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各章教学案例
审计学教案

1、掌握审计程序
2、掌握分析程序
3、了解审计工作底稿含义和编制目的
4、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5、了解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6、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7、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尤家荣主编:《审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掌握审计的动因
4、理解审计人员的社会角色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谢盛纹主译,[美]阿尔文.A.阿伦斯等著:《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汤云为、吴云飞译,[美]C.W.尚德尔著:《审计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见课后作业
参考资料:
1、陈汉文主编:《审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张龙平主编:《审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3、朱荣恩主编:《审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尤家荣主编:《审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审计学》完整教案

《审计学》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其审计意识和判断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进行审计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审计学概论介绍审计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对审计学的认识和理解。
2. 审计环境与职业道德讲解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和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
3. 审计准则与审计流程详细讲解审计准则的内涵和应用,以及审计流程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介绍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审计问题的能力。
5. 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分析审计风险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介绍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审计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技能。
6. 审计报告与意见讲解审计报告的组成要素和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准确表达审计结论和意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讨论典型案例,加深学生对审计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平时作业占30%的分数,课堂讨论占40%的分数,期末考试占30%的分数。
五、教学资源1. 《审计学导论》教材2. 典型审计案例3. 多媒体教学设备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审计学概论- 第二周:审计环境与职业道德- 第三周:审计准则与审计流程- 第四周: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第五周: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 第六周:审计报告与意见- 第七周:复与总结- 第八周:期末考试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资深审计师负责授课,辅以行业专家和学院教师的指导。
八、教学支持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在线平台获得教材、课件和作业等研究资源。
同时,教学团队提供在线答疑和辅导服务,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九、教学改进与创新随着审计学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变化,教学团队将定期进行教学改进和创新,更新教材和案例,以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践性。
《审计学:原理与案例》教学课件11舞弊

C 已向注册会计师披露了已知的涉及管理层、在 内部控制中承担重要职责的员工以及其舞弊行为 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人员的舞弊 或舞弊嫌疑
D 已向注册会计师披露了从现任和前任员工、分 析师、监管机构等方面获知的、影响财务报表的 舞弊指控或舞弊嫌疑
释与心态)
- 漠视监控和降低盗用 资产风险的需要。
- 凌驾于现有控制之上, 漠视对盗用资产的控 制。
- 容忍不重要的偷窃行 为。
机会
- 对资产的内部控制不足,例如职责分离或独立核查、管理层对员工 的监督等。
- 有大量现金经手。 - 固定资产体积小,适于销售,或者缺乏显而易见的所有权标识
思考1(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侵占资产的手段( )。 A 贪污收入款项 B 隐瞒可能影响财务报表金额的事实 C 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D 构造复杂的交易以歪曲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
询问 待续
1.注册会计师应当向管理层询问的事项包括:(1)管理层对舞 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2)管理层对舞弊风 险的识别和应对过程;(3)管理层就其对舞弊风险的识别和应 对过程与治理层沟通的情况;(4)管理层就其经营理念及道德 观念与员工沟通的情况。
2.向内部审计人员询问的主要内容包括: (1)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舞弊风险的认识; (2)内部审计人员在本期是否实施了用以发现舞弊的程序; (3)管理层对通过内部审计程序发现的舞弊是否采取了适当的 应对措施; (4)内部审计人员是否了解任何舞弊事实、舞弊嫌疑或舞弊指 控。这里,舞弊事实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舞弊行为的有关情况; 舞弊嫌疑是指怀疑可能会构成舞弊行为的有关情况;舞弊指控是 指对舞弊行为的举报、投诉等方面的有关情况。
《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3. 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诚信、客观、公正、负责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其遵纪守法、诚信待人的品德。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舞弊审计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是如何识别财务报表中的错报和舞弊行为,难点是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水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与安排1.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包括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案例分析等。
2.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程共需48学时,分为8次课,每次课2小时。
