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复习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1、弟子问仁、重点字词1.尧舜其犹病诸:其:恐怕,表推测病:不足2.请问其目:目:细则,条目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的封地4.其言也讱讱:说话谨慎5.问知子曰:“知人”知1:智慧,名词知2 :了解,动词6.樊迟未达达:明白、通假字1. 错:同“措”,放置2. 乡:同“向”,刚才、词类活用1. 直:正直人,形作名2. 立:使.... 站得住3. 达:使……行得通4. 远:远离形作动四、古今异义①克己复礼为仁古:恢复,归于今:再,又②请问其目古:条目,细则今:眼睛③请事斯语也古:请你让我做今:请求别人做④举直错诸枉古:弯曲,不正今:冤枉⑤选于众,举皋陶古:选用,推选今:向上托或抬⑥尧舜其犹病诸古:难以做到今:身心不正常五、特殊句式(一)状后:1.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2.选于众(二)主谓倒装:富哉言乎、重点字词1、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 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4、 士不可以不弘毅5、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6色取仁而行违 7、 士而怀居8、 盍:何不兼词逾:逾越,矩:规矩夸耀,施:表白 弘:远大,毅:意志闻:名望,名声色:外表,取:趋向、求怀:留恋、通假字 有:同“又”三、词类活用2、立身处世2.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动作名 名望3.敝之而无憾 使动 使 ……破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使动安:使•使……信任 怀: :使•……怀念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名作状在… …之后6. 士不可以不弘毅形作名意志卜有五而志于学 安逸名作动,立志 1.吾 信:同“凋”7. 虑以下人名作动处在……之下8. 士而怀居名作动安逸的生活四、虚词而: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承接:就)2. 士而怀居(假设:如果)3. 敝之而无憾(转折:却)4. 任重而道远(并列:并且)5.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承接:才)6. 察言而观色(连词,不译)7.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之:1.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 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选择:还是)(主谓间,不译)(代词:它们)3. 愿闻子之志(结构助词“的”)4. 老者安之(“他们”的意思)5. 居之不疑(指代“仁人”)6.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指前文的“仁”这件事五、特殊句式虑以下人虑以下(于)人(省略状后句)5、君子三戒一、重点词语1. 抑:还是,或是,连词2. 恶(w u)乎:于何,从哪里,在哪方面3. 造次:匆忙,仓促4. 处(ch 口):接受5. 颠沛:动乱6. 成人:完人,德才兼备的人7. 文:文饰,修饰8. 得:贪得9. 大人:指天子、诸侯等地位高贵的人10. 狎(xi a):轻侮,不尊重11.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约定二、古今异义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古:不合礼法今:不合礼节,不礼貌②子曰:爱人古:爱护他人今:丈夫或妻子③虑以下人古:甘于人下今:旧指仆人④子路不对古:不回答今:错误⑤譬如平地古:在平地上堆土成山今:平坦的土地⑥子路问成人古:德才兼备的人今:成年人⑦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古:为何一定今: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三、特殊句式1 .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句,“以礼乐文之”)2 •子禽问于子贡(状语后置句,“子禽于子贡问”)3.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状语后置句,“其诸乎人之求之异与”)4.恶乎成名(倒装句,“乎恶成名”)5.富与贵,疋人之所欲也(判断句)6、乐在其中一、重点词语不图:想不到汤:热水二、通假字:无:通“毋” ,不,不要知:同“智”,聪明三、词类活用君子食无求饱(名词用作动词,吃饭)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一箪食,一瓢饮(动词用作名词,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饭蔬食(名词用作动词,吃)曲肱而枕之(曲: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弯曲枕:名词用作动词,当枕头)四、古今异义1. 三月不知肉味(古义:尝不出今义:不知道)2.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古义:想不到今义:不贪图)五、文言句式:1. 敏于事而慎于言(状后)2. 贤哉,回也!(主谓倒置)9、言而有信一、重点词语省:1. 检查、察看忠:尽心尽力信:诚实守信习:复习2. 贤贤易色;事父母贤1:尊重、追求,动词贤2:优秀的品德,贤者,名词事:侍奉3. 致其身:献出他的生命致,给予4•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近:合乎复:实践5.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依靠宗:可靠6.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动:使严肃暴慢:粗暴怠慢7. 正颜色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正:使……端正出辞气:出,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鄙倍:鄙,粗野8. 狂:急躁、狂妄9. 侗:tOng,幼稚无知10. 愿:谨慎、小心、朴实11悾悾:kong,诚恳的样子12. 崇德、辨惑:尊重道德,辨别迷惑13. 徙义:徙,靠拢向义靠扰14. 祗:只15. 行:通达、行得通的意思16. 笃敬:忠厚谨慎、恭敬实在17. 参:列,显现18. 衡:车辕前面的横木19. 诸:之于20则以为历己也历:折磨二、通假字倍,通“背”,违背,错误三、词类活用1. 吾日三省日:每天,名作状2. 信近于义信:讲信用名作动3. 远耻辱远:使...... 远离4. 君子所贵乎贵:重视,形作动5. 动:使……严肃6. 正:使……端正7. 主:以……为根本8. 劳:使动用法,使……辛苦四、特殊句式兵刖:1. 其何以行之哉?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何以:以何,凭借什么2.