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脑电图解读课件
合集下载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全

正相
负相
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 脑电波
*
位相—极性 负相波(阴性、向上) 正相波(阳性、向下) 同步或同时相 位相倒置(慢波) 针锋相对(尖波)
只有在双极导联出现
双极导联原理图
*
慢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快波
0
1秒.
Delta
Theta
Alpha
Beta
Alpha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赫兹
*
Lennox-Gastaut 综合征
*
左上图:发作间期,暴发抑制图形
右下图:痉挛发作,EEG广泛性慢波弥漫性电压抑制(最下方可见痉挛发作的肌电活动特征)
大田原综合征
爆发波持续1-3秒,包含高波幅(150-300μV)慢波, 抑制阶段持续约3-4秒。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
癫痫 脑卒中 肿瘤 感染 退化性疾病 昏迷
*
帮助鉴别发作性质:癫痫性或非癫痫性发作 帮助诊断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 了解发作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
*
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不一定都诊断为癫痫 少数正常人也存在癫痫样放电 脑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癫痫 放电部位隐蔽,头皮EEG记录不到 异常放电稀少,在有限的记录时间内未能捕捉到 癫痫样放电的频度与临床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有些发作频繁而间期放电稀少(如某些额叶癫痫) 有些间期大量放电而发作不频繁(如儿童良性癫痫) 对各种不典型脑电图表现需要仔细甄别 正常或良性变异型图形与癫痫样放电的鉴别 不典型的癫痫样异常的识别
*
提高癫痫EEG阳性率的方法 延长记录时间(长程EEG监测) 增加记录电极数目 增加特殊位置的电极(如蝶骨电极等) 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 过度换气诱发 节律性闪光刺激诱发 减停抗癫痫药物诱发(仅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负相
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差= 脑电波
*
位相—极性 负相波(阴性、向上) 正相波(阳性、向下) 同步或同时相 位相倒置(慢波) 针锋相对(尖波)
只有在双极导联出现
双极导联原理图
*
慢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快波
0
1秒.
Delta
Theta
Alpha
Beta
Alpha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内重复出现的次数---赫兹
*
Lennox-Gastaut 综合征
*
左上图:发作间期,暴发抑制图形
右下图:痉挛发作,EEG广泛性慢波弥漫性电压抑制(最下方可见痉挛发作的肌电活动特征)
大田原综合征
爆发波持续1-3秒,包含高波幅(150-300μV)慢波, 抑制阶段持续约3-4秒。
脑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
癫痫 脑卒中 肿瘤 感染 退化性疾病 昏迷
*
帮助鉴别发作性质:癫痫性或非癫痫性发作 帮助诊断癫痫发作类型和癫痫综合征 了解发作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有助于判断治疗反应,作为减药、停药的参考
*
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不一定都诊断为癫痫 少数正常人也存在癫痫样放电 脑电图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癫痫 放电部位隐蔽,头皮EEG记录不到 异常放电稀少,在有限的记录时间内未能捕捉到 癫痫样放电的频度与临床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有些发作频繁而间期放电稀少(如某些额叶癫痫) 有些间期大量放电而发作不频繁(如儿童良性癫痫) 对各种不典型脑电图表现需要仔细甄别 正常或良性变异型图形与癫痫样放电的鉴别 不典型的癫痫样异常的识别
*
提高癫痫EEG阳性率的方法 延长记录时间(长程EEG监测) 增加记录电极数目 增加特殊位置的电极(如蝶骨电极等) 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 过度换气诱发 节律性闪光刺激诱发 减停抗癫痫药物诱发(仅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脑电图课件

正常幼儿脑电图
• 幼儿 各导联以30~60μV 5 ~ 7 Hzθ节律 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α节律 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 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
• 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 • 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
异常幼儿脑电图
• 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 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