3. 组织形式: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思政元素融入策略1. 诚信教育:在讲解财务报表审计时,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观。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财务报表造假和舞弊行为的危害性,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2. 职业道德教育:在讲解内部控制审计和舞弊审计时,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客观、公正、负责的职业道德观念。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及其后果,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3. 遵纪守法教育:在讲解审计法律法规时,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 ** 的行为及其后果,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4. 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在讲解社会责任审计时,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审计学1.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1.3 学时:641.4 学分:41.5 适用对象:本科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审计的职能、目标和基本原则;(3)熟悉审计的程序和方法;(4)了解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职业道德;(5)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要点和技巧。
2.2 能力目标:(1)具备审计实务操作能力,能够运用审计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2)具备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4)具备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1)树立正确的审计观念,认识审计在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严谨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遵循审计准则;(3)激发学生对审计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审计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3.2 审计的职能、目标和基本原则3.3 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4 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职业道德3.5 财务报表审计的要点和技巧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务操作方法;4.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审计案例,提高学生审计实务操作能力;4.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审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4.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审计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5.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审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5.3 审计实践: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占总评的20%;5.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审计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审计学原理与应用》6.2 辅助教材:《审计学案例分析》6.3 网络资源:审计学相关网站、论坛、学术论文等6.4 软件工具:审计模拟软件、财务报表分析软件等七、教学安排7.1 课时分配:(1)第1-8周:审计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审计的职能、目标和基本原则;(2)第9-16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职业道德;(3)第17-24周:财务报表审计的要点和技巧,审计实践。
审计学(微课版)教学案例2

第二章案例:审计目标与管理当局认定一、本案例学习目标通过本案例,学生应能够解释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认定和审计目标的含义,说明常规财务报表审计目的,理解审计总目标、一般目标及审计的具体目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掌握审计具体目标的确定。
二、本案例的关键内容(一)案例资料注册会计师李林在工作底稿中记录所了解的甲公司的情况,并确认了相关审计目标和认定,部分审计工作底稿内容如下:(二)案例分析要求1.解释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2.管理当局认定与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之间有何联系?3.指出与余额相关的各个具体审计目标对应的管理当局认定,补充完成审计工作底稿。
三、本案例需要关注的问题1.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独立审计的目标包括总目标、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01号准则所确定的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2.管理当局认定管理当局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例如,公司资产负债表日存货账户余额是500万元,这个余额表示在报表中没有关于存货的其他信息时,管理当局确认存货的价值是500万,不存在价值损耗,同时这些存货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其使用不受限制。
管理当局认定包括:存在或发生、完整性、计价或分摊、权利与义务、列报。
3.审计目标与管理当局认定间的联系由于注册会计师的主要责任是确定管理当局的认定是否恰当,因此审计具体目标沿袭了管理当局认定的主要内容并与管理当局认定紧密相关。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某一业务记录或余额的管理当局认定是否恰当前必须满足多个审计目标。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由管理当局与业务相关的认定推定下述一般审计目标:(1)由“存在或发生”认定可推出审计目标:报表金额确实存在或已记录的业务是真实的。
03审计学-第三章

5.披露客户涉密 信息需要考 虑的因素
六、良好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避免发生任何损害职业声誉的行为。 在推介自身和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在向公众传递 信息以及推介自己和工作时,应当客观、真实、得体, 不得损害职业形象。 注册会计师应当诚实、实事求是,不得有下列行 为: 1.夸大宣传提供的服务、拥有的资质或获得的经 验; 2.贬低或无根据地比较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安达信-环球电讯案例
Gary Winnick
2002年1月28日,涉嫌财务欺诈的环球电讯 公司向美国纽约南区法院和百慕大最高法院申 请破产保护,该案以224亿美元公司资产和 124亿美元债务,成为全球电信史上最大破产 环球电讯公司于1997年成立,总部位于百慕大首 案、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生效以来的第四大破产 府斯密尔顿,它的电信网络联接全球27个国家的 案(前三位分别是安然、德士古和美洲金融)。 200多个城市,曾在上世纪90年代末领导全球高 速通信网络建设风潮。因全球电话和数据服务需求 下降,同时宽带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环球电讯公司 最终陷入了财政困境。
有关资料显示,环球电讯2000年向安达信支付 的审计费为230万美元,但咨询等其它非审计费 用却接近1200万美元。
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更多关注注册会计师行业 的分业经营问题和独立性问题。这一问题已开始 得到解决。“四大”纷纷宣布,计划停止以内部 和外部审计师身份为同一客户提供服务。德勤宣 布要拆分咨询和审计业务,安达信和普华永道宣 布将不再为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安永将其咨 询公司出售,毕马威则将咨询业务分拆上市。
