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PPT课件

合集下载

7.7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21张PPT)

7.7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共21张PPT)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的性质叫惯性。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等外部条件无关。
(3)惯性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由于惯性而显现出来的现象
小车实验
解释下列惯性现象:
1、汽车紧急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2、汽车起动时的惯性现象。 3、拍打衣服可出去灰尘。 4、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5、工人用铁锹把煤扔到炉火中。 6、向下重击榔头柄,榔头会夹紧木柄。 7、跳起后,仍会落回原处,而不会被高速自转的 地球抛下。 8、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仍能与飞船“并肩”前进, 而不会落在飞船后面。
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物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 C.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 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速度改变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反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 运动规律,即始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小结:
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例题
【例1】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 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分析】原来小球受绳拉力作用在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 小球在光滑水平方向上就没有再受到力了,因此小球将保持绳断时 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而运动. 【解答】B.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 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1)一切物体都遵守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表达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 规律 3)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 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物体具有这种把原来运动状态保持下去的性质。 4)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5)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PPT课件

解:设反应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S1,匀减速过程通过的位移为S2. 已知: V0=108km /h=30m/s, t=0.5s, Ff=0.40G, g=10m/s2 求S=S1+S2=?
V0
Ff
Ff
静止
A
S1
B S2
C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向, 由S=v t得 s1 30 0.5m 15m 再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得 a= F合/m= Ff/m= –0.4G/m = –0.4g m/s2= –4m/ s2 2 2 由公式:vt v0 2as
受力分析:
物体一共受到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和拉力F
v
N f 由于物体在竖 直方向上没有 位移,合力为 零,因此所受 合力等于拉力F 和f 的合力
F
G

解题过程:
解:根据受力示意图及分析,列出合力的表达式 F合=F-f =(6.4-4.2)N=2.2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得 再由运动学规律:vt=at, S =0.5at2 得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 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4N,求物体在4S 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解: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则合力为 F合=F–Fµ = 10N –4N=6N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求出加速度
FN

F
G F合 6 2 2 a m / s 3m / s m 2 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4s末的速度vt和4s内发生的位移S
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加速度 a

方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合=ma 要求a,先求合力F合。
解题关键:求出加速度a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答:将落在人的正下方。
3、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 说法正确的是( D ) A.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 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的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应 自然规律的
结论2: 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归纳: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二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研究对象: 一切物体 定律成立条件: 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结论为: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推力后就会停下
,说明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不能运动。
1.亚里士多德提出: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没有力的 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 。)
2
(伽利略)
探究实验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问题: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
的同一高度滑下?
条件控制: 同一斜面、相同高度
保证了小车在 三种不同的水 平表面上速度 相同
惯性:物体的特性.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 性。 惯性定律:在不受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课堂练习:
1、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 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C ) 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 B.子弹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2、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 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将落 在何处?
6、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 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动的物体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024/9/29
巩固练习
1、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 度到达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候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 动,小车的速度是 4m/s 。
2、实验:让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下滑,进入水平面,水平面的
表面先为毛巾,再为棉布,最后改为木板,可以视察到水平面越光滑,
巩固练习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它是通过理论推倒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直线继续运动 B、本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 C、本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仍保持静止 D、本来静止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突然同时消失,将停止运动
A、根据假设,你准备怎样设计实验 B、需要记录哪些信息,是否要设计记录表格 C、需要控制哪些影响因素。
2024/9/29
D、准备器材:
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布、毛巾、 小车刻度尺等
E、设计实验: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 的粗糙 程 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 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
2024/9/29
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 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 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 方向偏,将永远沿本来的方向 做匀速运动。
你怎样用实验去验证呢?
2024/9/29
实验探究: 阻力大小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1、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影
响,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34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34张PPT)