碍、行为、精神异常) • ⑹病灶定位、定性和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
脑电图报告与 判断脑功能状态的联系
• 基本节率波改变(频率慢于同年龄 档次的波率)频率变慢、振幅增高2~3 倍,频率变快 呈棘波,振幅增高,异常 波出现率:
• >25%为轻度异常, • >50%中度异常, • >50%以上重度异常 。
• 间见少量低幅快波, • 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
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 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 本对称(异常)
正常婴儿脑电图
• 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 活动,间见2.5~3.5Hz100μVδ活动及低 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 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 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 振幅基本对称。
• 另见弥慢性高幅δ活动或节律, • 患者病情较重时,嘱其停止过度呼吸试
验,停HV后慢波振幅稍降低,正常波恢 复较慢、较差、停 HV 2min后仍未完全 恢复至正常脑电图图形 。
在临床脑电图工作中, 国内多数成人采用
广泛轻度、中度、重度及局限性异常脑电 图,和边缘状态等五种诊断用语 。
小儿脑电图诊断报告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课件

脑电图的原理
脑电图是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的电活动来反映大脑的功能状态 脑电图是通过电极将大脑皮层的电活动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放大器放大 脑电图可以反映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抑制性、睡眠状态等 脑电图可以应用于癫痫、脑损伤、精神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脑电图的分类
常规脑电图:记录大脑的电活动,用于诊断癫痫等疾病
脑电图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应用
脑电图与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的融合:提高脑结构 成像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脑电图与超声成像的融合: 提高脑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
诊断
脑电图与核磁共振(MRI) 的融合:提高脑功能成像的 准确性和分辨率
脑电图与光学成像的融合: 提高脑功能成像的实时性和
无创性
脑电图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注意事项:避免在检查前饮酒、 喝咖啡、喝茶等
检查前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 免过度疲劳
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避免 干扰脑电图的记录
未来展望
脑电图技术的发展趋势
便携式脑电图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适合家庭和户外使用
无线脑电图技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和诊断
脑电图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脑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脑电图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高脑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 脑电图与脑机接口技术结合: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脑电图与脑机接口技术的 融合,提高脑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睡眠障碍的诊断方法: 包括临床访谈、睡眠日 记、多导睡眠图(PSG) 等。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 为疗法(CBT)、生活 方式调整等。
脑电图在睡眠障碍治疗 中的作用:帮助医生监 测治疗效果,调整治疗 方案。
认知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脑电图(课堂PPT)

1)临床反复发作 2)检查(EEG)异常
22
癫痫分类
• 全身性发作 初始临床症状和脑电变化起于双侧半球
1〕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2〕失神发作(小发作)
3〕其它类型: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张力发作 • 部分性发作
初始临床症状和脑电变化局限于大脑半球的某一区域 1〕单纯部分性发作(无意识障碍) 2〕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意识障碍) 3〕部分发作扩展至全身发作 • 不能分类
临床应用与评价
1
