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古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 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 答案1.BE(B“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2分)(E“语言直
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多处运用比喻,委婉含 蓄)
• 2.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 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 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 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解析:关注题干信息,提炼重要信息点。 题干(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采用了何种手法?” 信息提炼:①中间四句主要表达方式是描 写,主要内容是景物画面,采用了某种需 要深入探讨的表达技巧。
②这种表达技巧是在描写某种景物画面时 运用的,所以,深入思考还是要立足于描 写景物常用的技巧。
戏咏。
第一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层次。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分别写了石、 竹、牧童、老 牛四个物象, 构成一幅完整 的画面。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后四 写了作者由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
句为 第二
画中的内容 而生发出的
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层次。 感想。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 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 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读正文,抓关键点
5.抓意象 ,体悟意境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
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 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2014·广东卷
《望江怨·送别》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②暗 示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怨)。
[即时应用] 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 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题干(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 渊明有何不同?” 信息提炼:本诗在情感态度上与陶渊明 在田园隐逸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隐居田 园,悠然自得”的感受有可比之处,但 又有所不同,要回到诗中关注这种共同 点,更要明辨这种不同。
参考答案:(1)诗歌中间四句描绘出了一幅 山家秋晚图:树木都已披上秋色,夕阳西 下,给山峰涂上了余晖,牧人从山中赶着 牛群归来,猎马也驮着猎物回来了。由远 及近,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意象——富含情感的形象。
• 惯用意象表达特定情感,如杨柳——惜别怀远;秋 风——倦宦思归;归雁——游子思乡;明月——离 愁、团圆等。
• 汴河曲 唐 李益 •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 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③棰:鞭子。
[即时应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苦 寒 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②,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③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 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
[即时应用]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采 用了何种手法? 答: (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 答: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诗近体诗绝 句律句 抒诗: 情:前前第两四四句句句写写最景景重次要次,,后后两起有承的转诗合讲究
四句抒情主
首句渲染气氛
词上片阕主尾句句写过景渡
写景次
如何读懂诗歌
•
•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
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2)陶渊明在田园中能找到慰藉,显得 悠然自得。本诗作者却在闲逸的情调中, 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
总之,只要留意诗歌的这些或隐或显的 细节,加上平时掌握的诗歌知识,在考场 上就能在短时间内读懂一首诗。
第三步:读正文 诗歌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wenku.baidu.com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 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还 是有几点很关键:
•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 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 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 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介绍相关诗句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暗示本诗的思想 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 贬官或流放之际”类 似的注解
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 实不满,或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深 层原因有关
4.抓题干,把握暗示信息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
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 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 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 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二、带着标题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
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 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 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 【解读】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人们 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 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 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读正文,抓关键点
• 6、圈关键词句,把握情感
• 画出直接表达情感倾向的词语,特别是主观感情色彩比较浓的 词语如愁、喜、客等。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5题。(11分)
的另心外情,很古寂人寞还有。一那个么写,作作习者惯为,通何常会在寂诗寞的呢开?头再一 两句联就系破写题、作点背题景。就这可样知,晓我们了就。可带以着依对据标标题题,的了疑解问,
开头我的们内读容。懂了该诗。
• 诗题的作用
• 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 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 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 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 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
醉落魄
•
范成大
•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 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 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悦)
• [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 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 即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
• 一、读懂诗歌的一些方法
• 1、抓标题,找准理解的切入点。
•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 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 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 鉴赏的向导。它或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 歌内容,或奠定情感基调或点明主旨。
例如:
诗题
读正文,抓关键点
• 7、明典故 •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
•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 【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 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 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 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 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 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 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 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 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 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 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 正是该诗的思路。
• 2、抓作者,知人论世
•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 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 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 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 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 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 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 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 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 春日即事 李弥逊 •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 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 的地方。
标题 《残春旅舍》
蕴含信息
①点明了时间(残春);②点明了地点 (旅舍);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残)。
2015·福建卷
《秋夜纪怀》
①点明了时间(秋夜);②交代了写作 目的(纪怀)。
2014·全国大 纲卷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 居》
①点明了地点(南溪);②交代了写作 缘由(寻);③提示了写作对象(常山 道人隐居)。
(边塞诗)。
诗题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 《左迁至 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蓝关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示侄孙湘》
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
《梦游天 姥
吟留别》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 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 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 法)。
例
卷别
2015·全国新 课标卷Ⅱ
• 3、抓注释,了解相关背景
•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 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 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 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 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注释内容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作用 帮助读懂诗句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重要信息
《咏素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
蝶诗》 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鹊桥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 仙·七夕》 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
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征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
人怨》 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
下片阕:抒情主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 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 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 景衬哀情等。
如:
诗歌
层次及内容
题 增子竹前瞻石坡画牧牧丛牛儿竹骑(并怪牛引石,) ,甚黄伯有庭时意坚①态,前 句四 为
读标 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 题 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
①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
想 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
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
户临西园”。 (点题)
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句就有“寒月上东
岭,泠泠疏竹根”。
读 诗
③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 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作者
