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喘证
中医内科-课件-喘证
喘证的病机主要涉及肺、肾、心等多个脏腑,与气机的升降出入密切相关。外邪侵袭导致肺气郁闭,气机升降失 调;痰浊内蕴则阻碍气机流通;久病不愈导致正气不足,难以抵御外邪;肾气虚衰则影响气的生成与固摄,从而 引发喘证。
02
中医内科治疗喘证的理论基础
肺与喘证的关系
01
02
03
04
肺主气司呼吸
喘证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 与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密切相
关。
肺气虚
肺气虚弱,气机不畅,易导致 喘证的发生。
肺热
肺热内蕴,痰热阻肺,可引起 喘证。
肺燥
肺燥津伤,气道失于滋润,可 引发喘证。
脾与喘证的关系
01
02
03
脾气虚弱
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导 致气短、喘息等症状。
痰湿阻肺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湿 内生,上泛于肺,引发喘 证。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 湿泛滥,影响肺气宣降, 导致喘证。
病例二:支气管哮喘
总结词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常有过敏原接触史。
VS
详细描述
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喘息、胸闷、咳 嗽等症状,听诊可闻及双肺广泛哮鸣音。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可用于 确诊。
病例三:肺气肿
总结词
活动后气短,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 音减弱。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吸烟史,活动后气短,肺部叩诊呈 过清音,双肺呼吸音减弱。X线检查可见肺 过度膨胀,膈肌下移。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 性通气功能障碍。
中医内科-喘证
• 喘证概述 • 中医内科治疗喘证的理论基础 • 中医内科治疗喘证的常用方法 • 喘证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喘证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
2021/11/14
3
• 对喘证的病因,认识到有外感和内伤、邪实与正虚的 不同。如《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肺,则病皮肤 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灵枢·本 神篇》:“肺气虚……,实则喘喝,胸膺仰息”,均 指外感致喘,属于邪实之证。《素问·玉机真脏论》 说:“秋脉……不及则令人喘。”《素问·举痛论》 又说:“劳则喘息汗出。”此指内伤致喘,属于正虚。 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 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 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提 示喘证虽然以肺为主,但可涉及肾、心、肝、脾等脏。 (《三因方·喘》概括地说:“夫五脏皆有上气喘咳, 但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喘既动气,故以肺 为主。”)
22
• 释:
• 憧憧(chong 冲):摇曳不定。
• 喝喝:大呵出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 喘喝。”
• 辊(gun 滚):象车轮样很快转动。辊肚形容腹部 起伏急促。
• 喉靨:靨(“叶”音,指甲状腺)。喉靨即咽喉部。
• 淫淫:流水貌,咽喉部似有水流之痒感。
• 习习:屡飞貌,咽喉部似有羽毛哽阻感。
肺系病证 喘证
2021/11/14
1
【概说】
• 一、概念:
• 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 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喘剧不解,每可由喘至 脱。
• 《说文·心部》:“喘,疾息也。”疾,快速之意:息,一 呼一吸称息。疾息,指呼吸急促。又说:“息,喘也。”
• 段玉裁注:“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
• 由于致喘原因不一,故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不同。
• 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 降不利所致。
中医内科学之喘证
喘证1. 概述: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症的疾病。
(出现喘且喉中哮鸣有音诊断是哮病,出现咳喘诊断是喘证)(气息气机出现问题)(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上不来气;严重者①喘促持续不解——肾不纳气——肺肾两虚②烦躁不安——心气虚③面青唇紫——肾阳衰弱导致心阳不振——心肾阳虚④肢冷——肾阳虚⑤汗出如珠——阳虚⑥脉浮大无根)【症状】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发为喘脱。
2. 最早记载了喘证的名称的是《黄帝内经》,提出喘息、鼻张、肩息病变主脏在肺,以肺为主,亦涉及他脏;提出喘证既有外感又有内伤。
《金匮要略》:有“上气”专篇论述。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指出了喘证的辨证纲领,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刘河间论喘因于火热。
3. 病因病机(1)病因:①外邪侵袭:肺失宣降,气逆而喘(喘比咳嗽气机壅滞更重)②饮食不当③情志所伤④劳欲久病(2)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实证——病位在肺);或气无所主,肾失纳摄(虚证——病位在肺肾)。
4. 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肝气上逆乘肺,升多降少)脾心。
5. 病理性质: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①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所致;②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引起。
③实喘病久伤正,由肺及肾,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④喘证严重者,肺肾俱虚,肺虚不助心主治节,肾阳虚无以温煦,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可至喘脱危候。
6.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而诱发。
(2)鉴别诊断气短:相同点:气短与喘证同为呼吸异常。
喘证
喘证
喘证
中医病名。
喘即气喘、喘息,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
病因
喘病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均可成为喘病的病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致喘病。
病机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基本病机为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
辨证论证
实喘
1.风寒壅肺证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肺热证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郁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4.痰浊阻肺证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肺气郁痹证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1.肺气虚耗证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证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其他治法
针灸治疗。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课件
候,必须及时救治,慎重处理。
.
