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常见疾病比较鉴别

中医内科学常见疾病比较鉴别

中医内科学常见疾病比较鉴别下列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1•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①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岀身凉脉静,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②温病早期:尤其是肺系温病,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风温初起极似风热感冒之征,一般而言,温热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温热病汗岀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①普通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的流行特点。

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复加重,应考虑继发它病。

②时行感冒:时行感冒发病迅速,不限于季节性,病情多重,往往具有流行性,传变迅速,治疗不及时易发生其他变证。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诊断:①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以表证为主,可兼有咳嗽。

治以辛温解表。

方选荆防败毒散。

②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以咳嗽为主,可兼有表证。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选三拗汤合止嗽散。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诊断:①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治以辛凉解表。

方选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②风热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咳时汗岀,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选桑菊饮加减。

5•风热咳嗽与肺痈的鉴别诊断: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肺痈之振寒, 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特别是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感冒:恶寒(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辨证论治】普通感冒,一般邪在肺卫,多属表证,故治疗采取解表散邪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论治。

但是,在对感冒的治疗中,注意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宜补益太早。

1、风寒证☆主症: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霍香正气水)气虚之人,可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2、风热证☆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宣肺方药:银翘散3、兼证⑴挟湿: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酸痛,苔白腻,脉濡。

治宜疏风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⑵挟暑: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新加香蕾饮咳嗽△根据其发生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P63)1、外感咳嗽⑴风寒咳嗽证☆主症: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可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楚、头胀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方药:杏苏散⑵风热咳嗽证☆主症: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⑶燥热咳嗽证☆主症:干咳少痰,或痰粘稠粉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咳引胸痛,或兼有身热、形寒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咯数☆治方: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以上外感咳嗽诸证,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咯痰不爽,而表证、燥证不明显者,均可=可选止嗽散加减2、内伤咳嗽⑴痰湿咳嗽证☆主症:咳嗽痰白而稀,胸月完作闷,或食纳不佳,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二陈汤(背)⑵肝火犯肺证☆主症:气逆作咳,咳引胁痛,面红喉干,烦热口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法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方药: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⑶肺虚咳嗽证①肺气虚证因肺气不足,多以喘息为主症,其论治见“喘证”(生脉散或黄芷汤)②肺阴虚证☆主症: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午后潮热,两额红赤,手足心热,失眠盗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清肺,化痰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喘证喘是以呼吸困难,喘急气促,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ZYYXH/T18一2008眩晕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

眩晕多风,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为病之本.痰、瘀、风、火为病之标。

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又以肝为主。

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1.2鉴别诊断1.2. 1 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语言窘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病;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特征。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昏仆的现象,但神志清醒,且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中年以上患者,肝阳上亢之眩晕极易化风而演变为中风。

1.2.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患者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后遗症,但特别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欲仆或仆倒现象,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及不省人事的表现。

1.2.3 痫证: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门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

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仆倒现象。

与痫证相似,但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摘等症状。

2 辨证论治眩晕之治法,一般须标本兼顾,或在标证缓解之时即考虑治本。

如平肝潜阳合滋养肝肾,化痰降逆合键脾益气,活血化瘀合益气养阴等,都是常用的标本兼顾之法。

治疗眩晕,还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因跌仆外伤、妇女崩中、漏下等致眩晕,应重点治疗失血。