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以义、以礼……”10、交友之道一、重点词语1. 重:庄重威:威严主:以.... 为主忠信:忠诚、信实友:交朋友,作动词2. 惮:害怕、畏惧3. 亡:通假字,通“无”,没有4. 益者:有益的朋友者,代词,指代人、事物等5. 损者:有害的朋友6. 友直:同正直的人交朋友7. 谅:诚信8. 多闻:见闻广博9. 便辟:逢迎谄媚10. 善柔:阿谀奉承11. 便佞:花言巧语12. 乐节礼乐,乐1:以....... 为乐乐2 yu e13. 骄乐(I e):骄傲放纵佚(y i)游:放纵游荡晏乐(I e):安逸声色14. 可者与之与:跟……在一起容众:包容普通人嘉:赞美 矜:同情词类活用 主:以……为主 意动用法乐节礼乐,乐1:以 为乐意动用法 友直友:以……为友 意动用法 特殊句式人皆有兄弟,我独亡(省略句我独亡(兄弟)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状后)异乎吾所闻 (状后)乎:跟于人何所不容:对什么人不能容纳呢?所不容者何(宾前)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判断句)13、敏而好学重点词语耻:以……为耻是以:因此 修:培养,进修 讲:讲究,探求 及:赶上 意:同“臆”,主观揣测必:绝对肯定 固:固执己见 我:唯我独是 其回也与! 其:语气副词,大概 愈:超过,好一些 过犹不及:过分和不足是一样不好犹:如同 尤:责怪、怨恨 知我者其天乎!其:大概 15.16.17. 二_ 、 1. 2.3.三、 1. 2. 3. 4.5. 、1.2.3.4.5.6.7.8.9.10.必有忠信如丘者焉焉:“于此”,兼词二、通假字1. 意:同“臆”,主观揣测2. 然则师愈与与:同“欤”3. 亡:同“无”,未知的新知识三、词类活用1. 耻:以……为耻意动用法2. 下学而上达下,上:名作状向下,向上3. 日:每天月:每月名作状四、特殊句式兵刖:1.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 是以谓之文也”3.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4. 莫我知也夫!5. 何为其莫知子也?状后:6.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判断句:7. ......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8. 生而知之者,上也14、切问而近思一、重点词语1. 人焉廋哉?焉:怎样廋s a u,隐藏2. 斯害也已斯:那已:停止3. 然:对的,正确的4. 笃志:坚守志向5. 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6. 近思:思考当前的问题二、通假字1. 默而识之识:通“志”,记住2. 女:同“汝”,你三、词类活用1. 善:使 ... 做好形容词使动用法2. 利:使…… 锋利形容词使动用法3. 友:以……为友名词意动用法四、特殊句式1. 吾与回言终日终日言(状后)2. 何有于我哉? 于我有何哉?(状后,宾前)3. 有鄙夫问于我(状后)4. 予一以贯之。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结合步步高用)01为政以德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⑷选贤与能[练习五中]与举⑵道之以政道⑸矜寡孤独废疾者[练习五中]矜鳏⑶无乃尔是过与与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齐之以刑形作使动⑹不独亲其亲[练习五中]名作意动⑵曰:“富之。
”形作使动⑺不独子其子[练习五中]名作意动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作使动⑻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作名。
⑷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作使动⑼既来之,则安之形作使动⑸于斯三者何先名作动⑽远人不服而不能来动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民免而无耻没有羞耻心不要脸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认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动武有事情既来之,则安之使他们来归顺后,就要让他们安下心来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为政以德状后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后⑵道之以政状后⑵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后⑶齐之以刑状后⑶临之以庄状后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状后⑷君子哉若人!主谓倒置⑸使民以时状后⑸尚德哉若人!主谓倒置⑹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状后⑹既庶矣,又何加焉疑宾前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后⑺于斯三者何先疑宾前⑻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⑻固而近于费状后⑼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⑼季氏富于周公状后⑽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⑽君孰与不足疑宾前⑾何以伐为疑宾前 02克己复礼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周监于二代监鉴⑷女安,则为之女汝⑵五世希不失矣希稀⑸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女汝⑶则民无所错手足错措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悌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请事斯语矣名作动⑷必也正名乎形作使动⑵觚不觚名作动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名作动⑶子将奚先名作动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作动⑺衣夫锦,于女安乎名作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有事,弟子服其劳子弟,年轻人门人徒弟⑶曾是以为孝乎把…当作认为⑵有酒食,先生馔年长者①老师②称知识分子③尊称男人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奚其正?疑问句宾语前置⑺甚矣吾衰也主语后置⑵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语后置⑻曾是以为孝乎宾语前置⑶八佾舞于庭状语后置⑼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状语后置⑷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疑问句宾语前置⑽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判断句⑸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⑾野哉,由也!