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牲畜林》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 牲畜林
作品导读 小说描写了一个传奇故事:农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德国兵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外一个,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生怕误伤了牲畜……实际上小说写的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

“牲畜林”是一个特殊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树林与牲畜们仍然生机勃勃,完全没有对战争的恐惧。

正是这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是杀死战争这妖魔的基础。

这就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课前自主学习
1.记字音
(1)栖.息(qī) (2)毡.
帽(zh ān ) (3)马厩.(jiù) (4)鹪鹩..
(jiāo _liáo) (5)豚.鼠(tún) (6)绰.
号(chuò) (7)膘.肥体壮(biāo ) (8)大腹便便.
(pián) (9)打量.(li ɑng) (10)挨.
门挨户(āi ) (11)不寒而栗.
(lì) 2.识字形
(1)⎩⎨⎧ chóu (稠)密chóu (惆)怅 (2)⎩⎨⎧ 板lì(栗)罂sù
(粟) (3)⎩⎨⎧ xiù(嗅)觉xiù(溴)元素 (4)⎩⎨⎧
chuò(绰)号泥nào (淖) (5)⎩⎨⎧ sī(厮)杀sī(撕)裂
sī(嘶)叫
(6)⎩⎨⎧ miǎn (腼)腆沉miǎn (湎)miǎn (缅)怀 (7)⎩⎨⎧ bié
(蹩)脚biē(憋)闷
鱼biē(鳖)
(8)⎩⎨⎧ miáo (瞄)准扫miáo (描)抛máo (锚)
3.辨词语 (1)贸然 冒然
①你这样 下结论、不好。

②她急着把这件事告诉丈夫,又不敢 地跑到地里去。

(2)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①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珍宝 ,吸引了许多顾客。

②松树林里,松果密密麻麻落在地上,。

辨析:(1)两者都有“轻率”的意思。

但“贸然”侧重在礼貌、语言、态度上,“冒然”侧重指动作。

(2)①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形容很多。

②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形容数量多,而且容易得到。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比比皆是”侧重指多,“俯拾即是”侧重表示容易得到。

二者适用对象也不同:“比比皆是”既可指物,也可指人;“俯拾即是”只能指物,并且一般是较小的东西、例证、错别字等。

答案(1)①贸然②冒然(2)①比比皆是②俯拾即是
4.走近作者
卡尔维诺(1923~1985),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圣地亚哥的拉斯维加斯小镇。

童年时就离开古巴回意大利。

卡尔维诺天生聪颖,十几岁就开始创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了意大利抵抗组织,战后定居于都灵,并得到了文学学士学位,同时为共产党的周刊出版社工作。

1985年9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意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终年62岁。

就这样,卡尔维诺带着他那一个个童话般“尽善尽美的梦”,离开了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他用小说创作向人们展示了人生哲理,孜孜不倦地启迪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和现实社会予以深入的思考,为探索文艺创作的新天地而奉献了一生。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寒冬夜行人》《□01我们的先人》,三部曲:《分为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

另编有《意大利童话》。

意大利新闻工作者,短篇小说家,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

5.背景解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卡尔维诺积极参加了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活动。

面对德意志法西斯的疯狂进攻和扫荡,意大利人民不屈不挠,浴血抗击,表现了英
勇的革命精神。

作家看到了抗战者的无畏和乐观向上的战斗风貌,写下了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牲畜林》来为抗战活动助威,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嘲弄和抨击。

6.相关知识
后现代主义
其也称“后现代派”,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现代主义。

由于“二战”的影响,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社会上泛滥,文坛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新的现代派文学流派,如法国以萨特、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以尤奈斯库、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以阿兰·罗布—格里耶为代表的新小说派等,美国的“后现代派”势力强大,派别繁多。

后现代派作家与传统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决裂并以实验性的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新颖的写作模式。

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认为是“后现代派”的代表作。

课上交流探究
1.文脉梳理
2.文本研读
(1)文中第2段描写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
[点拨]文中第2段作者用很轻松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动物世界,在这片小林子里充满了和谐的气息,生活着自由自在的动物。

而这一片和睦,也是当地村民的生活反映,他们渴望这种平淡自由的生活,但侵略者的战争将这一切碾得粉碎,不仅人们的平静生活被打破,连牲畜们的一切也被搅乱。

第2段
的描写既回应了题目,又为后文故事设置了一个背景,参加反侵略战斗的不仅仅是人,连动物们也加入了这场斗争,幽默含蓄地表现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2)朱阿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点拨]①朱阿外形似小丑,爱喝酒(所以有手颤的毛病),惜财(因此为了唯一的一头没来得及转移的花母牛又冒险回到村子),仇恨侵略者但胆小多虑(这使他长时间跟着那个傻气的德国兵不敢开枪又不舍离去)。