2.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辩证论治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辩证论治
【中成药】宽胸气雾剂、苏合香丸、冠心苏合滴丸、神香苏合丸(庆余救心丸)
26
气阴两虚证
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动则
益甚,伴倦怠懒言,易汗出,头晕,失
眠多梦。舌红或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
痕,苔薄白或少,脉细缓或结代
益气养阴
活血通脉
【方剂】生脉散(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合人参养荣汤(黄芪(30克)当归(30克)桂心(30克)甘草炙(30克)橘皮(30克)白术(30克)人参(30克)白芍药(90克)熟地黄(9克)五味子(4克)茯苓(4克)远志(15克))
【中成药】苏子降气丸、理气定喘丸
16
痰热郁肺证
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目胀睛突,痰
黄或白,黏稠难咳,烦躁,口渴欲饮,
尿赤,大便干。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清肺化痰
降逆平喘
【方剂】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或桑白皮汤(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黄芩、黄连各八分(2.4g)。)
【中成药】补金片
15
肺胀
痰浊阻肺证
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
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畏风易汗,
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
浊腻,脉小滑
化痰降气
健脾益肺
【方剂】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各75g),川当归(去芦)两半(4g),甘草(爁)二两(60g),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各30g),肉桂(去皮)一两半(45g)。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45g))和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g))
【中成药】蜜炼川贝枇杷露、二母宁嗽丸、雪梨止咳糖浆
8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眩晕病西医病名:原发性高血压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气亏虚证:腰脊疫痛(外伤性除外)、胫疫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鉴别诊断1、中风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为特征。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及舌强语塞等表现。

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

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三、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 内科常见病诊 疗指南 ( 西医疾病 部分 )
冠心病心绞痛※
中华 中医药学会
关 键词 : 冠心病 心绞 痛 ;诊疗 标准 d h 0 9 9 .s.622 7 . 1.8 8 o i. 6 ̄i n17 ,7 9 0 11. 9 3 s 2 0 文章 编号 : 17 —7 9 (0 1 1-130 6227 2 1 )一804 -3
心绞痛 (n ia et i 为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 agn c r ) p .s 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心肌急剧 的、 时的缺血与缺氧 暂 所引起 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 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 , 常放射至左臂 内侧或咽喉、颈项 ,兼见胸闷、呼吸不畅、 汗出等症 。 目前将冠心病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与不稳 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 多数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预后相 对较好 , 究显示平均年死亡率为 2 研 %~3 每年非致死 %, 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 2 %~3 而不稳 定型心绞痛 的预后 %。 相对较差 。本病 属于 中医学的 “ 胸பைடு நூலகம்心痛 ”范畴 。
( 本文 主要 起草 人 :王师 菡 )
( 文娟 张 杨 建宇 李杨 辑 )
夜尤甚 为主症 ,兼 见面色紫暗 、唇 甲青紫等症 ,舌 质紫 暗或有瘀斑 ,脉涩或 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 。方药 : 桃仁红花煎加减 :桃仁 lg O ,红花 lg O ,丹参 1g 2 ,赤芍 1g 2 ,川 芎 lg O ,延 胡索 1g 2 ,香 附 1 g 2 ,青皮 1g 2 ,生地 黄 1g 2 ,当归 1g 2 ,龙骨 ( 先煎 ) 0 ,牡蛎 ( 3g 先煎 )3 g 0, 三七粉 ( 冲服 )3 。加减 :兼气虚 ,去青皮 、香附 ,加 g 人参料 、黄芪 、黄精各 1g以补气益气 ;兼 阳虚 ,加淫 2 羊藿 1 g 2 ,附子 ( 先煎 )1g 2 ,肉桂 6 g以温经通阳 ;心 悸不宁 ,失眠 多梦 ,加炒酸枣仁 lg O ,远志 1g以养 , 5 i I 安神 。 中成药 :①血府 逐瘀 口服液 ,口服 ,1次 1rl O ,1 a 日 3次 ;②稳心颗粒 ,冲服 ,1 9 ,1日3次 。 次 g 2 肝气郁结证 证候 :以心悸怔忡 、胸闷胁胀 、情绪 . 4 变化可诱发或加重为主症 ,兼见嗳气 叹息、心烦失眠、大 便不畅等症 ,舌质暗红,苔薄黄 ,脉弦或结代 。治法 :疏 肝解郁 ,调畅气机。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 lg O, 枳壳 lg O ,白芍 1g 2 ,当归 lg O ,郁金 1g 0 ,川芎 lg O ,香 附 lg O ,炙甘草 8 ,玫瑰花 6 。加减:兼见气郁化火, g g 加黄芩、 栀子、 牡丹皮各 lg以清热泻火; O 兼见气滞血瘀, 加丹参、赤芍 、延 胡索各 以活血通脉;兼见肝气犯 胃,加 代赭石 ( 先煎 )2 g 0 ,陈皮 1g 2 ,姜半夏 6 g以和 胃降逆 ; 兼见肝脾不和 ,加 白术、茯苓 、党参各 1g以健脾扶土 。 2 中成药 :舒肝止痛 丸, 口服,1 45 ,1日 3次 。 次 . g 2 痰湿阻滞证 证候 : . 5 以心悸怔忡 、 胸脘胀满 为主症 ,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名词解释:1.胸痹: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2.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3.眩晕:弦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严重者可突然仆倒。