=2ax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
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F合=ma 桥梁
v=v0+at
两类动力学问题
1.两类动力学问题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2. 解题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分析; (2)两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速度是各物理过程间相 互联系的桥梁.
0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知识要点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 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 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学量)。
【例题】:运动员把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让冰壶在冰面上自由滑行,在不与其他冰 壶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停在远处的某个位置。按比赛规则,投掷冰壶运动员的队友, 可以用毛刷在冰壶滑行前方来回摩擦冰面,减小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以调节冰壶的运动。 (1)运动员以3.4 m/s的速度投掷冰壶,若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02,冰壶能 在冰面上滑行多远?g 取 10 m/s2。 (2)若运动员仍以3.4 m/s的速度将冰壶投出,其队友在冰壶自由滑行10m后开始在 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冰壶多滑行了多少 距离?
F 370
θmFf g 【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cosθ-µFN=ma
FN
FN+Fsinθ=mg
4s末的速度 4s内的位移
典例分析
汽车轮胎与公路路面之间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动摩擦因数,才能保证汽车 安全行驶。为检测某公路路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需要测试 刹车的车痕。测试汽车在该公路水平直道上以54 km/h的速度行驶时,突 然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后在路面上滑动,直至停下来。量得车轮在公 路上摩擦的痕迹长度是17.2 m,则路面和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取 g=10 m/s2。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随堂训练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结论的得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由实验直接得出;
B.是以实验为Βιβλιοθήκη 础,经科学推理得出;C.没有实验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正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那么它会( C )
A .突然停止
B .慢慢停下来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加速运动
2.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为什么三次最终都会停下来? 受到了力的作用------摩擦阻力
3.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三个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 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阻力作为唯一的变量)
4.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得距离最短,在木板表面滑行得最远
5.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初步的结论是什么? 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前进得越远。如果表面绝对光滑, 推论: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
定 义
解 读
牛顿第一定律
解 读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给我们明确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启示:
受力情况
??? 运动状态
1.理想情形下 2.实际情形中
不受力 受平衡力
F合=0N
受非平衡力 F合≠0N
或静止状态
保持不变 或匀速直线运动
保持不变
或静止状态
或匀速直线运动
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述
惯性现象
4、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脚被绊停止, 而身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 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倒。
惯性的利用
掷 铅 球
投 篮
铅球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9张PPT)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9张PPT)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作者编号:43002
新课讲解
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受力情况决定运动情况
a
F合
F
m
a
运动学
公式
运动情况
(v,x,t ?)
Fx = max
F = ma
Fy = may
作者编号:43002
玩滑梯是小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
在欢乐的笑声中,培养了他们勇敢
的品质。小孩沿着滑梯从顶端滑到
底端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作者编号:43002
学习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知道动力学的两类问题,理解加速度是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桥梁。
3、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
Ff (图 4.5-3)。设冰壶的质量为 m ,以冰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建立
一维坐标系,滑动摩擦力 F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
Ff = - µ1FN = - µ1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冰壶的加速度为
Ff
1mg
a1
1 g 0.02 10 m / s 2
m
m
加速度为负值,方向跟 x 轴正方向相反
v102 = v02 + 2a1x10
冰壶后一段运动的加速度为
a2 =- µ2 g =- 0.02×0.9×10 m/s2 =- 0.18 m/s2
滑行 10 m 后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由 v2-v102=2a2 x2 ,v=0,得
v102
v02 2a1 x10
x2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A.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B. 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 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 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 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
理想状态:如果表面绝对光 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3.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伽利略:若没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滚动的球将永远
滚动下去。
回顾、思考: ①静止的车、足球为什么运动起来? ②运动的车、足球为什么停下来?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
础,把实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论证了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自由滚下,标 出在毛巾上滚动的距离和在玻璃上滚动 的距离。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 •接触面越( ),小车滚动的距离( )
结论:运动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 ?) 力作用
•?若接触面光滑无摩擦小车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交流,大胆猜想,进一步 总结。
•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
区别 物体的一种性质
不需任何条件
运动规律 不受力条件下
因为物体有惯性,在不受力时才能保持静
联系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牛顿第一定
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巩固
1.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 改变这种状态。
既然牛顿第一定律更完善,那么它从 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 课件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 课件

牛顿定律的应用(一)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高三年级192班 百灵庙中学 史殿斌

