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特点及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及措施探讨

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及措施探讨

随着江苏省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城市将以工业发展为主,城市开发力度不断增大,农业土地将被大量征用。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失去了大量农业用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分析和研究其他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有利于稳步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增加本地区农民收入,为我国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1]。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研究了江苏沿海开发背景下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目标,分析了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剖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及成因,提出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1国外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1.1美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美国作为一个地多人少的国家,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国土面积达到了937万km2,其中耕地面积约占1.87亿hm2,美国总人口30071万人,平均0.62hm2/人(2006年)。

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生产水平和个人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也是农产品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是因为美国最先推行农业现代化。

美国在农业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

1933年美国就通过了《农业调整法》,用法律规定的方式保证农产品价格,以此来保证本国农场主的经济收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病虫害,美国会将其列入政府应急处理事件,同时为受灾的农户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

1.2日本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日本拥有37.79万km2国土面积,其中479.4万hm2为耕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全国总人口达12746万人,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不足0.04hm2,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

日本人口密度比较大,多山丘岭、国土狭长,耕地分布相对较零散,地震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是一个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家。

日本的现代农业开始于明治维新,当时的日本政府偏向于西方化发展策略。

自1870年开始,日本不断从西方引进大型农业机械,想通过机械化作业来改变现有的农业耕种方式,但是由于日本国土与资源结构的限制,大型机械化生产模式并没有在日本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农业的重要性及我国现状分析

农业的重要性及我国现状分析

农业的重要性及我国农业现状分析摘要: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介绍来反映农业的重要性,并从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产业化四个角度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农业;重要性;现状分析一、农业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人口的奇迹,而且带动和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高,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既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不利冲击,同时也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影响。

(一)农业的多功能性1、粮食安全功能。

一个国家的农业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功能除了提供粮食这一特殊的商品外,还具有非商品功能,即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水平,减少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担忧,增加粮食安全的保障感,确保国家宏观战略的实现。

对于面临粮食短缺和购买力不足的国家,农业生产具有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特殊功能2、环境功能。

农业的直接环境收益包括,通过管理土壤和植物减少污染,通过多种植物轮作增加生物量和养分固定量,通过控制土壤侵蚀技术,提高生态系统的弹性等。

3、经济功能。

农业除了与其他部门一样具有提供产品和就业机会等传统的经济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经济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功能4、社会功能。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

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探析与对策研究

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探析与对策研究

的功 能 , 合 了技术创 新 和组 织 设 计 的 因素 , 而产 业 集群 综 因
在 整 合 力 、 争 力 、 引 力 、 响 力 等 方 面 又 超 乎 于 纯 市 场 和 竞 吸 影 政府 之上 , 仅 能为企 业带 来 设 施 同享 的外 部 规模 经 济 , 不 而
3 产业集 群 的优势 。产业 集群 充分 利用市 场 网络 通达 、 .

且有利 于专业 化协作 的开展 , 会带来 很多经 济 、 会 、 化 的 社 文
作用 和影响 。
1产 业集群 的基 本 特 征 。产业 集 群 具 有 以下 三 个基 本 . 特征 : 1 地域化 集聚 。产 业集 群最显 著 的特 征之 一 , 相 当 () 是
数 量 的 中 小 企 业 在 一 定 的 区 域 内 集 中 布 局 , 龙 头 企 业 带 由 动 , 套 企 业 跟 进 , 成 自发 性 企 业 群 , 过 衍 生 、 张 , 展 配 构 通 扩 拓 为 更 大 范 围 、 大 影 响 的 区 域 布 局 , 而 集 聚 生 产 要 素 和 释 更 从 放 规 模 效 应 。 ( ) 业 化 分 工 。专 业 化 分 工 形 成 的 社 会 化 分 2专 工 网络 , 人员 培训 、 售 网 络 的建 立 、 输 成 本 的降 低 、 把 销 运 原
功能完善 、 交易 费用低 廉 的优 势 , 深化 生产 专业 分 工 大量 将 生产 环 节转移 到企业 外部 , 集群 内部 形成 了一 个细 密 高效 在 的分 工体 系 , 减少 了在企 业扩 张过 程 中常常 出现 的 由于企 业 规模 扩大 所导 致的企 业 内部运行 的摩 擦成 本 , 使集 群 中 的每
生效 应 。集群可 以是 单 一 的领 域 , 不是 单 一 的 产业 , 但 围绕 专 门的技 术或产 品 , 一些 互 补 的 产业 可 产 生 共 生效 应 , 可 这 以使 集群 内企业 获得 规模 的经济 性和 范 围的经济 性 。 ( ) 3 可 以形 成协 同效应 。由于集群 内既 有竞 争又 有合作 , 既有 分 工 又有 整合 , 大量 的同类 企 业 几 乎 在 同一 时 期 , 同一 标 准 使 以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3篇】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3篇】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平均人口计算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