2009年10月18日,中注协在全面总结以往 职业道德德实践经验,充分研究借鉴国际 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制定发布了《职业道德守则》,于2010年7 月1日起执行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审计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理解审计的类型和程序掌握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1.2 教学内容审计学的定义和起源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审计的类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国家审计)审计程序(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完成阶段)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审计学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解释审计的类型和程序,讲解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学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增强对审计学的理解第二章:审计程序2.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程序的步骤和流程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学会制定审计计划和控制风险2.2 教学内容审计程序的步骤(初步调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观察、询问、检查、分析)审计计划的重要性和平衡控制风险的方法和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程序的步骤和流程,阐述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介绍审计计划的重要性和控制风险的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提出审计计划和控制风险的策略2.4 教学评估审计计划设计:学生设计审计计划,检验对审计程序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审计证据3.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证据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方法学会判断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3.2 教学内容审计证据的概念和分类(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观察、询问、检查、分析、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审计证据的评价标准(充分性、适当性、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审计证据的评价过程和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证据的概念和分类,阐述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方法,介绍审计证据的评价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过程3.4 教学评估审计证据评价设计:学生设计审计证据评价方案,展示对审计证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审计报告4.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报告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4.2 教学内容审计报告的作用和重要性审计报告的格式和结构(封面、摘要、、附件)审计意见的类型和表达(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4.3 教学方法4.4 教学评估第五章:内部控制审计5.1 教学目标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审计方法学会识别和评价内部控制缺陷5.2 教学内容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分类(预防性控制、纠正性控制、混合性控制)内部控制的评估方法(询问、观察、检查、分析)内部控制的审计程序(了解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评价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第六章:财务报表审计6.1 教学目标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步骤学会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6.2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步骤(初步调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财务报表审计的关键领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评估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和技术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阐述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和步骤,介绍评估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和技术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实践应用6.4 教学评估财务报表审计设计:学生设计财务报表审计计划,展示对财务报表审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审计风险与质量控制7.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管理方法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学会评估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效果7.2 教学内容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管理方法(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内部控制、独立性、专业判断、职业道德)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估(风险水平、质量指标)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应用实例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管理方法,阐述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介绍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实践应用7.4 教学评估审计风险与质量控制设计:学生设计审计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案,展示对审计风险和质量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八章:信息技术审计8.1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学会评估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8.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初步调查、风险评估、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硬件、软件、数据)信息技术审计的工具和技术(数据分析、程序审查、系统测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审计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介绍评估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的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习信息技术审计的工具和技术8.4 教学评估信息技术审计设计:学生设计信息技术审计计划,展示对信息技术审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九章:审计质量保证9.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质量保证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和标准学会评估审计质量保证的效果9.2 教学内容审计质量保证的概念和重要性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和标准(内部控制、独立性、专业判断、职业道德)审计质量保证的效果评估(质量指标、客户满意度)审计质量保证的应用实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质量保证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审计质量保证的程序和标准,介绍审计质量保证的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质量保证的实践应用9.4 教学评估审计质量保证设计:学生设计审计质量保证方案,展示对审计质量保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章:审计伦理与职业道德10.