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教材
环境心理学参考书目
环境心理学手册 Stokols, D., & Altman, I. (Eds.). (1987).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New York: Wiley. Bechtel, R. B., & C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chman, A. (Eds.). (2002).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New York: Wiley. Werner, C. M., Brown, B. B., & Altman, I. (1997).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J. W. Berry & M. H. Segall & C. Kagitcibasi (Eds.), Handbook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Vol. 3. Social behavior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pp. 255-290).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http://psych.athabascau.ca/html/aupr/environ.shtml /~miles/envpsych.htm /~jaz/psy373/
• 环境心理学英文教科书书目 • Proshansky, H. M., Ittelson, W. H., & Rivlin, L. G. (Eds.). (1970).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Man and his physical setting.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第一本环境心理学读本 • Toepfer, C. T., Bicknell, A. T., Fox, L., Kirk, W., & Sayre, R. (Eds.). (1972).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Selected readings. New York: MSS Information. • Deasy, C. M. (1974). Design for human affairs. New York: Wiley. • Ittelson, W. H., Proshansky, H., Rivlin, L., & Winkel, G. (1974). 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科书 • Mehrabian, A., & Russell, J. A. (1974). An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 Heimstra, N. W., & McFarling, L. (1974).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Monterey, CA: Brooks/Cole. • Canter, D. (Ed.). (1975).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 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to our physical surroundings. England: Surrey University Press. • Feimer, N. R., & Geller, E. S. (Ed.). (1983).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Directions and perspectives. New York: Praeger. • •
环境心理学 教学大纲 -文库
一、概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教育领域,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我们编写了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2. 掌握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3. 能够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指导教学实践4. 培养对环境与心理关系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三、课程内容1. 环境心理学概论1.1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2 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1.3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2.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框架2.1 空间认知理论2.2 环境行为学理论2.3 环境认知心理学理论3. 环境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3.1 教室环境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3.2 教学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原则3.3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实践演练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环境心理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要求1.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2.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 学生需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和逻辑分析能力4. 学生需具备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六、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定学生在课堂讨论、互动和表现的积极程度。
2. 作业成绩评定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环境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心理学导论》2. 参考书目:《空间认知心理学》、《环境行为学导论》3. 网络资源:国内外环境心理学学术全球信息站和期刊等八、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环境与心理关系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环境心理学》课件
# 环境心理学 PPT课件 ## 概述 -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环境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
环境感知
外部环境感知 - 视觉
探索我们周围的美丽风景与景 色,视觉感知对我们的心理和 情绪有着重大影响。
外部环境感知 - 听觉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在森林的 沉默和鸟儿的歌唱中体验安宁 与宁静。
行为与环境的相互 作用
• 环境改变人的行为 • 人的行为影响环境 • 双向互动关系
环境干预
利用环境心理学知识进 行环境设计
通过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原理, 我们可以设计更加适合人们需 求和心理的环境。
环境干预的实践案例
借助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我们 可以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的实践,营造更好的生态环 境。
环境干预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境干预将 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带来更 多的创新和改善。
结论
1 环境心理学对于人
类福祉的重要意义
通过理解人与环境的关 系,我们可以创造更加 美好、健康和宜居的生 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 活质量。
2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前景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个新 兴的学科领域,将持续 发展和壮大,为我们提 供更多的知识和见解。
外部环境感知 - 嗅觉
感受咖啡香气的浓郁和花朵香 味的芬芳,嗅觉是我们对环境 的另一种认知。
外部环境感知 - 触觉
感受雨滴轻拍在皮肤上的清凉, 我们通过触觉来感知环境的温 度和触感。
环境认知
空间感知
我们对于环境中的空间布局和方位的认知, 帮助我们在其中自如地行动和导航。
空间记忆
在我们大脑中建立对环境空间位置的记忆, 以便我们能够轻松回想和找到之前的地点。
[整理版]环境心理学目录