4.咳嗽: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若咳与嗽分别言之,则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一般痰声多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5.中风病: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6.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

7.中脏腑:中腑是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中脏则必有神昏或昏馈,并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等症,中腑、中脏合称中脏腑。

8.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9.中经络:中络系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或兼有口舌歪斜者;中经则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中络、中经合称中经络是无神识昏蒙者。

10.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致喘脱。

11.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辩证论治(四)考点复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辩证论治(四)考点复习

脑系系统脑系系统 头痛、眩晕、中风 头痛证型症状治法方药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伴恶风畏寒,受风尤剧,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紧疏风散寒止痛方剂:川芎茶调散中成药:川芎茶调颗粒、天麻头痛片、都梁软胶囊技巧:【风寒天喝凉茶,头痛】风热头痛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或便秘溲黄。

舌尖红,苔黄,脉浮数疏风清热和络方剂:芎芷石膏汤中成药:清眩片、芎菊上清丸肝阳头痛头昏胀痛,心烦易怒,口苦面红,或兼胁痛。

舌红苔黄,脉弦数平肝潜阳息风方剂:天麻钩藤饮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脑立清丸、天麻首乌片、清脑降压片血虚头痛头痛隐隐,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养血滋阴和络止痛方剂:加味四物汤中成药:益血生胶囊、养血清脑颗粒、天麻头痛片瘀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

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活血化瘀通窍止痛方剂:通窍活血汤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通天口服液、逐瘀通脉胶囊、丹七片 眩晕证型症状治法方药肝阳上亢眩晕,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颜面潮红,急躁易怒。

舌红苔黄,脉弦或数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剂:天麻钩藤饮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复方罗布麻颗粒*技巧:【松龄晕不肝疼】气血亏虚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心悸少寐,纳少腹胀。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补益气血调养心脾方剂:归脾汤中成药:归脾丸、益中生血片、参茸阿胶肾精不足(阴虚)眩晕日久不愈,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或遗精滑泄,颧红咽干,五心烦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滋养肝肾益精填髓方剂:左归丸中成药:左归丸、古汉养生精痰湿中阻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

舌苔白腻,脉濡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中成药:半夏天麻丸、眩晕宁颗粒、晕复静片技巧:【痰湿晕半天】 中风: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证型症状治法方药风痰入络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

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精)

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精)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风邪 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风邪。 2.时行病毒
1.风邪




风邪引起感冒的发病特点,与气候骤变、 淋雨受凉、出汗后伤风密切相关。 风邪侵袭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常兼挟 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致病。 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 以风寒、风热之证多见。 此外还有非时之邪伤人。
3.病机转化:


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湿等的不同 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 错杂。 感受时行病毒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 迅速,病情急且重。
【诊 断】