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审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学会评估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审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审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独立性、客观性、专业判断、保密性、职业道德)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影响评估(职业形象、信誉度、法律责任)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实际应用实例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财务报表审计难点解析: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概念和流程,掌握评估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方法和技术。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目标2. 掌握审计的程序和流程3. 了解审计准则和标准4. 学会运用审计技术和方法5. 培养审计思维和分析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审计概述:审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2. 审计准则和标准:国际审计准则、中国审计准则3. 审计程序和流程: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4. 审计技术和方法: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实质性程序5. 审计证据和记录:证据的获取、评价和保留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准则、程序和techniques2.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审计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审计的实践application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审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分析能力4. 模拟审计:进行审计模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审计的流程和方法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程度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审计案例的能力3. 模拟审计报告:评估学生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进行审计实践的能力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审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审计学教材,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2. 案例资料:收集真实的审计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3. 模拟审计工具:提供模拟审计所需的工具和资料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审计知识和实践信息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审计概述和审计准则2. 第3-4周:审计程序和流程3. 第5-6周:审计技术和方法4. 第7-8周:审计证据和记录5. 第9-10周:审计报告和审计质量七、教学案例1. 第1周:案例1 某公司的年度审计2. 第3周:案例2 某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3. 第5周:案例3 某公司的风险评估审计4. 第7周:案例4 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审计5. 第9周:案例5 某公司的审计报告分析八、模拟审计实践1. 第10周:模拟审计实践某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审计,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实质性程序等3. 学生提交模拟审计报告,进行评估和反馈九、审计准则和标准1. 国际审计准则(ISA):概述、内容和应用2. 中国审计准则:概述、内容和应用3. 审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和修订过程4. 审计准则在实践中的运用和遵守十、审计技术和方法1. 风险评估: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2.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概念、评价方法和工具3. 实质性程序:审计抽样、分析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4. 信息技术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十一、审计证据和记录1. 审计证据的定义和分类:实物证据、文件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2. 审计证据的获取和评价: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可靠性和相关性3. 审计记录的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保存要求4. 审计证据和记录在审计报告中的作用和体现十二、审计报告和审计质量1. 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类型和结构3. 审计质量的控制: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保证措施和问题处理4. 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和影响:审计报告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作用十三、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1.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作用: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2. 内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内部审计的计划、实施和报告3.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和协调: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的利用和评价4. 外部审计的定义和作用:外部审计的组织、职责和权限十四、特殊审计领域1. 财务报表审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审计2. 成本审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审计3. 风险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审计4. 合规审计:合规性、合规风险和合规管理的审计十五、审计伦理和职业道德1. 审计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审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则2. 审计师的职业道德:独立性、客观性、保密性和专业胜任能力3. 审计伦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审计师的决策过程和伦理困境的处理4. 审计伦理的监管和教育:审计伦理的规范、教育和培训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审计的基本概念、目标和作用:理解审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是学习审计学的基石,需要重点掌握。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和实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审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以及运用审计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审计计划、执行和报告的基本流程;熟悉审计技术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审计的定义和目的;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准则和标准。