目录绪言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特点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知觉与认知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二、知觉定势三、习惯化——适应四、对变化的知觉五、认知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一、视觉研究的深化二、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三、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一、格式塔心理学简介二、基本观点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第二节生态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二、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三、生态知觉与环境设计四、生态知觉与道德约束第三节概率知觉理论--一、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二、概率性的世界三、概率知觉与个人经验四、概率知觉与环境问题第三章认知地图和评价地图.第一节认知地图研究概述一、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二、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三、认知地图的性质四、认知地图的特点五、认知地图的功能六、个人认知成图能力的发展七、易识别环境的特征第二节城市公共意象研究实例——武汉市的公共意象一、城市公共意象图二、问卷资料的归纳和讨论三、城市环境总体评价第三节风景区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被试者个人背景二、公共意象和认知结构三、风景质量评价四、讨论和建议第四节校园认知地图研究实例一、研究对象概述二、比较:范围、结构、同一性和意象元素三、讨论:识别、使用和理解第五节校园评价地图一、新的H校园认知地图二、情感评价地图三、审美评价地图四、校园环境总体评价第四章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一节唤醒理论一、唤醒与情绪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三、唤醒与绩效第二节环境应激一、应激反应二、应激物的种类三、适应环境应激的意义和代价第三节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一、环境负荷理论二、适应水平理论三、行为约束理论四、各种理论观点的综合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一、场所的环境特征二、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三、场所的生命四、研究行为场景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一节噪声一、噪声的定义二、影响噪声评价的因素三、噪声对行为的影响四、减少噪声危害的措施第二节拥挤一、高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二、影响拥挤感的其他因素三、对拥挤的理论解释四、减少拥挤感的措施第三节空气污染一、空气污染的来源二、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三、对空气污染的知觉及其对行为的影响四、空气污染对绩效的影响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一节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一、个人空间二、人际距离三、人际空问定位第二节私密性一、私密性的定义二、私密性的功能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第三节领域性一、领域性和领域二、领域的类型三、领域的功能第七章城市环境的认知第一节城市意象的后续研究一、城市意象研究范围的扩大二、研究方法的改进三、研究内容的深化第二节空间定向一、满足基本需要的导航系统二、定向系统的文化差异三、自然环境特征对定向系统的影响四、环境具体因素对空间定向的影响五、环境改变对空间定向的影响第三节认知距离一、认知距离的概念二、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三、影响认知距离的文化和群体因素第八章城市环境的体验第一节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点一、环境信息的特点二、对“复杂性”的偏爱三、城市环境体验的特点第二节显著差异与城市环境体验一、显著差异的含义二、从环境知觉理论看显著差异三、可利用和开发的元素第三节与城市环境体验有关的若干问题一、形成显著差异元素二、城市设计美学——审美情感反应的理论模型三、综合性模拟研究四、寻求易识别性和复杂性的平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一节外部空间活动研究综述一、早期国外的研究二、近年的外部空间研究三、分析城市外部空间活动的通常方法第二节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一、动作性行为习性二、体验性行为习性三、行为习性的差异第三节城市外部空间研究实例一、洪山广场二、红楼广场三、滨江公园四、四美塘公园五、讨论和建议第四节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一、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二、兼顾私密性活动三、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四、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五、预防和减少破坏行为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第一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一、超载假设二、城市环境应激三、行为约束和人员过剩四、城市多场所分析概述第二节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例证一、应激与应对行为二、亲和与亲社会行为三、犯罪、犯罪率与恐惧感四、绩效和健康五、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六、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比较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对策一、重视社会因素二、旧城更新:研究例证与设计建议三、城市区域安全防卫研究第十一章建筑学中的一般应用第一节基于行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一、反映建筑与行为关系的理论二、“适用”的现代术语三、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第二节环境一行为信息概述一、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二、使用者群体三、环境~行为现象第三节基于行为的“功能”研究一、功能研究的扩大二、功能研究的深入: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三、功能研究的细化:特定功能与行为第十二章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第一节建筑意象与室内认知距离一、建筑的意象二、使用者的建筑综合意象三、建筑室内的认知距离第二节室内空间定向一、建筑易识别性研究概述二、建筑平面拓扑复杂性的影响三、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第三节建筑体验概述一、知觉理论与建筑体验二、建筑体验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三、室内空间的体验第四节特定建筑类型与行为一、居住场所二、老年人福利设施三、其他建筑类型结语:走向更朴实和更开明的环境一行为研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环境心理学概论课件
Social environment
Natural environment
Built environment
环境尺度
(environmental scope)
宏观环境-地球(大气、海洋…) 区域环境中观环境-城市,街区,社区…微观环境-建筑,房间…
环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战
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大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科学”,或者说 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我国传统的环境观
中国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天、地、人”合而为一朴素辨证的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堪舆术(风水),在择地选址中优化人居环境,趋吉避凶,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今仍在应用中.对社会环境的重视也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孟母三迁”等谚语或典故中可见一斑.