1.临床表现 初起多见鼻道和卫表症状。鼻、咽部痒而不 适,鼻塞,流涕,喷嚏,声重而嘶,头痛, 恶风,恶寒等。鼻涕开始为清水样,2~3日 后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 酸重不适等。 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表现胸闷、恶心、呕 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
4.表寒里热证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 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 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双解汤。 方解:麻黄、防风、荆芥、薄荷解表疏 风。黄芩、栀子、连翘、生石膏清里除 热。桔梗宣肺开提。
第十三章
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感 冒
(Cold)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 病因以及预后。 2.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风 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 3.熟悉“寒包火”感冒、虚人感冒的治 疗要点。
【概念】


感冒,俗称伤风, 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 引起肺卫功能失调, 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 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 外感病。

中医内科学总结(完美九版;证型、歌诀及方歌)

中医内科学总结(完美九版;证型、歌诀及方歌)
补肺纳肾
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
平喘胡桃苏橘红,党参半夏坎脐冬,沉香五味磁虫草,肺肾双疗固本雄。
喘脱危证
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扇,张口抬肩,气短息促,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细数不清,或浮大无根,舌质青黯,苔腻或滑。
补肺纳肾
扶正固脱
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熟附子9干姜6人参6炙甘草6炒白术9肉桂3陈皮6五味子3茯苓9制半夏9//人参100麦门冬200五味子100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熟地15山茱萸肉12山药12丹皮10泽泻10茯苓10红参10麦冬15五味子10//当归6熟地9~15陈皮4.5半夏6茯苓6炙甘草3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麻黄华盖散,表寒肺热麻石甘,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气虚,
肺痈:因风热伤肺,肺叶生疮,发生脓疡的一种病证,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临床表现
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肺痈初期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康。
5
肺痈
初期
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日益增多,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六磨汤内加大黄,气滞便秘亦能医。
虚喘
肺气虚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
补肺益气养阴
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补肺汤中人参芪,熟地五味紫桑皮,气虚劳嗽咳不止,固本益肺邪自去。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中医内科学目录整理

中医内科学目录整理
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实喘
1)风寒闭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
2)表寒里热
宣肺泄热
麻杏石甘汤
3)痰热遏肺
清泄痰热
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
化痰降气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2、咳嗽-宣肺散邪
肺气不清,失于肃降,发为咳嗽。有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桑杏汤
4)痰湿蕴肺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
3、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宿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证型
解表化饮
小青龙汤
10、心悸-补益气血,调理阴阳
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心力衰竭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心力衰竭

在 患者心率增快或左侧 卧位并作深 呼气 时更容 易听到 。 左 室扩大还可形成相对性二尖瓣关 闭不全 ,产 生心尖 区 收缩期杂音 。交替脉 ,两肺底部有 中小水泡音 ,急性肺 水肿 时可有粗大湿哕音 ,满布两肺 ,并可伴有哮鸣音 。 胸水可局 限于肺 叶间,也可呈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 。 11 右心衰 竭 症状 :主要 有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 ,. 2 上 腹饱 胀 ,甚 至剧 烈腹痛 ,黄 疸 ,尿量 减少 、夜尿 增 多等 。 体征:原有心脏病 的体征 ,以右心室增大为主者可 伴有心前区抬举性搏动 。心率增快 ,部分 患者可在胸骨 左 缘相当于右心室表面处 听到舒张早期奔马律 。右心室 明显扩大可形成功 能性三尖瓣关 闭不全 ,产生三尖瓣 区 收缩期杂音 ,吸气 时杂音增强 。颈静脉充盈 ,肝肿大和 压痛 ,肝颈静脉反流现象 阳性 。水肿最 早出现在 身体 的 下 垂部位 ,起床活动者 以脚 、踝 内侧和胫前较 明显 ,仰 卧者骶部水肿 。右心衰竭 时,可有双侧或单侧胸水 ,甚 至 腹水 。心包积液 ,呼吸急促 ,不能平 卧,紫绀 。晚期 患者可有 明显营养不 良、消瘦甚至恶病质 。 I1 全 心衰竭 左 、右心衰竭 同时存在 ,但患者或 以 .3 _ 左 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主 ,或 以右心衰竭 的临床表现 为 主 。左 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可因右心衰竭 的发生而减轻。 1 理化检查 . 2 1 . 心 电图 ( C 窦性心动过速 ;可见二尖瓣 P .1 2 E G) 波 、 导联 P波终末 电势增大和左室肥大劳损 等反映左 V1 心 房、室肥大 ,以及与所 患心脏病相应 的变化 ;可有 急 性 、陈 旧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以及 多种心律失常等 表现 。 1 . 胸部 x 线检 查 心影增大,右心房 、室增大,心 .2 2 胸 比例 增大;可见上腔静脉增宽及搏动 ,肺 门血管影增