知识概要:
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1.υ=υ +at 2/2 2.x=υ t+at 2-υ 2=2ax 3.υ
0
0 0
解题方法:
填空、选择、再计算 说明: 根据物体的受力填出牛顿第二定 律中合力的空 根据运动问题涉及的物理量准确 选择匀变速的公式
例题1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50kg,它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现用与水平 方向成θ=37°角的恒力F=250N,斜 向上拉物体,使它从静止开始运动。 20s后撤去外力F,试求物体从开始运 动到最后停下来,总位移多大?(g取 10m/s2)。
例题2
在海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如 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 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 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 到C点停下来.若某人和滑板的总质 量m = 60.0 kg,滑板与斜坡滑道和 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 0.50,斜坡的倾角θ = 37° 求: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的 最大距离BC为L = 10.0 m,则人在 斜坡上滑下的距离AB应不超过多少?
特别提醒: (1)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 若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用合成法求加速度往往
要简便一些;若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力作用
时,要正确应用正交分解法求加速度 (2)加速度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桥梁,因此加 速度在解决动力学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在选择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时首先考虑多个 过程的中间速度 (4)每个过程都必须采取同样的方法
A 37° B
图 10
C
例题3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刘玉兵课件集 ☆导学一: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拓展: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 10 N的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7°角拉力作用下,沿水平 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求 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已知sin37°=0.6, cos37°=0.8, g=10m/s2) a 解:F1 F sin 370 10 0.6 N 6 N F1 F N F2 F cos370 10 0.8 N 8 N 37 0 f
a 公 式 动情况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1、受力分析,求合外力F合
刘玉兵课件集
F合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a m
3、再利用物体初速度、末速度、位移、时间中 的两个,求另两个.
v =v0 +at 1 2 x =v0 t+ at 2 2 2 v v0 2ax
刘玉兵课件集
F sin
N f F a
2x 2 8 a 2 2 m / s 2 1m / s 2 t 4
∴F合 ma 2 1N 2 N ∴f F F合 (6 2) N 4 N
由f mg得:
f 4 0.2 mg 2 10
G
答: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f mg 0.2 2 10 N 4 N
N
f F
F合 F f 10 4)N 6 N (
F合 6 2 2 a m / s 3m / s m 2
a
G
v at 3 2m / s 6m / s
1 2 1 x at 3 22 m 6m 2 2
揭示了力和运动的 定性关系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精品课件)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精品课件)

1 at 2 2 1 x vt at 2 2 v0 v x t 2 2 v 2 v0 x 2a x v0 t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N的水平拉力作 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N。 求物体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解:物体受力如图,由图知: F合=F-f=ma
FN F1 G
f
F2
知识拓展提升例1 (阅读教材77页科学漫步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A和B,他们的质量分别为m1 和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若用水平推力F作用于物体 A,使A、B一起向前运动,如图所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多大? F A B
FN Ff F 分析:①把A、B作为一个整体, 做受力分析可求得他们 的加速度a (m1+m2)g 对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 F (m1 m2 ) g (m1 m2 )a 解得:a g m1 m2 ②单独对B受力分析,可求B FN’ 的合力,即能得到所求F1 F2f 对运B用牛顿第二律,可得:
F1
F1 F2 f m2 a
F1 则A、B间的作用力为:
m2 F m1 m2
m2 g
知识拓展提升例2
在海滨游乐场有一种滑沙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斜坡底部B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 来,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滑板与两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 0.5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 10m/s2 ,斜坡倾角 θ=37°.(sin37°= 0.6,cos37°=0.8) (1)若人和滑块的总质量为m=60kg,求人在斜坡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若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A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为 S=50m,为确保人身安全, 假如你是设计师,你认为在设计斜坡滑道时,对高度h应有怎样的要求?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42张)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42张)