环境心理学在国内的发展
相关术语
建筑心理学 (Architectural Psychology)环境设计研究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环境行为学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y )人—环境研究 (People-Environmental Research)
·环境支持(physical support):一个特定的环境在相当程度上激发或抑制着人们的行为。如环境设施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他们有没有选择余地。·心理保障 (psychological support):促成行为的主观因素(是否安全)。·交通方便 (convenience):使用者来自何处,在什么地方安排活动场地更为恰当。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环境心理学》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
通过学习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系统理论,掌握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中应用的实际案例。
要求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应用加深理解,为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把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系统理论;2.理解环境心理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要求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应用加深理解;3.掌握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中应用的实际案例。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心理学相关背景知识,理解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有关的普通心理学知识。
本章教学重点: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本章教学难点:1.环境心理学的系统理论。
本章教学内容: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2.环境心理学的系统理论。
第二章介绍三种环境知觉的理论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种环境知觉基本理论。
本章教学重点:1.格式塔知觉理论;2.生态知觉理论。
本章教学难点:1.概率知觉理论。
1.格式塔知觉理论;2.生态知觉理论;3.概率知觉理论。
第三章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的理论和实例研究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模仿课本实例,对所熟悉的环境如所在城市、风景区及校园描述认知地图的调查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1.认知地图的基本理论与相关实例。
本章教学难点:1.掌握认知地图理论在实际上的应用。
本章教学内容:1.认知地图的基本理论与相关实例;2.掌握认知地图理论在实际上的应用。
第四章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相关理论。
本章教学重点:1.环境负荷理论;2.适应水平理论。
《环境行为心理学》课件
VS
寻求环境与行为的和谐
为了实现环境与行为的和谐,我们需要深 入了解环境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采 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环境的改善和人类行 为的改变。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 同努力来实现。
PART 03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实践中 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
01
环境行为心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
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文化、家庭、学校、社区等,也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中, 人们更倾向于表现自我和追求个人目标;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塑造
人类的行为和活动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塑造着环境。例如,城市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是由人们 的行为和需求所塑造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由于人类的行为所导致的。
现状
目前,环境行为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领域,吸引了来自心理学、地 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参与。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度不断提高,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PART 02
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颜色、布局等,都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人们 更倾向于选择凉爽的地方休息;在明亮的光线下,人们更容易保持清醒。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学的学科。它探讨人们如 何感知、评价和理解环境,以及如何在环境中行动和与环境互动。
概念
环境行为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如何受到他们所处环境的物理和社会特征的影 响,同时也研究这些环境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认知和情感。
《环境心理学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1.柳孝图,《建筑物理》,建筑工业出版社2.D. A. 麦金太尔, 《室内气候》,上海科技出版社3.周妙群,《管理心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5.鲍列夫《美学》,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66.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7.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8.格里格与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9.黄希庭主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0.凯文.林奇(美).《城市的印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1.F·吉伯德(英)等.《市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2.E.N.培根(美)等.《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3.芦原义信(日).《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4.林忆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5.A.H.马斯洛主编.《人类价值新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6.郑毅主编.《城市规划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7.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8.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9.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0.张曼绮、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1.乐嘉龙.《外部空间与环境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2.恩斯特.诺伊费特.《建筑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3.《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4.齐康主编.《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5.俞国良,王春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6.吴建平訾非李明.《环境与人类心理》.中央编译,201127.吴建平,侯振虎.《环境与生态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28.保罗·贝尔.《环境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9.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0.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2.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3.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环境心理学 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112Z10