2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 脑电图: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 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
枕叶 电极
额叶 电极
无关 电极
3
一、脑电图
• 19世纪后期,电 测量和电记录技术 的发展,成为推动 当代神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的最 大动力之一。
4
脑波的基础电活动产生 于大脑皮层(5、6层)的大 锥体细胞;其节律性的起步 点来自丘脑的背内侧核。
〔1〕采用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包括地电极和耳电极 〔2〕内电阻范围在100~10000 Ω 〔3〕使用完整的记录系统(21导记录) 〔4〕电极间距至少10cm 〔5〕灵敏度至少在2μm/mm,带通1~30Hz,具有50~60Hz
的滤波 〔6〕记录时间至少在30分钟(包括定标记录) 〔7〕排除ECG和EMG的电干扰 〔8〕合格的技术员操作 〔9〕怀疑脑电静息时,在6小时后重复EEG记录
12
广泛中度异常
主节律为 波频段
诊断标准
13
广泛重度异常
主节律以 波频段 为主;可混有部分 波 和少量 波。
诊断标准
14
高峰失律 无主节律,各种频段的波同时存在,且具有
22
癫痫分类
• 全身性发作 初始临床症状和脑电变化起于双侧半球
1〕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2〕失神发作(小发作)
3〕其它类型:肌阵挛发作,强直发作,失张力发作 • 部分性发作
初始临床症状和脑电变化局限于大脑半球的某一区域 1〕单纯部分性发作(无意识障碍) 2〕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意识障碍) 3〕部分发作扩展至全身发作 • 不能分类
临床应用与评价
1
2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 脑电图: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 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
枕叶 电极
额叶 电极
无关 电极
3
一、脑电图
• 19世纪后期,电 测量和电记录技术 的发展,成为推动 当代神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的最 大动力之一。
4
脑波的基础电活动产生 于大脑皮层(5、6层)的大 锥体细胞;其节律性的起步 点来自丘脑的背内侧核。
〔1〕采用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包括地电极和耳电极 〔2〕内电阻范围在100~10000 Ω 〔3〕使用完整的记录系统(21导记录) 〔4〕电极间距至少10cm 〔5〕灵敏度至少在2μm/mm,带通1~30Hz,具有50~60Hz
的滤波 〔6〕记录时间至少在30分钟(包括定标记录) 〔7〕排除ECG和EMG的电干扰 〔8〕合格的技术员操作 〔9〕怀疑脑电静息时,在6小时后重复EEG记录
12
广泛中度异常
主节律为 波频段
诊断标准
13
广泛重度异常
主节律以 波频段 为主;可混有部分 波 和少量 波。
诊断标准
14
高峰失律 无主节律,各种频段的波同时存在,且具有
正常脑电图PPT课件

与智力水平、人格、个性无关
第4页/共46页
α节律变异
1.慢α节律锯齿状α,频率约为α主频率的一半,因与两种频率的 α波未完全融合 2.快α节律,11-13Hz,夹杂14-20Hz的快波以上两种变异型部 位、反应性同正常α节律
第5页/共46页
第6页/共46页
ß活动
1.大于13Hz的节律性活动 2.常小于20uv,偶达到20-30uv 2.常为正弦波,如果频率相近,可形成良好的调幅 3.额区,常见;后头部,可形成快α变异,中央区,与mu节律 混合 4.量可多可少,因人而异 5.弥漫性,如大量,多为药物作用,巴比妥类,安定等,若非药 物引起,属于不正常现象;颅骨缺损;各个睡眠期
肌电图 持续高波幅
波幅下降 波幅低平 消失,平坦
2Hz以下高波幅慢波 无眼球 占50%以上,少量K- 运动 综合波
消失,平坦
低至中波幅去同步 化混合波
第36页/共46页
间歇期 快速眼 球运动
消失,平坦
1.思睡期(Early drowsiness)特点总结
1.α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然后消失 2.β活动增多,偶呈爆发性,然后减低 3.Θ活动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 4.伴有出现慢速度侧方眼球运动 5.短程思睡活动多见于儿童与老人
1.各种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弥漫性的θ增多,节律性σ,呈爆发 性出现,持续性节律σ活动
2.在成年人,前头部慢波增强为著
3爆发性θ活动波幅增高可左右交替
4.用力过度换气和低血糖则反应增强
5.过度换气停止后60-90s内慢波增强作用消失,如再次出现局 灶性σ或θ为异常
6.可诱发局灶性棘慢波、全部性棘-慢波综合、局灶性σ、θ活动
构架
清醒 正常
期
正常睡眠期 各种诱发试验
第4页/共46页
α节律变异
1.慢α节律锯齿状α,频率约为α主频率的一半,因与两种频率的 α波未完全融合 2.快α节律,11-13Hz,夹杂14-20Hz的快波以上两种变异型部 位、反应性同正常α节律
第5页/共46页
第6页/共46页
ß活动
1.大于13Hz的节律性活动 2.常小于20uv,偶达到20-30uv 2.常为正弦波,如果频率相近,可形成良好的调幅 3.额区,常见;后头部,可形成快α变异,中央区,与mu节律 混合 4.量可多可少,因人而异 5.弥漫性,如大量,多为药物作用,巴比妥类,安定等,若非药 物引起,属于不正常现象;颅骨缺损;各个睡眠期
肌电图 持续高波幅
波幅下降 波幅低平 消失,平坦
2Hz以下高波幅慢波 无眼球 占50%以上,少量K- 运动 综合波
消失,平坦
低至中波幅去同步 化混合波
第36页/共46页
间歇期 快速眼 球运动
消失,平坦
1.思睡期(Early drowsiness)特点总结