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物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 C.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
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速度改变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反应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
运动规律,即始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0 、 一个物体在10牛的拉力作用下,以1米/秒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
投弹前:飞机和炸弹都 一起向前运动。
投弹后:飞机将继续 运动,炸弹由于具 有 仍惯然性保持向前运动,所以不能到 目标上空再投弹。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突然拉动小车时, 木 块下部随车一起运动 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 来的静止状态∴向后 倒。
木块处于运动状态 小车突然停下时,木 块下部随车一起停止 运动,上部由于惯性 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 ∴向前倒。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复习回忆:
一: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什么? 1.运动速度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 动变为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
2.运动方向改变。 三: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是指什么?
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想想议议: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 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 板,车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 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生 活中常会遇到这类现象。
例如: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
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
还有打出去的球也会停下来.
我们发现以上现象好像有一个共同特征: 物体受力时才能运动.如果不受力.物体不会运 动或停止运动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滑块-木板问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滑块-木板问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滑块-木板问题)
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滑块-木板问题
1.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相对滑动,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两物体的运动时间、速度、位移间有一定 的关系。 2.模型的特点: 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 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1)0.1 0.4
(2)6 m (3)6.5 m
滑块-木板问题
求解“滑块—木板”类问题的方法技巧(1)搞清各物体初态对地的运动 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根据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情况,确 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 运动情况.
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 为m=0.5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 m/s 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 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木板足够长.求:
【模型2】滑块A和木板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滑块质量为m,木板质量为 M,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开始两者 静止,外力F作用在滑块上,若F=kt,A、B将如何运动?
【模型3】滑块A和木板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滑块质量为m,木板质量为 M,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若A、B两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相对静止一起加速,某时刻撤去外力后,二者如何运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加速 度,再由运动学公式便可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 变化;反过来,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用运 动学公式可求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便可确定 物体的受力情况。
可见,无论是哪种情况,加速度始终是联系力 和运动的桥梁。求加速度是解决有关力和运动问题 的基本思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则是 解决问题的关键。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
,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 学量)。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一、已知力求运动
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 的摩擦力是4.2N。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 移。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加速度a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和运动学公式(匀变速 直线运动公式v=v0+at, x=v0t+at2/2, v2-v02=2ax 等)中,均包含有一个共同的物理量——加速度a。
到A吗?如能,求时间为?
随堂演练
变式训练
练1、如图所示,质量M=0.2kg的长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长木板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现有一质量也为0.2㎏的滑块以 V0=1.2m/s速度滑上长木板的左端,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 数μ1=0.4.滑块最终没有滑离长木板,求滑块在开始滑上长木板到 最后静止下来的过程中,滑块滑行的距离是多少(以地球为参考 系,g=10m/s2)?
课堂练习
【练习1】质量为4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当在 4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经过16m时, 速度为 16 m/s, 求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答案】80N
F
课堂练习
【练习2】用弹簧秤拉着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 动, 弹簧秤的示数是0.40N. 然后用弹簧秤拉着这个物 体 在 水 平 面 上 做 匀 变 速 运 动 , 测 得 加 速 度 是 0.85 m/s2, 弹簧秤的示数是2.10N。这个物体的质量是多大 ? 【答案】m=2 kg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二、已知运动求力
例1、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度 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0,在t=5s的时 间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 和空气阻力)
改编1:到达斜面底端时的时间和速度为多少? 改编2:忽略空气阻力,求滑板与雪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止,已知汽车的质量m=2×103 kg,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
大小不变,求: (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 (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
二、已知运动求力
3、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随堂演练
变式训练
练 2、
二、已知运动求力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指的是在运动情 况(知道三个运动学量)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得出物体 所受的力或者相关物理量(如动摩擦因数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 况,据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再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的 基础上,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所求量(力)。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复习回顾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vt v0 at
x v0 vt t 2
x
v0t
1 2
at
2
vt 2 v02 2ax
2、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一、已知力求运动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的是在受力 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 出物体的速度、位移、时间等。
F
改编1:将力F由水平改为与水平成300斜向下呢? 改编2:水平力F运动4s后撤去,求物体总共前进的距离?
改编3:如果将水平面改为一与水平面成300的固定斜面, 力F运动4s后撤去,求物体总共前进的距离为?
一、已知力求运动
例2.一列总质量为M的火车,其最后一节车厢质量为m ,若m从匀速前进的机车中脱离出来,运动了长度为S 的一段路程停下来,如果机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每一 节车厢所受的摩擦力正比于其重量而与速度无关,问 脱开车厢停止时,它距前进的列车后端多远?这时机 车的速度为多大?
1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运动
例3、水平传送带以V0=10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A、 B间长为L=6m,现将一质量为m=2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轻轻放在A点,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1,求物体从A到B运动的时间为多少?
A
B
改编1:你能求出物体相对传递带发生的位移吗? 改编2:如果物体放上传送带的速度V=2m/s,从A到B时间? 改编3:如果物体放上传送带的速度V=15m/s,从A到B时间? 改编4:如果物体从B向左放上传送带的速度V=15m/s,能从B
课堂练习
【练习3】一个木箱沿着一个粗糙的斜面匀加速下滑 , 初速度是零,经过5.0 s的时间, 滑下的路程是 10m, 斜面的夹角是300,求木箱和粗糙斜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g取10 m/s2)
【答案】μ=0.48
二、已知运动求力
例2、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4 s内通过8 m的距离,此后关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2 s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