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建筑环境认知实习
适用专业:建筑学
教材
1. 林玉莲、胡正凡主编.环境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教学参考书
2. 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3. 徐磊青编著.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的新兴交叉学科,实质是探讨环境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是一门选修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怎样的环境设计是适合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的,在创造人工环境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以及帮助人们如何利用环境中的各项线索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借此促进人与环境之间良性的互动过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理解环境对人的心理作用方式;了解人对城市和建筑环境的心理需求;能根据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设计舒适和谐的建筑空间环境。
能力:感受与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观察与运用人体尺度行为知识的能力;现场踏勘、调研能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能力;应用理论进行实践的能力。
素质:对环境、行为、节能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感;厚重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美学品味;极佳的团队合作与交流意识。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环境心理学》课件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心ຫໍສະໝຸດ 学应用案例公园设计依据环境心理学原理,合理规划 公园的布局、设施和景观,以满 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升公园的
吸引力。
商业街改造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行 为特点,对商业街进行改造,优 化购物环境,提升商业街的吸引
力。
住宅区规划
结合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预期 ,合理规划住宅区的布局、绿化 和公共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
情感对环境的影响
情感驱动行为
情感可以驱使人们采取行动来改变环境,例如,当人们对某个环境感到不满或恐惧时,可能会采取行动来改善 或逃避这个环境。
情感影响环境评价
情感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评价,积极的情感可能使人们对环境给予更高的评价,而消极的情感可能导致人们对 环境给予更低的评价。
环境对情感的影响
环境对情感状态的调节
04
情感与环境的互动
情感与环境的关系
情感与环境相互影响
情感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情感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评价,而 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情感状态。
情感对环境认知的作用
情感对环境认知具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和认 知深度,而消极的情感则可能导致人们对环境的忽视或负面评价。
环境可以调节人们的情感状态,例如,美丽的自然风景或温 馨的室内环境可能使人们感到放松和愉悦,而嘈杂拥挤的环 境可能使人们感到焦虑和烦躁。
环境对情感表达的激发
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表达,例如,艺术作品或文化景观 可能引发人们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共鸣,而社交环境可能激发 人们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
05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环境与行为相互影响
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环境塑造和限制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人的行为也会 改变和塑造环境。例如,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同时居民的行为也会影 响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原理及基本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空间设计思维与设计观念;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本技能,能够遵循设计原则,
运用专业设计语言、设计形态和媒介形式去表达设计方案;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知识体系宽泛,专业能力较全面,具备较好审美能力与艺术情趣;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和较好的专业创新能力,能够针对环境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独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并能付诸实施;
1.建议教材
1.胡正凡,林玉莲主编.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2.主要参考书
1.房慧聪.环境心理学:心理、行为与环境.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o
2.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o。
环境心理学(PPT39页).pptx
1、寻求环境刺激的方式:广泛探索和特殊探索
b i
广泛探索:没有特定目标的探索。
l i
特殊探索:被特定刺激唤醒引起注意时进行的探索。
t
y
两种探索行为都是人的需要,而且不能截然分开—— 在广泛探索中可能有特殊发现,特殊探索中也包含多样、
一般和意外。从广泛探索中发现问题,在特殊探索在寻 求答案。
前者较为轻松自然,后者相对紧张和集中注意 。
布局对总体环境的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 自然要素占优势而且未被人工要素坏其和谐性的环境 仍被认为是美的。
I
B
M
L
o
t
u
s
S o
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提出分类和环境的维度:
f
t
w
a r
分类和评价的四种环境维度 :
e |
• 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
M
o b
• 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
i l
• 复杂性——环境要素的种类和数量;
i
t y
• 神秘性——环境中隐含着信息吸引人探索其中奥秘的程度
。
I
B
M
L
o
t
u
s
S o
(三)唤醒与绩效
f
t
w a
唤醒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能获得
r e
理想的效率,而且容易发生错误,只
|
M o
有在唤醒处于中等水平时(即环境刺激
b i
适中时)达到最高绩效,即任务绩效与
再增加,而对场所的偏爱反而
o
b
降低。
i
l i