主语后置⑹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语后置⑿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状语后置04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趋而辟之辟避⑸使子路反见之反返⑵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避⑹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与欤⑶植其杖而芸芸耘⑺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而辟尔避⑷见其二子焉见现⑻今之从政者殆而而尔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孔子沐浴而朝名作动⑷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作使动⑵子路从而后名作动⑸见其二子焉动词作使动⑶止子路宿动词作使动⑹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形容词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来者犹可追未来的岁月来的人⑶子路从而后跟着…却然后,接着⑵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被推行不好,不允许⑷遇丈人老人妻子的父亲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判断⑸子路宿于石门状后⑵子路行以告省略⑹而谁以易之疑宾前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省略⑺莫己知也否宾前⑷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疑宾前⑻末之难矣否宾前重点段落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4题。
论语选读特殊句式复习
一、主谓倒装 二、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三、宾语前置 四、定语后置 五、判断句 六、省略句 七、被若人!”
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我没有再梦见周公已经很久了!
二、状语后置
Govern a country with morality.
1、为政以德 用道德治理国政 2、道之以政 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3、道之以德 用道德来教导百姓 4、异乎三子者之撰
(我的志向)和其他三个人说的不一样
三、宾语前置
1、吾道一以贯之
我的学说用一个基本概念贯穿着
2、曾是以为孝乎?
竟然把这作为孝吗?
3、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责备你们吧?(过尔,责备你们)
四、定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
六、省略句
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天下有道,丘与不易也。
子路行,以告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七、被动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1、不吾知也
没有人了解我们。(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
那打算做点什么呢。(宾语前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4、自令放为?
2、子路行,以告。 3、未之有也。
从未有过这种人。(宾语前置)
以告,以(之)告(之)。(省略句)
1、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自己吊死在沟渎里而谁也不知道他们呢?
(“自经于沟渎”状语后置,“莫之知也”宾语前置)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用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 用礼义来约束我的言行。
1、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不如善良的乡人都喜欢他,那些不善良的乡人都厌恶他。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诲人不倦
“信而好古”,就是孔子亲自对六经文化的整理,是 经过认真的加以考证过的优秀的古代传统文化,不能 考证的不能采用。譬如我们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的 《书经》,也叫做《尚书》,第一篇是从《尧典》开 始,难道尧以前没有历史了?当然有,因为讲中华文 化是从黄帝开始的,而黄帝到尧这个阶段,历史还有 一千多年。中国文化号称五千年,就是从黄帝时期开 始的,可能由于黄帝到尧这个阶段的历史记载,难以 考证,所以历史上孔子当时删《尚书》,是因为尧以 前的文献不够,他不敢轻易断言,故而删去了尧帝以 前的历史资料的文献,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 历史的开始,就是从尧帝这个阶段开始的原因了。
添加标题
04
人无论亲疏,都要 进行平等教育。
缺陷
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 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 “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也”,孔子的三千弟 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 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但孔 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 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生不学,则师不教;生要学,则师诲人不倦。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理解
“述”——学习、继承、整理、传 授传统文化;
“作”——创作、创造、创新。
PART ONE
述而不作”,是指孔子对删诗书、定 乐、注易经、编春秋等六经文化的整 时,只是继承前人的创作成果,并没 把自己的观点加在其中。
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站在一旁 的公西华很困惑。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如果子贡问同样的 问题,孔子会如何回答?