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体的增加和扩张,也意味着其质变,即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的文章3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篇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

现代化的农业道路还没用完全的普及,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还占主导。

因此,对于发展农业经济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

同时,中央推出了很多的惠农政策,大力扶植农业的发展。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指日可待。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加工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承待解决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皮鞋果冻等有毒食品陆续被人们所熟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食品安全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消费者的神经。

由于上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国内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相关加工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深受其害,在某些领域信任危机已影响到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当下的国产奶粉的消费遇冷就是很好的例子,问题亟需解决。

;2.农业生产主要经营模式落后我国农业主要经营模式以农户经营为主,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灵活有余,经济不足,其主要缺点表现在:规模分散,高投入低产出,竞争力弱,产品品质差异较大,不利于产业化经营管理。

;3.农业科技成果创新领域有限且转化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仍较低。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发展水平。

此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过于狭小,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领域,对于经济作物、工业原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药用作物的科技投入偏少,这也是国产大豆不敌洋大豆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应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1.完善农村金融制度。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策略[摘要]目前我国已是农业大国,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算不上是农业强国,在技术、农业生产率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是较大,同时,我国土地资源过于分散,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所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势在必行。

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期为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生产率;土地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关键,尽管目前我国已是农业大国,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算不上是农业强国,在技术、农业生产率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是较大,同时,我国土地资源过于分散,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所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势在必行,这将成为减小我国农业和发达国家农业差距的根本。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1.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情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的速度一直居高不下,在经济发达的地方,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已经着手发展,但是,我们知道,要想更好地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要积极完善相应机制。

然而,目前在政策机制方面,和农业经济有关的制度仍不完善,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

劳动力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因素,我国农业人口巨大,这些人的社保问题尽管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有待完善,这一方面的机制仍处于待完善状态,尤其是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地方,基本的养老问题,都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民没法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生产,选择外出打工,劳动力缺失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最近几年,我国开始重视生产工业化,在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上降低了很多,农业和工业相比,其规模化、现代化程度都有很大的差距。

农业经济的结构单一,这将十分不利于农业市场的开拓和发展,与此同时,农业基础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绝大多数的农业道路,承重不了大型的车辆,农业灌溉使用的水水质较差,电力方面的供应也不给力,信息化程度不高,这些因素,都将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现状与建议摘要:农村产业的充分发展,对于乡村的振兴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因此,如何使农村特色产业实现有效发展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说明了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产业振兴;农民;特色化一、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意义(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人文条件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在发展过程中,要对资源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其优势所在,并据此对产业的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

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且能够促进整体农业结构的优化。

(二)激活农村多种功能价值农村特色产业需要植根于农村,并且要依托于农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在生产过程中,要使农民成为主体。

同时,在不同主体之间,其利益并不冲突,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具体来讲,农村产业的发展,可以将农村地区的文化、生产、生活、生态等多个方面的价值功能有机融合,从而彰显农村多元化的价值。

由此可见,相较于以往单一的农村生产模式,特色产业的发挥可以使农村链条实现前后延长,从而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的科学化。

(三)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民富裕从多年的数据统计来看,工资及经营性的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所以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需要针对这两个方面拓展收入渠道。

一方面,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使农民在销售当中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

这不但可以使农民在经营活动中更加活跃,而且有利于保障农产品的利润,从而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另一方面,农村产业的发展可以使乡村企业成为附近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使农民可以就近就业。

这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而且能够促进农村的自我成长,从而使农村更加稳定,使农民提升幸福感。

二、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现状(一)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薄弱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和完善一些基础设施,例如道路交通、水电建设、网络建设和仓储物流等,只有建设和完善好这些基础设施,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

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模式

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模式

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我国产业经济也在不断演变。

从过去主要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经济,到今天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结构,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模式有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经济以快速增长为标志,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产能过剩等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在这一趋势下,传统产业正在加快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其次,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导,我国产业经济正加快向中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

