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课件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参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尾月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 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 起二绝句》)
【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明]金 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 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唐·罗隐 《寄南城韦逸 人》
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 台·西湖春感》
C.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 士》
悱之情,而王维抒发的却是因“好道”而归隐,享受“兴来每独往”的悠 闲自在自得其乐之情;②面对“白发”“水穷处”同样的迟暮困窘之境, 带给孟浩然的感觉是“催人老”的感慨,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带给王维 的却是“”的洒脱。截然不同的感受,体现出二人内心迥然相异的感情。
14. (3分)A 15. (3分)B 16. (6分)
16.刘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 项是(3分)
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唐庚《春日郊外》)
D.万壑有声含晚簌,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八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方法一:读标题
诗歌题目
可知的信息
旅夜抒怀(杜甫)
表明时间、背景
琵琶行 (白居易)
表明诗歌体裁
咏柳 (贺知章)
表明写作对象 暗示写作手法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概括写作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揭示地点 诗歌类别
表明情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读标题
为什么要读标题?标题有哪些作用呢?
1、概括诗歌内容。 2、交代写作缘由。 3、奠定诗歌情感基调。 4、交代诗歌类型,表明诗歌体裁。 5、表明写作对象,暗示写作手法。
练习: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 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思考: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中“故乡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由此不难看出诗中 流露出了诗人和陶渊明一样厌弃官场、归隐田 园的情怀。
问题:你认为作者在诗中对李白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方法四:读意象
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融入诗人
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领悟“意象”中的寓意,就能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与情感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满、 缺憾;幽静、美好

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这首表世人达了皆欲作杀者,对吾意李独白怜的才。同情、 担忧和思敏念捷诗,千抒首发,飘了零自酒己一杯对。李白怀 [注才]不这首遇诗的写匡于山感客居慨读成书,都处初并期,,期头杜白待甫好此李时归辗白来转。结得悉束李白飘已在 流 零匡放山夜生:郎活指途李中后白获少释,时,回读遂书有到的感大而四匡作川山。(来今世四人。川:北指统部治)集。团中的人。

临场读懂一首诗的方法

临场读懂一首诗的方法
注 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答:①点明写作对象,点明诗的类别;②暗 示写作特色。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①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 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 ①争:怎。 2.
2.答:“闲”。“闲”既统率全文,又是 词眼。集中体现了作者悠闲而又无奈、壮志 难酬的感情。
方法三 明暗示信息 方法点拨: 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注释、背景提示 和题目等。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1.注释的暗示 不是所有考题都有注释,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注释 虽短短一两句,却是命题人给你的暗示,从而降低试题难度。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 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 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2.题干的暗示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指全 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 (哪一联、哪一句)。借助题干可以帮助考生更进一步深入体 会诗歌内容,有时甚至直接告诉你答题方向。这叫借题解 文法、借题解题法。如2010年四川卷第12题第(2)问“本词 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伤感”则告诉你本词的感情, 你只要答出因何伤感即可。
解析: 上片写采药归来独沽酒,下片写醉后弄舟江湖间。词人 罢职归乡后,闲居山阴,“壮士凄凉闲处老”,“幽谷云萝 朝采药”,词人治国之志难以实现,就采药治民,买醉茅店。 “独寻”二字写出了罢官后的寂寞、悠闲。作者独酌村店新 酿,但见暮山千叠,长烟落日,听得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这几句,写千嶂笼烟,可见江南青山之秀润,处处渔唱,可 想象江上渔舟之悠闲,加上新酒初熟,香溢茅店,声香嗅味, 皆助酒兴,词人不由得陶然醉乎其间,由此引出下片醉弄扁 舟的兴致。耳听渔歌而心羡江上,清风白云,取之不竭,词 人不禁生出泛扁舟之意,沉醉后疏狂放纵,无所顾忌更不怕 连天波浪。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无拘无束,友渔樵、钓 明月,真正享受一回清闲人滋味。