②淳朴善良。

当他的奶牛已脱离危险时,却并不放弃射杀德国兵的念头,且几次欲射又止,都可见他对其他老乡财产的关心以及朴素的民族意识,表现了其淳朴与善良。

(3)小说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
[点拨]“牲畜林”既是小说主题的要点,也是小说结构的要点。

从外貌来看,男主角朱阿是个近乎小丑的形象,他还是嗜酒过度的酒鬼、不可救药的劣等射手。

他不是英雄,而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就像在马戏表演中,小丑衔接起节目与节目。

是朱阿把一个德国兵间接引到“牲畜林”中来的(直接把他引来的,是一头牲畜:小母牛“花大姐”),也是朱阿的拙劣射术,使得各种牲畜有与德国兵轮番接触的机会,并最终使德国兵和树林里的野猫在悬崖面前丧生。

小说结构的要点是“牲畜林”,而朱阿回村找牛等一系列情节则将其组织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4)《牲畜林》使用了几次“延迟”,这样的“延迟”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
[点拨]《牲畜林》多次使用“延迟”,其中对表现主题作用较大的有五次:
最后,这次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

朱阿终于要射击了,这次是躲在他临时堆砌的掩体后面。

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这句话暴露出朱阿更深层的心理活动。

前面不开枪,不仅是因为怕误伤那些牲畜,而且也是怕没有打中德国兵,反被对方开枪还击。

这样的“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朱阿六次打算射击,其中五次准备射击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射击。

但这又不是简单地照搬民间故事的写法,而是有一些更深的意思在里面。

小说的结构和主题要点,都在于“牲畜林”这一意象。

延迟法的反复使用,使得各种牲畜(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

(5)这篇小说最后写道:“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

”综观全文,朱阿拙劣的射击技术和十分怯懦的心理素质,更多的倒像个小丑。

那么,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小丑呢?
答:
[点拨](观点一)他是一位英雄。

虽然文中的德国兵不是朱阿直接击毙的,但间接上也是因他而死,在这一点上他是有功的。

再者,朱阿的一举一动充满趣味,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欢乐;朱阿在一次次举枪而没有射击的犹豫不决中,也表现出他十分善良的一面,这与战争的残酷恰好形成鲜明对比。

英雄未必要有惊天动地的事业,只要是给人们带来好处的都是英雄,从以上角度来说,他当然是一位英雄。

(观点二)可参见“(3)小说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中的[点拨]关于朱阿形象的分析。

3.技法探微
(1)情节上成功设置危机
全文一直围绕着危机运转,德国鬼子进村了,农民们都赶着牲畜走进山林里,朱阿因为在树林深处砍柴,对村子里的事情毫不知晓。

这就出现了第一个危机:他在世上的唯一财产——奶牛“花大姐”还在家里呢!是冒险回村把“花大姐”救出来,还是安全地躲在树林里?小说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节奏中获得了结构的力量。

(2)“延迟”手法让文章跌宕起伏
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本文就是这样安排的:每当朱阿举起猎枪要向德国兵射击的时候,就会被阻止,而阻止的理由也在情在理。

(3)语言平实但又不乏幽默
①本文语言叙述沉稳,不蔓不枝,干净利落。

这在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反映出作者沉稳的心态和对战争的独特认识。

②语言又具有调侃意味,幽默风趣,把紧张激烈的战争情节置于近乎生活剧的节奏之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如:“一位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来到他身边。

‘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

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

’”③“没人愿和他一起去打猎,因为他会把铁砂粒打到同伴的屁股上。

”“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

”“朱阿一直跟着德国兵,像他一样,鼻子被荆棘划破,双脚陷入小溪,鹪鹩被惊得四处乱飞。

”……对如此重大的战争题材,作家在叙述中却十分活泼,不乏幽默,在故事的发展中洋溢着一种生活情趣,大大降低了战争的血腥和残忍的程度,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笔法,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感受战争中的精神风貌和心态。

素养拓展提升
1.写作素材
战争本来是十分残酷的,但在卡尔维诺的笔下,牲畜林是一个桃花源,那里没有血腥,没有杀戮,没有恐惧。

英雄朱阿和德国鬼子兵都成了小丑,朱阿和德国鬼子兵抗争的过程充满了笑料,作者借此表现了在战前的百姓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适用角度]“乐观”“笑对痛苦”等
2.美文欣赏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

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试想,如果王勃没有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吟唱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

“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

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

可悲可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

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

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

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

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还有嘴角边的甜甜的笑……
[点评]文章选取古代有名的文人志士遭遇仕途不顺和挫折时,令人佩服的胸襟和乐观态度,极具说服力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遭遇挫折,笑对痛苦,就会看到蓝天、白云、青草和嘴角边甜甜的笑。