2.2 审计计划和准备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程序的规划和设计;审计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
2.3 审计执行和证据收集审计测试和分析程序;内部控制评估;证据的收集和评价。
2.4 审计报告和意见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审计意见的形成和表达;审计报告的运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释,传授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审计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案例分析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4.2 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审计学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占总成绩的30%。
4.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审计计划、执行和报告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审计学原理》,作者:李明;《审计学实务》,作者:张华。
5.2 案例集提供一系列实际案例,用于学生练习和讨论。
5.3 教学课件和讲义提供教学课件和讲义,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堂内容。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分配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8课时;审计计划和准备:6课时;审计执行和证据收集:8课时;审计报告和意见:6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4课时;期中考试:2课时;期末考试:2课时。
审计学教案

审计学教案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审计独立性的基本含义,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标准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内容,了解不同审计意见的区别。
(二)内容提要1.审计的概念;2.审计存在的客观基础;3.审计的目标;4.标准审计报告;5.审计意见。
(三)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1.审计的本质;2.审计存在的客观基础;3.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本章难点:1.对审计独立性的理解与判断;2.对审计目标中关于“公允性”的理解;(四)授课提示1.在讲解审计概念时强调:审计是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
2.在讲授审计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基础时强调受托责任理论。
3.在讲授财务审计目标时,强调“公允性”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
4.在讲授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时,列举英国南海公司材料说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正式诞生。
5.在讲授标准审计报告的内容时,利用“审计了”、“合理保证”、“公允地”等专业术语,引到学生关注审计用语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对学习认真的态度。
(五)授课设计1.时间设计本章计划授课5学时,具体安排如下:(1)在第一节课中布置讨论题---如何看待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学生写出书面发言提纲。
并规定在本章内容讲解结束后利用30分钟讨论,到时随机点名发言。
讨论过程中,要求同学相互点评,最后老师小结讨论过程和结果。
(2)请每位学生在报纸上收集一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尽量避免同一上市公司),比较不同审计意见的区别,说明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
3.教学环节设计(1)在具体讲授课程内容之前,以“你对审计的初步了解有多少”、“你所知道的审计是什么”等为内容向多个学生提问,抓住他们表述不完整或者错误观点导入课程内容。
(2)以“夫妻”店为例说明审计存在的前提条件,加深对受托责任理论的理解。
(3)在讲授审计目标之后,提问:中美审计准则关于财务报表目标的表述有何不同?其原因何在?4.板书设计(1)在讲解审计三方面关系人时要求学生板书三者之间的关系。
《审计学》课程各章教学案例

《审计学》课程各章教学案例第1章对审计及鉴证业务的需求 2第2章注册会计师职业 5第3章审计报告10第4章职业道德16第5章法律责任18第6章审计责任和目标28第7章审计证据38第8章审计计划和记录41第9章重要性和风险43第10章内部控制和控制风险59第11章审计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影响64第12章总体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72第13章销售和收款循环审计:控制测试和对经济业务的实质性测试75第14章控制测试和对经济业务实质性测试中的审计抽样75第15章完成销售和收款循环中的测试:应收账款97第16章对详细余额进行测试的审计抽样97第17章工薪与人力资源循环的审计101第18章采购和付款循环审计:控制测试、交易实质性测试以及应付账款103 第19章完成采购和付款循环中的测试:核实选定的账户110第20章存货和仓储循环的审计116第21章资本取得与返回的审计121第23章结束审计工作129第24章其他审计,证实服务,以及资料汇编业务132第25章内部财务审计,政府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138第1章对审计及鉴证业务的需求——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一、南海公司案例概述200多年前,英国成立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经营无方,公司效益一直不理想。
公司董事会为了使股票达到预期价格,不惜采取散布谣言等手法,使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事情败露后,英国议会聘请了一位懂会计的人,审计了该公司的账簿,然后据此查处了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于是,审核该公司账簿的人开创了世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先河,民间审计从此在英国拉开了序幕。
(一)大肆造假1710年,英国政府用发行中奖债券所募集到的资金创立了南海股份公司。
经过近10年的经营,该公司业绩依然平平。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总额的70%,即约1000万英镑,可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
该年底,公司的董事们开始对外散布各种所谓的好消息,即南海公司在年底将有大量利润可实现,并煞有其事地预计,在1720年的圣诞节,公司可能要按面值的60%支付股利。
《审计学:原理与案例》教学课件4法律

注册会计师过失或欺诈责任界定
界定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和欺诈
待续
1.会计报表错报是否重大:区分没有过失与过失
2.运用重要性和内部控制区分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
(1)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 运用常规审计程序能够发现,但注册会计师由于 工作疏忽而未能查出来——重大过失;如果会计 报表存在多数不算重大的错报,注册会计师运用 常规审计程序能够发现,但注册会计师由于工作 疏忽而未能考虑多数不算重大的错报综合起来 的严重影响——普通过失
化?
国内审计法律责任的沿革
阅读p123-127国内审计法律责任的沿革,用自己的话描述 以下问题(不能照本宣科):
1.审计报告不实审计师是否一定承担法律责任?为什么? 2.如果财务报表虚假时,可以直接起诉审计师吗?为什么? 3.如果审计报告不实要起诉时,是否可以单独告注册会计师?