中医心内科典型医案

中医心内科典型医案

中医心内科典型医案
1. 冠心病医案
患者:张先生,58岁,长期高血压病史。

主诉: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

诊断:气滞血瘀证
治则: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12 赤芍12 桃仁12 红花9
川芎9 丹参15 枳壳12 柴胡12
2. 心绞痛医案
患者:王女士,65岁,高血脂史。

主诉:间歇性胸痛,活动后加重。

诊断:痰浊阻络证
治则:化痰开阳,通阳活血。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5 赤芍12 红花9 桃仁9
三七粉9 延胡索9 枳实12 香附10
3. 心力衰竭医案
患者:李先生,72岁,冠心病史。

主诉:乏力,气短,小便频多。

诊断:阳虚水停证
治则:温补阳气,利水渗湿。

方药:
八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12 山药12 山茱萸9 泽泻9
茯苓15 丹参12 桂枝9 附子9
以上是一些中医心内科常见病的典型医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通过对证型的准确把握,运用中药方剂调理,可以很好地缓解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改善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猪头一个-__-我是跷跷,欢迎光临。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菀、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三、哮病(一)、发作期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3、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华盖散(炙麻黄、紫苏子、杏仁、茯苓、陈皮、桑白皮、甘草)(二)、缓解期1、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2、脾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3、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茯苓)四、喘证(一)、实喘1、风寒闭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2、表寒里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遏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4、痰浊阻肺证化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5、肝气乘肺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6、水凌心肺温阳利水,泻壅平喘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附子、茯苓、白术、生姜、芍药、葶苈子、大枣)(二)、虚喘1、肺气虚证补肺益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防风、五味子、熟地、紫菀、桑白皮)2、肾气虚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蚧)3、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黄、川楝子、胡芦巴、木香、制附子、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五、肺痈1、初期疏散风热,清肺散邪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竹叶、芦根、桔梗、甘草、牛蒡子、荆芥、豆豉、薄荷)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芦根、冬瓜仁、桃仁、生苡仁、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桔梗、甘草)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桔梗、薏苡仁、贝母、橘红、金银花、甘草、葶苈子、白及)4、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沙参清肺汤(北沙参、合欢皮、白及、生黄芪、太子参、桔梗、甘草、薏苡仁、冬瓜仁)六、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熟地、阿胶、山药、茯苓、桑叶、菊花、獭肝、百部、三七、川贝母)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百合、当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秦艽、鳖甲、柴胡、当归、地骨皮、青蒿、字母、乌梅)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加减(太子参、白术、黄芪、茯苓、炙甘草、麦冬、天冬、生地、五味子、当归、白芍、熟地、地骨皮、黄柏、知母)4、阴阳两虚证温补脾肾,滋养精血补天大造丸(人参、白术、当归、黄芪、枣仁、远志、芍药、山药、茯苓、枸杞、熟地、紫河车、龟板、鹿角)九、心悸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龙齿、琥珀、磁石、朱砂、茯神、菖蒲、远志、人参)2、心脾两虚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3、肝肾阴亏证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山萸肉、熟地、枸杞子、沙参、麦冬、知母、酸枣仁、茯神、川楝子、甘草)4、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血瘀气滞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7、痰浊阻滞证理气化痰,宁心安神导痰汤(半夏、陈皮、制南星、枳实、茯苓、远志、酸枣仁)8、邪毒犯心证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芦根、淡竹叶、桔梗)十、心痛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桔梗、枳壳、生地)2、痰浊内阻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篓薤白半夏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篓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地黄、麦冬、当归、白芍、五味子、远志)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丸(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茯苓、甘草)6、心肾阳虚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丸(人参、