为什么?对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你有什么体会?
题三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 题。(4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冲刺之《论语》选读简答题精选汇编 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冲刺之《论语》选读简答题精选汇编高三总复习《为政以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材料二: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
自反而不缩①,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注】①缩:理直。
21.第二则材料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2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异同,并评析材料中所表现的精神。
【答案】21.知其不可而为之22.同:都体现了两位圣人的执着精神和担当意识异:孔子说“不敢不告”时渗透着无奈,这种担当与责任更多是对统治阶级负责;孟子说这些话时正与公孙丑讨论关于勇气的话题,话语渗透着一种磅礴之气,这种担当与责任是针对万千大众的。
这种执着和担当在礼崩乐坏、正统的伦理纲常坍塌的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即使面对强权,即使有千万人的阻挠,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表现出一种勇敢和无畏,这样的精神正是我们灿烂文明的重要一部分,哪怕是今天也依然难能可贵。
【21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一句所蕴含的精神与孔子的哪句话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的内容,然后结合孔子的相关内容概括,句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如果自我反省之后能够理直气壮,无愧于良心道理,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决不退缩”和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相似。
【22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材料的内容的能力,要求概括材料的异同,然后评价,概括时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评价是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不敢不告也”“吾不惴焉”“吾往矣”概括相同点;根据材料中的“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和“虽褐宽博”概括不同点,评价时注意围绕“担当”“勇敢无畏”进行即可。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
《论语选读》文言知识总结1、弟子问仁一、重点字词1.尧舜其犹病诸:其:恐怕,表推测病:不足2.请问其目:目:细则,条目3.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的封地4.其言也讱讱:说话谨慎5.问知。
子曰:“知人。
”知1:智慧,名词知2:了解,动词6.樊迟未达达:明白二、通假字1.错:同“措”,放置2.乡:同“向”,刚才三、词类活用1.直:正直人,形作名2.立:使……站得住3.达:使……行得通4.远:远离形作动四、古今异义①克己复礼为仁古:恢复,归于今:再,又②请问其目古:条目,细则今:眼睛③请事斯语也古:请你让我做今:请求别人做④举直错诸枉古:弯曲,不正今:冤枉⑤选于众,举皋陶古:选用,推选今:向上托或抬⑥尧舜其犹病诸古:难以做到今:身心不正常五、特殊句式(一)状后: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2.选于众(二)主谓倒装:富哉言乎六、名句: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立身处世一、重点字词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自立,惑:迷惑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逾越,矩:规矩3、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施:表白4、士不可以不弘毅弘:远大,毅:意志5、四十、五十而无闻焉闻:名望,名声6、色取仁而行违色:外表,取:趋向、求7、士而怀居怀:留恋8、盍:何不。
兼词二、通假字有:同“又”彫同“凋”三、词类活用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名作动,立志2.四十、五十而无闻焉动作名名望3.敝之而无憾使动使……破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安:使……安逸信:使……信任怀:使……怀念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名作状在……之后6.士不可以不弘毅形作名意志7.虑以下人名作动处在……之下8.士而怀居名作动安逸的生活四、虚词而: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承接:就)2.士而怀居(假设:如果)3.敝之而无憾(转折:却)4.任重而道远 (并列:并且)5.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承接:才)6.察言而观色(连词,不译)7.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选择:还是)之:1.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主谓间,不译)2.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代词:它们)3.愿闻子之志(结构助词“的”)4.老者安之(“他们”的意思)5.居之不疑(指代“仁人”)6.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指前文的“仁”这件事)五、特殊句式虑以下人虑以下(于)人(省略状后句)六、名句: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文版-语文-高二-《论语选读》复习资料之九 沂水春风
《论语(选读)》复习资料之九:沂水春风《指导意见》要点概要:从“问志”——“言志”——“评志”的过程,感受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从孔子对三人言志的态度,来分析、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一、重要思想陈述1.子路之智及性格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子路是希望受命于危难之际,通过自己三年努力而达到大治。
他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他的志向远大、信心十足,有大政治家的气魄。
1.冉有之志及性格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他从老师的笑中意识到了老师对子路的批评,懂得了“为国以礼”的道理,因此说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家,并且还只能解决吃的问题,礼乐教化的事有待君子来解决。
可见他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2.公西华之志及性格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
3.曾皙之志及性格曾皙:温文尔雅,谦恭安详。
他的理想是礼乐治天下,即实行“仁政”,实现太平社会。
他的志向最为高远,且性格放达洒脱。
4.吾与点也曾点所向往的是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与朋友、学生一起,沐浴春风,咏诗论文,将富贵名利等世俗的东西和救世为民之志向全抛之脑外。
这对久在政治、官场、交际生活中浪迹的孔子来说,是一种自然回归,对政治生厌、理想破灭的孔子来说是一种放松和解脱,但是孔子又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理想的人,难以抛弃自己的追求,只能向往而已,所以引起了他的赞赏和感叹。
6.《沂水春风》中的孔子形象孔子循循善诱、启发开导。
他能结合自,拉近与学生距离,表现平等,消除学生顾虑,引导学生发言言志。
对学生回答善于区别评价,即使对令他不满意的回答,也不直接批评,而用神情来表达。
肯定赞扬也用“喟然叹曰”表达,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二、课后练习训练1、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论语选读》复习整理共62页文档
