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

教育学院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大学生就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年来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由于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变,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也发生着变化,其中择业效能感就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心理因素,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奔赴工作岗位,同时他们又处在“大四毕业综合症”的气氛中,呈现出迷茫、困惑、焦虑、不安、沮丧等各种心理状态。因此,本文想通过研究,一方面,了解分析大学四年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特点,并探讨其在性别、专业和专业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探讨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新的就业制度下大四学生的状态焦虑程度,以及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以便更系统详细的了解大四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及其心理状况,以便使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更为合理的职业指导。

同时,就业压力甚至提前进入大一大二学生的心灵,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当前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焦虑作一概念界定,并在介绍有关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以期为高校开展针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问题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概念界定

从一般意义上讲,焦虑是对预期中的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失败的一种情绪反应。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焦虑是一种强烈的苦恼和受挫的个人感觉和体验,因为焦虑是对不特定的、模糊的、无形的危险的反应,因此是一种模糊的反映,它产生的原因是个体本身所不知道的。其次,焦虑具有动机的意义。焦虑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也是一种情绪,而且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果引起焦虑的人或事物依然存在,那么这种焦虑的状态依然存在,个体就需要积极活动去改变(降低或避免)这种状态。因此,焦虑就成为个体行

为的心理源泉之一。再次,处在焦虑状态的人有外在的行为表现和躯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如不断踱步、说话颤抖等。焦虑实质上就是由外在的模糊的危险的刺激(包括人或事)所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对于大学生就业焦虑,我们可做如下定义: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面对毕业求职问题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原初就业目标的就业失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根据Cattle 和SPIelberger的焦虑理论,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一般为短暂性的。特质焦虑则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时状态焦虑水平上升幅度较大,而特质焦虑水平上升幅度不大。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期间的焦虑主要是一种状态焦虑。

三、文献回顾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相关理论

2.1就业焦虑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就业焦虑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研究。王建平在《知识失业引发的社会心理效应》一文中指出,“知识失业将会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就业市场的一种持续的现象。知识失业的或然性会不断冲击各类毕业生乃至整个社会,会对人们产生重大的社会、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就业焦虑和风险恐惧,引发一系列的认知失调,导致强烈的失败和应激行为,对社会平等与公正的挑战,冲击中国公众的教育投资和消费心理。王本贤指出,“同青春焦虑、考试焦虑一样,大学生在择业时也会产生择业焦虑。”文章就就业焦虑的表现、危害产生原因以及预防和调适提出了应对方法。福州大学的郑少萍发现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着焦虑、焦躁、自卑等心理障碍和表现,提出应该针对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给予预防与调适。刘玉梅指出焦虑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导致大学生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业困扰、人际关系失调、就业与择业的苦恼以及恋爱挫折等”。

2.2涉及就业焦虑的实证性研究有3类

其一是利用自编的大学生特质焦虑问卷对1到4年级的大学生特质焦虑行了测查。结果表明,自编特质焦虑问卷可以提取五因子:就业焦虑、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健康焦虑和惧怕否定评价焦虑。也就是说这几个因子是大学期间困扰大学生的因素。在就业焦虑上,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其二是利用ZUNG氏焦虑量表(SAS)对大学生就业前情绪状态进行测评。其研究结果表明,大四学生焦虑水平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均为0.01水平上显著性差异。通过临界点的对照,发现焦虑得分达到临界值的达到1/2,女生的焦虑比率高于男性,其焦虑和抑郁的程度较严重,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其三是用状态特质问卷对大学生择业期间的焦虑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

果表明,择业情境导致大学生焦虑水平普遍提高,部分学生呈现过度焦虑状态,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受自身条件、个人理想、社会.

四、大学四年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四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存在显著的专业和专业性质差异,英语、中文和美术学专业的状态焦虑水平较低;而心理学、信息管理和会计专业则与之相反。不存在性别差异,但男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常模。

当前,造成大学生产生择业焦虑心理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的心理压力便越大,也越容易产生择业的焦虑心理。大学生们渴望自主择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而一旦求职的自主权送到手中时,他们真正面对择业的竞争、就业的风险以及各种信息的刺激时,反而感到无所适从。在目前的市场需求下,心理学、信息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当渺茫,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这一严峻的现实面前,更显得信心不足,焦虑水平过高。而且受传统的价值观影响,男生比女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大,毕业后意味着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重任,所以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职业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其后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男生比女生更显得焦虑一些。

4.3大学四年级学生择业效能感及其状态焦虑的关系分析

Bandura在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把焦虑看成是自我效能预期的一个“相互作用物”,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预期提高了,焦虑将减少。正如Bandura(1989)所认为的,焦虑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对自己能否处理、控制环境的能力产生怀疑,顾虑自己应对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引起痛苦的主要根源不是焦虑思维过程,而是个体对排除这种思维过程的无能感”。这种无能感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不足。该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理论。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感与其择业效能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即是说,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水平越高,则其状态焦虑程度越低。反之亦然。通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择业效能感对状态焦虑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所建立起来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的对临毕业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