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即通常在 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 就可以知道诗的开头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 的,从而了解了开头的内容。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二、读正文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①结构章法: 1、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次, 2、绝句前两句叙事写景,(次)后两句抒情。 诗 (主)(第四句最重要) 3、律诗前四句叙事写景,(次)后四句抒情。 (次) 有的诗歌还将就起承转合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 写景(次) 词 尾句过渡 下片:抒情。(主)
答案:
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 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 沉寂、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 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 活,余味无穷。
典型试题
例10、以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为例来 看说说起、承、转、合对懂诗、解题的 帮助。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2021327chenli66读懂诗的一般步骤1看标题写作缘起时间处所人物场合感情基调如望月怀远春夜喜雨旅2看作者时代身世生平思想风格流派3通词句抓情感词认清歧义理顺倒文解读典故推断品味关键字词概括句义4味意象形声色质味及修饰语5入意境设身处地涵泳品味领悟其中的情7认技巧结构关系类语意关系类表达方式类主要是写景抒情方式语句修辞类8看注释难字或有典故时代背景2021327chenli67诗歌鉴赏答题规范
诗歌创作的大致“套路”:起、承、转、合。 起句:写景叙事。 承句:承接上文,继续写景,叙事。 转句:笔锋逆转,引向抒情,议论。 合句: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22
③读懂诗歌思路----起、承、转、合。
“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 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 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 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 渲染映衬。

读懂古诗典故的方法

读懂古诗典故的方法

读懂古诗典故的方法
1.了解历史背景:古诗词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如果想要理解其中的典故,就要先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注重语言表现:古诗词的语言表现非常重要,诗人往往会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来展现典故的内涵,因此读者需要注重细节,领悟诗人的语言艺术。

3.比较理解:有些典故可能在不同的诗词中出现,读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的典故,逐渐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4.查找相关资料:在阅读古诗词时,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典故,可以查找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辞书,加深对其的认识。

5.遇到生僻字要查字典:古诗词中常出现生僻的字词,如果不理解其含义,就无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因此,遇到生僻字一定要及时查字典,增加词汇量。

- 1 -。

古诗读懂最简单三个步骤

古诗读懂最简单三个步骤

古诗读懂最简单三个步骤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怎么读懂古诗,其实很简单,就三个步骤哦!第一步,了解背景。

每首古诗都有它诞生的时代和作者的经历,就像一个人的成长故事。

比如说李白的《静夜思》,咱们得知道李白当时在异乡漂泊,思念家乡,这样再读这首诗,就能感受到他那种深深的孤独和对家的眷恋啦。

第二步,读懂字词。

古诗里的字词有时候和咱们现在说的不太一样,可别迷糊哟!像“停车坐爱枫林晚”里的“坐”,可不是咱们平常坐椅子的“坐”,而是“因为”的意思。

把这些关键的字词搞明白,整首诗的意思就能清晰不少。

第三步,感受情感。

古诗都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开心、悲伤、愤怒、思念……各种各样。

像杜甫的《春望》,从诗里能体会到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只要咱们按照这三步来,古诗就不再是那让人头疼的“天书”啦,而是能和咱们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没那么难啦?稿子二嘿,小伙伴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读懂古诗最简单的三个步骤,准备好小耳朵听哟!第一步呢,就是大声朗读。

别小看这一招,读着读着,古诗的韵味就出来啦。

就像唱歌一样,有了旋律,感觉就来了。

而且读多了,那些生僻的字呀,拗口的句子呀,也变得顺溜了。

第二步,发挥想象。

古诗里的画面可美啦,咱们要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呈现出来。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想象一下两只可爱的小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枝头欢快歌唱的样子,是不是特别生动?第三步,联系生活。

古诗虽然是古代的东西,但里面的情感和咱们现在是相通的。

比如相思之情,咱们在离开家人朋友的时候也会有呀。

这样一联系,就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情啦。

这三个步骤是不是挺简单的?快去试试,说不定你会发现古诗的世界超级有趣哟!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祝大家读诗愉快!。

怎样读懂古诗词

怎样读懂古诗词

怎样读懂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情感和生活。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读懂古诗词并非易事。

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古诗词呢?首先,要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

每一首古诗词都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作者的经历、遭遇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因素都会对作品产生影响。

比如,杜甫的《春望》,如果我们不了解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很难深刻体会到诗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所蕴含的沉痛和忧思。

其次,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的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官职名称等,在古诗词中时有出现。

比如,“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江州司马”,了解古代官职的设置,才能明白作者此时的处境。

还有,古代的节令、服饰等知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词的内涵。

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如果不明白春节换桃符的习俗,就难以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氛围。

诗词的格律和韵律也是读懂古诗词的关键。

古诗词在格律上有严格的要求,包括平仄、押韵等。

通过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我们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押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此外,要留意古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

意象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感的具体事物,如月亮常代表思乡,梅花常象征高洁。

而典故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比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运用了庄生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如果不了解这些典故,就很难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复杂情感。