谢谢!
62
《论语选读》复习整理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论语》选读知识点
《论语》选读知识点汇总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连词,承接,就。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施:shi 第四声,动词,施舍于.民:介词,表对象,对。
而.能济众:连词,表并列,又,而且何如: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事于.仁:介词,可不译尧舜其.犹病诸.:代词,代他们。
诸,之于合音己欲立而立...人:自立,立身。
而,连词,承接,并且。
立:使。
立可谓仁之.方也已:助词,的翻译:子贡说:“如果一个人能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而且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这人怎么样?可以说他有仁德了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尧和舜大概都难以做到!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树立的,同时也帮助别人树立;自己要事事通达顺畅,同时也使别人事事通达顺畅。
凡事能够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子贡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连词承接,可不译。
可:可以。
以:介词,表示目的,用来。
者: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确顺序:有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副词,也许,大概。
勿施于.人:介词,对翻译: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任重而.道远:连词,表并列,并且。
最新《论语》选读默写
《论语》选读默写《论语》默写试题集锦一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孔子和学生谈话时说到了自己的志向,这三句话表现了孔子博大的仁爱思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5.颜渊对孔子之道及其为人深情赞美的两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6.《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中,用星辰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7、《论语》中孔子提出了治国必先正名的政治主张,前两句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8、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
《论语》表述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19、孔子认为,“德治”和“礼治”能使百姓内心归服。
这三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有志于仁德之士,把仁德看的比生命重要,孔子在《论语》中表述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考题展示1.〔近·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2.〔近·浙江高考〕《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考向分析近年浙江卷延续近年的材料加主观题的题型和固定的分值〔小题分值略有不同,近、近年4分,近、近年5分〕。
与前两年相比,近、近年的《〈论语〉选读》分值由4分增加到5分。
所选材料和近年一样依然是一则来自课内,一则来自课外,然后进行理解对比分析评价等。
立足课内,掌握《〈论语>选读》10篇必读课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最为关键。
在文言字词理解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论语》的文化价值观,是该题的特点。
《论语》题一般设置两个题目,第1题较基础,第2题要求相对较高。
自有《论语》题以来,《论语》题设题角度变化较大。
近年采用《论语》两则材料,要求概括一个成语,再概括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近年的材料是欧阳修的《朋党论》中一个句子,然后要求写出《论语》中意思相仿的一句话,再分析它所表达的思想。
将考查的材料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近年围绕为政观列出了《论语》和韩非子相关的两则材料,要求考生分析。
近年围绕孔子的仁爱观设题。
但不管怎样,考查的都是《〈论语>选读》的思想文化内涵,所以,立足课内文化层面的知识是关键。
〔近·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论语》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题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那么爱人,小人学道那么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
〔2分〕2、子谓颜渊曰:“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子路曰:“子行三军,那么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9·11〕〔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2〕孔子通过平时言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
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简要分析。
〔3分〕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分〕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拟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3分〕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根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5、谓颜渊曰:“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那么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纲要3(知其不可而为之)
刘老师《<论语>选读》教学笔记四知其不可而为之【相关成语】知其不可而为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无人问津;深厉浅揭。
【重点理解】◆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
如何认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社会动荡,需要积极入世态度;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社会动荡,不如避世自隐。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从反面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
◆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
孔子的观念中“君君,臣臣”,现竟然有人弑君,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此种行径当然应该天下共击之。
这是孔子“礼”的思想的体现,所以他才会如此隆重地提出这种要求。
◆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抱怨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说说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
接舆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对孔子的态度如何?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请不要执迷不悟了。
接舆是个狂放游侠似的隐士,对当时的社会有着清醒的认识,佯狂避世。
他主动积极讽谏孔子,却又不屑与孔子对话。
既表现了对孔子心志的理解和肯定,又表达了对孔子做法的批评和遗憾,对当时社会的极端失望。