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十一、不寐1、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龙眼肉、茯神、酸枣仁、远志、木香)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生地、白芍、阿胶、鸡子黄)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人参、茯神、龙齿、茯苓、石菖蒲)4、痰热内扰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温胆汤加黄连、瓜篓(半夏、竹茹、枳实、橘皮、茯苓)5、肝郁化火清肝泻火,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十二、汗证(一)、自汗1、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2、肺气虚衰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加味(黄芪、白术、防风)3、心肾亏虚益气温阳保元汤(人参、黄芪、附子、肉桂)4、热郁于内清泄里热竹叶石膏汤(生石膏、竹叶、人参、麦冬、白芍、甘草)(二)、盗汗1、心血不足补血养心归脾汤(茯神、酸枣仁、龙眼肉、远志、当归、人参、黄芪、白术、甘草)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三)、脱汗益气回阳固脱参附汤加味(人参、附子、黄芪)(四)、战汗扶正祛邪针对原发病进行辨证论治(五)、黄汗清热利湿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桂枝、茯苓、猪苓、白术、泽泻)十三、血证(一)、鼻衄1、热邪犯肺清肺泻热,凉血止血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甘草、芦根)2、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栀子清肝汤加减(栀子、菊花、丹皮、赤芍、柴胡)3、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石膏、麦冬、生地、川牛膝)4、气血亏虚益气摄血归脾汤(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二)、齿衄1、胃火内炽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生地、丹皮、水牛角、黄连、连翘、当归、甘草)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知母、黄柏、熟地、茯苓、泽泻、丹皮、山茱萸、山药、生地、阿胶、茜草根、柏叶、黄芩、甘草)(三)、咳血1、燥热犯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桑叶、杏仁、川贝母、栀子、淡豆豉、沙参、梨皮)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黛蛤散合泻白散(青黛、海蛤壳、桑白皮、地骨皮、甘草)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降火止血百合固金汤(百合、麦冬、贝母、生地、熟地、玄参、当归、白芍、甘草)(四)、吐血1、胃中炽热清胃泻热,凉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大黄、黄芩、黄连、栀子、大小蓟、侧柏叶、荷叶、白茅根、丹皮、棕榈炭)2、肝火犯胃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丹皮、生地、柴胡、当归)3、气虚血溢益气摄血归脾汤(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甘草、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五)、便血1、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地榆、茜草、栀子、黄芩、黄连、茯苓、槐角、防风、枳壳、当归)2、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灶心土、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六)、尿血1、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栀子、木通、竹叶、滑石、甘草、当归)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3、脾不统血证温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人生、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远志、当归、生姜、大枣)4、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茯苓、泽泻、五味子、赤石脂)(七)、紫斑1、热盛迫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营汤(水牛角、玄参、生地、麦冬、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丹参)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3、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十八、胃痛1、胃气壅滞理气和胃止痛香苏散化裁(苏叶、香附、陈皮、甘草)2、肝胃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香附、陈皮、枳壳、法夏、甘草、玄胡、郁金)3、胃中蕴热清胃泻热,和中止痛泻心汤合金铃子散(黄芩、黄连、大黄、金铃子、延胡索)4、肝胃郁热清肝泻热,和胃止痛化肝煎化裁(贝母、白芍、青皮、陈皮、丹皮、栀子)5、瘀血阻滞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砂仁)6、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沙参、玉竹、麦冬、生地、冰糖、白芍、甘草)7、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二十、呕吐(一)、实邪1、外邪犯胃证解表疏邪,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白术、厚朴、半夏、大腹皮、茯苓、橘皮、甘草、生姜、大枣)2、饮食停滞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3、痰饮内停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生姜、半夏、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黄连、吴茱萸)(二)、虚证1、脾胃虚寒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2、胃阴不足证滋阴养胃,降逆止呕麦门冬汤(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二十三、腹痛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高良姜、紫苏、香附、乌药、陈皮、甘草)2、湿热壅滞证泻