多读多背也是提高古诗词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

读得多了,自然会对古诗词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有更敏锐的感知。

而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同一首诗词,往往会有不同的感悟。

在阅读古诗词时,还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

诗词的篇幅往往有限,但所传达的意境是无限的。

我们要在脑海中构建出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才能更真切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解读】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人们 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 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 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读正文,抓关键点
• 6、圈关键词句,把握情感
• 画出直接表达情感倾向的词语,特别是主观感情色彩比较浓的 词语如愁、喜、客等。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5题。(11分)
读标 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 题 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①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
想 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
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
户临西园”。 (点题)
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句就有“寒月上东
岭,泠泠疏竹根”。
读 诗
③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 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作者
标题 《残春旅舍》
蕴含信息
①点明了时间(残春);②点明了地点 (旅舍);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残)。
2015·福建卷
《秋夜纪怀》
①点明了时间(秋夜);②交代了写作 目的(纪怀)。
2014·全国大 纲卷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 居》
①点明了地点(南溪);②交代了写作 缘由(寻);③提示了写作对象(常山 道人隐居)。

• 一、读懂诗歌的一些方法
• 1、抓标题,找准理解的切入点。
•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 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 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 鉴赏的向导。它或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 歌内容,或奠定情感基调或点明主旨。
例如:
诗题
• 意象——富含情感的形象。
• 惯用意象表达特定情感,如杨柳——惜别怀远;秋 风——倦宦思归;归雁——游子思乡;明月——离 愁、团圆等。
• 汴河曲 唐 李益 •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 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陶渊明在田园中能找到慰藉,显得 悠然自得。本诗作者却在闲逸的情调中, 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
总之,只要留意诗歌的这些或隐或显的 细节,加上平时掌握的诗歌知识,在考场 上就能在短时间内读懂一首诗。
第三步:读正文 诗歌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 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还 是有几点很关键:
如何读懂诗歌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
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 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 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 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即时应用]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采 用了何种手法? 答: (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 答:
下片阕:抒情主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 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 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 景衬哀情等。
如:
诗歌
层次及内容
题 增子竹前瞻石坡画牧牧丛牛儿竹骑(并怪牛引石,) ,甚黄伯有庭时意坚①态,前 句四 为
解析:关注题干信息,提炼重要信息点。 题干(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采用了何种手法?” 信息提炼:①中间四句主要表达方式是描 写,主要内容是景物画面,采用了某种需 要深入探讨的表达技巧。
②这种表达技巧是在描写某种景物画面时 运用的,所以,深入思考还是要立足于描 写景物常用的技巧。
2014·广东卷
《望江怨·送别》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②暗 示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怨)。
[即时应用] 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 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 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 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 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 正是该诗的思路。
• 2、抓作者,知人论世
•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 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 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 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 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 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 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 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 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 【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 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 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 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 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 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 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 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边塞诗)。
诗题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 《左迁至 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蓝关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示侄孙湘》
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
《梦游天 姥
吟留别》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 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 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 法)。

卷别
2015·全国新 课标卷Ⅱ
戏咏。
第一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层次。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分别写了石、 竹、牧童、老 牛四个物象, 构成一幅完整 的画面。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后四 写了作者由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
句为 第二
画中的内容 而生发出的
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层次。 感想。
题干(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 渊明有何不同?” 信息提炼:本诗在情感态度上与陶渊明 在田园隐逸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隐居田 园,悠然自得”的感受有可比之处,但 又有所不同,要回到诗中关注这种共同 点,更要明辨这种不同。
参考答案:(1)诗歌中间四句描绘出了一幅 山家秋晚图:树木都已披上秋色,夕阳西 下,给山峰涂上了余晖,牧人从山中赶着 牛群归来,猎马也驮着猎物回来了。由远 及近,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介绍相关诗句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暗示本诗的思想 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 贬官或流放之际”类 似的注解
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 实不满,或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深 层原因有关
4.抓题干,把握暗示信息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
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 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 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 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诗近体诗绝 句律句 抒诗: 情:前前第两四四句句句写写最景景重次要次,,后后两起有承的转诗合讲究

四句抒情主


首句渲染气氛
词上片阕主尾句句写过景渡
写景次
的另心外情,很古寂人寞还有。一那个么写,作作习者惯为,通何常会在寂诗寞的呢开?头再一 两句联就系破写题、作点背题景。就这可样知,晓我们了就。可带以着依对据标标题题,的了疑解问,
开头我的们内读容。懂了该诗。
• 诗题的作用
• 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 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 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 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 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③棰:鞭子。
[即时应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苦 寒 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②,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③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 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 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 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读正文,抓关键点
5.抓意象 ,体悟意境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
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 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