◆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是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
◆长沮和桀溺的回答是什么意思?长沮嘲讽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高二期末复习专用)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高二期末复习专用)教学博苑01-01 1859“论语选读”复习学案(高二期末复习专用)基本目标: (1)目中有人 (2)口中有词 (3)心中有脉 (4)手中有题(一)目中有人就是学生的心目中有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认识、理解和积累。
1、从学习记忆的特点来看,形象记忆的巩固率优于抽象记忆,因为学习者借助人物形象较容易唤起记忆,进行记忆复原。
2、从《论语选读》教学的定位和高考考查要求来看,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都要求文字理解和文化内涵探究兼顾。
语言文字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探究和观点的把握是结果,而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最终是对语言表达者人物形象的认识,和人物的言行、思想的感受与感悟,它的核心是形象的认识。
3、从教材的特点来看,《<论语>选读》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个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物形象。
《为政以德》,一位追求道德文明的卫道士,努力推行着“德治”的理念。
《克己复礼》,一位“礼”的捍卫者,积极规范着社会的礼制。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社会承当者,自信而又悲壮地守卫着社会的良心。
《仁者爱人》,一个仁者,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者的含义。
《君子之风》,一位君子,用君子的风范解读着君子的境界。
《周而不比》,一位懂得敬重他人又坚持原则的君子,宣传着原始儒学的交往原则。
《诲人不倦》,一位良师,呈现着一种大教育家的气象。
《高山仰至》,一代师表,表达着知者的人品之美。
《沂水春风》,一群弟子,呈现着一个个治国理念,学子的风采。
《中庸之道》,一位智者,以理性的气度,讲解着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的内涵,和谐的精义……如果我们在教学和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并复原这些人物形象,进而认识这些人物形象。
当学生拿到《论语》考题的时候,面对具体的《论语》语录,学生的脑中可能会唤起对某个人物形象的记忆,借助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回忆起这个人物形象视角下的一些言论、主张、观点和思想,以及对人物言论内涵的理解。
(完整版)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考点复习资料
十四文化论著《〈论语〉选读》考纲解读《〈论语〉选读》是浙江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课目。
2009年的年浙江《考试说明》开始把该课目作为古代诗文阅读中的一个内容来考查,2010年、 2011年、2012年依然保持这些要求,分值都在5分左右。
《〈论语〉选读》的考试要求,可以分为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两个部分。
所谓基础要求,就是指名句名段的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子文段的翻译以及课文内容的解读等;所谓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论语》的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作用。
而这些内容往往不是直接写出的,而是通过孔子等的言行来展现的,所以理解《论语》章句的含义是前提。
要善于在理解原文有关的学说、观点、见解、态度、情感、行为等基础上,理解其思想,并能结合现实背景作分析,联系当今谈意义。
考查内容:浙江卷自2009年开始出现该考点,考题侧重考查对《论语》中体现出的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如2009年考查孔子的教学原则, 2010年考查孔子的义利观, 2011 年考查孔子的为政观, 2012年考查孔子的仁爱观。
福建卷自 2008 年开始考查该考点,其相关试题可供参考。
2009年阅读材料全部出自《论语》,2010年另给了欧阳修《朋党论》的材料,2011年另给了《韩非子》的选段,要求与《论语》中的观点进行比较; 2012年用《论语》与《经典释文》对同一段话的不同标点情况,来考查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及对后人观点的评价。
四年高考【2012 浙江,23-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5分)《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
《<论语>选读》知识点整理01为政以德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⑷选贤与能[练习五中]与举⑵道之以政道⑸矜寡孤独废疾者[练习五中]矜鳏⑶无乃尔是过与与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齐.之以刑形作使动⑹不独亲.其亲[练习五中]名作意动⑵曰:“富.之。
”形作使动⑺不独子.其子[练习五中]名作意动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作使动⑻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作名。
⑷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作使动⑼既来之,则安.之形作使动⑸于斯三者何先.名作动⑽远人不服而不能来.动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民免而无耻..东蒙主以(之)为认为..没有羞耻心不要脸昔者先王以为季氏将有事.......使他们来归顺后,就要让他们安..于颛臾动武有事情既来之,则安之下心来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为政以德状后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后⑵道之以政状后⑵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后⑶齐之以刑状后⑶临之以庄状后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状后⑷君子哉若人!主谓倒置⑸使民以时状后⑸尚德哉若人!主谓倒置⑹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状后⑹既庶矣,又何加焉疑宾前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后⑺于斯三者何先疑宾前⑻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⑻固而近于费状后⑼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⑼季氏富于周公状后⑽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⑽君孰与不足疑宾前⑾何以伐为疑宾前02克己复礼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周监于二代监鉴⑷女安,则为之女汝⑵五世希不失矣希稀⑸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女汝⑶则民无所错手足错措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悌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请事.斯语矣名作动⑷必也正.名乎形作使动⑵觚不觚.名作动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名作动⑶子将奚先.名作动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作动⑺衣.夫锦,于女安乎名作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有事,弟子..服其劳子弟,年轻人门人徒弟⑶曾是以为..孝乎把…当作认为⑵有酒食,先生..馔年长者①老师②称知识分子③尊称男人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奚其正?