13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 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麻黄汤宣肺平喘,散寒解表,用于咳喘,寒热身痛者; 华盖散功能宣肺化痰,用于喘咳胸闷,痰气不利者。两方比 较,前者解表散寒力强,后方降气化痰功著。
.
22
三、证治分类 (一)实喘
1.风寒壅肺证
常用药:
麻黄、紫苏温肺散寒。
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化痰利气。
表证明显,寒热无汗,头身疼痛,加桂枝配麻黄解表散寒; 寒痰较重,痰白清稀,量多起沫,加细辛、干姜温肺化痰; 若咳喘重,胸满气逆者,加射于、前胡、厚朴、紫菀宣肺降 气化痰。
第四节 喘 证
.
1
【概述】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 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 谓之喘证。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 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 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 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 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为寒郁(表寒肺热证)。 或因风热犯肺,肺热气壅实,蒸液聚痰,痰热壅阻
肺气(痰热郁肺证)。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
6
【病因病机】
2.饮食不当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
上干,壅阻肺气(痰浊阻肺证)。 痰湿久郁化热,或肺火素盛,蒸液聚痰,痰热壅阻
《中医内科学喘证》课件
患者女性,55岁。临床表现为气短、
乏力、自汗等。经过补气健脾、益肺
止喘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3
病案三:风寒犯肺型喘证
患者男性,30岁。临床表现为喷嚏、
流清涕、畏寒等。经过祛风散寒、温
病案四:痰湿阻肺型喘证
4
肺化痰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患者女性,45岁。临床表现为胸闷、
咳嗽、痰多等。经过利湿化痰、平喘
化痰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喘证分类
根据中医理论,喘证可分为肺部热结型、肺气虚弱型、风寒犯肺型、痰湿阻肺型、肺肾阴虚 型等。
喘证辨证论治
肺部热结型喘证
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痰 黄等,治疗重点是清热解毒、 平喘化痰。
肺气虚弱型喘证
症状包括气短、乏力、自汗等, 治疗重点是补气健脾、益肺止 喘。
风寒犯肺型喘证
症状包括喷嚏、流清涕、畏寒 等,治疗重点是祛风散寒、温 肺化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保健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运 动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如 深呼吸、定期锻炼、避免烟 尘等。
结语
1 中医内科学喘证的重要性
喘证是中医内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喘证的掌握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相 关疾病。
2 喘证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养和生活保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喘证,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 课件
喘证是中医内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课件将介绍喘证的概述、 辨证论治、病案分析、防治等内容,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 识。
喘证概述
喘证简介
喘证是一种呼吸困难的病证,通常与肺部疾病有关,表现为气喘、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喘证病因
《中医内科学喘证》课件
化热,或肺火素盛,痰受热蒸,则痰火交
阻于肺,痰壅火迫,肺气不降,上逆为喘。
若湿痰转从寒化,可见寒饮伏肺,常因外
邪袭表犯肺,引动伏饮,壅阻气道,发为
喘促。
12
3.情志所伤 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肺 气痹阻,气机不利,或郁怒伤肝,肝气 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升多降少, 气逆而喘。《医学入门·喘》所说“惊忧 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 急促而无痰声者”即属此类。
9
病因病机
10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常因重感风寒,邪袭于肺,外闭皮
毛,内遏肺气,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 气机壅阻,上逆作喘。若表邪未解,内已化热, 或肺热素盛,寒邪外束,热不得泄,则热为寒郁, 肺失宣降,亦气逆作喘。或因风热外袭,内犯于 肺,肺气壅实,清肃失司;或热蒸液聚成痰,痰 热壅阻肺气,升降失常,发为喘逆。如《景岳全 书·喘促》说:“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非风 寒则火邪耳。”
热证:痰色黄、粘稠或色白而粘,咳吐 不利,身热面赤,口渴饮冷,便干尿黄, 或颧红唇赤,烦热,或发热,微恶风寒, 汗出,舌质红或干红少苔,苔黄腻或黄 燥,脉细数或滑数。
24
(二)治疗要点: (1)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根据寒、
热、痰、气之不同,分别采用温宣、 清肃、祛痰、降气等法。 (2)虚喘治肺肾,重点在肾,以培补摄纳 为主,补肺、纳肾、温阳、益气、养 阴、固脱等。 (3)虚实夹杂:上实下虚,去邪扶正并举。
11
2.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肥甘,或因嗜酒
伤中,脾运失健,水谷不归正化,反而聚
湿生痰;痰浊上干,壅阻肺气,升降不利,
发为喘促。《仁斋直指方》说:“惟夫邪气
伏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