•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 答案1.BE(B“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2分)(E“语言直
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多处运用比喻,委婉含 蓄)
• 2.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 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 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 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解析:关注题干信息,提炼重要信息点。 题干(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采用了何种手法?” 信息提炼:①中间四句主要表达方式是描 写,主要内容是景物画面,采用了某种需 要深入探讨的表达技巧。
②这种表达技巧是在描写某种景物画面时 运用的,所以,深入思考还是要立足于描 写景物常用的技巧。
戏咏。
第一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层次。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分别写了石、 竹、牧童、老 牛四个物象, 构成一幅完整 的画面。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后四 写了作者由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
句为 第二
画中的内容 而生发出的
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层次。 感想。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 边疆骤冷,战士们衣薄难眠;后四句为第二层, 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
读正文,抓关键点
5.抓意象 ,体悟意境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
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 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2014·广东卷
《望江怨·送别》
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②暗 示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怨)。
[即时应用] 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 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题干(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 渊明有何不同?” 信息提炼:本诗在情感态度上与陶渊明 在田园隐逸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隐居田 园,悠然自得”的感受有可比之处,但 又有所不同,要回到诗中关注这种共同 点,更要明辨这种不同。
参考答案:(1)诗歌中间四句描绘出了一幅 山家秋晚图:树木都已披上秋色,夕阳西 下,给山峰涂上了余晖,牧人从山中赶着 牛群归来,猎马也驮着猎物回来了。由远 及近,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远 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 意象——富含情感的形象。
• 惯用意象表达特定情感,如杨柳——惜别怀远;秋 风——倦宦思归;归雁——游子思乡;明月——离 愁、团圆等。
• 汴河曲 唐 李益 •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 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③棰:鞭子。
[即时应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苦 寒 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②,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③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 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热官:指有权势的大 官僚。③帏箔:帐幔和帘子。
[即时应用]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歌中间四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采 用了何种手法? 答: (2)陶渊明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本诗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与陶渊明有何不同? 答: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诗近体诗绝 句律句 抒诗: 情:前前第两四四句句句写写最景景重次要次,,后后两起有承的转诗合讲究
四句抒情主
首句渲染气氛
词上片阕主尾句句写过景渡
写景次
如何读懂诗歌
•
•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
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2)陶渊明在田园中能找到慰藉,显得 悠然自得。本诗作者却在闲逸的情调中, 透露出几分彷徨与苦闷。
总之,只要留意诗歌的这些或隐或显的 细节,加上平时掌握的诗歌知识,在考场 上就能在短时间内读懂一首诗。
第三步:读正文 诗歌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wenku.baidu.com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 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还 是有几点很关键:
•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 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 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 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介绍相关诗句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暗示本诗的思想 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 贬官或流放之际”类 似的注解
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 实不满,或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深 层原因有关
4.抓题干,把握暗示信息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
三大要素: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 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 哪一句等)。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 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二、带着标题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
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 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 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 【解读】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人们 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 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 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读正文,抓关键点
• 6、圈关键词句,把握情感
• 画出直接表达情感倾向的词语,特别是主观感情色彩比较浓的 词语如愁、喜、客等。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5题。(11分)
的另心外情,很古寂人寞还有。一那个么写,作作习者惯为,通何常会在寂诗寞的呢开?头再一 两句联就系破写题、作点背题景。就这可样知,晓我们了就。可带以着依对据标标题题,的了疑解问,
开头我的们内读容。懂了该诗。
• 诗题的作用
• 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 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 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 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 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
醉落魄
•
范成大
•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 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 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悦)
• [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 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 即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
• 一、读懂诗歌的一些方法
• 1、抓标题,找准理解的切入点。
•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 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 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 鉴赏的向导。它或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 歌内容,或奠定情感基调或点明主旨。
例如:
诗题
读正文,抓关键点
• 7、明典故 •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
•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 【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 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 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 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 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 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 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 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 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 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 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 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 正是该诗的思路。
• 2、抓作者,知人论世
•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 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 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 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 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 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 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 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 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 春日即事 李弥逊 •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 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 的地方。
标题 《残春旅舍》
蕴含信息
①点明了时间(残春);②点明了地点 (旅舍);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残)。
2015·福建卷
《秋夜纪怀》
①点明了时间(秋夜);②交代了写作 目的(纪怀)。
2014·全国大 纲卷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 居》
①点明了地点(南溪);②交代了写作 缘由(寻);③提示了写作对象(常山 道人隐居)。
(边塞诗)。
诗题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 《左迁至 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蓝关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示侄孙湘》
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
《梦游天 姥
吟留别》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 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 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 法)。
例
卷别
2015·全国新 课标卷Ⅱ
• 3、抓注释,了解相关背景
•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 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 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 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 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注释内容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作用 帮助读懂诗句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重要信息
《咏素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
蝶诗》 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鹊桥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 仙·七夕》 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
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征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
人怨》 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
下片阕:抒情主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 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 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 景衬哀情等。
如:
诗歌
层次及内容
题 增子竹前瞻石坡画牧牧丛牛儿竹骑(并怪牛引石,) ,甚黄伯有庭时意坚①态,前 句四 为
读标 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 题 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
①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
想 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
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
户临西园”。 (点题)
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句就有“寒月上东
岭,泠泠疏竹根”。
读 诗
③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 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