疑问句宾语前置⑺甚矣吾衰也主语后置⑵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语后置⑻曾是以为孝乎宾语前置⑶八佾舞于庭状语后置⑼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状语后置⑷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疑问句宾语前置⑽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判断句⑸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⑾野哉,由也!主语后置⑹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语后置⑿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状语后置04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⑴趋而辟之辟避⑸使子路反见之反返⑵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避⑹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与欤⑶植其杖而芸芸耘⑺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而辟尔避⑷见其二子焉见现⑻今之从政者殆而而尔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⑴孔子沐浴而朝.名作动⑷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作使动⑵子路从而后.名作动⑸见.其二子焉动词作使动⑶止.子路宿动词作使动⑹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形容词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⑴来者..犹可追未来的岁月来的人⑶子路从而..后跟着…却然后,接着⑵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不被推行不好,不允许⑷遇丈人..老人妻子的父亲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判断⑸子路宿于石门状后⑵子路行以告省略⑹而谁以易之疑宾前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省略⑺莫己知也否宾前⑷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疑宾前⑻末之难矣否宾前重点段落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4题。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一:为政以德二、重要思想陈述(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无贫”与“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三、课后练习训练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
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期末复习《论语》 (学生版)
《论语》复习建立知识体系要能正确解读《〈论语〉选读》,首先要把握课文每一课的内容,现把《〈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政治主张及实践《为政以德》:德政主张——为政以德思想,德与礼,民生与教化,为政者自身的素养,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礼治主张——礼的内涵,礼与仁的关系,克己复礼,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社会责任心、社会实践精神——孔子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社会责任感,入世与出世。
▲修身《仁者爱人》:人生价值观——仁的内涵,仁爱的基本含义,忠恕-推己及人,评价仁的标准。
《君子之风》:自我修养——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浮云”的比喻义,义利观-见利思义,仁者和智者。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周而不比的含义,交友三原则-友好交往、诚信交往、适中交往,矜而不争,以直报怨。
▲学习与教育《诲人不倦》:孔子的教学智慧——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有教无类,述而不作等教育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山仰止》:师生关系——高山仰止,用行舍藏,割鸡焉用牛刀,孔子的“围墙”。
《沂水春风》:社会理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之志及性格,孔子的社会理想,礼乐治国,孔子的形象。
▲哲学《中庸之道》:哲学思想——中庸之道,和而不同,“中庸”“和”的精神实质。
分块解读《为政以德》一、课文梳理(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章节,并概括主要内容)1、为什么要为政以德:2、如何为政以德:(1)对治理者“素质”的要求:(2)治理者的具体“措施”:3、孔子“均无贫”主张的含义:二、习题精练(仔细思考,联系本课知识点作答)1、阅读《论语》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乙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论语选读背诵篇章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甲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 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 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 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 分)
(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 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
今天距201630天!有一个清晨, 叫希望;有一盏夜灯,叫梦想;有 一种情绪,叫等待;有一场战斗叫 高考;有一种生活,教高三;有一 段时光,叫青春。
大家好
1
《<论语>选读 》复习
大家好
2
《浙江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中 指定的10课必学内容
10篇讲读课文:《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 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 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1、以德、礼导民 2、富而后教 3、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4、反对横征暴敛 5、“足民大”家、好 藏富于民
20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 。” 对统治者的具体要求:正身
12.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 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 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 分)
孔子:_______ 韩非子:__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大家好
6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大家好
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
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 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 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 么(1分)
(1)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1分)
大家好
10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 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 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 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大家好