于是上气喘促。”即是指痰涎壅盛的喘证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六章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第三节 喘证
执业药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第三节喘证
分类:医药卫生执业药师
主题:2022年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全套4科》考试题库
科目: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类型:章节练习
一、单选题
1、患者喘息咳嗽反复发作30余年,每年寒冷季节发病。
本次因外感复发,加重1周入院。
患者现症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夜卧难平,形瘦神疲,汗出肢冷,面唇青紫,或有跗肿,舌淡苔薄,脉沉弱。
其中医的诊断及辨证应为下列哪项
A.喘证-肾不纳气
B.咳嗽-肺阴亏耗
C.喘证-痰热壅肺
D.咳嗽-痰湿蕴肺
E.喘证-风寒闭肺
【参考答案】:正确
【试题解析】:
患者喘咳日久,此次发作以喘息为主要症状,故中医诊断应为喘证;其伴随症状有动则喘甚.呼多吸少等,为肾不纳气所致,是肾虚作喘之象,故该病应诊断为喘证肾不纳气型。
二、多选题
1、肾不纳气喘证可见下列哪些症状
A.喘促日久
— 1/2 —
— 1/2 —
B.动则喘甚
C.呼多吸少
D.形瘦神疲
E.汗出肢冷
【参考答案】:A,B,C,D,E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喘证的基本内容。
喘证迁延日久,必致肾虚;“劳则气耗”,所以动则喘甚;肾不纳气,故呼多吸少;肾气亏虚,阳气不振,失于温煦,不能固摄,故形瘦神疲.汗出肢冷。
— 2/2 —。
喘证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喘证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风寒壅肺
证候主症: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
常用药:麻黄、紫苏子、半夏、橘红、杏仁、紫菀、白前
表寒肺热
证候主症: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证机概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常用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黄芩、桑白皮、苏子、半夏、款冬花
痰热郁肺
证候主症:喘促气涌,胸部胀痛,咳嗽痰多,质黏色黄,或兼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
痰浊阻肺
证候主症: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证机概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
喘证的辩证要点
喘证的辩证要点
喘证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气喘、呼吸急促、胸闷
等症状。
中医认为喘证是气的运行失调导致的。
为了较好地治疗喘证,必须掌握其辩证的要点,下面我们将围绕喘证的辩证要点来进行讲解。
一、辩證分析:中医治疗喘证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辩证分析,明
确病情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不同的病因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喘证病因有虚实两大类,如虚病喘证,实病喘证,寒热喘
证等等。
二、辩证病机:在进行完喘证的辨证分析之后,我们需要深入了
解其病机,从而进一步明确治疗的方向。
根据中医的理论,喘证产生
的原因是由于肺气运行不畅,以至于肺失宣降的功能,从而引发了喘
证的病理状态。
三、辩证治疗:经过以上两个步骤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
病因和病机来进行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
如虚病喘证需要补益气血、
扶正固本;而实病喘证则需要清热解毒、疏通气道等等。
在治疗过程
中中医还会采用一些中药调理、针灸以及推拿等治疗手段来促进患者
的康复。
四、注意饮食调理:中医治疗不仅要靠药物,患者在日常饮食上
也要有所注意。
喘证患者需要多喝温热开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如辣椒、生姜等。
还要适当多吃一些清火解毒的食物,如黄瓜、柠檬、荸荠等。
五、改善生活习惯:除了治疗和饮食调理外,喘证患者还需要改
善自己的生活习惯。
如止烟限酒,避免过度用眼、过度劳累等习惯。
以上是围绕“喘证的辩证要点”所写的文章。
通过对喘证的分析、病机、治疗、饮食调理以及生活习惯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
制喘证的发生和康复。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课件
喘证的治则与治法
治则
调理脏腑功能,宣降肺气,祛痰 化瘀。
治法
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推拿按摩 等。
03
喘证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 具有止咳平喘、宣肺化痰 等功效的中药汤剂进行治 疗。
中成药
选用具有止咳平喘、宣肺 化痰等功效的中成药,如 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散等。
中药贴敷
将中药制成贴敷剂,贴敷 于相应的穴位,通过刺激 穴位和药物的渗透作用, 达到治疗喘证的目的。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喘证概述 • 中医对喘证的认识 • 喘证的中医治疗 • 喘证的预防与调护 • 喘证的现代医学认识
01
喘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喘证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上逆,出现以呼吸困难, 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长期劳累、纵欲过度或久病体 虚,导致肺、脾、肾等脏腑功 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引发
喘证。
喘证的病机
肺气宣降失常
肺为娇脏,外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 导致肺气宣降失常,引发喘证。