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黄芩、黄连、神曲、白术、茯苓、泽泻)4、气机瘀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芍药、甘草)5、瘀血阻滞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当归、川芎、赤芍、生蒲黄、五灵脂、玄胡、小茴香、干姜)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桂枝、饴糖、生姜、大枣、甘草、白芍)二十四、泄泻1、寒湿泄泻证芳香化湿,疏表散寒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白术、桔梗、厚朴、半夏曲、大腹皮、茯苓、橘皮、甘草、生姜、大枣)2、湿热泄泻证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3、暑湿泄泻清暑化湿黄连香薷饮(黄连、香薷、厚朴、半夏、陈皮、茯苓、苍术、泽泻)4、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法夏、陈皮、茯苓、连翘、枳实、砂仁、甘草)5、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6、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桔梗、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甘草)7、肾阳虚衰证温补脾肾,固涩止泻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二十五、痢疾1、湿热痢清热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大黄、黄芩、黄连、当归、赤芍、甘草、木香、肉桂、槟榔)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胃苓汤(苍术、厚朴、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陈皮、甘草、生姜、大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当归、干姜)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赤石脂、干姜、粳米、肉桂、当归、白芍、炙甘草、诃子、罂粟壳、肉豆蔻、党参、白术、木香)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人参、白术、干姜、黄连、甘草、茯苓)7、缓解期——脾气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8、缓解期——脾阳虚衰温阳祛寒,益气健脾附子理中汤(炮附子、炮姜、人参、白术、甘草)9、缓解期——寒热错杂温中补虚,清热燥湿乌梅丸(乌梅、黄连、黄柏、附子、干姜、桂枝、川椒、细辛、人参、当归)10、缓解期——瘀血内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五灵脂、丹皮、香附、元胡、乌药、枳壳、甘草)二十六、便秘(一)、实秘1、肠胃积热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大黄、麻仁、杏仁、芍药、枳实、厚朴)2、气机郁滞顺气导滞六磨汤(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二)、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黄芪、麻仁、白蜜、陈皮)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生地、当归、麻仁、桃仁、枳壳)3、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肉苁蓉、牛膝、当归、泽泻、枳壳、升麻)二十八、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茵陈蒿、山栀、大黄)2、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茵陈蒿、桂枝、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滑石、黄芩、石菖蒲、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寇仁)(二)、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犀角散(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三)、阴黄1、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茵陈蒿、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2、血瘀肝郁活血化瘀,疏肝解郁鳖甲煎丸(鳖甲、柴胡、芍药、乌扇、黄芩、干姜、鼠妇、大黄、桃仁、丹皮、紫葳、桂枝、蜣螂、葶苈子、石韦、瞿麦、半夏、厚朴、赤硝、人参、阿胶、蜂房、庶虫)(四)、虚黄补气养血,健脾柔肝小建中汤(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二十九、积聚(一)、聚证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合木香顺气散(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甘草、薄荷、煨姜)(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壳、川朴、乌药、香附、苍术、砂仁、桂心、川芎)2、食滞痰阻证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二)、积证1、气滞血瘀证理气消积,活血散瘀金铃子散合失笑散(川楝子、玄胡索、五灵脂、蒲黄、金铃子)2、瘀血内结证祛瘀软坚,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制半夏、生姜、大枣)3、正虚瘀结证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生姜、大枣)(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三十、鼓胀(一)、鼓胀早期理气和血,行湿散满木香顺气散(枳壳、木香、青皮、陈皮、川朴、乌药、香附、川芎、桂心、苍术、砂仁、甘草)(二)、鼓胀中期扶正行气,化瘀利水扶正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行气以调营饮(当归、川芎、赤芍、莪术、元胡、大黄、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白芷、细辛、肉桂、炙甘草、生姜、大枣)(三)、鼓胀晚期1、正虚邪恋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用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熟地、山药、山茱萸、柴胡、当归、白芍、栀子、丹皮、茯苓、泽泻、酸枣仁)滋补肝肾用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山茱萸、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2、鼓胀出血泻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