1.α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然后消失 2.β活动增多,偶呈爆发性,然后减低 3.Θ活动波幅增高,分布范围扩大 4.伴有出现慢速度侧方眼球运动 5.短程思睡活动多见于儿童与老人
1.各种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弥漫性的θ增多,节律性σ,呈爆发 性出现,持续性节律σ活动
2.在成年人,前头部慢波增强为著
3爆发性θ活动波幅增高可左右交替
4.用力过度换气和低血糖则反应增强
5.过度换气停止后60-90s内慢波增强作用消失,如再次出现局 灶性σ或θ为异常
6.可诱发局灶性棘慢波、全部性棘-慢波综合、局灶性σ、θ活动
构架
清醒 正常
期
正常睡眠期 各种诱发试验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
脑电图的新技术
脑电图成像技术:通过脑电图成像技 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脑电波的变化, 提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分析技术:通过脑电图分析技 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脑电波的变化, 提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监测技术:通过脑电图监测技 术,可以实时监测脑电波的变化,提 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治疗技术:通过脑电图治疗技 术,可以治疗脑电波异常,提高治疗 效果。
演讲人
脑电图基础知 识及判读课件
2023-12-12
目录
01. 脑电图基础知识 02. 脑电图的判读 03.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04.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的原理
脑电图是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来反映大脑 功能的一种技术
脑电图记录的是脑电波的变化,包括α波、β波、θ波和δ 波等
形
脑电图异常:脑功 能障碍的表现,表 现为不规则、快速、
高幅的波形
脑电图的判读技巧
01
观察波形:观 察脑电图的波 形,了解其特 征和变化规律
02
03
04
识别异常波形: 识别脑电图中 的异常波形, 如癫痫波、睡 眠波等
结合临床症状: 结合患者的临 床症状,如头 痛、头晕、失 眠等,进行综 合分析
参考其他检查 结果:参考其 他检查结果, 如CT、MRI等, 进行综合分析
脑电图的原理是利用电极将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转化 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放大,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
脑电图的应用包括癫痫、脑肿瘤、脑外伤、脑卒中等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
脑电图的分类
常规脑电图:记录 1 大脑的电活动,用 于诊断癫痫等疾病
动态脑电图:长时 2 间记录大脑的电活 动,用于监测癫痫 发作等
脑电图(图谱)PPT课件

散在出现:单个出现,无规则
偶见:仅见1-2次
周期性:有规则的反复出现,呈现相对固定的周期
同步性:双侧脑电变化以固定的位相关系和相同的频率出现
非同步性:双侧脑电变化以非固定的位相关系和非相同的频率出现
阵发性出现:出现波形相对于背景活动差别不是很大
爆发性出现:出现波形相对于背景活动有明显差别
高度失律:波幅、波率、波形不对称、不同步
22
对异常脑电图的描述
• 边缘状态: 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如两侧的波率不佳, 波幅一过性不对称,为非特异性改变
• 轻度不正常:背景活动的改变较为明显,但也为非特异性改 变
• 中度不正常:异常性放电的出现或者/和背景活动的中等度改 变,为特异性改变
• 高度不正常:高度的背景活动异常,异常放电的出现,常常 提示严重的弥散性脑功能异常
• 在某些情况下,它与异常脑电活动非常相 似,可导致诊断错误,甚至使之难以辨认 并无法使用。
• 伪差的产生有三个基本原因
外部原因 仪器原因 生理学原因
35
• 心电伪差:某些个体,尤其是肥胖和短颈者, 在头部有较大的EKG电场。在EEG记录上可 出现心电图样改变,其中,QRS综合波中 的R波最为突出
44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背景活动正常,可见双侧性高波幅多棘波、多棘慢波综合。
45
•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全图弥漫性快波和慢波节律,波形杂乱不整,可见单发的棘波、棘慢波综合以及多棘
波和多棘慢波
46
• 仅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左图为清醒 EEG见背景活动正常,阵发性出现双侧性
高波幅慢波,不规则棘慢波综合,短程爆发出现,约4CPS。右图为睡眠EEG见双侧性高波幅慢波、尖
临床脑电图解读课件

C4 T4
A2
Left
Right
P3 Pz P4
T5
T6
O1
O2
Inion
临床脑电图解读
不同导联的脑电信号
单极
平均
诱发
临床脑电图解读
双极
连接病人
放置电极前首先清洁皮肤 使用导电膏用于表面电极的安放
Pg1
Pg2
Nasion
Fp1
Fp2
Fp2
F7
F3
Fz
F4
F8
F4
A1
T3
C3
Cz
C4
T4
A2C4
Left
临床脑电图解读
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
• α波的对称性:两侧大脑半球的α节律的频率,在任何时候都
是相同的,轻微差异也应怀疑异常,较低一侧一般是异常部位.波 幅在枕部双侧差异不超过50%,其他部位不超过20%
• α波的时相关系:一般说来,α节律在两侧半球同时 出现和消失,但每个α波在不同的区域常不同步.