传统的低附加值加工制造正在被高附加值的创新制造所替代。

创新和科技成为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不再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规模效益。

第三,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

过去,我国产业经济主要依靠资源的丰富和低成本劳动力来获得竞争优势。

但随着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我国正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

同时,我国也意识到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

最后,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新经济转变。

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电子商务、旅游等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新经济如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创业创新也不断涌现,为产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正朝着高质量、创新、绿色和服务化的方向转变。

在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上,传统产业升级、创新制造、技术创新、服务业发展和新经济崛起等都将成为未来的发展主题。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产业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引导,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绿色农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绿色农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绿色农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绿色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的一种农业形式。

它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有机、生态、可持续的转变。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对绿色农业的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

一、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生产方面,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向绿色有机转变,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稻田生态系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在流通方面,建立了一批绿色食品认证体系,推动优质绿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进入城市。

在消费方面,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销售市场逐渐扩大,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二、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绿色食品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等。

这些政策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济奖励,促进了绿色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三、技术创新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绿色农业也得到了技术支持。

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如生物技术、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等,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四、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绿色农产品以其无公害、绿色健康的特点,成为消费者健康生活的首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绿色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五、问题与挑战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导致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二是由于监管不力,一些农产品标注虚假绿色认证信息,消费者难以识别真假。

三是农民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程度不够,缺乏相关培训和支持。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17年末己经达到58.5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2017年末己降到10%以下,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相对较低,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党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更是进一步指明了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走好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纵观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产业融合。

凡是产业融合比较好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凡是产业比较单一,尤其是单纯依靠农业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相对落后。

日本和韩国在乡村振兴中以“六次产业”为重点,发挥产业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推动产业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兴起创意农业,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农村三产融合在我国总体上处于自发阶段,在覆盖领域、融合深度、惠及面等方面都很有限。

1、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刻内涵产业融合始于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逐步从技术视角拓展到产品、产业、市场视角。

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了“第六产业”的理念,他强调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内核”已基本形成共识。

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是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与交叉重组,融合的表征是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融合的结果是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更多的是从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出发的。

新时期发展的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论文】

新时期发展的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论文】

新时期发展的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摘要:新时期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强化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经济的大力发展可以促使农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高,还可以正确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最后促使农业产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次研究立足于新时期下如何强化农业产业经济做出相应的探讨,主要分析了在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加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针对措施,期望可以为后期强化农业产业经济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措施目前,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农业产品跟农业产业,核心内容是实现经济效益。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在上述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经营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化管理的实施;区域化布局以及加工系列化灯。

多种因素包括农科教、农工商、产供销等。

这样一来,在一体化经营体系的前提下,就可以做使我国农业逐渐走向与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一系列有效的自我调节、约束、积累以及发展。

并且还可以促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得到强化,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促使农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升,最后满足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1.新时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在农业产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也将会朝着几个方面发展:1.1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经济走向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走向现代化也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1.2信息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也不断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农业产业经济来说也必将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农业产业经济当中,不但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农业产业经济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业技术的信息交换,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效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

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农业产业化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农业,由此提升服务价值。

基于此,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主要形式入手,讨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现实意义,阐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如何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主要形式农业产业化就是及时把控市场信息,更新和拓展企业产业链环节,通过农业产销一体化让农业生产者、经销商、加工者成为命运共同体,然后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辐射周边产业,以此达到农业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

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农业产业化需要结合市场环境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发展农村企业实现生产与销售链条化,由此打造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

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与销售模式,农业产业化更加重视市场环境,需要改变以往农户生产分散、各自销售的局面,由此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

在农业产业化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实现链条化生产,也就是农业加工企业以及农产品生产具有一定指标,结合地方农业特色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生产实力。

从特点来看,农业产业化,需要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的相互配合,尤其是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做到利益共享,共同承担风险。

此外,农业产业化具有社会化以及集约化特点,要求农业产业化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立足自身优势,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农业产业化主要形式(1)农户和企业合作型该类型发展模式主要特征在于企业和农业直接产生联系,通过利益纽带达到相互合作的目标,也就是农户和企业要共同享受利益,并承担经济风险。

该模式下生产和企业经营模式要也要以开拓市场、招揽业务为直接出发点,然后农民结合订单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农产品,形成互惠互利的链条。