痰湿内生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脾胃 功能受损,痰湿内生,上干于肺,影 响肺气宣降,引发喘证。
气机不畅
长期精神刺激、忧郁、恼怒等导致气 机不畅,气滞痰凝,进而引发喘证。
痰浊、瘀血、气滞等。
02
中医对喘证的认识
喘证的病因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等六 淫邪气均可导致喘证,其中以
风寒为主。
内伤饮食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厚 味等导致脾胃功能受损,痰湿 内生,上干于肺,影响肺气宣 降。
喘证名词解释中医
喘证名词解释中医
喘证,又称哮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证名称,主要是指因肺脏功能失调导致呼吸困难或喘息的病症。
喘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肺气虚损、外感风寒、痰湿阻滞等多种因素。
根据中医理论,喘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的症状,患者常常感到气短、喘息、胸闷等不适感。
在中医的诊断过程中,医生往往会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喘证,并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病证类型以及治疗方案。
喘证在中医理论中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有气喘、痰喘、寒喘、热喘等。
不同的喘证类型,其病因病机也各有不同。
例如,气喘主要是由气血不足而导致,痰喘则是由脾胃湿热、痰湿等因素引发,寒喘则与寒邪侵袭有关,热喘则与热邪郁
于肺络有关。
因此,在中医治疗喘证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以达到平衡体内阴阳、调整气血等目的。
中医学中,治疗喘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
中药治疗是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材,通过调和气血、祛除痰湿等作用来改善喘息症状。
针灸则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
平衡阴阳,从而缓解呼吸困难。
推拿和气功则是通过按摩和特定的呼吸运动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总之,喘证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之一,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
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诊断和治疗喘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物来改善症状,达到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的目的。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
并结合个体情况来确定。
防止自行用药,避免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内科学喘证
喘证分类及临床表现
喘证分类
喘证可分为实喘和虚喘两类。实喘包括风寒壅肺、风热犯肺 、痰热壅肺、痰浊阻肺等证型;虚喘包括肺气虚、肾气虚、 心阳虚等证型。
临床表现
喘证的临床表现包括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可伴 有发热、汗出、痰多、口渴、小便黄等症状。实喘的喘息声 高息粗,呼吸有力,舌质红,苔黄腻;虚喘的喘息声低息微 ,呼吸浅促,舌质淡,苔白滑。
针灸治疗喘证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 针灸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针灸治疗喘证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01
禁忌症
02
03
04
对于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对于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对于患有皮肤感染、溃疡等疾 病的患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
针灸治疗喘证临床疗效评价
生活起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 食物;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预防喘证复发的注意事项和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吸烟、吸 入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避免过
05
中医内科学喘证预防与调 护
预防喘证发生的方法和措施
增强体质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 理,提高身体免疫力,预 防感冒等诱发喘证的因素。
避免过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 烟雾等,以减少诱发喘证 的风险。
及时治疗
一旦出现感冒、咳嗽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 情加重,引发喘证。
调护喘证患者的生活起居和饮食调理
厚朴麻黄汤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课件
麻杏石甘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5、方义:
麻黄——宣肺解表 石膏——清里热 杏仁——降气化痰 甘草——调和诸药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6
(三)、痰热郁肺证
(主)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 候: 黄,或夹有血色, (兼)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 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 大便或秘, (舌脉)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 数。 • 2、病机概要: 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 3、治 法: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 4、代 表 方: 桑白皮汤加减 • 1、证