为什么? 4.利害关系人是否需要证明审计师存在过错?为什么? 5.在投资者起诉审计师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案件中,投资者
什么是不实的审计报告?1/4
如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被认定存在重大的虚 假陈述,而审计报告未能揭示出来,审计报告是 否构成了虚假陈述?
什么是不实的审计报告?2/4
会计职业界的观点(程序上的真实) 由于审计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审计师并不能完
全保证已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存在任何的错 误或疏漏,这因为它毕竟是公允性审计,只是对 财务信息的“合理的保证”。 只要审计师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去执行审计流程 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就应该被认为是真实报告,否则就是虚假报告。
思考题6(单选题)人民法院受理了利害关系人提起的诉讼,初步判断 ABC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相应的责任。下列有关赔偿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引言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审计流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材料:教材、案例、PPT、参考文献等。
二、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理解审计的目的和作用。
2. 教学内容:a. 审计学的定义和历史b. 审计的目的和作用c. 审计的类型和范围d. 审计师的责任和素质3. 教学活动:a. 讲授审计学的定义和历史b. 讨论审计的目的和作用c. 案例分析:审计师的职责和素质三、第二章:审计程序和计划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程序的步骤和内容,掌握审计计划的制定方法。
2. 教学内容:a. 审计程序的步骤和内容b. 审计计划的制定方法c. 审计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d.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3. 教学活动:a. 讲授审计程序的步骤和内容b. 练习:制定审计计划c. 案例分析:审计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四、第三章:审计准则和标准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准则和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审计准则的应用和遵守方法。
2. 教学内容:a. 审计准则的定义和分类b. 国际审计准则和中国审计准则c. 审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d. 审计准则的应用和遵守3. 教学活动:a. 讲授审计准则的定义和分类b. 讨论国际审计准则和中国审计准则c. 案例分析:审计准则的应用和遵守五、第四章: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证据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审计报告的编写方法和内容。
2. 教学内容:a. 审计证据的定义和性质b.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c. 审计报告的编写方法和内容d. 审计报告的类型和用途3. 教学活动:a. 讲授审计证据的定义和性质b. 练习:收集和分析审计证据c. 讲授审计报告的编写方法和内容六、第五章: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引言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审计程序和审计准则,掌握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审计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材料:教材《审计学原理与应用》,相关审计案例和参考资料。
二、第一章审计学概述1. 教学内容:a. 审计的定义和目的b. 审计的类型和范围c. 审计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d. 审计的历史和发展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解审计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审计的类型和范围,了解审计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要求。
三、第二章审计程序与审计准则1. 教学内容:a. 审计程序的步骤和内容b. 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c. 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四、第三章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1. 教学内容:a.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b.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评估c. 审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d. 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学会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掌握审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方法,了解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措施。
五、第四章审计方法与审计技术1. 教学内容:a. 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b. 审计技术的原理和操作c. 审计抽样的方法和技巧d. 审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审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掌握审计技术的原理和操作,学会审计抽样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审计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六、第五章财务报表审计1. 教学内容:a. 财务报表的构成和编制b.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程序c.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审计d. 审计意见的形成和表达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财务报表的构成和编制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程序,学会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审计,理解审计意见的形成和表达。
七、第六章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a. 审计实务的流程和操作b. 审计案例的分析和讨论c. 审计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办法d. 审计案例的编写和分享2.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审计实务的流程和操作,通过审计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计案例编写和分享能力。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审计思维和审计技能。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2)掌握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熟悉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4)了解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5)培养学生具备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审计的基本理论(1)审计的定义和特征;(2)审计的起源和发展;(3)审计的目的和作用。
2.2 审计程序和方法(1)审计计划和准备;(2)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2.3 财务报表的审计(1)资产负债表的审计;(2)利润表的审计;(3)现金流量表的审计。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审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审计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审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审计学》教材,作者:张红军。
4.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