企业经营能力和农产品销售存在直接关系,企业也可以通过营销的方式促进销售。

不过该模式也存在弊端,也就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足,更加依赖于企业,而企业也可能操作不当造成农产品滞销,后续的利益分配也无法确保完全公平。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精)摘要: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中国农业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

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突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中国农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农业将逐步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农业转变,从而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农业、高原夏菜、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

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

因此,21世纪中国农业将要经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

20世纪末,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形势一直保持旺盛势头[1]。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自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非农产业发展迅速。

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财政收入的1/4、创汇的1/3、工业增加值的1/2、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3、农民收入的1/3来自乡镇企业。

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中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三、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中国农 业产 业化 经营 的发展 历程 中国是 ~个 农业 大国 ,与世 界上 发达 国家 比 ,农 业发展 滞 后 ,
的理论 体 系 ,进 而 用 来指 导 和 推进 全 国 农业 产 业 化 发展 。 不 同省 农业产 业化 起步 较晚 。但在 经历 了缓慢 曲折 的发 展阶段 之后 。随着 份 、不 同地 区发展很 不平 衡 ,大 都摸 着 石头过 河 。前进步 伐迟 缓 , 农村经 济管 理体 制的 改革 ,社会 主义 市场经 济 的发展 ,农村 改革 的
体 ,是市场 农业 的基本 经营 方式 。 发展农 业产 业化经 营 ,把农 产 品生产 、加 工 、销售连 成一体 , 并形成 有机 结合 、相 互促进 的经 营机 制 ,对 于调 动广 大农 民的积 极
() 业产 业化 经营 的奠基 阶段 2农
1 7 年至 1 8 年 是 农业 产业 化 的奠 基阶 段 。我 国农 业产 业 化 98 94
服 务 、企 业 化怜理 的总 称。 ”农业 产业 化的理 论研 究和 实践起 源于 度创 新理论 ,交 易费 用理论 和规 模经 济理论 。
十 九世纪 中叶的美 国等 西方发达 国家。 我国 的农业 产业 化 自上世纪
九 十年代 起发展 至 今 ,无论理论 还 是实践 都取 得 了一些成 功经 验 , 但 这些经 验往 往限 于局部 ,且 没有 及时 加 以整理和 深化 ,形成 完整
对策 。
[ 关键 词 ]农 业 产业 化经 营 问题 对策


引 言
农业产 业化 经营 是我 国农业 经营 体 制上继 “ 庭承 包经营 ”之 家
农业 产业 化是一 种全 新 的农业 发展观 ,它是农 业经 历 了原始农 后的 又一重 大创 造 ,是农业 组织 形式 和经 营机 制的创 新 。农 业产 业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农业经济年级 ****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2)引言 (3)一、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二)中央全面重视“三农”问题 (3)(三)农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4)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4)(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4)(二)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相对落后 (5)(三)农村劳动力过剩 (5)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一)政府失灵 (6)(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起直接影响作用 (6)(三)城乡企业发展遇挑战 (6)(四)农村基础设施成为投入盲点 (6)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7)(一)加强调整现行政策制度 (7)(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7)(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8)(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8)参考文献 (9)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因此,本文主要对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概括后,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6)2.1 农户家庭经营 (7)2.2 农民合作社 (9)2.3 农业企业 (10)2.4 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2)三、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13)3.1 农户家庭经营存在的问题 (14)3.2 农民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5)3.3 农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16)3.4 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17)四、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策 (18)4.1 加强政策支持 (20)4.2 提高农民素质 (21)4.3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2)4.4 创新金融制度 (24)五、结论与展望 (25)5.1 研究结论 (26)5.2 研究展望 (27)一、内容简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

本文档将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包括各类主体的数量、分布、经营规模等方面的数据统计。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主要涉及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市场准入等方面。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可以找出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拓宽市场渠道等方面。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姚成强(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涪陵408100)摘要:在“三农”政策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农业产业化又快又好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对策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

农业产业化不仅能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效应和农业的竞争质量,而且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因此,对农业进行产业化开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外延-4一提起农业,人们往往就与分散、落后、封闭、低效等概念联系起来,这是我国长期传统小农意识形成的格局。

由于农业长期不被“真正”重视,而使其浅层、中层、深层的矛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迭加,形成了最终的弱质性。

因此,必须对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创造一种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构建新的农业生产力,稳固和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

其战略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对农业进行产业化开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之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发展的客观事物,具有科学的内涵和广泛的实践基础。