肺不主气
出纳
劳
欲
肾不纳气
失常
•
衰竭……………………喘脱
心阳
三、 病因病机小结
• (一)、病位及涉及脏腑:
•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甚则累及于心.
• (二)、病性
• 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虚喘责之于肺、 肾两脏.
• (三)、病机关键
• 实喘在肺,为邪气壅盛,气失宣降;虚喘主要在肾,为精 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
四磨汤: 乌药、沉香、槟榔 、人参 五磨饮子: 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 六磨汤: 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大黄
5、方义:
沉香——降气平喘 木香、枳实、乌药——疏肝理气 槟榔——破气降逆
虚喘:
• (一)、肺气虚耗证
• 1、证 候: (主)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 声低弱,痰吐稀薄,或见咳呛, 痰少 质黏, (兼)自汗畏风,或烦热而渴,咽喉不利, 面颧潮红, (舌脉)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 数。 • 2、病机概要: 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 • 3、治 法: 上炎,肺失清肃 • 4、代 表 方: 补肺益气养阴 补肺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喘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证的机制和 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喘证的发病机 制和病因,为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方 案。
开展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 喘证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 治疗提供依据。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喘证的研究,发 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
感谢您的观看
喘证的辨证要点
辨明虚实
喘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表现为痰湿 阻塞、气机不畅,虚证多表现为肺气 不足。
分清病位
辨明病因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 法,如外感六淫所致的喘证需解表散 邪,内伤饮食所致的喘证需调理脾胃 。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脾、肾等 脏腑也有关,需分清病位以制定治疗 方案。
03
中医治疗喘证的方法
喘证的病因与病机
病因
喘证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风寒、痰浊内蕴、久病肺肾亏虚等。 此外,劳累过度、情绪激动等因素也可能诱发喘证。
病机
喘证的病机主要与肺、肾有关。外邪侵袭,导致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痰浊内蕴,阻塞气道;久病肺肾亏虚,摄纳失常 ,均可引发喘证。此外,气滞血瘀也是喘证的重要病机之一 。
02
中医对喘证的认识
喘证的治疗主医学认为喘证可 能与气道炎症、气道 高反应性、过敏等因 素有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证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证的方法包 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中 医手段与西医药物、手术等方 法的结合。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喘 证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喘证的证型,开具具有止咳平喘 、宣肺化痰、疏风解痉等功效的中药 汤剂进行治疗。
中成药
针对喘证的不同证型,选用具有相应 功效的中成药,如止咳平喘糖浆、蛇 胆川贝液等。
中医内科学课件:喘证
与西医学的联系
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肺源性心脏病、重症肺结核、肺不张、 矽肺、心源性哮喘、癔症等疾病。出现以呼 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喘证进行 辨证论治。
注意:多种急慢性病症。
[病因病机]
(合华盖散:麻黄、桑白皮、苏子、杏仁茯苓陈皮) 运用: (1)喘重者,加苏子、白前降气平喘。
(2)咳甚,加白前、紫菀、冬花。 (3)痰多,加二陈汤、制南星、白芥子。 (4)有汗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5)内有寒饮、复感外寒,用小青龙汤。
2.表寒肺热
症状:实喘表现;表寒(形寒,身痛,有汗或无汗); 肺热(咳痰粘稠,烦闷,口渴)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
治法:散寒泄热,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6、石膏24)
有汗而喘,石膏5倍于麻黄(热壅于肺,皮毛开) 无汗而喘,石膏3倍于麻黄(热闭于肺皮毛亦闭)
3、痰热郁肺
症状:实喘表现;痰热表现 ( 热痰特点,热伤肺 络、伤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泄痰热
方药:
桑白皮汤(桑、芩、栀、贝、 连;
2、中医诊断:喘证 表寒肺热 3、治法:散寒泄热,宣肺平喘 4、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炙麻黄10 杏仁10 石膏40(先煎) 炙甘草6 瓜蒌仁10 黄芩10 桑白皮15 鱼腥草20
痰壅胸中,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 白,脉沉微;奔豚,气从小腹上冲胸,胸胁脘腹胀痛, 或疝腹痛,肠鸣滑泄,或男子阳痿精冷,女子血海虚 寒,月经不调,带下清稀,不孕。
运用:
➢ 气阴两竭,可用生脉散加生地、萸肉。 ➢ 若汗多不敛者,加龙骨、牡蛎以敛汗固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表寒肺热证
主症: 喘逆上气 ,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 吐痰稠黏 ,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 苔薄白或罩黄 ,舌边红, 脉浮数或滑 。
病机概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哮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 喘促短气,呼吸困难 为主症,诊断为喘证。患者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 ,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 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辨证为风寒壅肺证。其病因病机为: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中医病症鉴别: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诊 断: 中医疾病诊断:喘证。中医证候诊断:实喘之风寒壅肺证。
病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剂:桑白皮汤加减。
常用药物: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等。
4.痰浊阻肺证 主症:来自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 ,咳嗽, 痰多黏腻色白 ,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 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
病机概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剂: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粉)、龙骨、牡蛎等。
病机概要: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剂: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炙甘草等。
2.肾虚不纳证
主症: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吸则难降,气不得续 ,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例:
张某,女,28岁。2011年1月6日初诊。
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感寒不适,现症见: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 ,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 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病机概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物: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等。
5.肺气郁痹证
主症: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 ,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 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 ,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 脉弦 。
【辨证论治】
(一)实喘
1.风寒壅肺证
主症: 喘息咳逆,呼吸急促 ,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 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病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病机概要: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剂:五磨饮子加减。
常用药物:沉香、木香、川朴花、枳壳、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等。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证
主症:喘促短气, 气怯声低 ,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 自汗畏风 ,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 脉软弱或细数 。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类证鉴别】
1.喘证与哮病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病机概要: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治法:补肾纳气。
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常用药物: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等。
3.正虚喘脱证
主症: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中医治法 :宣肺散寒。
方 剂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喘即气喘、喘息。 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
【诊断要点】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物:麻黄、黄芩、桑白皮、石膏、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等。
3.痰热郁肺证
主症: 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 ,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 身热 ,有汗,口渴而喜冷饮, 面赤 ,咽干,小便 赤涩 ,大便或秘,舌质红, 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