4.3 案例资料收集或编写一些审计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
5.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5.3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审计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分别为4个学时/周,共8周完成。
6.2 教学计划(1)第1-4周: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方法;(2)第5-8周:财务报表的审计、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
七、教学活动7.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等形式进行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的讲授。
【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审计学》课程

案例课程:审计基本要求一、课程简介《审计学》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知识,打好专业基础之后开设,因此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讲授。
学生有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重要前导知识后进行学习,可以将会计准则应用到审计过程的判断分析中。
对于课程中的思政因素而言,学生只有了解了专业基础性质和内容后,才能理解审计课程中提到的行业准则、职业审慎原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更高层次的职业要求,从而在此基础上对于审计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真正的提高。
二、案例展示1、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本案例为《审计学》第一章第五节审计基本要求——独立性如何界定和保障,与学生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在课程中直接涉及未来从业的道德要求,本节课内容充分体现审计知识与育人的紧密融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课程思政元素及实施路径本节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按照“课前案例导读——课中案例分析,逐条逻辑梳理——课后讨论练习”的逻辑展开。
(1)案例导读:布置线上案例阅读任务,让学生课前通读案例并思考问题。
线上线下教学使得学生在教师督促下的预习成为了必然,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讲课注重内在逻辑的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包括“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守则——职业怀疑和判断”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具有程度逐级递进的逻辑关系。
职业道德守则分条、分款讲解,通过大量的案例,逐一分析道德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应对措施。
(3)课后总结及思政:课程结束后系统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培养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3、教学改革成效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于本学科的特点把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所提升,本课程学生评价结果为优秀;同时得到督导老师的肯定,得分为98分。
课前案例导读完成率达到98%以上,课后作业完成率达到100%,课程参与度大大增加,改变了原来课时紧张、看完案例后没时间思考,讨论参与度低的状况,老师教学互动效果得到提升。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审计学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3. 学时:64学时4. 学分:4学分5. 适用对象:会计学、审计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审计学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程序,具备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审计概述:审计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审计的类型和范围。
2. 审计基本理论: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质量。
3. 审计程序:审计计划、审计执行、审计报告。
4. 审计方法:检查、观察、询问、分析、重新计算、重新操作。
5. 审计准则与审计规范:审计准则、审计规范、审计职业道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审计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模拟审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审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审计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案例分析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和实务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60%。
3. 审计实习报告:评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占总评的20%。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审计学原理与应用》,作者:张敏,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第3版。
2. 辅助教材:《审计学案例分析》,作者:李丹,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 网络资源:中国审计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等。
4. 软件工具:审计模拟软件、财务软件等。
七、教学安排1. 上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审计模拟练习。
2. 课下作业:课后习题,案例分析报告,实习报告。
3. 课程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秦荣生教授-审计学教材(第八版)-第05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教学文稿

工作底稿
引导案例
❖2011年12月31日,审计助理小李前去光 大公司验证存货的账面余额。在盘点前, 小李听到几个工人在议论存货中可能存在 不少无法出售的变质产品。小李对存货进 行了实地抽点,并比较了库存量与最近销 量。抽点结果表明,存货数量合理,收发 亦较为有序。由于该产品技术含量较高, 小李无法鉴别出存货中是否有变质产品, 于是,他去询问该公司的存货部高级主管, 得到的答复是,该产品绝无质量问题。
❖
5.1 审计证据
1 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性
2
审计证据的分类
3
审计证据的收集
4
审计证据的鉴定
5.1.1 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性
❖审计的整个过程,就是收集审计证据,并 根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 过程。因此,收集、鉴定和综合审计证据, 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审计工作底稿则是审 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审计证据 的汇集和编写审计报告的依据。
❖ 6.重新计算
❖ 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 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一 般而言,计算不仅包括对被审计的会计凭证、会 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中有关数字的验算,而且包括 对会计资料中有关项目的加总或其他运算。
❖ 7.重新执行
❖ 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 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 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 3) 矛盾证据。是指证明的方向与基本证据相反,或证明的内 容与基本证据不一致的证据。如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上的 “固定资产”是10亿元,而会计账簿上的“固定资产”只有 9亿元,那么“固定资产”会计账簿就是财务报表的矛盾证 据。遇有矛盾证据,审计人员必须进一步收集审计证据,并 加以深入分析和鉴定,以肯定或否定证据间的矛盾。