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

土地不能有效转移、农户分散经营,使得大规模的、产业化的农业生产难以开展。

同时,农民思想意识滞后,认识不足,行动迟缓,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都很弱,我国农业和千千方万的农户都在面临适应市场的竞争。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法律策略研究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法律策略研究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法律策略研究【摘要】本文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法律策略进行了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首先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探讨了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因素以及农业产业化的法律政策现状。

并且详细阐述了法律支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以及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强调了法律策略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以及法律策略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我国、发展现状、法律策略、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法律政策、法律支持、法律体系、问题、建议、未来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正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探讨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因素,分析农业产业化的法律政策现状,并探讨法律支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建议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法律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产业化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随着“三农”问题的突出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三农行业培训课程资源整合指导书

三农行业培训课程资源整合指导书

三农行业培训课程资源整合指导书第1章三农行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4)1.1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4)1.2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5)1.3 农民职业培训需求与挑战 (5)第2章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6)2.1 课程体系设计原则与方法 (6)2.2 农业技术培训课程设置 (6)2.3 农村经济发展相关课程设置 (7)2.4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设置 (7)第3章师资队伍建设与整合 (7)3.1 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7)3.1.1 农业行业师资队伍总体概况 (7)3.1.2 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7)3.2 师资整合策略与途径 (8)3.2.1 师资整合原则 (8)3.2.2 师资整合途径 (8)3.3 师资培训与评价体系 (8)3.3.1 师资培训体系 (8)3.3.2 师资评价体系 (8)第4章培训资源整合 (8)4.1 政策与法规支持 (8)4.1.1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9)4.1.2 地方政策支持 (9)4.2 农业科研院所资源合作 (9)4.2.1 合作模式摸索 (9)4.2.2 人才与技术研发合作 (9)4.3 农业企业资源整合 (9)4.3.1 农业企业参与培训的优势 (9)4.3.2 农业企业资源整合策略 (9)4.4 社会力量参与 (9)4.4.1 社会组织参与培训的优势 (9)4.4.2 社会力量整合策略 (10)第5章培训方式与方法创新 (10)5.1 面授培训模式 (10)5.1.1 互动式教学 (10)5.1.2 体验式教学 (10)5.1.3 分组讨论 (10)5.2 网络培训模式 (10)5.2.1 在线课程学习 (10)5.2.2 在线直播授课 (10)5.2.3 在线答疑与讨论 (10)5.3.1 面授与网络相结合 (10)5.3.2 线上线下互动 (11)5.3.3 个性化培训方案 (11)5.4 实践操作培训模式 (11)5.4.1 案例教学 (11)5.4.2 模拟实训 (11)5.4.3 校企合作 (11)5.4.4 师傅带徒 (11)第6章农业技术培训 (11)6.1 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培训 (11)6.1.1 作物生长周期与生育特点 (11)6.1.2 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 (11)6.1.3 水肥一体化技术 (11)6.1.4 病虫害防治技术 (11)6.1.5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1)6.1.6 转基因作物种植技术 (11)6.2 畜禽养殖技术培训 (11)6.2.1 畜禽品种选择与选育 (11)6.2.2 饲料营养与配方技术 (11)6.2.3 畜禽饲养管理技术 (12)6.2.4 疫苗接种与疾病防治 (12)6.2.5 畜禽养殖环境控制 (12)6.2.6 生态养殖模式推广 (12)6.3 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培训 (12)6.3.1 农产品加工工艺与设备 (12)6.3.2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12)6.3.3 农产品保鲜与储藏技术 (12)6.3.4 农产品包装技术 (12)6.3.5 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 (12)6.3.6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营销 (12)6.4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技术培训 (12)6.4.1 农业机械操作与维修 (12)6.4.2 农业无人机应用技术 (12)6.4.3 农业物联网技术 (12)6.4.4 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2)6.4.5 智能农业技术 (12)6.4.6 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与推广 (12)第7章农村经济发展培训 (12)7.1 农村金融知识培训 (12)7.1.1 农村金融政策解读 (12)7.1.2 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 (12)7.1.3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 (12)7.2 农村市场营销策略培训 (13)7.2.2 农村市场营销策略 (13)7.2.3 农村电子商务 (13)7.3 农村旅游资源开发培训 (13)7.3.1 农村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13)7.3.2 农村旅游产品设计 (13)7.3.3 农村旅游市场营销 (13)7.4 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培训 (13)7.4.1 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3)7.4.2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 (13)7.4.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3)第8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14)8.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14)8.2 农民创业培训 (14)8.3 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14)8.4 农民职业素养培训 (14)第9章培训效果评价与反馈 (15)9.1 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5)9.1.1 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 (15)9.1.2 参与度与互动性 (15)9.1.3 培训满意度 (15)9.1.4 培训成果应用 (15)9.2 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15)9.2.1 问卷调查法 (15)9.2.2 观察法 (15)9.2.3 访谈法 (16)9.2.4 数据分析法 (16)9.3 培训反馈与改进 (16)9.3.1 优化培训内容 (16)9.3.2 提升讲师水平 (16)9.3.3 改进培训方式 (16)9.4 培训成果转化与应用 (16)9.4.1 加强跟踪指导 (16)9.4.2 搭建交流平台 (16)9.4.3 建立激励机制 (17)第10章培训项目管理与持续发展 (17)10.1 培训项目管理策略 (17)10.1.1 项目目标明确:根据培训需求,设定具体、可衡量的培训项目目标,保证培训成果的达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特点及现状研究
作者:王凡一
来源:《山西农经》2015年第06期
摘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但关系到民众对衣食住行等基本层面的物质与生存需求,而且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起码的原料应用。