文章用词恰当准确,文采飞扬,思想深刻,表达成熟,刻画深入,脉络清晰,让人心情豁然开朗,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课后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两名到新加坡交流的中国籍学生和朋友结伴到泰国普吉岛游玩,在著名观海景点拍照时,失足跌落,一人获救,另一人被海浪卷走,恐怕凶多吉少。

②明朝时期,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翡翠文化交流开始频繁,此时,翡翠多作为贡品献给当时的朝廷。

到了清朝时期,中国的翡翠文化进入了鼎盛时代。

③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福尧在为毕业生颁授学位典礼上的发言感人至深,“我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

A.遇险逐渐祈求B.遇难逐渐乞求
C.遇险逐步祈求D.遇难逐步乞求
答案 A
解析遇险:遭遇危险。

遇难:遭受迫害或遇到意外而死亡。

①句中“一人获救”,另一名学生“是否已经死亡”不能确定,宜用“遇险”。

逐渐:渐渐,表程度、数量等的变化缓慢而有序,多用于自然而然的变化。

逐步:表示行为或变化有阶段性且持续不断,多用于人为的变化。

②句有“自然变化”的含意,宜用“逐渐”。

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乞求:请求给予。

③句有“希望”之意,
宜用“祈求”。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伸手去抚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
....。

B.德国人七手八脚
....地在抓猪,想要紧紧地抱住它,但猪还是挣脱了。

C.山间小路以外的灌木丛和树林中,赶着母牛和小牛的人家,牵着山羊的
老太婆和抱着大鹅的小姑娘俯拾即是
....。

D.现在他可以肆无忌惮
....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答案 A
解析A.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使用正确。

B.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望文生义。

此处应用“手忙脚乱”;C.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形容多而易得。

不合句意。

此处应用“比比皆是”;D.肆无忌惮:指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忌(地做坏事)。

不合句意。

此处应用“毫无顾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每向上爬一层,那只下巴垂肉鲜红的火鸡,就跳到更上一层的树枝上,挺着胸脯,一直保持着开屏。

B.虽然兔子不时地变换姿势,但总是离不开准星。

C.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

D.石崖边上长着棵上面趴着一只大猫的角豆树。

答案 B
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姿势”;C.逻辑不当,“受到了”后应加“像”;D.语序不当,应改为“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战争题材影视作品,因为先天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恢弘磅礴的战斗场面等,长期为影视界所钟情。

,再现那些激荡人心的历史瞬间,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在当代荧屏上占据很大比重。

A.但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甚至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
B.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还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
C.其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剧中的历史事件有的还是国人亲身经历的
D.尤其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当下国人熟悉甚至亲历的历史事件
答案 D
解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语段讲述的是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为影视界所钟情。

语段开头提到“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而后引出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强调这类电视剧是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的一部分。

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和横线后的表述可知,所选语句以“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电视剧”领起后面的句子可以做到主语一致,故可排除B项。

分析横线前后的内容,发现在语意上并没有转折关系,故可排除A项。

根据“再现……”一句的句式特点可知,D项衔接恰当。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铁匠
[法]埃米尔·左拉
铁匠身材高大,当地没人能比。

他肩胛高耸,脸和手臂被炉中飞出的火星和锤下的铁屑染黑。

在他的方脸上,乱而密的头发下面,长着一双孩子般的眼睛,又大又蓝,亮如钢铁的闪光。

他下巴宽大,笑起来如同他的风箱,声震屋瓦。

当他用打铁养成的习惯有力的动作扬起胳膊的时候,他50岁的年纪和那举起的25斤重的铁锤相比,似乎算不得什么。

这把锤子,他管它叫“小姐”,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姑娘,从韦尔农到鲁昂,只有他一个人能舞得动她。

我在铁匠家里住了一年,整整一年,使我得以恢复健康。

本来我失去了喜怒
哀乐,失去了思想;我茫然不知所之,想找一个,给自己找一个平静的一隅,在那里,我可以工作,可以恢复我的精力。

一天晚上,我正在路上,已经走过了村子,我远远望见了那个火焰熊熊的铁匠铺,它孤零零地斜立在十字路口,门大敞着,火光照得交叉路口一片通红,连对面小溪旁边的一排白杨树也如同火把一样地燃烧着。