19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德治)思想,均贫富含义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
大家好
22
•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 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 答。
•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
人!”
1)为什么“羿善射,奡荡舟” ,却“俱不得其 死然”?为什么“禹,稷躬稼”却有了天下?
前者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后者用德政来 治理国家。通过对比,强调用武力和权术来治 理国家不能达到德治的效果。
大家好
26
重点问题
礼与仁的关系: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 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 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 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 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
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
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
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大充家好。
8
2011浙江样卷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 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 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 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 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 分)
2、如何理解“均无贫”的“均”?
——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强调“各得其分”。
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 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 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3、“政”“德”“刑”“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重在制裁惩罚;“德”和“礼”
重在鼓励和熏陶。前者是法治思想,后者是德治思想。
23. (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 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
(2)年成不好时应减轻赋税,使百姓能够 生存,这样才对君主有利。有若的观点体 现了儒家在对待君、民关系上,主张重视 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
大家好
11
2011浙江样卷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
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
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大他家好要讲究礼节秩序。)
24
大家好
25
二、成语解释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 归于"礼"。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 忍呢?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 “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 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犯上作乱:犯:冒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 义。
(《墨子》) 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24.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
大家好
14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 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孔子:_______ 韩非子:_______
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大家好
7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 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 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 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 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 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 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大家好
4
解答此题有两个层面,第一是写出《论 语》中与之相仿的句子,得1分。除上面答案 中已经列举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外,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 怀德,小人怀土”的,只要是原文皆可。答 题与分是:写出原文一分,指出相同1分。分
析流畅2分。
大家好
5
2011浙江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 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 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 子德 • 二 克己复礼 • 三 待贾而沽 •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修身 • 五 仁者爱人 • 六 君子之风 • 七 求诸己 • 八 周而不比 • 九 出辞气远鄙倍
学习与教育 • 十 学以致其道 • 十一 诲人不倦 • 十二 高山仰止 • 十三 沂水春风
哲学 • 十四 中庸之道 •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大家好
18
《〈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
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2)孔子根据什么说南宫适是君子、是尚德之人?
孔子的政治主张: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德治。
大家好
23
• 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 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 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强调正身(善)及其效果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 劝。” 德政的手段:正身(庄、孝慈)、教民、举贤
孔子的德治思想:爱民,富民,教民,举贤,正己。
大家好
21
重点问题
1、“去食”和“富之”有没有矛盾?
——没有矛盾。“去食”是特定语境下对“教民”的 强调。
大家好
1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 《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 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 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 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 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