频率波段
Beta Alpha Alpha Theta
Delta
快波
慢波
临床脑电图解读
1秒.
14
Beta
+
13
Alpha
8
7
Theta
4
3
Delta
0
脑电图 EEG
• 波幅:
波幅又名振幅或电压,代表脑部电位活动的大小,系指波 顶到波底的垂直高度,用微伏(μV)表示。 低波幅<25μv 中波幅25μv~75 μv 高波幅>75μv 仅指成人,各书描述不一致
地线
正常成人觉醒时的脑电图
• α波:频率、波幅、波形、部位、对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参数 • 频率 • 波幅 • 位相关系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 频率: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或者从一个波底到下一 个波底所需要的时间为周期,通常用毫秒(ms)来表示(1秒等于 1000毫秒);每秒出现的周期数称为频率,以次/秒(c/s)或赫兹 (Hz)来表示。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25% 25%
Nasion
Fp1 Fp2
F7 F3 Fz F4 F8
A1
A2
T3 C3 Cz
C4 T4
Left
Right
Pz
T5
T6
20%
O1
O2
Inion
20%
10%
(3)侧连线:从FPz经T3和T4达Oz, 全长分别为100%,左额极点(FP1) 右额极点(FP2)为FPz分别向左向右
10%,左枕点(O1)右枕点(O2)分别为Oz 左右10%距离,左右颞前点(F7,F8)为FP1 与T3,FP2与T4中点,左右颞后点(T5,T6) 为O1与T3,O2与T4中点.
(2)冠状线:左右耳前点(A1和A2)通过Cz 点,全长100%,左颞中点(T3)和右颞中点 (T4)分别为A1和A2上10%,左中央点(C3 ) 、右中央点(C4)为Cz与T3、T4的中点
临床脑电图解读
电极安放10~20电极放置法
10%
Pg1
Pg2
20%
Nasion
Fp1
Fp2
F7
Fz
F8
20%
q 癫痫 q 脑卒中 q 肿瘤 q 感染 q 退化性疾病 q 昏迷 q 脑死亡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的适应证(一)
• 1.脑死亡的判定; • 2.睡眠障碍的诊断与监测; • 3.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及危重病人监测; •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现代心脑血管外科手术以及介入的
监测; • 5. 麻醉的监测,控制麻醉的深度; • 6.缺氧性脑病以及高压氧治疗效果的观察;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的适应证(二)
• 7.脑的器质性病变如智能障碍与痴呆、脑血管病、脑炎、脑病、 脑脓肿、脑肿瘤及脑寄生虫病等的诊断与监测;
• 8.代谢中毒性脑病(如酒精中毒)以及一些全身疾病的并发症的 观察与评价;
• 9.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癫痫手术治疗前的定位;对抗癫痫药 物效果的评价;停服抗癫痫药物的指标;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 位相关系 两个导程的描记中其波幅间的时间关系可产生位相差,如两个导 程的波幅同时由基线向上或向下偏转而位相差等于0度时,称同 位相或同步,反之产生位相差称不同位相或不同步。如两个导程 的波同时向基线相反的方向偏转,位相差等于180度时,称位相 倒转
脑电图解读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脑电图的概念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是脑组织生物电活动通过脑电
图仪放大(约放大100万倍)记录下来的曲线,由不同的脑波活动 组成。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例如:
• 10.用于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 11.其他脑功能减退的疾病;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诊断系统分类
脑电图 诊断系统
常规脑电图
特殊电极 脑电图
脑电图监测 脑电地形图
头皮电极 诱发脑电图
皮层或深部电极 鼻咽或蝶骨电极
睡眠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视频脑电图
临床脑电图解读
数字地形图 彩色地形图
脑电图 EEG
20%
Cz
Fz
20%
Fpz
10% Nas ion
A2
Pg2
20%
C3
20%
T3
10%
A1
20%
Cz
C4
Pz
20%
Oz
T4
10%
A2
(1)前后正中线:鼻根到枕骨粗隆,全长 100%,鼻根上10%额极中点(FPz), FPz 后20%额正中点(Fz), Fz后20%中央中点
(Cz), Cz后20%顶中点(Pz), Pz后20%Oz
临床脑电图解读
10-20导联 20%
20%
Cz
Fz
Pz
20%
Oz
20%
Fpz
10% Nasion
10%
A2
Pg2
Inion
20%
C3
20%
20%
Cz
C4
Pz
20%
T3
10%
A1
10%
Oz
T4
10%
A2
20%
Nasion
Fp1
Fp2
F7
Fz
F8
20%
A1
A2
T3 C3 Cz
C4 T4
Left
Right
频率波段
Beta Alpha Alpha Theta
Delta
快波
慢波
临床脑电图解读
1秒.