为法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3、鼓胀神昏醒神开窍湿热蒙蔽者用至宝丹鼻饲(朱砂、麝香、安息香、金银箔、犀角、牛黄、琥珀、雄黄、玳瑁、龙脑)痰湿蒙蔽者用苏合香丸鼻饲(麝香、安息香、丁香、青木香、白檀香、沉香、香附、荜拨、诃子、朱砂、白术、水牛角、苏合香油、冰片、乳香)三十一、头痛(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疼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川芎、薄荷、防风、香附、羌活、白芷、甘草、荆芥)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苓、夜交藤)2、气虚头痛益气升清顺其和中汤(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白芍、陈皮、升麻、柴胡、蔓荆子、川芎、细辛)3、血虚头痛滋阴养血,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生地、当归、白芍、蔓荆子、川芎、黄芩、菊花、炙甘草)4、肾虚头痛补肾填精大补元煎(人参、炒山药、熟地、杜仲、枸杞、当归、山茱萸、炙甘草)5、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6、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三十二、眩晕1、肝肾阴虚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3、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4、痰湿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5、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三十三、中风(一)中经络1、肝阳暴亢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决明子、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2、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化痰通络汤(半夏、茯苓、白术、胆南星、天竺黄、天麻、香附、丹参、大黄)3、痰热腑实通腑泄热化痰星蒌承气汤(瓜蒌、胆南星、生大黄、芒硝)4、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5、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龙骨、牡蛎、代赭石、龟板、白芍、玄参、天冬、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甘草)(二)、中脏腑1、闭证(1)、风火闭窍清热熄风,醒神开窍天麻钩藤饮配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天麻、钩藤、生决明子、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黄金、寒水石、磁石、滑石、石膏、水牛角、羚羊角屑、青木香、沉香、玄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朱砂)(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珍珠、栀子、雄黄、黄芩、麝香、金箔衣)(2)、痰火瘀闭证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羚羊角、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白芍、生甘草、鲜竹茹、茯神)(中成药)(3)、痰浊瘀闭证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竹茹、石菖蒲)(中成药)2、脱证(元气衰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三)、后遗症1、半身不遂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2、言语不利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蝎、羌活、南星、木香、甘草)三十四、郁病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芍药、甘草)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白芍、当归、柴胡、茯苓、白术、生姜、薄荷、甘草)3、血行郁滞理气解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牛膝、枳壳、桔梗)4、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香附、枳壳、甘草)5、心阴亏虚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地黄、天冬、麦冬、玄参、人参、茯苓、当归、柏子仁、酸枣人、远志、丹参、五味子)6、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7、肝阴亏虚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山茱萸、熟地、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栀子、柴胡、白术、白芍、当归、炙甘草、薄荷、煨姜)8、心神惑乱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甘草、浮小麦、大枣)三十八、水肿(一)、阳水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白术)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麻黄、杏仁、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甘草、生姜、大枣)3、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甘草、白术、茯苓、苍术、厚朴、猪苓、泽泻、肉桂)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羌活、秦艽、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商陆、槟榔)(二)、阴水1、脾阳虚衰证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干姜、附子、草果、白术、茯苓、炙甘草、大腹皮、木瓜、木香、川厚朴)2、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熟地、淮山、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白术、白芍、生姜)三十九、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大黄、山栀、甘草梢)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石韦、车前子、冬葵子、瞿麦、滑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