经济水平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与农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曰农业经济曰产业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5)06-0019-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文献标志码:A
新中国建国以前,由于西南地区长期以来战乱频繁、民族林立,所以不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对此地进行有效地开发管理。

直到新中国建立,西南地区规模浩大的剿匪作战依然使本地的经济发展难以立足。

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广,才使得西南各地的工农业开始起飞。

由于西南各地气候的优势与技术引入不足的短板的双重背景影响,一些地区的农业水平在三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的成就远远高于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拉动本地经济的主要原动力。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虽然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步入了工业信息化的时代,但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国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中国经济的体系当中作用依旧不可忽视。

全国各地在积极振兴三农建设的号召上积极落实,并影响和带动了整个城市农业发展,纵观整个中国经济体系,现70%以上的人口居住农村,70%以上工业的原料依赖于农业,60%以上的财政收入依靠农业及其加工业。

农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2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2.1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
农业经济实现高度的产业化,这项号召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就早已经提上了日程并开始广泛地推广在实践过程中。

农业一体化经营,其实质是在农业专业化和协作化的基础上,通过合同、入股、入社等方式,把农业产中和产前、产后部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商业化以及社会化。

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比较利益。

对于处于偏远的西南地区,由于交通不畅带来的信息闭塞等区位局限,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经营依然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小农经营为主,在产业化的构成方面较之东部地区的农业发达的地区来,似乎还未成气候。

2.2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上文已经提及,农业与工业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处于基础地位,后者发挥着主导作用。

农业与工业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业为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工业则为农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

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早已为党和政府所提倡。

全国各个县区也开始了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前者在城乡一体化的促进方面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在后者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的作为上,则仍然表现得差强人意。

由于近代工业的渗透和引进本身很晚,加之长期的战乱和忽视,使得一些地区的工业水平相对落后,一些地区除了纺织、食品等少数轻工业部门比较发达外,重工业始终没有形成体系,更遑论以工业带动和反哺农业了。

所以农业生产在我国部分地区没有摆脱劳动力密集型的局限,经营方式也比较粗放,如欲实现新的成就突破,必须依靠技术来进行急救。

2.3农业发展综合效益状况
单纯以传统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固然是显而易见的。

究其综合效益状况来看,烟草、花卉、蔬果、禽蛋等产业成效优异,除了烟草生产量震惊全国以外,蔬菜生产形成了“南菜北调”的局面,洋葱、蒜苔、萝卜、花菜等进入了“三北”市场,实现了蔬菜产业发展上从起步到规模种植的第一跨越。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其综合效益自然是名不虚传,对国家的农业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视的。

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早已为党和政府所关注和重视,并将三农问题提到了工作中的重点和空前高度上。

对于全国林立众多的农业城市,在农业发展的成就和争议上很能够代表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不但对于其他城市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案例,其自身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也代表了整个中国农业体系中挥之不去的短板特征,值得当代经济学家和执政者的深思与反省,并需要积极出台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政治服务手段,为改变这种局面、解决这种问题而奉献自己的智慧或汗水。

参考文献
[1]牟显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