在静谧的暮色中,从两公里外的远处,传来有节奏的铁锤声,颇像一支愈来愈近的铁军的马蹄声。

我走过去,在敞开的门中站住,被一片光明、一片雷鸣般的响声包围。

看到这样的工作,看着人的手把烧红的铁棍弯曲拉直,我高兴,我的心里已经觉得有了力量。

那个秋日的晚上是我第一次看见铁匠。

他正在打制一个犁铧。

他敞着衬衫,露出粗糙的胸膛,伴着每一次呼吸,他的金属一样结实的肋骨骨架便清晰可见。

他身向后仰,猛地一使劲,把锤子打下去。

他不停地打着,身体柔软而连续地晃动着,肌肉绷得紧紧的。

铁锤循着固定的路线上下飞舞,夹带着火星,身后留下一道闪光。

铁匠用两只手舞动着“小姐”,而他的儿子,一个20岁的小伙子,钳子头上夹着一块烧红的铁,也在打着,他打出的声音沉闷,被老头子那可怕的姑娘喧嚣的舞蹈声盖住了。

当,当——当,当,好像是一位母亲在用庄严的声音鼓励一个孩子牙牙学语。

“小姐”舞着,摇着她裙衣上的金片,每当她从铁砧上跳起来的时候,她的腿根便在她所打造的犁铧上印上一道痕迹。

一条血样的火焰直冲到地上,照亮了两个打铁人的颧骨,他们长长的身影一直延伸到铁匠铺黑暗的角落里。

渐渐地,炉火变白了,铁匠停下手来。

他满脸漆黑,依着锤柄站着,甚至没有擦擦他脸上淋漓的汗水。

他的儿子用一只手慢慢地拉着风箱,在风箱的轰鸣声中,我听见他依然没有平静的两肋喘息着。

晚上,我睡在铁匠那儿。

我不再走了。

他有一间空屋子,在铺子的楼上,他把那间屋子给我,我也就接受了。

刚到五点,天还没亮,我便被卷入到主人的工作中去。

我被那座房子上上下下的笑声唤醒,它从早到晚总是热热闹闹的,无限欢乐。

在我的底下,铁锤飞舞。

我好像是被“小姐”从床上扔了下来,她敲着天花板,把我当成懒汉。

那间简陋的屋子,那个大衣橱,那张白松桌子和那两把椅
子,被震得乱响,仿佛是在向我呼喊动作快点。

我应该下楼了。

到了楼下,我看见炉子已经红了,风箱响着,一股蔚蓝和玫瑰色的火焰从煤上升起,风助火势,炉火宛如星光闪烁。

铁匠在准备一天的工作了。

他把铁放在角落里,翻着犁和车轮。

看见我,他把双手插在腰上,这个好人,他笑了,大嘴直咧到耳根。

看见我五点钟就被赶下床来,他高兴极了。

我看他是为敲而敲,早晨,他以他的铁锤做了一个奇特的报时钟,催人起床。

他把两只大手放在我的肩上,俯下身来,好像是在对一个孩子说话。

他对我说,自从我生活在他的废铁之中以后,我好多了。

每天,我们都坐在一辆翻倒的车屁股上一起喝白葡萄酒。

铁匠从不叫苦。

他一天打铁14个钟头,接连打上几天,到晚上还是很开心地笑着,一边用满意的神色抚摸着胳膊。

他从不悲哀,也从不厌倦。

我想即使房子倒了,他也能用双肩把它顶起来。

冬天,他说他的铁匠铺很暖和;夏天,他把门大开着,让干草的味飘过来。

当夏天来到的时候,傍晚,我走到他身边,在门前坐下。

我们是在山坡上,整个峡谷在我们眼前一览无余。

平坦广阔的田野在淡紫色的暮霭中消失在天边。

他看到这些,心里洋溢着幸福。

铁匠经常半真半假地说他是这些土地的主人,二百多年以来,这个地方用的犁都是铁匠铺提供的,这是他的骄傲。

没有他,一棵庄稼也不能生长。

田野五月变绿,六月变黄,是因为他出了力。

他爱庄稼,像爱自己的儿女,看到火热的太阳出来了,他就兴高采烈,遇到下冰雹,他就伸出拳头诅咒那些乌云。

他经常指给我看远处的某一块没有脊背宽的土地,告诉我说他某年某年造了一部犁给那块燕麦地和黑麦地使用。

到耕地的季节,他时常扔下锤子,走到路边上,手搭凉篷,看着。

他看着无数他造的犁正在开垦土地,划出田垄,正面,左面,然后右面,直到整个峡谷。

牲口拉着犁,缓慢地向前走着,好像正在行进中的队伍。

犁铧在阳光下发出银色的闪光,而他,扬起胳膊,叫我过去看那地耕得多棒!
我楼下叮叮咣咣的响声使我的血液中也有了铁,这对我来说胜似吃药。

我已经习惯于这种声音了,为了确信我在生活,我需要铁锤打在铁砧上的音乐。

我的房间,由于风箱的轰鸣而充满活力,我在那里重获我的思想。

当,当——当,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