人对环境的情感评价与环
t y
境的不定性,呈倒U形曲线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幼儿语言训练
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孩子的父亲是操汉语的中国人,而母亲 是操日语的日本人,从小在两种语言环境中成长,入小学以后孩子在课 堂以及和小朋友玩耍时,说汉语;放学回家说日语,这样逐渐同时掌握 了两种语言。
还有,操不同民族语言的父母亲,领养了另一个民族的婴幼儿, 这个孩子自然学会了领养父母的语言,同时也就忘却了自己民族的母语。
冯特为莱比锡(Leipzig)大学 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 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正 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学的实 验工作
心理学界公认,1879年为科 学心理学的开始
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3.1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结 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构 后 经 他 的 学 生 铁 钦 纳 ( E. Tit 主 chenner)在美国宣扬推广。 义 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 心 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人的直接经 理 验。 学 对经验的研究须从内容、过程和
环境
行 行为主义或称行为 为 论和行为学派,系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
主生 义 ( J . B . Watson ,
1878—1958 ) 在
心 1913年所创立 行为主义主张,心
理 理学是一门科学 学 行为不是由遗传决
定,而是在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经被
动学习以后的结果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格式塔心理学
者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心理学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把心 理学称为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简单地说,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人与 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生活中的环境心理学实例
一、孟母择邻 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教育自己的儿子成才,三迁择
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 海默(M. Wertheimer)、柯 夫卡(K. Koffka) 和柯勃(W. Kohler) 所创立
较行为主义稍早一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estalt为德文,含 有“形状”或“组型” 之意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格式塔(Gestal)在德文中意味 着“整体”,他们主张人的心理 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环境心理学
园林学院
4/9/2020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林玉莲,胡正凡编著.环境心理学. 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徐磊青,杨公侠编著.环境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 出版社,2006
3、常怀生编著.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美理查德格里格等著.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等译.北 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环境设计师为什么要学习环境心理学?
什么是环境?什么是园林?
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主要的 服务对象是谁? 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爱护人, 进而实现人对美的需要的实现。
因此环境设计师要了解服务对象的心 理,以更好地为其服务。
2、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两
在这个语言训练过程中,都正好发生在儿童的发展成熟期,这 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极强,语言的训练或改变并不十分困难。在没有掌 握文字和语法之前,已能熟练的表达意愿了。
五、场所精神 场所可以理解为更广意义的环境,上自国家、地域,
下至一山一水,一栋建筑物,一棵树,都是场所构成的 元素,所有场所都是由天与地的具体特质所决定的。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 元素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 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 部分之和
精 神 分 析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系由奥国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 1939)在1896年所创立
精神病诊治的基本方法之一,也 是影响人类文化和心理学发展的 重要理论 。
邻,对于后来孟子成才,成为儒家学说的继承人,不 无影响。
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明代的无心子《金雀记·临任》中有这样
一段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爷既能作赋, 小人岂不能作歌。”意思是说,靠近朱砂易染成红 色,靠近墨就会变黑。
三、“狼孩”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印度的某地荒野中发 现一个“狼孩”,其外观形体面孔完全是人的模样, 然而却生活在狼群中。据分析这可能是一次偶然机 会,一个婴幼儿失落在野外,后被野狼发现,并被 “收养”,由母狼哺乳喂养长大。由于长期生活在 狼群中,逐渐养成“狼性”,失去了“人性”。学 会了狼嚎、四肢走路、用嘴啄食、不懂人语。
5、才让措编著.心理学实验指导.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6
第一章 环境心理学导论
1、环境设计师为什么要学习环境心理学? 2、环境心理学是什么,其主要讲述哪些内容? 3、环境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 4、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模型有哪些? 5、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原因三个方面进行。
机
机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詹 姆斯( William James,
能 1842—1910 ) 与 杜 威
主 (John Dewey,1859— 1952)在本世纪之初所创
义立 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和
心 “意识流”
理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 “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
学 么?”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 成: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 和力必多(Libido)等观念来解 释人的行为动力
人
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
本
psychology),由美国心理 学家马斯洛(Abraham
主
Maslow,1908~1970)与罗 杰斯(Carl Rogers,1902—
义
场所精神是人所表现出来的,其成长场所赋予人以 特性或者烙印。场所精神的形成,产生于山、水、建筑 物赋予场所的特质,并使这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密而难以 割舍的关系,这就是乡土挚情。
3、环境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一 般公认始自德国人冯特 ( Wilhelm Wundt , 1832—1920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