14
Beta
+
13
Alpha
8
7
Theta
4
3
Delta
0
脑电图 EEG
• 波幅:
波幅又名振幅或电压,代表脑部电位活动的大小,系指波 顶到波底的垂直高度,用微伏(μV)表示。 低波幅<25μv 中波幅25μv~75 μv 高波幅>75μv 仅指成人,各书描述不一致
Pz
T5
T6
20%
O1
O2
Inion
20%
25%
25%
A1
Left
25%
25%
Pg1
Pg2
Nasion
Fp1
Fp2
F7 F3 Fz F4 F8
T3 C3 Cz
C4 T4
P3 Pz P4
T5
T6
O1
O2
Inion
A2
Right
10%
临床脑电图解读
电极安放10~20电极放置法
20%
Pz
20%
Oz
10% Inion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波按照频率可分为以下几种: α波:频率8~13c/s即8~13Hz。 β波:频率超过13c/s,通常为14~30c/s。 θ波:频率4至不足8c/s,通常为4~7c/s。 δ波:频率不足4c/s或周期超过250毫秒。 β波因频率高于α波又称快波,θ波及δ波频率低
于α波统称慢波。
临床脑电图解读
பைடு நூலகம்
A1 T3 C3 Cz C4 T4 A2
Left
Right
25%
P3 Pz P4
T5
T6
O1
O2
25%
Inion
(4)其他:左右额点(F3,F4)分别为FP1 和C3,FP2和C4中点,或Fz与F7与F8 之间.左右顶点(P3,P4)分别为C3与O1,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记录与导联连接
临床脑电图解读
电极安放10~20电极放置法
• FP1左额极 • FP2右额极 • F3左额 • F4右额 • C3左中央 • C4右中央 • P3左顶 • P4右顶 • O1左枕 • O2右枕 • A1左耳垂 • A2右耳垂
• F7左前颞 • F8右前颞 • T3左中颞 • T4右中颞 • T5左后颞 • T6右后颞 • FPz额极中线点 • Fz额中线点 • Cz中央中线点 • Oz顶中线点 • Pz枕中线点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 频率:一个波从它离开基线到返回基线,或者从一个波底到下一 个波底所需要的时间为周期,通常用毫秒(ms)来表示(1秒等于 1000毫秒);每秒出现的周期数称为频率,以次/秒(c/s)或赫兹 (Hz)来表示。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25% 25%
Nasion
Fp1 Fp2
F7 F3 Fz F4 F8
A1
A2
T3 C3 Cz
C4 T4
Left
Right
Pz
T5
T6
20%
O1
O2
Inion
20%
10%
(3)侧连线:从FPz经T3和T4达Oz, 全长分别为100%,左额极点(FP1) 右额极点(FP2)为FPz分别向左向右
10%,左枕点(O1)右枕点(O2)分别为Oz 左右10%距离,左右颞前点(F7,F8)为FP1 与T3,FP2与T4中点,左右颞后点(T5,T6) 为O1与T3,O2与T4中点.
(2)冠状线:左右耳前点(A1和A2)通过Cz 点,全长100%,左颞中点(T3)和右颞中点 (T4)分别为A1和A2上10%,左中央点(C3 ) 、右中央点(C4)为Cz与T3、T4的中点
临床脑电图解读
电极安放10~20电极放置法
10%
Pg1
Pg2
20%
Nasion
Fp1
Fp2
F7
Fz
F8
20%
q 癫痫 q 脑卒中 q 肿瘤 q 感染 q 退化性疾病 q 昏迷 q 脑死亡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的适应证(一)
• 1.脑死亡的判定; • 2.睡眠障碍的诊断与监测; • 3.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及危重病人监测; •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现代心脑血管外科手术以及介入的
监测; • 5. 麻醉的监测,控制麻醉的深度; • 6.缺氧性脑病以及高压氧治疗效果的观察;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的适应证(二)
• 7.脑的器质性病变如智能障碍与痴呆、脑血管病、脑炎、脑病、 脑脓肿、脑肿瘤及脑寄生虫病等的诊断与监测;
• 8.代谢中毒性脑病(如酒精中毒)以及一些全身疾病的并发症的 观察与评价;
• 9.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癫痫手术治疗前的定位;对抗癫痫药 物效果的评价;停服抗癫痫药物的指标;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 位相关系 两个导程的描记中其波幅间的时间关系可产生位相差,如两个导 程的波幅同时由基线向上或向下偏转而位相差等于0度时,称同 位相或同步,反之产生位相差称不同位相或不同步。如两个导程 的波同时向基线相反的方向偏转,位相差等于180度时,称位相 倒转
脑电图解读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脑电图的概念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是脑组织生物电活动通过脑电
图仪放大(约放大100万倍)记录下来的曲线,由不同的脑波活动 组成。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脑电图在诊断多种脑病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例如:
• 10.用于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 11.其他脑功能减退的疾病;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诊断系统分类
脑电图 诊断系统
常规脑电图
特殊电极 脑电图
脑电图监测 脑电地形图
头皮电极 诱发脑电图
皮层或深部电极 鼻咽或蝶骨电极
睡眠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视频脑电图
临床脑电图解读
数字地形图 彩色地形图
脑电图 EEG
20%
Cz
Fz
20%
Fpz
10% Nas ion
A2
Pg2
20%
C3
20%
T3
10%
A1
20%
Cz
C4
Pz
20%
Oz
T4
10%
A2
(1)前后正中线:鼻根到枕骨粗隆,全长 100%,鼻根上10%额极中点(FPz), FPz 后20%额正中点(Fz), Fz后20%中央中点
(Cz), Cz后20%顶中点(Pz), Pz后20%Oz
临床脑电图解读
10-20导联 20%
20%
Cz
Fz
Pz
20%
Oz
20%
Fpz
10% Nasion
10%
A2
Pg2
Inion
20%
C3
20%
20%
Cz
C4
Pz
20%
T3
10%
A1
10%
Oz
T4
10%
A2
20%
Nasion
Fp1
Fp2
F7
Fz
F8
20%
A1
A2
T3 C3 Cz
C4 T4
Left
Right
频率波段
Beta Alpha Alpha Theta
Delta
快波
慢波
临床脑电图解读
1秒.
14
Beta
+
13
Alpha
8
7
Theta
4
3
Delta
0
脑电图 EEG
• 波幅:
波幅又名振幅或电压,代表脑部电位活动的大小,系指波 顶到波底的垂直高度,用微伏(μV)表示。 低波幅<25μv 中波幅25μv~75 μv 高波幅>75μv 仅指成人,各书描述不一致
Pz
T5
T6
20%
O1
O2
Inion
20%
25%
25%
A1
Left
25%
25%
Pg1
Pg2
Nasion
Fp1
Fp2
F7 F3 Fz F4 F8
T3 C3 Cz
C4 T4
P3 Pz P4
T5
T6
O1
O2
Inion
A2
Right
10%
临床脑电图解读
电极安放10~20电极放置法
20%
Pz
20%
Oz
10% Inion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波按照频率可分为以下几种: α波:频率8~13c/s即8~13Hz。 β波:频率超过13c/s,通常为14~30c/s。 θ波:频率4至不足8c/s,通常为4~7c/s。 δ波:频率不足4c/s或周期超过250毫秒。 β波因频率高于α波又称快波,θ波及δ波频率低
于α波统称慢波。
临床脑电图解读
பைடு நூலகம்
A1 T3 C3 Cz C4 T4 A2
Left
Right
25%
P3 Pz P4
T5
T6
O1
O2
25%
Inion
(4)其他:左右额点(F3,F4)分别为FP1 和C3,FP2和C4中点,或Fz与F7与F8 之间.左右顶点(P3,P4)分别为C3与O1,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 EEG
临床脑电图解读
脑电图记录与导联连接
临床脑电图解读
电极安放10~20电极放置法
• FP1左额极 • FP2右额极 • F3左额 • F4右额 • C3左中央 • C4右中央 • P3左顶 • P4右顶 • O1左枕 • O2右枕 • A1左耳垂 • A2右耳垂
• F7左前颞 • F8右前颞 • T3左中颞 • T4右中颞 • T5左后颞 • T6右后颞 • FPz额极中线点 • Fz额中线点 • Cz中央中线点 • Oz顶中线点 • Pz枕中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